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县六一小学“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开题报告
张鸿昌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课题是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背景和依据
我校是封闭式寄宿制管理民办小学,学生来自全县各地,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好多学生知识底子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足,缺乏参与意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被动学习现象严重。而我校硬件设施全县一流,学校要发展,树品牌,创特色,不能只靠硬件吸引,重要的还是要靠提升学校软实力——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健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快乐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教师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通过一年多的课改实践,很多学生比又前活跃了很多。如何进一步解决学生苦学、厌学问题,使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张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产生“想学、会学、乐学”意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们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开展本课题研究我们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六一小学是唐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实践基地,多次承担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名师培训,承担县级以上大型教研、名师送教活动,全体教师勤奋好学、爱岗敬业,思想先进,改革意识浓厚。本课题已作为校级课题于去年10月开始以三年级个别班级为实验年级进行了研究,课堂面貌发生了一定变化,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学校董事会、校务会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升学校软实力的突破口;学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确保研究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本课题的提出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课题制定了具体详细的研究步骤,确定了科学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具有较高的素养,均为学校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课题主持人系保定市教师培训工作优秀辅导教师、唐县名师。张鸿昌、马建中、刘慧珍等老师曾多次获市县级奖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通过研究,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采用一定的有效措施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
2.通过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的方式,由“满堂灌”、“一言堂”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引领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3.通过研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探索的欲望,发展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快乐课堂”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即: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现状调查。调查了解当前我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以及师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动态。选取各年级、各学科组部分师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2.新型课堂组织形式的研究。转变教师教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听课、录课,不断的进行课例研讨和反思,逐步摸索出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快乐课堂”组织形式。
3.小组捆绑、组间竞争等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关注全体学生,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力争学生在课堂上参与面大、展示面广。4.有效教学研究。通过“预习检测——出示目标——精设问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评——检测达标”教学七环节研究,达到良好课堂效果。
5.有效课堂评价研究。以小组打分、定期评比与传统的口头评价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热情。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校务会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新课改理念培训,全体教师写了大量的教学反思、课堂心得体会。校务会还带领学校骨干教师上山东,下河南、去山西遍访名校,使教师们有了一定的理论基本和对比甄别能力。通过总结大会,全校教师统一了思想认识,更新了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教师的个人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效果、目标达成、小组捆绑、有效教学等进行分析,运用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录像反思、等进行比较,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七、课本的研究成果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为准备阶段,宣传发动,筹建课题组,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确定研究内容,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第二阶段:2014年12月—2016年6月为实施阶段。也是中期成果的形成和完善。
1.实验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
先以三年级为课改年级,由李佳颖老师为课改带头人,尝试进行改革。课题组进行课堂观摩,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带头人做阶段性总结报告。三年级语文、数学教师对课题进行讨论,撰写课改体会。制定课堂评价标准,并向全校公布。
2.推广阶段(2015年6月—2016年2月)
初步形成方案,完成“快乐课堂”的基本建构。其他年级全面跟进,课改全面展开。以课堂为平台,通过语文、数学教研组不断听课、研讨、交流,形成阶段性总结材料。及时展示“快乐课堂”的研究成果,召开阶段总结会,课题组认真进行跟踪调查与分析,及时进行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3.完善阶段(2016.2—2016年6月)
对成果进行实施进一步完善中期的成果。并进行中期成果的交流和展示。形成“快乐课堂”优秀课例实录集(光盘)。对完善的中期成果进行推广和进一步的应用,在实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拓展。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2月)。反思、交流、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完成“快乐课堂”研究论文等研究成果,申请结题。召开结题报告大会,进行成果展示和推广。
九、本课题组成员
研究组人员分工:
刘红宁:课题主持人,负责全面工作,组织部署课题的实施方案、撰写研究报告。
张鸿昌:负责研究经费的调配使用,组织课改会议,做开题报告,负责课题实施工作全面铺开。
刘慧珍:负责督促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负责数学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具体实施。
史宗文:负责课题组会议记录、经验总结推广等。李佳颖:负责语文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具体实施。马建中:负责培训基地与进修学校联系,进行调研指导。
