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童话教学策略与体会

时间:2019-05-12 06:5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童话教学策略与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童话教学策略与体会》。

第一篇:小学童话教学策略与体会

小学童话教学策略与体会

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故事。童话是一种虚拟文学,人物是虚拟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是虚构的,幻想是童话的主要特征。故事里的主人公可以是神仙、英雄,也可以是世间的凡人,还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实物,而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所以最受少年儿童欢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童话在小学课文中所占的比例都较大,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是小学生阅读课本的首选。作为语文教师,自觉地引领孩子进入童话的宫殿,亲近童话,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进行童话教学呢?笔者认为,只有遵循其文本独有的特点和学生的童话阅读心理,方能达成我们预想的教学实效。

儿童的思维明显带有童话特点,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能满足儿童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教学童话故事,就要遵循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摈弃对故事的理性分析(过分关注道德教育),需根据不同类型的童话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怎么能对经典的童话有深刻的感悟呢?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童话的语言浅近、生动、简练、质

朴,教师只有以语言为载体,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才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品悟童话之美

1、借助插图,再现意境美。

“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用形象思维而不是用抽象思维。”儿童心理学也认为儿童时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生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之前,往往对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最感兴趣,他们凭借插图,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这就是儿童形象思维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的情景。如人教版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推测哪一只是懒狮子?哪一只是勤快的狮子?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懒狮子是躺在地上双手抱头闭着眼睛睡觉那只,有的说是腿翘得老高什么也不干,尾巴上扎着蝴蝶结的那只。这时老师可趁机引导:懒狮子这个样子就是懒洋洋,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懒洋洋的?引导学生说话,这样学生既形象理解了“懒洋洋”一词,又学会了应用。学完第二自然段后,老师再次让学生看插图并想一想:你想对懒狮子或勤快狮子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懒狮子,我想告诉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说:“你要向勤快狮子学习,刻苦练习本领。”还有的说:“勤快狮子,将来你一定能成为百兽之王。”„„教师两次借助插图,把观察,理解词语及说话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轻松愉悦地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情景中。

2、品品读读,感悟语言美。

低年级教材的童话,语言优美、明快、活泼、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是最适合朗读的体裁之一。教学中应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使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

示范朗读,以情传情。低年级学生读的能力和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示范读更为重要。老师应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调,为儿童示范读,充分展现童话的语言美和蕴含的情感,把学生吸引到童话故事中去。让他们能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

扮角色读,读中悟情。所谓扮角色读就是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当角色,把童话中人物的情感在自己的朗读中绘声绘色表现出来,有效地把情感融入读中。

分角色读,情思交融。对于童话中对话多的文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分角色读,把学生引入童话的角色中去,从语言、情感、思想的交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分角色朗读不是课本剧的表演,也不能是课堂教学的作秀,它应是实在的,严肃的,认真地阅读。学生只有在扎实的阅读理解基础上,才能读出角色的情感、态度,正确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自然地朗读、自然的表演、自然地流露。同样,台下的同学才能观察出朗读同学的水平,体验角色的情感、态度。

3、合作表演,体验形象美。

童话故事富有情趣,通过肢体扮演,可以满足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用“玩”的方式来对待童话,是儿童对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把玩方

式。再者,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教材中选的童话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⑴、演课本剧,情景中体验。所谓课本剧表演,即把童话情节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表演代替教师的分析讲解。在演的过程中还可以抓住故事的重点词语,用神态、动作来表现,把重点词语的“神”外显,引导学生“演”中“悟”,“悟”中“演”。其形式自由,方法灵活,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培养阅读兴趣,张扬个性的效果。

⑵、角色替换,模拟中体验。角色替换即让学生在课堂中替换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情感出于内心,而外显于动作。这样的表演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童话之中,成了童话中的一员,体验到童话中人物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情趣,这种体验是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如窦桂梅老师执教《落叶》时这样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说一个词语,你们就用你们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有一个要求:看谁的动作有创意,谁的动作美!尔后师生合作表演文中小动物的“爬、游、藏、飞、躲”等几个动作。窦老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做相应的动作进行感悟和体验,并没有做生硬的解释。此时的课堂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物乐园,大家在表演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小动物们有落叶相伴时的有趣、愉快。

