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理想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读书心得
《建设理想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读书心得
读完《建设理想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这本书,我只是以一名普通的教师身份,根据平时的实践和思考写出来和老师们共同探讨。
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重点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当前,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因素,如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如自我发展需要、教学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师自身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学者杜威这样说过:“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性的学术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来改进教学,做‘反思型实践者’”。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反思是个体成熟之标志。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首先,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等。教师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对体育教学的系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并使反思伴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其次,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第四,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因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审视那些教学中的直觉判断,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批判反思型体育教师,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把个人的教学活动、集体的经历以及正规的理论、研究视为同样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断的批判与反思中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到持续地发展。为成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体育教师努力!
“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创造宽松的语言教学氛围,把学生视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
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学生能改变,他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付出的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使我们感受着加倍的绵延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并应该教给学生的自由。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生成不能放弃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零碎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提高提问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问题的输理和提炼,以少量的关键问题研究和讨论为主要手段,突出主要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天天进学校入课堂,天天面对学生。学生在学校里,在课堂中能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生活的可爱,知识有意义,学习有价值,从而对生命充满渴望,对知识充满渴求。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有序,人际环境充满关怀。
理想中的体育课堂,跟随新课标是对以往课程进行继承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全盘否定。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非强调要淡化竞技运动,反对体育教学的竞技化倾向,与学好运动技能是不矛盾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想尽办法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适宜的练习形式,在低年级教学中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学习动作就是一个不错的增强教材趣味性的策略,曾看到过一篇一年级的“前滚翻”课的教学案例,任课教师通过两个游戏“看天”(低着头看天)和“看谁坐得快”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觉、兴趣盎然中学会了前滚翻。同时,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活泼,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哪个小朋友们能保护好它,跟它成为最好的朋友”与“不能坐在球上、不能随便乱拍”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上好“球类”的第一课,前者更能激发孩子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
理想课堂要有老师的精心备课,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看都是接近完美的。这种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很难经常出现的,我觉得理想课堂应该作为教师的一个终生追求的目标存在,这个目标的实现是否理想,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只要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就是理想的。
总之,建设理想课堂是需要我们教师下功夫的。
公共课
《建设理想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读书心得
郑上路小学
张勇军
第二篇:课堂教师读书心得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1
教师的提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得知: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提问,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好英语。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体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
二、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
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要进行全面的培养。针对班级大,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英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优、中、差学阿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
三、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2
业余期间,我读了郑钰全教授的《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一书,颇有体会。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教学技能,也缺乏教学经验。该书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详细解读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结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指导教师了解并掌握新课程下的新技能,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在课堂教学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上课,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而如何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要考验教师的素质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首先,情趣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内在的需求,明确学习目的;激励主动参与,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习信心,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学习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练习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导入的要素包含:语言、信息、活动。