最后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位专家指导下,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我校小学“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开题报告
单位:唐县六一小学 负责人:刘红宁
时间:2014年6月
第二篇:课堂模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样例)
开题报告(案例):
新郑市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开 题 报 告
单位:ХХХХ 高级中学
课题名称:高中生物新授课高效教学策略探究课题主持人:ХХХ
学科分类:生 物
主要参与人:ХХХХХХХХХ开题报告日期:2010年3月23日
教育科研◇高中语文 1
1.本课题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增加了不少前沿性的科技知识,更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并且对教师教、学生学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开课时间由原来的高二年级提前到了高一年级,但是,统一安排的上课时数每周只有两节课,而生物作为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小门课”在课外也不会被安排多少补修的时间,这就导致了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的窘境。而新授课,则是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最基本的内容、最重要的“底色”。
为此,迫切需要教师认真审视各种具体条件,深入研究高中生物新授课的教学策略,生成教学智慧,彰显教学艺术,即向“40分钟”要效益,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新授课的教学效率,为后续的复习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将使教学模式得到改革,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学生作业得以减轻,学生潜力得以激发,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能力化。
本课题为自选课题。自从生物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内容大量增加,课时严重不足,我们一直在进行探索新授课课堂教学高效化的教学策略,已有诸多感受,同时也有许多困惑,还需要进一步集体攻关,深入研究。
2.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获得和掌握生物课程的高效教学策略,是几乎所有一线生物教师共同的诉求,并且也差不多都为此进行过各自或系统或零星、或深入或肤浅的实际探究,有着见仁见智的经验和智慧。例如任小贝《生物学新授课常见类型与教学策略》(载《生物学通报》2001年第10期),着重从学习心理方面来谈各类新授课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袁锦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载《中学生物学》2008年第5期),则着重从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等三个方面来探讨;羊垂功《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刍议》载《中学生物教学》2009年第9期)认为提高教师的素养、科学的备课、建构有效的课堂、彰显学科特点都是必需的要求;郭士望《浅谈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载《现代教育探索》2009年第19期)中认为应给学生思维的“活”提供条件,富于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如此,他们研究的视点要么在于“新授”,要么在于“高效”,也都给了我们宝贵的启
示,然而,也都还没有把两个视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的研究,这就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探究的空间;尤其是,从文献资料来看,他们研究的对象大都基于文化素质较好的教学对象,我们与他们的条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我们做的是自己的校本研究。
3.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中生物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及其高效的教学策略,研究重点在于教师应当采取的种种策略。
(1)课前怎么对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2)课中怎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3)课后怎么进行教学有效性的评价
其中,在课堂探究思考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能否自主得到探究结果,能否及时完成课后练习;在课后的探究性或调查性活动,学生能否积极参加,能否自主设定研究方法或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等等,教师都应当随时关注,并及时予以适当辅导。
进度安排:
⑴2010年3月确定课题,制定课题计划并填好课题申报表。
⑵2010年4月初开题。
⑶2010年4月底进行前期成果汇报,汇报形式 ——课例,随后撰写论文。⑷2010年9月上旬进行中期成果汇报,汇报形式——课例,随后撰写论文。⑸2011年元月上旬进行后期成果汇报,汇报形式——课例,随后撰写论文。
⑹ 2011年3月底上交研究报告。
4.主要参考文献
⑴《中学生物学教学》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⑵《中学生物学》南京师范大学主办
⑶《生物学通报》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第三篇:构建绿色课堂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构建绿色课堂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对现代的教育进行了精辟的解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教育“应该培养一种能动的、非顺从的、非保守的人”。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应是培育出具有美好人性、灵性的“好人”、“能人”,而不是丧失“人性”、“灵性”的“庸人”、“坏人”,更不是扭曲本性和迷失自我的“废人”、“痴人”。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站在整个人类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尊重爱护每个学生的个性,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全面、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绿色课堂就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为学生构建一种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身临其境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能培养锻炼合作交往,探究发现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改变当前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课堂内容脱离生活、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等现状,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绿色课堂就是要让学生面向丰富的社会生活,课堂不再局限于学校,而是面向整个自然及社会生活;教师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而是社会伙伴的有机结合;教材也从传统的课本中突破出来,使学生阅读课本这个“有字书”,更要学习自然这本“无字书”。
