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

时间:2019-05-12 06:2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

第一篇: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

时代的悲剧

—— 读《孽海花》有感

平常学习生活中我不太愿意去读传统经典的书目,因为文言文和半白话文都不如现在的文字读来顺口易懂,对于传统经典也需要正真地静下心来阅读,体会,领悟。所以利用暑假之际,在众多书目中选择了《孽海花》这本书。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传统经典,我对明清小说更感兴趣。半白话文虽然也有点绕口,但比文言文更易懂,而且故事性强。章回体小说的结构,每一回开头联系上回,结尾则是“且听下回分解”,阅读时就像坐在了古时的茶楼中,手边一碗清茶,几盘瓜子,听着台中的说书先生缓缓道来。而选择这本书,也是因为“好奇”。比起读过的四大名著,经常看到的聊斋,有所耳闻的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孽海花》我是前所未闻,书名也叫人捉摸不透,不知道这本小说大致讲的什么,看了小说的简介才略知一二。

《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男女主人公分别是状元和名妓,故事背景则是同治年间到甲午战败30年间。时间跨度大,塑造的人物也很多,除了封建士大夫官僚,还有外国人。要知道古人除了名还有字,除了字还有名号职称,刚开始的几回就有点头晕,认认真真梳理并记忆后才弄清男主人公金雯青和他身边的一众兄弟同僚。读到最后却发现《孽海花》原来是残本,三十五回后就没有下文了。所辛男主人公结局来得早,第二十四回就被女主人公给气死了,女主人公也在第三十二回交代完毕,才不至于总有一种没有结局怅然若失的感觉。这两人的情感纠葛也是书中一大亮点,后文自会细说。

鲁迅先生评价《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的确如此。小说按情节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第一回便开门见山的道出了主旨,“三十年旧事,写来都是血痕;四百兆同胞,原尔早登觉岸”。除去第一回楔子,前六回写了男主人公状元金雯青初入仕途并升官发达以及他的一众兄弟同僚。第七回和第八回男女主人公相遇,喜结连理。第九回到第十七回是金雯青同爱妾傅彩云也就是女主人公出使外国的经历。第十八回到第二十四回,金雯青遭人陷害,自己也发现了傅彩云瞒着他的风流韵事,最后活活被傅彩云气死。第二十五回及以后便是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始和结束,并交待了傅彩云的结局。至于三十五回后没了下文,也只能自由想象了。除了这样大致的故事脉络,还交错的写了其他封建士子和外国的民主自由者的琐闻轶事,涵盖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文化上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冲击,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清政府的腐败昏庸,懦弱无能。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爱情为线索,以网状的结构推进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也有插叙和倒叙,结构非常工巧。

而小说的文笔和内容比结构更吸引我。文笔和内容相辅相成,好的文笔让小说内容生动曲折,好的内容也给了文采施展之地。既然是讽刺小说,主要的写作手法便是暗喻暗讽和写实,把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但又暗有所指的人事物结合并评说,便有了深刻丰富的内容和巧妙形象的文笔。第一回就写到了一个“五大洋之外,哥伦布未辟,麦哲伦未到”的孽海中的奴乐岛。书中写到奴乐岛是一个极野蛮的奴隶国,崇拜强权,献媚异族,缺乏新鲜空气,一般国民奄奄一息苟且偷生,从古不与别国交通,从古没有呼吸自由的空气。这样的描写立刻让人联想到两千年来封建统治下毫无民主自由可言的中国,当时内忧外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联想到饱受摧残的国民,腐败无能昏庸堕落的清政府。后面写到的人物“成毅伯”实则影射李鸿章,“孙一仙”也暗指孙中山,主人公金雯青和傅彩云更是洪均和赛金花的影射。书中还有许多讽刺文段,叙述生动,令人啼笑皆非引人深思。比如第二回中写到三位苏州名士谈论新科状元,得出“状元盛衰与国运有关”的结论,肯定状元的出色价值,实在暗讽封建科举制的落后,八股文对人思想的禁锢。作者也善用引据经典的手法,一段文字中往往包含了好几个典故,足以见古人前辈学识之渊博,见识之广阔。

