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师范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表彰大会顺利举行

时间:2019-05-12 06: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湛江师范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表彰大会顺利举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湛江师范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表彰大会顺利举行》。

第一篇:湛江师范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表彰大会顺利举行

湛江师范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表

彰大会顺利举行

文章来源:湛江师范学院 点击数:1345 更新时间:2006-6-11

5月10日晚,学校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表彰暨学术报告会在音乐厅召开。校领导郭泽深、张兰英、刘海涛、刘周堂,学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获奖作者、指导老师及各二级学院代表共500多人参加了大会。

学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校团委书记黄达海代表领导小组总结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和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基本情况,并指出本次活动具有参赛师生多、竞赛规格高、投入大、组织规范化、评审公开化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作品准备、收集略显仓促,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多,各单位对活动的重视和推进不平衡,作品立项、资金资助和作品评审等制度还有待完善等不足。黄达海书记还提出了将向全校教师征集学生课外科研立项选题、在研究期限及资金资助等方面进行改进、开通学校“挑战杯”专题网站等工作展望。接着,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教务处处长朱城教授宣读表彰决定。大会分别对何少润等92名获奖作者、曾富华等54名指导老师进行了表彰。

郭泽深校长对学校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学生科研立项工作表示肯定。他认为,本次大赛是学校有史以来参赛作品数量最多,学科门类最齐全,参赛者范围最广,学校专项经费投入最多,竞赛组织、评审最规范的一次学生学术科技盛会。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师生参与学术科技创新的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科研项目立项、作品评审等一系列的制度有待改善;学术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及转化为生产力进入市场工作有待加强。同时,郭校长还提出了几点工作意见:切实加强学校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不断整合资源,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投入,各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配套制度,为学生的学术科技活动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完善学生科研项目申报机制、激励机制、宣传机制,打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好校内教学、科研资源,开展更多学术科技类讲座、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同时寻求校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赞助,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课题、开发产品,协助学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产品和生产力等,以获取学生科研的各种资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按照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发展自己,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指导,提升学生科研活动的层次与水平。

一等奖获得者何少润、袁敏娟、王振江同学分别就获奖作品《孟子与荀子论辩风格的比较》、《优秀师范生人格特征研究》、《超支聚合物合成及其微光学光刻胶的性能研究》的选题背景、具体内容、创新价值、存在不足等作了发言。指导老师刘周堂教授、郑剑虹博士、冯宗财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获奖作品进行点评。

此次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共有74个学生科研项目立项,68个项目顺利结项。大赛共收到作品99件,其中科技类13件,自然科学类23件,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63件。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认真评选,最后评出一等奖作品5件,二等奖作品11件,三等奖作品28件。在获奖作品中,学校资助的学生科研项目占66%,其中一等奖均是学校资助项目。

第二篇:关于征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关于征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参赛作品的通知

各团支部、学生社团: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期间,全国“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将与西安世园会执委会共同举办“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以下简称“专项竞赛”)。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院团委决定组织开展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征集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背景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二、征集作品时间

2011年6月14日至2011年6月21日

三、参赛对象范围

我院各学生组织、协会、班级均可以个人或集体名义申报参赛作品。

四、作品要求

申报参赛的项目以哲学社会科学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为主,组委会提供了参赛作品参考题目(附件1),作品选题一

般应在参考题目内,字数限定在15000字内,其中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获奖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各类别的“挑战杯”竞赛参赛作品不得兼报世园会专项竞赛。

五、申报方式

参照《关于组织开展第五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桂青联发„2011‟17号)要求,认真填写作品申报书。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作品申报书可在广西共青团网站上下载。

六、专项竞赛选拔赛实施步骤

1、共青团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委员会(以下简称“院团委”)按专项竞赛要求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评审。

2.专项比赛不组织现场展示与答辩。第五届“挑战杯”广西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对作品进行评审,选送11件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

3.每件作品收取100元的评审费(“西安世园会”选拔赛费用),由院团委上交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为鼓励大家的积极性,院团委将用团费为每位参赛者支付50%评审费。对于初审及再审均未通过的申报作品,则退还申报者相应评审费。