在新课程推行的过程中,学校新旧文化的冲突、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碰撞在课程文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长期以来,老师们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育资源;思维束缚于没有生气的教学内容等。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个现实的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三维目标。老师们很茫然,怎样走进新课程?怎样转变观念?怎样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 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由于受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过程比较单一枯燥,很难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课堂教学流程不科学,缺乏时间效益观,讲到哪里算到哪里。(3)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少。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独立思考机会少。(4)、忽视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培养,忽视师生、生生间的多维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健康发展。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又是由学生、教师、课程组成的。这三者的关系犹如水中行舟,学生是舟,而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是承载舟航行的帆和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正确的航向才能使学生达到成人、成才、成功的彼岸。学校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一切的学生。那么,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是不是应该从建构理想的、崭新的、绿色的课堂生活入手呢?走校本之路,从课堂入手,提出绿色课堂的人,能极大地激发老师们研究的兴趣与活力。
前华中科大前校长杨叔子院士积极倡导绿色教育,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可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可求真务善、可人文至美。我校在这种人文与科学结合的绿色教育观的启示下,提出了“构建绿色课堂”的课题研究,树立新型的教学过程观、教学价值观和师生观,作为学校主课题下的子课题,我们研究小组根据组员学科特点与研究基础,选择“构建绿色课堂数学教学模式”作为研究课题,促进教师建立新型的教育观和教学观,重点研究绿色课堂理念指导下,不同年级、不同数学课型的一般教学模式,促进绿色教育目标的达成,从而能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师生情感与需求,保护师生个性与兴趣,开发师生思维与创造力,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的反思,我们提出“绿色课堂”,来改判课堂教学现状。因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砾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绿色课堂是指在“绿色思想”的指导下,从课堂的各个环节着手,协调平衡各种主客观因素,以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健康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绿色课堂,是现代教育发展和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课堂是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的课堂,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课堂,是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也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基础,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学习与探究;注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知识建构的特定的生活情境和实践;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互相合作与交流。绿色课堂就是要通过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环境,倡导一种活泼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
绿色:本意是一种颜色,现代社会,绿色成了环保的代名词。这里的绿色,不仅指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绿色,还指在教学活动中尊重生命,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构建绿色课堂: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课堂。主要特征是:
1、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使每项教学活动都有意义。
2、突出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地学习,使课堂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真正体现学生生命价值的场所。
3、强调师生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同样成为激活教师生命活力的过程。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近年来,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抓住特点,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提供教育实践选择;另一方面,对教育实践的经验作概括,抓住特点,则可得到个别的教育模式,以丰富教育理论。
2、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构建绿色课堂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探索出一套激发师生生命活力,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打造绿色课堂,让广大学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活动中成长发展,使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情感与能力不断增强。
三、研究内容
1、构建绿色课堂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绿色课堂应以学论教、少教多学、学教互动。绿色课堂应做到“清、实、活”。清是指环境清雅,目标清晰,流程清晰,学生语言清楚,老师评议清晰,有感染力。实是指课堂真实,过程扎实,方法务实,效果在此之前。“活”是提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方式灵活,教师精心预设,能灵活处理教学情况。
2、探索组织与实施绿色课堂的具体策略的研究。
对教学目标、内容、情境、扭转、手段课堂等要素进行研究,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能激发学生的生机与活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教师的教学智慧。
3、建立体现绿色课堂理念的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
一是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与方法。二是建立学生课堂学习观察、评价机制,以更好地以学论教,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作用,既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该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适时调整计划,并在实践中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总结有关变量的属性。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现有基础等及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是否科学恰当等问题,为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4、个案研究法。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分析研究,以有利进行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5、经验总结法。针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分析、概括,总结经验教训。
五、研究措施
1、理解课题研究内涵,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为了转变观念,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突出培训目标,实行参与式培训,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改的理念、掌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计划和进程,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熟练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要求教师在学习时勤作笔录,勤写心得,结合教学教研实际,撰写教学札记与读书笔记,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迁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
2、抓集体备课改革,发挥课题组的群体优势。