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呈现教材的技能,是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将课程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组织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内容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呈现教材的方式不能死板,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事先准备相关的材料,充实自己的课堂容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等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课堂教学结尾应当从教材实际和教学目的出发,不但对改课有加深主旨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具有发微烛远的好处。其主要功能是:1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2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预作准备3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堂课教师都应精心准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搜集相关的材料。这也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搜集,注意留意,教师想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
所以我们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学习是永无止境。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它应该是这样的: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有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断的反复作业练习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却是他们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害怕。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可能是觉得学习任务过重,也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变害怕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为好学习、乐学习、主动学习。
那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一、让所有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品尝成功的.滋味。记得有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由此看来,启动学生自信心理系统是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愿意去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给孩子们灌输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正视自己,努力进取就能成功。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当的总是课堂里被动的观众,欣赏迎合着教师的表演,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学生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而且不善运用,最终导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这样的课堂确实强人所难。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的改变是关键。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让教师把话语的权力换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导演、演员,参与集体的表演;让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课堂……让我们打破那个成人化的课堂,还一个童趣的课堂给学生。
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每一个教师都不应忽视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学生爱戴的教师,她的言传身教胜于千言万语、苦口婆心。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乐于走进她的课堂,乐于与她相处的四十分种,乐于与她进行学习上的沟通,生活中的交流。
以上所说只是自己的几点想法,但在我们素质教育和质量教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方针下,是否能真正实现,是否真能改变现有的教育现状,我们不得而知。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4
寒假期间,我细细拜读了《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这本书是由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教授撰写的。书中记录了作者所观察、记录的教师们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实践的挑战,提示了创造“学习共同体”教学的要点。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明确了我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思想。
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其次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5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让作为刚进入教育岗位的我受益匪浅,读着此书,就好像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恼,给我指点迷津。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学识渊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种。种困难时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有了明确的方向,给我以极大的鼓励,他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让我对未来的事业前景充满信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对于刚踏入教育行业的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如若这桶水不及时予以添加,也会有用尽的那一天。“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现在的任务不仅仅是认真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时的充电是必须的,只有多读书多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才会将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而且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世界是否充实,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
教师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老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
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和你的学生一同走进知识的世界,在世界里遨游!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读书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我们的时间怎么够分配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讲述一个问题都会有生动的事例为证,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大都是苏霍姆林斯教育教学的实例,他娓娓道来,有益于提高我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其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昼夜只有24小时。”为我解答了这个疑惑。书中说:“每天不间断的'读书,给书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四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我所教给学生的这些科学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
