第一篇:认识射线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活动,认识射线、直线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使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和角的计量单位,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90度和60度的角。情感目标:
1、使学生通过折、画、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和垂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1、2、3、4、理解射线、线段、直线的特点,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认识各类角之交的关系,会运用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各类的角。理解同意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掌握做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理解点到直线间的距离最短。
主备人: 辅备人: 教研组长签名: 教研主任签名: 校长签名: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二、自主学习(看看想想议议)
认识射线和直线
1、出示一条线段。提问:(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2)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两个端点)学生画一条线段。(3)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线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板书:有限长)
2、认识射线。
(1)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灯光的图形,叫射线。
(2)教师画射线: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教师示范:先点一个端点,再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学生练习画一条射线。
3、认识直线。(1)(先出示一条画好的线段)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2)把直线和射线、线段比一比,直线有哪些特点?(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3)用直尺或三角板可以画直线,画时要先点一点吗?为什么?直线可以度量吗?为什么?
4、认识角(1)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示范画角。(3)学生练习画角。(画出不同方向的角)(4)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三、反馈展示
1、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直线是怎样得到的?(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完成“试一试”。
学生量一量,说说在A、B两点的所有连线中,是否还能找到比35毫米这条线段短的线。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拓展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
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封了什么?
(2)指名汇报。(3)教师讲解。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科书第80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50°,同时也对着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3)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都应注意点什么?
三、反馈展示(1)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因为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点叫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边。在量角时:①两重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②一看数: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2)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50°,同时也对着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指出,在量角时,如右边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内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刻度数;如果左边的0度刻度线与角的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度数。
四、总结评价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5、6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十三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提高正确测量角的大小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复习三步混合运算 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二、自主学习
角的度量练习
1.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工具是什么?量角器中心一点叫什么?它有几圈刻度?怎样量角? 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
2.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1)请学生判断一下,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不是正确?
(2)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3)请用正确的方法再量一次,强调“两重合,一看数”。3.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1)指名读题,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读出每个角的度数,说说为什么左边和右边的两个角要看外圈读数,中间的一个角要看内圈读数。
三、反馈展示1.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先看图说说量题中的每个角时,分别是怎样放置量角器的,再照样子量一量,并说说各要看量角器的内圈度数还是外圈读数。想一想,如果让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可以怎样放置量角器,怎样读出角的度数。2.完成练习十三第11题。
(1)指名读题,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从图中可以找出哪些角?(2)请学生用手中的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标出的每个角的度数。3.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4.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1)出示队旗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请学生在小组里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并把估计的结果填在书上表格里。(3)请学生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看看跟你估计的结果相差多少?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拓展 完成思考题
1.自己先按要求画一画,再数一数,然后将。自己的结果填在书上。
2.看表格,找一找规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和画角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
2.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画角,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自主学习(一)教学角的分类。
1.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
2.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画在本上。3.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角的大小范围。(1)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2)提问: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板书:直角:90度)
4.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板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并写上角的符号。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像这样的角,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提问:想一想: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
5.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小结:周角的定义,周角是360°。(板书:周角:360度)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二)教学角的画法。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尝试着去画一个50°的角。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教师小结画角方法,并演示:①画一条射线。②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对准50°的刻度线点一点。③从射线的端点起,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三、反馈展示
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吗?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或者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拓展
(练习十四第1、2、3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十四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角的分类和画角,巩固对锐角、直角、钝角,以及平角和周角的认识。2.进一步掌握画角的方法,能根据角的度数合理选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角。教学重难点 :角的分类和画角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再比较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自主学习
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照样子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打开后找到并表示出题中的三个角。说说它们各是什么角,分别是多少度,完成书上填空。
反馈,说说是怎样想的。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2.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学生自己分一分、填一填。
展示分类整理的结果,说说各类角的特征及其大小关系。3.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读题。
指导:根据图中已知角和未知角的关系以及平角是180度来进行思考。学生思考、填写。反馈。说说思考过程。4.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先看第一个钟面,想一想分针从12走到1旋转了多少度,并说说是怎样推算的。出示其他三个钟面图,让学生进行判断。
三、反馈展示
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提问:如何用量角器画指定的度数的角? 教师关注学生的画角过程,个别指导。
思考题
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
四、总结评价 学习“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说说通过查找资料,还知道哪些有关的知识,以及是在什么地方获得这些资料的。
五、巩固拓展
动手做
学生操作、比较和交流,找出所有能用一副三角尺拼成的角。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垂线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⒉让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指出直角的两条边。
二、自主学习
认识垂线
1.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三组相交的直线。
出示例6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每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2.观察、比较,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与一点,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成4个角。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明确:右边两组直线相交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出示一组垂线,说明: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揭示课题)
指上面的三组直线,提问: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哪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垂足在哪儿?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过P点作直线的垂线,那么,从P点到垂足之间的这条线是线段?还是射线?还是直线?