改变传统的备课活动形式,强调课题组集体备课,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改革备课的内容重点,强调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三备,即备课程理念、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尽量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学校还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召开教师集体研究会,把问题摆出来,由课题组教师或全体教师共同“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为了探讨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学校以课题组为单位,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创意加减→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还要求每个教研组开展年级研讨课的上、听、评活动。一人上课,课题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表自己的见解,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另一方面,开展专题系列教学活动,如课堂教学三部曲:绿色课堂模式探讨课—(考核课)模式尝试到模式探讨,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绿色课堂示范课—(外出听课、名师录像课)邀请名师授课,学习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绿色课堂展示课—(同一节课进行对比教学)同年级同学科每位教师准备一节代表自己最高水平并体现绿色课堂思想的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通过校本教研,不断探索绿色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渐变的过程中使绿色思想与绿色理念成为学校文化的主色调。
3、加强教学案例研究,促教师迅速成长。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教学案例研究”将成为课题研究的又一亮点。我们将组织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每位中青年教师每月总结出1篇教学心得,深入细致地剖析、反思,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设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出来,使教师以一名“反思的实践者”和“反思的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在认真备课、上课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将自己对教学的“精彩回顾”、“弥补追求”记录下来,并在“反思”中畅所欲言,使自己能教有所思,教有所想,教有所得,教有所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优化进程。
六、课题研究的计划及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8月-2010年8月)
1、申报课题。
2、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4、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进行修改。
5、组织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2年1月)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月)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七、课题组成员
高伟明
季亚珍 孙娟 陈莉 等
(奔牛实验小学 高伟明、季亚珍、孙娟、)
陈莉合作完成
第四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申请报告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申请报告
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强烈的呼唤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因此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对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探讨,强势介入教学研究的各个学科,不仅取得了理论上的碰撞与共鸣,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关研究著述层出不穷,各教学研究机构还不断举办各种研讨会。我国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效,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了越来越大的反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方向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所生成的质疑、反思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使其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这种研究的走向,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走向及成效。而且,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相应研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也越来越具有现实的意义。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命题:学生可持续发展与教学质量。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做到教学效率高、教学效益优、教学效能强,摒除无效以及低效,实现有效进而高效,是本课题所研究的目的所在。目前国内对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研究基本是各自为政,应该看到,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是极具探究前景与实用价值的教学方式,结合有效教学模式来进行高效课堂的探讨和构建,实现有限时间内的教学质量最优化,有着其开拓意义,更有其合理性与急迫性。
在此形势下,我校于2011年6月申请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并获得了合肥市教育局的批准。
课题名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编号:HJG11110; 主持人:张文宏、黄诗河;
主持单位: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完成时间:2014年7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四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构建出适合黄麓中心学校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质的提高。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育观、教学观和课堂观,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引领教师积极打造有思维含量的课堂,追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四是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人民满意的学校。意义:不断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国外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
预计我校将利用学案导学,在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上有一定的突破。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人员结构:本课题成员有学校分工教学副校长与坚持英语一线教学的副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教导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年级组长、各教研组长及七年级语、数、英学科教师为学科主要成员组成。资料准备:课题研究小组从网络学习并整理了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并组织以分工副校长、教导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年级组长及骨干教师的学习小组于六月十九日至六月二十三日去洋思中学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系统学习。
科研手段:课题研究中以理论论证为指导,健全的制度为保障,课堂实践及实践中研讨为抓手。
经费保障:黄麓镇黄麓中心学校。
(五)课题组分工情况