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所以教师的时间跟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棵大树,需要雨水滋润它,怎样才能让雨水源源不断使这棵大树永远苍翠有力,生机勃勃呢?这是我们要想清楚的。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6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名为《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的书,从读完书的那天起,我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改变——教育非常重要,绝对不能太过严肃!
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家长观察两名教师共同在一个七年级课堂教授社会研究课。课堂非常嘈杂,充满了频繁的中断和骚动。一个小时后,一位教师叹息着,对家长说,“这些孩子会让我短命的!你看到我们需要多么频繁地纠正他们吗?谢天谢地,今天的课终于结束了!我想我要赶紧回家睡觉!”她踉跄地走出教室,孤独地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第二位老师说:“他们多棒啊!情绪高昂,精力充沛!现在他们还有点散漫,但是我计划教他们如何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方面。我希望这些中断不要令人不安。我的目标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会有时间捣乱!”
当家长问其秘诀所在时,这位老师回答道:“我的座右铭是:每天笑一笑,调皮捣蛋都跑掉。这是大的方向,所以我要花一年的时间和学生们在一起。”他步伐轻松的走出了教师,吹着口哨,挥舞着手臂。在短短的四分钟内,家长的情绪由绝望转变为欣喜。毫无疑问,热情和轻松是具有感染力的`。
我特别欣赏后一位老师,因为他出色、有激励能力、热情、幽默,更富有趣味性,总之,他身上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学生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切教育要有乐趣,要符合孩子的兴趣发展,课堂要营造快乐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引导学习,避免过度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味学习带来的快乐。
回顾自己的教育历程,沮丧、失望时常困扰着我,让我不再微笑,让我时常不得不去完成一节课或是一天的工作。这和第一位老师有什么区别呢?扪心自问,我不是一个没有热情的人,也懂得激励,可不知何时,那满腔的热情却被疲惫和无奈所取代,幽默、趣味早以悄悄地离我而去。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对待学生的根本态度是什么?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一群快乐的学习者,还是将他们看作是一群没有规矩的麻烦制造者?我们是将教育看作是困难艰苦的过程,还是令人激动的探险历程?我们课堂中的沉闷或欢笑正能反映出我们对待学校和学习的态度。如果我们觉得白天的时间永远不够用,我们就是在传播恐慌、沮丧和急噪。如果我们的根本理念是把教学看作可怕的工作——劳累、疲乏、甚至危险,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武断、僵化和恐惧。
如果我们认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奋发向上和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会充满热情、容忍和关怀。如果我们认为有足够的时间来教授我们的教材,改变学生的生活,我们将会充满平静和坚定。
热情和欢笑具有感染力,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具有创造性的思路,改变古板严肃的教育风格,成为一名欢笑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知识。
我相信,当笑声和教育同行时,一切都成为可能。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7
捧着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细细读来,他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在“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看到了一个教育学者对教师、对学生深沉而理智的关切。让我对我们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新的了解,那就是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同时也让我明白,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一、倾听儿童的发言
这里的“倾听”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是在娴雅的关系之中相互倾听彼此心声,每一个人的细腻思考得到细致的交流。能够紧扣当今教师心弦的教学绝不同于以往那种受到喝彩的、热热闹闹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而是借助纤细的交响展开的、静悄悄的、返璞归真的教学。
书中佐藤学教授给我们列举了静冈县富士市广见小学的八木静代老师在三年中课堂的变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二次执教五年级的社会课《汽车工业》中有两处令人惊叹:第一,在课堂的前方,实物的汽车零部件被拆卸下来展示。儿童们分组设立汽车公司,参考实物的`零部件用纸箱板来制作汽车。从零部件的生产到下订单模拟汽车装备的整个工程。第二,八木老师同儿童的关系是应答性的,基于课堂中的倾听关系而形成了对话性的沟通。八木老师的应对策略是:不折不扣地接纳儿童的发言,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课堂,有多少老师能做到不折不扣的接纳儿童的发言。我们往往会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或者儿童的发言脱离了我们的预设就会被毫不留情的打断,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合作学习大部分都只是流于形式,趋于表面。正如书中所述:建立合作学习关系的教师,其活动核心应该是真心接纳的“倾听”。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信任和倾听形成了润泽、融合而安全的言说环境,也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信赖和倾听关系。”教师倾听并接纳学生的所有发言,不管是好与坏,用心接纳学生,润泽学生心灵,也润泽了课堂,用尊重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也引发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从而形成相互倾听的关系。
二、关注课堂中的“小事”
作为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佐藤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是个教育学者,但他似乎并不把高深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跑学校、进课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这样的大学教授似乎让人不可理解,但他对此有自己的主张。在《教师的挑战》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
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个孩子的点滴成长。这些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来却弥足珍贵。佐藤学在书中介绍的教师是在任何学校都可以遇到的寻常教师。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与教室中的孩子们才是开拓未来的教育改革者。
三、尊重与信赖
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宁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滨野老师的课堂正是这样。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朗读,他们在喜欢的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他们互相讨论着,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快要下课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佐藤学认为,滨野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滨野老师能够接纳每个学生的想法,他不仅仅拘泥于“好的发言”,而且对所有人的发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来“任何人的发言都是精彩的”,这使学生们能够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从而使整个课堂更加丰富而深入。
但事实上,人们往往只会对那些“有能力”的学生产生尊重和信任,却很难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学生。只有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每个人挑战固有学习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们个性化的创造。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教育的门,在那里可以找到与我们共同成长的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但我们对学生的爱与执著是共通的。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8
