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治国背景下律师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依法治国背景下律师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从律师的的视角解读四中全会《决议》
邢伟国
随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被称为依法治国“升级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得以公布并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决定》全面、简要、明确,看点频频。从律师职业的视角,看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看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看“依法治国”将如何升级的同时,如何看待中国律师业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律师业务将有哪些新的变化,我将自己学习《决定》的一点肤浅体会与大家共享,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参与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修改,将是律师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
律师参政、议政有能力、有抱负,现实中律师感觉缺少参与渠道。《决定》提出:“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决定》中的这些规定为律师参政、议政在立法层面无疑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目前,我们的立法过程中,尤其是行政执法方面的立法,往往由相关行政部门起草草案,虽然也有些征求意见的程序,但是很显然起草草案中,立法受部门利益直接影响,有碍立法公正。有些政府部门的行政规章,在对市场进行规制的时候,甚至受到一些利益集团的游说,暗中夹杂利益勾兑,出现了立法腐败。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可以避免利益集团和部门利益对立法挟持干扰,律师作为专业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对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将是律师展现专业法律水平与服务质量,依法在立法的高层面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二、随着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深入贯彻,律师业务领域将有新的拓展
《决定》提出:“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实际上,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进,这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具体措施。四中全会特别强调了政府重大决策的法律程序,在决策环节引入政府法律顾问,也是为了保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长期以来,政府决策在合法性审查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因为很多公务员并不懂法律的具体规定,缺乏法律意识,在决策时,往往可能作出一些与法律原则追究不一致的错误决定。律师通过这一制度的落实,为政府提供有效的法律咨询、可行性分析意见等服务,能依法协助政府在决策时更加科学、合法,从法律上保证决策的合法性。
值得注意的是,《决定》在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方面特别提及了“公职律师”的设立,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其实,公职律师并不是四中全会公报提出的新概念。早在2012年出版的《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中,就介绍了包括公职律师、公司律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此次《决定》在这方面有个细节的变化,将在党政机关设立公职律师,把公职律师的设立扩展到党委,这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表述。政府层面有法律顾问,党委设立公职律师,则是在依法执政的层面对公权力的运行进行法治监督,而一些人民团体很多时候也具有一些公共管理职能,它们的一些作为可能会妨碍到公民权利,所以,这些团体设置公职律师,也是在扩大规范权力运行的扇面。“公职律师”顺应了律师行业的发展,意味着法律服务资源的新布局,以及法律服务市场一定程度上新配置。
三、律师为企业法律顾问的保驾护航作用将明显增加
《决定》提出:“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企业如何抵御“无法律依据的要求”离不开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帮助,律师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是其职责所在。如何排除对企业的“无法律依据的要求”,将是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需要从与企业相关的政府各个管理部门的联系来全面探讨的课题。而如何帮助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权制度,为企业作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布局,帮助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可流转的资本,将是律师为企业服务亟待研发的新课题。
四、文化知识产权、网络法律、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法律服务需求将迅速增加
《决定》提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决定》十分明确地要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无疑将为律师从事文化知识产权、网络商务及运营、生态环境、民生领域的法律服务提供法律依托。
近年来,我省律师在文化知识产权战略、网络电子商务法律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着有益的探索。但我们还应该迅速研读《决定》,积极研发合符《决定》提倡的新的法律服务产品,提早适应市场将出现的新需求。
五、随着优秀律师将走进法官、检察官队伍,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共同体队伍将初步形成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直在讲法律共同体,但是我以为,我们现在只能说是法律共同群体。因为,作为法律共同体,我们需要共同的职业价值追求。但是,从我们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律师制度恢复35年,对于律师特别是刑事辩护律师的作用与价值,我们部分政府官员、部分法律人还不十分肯定,律师工作对社会法治的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政府还不习惯有律师站在对立面,还希望律师服从其要求,而不是支持律师维护正义与法律。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不了解、不理解律师的职业价值与职业要求。甚至还有部分律师自己还是将律师这份工作仅仅当作谋生的职业,没有为法治社会献身的精神。