二、以“自由表达”为宗旨,体验创编童话的乐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时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加上小学生思维发展处于想象力“敏感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或为文中的主人公打抱不平,或对其行为有疑义,或对故事的发展充满期待,他们常常有一种改变故事结局或续编故事的愿望。在讲述童话故事时,也喜欢加入大量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椐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教学契机,让他们续编、改编童话故事或独立创作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1、根据课文内容续写童话

许多童话的结尾言已尽,意未尽,于是我们可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写下去。如学了《狐狸和乌鸦》后,再让学生想想如果乌鸦第二次找到肉时,它和狐狸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它的肉还会不会被骗走?并让学生以《上了一次当的乌鸦》为题编个故事。又如《坐井观天》,可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结尾:想想青蛙最后有没有跳出井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跳出去了,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如果它不肯跳出去,还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的故事丰富多彩,故事的内容其实就是孩子们自己思想言行的真实反映。

附学生的作品:有一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停在树上。狐狸出来了,他看见了乌鸦的肉直流口水,他非常想得到乌鸦的肉,于是眼珠子一转,又说起了甜言蜜语:“亲爱的乌鸦,你最善良了,有了好东西肯定会同我分享的,对吗?”乌鸦上了一次当,这次决定要报

仇了,她把肉放进窝里,说:“狐狸先生,请你把眼睛闭上,我就把肉扔下来。”狐狸听了,信以为真,乖乖地闭上了眼睛。乌鸦把早已准备好的石子扔了下去,狐狸一咬,“骨碌碌”,牙齿掉了好几颗,“哎哟哟--”狐狸慌忙地逃走了。这时候,乌鸦高兴地招呼她的孩子们来吃肉了。

2、根据童话内容改编故事结局。

我曾经改编过一些很好笑的童话故事续集,例如乌龟在赛跑中跑赢了兔子,变得很骄傲,结果兔子不服气,和乌龟再次约好一起比赛,这次比的是游泳,原本乌龟以为赢定了,结果兔子找来鳄鱼帮忙,站在鳄鱼的背上比乌龟更早游到了对岸,骄傲的乌龟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孩子们读后,深受启发,也萌发了改编童话故事的兴致。陆续改编了《青蛙王子》和《美人鱼》的故事,他们为美人鱼和王子安排了一个历经磨难终于得到团聚的大团圆结局,让人赞不绝口。

3、联系生活、大胆想象,构筑趣味童话。

以童话续编为起点和铺垫,然后才能水到渠成地让孩子们自己编写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以现实生活为蓝本,以教材为依托,不受客观中的“不可能”的限制和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心灵在童话世界里自由地翱翔,完全地释放他们的童真,真正体会创作的乐趣。如一位同学在《笨笨熊换脑袋》的童话故事中写到的心高气傲的印小猴就是班上的印皓吉,聪明伶俐的马小猴就是体育委员马超,成绩优异、为人谦和的王小鸭就是王文琦。这些角色都有其生活的原型,这个创作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这样的故事其实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同学们乐于动笔,读来也亲切有趣。

在绚烂的五彩童话世界里,一颗颗缤纷的童心在欢欣跳跃。孩子们是用心在读童话故事,用智慧和情感在写作童话故事,他们的阅读、写作兴趣长盛不衰。作为教师,也能体会到一份快乐,也能分享到一份童真,永保一份年轻的心情。

第二篇:浅析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儿童文学特点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策略

07小教本一

07103114110

【摘要】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儿童文学重要题材之一的童话其文学特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又会有具体的体现。小学教师根据这样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当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关键词】 儿童文学

童话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是为了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按一定的结构系统,把语文知识组织起来的科学体系。它担负着既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提供材料,又为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意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材料的双重任务。其中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的内容比重达到了72%,比1995年版的有了明显的上升。从以上统计和比较可以看出,儿童文学的作品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教材资源,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教材和课堂。

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首选原因有很多。首先,儿童文学的语言是符合语言规范,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其次,儿童文学作品是创作者提供给儿童的精神产品;再次,儿童文学作品中,学生还能拓宽视野,获取各种知识。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也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它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也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地位不言而喻,我们相信,在新的这个世纪中,儿童文学将在新的一代儿童的生活中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任务。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它到底符合了儿童的哪些心理发展特征,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具有哪些具体的特点?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三组为例具体分析。