张文宏、黄诗河、吴文斌,课题负责人,主持、组织、协调,方案制定与落实,引领教师学习与研讨,对课题实施中进行阶段性及总结性分析与总结;吴文斌、王跃青、方三虎负责语文课题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王跃青;张文宏、刘春潮、王仁平、魏艳华负责数学课题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魏艳华;黄诗河、丁明星、王二红负责英语课题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王二红。各小组要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并整理归档好课题研究中所有资料,形成资源。
(六)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3年8月—2014年7月)
(七)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录像;
第二阶段: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制作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像资料、课题研究相关学习资料;
第三阶段:实验班教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像资料、教师学习资料、实验班纵向对比数据资料、横向对比数据资料、说明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资料、各学科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实况录像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各学科修改完善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五阶段:经验交流材料、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细节完善的相关资料、教师、学生各类获奖材料。
(八)最终成果形式 2013年7月前,教师教案集、学案集;
2013年10月前,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各类论文;
2013年12月前,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 2014年2月前,各种课型的示范课和课堂教学实录;
2014年7月前,收集研讨会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编写校本培训教材。
(九)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我校自2008年以来,长期坚持课改,学校也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一直以来也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从而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2、领导重视,教师支持,有较浓的科研氛围,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将减轻教学负担,并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和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辅助工具。
3、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
4、指导保障:有一只科研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同时有市教研室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与准备邀请洋思中学优秀教师作理论指导及进行观摩课教学。
5、经费保障:科研活动经费3万元(不含资料费、外出培训费)。
6、制度保障:将教育科研工作记入教师的工作量,平时工作业绩考核;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奖,根据教师撰写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质量、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奖励,安排下学期外出考察学习。子课题的结题验收以组为单位,一个子课题不能结题,整个课题就不能结题。
目前,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组织机构已经建立,各项研究工作的准备已经就绪,特向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申请开题,开题时间拟定为2012年2月22日,恳请教研室的各位领导、专家批准,在开题时现场指导,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给予关注、支持、帮助。
黄麓镇中心学校
2012/2/13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题目: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工作者;班主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促进和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综合发展的重任。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为祖国培养人才这一千秋大业中,班主任工作发挥着极其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发展,培养和造就面向世纪的一代新人,班主任的工作辛苦而繁杂,较之常规的班主任工作,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变化,所以,要求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思维和变革,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学生的精神领域,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思考,以“开放性”、“多样性”、“民主性”、“ 专业性”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比较和选择,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在工作中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学校的管理是宏观的,更具体的工作由班主任来做,班主任和班委会干部要以身作则,影响和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以班主任为典范,带动学生干部的风范,以学生干部的风范带动学生的规范;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针对学生的年龄弱点、难点、特点、亮点,在广泛讨论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究制定各种班规制度,把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此项研究的条件分析
对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已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条件: 本课题组主持人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有较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育人理念,现如今又担任本学校的德育工作,又有很好的条件为课题的研究收集材料。另外,主持人又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多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级的刊物上发表和获奖,有丰富的科研能力。
四、前期的准备工作:
学校一直围绕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对教师进行培训,所以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等形式,对班主任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目前课题组主持人已对“人本理论”“多元智能理 论”“情绪管理理论”“全纳教育思想”“人的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教育实践不断深入领会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要从物化走向人化,要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能动的、创造性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权利,关怀学 生的成长。对学生的教育要由强制性的单项灌输转向双向的平等对话。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成为两代人的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勉励、相互启发、相互涌动、相互创生、共同发展、共享快乐的过程。认识到德育本身应当是一个整体,作为班主任应该把德育工作融合到整体的教育中去,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