《决定》明确:“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律师和法律专家进入司法系统,过去只是个别现象,而现在将来可能成为常态,这种常态、有序的人才流动,能够打破不同法律职业之间的隔阂,激发律师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热情和动力,能够促进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共同体,而不是目前的法律共同群体。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律师引入“法治专门队伍”,成为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这有利于“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同时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律师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六、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立案难的困境将破除
律师执业困境有着“老三难”、“新三难”的说法。现行立案审查制度存在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过高、弹性太大、易被滥用等缺陷,立案难、起诉难现象备受社会诟病。《决定》明确:“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决定》将“有案必立”提升到如此高度,是依法治国最切实的步骤,意义重大。《决定》中的这一规定也是律师执业的福音,律师执业立案难将迎刃而解。
七、律师代理申诉案件数量将迅速增加
无论是《刑事诉讼法》还是《民事诉讼法》,都赋予当事人以申诉权,代理当事人申诉也是《律师法》赋予律师的业务范围。但现实中,律师代理申诉,除了代书并没有法定的程序也依。前不久网络还广为流传律师代理申诉被法院拒绝接待的事例。《决定》提出:“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决定的申诉,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无疑是对法律赋予律师执业权利的落实。“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再审重在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为律师依法代理诉讼、申诉确立了法律方向。律师依法代理申诉案件,既是落实法律赋予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是解决目前众多上访民众走依法维权道路的有效措施,更是为律师彰显维护和谐社会有作为的大好机会。相信最高院会对《决定》做出迅速反应,律师代理申诉案件数量将迅速增加是无疑的结果。
八、法律服务市场竞争秩序将会逐步净化
《决定》提出:“严禁司法人员私下接触当事人及律师、泄露或者为其打探案情、接受吃请或者收受其财物、为律师介绍代理和辩护业务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防止利益输送” ;“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
司法机关为了防止律师与司法人员的不当接触,其规定曾花样百出,甚至不惜牺牲律师的执业权利。律师界亦为此鸣冤叫屈,究竟谁是司法腐败的始作俑者?《决定》将司法活动中的不良现象直白的列举,无疑彰显我们党制止司法腐败的决心。在司法人员与律师之间划出执业红线,对司法活动环境提出净化要求,将大大警示司法人员的行为。“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决定》提出的这些举措,将有效地清洁司法队伍,纠正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形象,将有力促进律师依法执业的积极性,在恢复和树立良好司法形象的同时,也将有益于律师的良好社会形象。
九、律师刑事辩护的作用将日益突显
尽管新《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实施以来,律师在刑事业务中的所遇到的执业障碍数不胜数,司法人员违法办案行为屡屡发生。但是,随着《决议》的深入落实,我们应该相信律师特别是律师刑事辩护的作用将日益突显。
1、律师在场权将被迅速落实
律师在场权,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受到侦查机关的刑事侦查讯问时,有要求律师在场的权利。律师不在场讯问取得的讯问笔录不具有合法性,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使用。
《决定》提出:“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如何落实《决定》提出的“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靠执法者自己监督自己,无异于与虎谋皮。笔者以为,只有按照《刑诉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落实律师在场权,才是完善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的有效而节约的措施。
2、“诉辩交易”将有望实现
《决定》提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柯汉民在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上发言时指出:“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依法做好和解工作,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修复社会关系”。他同时还指出:“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逮捕条件,认真落实审查逮捕程序的要求,严把审查逮捕案件质量关;积极履行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能,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建议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随着《决定》的深入贯彻执行,律师在检察院审查逮捕环节、在轻微刑事案件中依法做好和解工作,将展现作用,英美法系的“诉辩交易”理念将有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实现。律师将在这一理念的实践中将成为无可替代的角色。
3、“质证难”坚冰将逐步被破除
《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建立以庭审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是审判机关推动科学的刑事司法理念的当务之急。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在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上发言时指出:“只有坚持以庭审为中心,将诉讼各方的注意力聚焦到审判法庭上来,我们才能为各项刑事司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提供一个比较合适的载体和比较坚实的基础,才能将我国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控辩平等、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程序正义等理念和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个案件中,确保刑事司法全过程严格依法进行。惟有如此,刑事司法工作方能达致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看来,刑事审判从以案卷为中心逐步转移到以庭审为中心,落实直接言词、法庭辩论、司法中立、公开审判、集中审理等原则将指日可待。“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刑辩律师将发挥前所未有的巨大作为。