4.请参赛者于2011年6月21日晚8:00前将作品(须为打印件,一式四份)以及评审费一并交到院团委办公室,并将电子档发送至院团委邮箱,逾期不接受作品报送。

七、表彰奖励

本次活动专项竞赛评委将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主办单位向专项竞赛获奖者颁发全国“挑战杯”竞赛荣誉证书。

注:本次活动的具体通知以及申报表格已上传至团支书群共享,如对通知内容有疑问,请于工作时间向院团委委员咨询。

附件: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参考题目

共青团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附件:

“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参考题目

(一)“绿色引领时尚”主题

“绿色引领时尚”是“西安世园会”的理念,倡导简单而不奢侈,低碳告别高耗,回归自然、不事雕饰,让绿色生活成为追求的时尚。论文内容以“绿色引领时尚”为主题,以环保观念与低碳意识为侧重点,论文题目自拟。

(二)“绿色十条”主题

“绿色十条”是指:安全无害、简约装修;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省电节电、珍惜能源;珍惜粮食、绿色饮食;按需定量、理性消费;惜水节水、循环利用;低耗高效、无纸办公;提倡有机、减少污染;勤俭节约、拒绝奢侈;植树种花、美化生活。论文内容以相关内容为主题,以其对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的影响及意义为侧重点,论文题目自拟。

(三)“可持续发展”主题

围绕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论文内容以探讨转变发展方式、倡导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等为重点,或围绕世园会等的举办,探讨“世园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世园会对城市建设的推进作用”等,论文题目自拟。

第三篇:韩山师范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韩山师范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开幕式暨终审决赛

韩山师范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幕式暨终审决赛初定为12月中上旬(初定12月11-12日)举行,现就有关终审决赛作品展览做一下相关说明:

1、每个参赛项目需要展板一个,展板原则上统一由项目作者自行设计,若因特殊情况无法自行设计的可上报团委会学术部。(11月24号晚9:00上报师资系学术部相关人员)

2、不能自行设计的项目以系为单位将各项目的展板信息(作品全称、作者姓名、指导老师、作品类别(大类别)、报送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系)、作品简介(200字左右)、作品插图(至少一张、格式为jpg)。由团委会学术部按照统一模式进行设计。(作者姓名处请点名负责人及其短号,资料在11月26日晚9:00前收齐上交到学术部相关人员)

注:展板上的文字信息全部放在word文档中提交。

3、展板设计图设计要求:展板尺寸严格按照1.2m(宽)*1.6m(高)的标准。展板设计图上必须注明作品全称、作者姓名、指导老师、作品类别(大类别)、报送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系)、作品简介(200字左右)、作品插图(至少一张、格式为jpg)等,展板设计图最上方必须有“韩山师范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字样。展板设计图上的文字不得小于70号字。上交的展板设计图要包括源文件和jpg两种格式。

A:用photoshop软件制作:

高160cm,宽120cm,像素100像素/英寸,颜色模式为CMYK模式。

B:用coredrw9.0 制作:

高160cm,宽120cm,颜色模式为CMYK模式。

4、作品展览规模:终审决赛作品会择优展览(以作品初评成绩为主要参考)。但是每个作品展板设计图会汇总印刷成宣传手册或者在团委挑战杯专题网展示。每个入展作品安排一个展位,每个展位提供展板1件(用于粘贴作品展板设计图)、询问台1张、椅子一张。

5、作品展示方式:①现场解说:负责人现场解说作品,评委老师点评优秀作品,给同学一定方向指导);②资料展示(即宣传手册、书稿等);③实物展示;④计算机PPT、视频等的展示。(可制作视频,带到展示现场进行展示)

注:作品展示的相关事项请各课题负责人就作品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相关准备。相关的制作技术可请教教育系、数信系、美术系

团委会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 prana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

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结束了。在这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挑战赛中,我指导的作品《《让环保融入生活——淘米水代替洗洁精》和《株洲市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获得了决赛三等奖。虽然离特等奖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作为参赛选手的指导老师,我经历了本届挑战赛参赛作品的选题、设计、制作、预选赛、决赛等全部环节,深深体会到选题之艰难,准备工作之艰辛,取得成绩之不易。回顾三年多来的工作,结合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心得体会,我向学校领导及关心此项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我对挑战杯的几点认识。