假期我仔细阅读了《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书。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真的收获很多。作为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日本的基础教育跟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课堂以听为主,缺乏讨论;考试第一,讲究“学而优则仕”;学生有好的成绩,却不一定有好的兴趣。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对教育进行了反思,并开始了“宁静的课堂革命”,使日本的教育大大改观,现在的学校也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有着宽松的课堂纪律,自由的教育气氛,让学生找到了学习乐趣。
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就是提供了很多优秀课样例供我们分析学习,我们可以结合理论充分体会到先进教学模式课堂是如何实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本书正巧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宁静的课堂革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各自呆坐的学习转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了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学生4、5人围在一个书桌上,小组合作探讨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教师渐渐变为课堂学习的设计者或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内容方面教科书只是配角,学生以有探究价值的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高品质的学习。
书中说到合作性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倾听。作为学生,要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以及老师的引导,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勇敢地提出来,同学们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作为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要不折不扣地接纳,胸有成竹的应对,绝对不可以忽视孩子们提出的任何一个细小问题。在倾听的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运用适当的连接语或引导语使偏离书本的学生回到正题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提问以及想法犹如一个个音符,而老师要做的事把这些音符集中到一起,形成交响乐似的课堂。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回答,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实际教学中这一点我做的不理想,有些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不尊重他人,乱说话,乱发言,这就是平时老师忽视了细节。读了这本书我深刻的'懂得了一些小方法。
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强调了教室的布置。要用学生的作品装饰教室来营造出家的氛围。学校以后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小班教学,传统的成排成列的桌椅摆放形式将被分小组排座方式替代,因为这样的座位便于小组探究学习。为了使小组探究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分组也是要考虑文化和能力差距。我们班的人数较多,分组相对就会麻烦一点,通过学习我计划把合理的分组式学习放在下学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国外先进的理念有了进一步了解,我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班级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借鉴。我也深深的认识到教师内心的宁静是源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烂熟于心,才会张弛有度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宁静是源于具有个性的发展和思考,才会诚实地去想问题、说想法。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9
通过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课程,我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更加新鲜和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职责不仅仅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探索和领会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追求知识的信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养成乐于求知、勤于求知的习惯,成为更有用的人才,我们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方面有了很深的感悟。
一、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目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多年,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被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训练;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下足功夫,却没有认清教学的真正目的;认为教学活动只是课堂内的事情,讲好教材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
但是学习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培训课程,就会发现这些教学思想和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提高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教师一定要掌握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做好全面完善的教案设计,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步伐,推动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例如我们应该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平静”模式,而是模拟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现实环境,给学生制造或愉悦、或愤怒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下学习并感受教材想要表达的中心含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也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调动学生兴趣,运用情感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数有所作为的人从事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领域。情感则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兴趣和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案,无论在课上课下或是校内校外亲切和蔼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消除拘束感和恐惧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亲人,如此一来,将会使课堂氛围变得融洽,学生思维也更加活跃。