十、律师队伍将严格有序发展
“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是《决议》对律师业发展的肯定;“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是《决议》对律师人才的肯定;“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是《决议》对律师队伍构成的要求;“提高律师队伍业务素质,完善执业保障机制。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律师协会自律作用,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监督律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准入、退出管理,严格执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是《决议》对律师管理工作的期待。
《决定》是历史以来关注律师最多的一次,律师的社会责任将更为重大,律师业的前景更为广阔,律师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大有作为。
随着《决议》的深入贯彻落实,我们将迎来律师也发展的春天。我们应抓住机遇,全力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有效作为,在“法治湖南”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律师在科学立法、依法决策、维护公平正义、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和保障民生等各个方面中的积极作用。为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律师还等什么?乘着依法治国的东风,沿着十八大四中全会《决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刑事辩护业务将迎来曙光
2014年10月30日
(作者系湖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湖南泓锐律师事务所主任)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文殊二小张其军
近几天,因为外出培训学习,把国培任务耽误了。打开页面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站在讲台的一线教师,在学习、接受、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转变了教书育人的理念,教师不单单要传授知识,还要从过程方法上、情感价值上渗透和熏陶,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合格的。现在的课堂,转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甚至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也屡见不鲜了。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取得的最明显的成效。
但仅仅是这,并不是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1、知道理念并不一定懂得理念。新课标理念各位教师都学习了,知道了,有的也在运用着,但真正懂得其实质含义的能有多少?又有多少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而实际情况是,课堂上为理念而理念的多的是,对学生来说并没有改变什么;对教师来说,我们正积极实践着,并没有时间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2、教师的地位问题。从原先的独裁者、强压者的位置开始向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转变。这是新课程所考量的关键。广大教师也积极努力着,实践着,并取得了实效。在课堂中也存在教师对自己的位置身份搞不清辩不明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往往出现越疱代俎,教师仍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受众,一个人在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质疑、反馈交流,等等,这都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背道而驰。
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理想的情形是,当教师领会了新课标的理念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那是教师自己的事,只要它是合格的教师就行。现实却是摒弃教师个人的创新,纯粹为学教法而搞统一的模式。俗话说教无定法,这种大家都学的教法真的能在一个地区一个模式的推广吗?我们有许多教师在实践中自创的教法,都很有针对性,都因与大环境不相合而放弃了。多么可惜!这背后,打压了教师创新的积极性,抹煞了教育的多样性、丰富性。
4、我们面对的学生。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这是大家一致的感觉。这些学生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又多是留守儿童,许多教育问题一股脑儿只推向学校,推给教师。这无疑是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当我们按照新课程理念来对待孩子时,才发现不是那回事儿。学生课堂不听讲的有之,说话开小差的有之,作业不认真做抄袭的有之,甚至不听教师管教的更有之。可我们的教师,一个个的开导,劝教,找家长座谈,可谓耐心细致。结果呢,并没有想要的出现:“我的孩子我在家就管不了!”“这孩子打小就不听话,不用管他了!”“我孙子,我疼都来不及,你管他干嘛?”“她父母都外出打工,我一老头子怎么管?”“再找我孩子的事,我就照你老师的事!”呵呵,这种情况你见到了吗?你该怎门办?现实里这样的事,老师们都很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5、教师个人的业务成长。这个问题就更现实了,当一个学校还在聘请教师时,谁来解决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学习?不少校长认为,培训教师多花钱,学习时间与教学实践冲突,没人上课等等,还担心培训好了、素质高了的教师跳槽,这是个多么尴尬的问题!因此基层教师们一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方面应对着上级的各类检查评比,哪有时间安心学习?教师个人的素质没有实质的改观,教育的质量会大打折扣。
在新课程标准日渐深入人心的情形下,我们教师仍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主管部门要重视一些现实问题,积极应对解决,为教师、为学生,更为教育大业;另一方面,我们教师自己要认清形势,善于学习,敢于实践,为做新时期合格的教师不懈的努力!