这一组的主题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所以儿童文学的许多特点都会在童话中得到很好的表现。从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来看,童话具有固定的叙事程式。民间童话叙事的固定模式首先表现在开头和结尾上。“从前„„” ——这样的开头虽然千篇一律,却能够使读者在遥远的、充满距离感的叙述基调中找到一种神秘的认同感。该组的第一篇课文《巨人的花园》开头第一句就是“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前面两个字实际上创造了童话和现实的距离,向小读者发出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邀请,告诉孩子这是一个过去了的世界,因而也是一个远离现实的世界。这种时间上的疏离所设定的陌生感能够制造惊异的阅读效果。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这样的童话课文时,就适合采用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营造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等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图片、音乐、多媒体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一个童话的世界。随着“从前„„”这样的字眼,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将学生的思维由现实世界带入到另一个虚幻的世界。同样,在传统童话中与固定的开头对应的还有童话主人公的大圆满的结局“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又将儿童从非现实带回到现实之中。《巨人的花园》结尾也是如此,说“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在读了前面巨人的花园的几次变化之后,这样的结局不正是孩子们所期待的吗?故事外的孩子如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在内心经历同样的波折,最终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的感受,或者接着续写童话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

传统童话固定的叙事程式还表现在重复性叙事模式上。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童话常常用重复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由此形成了重复性的叙事模式。在《幸福是什么》 这篇课文中,三个孩子在十年后又来到井边,他们讲述了自己在十年中的经历,他们都是通过劳动获得了幸福,但是他们的劳动又是各不相同。在《去年的树》,中,小鸟去找去年的树要唱歌给他听,小鸟飞去了很多地方找,这些地方都不相同,但是他们给小鸟的答案都是重复的,就是这里没有去年的树,让她去另外的地方找。类似这样重复而又有变化的情节在本组的《小木偶的故事》中也有体现。这样的特征,能够使读者获得一种经验上似曾相识的感觉,与他们的期待心理相呼应;而情节在重复中的系列变化又能使读者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这种变化中的重复,恰如其分地迎合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儿童的经验里,这样的叙事模式比其他文学创作手段更加富有魅力。为了让学生在重复而又变化的情节变化中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请学生复述故事,或是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家长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讲童话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且清晰地掌握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传统童话还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事物表达主人公的需要、关系和感觉,并在二元对立的模式中建立一切都和谐、协调的理想情景,其主题是直接鲜明的。《巨人的花园》中一开始自私孤独的巨人和善良活泼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最终巨人醒悟过来,故事以幸福告终,最终传达了抑恶扬善的鲜明主题。年幼的儿童缺乏对矛盾和模棱两可的事物的理解能力,而传统童话善最终战胜恶的结局,迅速敏锐地揭示出现实存在的美与丑、善于恶,能够让儿童摆脱对问题迷惑不解的烦恼。正因为童话鲜明的主题,教师在童话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朗诵指导,去读那些优美和个性鲜明的语句,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故事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读的过程应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的过程。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品味并实践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另外,在发展儿童的智能方面,经验和接触是真正的导师,儿童对客体的认识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因此,“演童话”不失为一种好的童话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使儿童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

从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来看,童话还具有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性格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的特征。在《幸福是什么》一文中,三个小孩在十年中通过自己的真诚与劳动体验到了什么是幸福,而不是通过毫不费力地魔法来得知什么是幸福,更是告诉孩子,亲身实践才是解开疑惑,探索新知的真正路径。这样的童话在教学过程中,合适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话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也有助于儿童丰富词汇,锻炼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木偶的故事》看似荒诞搞笑的故事却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多样化、个性化和趣味的风格,不仅反映现代人的情感世界和理性思考,同时具有哲学的深刻内涵。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说说对稳重关键句的理解,也可以请学生在文中的重复段落穿插自编的一段内容,和原有内容融为一体,看学生是否已经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去年的树》虽然没有趣味性的语言,但是鸟儿坚守诺言,坚持要找到去年的树,为他唱歌的精神也极具个性,内涵丰富深刻的理性思考,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策略。