2、从P点到垂足之间的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明确:从点P向已知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
三、反馈展示
学生看书第90页例7中的图,量一量图中从点P向已知直线画出的所有线段的长度,看是不是这条垂线最短。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通过测量,你认为上面的发现正确吗?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
指图中的垂直线段,指出: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也就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画垂线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2.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明白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垂线的画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自主学习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书上第91页例题8。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提醒学生一些画图的技巧,如,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已知直线上的点重合时,要稍离开一些,才能使画出的直线正好经过直线上的点。
三、反馈展示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①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③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五、巩固拓展
1.完成“练一练”。2.完成练习十一第3、4、5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平行线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结合生活、认识平行线 1.认识相交与不相交
谈话:同学们,生活处处皆数学。下面这些设施里你能找出哪些可以看作直的线? 出示书上情景图(电线塔架、铁轨、双杠)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画出三组直线。
提问:这三组直线是什么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在全班交流。
活动发现:左边一组直线延长后会相交,右边两组直线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2.认识互相平行
联系第二、三组直线说明互相平行。像第二组直线这样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提问:谁能用手势比划出两条直线的相交或平行。
.小结: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二、自主学习
画平行线 1.探索画平行线。
谈话: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平行线(板书课题),那你能利用一些材料和直尺,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展示所画的一组平行线,交流自己是怎么画的。
2.教学平行线的画法
结合学生介绍的方法,提出问题:如果要画一组更宽、更窄的平行线,该怎么办?
三、反馈展示
师生交流,教师示范画平行线的步骤、方法。
提炼方法:
一、画(线)
二、靠(直尺)
三、平移(三角尺)
四、再画(线)学生用这种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再给同桌说说画的方法。3.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拓展
1.练习十五第6题。2.练习十五第7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十五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能正确把握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巩固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能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这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垂直与平行)
二、自主学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8—13题。1.练习十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测量。
反馈,说说量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反馈,说明理由。
交流明确: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中,如果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否则,两条直线就不互相垂直。3.练习十五第10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三、反馈展示
1、练习十五第11题。先让学生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的活动发现∠1和∠2相等,再任意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并猜一猜、量一量。
想一想如果a、b不是互相平行的直线,那么∠1和∠2还会不会相等。
2、练习十五第12题。
学生独立操作。
反馈,你是怎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的? 交流不同的画法。
3、练习十五第13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根据已知的两条线段画出一个长方形。学生选择一种方法画一画。展示和交流。
四、总结评价
五、巩固拓展
思考题。交流方法。
预设:可以先找出长方形每条边的中点,再连接对边的中点,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就是要找的点;也可以连接正方形对角的顶点,对角顶点连线的交点就是要找的点;还可以用一张正方形折出这个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掌握角的分类,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进一步感受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能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回顾与整理
小组内交流: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
二、自主学习
练习与应用 1.教材第96页第1题。
学生按要求画出相应的线段和射线。展示和交流。
提问:为什么画线段时可以指定线段的程度,而画射线时却不能。2.教材第96页第2题。
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说说每个角各是什么角。具体说说量角的方法。3.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再按要求画一画。4.第4题。
(1)出示左边的正方形,让学生按要求量出相关的度数,比较量得的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2)出示右边的长方形,让学生分别量一量,说一说。5.第5题。
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同桌同学相互指一指、说一说。组织全班交流。
6.第6题。读题。说说怎样过点A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独立完成画图。组织展示和交流。
三、反馈展示
1.第7题。组织学生分别按要求折一折。
组织反馈与交流:你是怎么折的?有什么不同折法?
2.第8题。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第(2)题,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排水口的位置,再说明理由。
四、总结评价
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有哪些经验和收获,对本单元的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哪些内容还觉得有困难。
五、巩固拓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介绍活动要求:
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
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
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二、自主学习
1、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
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
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10cm处做一个记号。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处,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 水泥地、瓷砖地、操场
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
4、教师演示,教给学生实验方法。
5、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6、记录方面的要求: 书上第9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
7、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反馈展示 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
提问:在上面的活动中,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是怎样展开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通过这一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巩固拓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微信关注公众号:K12课件资源池,免费下载课件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掌握他们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结合新知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预习提示:
1.观察你生活周围的物体,找出你所观察的物体上存在有哪些种类的线?