第三篇:律师的机遇、角色与挑战
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律师的机遇、角色与挑战
政府法律服务:律师的机遇、角色与挑战
王进喜 法律博客
文 | 王进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来源 | 律师守望者的法律博客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论述了法治的重要地位,即“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律师行业而言,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无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一,全方位、多向度、互动型、制衡性的法治思维创造了律师更广阔的业务空间。如果说1989年司法部制定《关于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的若干规定》的时代背景之一,是政府转变管理经济的职能,由过去主要靠行政手段直接管理经济活动,转变为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间接控制和调节经济的运行,律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在最后的决策环节发挥作用,则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这种单向度的治理手段思维已经转变为全方位、多向度、互动型、制衡性的法治思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六项任务,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无论是政府职能法定化、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还是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都涉及法律服务。例如,政府不仅是运用法律依法行政的主体,也是法律制约和监督的对象。一支高素质的律师队伍则是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的社会律师和公职律师本身,将对政府权力的依法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和监督。与政府的法治能量、法治业务、法治效益彼此促进、彼此成长;另一方面,社会律师作为政府之外的当事人的代理人,对政府权力形成了制衡,是监督政府依法办事的重要力量。这些多将带来新的业务发展机遇和律师队伍发展机遇。可以说,每一项政府具体行政行为,无论是从组织法治还是程序法治角度看,都可以对应以相应的法律服务产品,从而为律师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特别是随着程序正义观念的深入人心,与程序法治相对应的法律服务,将成为律师业务的新的增长点。
第二,政府法律服务需求具有了刚性。如果说过去律师提供政府法律服务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是扮演参与性的辅助角色,就政府的某些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方面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的意见,或者应政府要求,对决策进行法律论证;对政府起草或者拟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从法律方面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律师对政府法律服务的参与具有偶然性、辅助性。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则明确提出,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因此,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是一个强制性、必经环节。这从程序角度确立了法律服务的必需地位。与此同时,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这从另一个角度强化了决策科学性、合法性的重要地位。换言之,政府重大决策与法律服务呈现出了正比例增长关系。法律服务不再是可有可无的。
第三,政府法律服务将带来律师队伍的壮大、法治的壮大。律师是法治的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因为没有法治,就没有富有前景的律师事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参与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截至2013年2月,全国总计有省级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348个地级行政区划;2851个县级行政区。在普遍建立公职律师队伍之后,我们将有一支实打实的公职律师队伍。公职律师队伍的壮大,就是法治的壮大。这支公职律师队伍本身所带来的法治和衍生效益,将是巨大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律师队伍的角色定位,是巩固、扩大律师对政府法律服务参与度的政治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在律师的法治定位上含糊不清,甚至个别领导干部将律师视为行政工作的干扰力量,个别律师也将自己等同于法律商人。这些思想,对律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2007年律师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一规定的第二款,明确指出了律师职业的公共性,强调了律师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从依法治国人才保障的高度,进一步明确律师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一部分,即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包括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律师是法律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于法律服务队伍的建设中,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首先论述并且论述篇幅最大的就是律师队伍。与此同时,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明确了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目标。这些决定,从政治意义上深刻揭示了律师与法治建设、律师与其他法治专门队伍之间的关系。换言之,无论是法治专门队伍,还是法律服务队伍,都要以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己任。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律师与法治专门队伍的最大公约数。这一角色定位,为律师参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与政府法律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律师的这一角色定位,也是我们制度自信的重要体现之一。