此外,在童话教学中,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或观看)过的童话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与品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儿童去阅读(或观看)一些优秀童话作品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课程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应更广泛地包括可以用来教育儿童的各种课外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比我们的预想要大得多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本组教学的过程中,推荐类似的课外童话供学生阅读,以达到对比或者共鸣的效果。作为教育,“学校不能和生活相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并利用儿童在课外通过阅读、影视、网络所接触到的大量童话作品,通过讨论与正确的引导,使儿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能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童话,作为一种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它作为文学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搞好童话体文章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方卫平主编.儿童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云南教育委员会编.小学语文教材分析.成都:高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韦苇.俄罗斯儿童文学论坛.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第三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与创新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与创新

桑植县打鼓泉小学

张贤举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途径。

一、注重教学管理,细化实验指导。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玩”的兴趣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其实是他们认为很好玩才被吸引的。科学实验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进入实验室就会无目的摆弄实验器材,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实验过程,很难取得实验效果,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教育,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探索科学素养。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白今天实验的目的(实验名称),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讨论产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猜想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然后开始实验探究,并在试验中观察记载实验产生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汇报展示,教师在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的同时,提醒强调试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有效控制了学生玩的情节,培养了像科学家那样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

如教《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时,面对小车、条形磁铁、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等,学生进入实验室就会的休止去玩磁铁,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可能难以取得实效。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先让每组学生各自进行实验(玩),然后要求学生按要求(实验报告表格)实验,最后汇报操作演示过程。最后归结到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这是重点,必须强化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会通过装有磁铁的小车运动、环形磁铁等相互作用中找到答案,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道理。学生玩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学习开放性的特点,实验报告的制定为为学生成功实验做好铺垫,确保教学的实效性。

二、注重合作学习,有效组织探究。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对未来人才在善于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所以现在就在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开展了合作学习的尝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都是以组为单位,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小学阶段一般2-4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互相交流,互补长短,互相监督,共同发展。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有序操作。有的组突出的是个人中心主义,实验由某些外向型性格的同学包办;有的组学生都争着做,学生把能“玩”到这个实验为目标,而忘记了实验的目的,看似一派热闹的合作景象,实际收效甚微。教师要求小组要分工明确、轮流操作、观察记载、汇报展示等,有效组织分组实验,达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注重实验创新,科学设计实验方案。小学科学实验是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效果的好坏,决定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结论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我对教材中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器材或方案进行实验创新,改装或更换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成功率。如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中,热在金属条的传递实验中,“在一段铁丝上用蜡沾火柴,然后加热。观察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由于蜡冷却块,很难固定火柴棍,改用黄油就方便多了,效果又很明显。又如在 《沉和浮》第8课——《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一课中,教材在第一个实验“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四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教师用书建议用的钩码因为密度比较大,在四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差异并不明显,再加上实验室的测力计不是很灵敏,所以实验数据不能对结论形成起到准确支撑作用。如果将钩码改为橡皮泥,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橡皮泥的密度比较低,在不同液体中测定的数据,变化非常明显,学生在本课中能更好地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有差异的”这一科学概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探究,还可以破除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是研究科学规律、探索科学本质的基础,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更是科学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巨变的今天,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让实验教学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形象性及新颖多变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一步一步迈进奇妙、神圣的科学殿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

发布者:何富琼 发布时间: 2011-9-23 23:04:31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努力寻求适合大班教学的途径。本文将从小学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不利、有利因素出发,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入手,与大家探讨小学英语大班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小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一)不利因素:首先,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活动起来,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制约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作用,教学活动进展缓慢,效率低;其次,学生多,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众口难调;再次,个别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操练机会少,不利于教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有“照顾不周”之感。另外,学生水平不一,教师个别指导机会少,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两级分化。

(二)有利因素:①人数多,能形成“尖子群”,竞争力强,有利于形成学习动力,并推动学生间的互助学习;②人数多,意味着信息量大,学生间交流机会多,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本,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能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和心灵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要提高大班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尽可能最大限度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个神奇的指挥棒,就是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从知识传授和操练活动两方面来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增强知识的层次性、重现性、丰富性