2.自学线段、直线、射线的相关知识,试着发现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启发思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准备和大家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自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图片,伴音乐。)
师:你欣赏到了什么?他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说说你的感受。
师:对,是这些线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这么五彩缤纷。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近线的世界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线段。
500GB教学资源,包括北师大、西师大、人教版、苏教版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的课件、教案、测试卷等免费下载
微信关注公众号:K12课件资源池,免费下载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两根电线杆之间的一段电线和人行横道可以近似地看成线段。下面老师把它们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来。(画线段)
(2)师:你看到的线段长得什么样? 师: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3)师:你能说说生活中的线段吗?(拉直的鞋带,拉直的毛线,书的边,课桌的边,信封的边。)
(4)师:你想不想自己也画一条线段呀?(出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自己试试看,想想得请谁来帮忙啊?(学生独立完成。)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先点一个点,0刻度以准这个点。)教学线段的表示方法。强调两个端点。AB=4厘米
(5)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啊,这么细心的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测量一下这条线段的长度(数学书的长边)呢?(同桌动手测量)
(6)师:老师这儿有两个不重合的点,现在请同学在两点之间随意画四条线,要求其中一条是线段。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些线的长度,思考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出: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
(6)练习53页“画一画”。(投影显示:先找线段,再测量长度。)2.认识直线(1)引导启发想象。
师:如果我们教室黑板上的线段两端向两边无限延长会怎么样?
让同学们闭目想象一下,这种直的线一直延长下去会到达哪儿?会有多长?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会得到这样一条线,叫直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师:你能说说直线长得什么样吗?
(直直的,没有端点,无限延伸,不能度量。)(2)生活中的直线。
你能用你自己智慧的眼睛发现你身边的直线吗?告诉大家 地平线、公路线……
500GB教学资源,包括北师大、西师大、人教版、苏教版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的课件、教案、测试卷等免费下载
微信关注公众号:K12课件资源池,免费下载课件
(3)如图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出几条?经过两点A、B 呢?(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尝试发现直线的性质。)
(4)师:直线是很美,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吧。
课件:走向直线的阳光(学生朗诵)3.认识射线。(1)启发想象。
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伸会怎么样?(电脑画图展示。)(2)生活中的射线。
手电筒光、阳光、枪的弹道、探照灯光、大自然当中的线。(课件显示)(3)师:从端点数量、长度、可否度量三方面说说射线的特征。
(三)反思交流,内化整理。
讨论交流: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由于学生知识掌握还不牢固,能说出来的都要鼓励和表扬)
1.小歌谣:直线和线段为人正直腰不弯,直线本领大,身体无限长。线段最乖巧,只在两点之间跑。
2.议一议:线段、直线和射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线都是直的。
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3.火眼金睛。
说出下面各条线的名称。P55试一试。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都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可以及时补充但不要代替)习题设计
1.在下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
2.判断:(幻灯)<1>一条直线长12CM。----------()<2>直线比射线长。-----------()500GB教学资源,包括北师大、西师大、人教版、苏教版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的课件、教案、测试卷等免费下载
微信关注公众号:K12课件资源池,免费下载课件
<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4>两个端点之间可连成一条直线。----()3.画一画。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以下面的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
.