在依法治国的宏大背景下,律师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律师队伍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无论是在思想、组织和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外部执业环境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第一,律师队伍迫切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和业务素质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布局下的新一轮律师事业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从强调律师队伍量的发展,转变为强调律师队伍质的完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历史深切地表明,法治秩序是很脆弱的,需要包括律师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悉心建设和呵护。对于律师而言,没有法治,就没有律师的立身、立业之本。律师应当是对法治的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因此,律师对法治的追求应当是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各级党和政府应当充分认识法治给社会整体所带来的效益和红利,充分认识律师队伍在法治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律师队伍的政治引领和关怀,使广大律师切实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与此同时,广大律师应当克服困难,克服自满,主动学习,自觉掌握参与政府决策所需要的政策知识、经济知识等背景知识,提高政府法律服务的业务能力。
第二,放弃单纯参谋思路,担当决策重任。人们通常说政府法律顾问是“法治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谋,通过政府法律顾问提前介入行政决策,提升决策合法性、科学性。然而,对于公职律师而言,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法律服务,而应当有新的担当。换言之,在政府依法行政活动中,公职律师既可以是法治服务队伍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法治专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二者之间的新的形态。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在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中,要“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公职律师毫无疑问具备这样的思维和能力。在干部选任中,对于法律业务密集型的领导岗位,应当明确由公职律师来担任。要进一步提高公职律师的行政地位、政治地位,使得公职律师岗位有职、有权、有尊严。
第三,需要政府法律服务与公职律师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以法律形式加以确立和保障。政府法律服务是法治政府建设谋篇布局中的重要一笔,无论是助力日常行政管理,还是服务于政府职能转变,法律服务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政府法律服务落到实处,需要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确立政府法律服务的组织形式、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公职律师队伍建设是对法律服务队伍的进一步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整合,是对法律服务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化配置。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明确公职律师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理顺公职律师管理体制机制。公职律师既是国家公务员又是律师。律师应当具有职业上的独立性,对于公职律师制度而言,保证公职律师的独立性也是这种制度设计的应有之意。保证公职律师独立性的重要体制构建,就是由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依法对公职律师进行管理、监督和保障、指导。在新的管理体制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打破划地盘管人的思维,从法治全局出发,尊重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对公职律师的管理、监督和保障、指导。对此,应当尽快启动律师法的修改工作,使得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对公职律师的管理、监督和保障、指导有法可依。
第四,切实做好律师参与政府法律服务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对于政府这一法律服务需求者而言,需要从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内部管理制度、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角度,科学制定遴选政府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标准和程序;对于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而言,应当考虑制定科学的律师事务所管理评估体系,为政府遴选法律服务机构提供较为客观的可参考标准。
综上所述,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律师资源的开发和重新布局作出了重大决定,广大律师要切实认识到这一重大举措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法治政府建设所带来的法治效益、法治红利有一个逐渐释放的过程,不同地区的政府法律服务购买力还存在很大差异;一些不利于法治建设的旧的思维和观念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彻底消除;律师参与政府法律服务有一个参与、巩固和提高的渐进过程。广大律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好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盲目悲观。
第四篇:挑战与机遇机遇与挑战
挑战与机遇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990年代中期,以好莱坞大片进
入中国大陆为起点,海外及港台资金、人员、技术大量涌入内地,往昔中国电影清晰的概念和面
貌日渐模糊。与此同时,在自上而下的电影改革措施推动下,主流话语、大众文化和精英意识等