例如在授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外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在课程导入时,我们可以多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或者演示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自然现象,让学生感到好奇,产生探索求知的愿望;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老师或其他学生帮助解答,适当时还可进行分组辩论来得出答案满足学生的探求心理;在课下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和关怀,甚至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或郊游踏青,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传授人生哲理,健全学生人格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只是一个人在某一阶段和环境下的一个角色,他首先要做好一个“人”,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本教材中着重谈了这一点,要求教师要借助教材实施“人格本位”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教学意义的同时也要关注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做一个“多专多能”的“十”字行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让我加深了对教学工作的理解,能够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找到更加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有效教学和寓教于乐的目的。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10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重要性。学生不仅能通过提问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发现和掌握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各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新境界。提问设计的好坏,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好的课堂教学。成功的提问有以下几个评价标准: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发展相适应、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目标、能启发学生反思。要实现上述目标,在课堂提问中就应遵循这样的几个原则:
科学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无知识上的错误。否则会失去提问的意义,有时甚至无法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启发性。提问设计要有启发性。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切忌提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依据个人的能力,尝试选择好的方法解决。而成功地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
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设计问题,问到关键处,从而突破难点。
可接受性。课堂提问首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这样的提问设计才能为学生接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循序性。提问题除了要有一定的问题外,还要注意阶梯性。设计提问,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一原则。
整体性。一堂课的提问系统,应是一个有机整体,纳入并服务于整堂课的教学目的,要围绕中心问题。从分解走向综合,使各种问题相辅相成,配套贯通,力求做到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
趣味性。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的失误往往使学生厌学。提问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学习。
精要性。一堂课40分钟,不能都由提问左右。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击重点。
可见好的提问都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认真思索和精心设计的结果。我将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收获。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11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既要使学生活泼的进行学习,又要有纪律作为保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掌控的时候,既要不断的启发诱导,又要不断的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的教学的顺利进行。读了《教师掌控课堂的技巧》后,很有收获!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技巧
说话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如学生上课扔纸条,不要在课上批评埋怨浪费时间揪出谁,问了学生也不见得会招出来,换一种更轻松幽默机智的说法例如“天女散花但天女是谁”我猜会有学生乐于说出天女何人的,他们会觉得你没生气就会恶搞那个家伙。或者说送礼物应该面送,否则不好面谢!教师的机智和原谅可能会使学生惭愧,例如听李芳老师一节课时,学生打水回来迟到,李芳老师很真诚的说了句“你们辛苦了”,而不是埋怨他们打断教学思路。老师能够得到学生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师生避免冲突,他们的错误行为就此中断。
二、教师管理课堂的技巧
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对保证教学进程顺利进行显得很重要,在课堂上应该树立明确的课堂守则,让学生知道课堂上改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具体有很多种,这应该和学生的特点有关。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在课堂上偶尔会出现一些学生的不当行为,当遇到这种行为时,教师的处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文章中介绍了几种方法为冷处理、巧妙暗示、因势利导、将错就错、借题发挥,这些都有一定的案例作为辅证,这对于我们而言真的很有帮助,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至于自己茫然无措,也不会用不恰当的方式处理,使得课堂效果不好,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反而助长学生的气焰,让学生觉得教师的处理时不公平的,不正确的,不满意的。通过这些方法和案例,让我们能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经验,在实施到教学中去。
三、教师课堂组织教学的技巧
这部分文章从好几个细小的方面进行描述,要想达到教学效果,组织课堂体现在很多细小的方面,教学的每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技巧蕴含在里面,时刻都需要教师注意。从课堂的导入开始,到语言的表达,板书的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即课堂提问,上下部分衔接的过渡语,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等等,都包括在里面。可见文章描述之细之深。这会给新教师一个大体的.方向,描述的越细致,我们收获的就越多,在每个过程中有一定的原则性和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在读完看完后,你会在收获原则、方法的同时也会学习其中蕴含的教学理念,将爱学生、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作为一切前提,多考虑他们的想法,总之感受到了教学的博大精深,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要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
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要有慧心、恒心和耐心我们会在课堂掌控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12
一、让简单更为简单
很多教师在一开学就犯了一个错误:制定乏味的纪律。学生会因此迅速估量自己在班级里的情况,并弄明白怎么样才能让自己逃脱惩罚。一旦你有通融的先例,那么就很难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和严格的课堂纪律。
二、公正是一把钥匙
对你是否公正,学生们有着自己清楚的认识。如果你期望得到尊重,就必须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如若不然,你将被那些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学生牢记在心,这些学生也将不会遵守你制定的规则。必须明确的是,如果你最欣赏的学生犯了错误,他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
三、处理课堂破坏要短
当你碰到课堂上的破坏情况,你要尽可能利用课堂上短暂的中断立即去处理。如果学生正在讨论他们的事,而你正在组织一个课堂讨论,试着去问其中一个人一个问题,使他们重新回到讨论的“轨道”上来。要是你完全终止课程而去处理出现的破坏情况,那你就占用了其他学生的宝贵时间。
四、在学生面前避免对质
无论何时在课堂上出现对质,都会有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作为老师,很显然,你需要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但不管怎样,私下里处理纪律问题要比让一个学生在全班同学(朋友)面前“丢面子”强得多。抓一个违反纪律的典型并不是什么好办法。尽管其他学生可以从中得到认识,但你可能会失去在你班里教育那个学生的任何机会。
五、用小幽默处理糟糕情况
有时候,让大家笑一下可以使一些事情回到正常的“轨道”。但是很多情况是,教师混淆了挖苦和有趣的幽默。幽默能迅速影响班级的情绪,挖苦却会伤害到你与被挖苦学生之间的关系。使用你最恰当的判断力,辨别什么会使一些人感觉有趣而另一些人认为受到了攻击。
六、对班级保持高期望值
对你的学生的行为赋予期望,但不要让他们陷于混乱。告诉学生什么方法可以做好。当你开始一天的工作时,把你的.期望告诉学生。如你可以说,“在这个全组的会议上,我希望你们发言前先举手得到同意后再讲,也希望你们相互尊重并认真去听别人在说什么。”
七、避免空闲时间出现
教师应该避免空闲时间的出现。你可以开个先例,就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关于你的题目或者理论,去避免某些闲聊,提醒学生超过计划了!当然,或许你那时有太多的借口,你可以从不提前讲完课,你不会让空闲时间出现。你也可以加入其他地方的一点课程来占用出现的空闲时间。