一、挑战杯突出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省有90余所高校数万名大学生参与,400多件作品入围决赛。其中,有10件作品获特等奖,35件作品获一等奖,121件作品获二等浆,231件作品获三等奖。获奖作品在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如,中南大学获得特等奖的项目“‘祥龙’高适应性、多功能蛇形机器人”及湖南科技大学获得特等奖的项目“纳米碳酸钙基耐水浸型特种合成纸”就具有上述特点。

作品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来自那里,应来自社会需求。我指导学生参赛作品“株洲市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也基本具有了这个特点。作品选题来源于株洲市的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化工企业发展与创建节能环保型社会之间存在矛盾。株洲市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市区周边特别是石峰区有着众多大型化工企业。由于设备陈旧、管理达不到新的要求,导致厂房附近乃至整个石峰区的空气以及水源污染严重。这也是所有株洲人的一块心病。然而株洲市近几年意识到了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响应国家号召,正在全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株洲——争创国家卫生城。对于这些发展上的矛盾,企业如何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株洲市化工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株洲市的各个工厂、企业以及市环保局等单位进行了走访调查以及研究分析,并研究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及途径,给株洲市化工企业给予参考。这正是社会需求的体现。

二、参赛作品具有关注国计民生的特点

关注国计民生是本届挑战杯参赛作品的一大特点,大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设计开发了一大批涉及国计民生的好作品。如:中南大学参赛作品“核苷(酸)类似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主要是针对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目标是为研究出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湖南师范大学参赛作品“散居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湘中25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社会公共服务的研究。作品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或者关注国家公共事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挑战杯是学校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的展现

本届挑战杯,中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商学院都获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这些学校办学特色明显,综合实力强。学风好,教风正,学校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以中南大学为例,学校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在耳熏目染中体会到了科学的力量,创新的乐趣,成果的甘甜。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创新的力量。

四、我校保持挑战杯竞赛区域优势,需要不断改进、提高和加强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

2、加强学校学术氛围的营造,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3、广泛开展各个层面的创新竞赛,选拔优秀指导教师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扎实工作作风的大学生群体;

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形成良好的挑战杯竞赛机制。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认识和建议,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能够更加认真、扎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总结、提高、进步,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质拓展教育工作尽一份力量。

化学工程系 祖 帅 2011年11月12日

第五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并组织的全国性大型赛事,旨在全面展示我国高校教育成果,激发广大在校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国家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自1989年以来,大赛已成功地举办了12届,并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全国所有重点高校在内的300多所内地高校,以及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十多所知名高校参加的科技盛会,影响力辐射至整个东南亚地区。

创办至今,“挑战杯”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在学术上有所作为的尖端人才,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与理想的现实途径。由于其在较高层次上展示了我国高校的育人成果,有效推动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如今已成为高校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更因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而被冠以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界“奥林匹克”的美名。

“挑战杯”是未来科技精英交流的舞台,自1989年开始举办以来,先后有120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此项赛事。获奖者中现已有30多名成为了各学术科研领域的教授和学者,2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带头人。

“挑战杯”更是我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交流的一场盛会,每年有近1500多个项目参与竞技,其中第六届大赛期间科技成果转让成交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为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3年8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挑战杯”竞赛题写杯名,李鹏、李岚清、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竞赛题词。著名科学家苏步青、钱三强、费孝通、卢嘉锡、朱光亚、周光召等也纷纷寄语大赛。在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挑战杯”正向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2004年6月10日全国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 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 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第七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第九条 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评审委员若干名。

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第十一条 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在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时成立,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名、评审委员3名(根据被评判作品学科分布选定)、主办单位各1名代表、全国组织委员会高校委员中抽签产生的10名代表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担任。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由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

第十二条 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职责如下:

1.授权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在预审开始至终审决赛结束前接受参赛学校和学生、评委、社会各界人士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

2.在终审决赛结束前,如出现被质疑投诉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应召开会议,对被质疑投诉的参赛作品的作者及所属学校进行质询;

3.投票表决被质疑投诉作品是否具备参赛资格。

第十三条 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对质疑投诉者的姓名、单位予以保密。质疑投诉者需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资格评判委员会开会时,到会委员超过2/3方可进行表决;表决时实行回避制度;若参加表决委员中有2/3以上认为该作品