知识的层次性,即根据大纲的目标要求,将每堂课的知识内容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之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知识的重现性,即在不同语境中,以不同方式,不断重现某知识点,使学生既感熟悉又感新鲜。一方面,为较高水平学生提供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一方面,通过反复接触,使其他水平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提高知识层次,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如:学习表示天气的单词时,不要求学生一节课内把所有单词练熟,而是让他们结合当时的天气展开讨论,他们感到很新鲜,兴趣浓厚,没多久,就能区分并灵活运用了。知识的丰富性,即不满足于课本知识或本课知识的教学,提供适当的课外知识,或调整教材,将前后知识溶合,既提前渗透,又新旧结合。课本知识是片面的,难以建立起学生对英语的全方位立体感知,更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喜好。要给学生打开英语世界,必须拓展课本知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理解每个句子和单词。如:学习kangaroo时,我告诉学生这种动物生活在Australia,给他们讲这个词的来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2.注重操练活动的层次性、重复性、丰富性

操练的层次性,即遵循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操练目标明确、逐步深入。教师应设计可操作性强,便于学生自主练习的活动,使学生边学习边消化吸收,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如:学习Can a bird fly?这种句式后,我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动物的名称,做不同的动作,他们依据自己的意愿,造出五花八门的句子,课堂氛围活跃。第二节课,我指导他们玩HAPPY / SAD,一部分学生在前面表演HAPPY / SAD,来判断台下学生的句子是否合理,下面的学生编句子做动作。台上台下,一唱一和,让每个人都动起来。操练的重复性,即联系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定期、适度重复某种操练形式,练习不同内容。这样,便于学生迅速进行活动,课堂效率高。活动形式变换过于繁多,学生操作困难,加重课堂负担,难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操练的丰富性,即变换操练方式,综合运用游戏、绘画、唱歌、表演等多种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吸引不同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展示舞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保持学习热情。

(二)竞赛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各个环节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将操练活动变成竞赛前的准备活动,将各种形式的竞赛作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让学生比学习、比纪律,既激起了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

1.竞赛目的:竞赛不仅是为了调动学习兴趣,还在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活动的习惯。要避免竞赛的盲目性。

2.竞赛形式:主要分为班内竞赛、组内竞赛和男女生竞赛。以组内竞赛为主,班内竞赛对组内竞赛起督促、检查作用。

3.竞赛实施:①要明确竞赛要求。遵循“任务型”教学原则,竞赛前或操练准备前,教师要明确任务,讲明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正确地独立操练。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活动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大班教学极为重要。因为,有了竞赛调控机制,学生既比知识,又比纪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教师只是顾问、帮手。我主要从两方面来抓:一方面,树立“小老师”形象。他们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带头人。小组间的竞争,激起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这种意识指引下,小组长带领组员开展有序的赛前练习活动,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监督、启发、激励,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活动效率。另一方面,建立记分评比制度。组内的竞争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他们有很强的“攀比”心理。优秀学生既是他们学习的典范,又是竞争对手。每个小组一张练习记分卡,由小组长记录组员学习活动情况,定期评比,并建立小组长轮换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不但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增强了学生间的监督力度,利于良好学习秩序的形成。

4.竞赛评价:竞赛评价在竞赛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对学生成就感的肯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下次竞赛的期望度。小小的特质奖励,对于小学生,吸引力是很大的。但由于班内容量大,受物质条件限制,难以实现。所以,我更注重鼓励性语言的使用,从不同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水平的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点滴创新,给予他们赏识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也很有意义,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如:拍手奖励可以振奋精神;开展“夸夸我的partner”活动,增进学生间的互学互助。其他评价方式,如:“流动星”,小组间开展竞赛,争夺一颗流动星;组内建立口语练习记分卡等。

(三)适当组织有效的个别活动。

个人操练时间短少,是大班英语教学一大弊端,常出现这种情况:个别或小部分学生操练、游戏时,其他学生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另外,还有的学生为了争取答题机会,大声争抢,扰乱教学秩序。为此,一些教师大大缩减了学生个别活动的时间,而以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为主,这不无道理,但学生的个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1.积极引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每次个别活动之前,对其他学生提出一定要求,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去看,结合学生间的评价活动,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做个好“观众”。