八、切忌喜怒无常
作为一名教师所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假设有一天你忽略了不端的行为,而第二天对一些人所犯的小错误却暴跳如雷,那你的学生很快就不去尊重你。学生有权利期望你的行为在每天中大致保持一致。喜怒无常是不可取的。一旦你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就可能很难再引起学生注意并让他们对你满意。
九、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
你需要有选择性地制定规则,你也一定要让这些规则很明确。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可以被接受,什么不可以被接受。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明确违反规则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并预先让学生了解。
十、开始崭新每一天
如果学生一再错上加错,这个建议并不是让你对他不计前嫌。但无论如何,这是提醒你应该每天在开始上新课时期望学生能够做好。不要设想因为上一个星期内朱莉每天都在课堂上捣乱,就确信她今天仍然会继续这样。如果你想着开始崭新的一天,你就不会用老眼光看待朱莉,而今天朱莉也有可能不会再捣乱。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13
今年暑假,学校安排我们读一本书:《做卓越的教师》。打开书,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上次读《教师阅读地图》自己感觉吃力不少,有的地方读四、五遍才弄明白是什么意思,而读这本书就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一会儿促膝谈心,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是近几年读专业书读得最快的一本书,并且从中吸取到不少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受益匪浅。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本书最吸引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作者用轻松活泼的笔调,生动流畅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其中,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如何学做幸福的教师。如:“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学会开心地工作对我的指导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难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自己将本职工作当做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回想自己从教26年的经历,虽然羡慕有的职业那么光鲜自在,也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岗位,而且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凭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啊!既然不能“选我所爱”,那就干脆“爱我所选”,因为“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职业。”在工作中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自己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直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用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幸福。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金海岸小学教师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精神及其丰富的人,他们才能成为幸福的人”。作为一名教师,生活中除了适当的休闲和积极的运动以外,恐怕只有读书能使我最开心和最充实了。本书中也写道:“读一本好书,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够的,我们要在优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读书使我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境界提高了,胸怀宽广了,在快乐工作的同时开心的生活着。
本书中一些精彩语言,如“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等等,我都细细品味,反复咀嚼,如沐春风之中。
总之,我很喜爱此书,以后还会细细品读,不断汲取养分,促进自己健康的成长,提高教育涵养。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14
本学期研读了《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这本书,受益匪浅。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学生一起在新课改中成长进步
教育改革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自主、快乐、高效”等理念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
通过实践,我对课改的理解逐渐加深。其实,课堂教学改革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乐、高效的!
教学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教师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注重师生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和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今后,我要继续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且在课堂上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一定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15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新课标》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合作学习”“语言表达”等具体要求。可见新课改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思维方式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学会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认真落实,既要把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互相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又要尊重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在教学中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那么怎样处理呢?我认为:
一、正确认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现行课标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方法。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学习方式,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它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目前,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 独立思考是指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应该说,人类任何知识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独立学习,从外化于学习者而独立存在的知识经验内化为个人精神世界的财富,个体的习得、领悟、思考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学习并无优劣之分,只是现代社会重视人与人的交往与合作,注重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所以强调合作学习。其实,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为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强求一律。相反地,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我们应注意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而对于习惯与人交流的学生,我们则应引导他们经常进行独立思考,使两类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健全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各司其职,两者不可偏废