【K12课件资源池】
更多课件请微信关注“K12课件资源池”,K12课件资源池目前500GB的免费教学资源,目前有人教版语文和数学,北师大版语文和数学,苏教版语文和数学等资料,西师大语文和数学资料包括: 课件PPT 配合课件的Flash 朗读 教学动画 教案 测试卷 【小课承诺】
我们的口号:永久免费,精品课件,一切为了老师!【如何关注】
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K12课件资源池 或者 K12ppt 就可以找到K12课件资源池微信公众号,点击关注即可,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如何下载】
微信公众号里<下载列表>里有下载方法,大家看一下,如果不会下载还可以加小课的微信号:i***
500GB教学资源,包括北师大、西师大、人教版、苏教版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的课件、教案、测试卷等免费下载
第三篇:《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说课稿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这节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了解并掌握了它们的特征。同时,本课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生接着学习垂线和平行线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学生认识直线、射线和角,掌握和说明这些图形的特征,认识角的符号,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观察、比较、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学生认识并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并了解两点间的距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因此,认识直线、射线和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无限延长”的空间观念和认识、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异同点与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积极比较高但还不够稳定,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他们的操作和表达能力比较强,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五、说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当前学情,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设疑诱导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经历过程获得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 生活经验;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力促课堂的有效互动,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及参与者这样新的教学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谜语是隐含事物特点或含义的隐语,它既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有丰富的内涵,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益智活动。课堂一开始,让学生猜猜谜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最后一个谜语“有始有终”,又为后面教学流程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胆尝试
首先,我让学生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并在画得过程中回顾线段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从形状、段点数、长度三个方面来回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知识经验,对于下面研究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做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同时,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射线。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我借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手电筒,形象地引出了射线的概念。这里不光是引入“射线”,更重要的是通过感知“光线”的特点,抽象出射线的特征。这一过程,既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由于本课属于概念教学,又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对于如何得到一条射线我采取了直接告知的方法,下面对于直线的概念我也采取了这种方法。这样,学生既能接受,也节约了教学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无限延长”。由于“无限延长”的射线或直线在生活中难以找到直观形象的例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验到“无限长”,因此我通过“可以延长出黑板吗”、“可以延长出教室吗”、“可以延长出中国吗”、“可以延长出地球吗”这几个问题,学生在一定的直观经验支撑下,经历“感知一表象一想像”的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直线和射线的表象逐步变得清晰,得以较好的体验“无限长”,从而建立“无限延长”的空间观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同时引导学生用“有始无终”来形容射线,用“无始无终”来形容直线,与开头用“有始有终”来形容线段相呼应,使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显得更加紧密。
三、多维梳理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突出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 的异同点这一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小组合作,更是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紧接其后,我安排了一道练习,判断线段、射线和直线,目的是为了乘热打铁,及时巩固。
第二,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线段,从而突破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这一教学难点。
第三,我设计了一个画图游戏,让学生画经过一点画直线,看谁画得多和同时经过两点画直线。由于学生不能理解“经过”的含义,所以我先示范画了一条经过一点的直线,再让学生照着样子去画一画并数一数。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而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接着,我利用书上提供的教学资源,对其稍作改变,引导学生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同时介绍“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一知识点。
第四,由从一个端点出发画射线引入角的定义,并在黑板上演示画一个角。这里对于“从一个端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我不再让学生再去画一画、数一数,而是利用学生刚才经过一点画直线的经验,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直接得出。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随后,我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符号以及角的表示方法,并把角的符号与小于号进行比较,提醒学生注意书写,体现数学的严谨性。
四、灵活运用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学生应用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由浅入深,富有层次性,使每个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练习1,火眼金睛。几道典型判断题,这几题学生在认识中非常容易出错。
练习2,画一画。这一题对于学生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很有帮助。练习3,数一数。这一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能够接受。同时,通过这一题再次向学生渗透“有序”的思想。
最后,我采用一个寓意深长的结尾,送给学生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耐人回味。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课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谢谢!
第四篇: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反思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反思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和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册平行与垂直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及几何形体的起点。在多次试教后,我对本课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产生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1.让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并掌握三者区别与联系;2.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学会用角的符号来表示角;3.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一、复习引入,以小见大
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存在着包含的关系,线段和射线都属于直线的一部分,而线段又是学生熟悉的知识点,所以从复习线段入手,让学生首先画一条线段,说说线段的特点。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回忆旧知中引入射线和直线,并且借助线段的特点,体会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同时,我还让学生分别动手画一画,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画的各种不同方向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在学生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时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学生在经历了回忆、动手、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活动后,他们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理解会比较深刻。
二、注重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能力。
强调亲历亲为,即让学生亲自实践和真实体验。作为概念教学课,我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学习材料,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通过操作,让学生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了一次验证,也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通过画角感受角的形成,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充分感知,发挥想象 这部分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射线是能够无限延长,让学生闭上眼,让脑海中的射线向一端延长、延长、再延长,使学生对射线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看到的表象上,让是向更加广阔的二维空间发展,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空间想象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感知射线和直线,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数学是一门想象的科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想象射线的样子,通过想象来充分理解“无限长”的含义,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四、联系生活,寻找原形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虽然直线、射线和角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它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原型”,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太阳光、汽车射出的灯光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更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和培养。
五、思考
1.学生在课堂上虽然也经历的想象的过程,但是在教师任务驱使下的想象总显得被动了些,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想象的需求,可能更耐人寻味!