因素交错融合,也促使中国电影多元发展轮廓逐渐形成。1980年代受商品大潮和政治因素影响,中国电影在短暂的辉煌后于八十年代末转入低潮。1990年代中国电影处于生产、市场、营销的困难时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力挺,主旋律电影发展兴旺。在体制、资金、经验的限制下,艺术和商业电影在探索中也有进步,中国电影三种态势初步形成;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进一步
分化重组,三种电影形态之间开始相互影响和渗透。电影生产的发展、电影市场的复苏,电
影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产电影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都意味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面临
一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转折时期。中国电影面对机会,同时也面对困境、面对挑战、面
对危机。与处在转型期的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息息相关,由于电影
体制改革仍然还没有到位,计划经济模式在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行业
后遗症,从电影业的各级管理层到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层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观念和操
作方式的误区,整个电影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也还有待提高,整个社会的电影消
费水平受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也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切都是中国电影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1.优良的影片数量短缺,按照经营经验,电影院需要250—350部电影供应才
能正常运转,而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国产影片必须占2/3放映时间,这
就意味着除了80—120部进口影片以外,至少需要160—230部国产影片提供给市场。而这些
影片中应该有1/2的影片(80—115部)是市场效果较好,1/3(50—80部)的影片是高效益的,正如电影发行人员所意识到的那样,“片源供给是否充足,国产片中是否有可以支撑市场的„拳头‟作品,是目前国产片市场经营能否保证良性循环的首要前提。也唯有有良好的片源保
障,2/3时间放映国产影片才可能落到实处,显示出实际的效果。”近年来,2.制片、发行、放映业的矛盾激化和整个中国的改革形势相仿,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也已经进入到
了攻关阶段,进入到了要影响到原有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格局的关键时期,因而,近年来,电
影制片、发行、放映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正如广电部电影局一位主管人士所认为,“有
人说中国电影企业是整个中国企业界改革最早的行列,但是,改革的进程缓慢,远远不能满
足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电影体制不顺、机制待立、中介梗阻、节目短
缺、资金困难、捐税过重、不平等竞争”等问题。而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电影
市场的无序和杂乱。中国的电影行业虽然一直以影片发行为纽带贯穿全行业,但由于各级发
行公司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分别属于各级政府管辖,形成了不同的隶属关系和利益机制。企业和区域的自我保护阻碍了电影市场机制的建立。市、县电影行业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电影经济的增长。改革现行
经营格局和经济体制迫在眉睫。因此,加速整个电影业的市场经济转轨、重组利益集团、打
破市场垄断、规范电影市场、加强电影经济的法规建设和执行力度是解决电影业内部困境的出路。3.市场潜力没有充分发掘如果将中国的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收入与中国的人口
相比的话,中国可以说完全是一个电影小国。尽管中国的电影产量不断提升,但中国人口却
占世界人口的1/4。4.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媒体的覆盖面广,有些人可以在家中,网上观看
电影无需到电影院看电影,所以应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力发展
3D,5D的视觉效果,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第五篇:挑战与机遇
挑战与机遇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你们相聚在绿茵如画的经贸园,和你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我们很是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很是骄傲,能够在全国涉外经济最高学府继续深造。五十年来,外经贸大学在“博学、诚信、求索、笃行”校训的指导下,逐渐成为一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学。五十年来,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贸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国家的栋梁。迈进新千年,两校合并后,经贸园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装扮后的经贸园如西子般的美丽,五十年的文化积淀喷薄出新的生命,改革后的经贸园焕发着青春的气息„„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我相信,我们在坐地大多数人都曾经过“导航”、“启航”、“领航”的指引,都曾品尝过昼夜苦读的艰辛,甚至曾经徘徊在放弃的边缘,终于战胜了彷徨与挫折,稳稳地踏上惠园这片沃土!这里有我们渴求的书林翰海,有我们企盼的学界鸿儒,更有我们向往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之精神!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经过考研磨练的我们,经过工作磨砺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如今,在这研究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三年,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要努力巩固知识结构,钻研理论内涵,丰富实践经验,在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展现经贸之子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