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各有其功能,两种学习方式不可偏废,切勿提倡一种而去否定另一种,只有这样才能构造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能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了解和借鉴他人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在争论中启发,不仅能充分表现自我,而且还能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彼此兼容互补,相得益彰。最终达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
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积极操作、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有效。如果经过个体思考可以习得、领悟的知识、技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体悟的情感、价值观,可以完全独立解决的问题,就应该依靠个人能力解决。独立思考将永远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独立思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它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十分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不能否认学会独立思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三、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合作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思考的再认识、再提高,是对独立思考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和应用。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教学中只让学生采取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必定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灵活选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给予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2、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而且还能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对于那些不属于探索性的内容,采用合作学习就不合适。
3、根据一节课中的不同环节,选择学习方式
从学生个体参与探索的心理视角分析,独立探索有利于全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并在探索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使主体参与具有广泛性。合作学习有利于思维的互补,使探究解决的问题更全面。但由于学生个体学习习惯、基础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可能成为事实上的“旁观者”。因此,当问题的思维力度不太大,学生可以“跳一跳”可摘到果子时,按先独立后合作的流程进行;对于思维要求高的问题,可采用先合作后独立的方式进行。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各有其功能,两种学习方式不可偏废,切勿提倡一种而去否定另一种,从而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教师专业发展》心得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制度化,教师的社会功能日益显著,社会地位也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内涵的不断丰富使得教师专业化成为当今世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再过一年多,我们就要走上教师岗位。而这学期通过短暂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学习,我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虽然这门课只有8次课、16个课时,但是有三位教科院老师为我们讲授不同专题的课程,我想我们是幸运的。老师讲课各有侧重点,授课方式与风格各有千秋,一定程度上对我有所启发,为我将来走上职业道路有所帮助。
XX老师的授课主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与国际视野。”他从中国和西方两个层面系统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并深刻阐述了教师专业的深刻涵义。同时老师还以全面发展的观点介绍了当今发达国家教师的培养模式并与我国教师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与探讨。对于我们师范生即将从事的职业而言,了解其在各历史时期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有利于我们对现状的把握,对我的角色定位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老师的课很有条理性,对内容把握的很到位。印象深刻的是在他上的第一次课堂上,问了我们3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师范生专业”,“一个优秀的老师要具备哪些素质”及我们自己评价需要进一步努力发展的方向。这三个问题设计的很
巧妙,答案五花八门,保证人人都会有话说的。也许有同学包括我自己都不曾想过这些问题,但是那次课堂上我们多多少少都进行了思考。教师不仅仅是把已有知识教给学生,重要的还在于对学生有所启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自己的思考与观点。怎样设计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等问题,也是我将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的问题。XX老师也给我们上了一次课,他的笑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虽没有和老师交谈过,但是从自我评判标准来说,我断定这位老师很亲切和平易近人。如果将来我与学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能在举手投足之间吸引住学生;如果我能成为学生喜欢信赖的师长或朋友,我想我就成功了一半。那堂课,X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教师专业角色的相关问题。社会上给教师角色以多种隐喻,如春蚕、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上这堂课之前,我并没有审视这些隐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片面性。但课后我学会了辩证对待与分析问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人民教师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我要使自己乐业、勤业、创业和献业。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必将受同学的赞叹与喜爱。所以我们自己要像自来水一样,有知识源源不断地注入。工作中常常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习其他各方面知识,如哲学、历史、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各方,融会贯通,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能
力结构,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扮演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能力的培养者,辅导者和咨询者,团体的领导者,感情倾诉的对象和朋友的角色。既做专才又做通才是很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只能是尽力而为了。
最后是XX老师,他的课具有高度概括性,从教育向度出发,揽括了关于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与专业人格等方面课本几个章节的内容。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自然有其上课的方式,他在课后会留下5-10分钟让大家写心得。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机会。大多数时候,我们听完课就作罢,有时候思想还会开小差,一旦被问起这节课上了什么时候,就只能摇摇头,一无所获。而现在我们存在一种倾向羞涩的被动思想,你不提问我,我就不举手,常常把话藏在心里头。如果大家能认真对待这最后的几分钟时间,个人认为会有所收获。老师也能从中了解大家的想法。这毕竟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他每堂课时间都把握很准确,总会留下5分钟时间给大家整理思路与总结回顾或者提问题。这些经验对我以后的从教提供了指导方向。余老师的课还有一个特点是课件中还提出若干个问题会引起大家的思考,最突出的是案例多,这就迎合我们的思想。我们通常不喜欢听理论的东西,所以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讲授,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当中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短暂的学习让我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我的角色意识仍需加强,只有在给自己明确定位后才知道今后要努力与改进的方向。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更要注意自己在思想、人格方面的加强。与此同时从现在起我还要在专业方面多下功夫,自己的基本功扎实了才能言传身教,做到不误人子弟。教学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只有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才能有更深层次的发展。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做个多思考,多学习的人。