不具备参赛资格,则评委会对该作品不予评审,其参赛得分随之取消。全国组委会秘书处不受理匿名质疑投诉。

终审决赛结束后,对作品的质疑投诉继续按本章程第三十三条执行。第十四条 主办单位根据团体总分优先原则,确定上届竞赛总分前70名的学校为联合发起高校,并可根据终审决赛规模、地区平衡、学校类别及代表性、承办地区等因素作部分调整。

第十五条 各省(区、市)、各高校应举办与全国竞赛接轨的届次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部门、学联联合设立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省(区、市)竞赛的组织协调、参赛作品资格审查和作品初评等有关工作。

第三章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第十六条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第十七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第十八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第十九条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第二十条 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第二十一条 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限报一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l件。参赛作品须经过本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和本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各省(区、市)选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统一确定。每所发起学校可直接报送3件作品(含在6件作品之中)参加全国竞赛。

第四章 展览、交流、转让

第二十二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全部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第二十三条 全国组委会将在竞赛的终审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并适时举办单项展示赛或邀请赛等丰富“挑战杯”竞赛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在终审决赛期间,举办成果转让活动;成果是

否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

全国组织委员会可以结集出版竞赛获奖的作品及评委评语。

第五章 奖励

第二十六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数成正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第二十七条 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全国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并视情况颁发相应的奖金。参加各省(区、市)预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进入全国竞赛的,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第二十八条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的“挑战杯”一座。

第二十九条 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全国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

第三十条 竞赛设10个左右省级优秀组织奖和进入终审决赛高校数30%左右的高校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省份和高校。省级优秀组织奖由主办单位根据《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评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高校优秀组织奖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参照《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提

名,主办单位确定后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

第三十一条 在符合竞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专项奖不计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竞赛联合发起高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发起组织费。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作者所在学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参赛费。发起组织费、参赛费主要用于竞赛的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经费的补充。

第三十三条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领导小组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取消该校、该省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成员单位;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所在学校取消下届联合发起单位资格或参赛资格的处罚。

竞赛组委会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 承办竞赛的高校应按当届组委会通过的申办办法,申请承办下一届竞赛活动;获得历届“挑战杯”和“优胜杯”的学校具有承办下届竞赛的优先权;当届组委会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下届承办单位。

第三十五条 竞赛承办单位有权以全国组织委员会名义寻求赞助。最高荣誉“挑战杯”不得用于寻求赞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2004年6月10日全国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一、本规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全国评审委员会依据本规则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二、全国评审委员会的组成

1.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非高校的具有高级职称的40名左右自然

科学领域的专家和20名左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组成;

2.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2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一名。下设若干专业组,各组设组长一至二名;

3.全国评审委员会下设由秘书长领导的秘书处,负责对参赛作品分类、统计、送阅和评审的组织服务工作;

4.全国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正、副主任、秘书长除外)在终审完毕之前实行保密,在终审结束后可以公布;

5.全国评审委员会在向全国组织委员会报告终审结果后解散。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3.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二阶段进行。预审要评选出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作品的8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

4.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

5.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6.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评委不得参与对其同省(区、市)高校、其本人亲属作品的评审工作。在评审结束之前,任何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宣布、泄露评审情况和结果。

7.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评审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四、评审程序

1.各省(区、市)的组织协调委员会要按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报送的作品进行严格的资格和形式审查,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对报送作品进行认真的初评。

2.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对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报送和发起高校直送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不合格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的作品在承办高校所在地进行预审,预审要提出是否进入终审和获奖等级初步意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在全国评审委员会负责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评审工作的常务副主任的主持下先期进行评审,选出一定比例作品赴承办高校所在地进行展示。

4.终审决赛期间,评委在组委会安排的专门时间集体到展厅对作者提出问辩,并审看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实物。每个评委须同在场的属于自己负责评审的作品的作者至少接触一次。

5.评委可以对所评审的作品的资格提出质疑,并提出质疑理由、证据或线索。受到评委质疑的作品,将提交竞赛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按程序评定其参赛资格。

6.评委会应于终审开始时在主任的主持下召开评委会全体会议,听取组委会对竞赛活动情况的通报。

五、各省(区、市)初评工作,由该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参照上述规则主持。

下载湛江师范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表彰大会顺利举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湛江师范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表彰大会顺利举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