2.在课后作业中发现,过两点画一条直线时,学生无意识地会画一条线段,说明他对直线和射线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或者说他在画图时还没有主动地去区分直线和线段的区别。
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提出“内需”,养成思考的主动性,是我后续课堂需要注意和培养的地方。
第五篇:认识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反思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16----17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知道角的符号,会用符号表示角。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
教具和学具: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同学在纸上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找学生说说画法,然后在学生的叙述中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
师:画线段是从一点开始画,画到另一点结束。也就是说线段有两个头,这两个头就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所画的线段,说出线段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两个端点;第三:可以度量长度。(板书)
接下来让学生举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可以看成是线段。并且明确我们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反思:我觉得这个引人在这堂课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后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认识射线。
师:我们继续来画线。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一是要画直,二是老师没有说停的时候绝对不能停下来。
让学生在刚才画的3厘米长的线段上左端不动,向右端延长,一直不停的画下去,引起冲突。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一直画下去的情景。引导出“无限”的概念。
反思:这里学生很聪明,有些学生我刚将要求说完,就提出了质疑,“那要画到什么时候啊”在接小去的实际操作中有部分学生根本没动笔,另一部分学生也通过实践证明了画不完。很好的理解了无限的意思。我觉得有些很抽象的词语是需要通过操作来理解的。
师:谁来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引导学生说出射线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一个端点;第三:无限长。
反思:对于一个端点,在学生中引起了争议。因为是将原来的线段延长所以还有两个点,在这里我及时的对“端”进行了解释,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备课时需要在细节上考虑周全。
师:在数学上我们称这样的线为:射线。(板书)
在纸上怎么画射线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明确射线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向一边画线。只要另一端没有端点,就表明另一端在无限延长。
举例在身边哪些现象可以看成是射线。
三、认识直线。
师:刚才我们把线段向一端延长得到一条射线,要是我们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让学生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第一:直的;第二:没有端点;第三:无限长。
师:在数学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
师:你能在纸上完整的画出一条直线吗?怎么画就能表示出这是一条直线?明确直线的画法。
很自然,顺利
四、出示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线段、射线和直线。
[设计意图: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实际操作通过“画不完”“没有尽头”等词语感受“无限”的含义。同时让学生在画射线的活动中,建立正确的射线的表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反思: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到此环节基本实现了设计意图,达到了教学效果。
五、对比拓展。
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区别和联系。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在上面点一个点,现在变成什么?再点一个点,你又看到了什么?由此得出: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六、游戏。
A、规则:通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看谁画得最多
学生按要求画直线,等有学生不愿意再画时,让全班都停下来。
提问:老师让大家比一比谁画的直线多,可有些同学画着画着不画了,为什么?(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像这样画下去,永远也画不完)
B、规则:在黑板上点两个点,看谁画得最多。(生质疑)
提问: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一条直线)
小结: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生活中,经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工人砌墙,体育老师画点定位,田径比赛中的终点线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直线的比赛,体会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再次感受“无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操作体会“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并通过实例说明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反思:对于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一点我认为是我们现在教学中最大的缺失。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的地方,如何真正的将书本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5.教学“想一想”。
出示图。谈话:我们已经知道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一起来看这里的图,连接A、B两点有三条线,哪一条最短?
小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所以,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比较,明确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的长度最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认识。]
三、认识角
1.认识角的特征。
谈话: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那么通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射线呢?(无数条)
演示:从一点起画出两条射线。
提问: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什么?(板书:角)
谈话: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画出角的?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
请一个学生上黑板画角,其余学生画一个角,并和同桌说说自己画的步骤。
归纳: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2.认识角的符号和各部分的名称。谈话: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角,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7页,自学例2,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又了解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明确角的符号和读、写方法,角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确由一点起画出两条射线组成角,并通过交流,揭示了角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角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学,认识角的符号、角的各部分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反思:学生对角的抽象概念还不能很好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几条射线,一共有几个角,再判断这几个角各是什么角。
3.在下面的直线上找出两个点,使两点间的距离为5厘米。
学生活动后小结: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是线段。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你是怎样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课外实践
下面是一个正方形纸,如果用剪刀剪下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疑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数学经验,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课外实践题的设计,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反思:由于时间关系,最后的课外实践没有布置。但总体上来说我认为这一堂课,由于课前备课较充分,教学效果比较理想。虽然没有运用多媒体,但学生大量的实际操作我认为比多媒体起到的效果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