第四篇:建设理想课堂
《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当教师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由此,可以这样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创造宽松的语言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有了新发现,有了新创造,我就对未来教学充满了期望,因为生活有了发现,因为生活有了期望和意义,这会老师体会到教学的成长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我想这很有必要成为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学生能改变,他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如果你内心并不信任学生,只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表现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也一定能够觉察。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格对人格的感动和影响,教师人格的完善和高大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基础。德国哲学家雅思贝斯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
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与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它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重视生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才增加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可能。
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付出的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使我们感受着加倍的绵延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这也正如有人所说,“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师生彼此之间意见沟通的喜悦是多么甜美啊!又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其更聪明的学生,往更高的理想迈进,又是多么的欣悦啊!我们都为着培养我们的美好世界而快乐无比地努力,更在享受着这神圣的芳馨。”
学习自由意味着我们要自己选择自己的主体性活动,自身是行为的主宰。我们必须而且有权选择行为的目的和手段,一切行为都应该经过自己的策划思考,使行为出于自愿、行为的始点来自自己。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并应该教给学生的自由。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提高提问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问题的梳理和提炼,以少量的关键问题研究和讨论为主要手段,突出主要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于学生中生成的明显错误的认识,教师要加强引导,不能曲解了“尊重学生”的内涵,认为尊重就是一味赞同。实际上,尊重首先是意识到人格上的平等,其次是尊重彼此平等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对于不同意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师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要引导学生进步和提高也是一种尊重,这是对学生发展权利的一种尊重。
第五篇:道德课堂教师读书心得
我心目中的道德课堂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不可缺少的基础型和工具型知识。对这样一门以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力为主体的学科,从表面上看似与“道德”毫无联系,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数学教学的误区——“塑造模型”的教育以“应试”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及学习结果。长期以来,这一指导思想导致了数学教学严重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学包办了一切,包括塑造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日复一日、处心积虑地使传授知识的过程看起来更严谨、自然、无可挑剔,使学生听起来更那么顺理成章,确实如此——果真如此。正是这种日复一日传统意义的“规范化”程序教学,扼杀一个个活生生心灵的个性化发展,使我们的学生一天天丧失了“怀疑意识”,丧失了自我发现和创新的训练机会。
二、“道德的数学课堂”及其内涵数学的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其学习的过程。针对这一目标,本人认为,“道德的数学课堂”应包含以下几点要求:
1、以认知规律为导向,以符合具体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现状为基本要求。以引导构建知识的立体网络、培养创新能力和学科素质为目标。
备课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首先必须学会“备学生”。以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为目标,形成有效的知识迁移,为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和终生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现状,了解每一节课学生必须具有的预备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教学应该采取的应变策略,等等。教学设计应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或自然获得的知识技能,循序渐进,分层拓展,在修正、扩展和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营造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情境,通过“转换”和“整合”让学生发现不同数学主题之间的联系。揭示知识相互影响、相互沟通中的关键,这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
2、以突破重点、达成目标为前提,但不刻板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不追求教学环节的程序化。
“道德的数学课堂”,应以搭建教学目标为控制系统、教学手段为操作软件的师生信息交换互动式平台为准则,在分析到位、预见充分的基础之上,以问题为线索、以启发为策略、以创设学生掌握知识所需的相应的认知情境为手段展开教学。当前教学过程的“师勤生懒”现象,严重丧失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自我期望与实际学习效果的强烈反差,心理补偿失调,应该引起教学者的深刻反思。
3、“道德的数学课堂”应渗透“情感教育”,发挥教育的科学性和文化教育性双重功能。
教师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参加者和引导者,最大可能地实践“主体性”、“开放性”的教学原则,这一思路应成为新的课程理念不可缺少的内涵。“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我个人的理解是:尊重个性与人格,理解、体谅、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欣赏学生的成功之处,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数学教学应实施“学科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转移”。通过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换及时改进和优化教学环节,以有利于培养素质的学科品格在学生个体身上得到内化为准则,在分析思路、寻求方法上启导,在能力培养上诱导,在思想方法提炼上指导,让生命主体获得自主学习、成长的空间,感悟心灵的自由,使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教师的知识情感体验同时得到发展。这也是教师本身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将学科的专业化、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情感化融入教学,焕发起课堂活力,这是“道德的教学课堂”提高效率、摆脱“时间效应”阴影的唯一有效途径。
以教师自身对专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教学行为中体现严谨、灵活、耐心的治学精神和严密、探索、创新的学科品质,充分挖掘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道德资源,让学生感悟具有道德价值的学科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样是“数学课堂的道德”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