2.选准操练时机、操练对象

新授课后,进行反馈性操练,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独立操练之前,选优秀学生进行示范性练习;小组活动中,教师巡视,访问个别学生;小组活动后,选那些不好表现,积极性不高或胆小的学生,进行检验性展示、比赛等。

总之,要提高小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而这条探索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文章是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作文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历练和持之以恒的实践锻炼。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整体着眼、局部着手,做到每个学段、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一次作文教学都有所侧重,逐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切不可“贪大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

比如,我们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新课标确立的不同学段的作文教学目标来确定中高学段不同的作文训练形式与能力训练重点:

中年级(第二学段)是儿童观察的活动的“敏感期”,观察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微性和概括性显著提高,因此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如自然景物、小动物、人物动作、人物外貌、人物对话和周围环境素描等),重点是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即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和典型性,形成典型表象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策略与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向导。

1.命题引趣

题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情绪。新颖有趣的命题,能引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作文命题的范围过大、过笼统,缺乏趣味感、朴实感,必会造成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这样不仅效果不佳,还会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和兴趣。缩小作文的命题范围、肢解题目、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致的有效途径。

2.情境创趣

有趣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在作文之前,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

3.高分励趣

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不要吝啬作文的分数,可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笔者曾经做过各种各样的调查,小学生极少看老师的评语,最看重的是老师给的分数。给学生的作文打高分,是激励写作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4.竞赛激趣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喜欢比赛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一些写作大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学生在竞赛中尝到了竞争的乐趣,得到了个性的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另外,竞赛游戏活动的本身,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5.评价固趣。“激励”、“评价”是心理学上讲得两大功能。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两个心理功能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后的愉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传统的评价是“玉中指瑕”——找缺点找毛病。正确的做法是“沙里淘金”——找优点找亮点。特别是针对文章中的那些“个人的独特感受”,都倍加“珍视”。

二、限时作文策略与方法 在我们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往往忽视成文时间的限制,有不少教师常常将文题布置给学生后,让其带回家去完成,而把习作课时用来进行课文教学。表面看来,这样做既未影响学生的作文训练,又挤出了一些时间来学课文,岂不是两全其美。其实,这种做法弊多利少,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真正提高。对于限时习作,应该成为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层面。对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和要求:在“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应该引入和建立当堂限时写作训练规制,使限时习作与非限时作文两者“双轨运行”、相辅相成。

限时习作训练有两层意思: 一是对学生写作而言,即所谓“写作过程限时法”。每次学生写作只能安排一个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卷。40分钟完成400字,时间大致这样分配: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40分钟写不完400字的,宁减字数不增时间,可以从实际出发,先要求写200字,第二次写250字,第三次写300字,第四次写350字,这样逐步加快,一直训练到40分钟能写满400字为止。

二是对教师组织教学而言,即所谓“写作教学周期限时法”。这种方法实际是把拖沓松散的写作习惯改为快节奏的作文训练。一个写作周期从布置到评讲总结,最长一天,最短两个课时。每写一篇习作,从学生成文交卷到教师处理发卷都严格限定时间。老师巡回观察,掌握典型材料,学生写完作文以后,立即收卷进行讲评,让学生通过议论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然后再指导他们修改作文。

下载小学童话教学策略与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童话教学策略与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新提纲)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大约有47篇,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童话。如《去年的树》《卖火柴的小女孩》《两只狮子》《丑小鸭......

    小学语文文本的解读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文本的解读与教学策略》学习体会 本学年我听了很多位专家与老师对于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的讲座,同时也借阅了一些书籍、在网上搜集了很多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学习,......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2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 一、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音、形、字三步走”教学方法强调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模版)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五篇)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2) 三、读写结合策略与方法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小学生习作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指导学生品读范文的精华,模仿其写......

    小学童话作文:桌子与凳子

    童话 桌子与凳子 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坏事,让我投胎做一个任人宰割的小凳子。小凳子怒气冲冲地说. 唉!桌子姐姐,你看你多么幸福呀!你再看看我,我的主人整天压在我的背上,一......

    设计应用的教学策略体会

    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 —设计·应用的教学策略体会 教师:宋智霞 听完本节课后,我深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本课所面对的是一年级学生,正处在“玩不够”的年龄段,他们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