丰富的内容配上生动多样的文笔,因此不管是景色描写,事件叙述还是人物描写,都极具画面感和代入感。景色的描写令人身临其境,事件的叙述生动连贯,人物的描绘则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说很全面细致的描绘了晚清时期封建知识分子和官僚们的生活日常和琐闻轶事,包括酒席间的高谈阔论,同僚间升官发达的相互拜访祝贺应酬,上京赶考参加科举,意气相投的结拜金兰,科举的改卷批阅填榜放榜,烟花巷柳的寻欢作乐,泛舟江上夜听笛声的闲情逸致,才子佳人画舫船头的浪漫邂逅,因两首诗文互许心意的风雅和缘分„„诸如此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与现代完全不同的时空。这时空里有今人向往的悠闲生活,明丽景色,有意气风发恰同学少年,有让人

羡慕的喜结连理情投意合,„„然而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民众却迟迟不能觉悟,社会风气也不如太平盛世的朗朗乾坤,那些原本看来美好珍贵的东西,因为现实或者造化弄人,最后却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因时代背景而起的悲剧,看似偶然又是必然,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悲哀。这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原本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各逞才华,大放光彩,名震京师。各自升官发达,各膺重寄。最后却人事变迁,结局不尽相同。

男主人公金雯青是苏州人士,上京赶考中了状元,除了赶考途中结识的同乡书生们,还认识了许多好友,当官后更是认识了许多同僚。古人结交朋友当真是意气相投,志同道合,情谊深厚。金雯青和好友同僚们谈论时事政治,辩论国学经典,参加朝廷大考,时常登门拜访聚会游玩。在京城翰林院当值了几年,金雯青到天津做官,好友同僚们也各自出京,各奔前程。国家局势动荡变化无常,金雯青几次调配,在京师和地方兜兜转转还出使外国,好友同僚们也际遇不同。经历了十多载,昔日同学少年青春不再,有的退隐山林远离官场,有的肩负国家重担,有的风光不再颓废困苦,有的遇见了良人„„不论他们是美满的结局,平淡的结局或是凄惨的结局,到最后,以前的金兰好友已经天各一方人海两茫茫或是阴阳相隔,这无疑才是最让人唏嘘不已,惋惜不已,感慨不已的地方。

至于金雯青的爱情,也只能用坎坷凄惨来形容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传奇本来是引人向往的,新科状元和头牌名妓在画舫酒席间的邂

逅,一见钟情,许多古时的浪漫爱情也是这般的开始。有一个美好的开头,却没有同样美好的结尾。

金雯青应友人邀约赴酒席,与傅彩云一见如故。两人发现对方竟是旧识,于是更感缘分如此,郎情妾意。金雯青的正室赵夫人刚刚过世,本是热孝在身,却依然娶了傅彩云为妾。两人一开始伉俪情深,金雯青作为公使,彩云为公使夫人陪同他一起出洋。出洋的这几年时间里变化也开始了。彩云学了洋文,出入宫廷和社交场,崭露头角,惊艳海外,被称为“放诞美人”,还与德国皇后合影。金雯青却显得迂腐无能,加上每日公务繁忙,渐渐的,彩云和侍从阿福有了一腿,还和德国的瓦德西将军打得火热,在回国途中甚至和船长暧昧不清。当金雯青发现傅彩云给自己戴了这么多绿帽子,当即气得晕过去。后来傅彩云认错并承诺,以为会老老实实跟在自己身边时,金雯青又再次听到大街小巷里疯传彩云和戏子孙三的风流韵事。这次他便一病不起,最后一命呜呼。

本来是两情相悦的感情,却演变成了悲剧。金雯青结局悲惨,傅彩云却在金雯青死后迫不及待离开,悬牌于燕庆里,重操旧业。这份爱情无法圆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两人的身份地位差别,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各自的思想观念等等都有差异。一个是状元,耳濡目染的都是儒家传统,国学经典,封建道德。属于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高;一个是名妓,出入风月场所,接触的是社会的三教九流,处于社会底层。尽管是妓女,但傅彩云的不同在于她追求自由的意识和她的独立性,更显出了女性的思想觉醒。从她主动学西文,在海外的社交能力以及离开金府重操旧业都有所体现。传统的封建道德,譬如遵守妇道也对她没有很多束缚。她明白姨太太的身份意味着什么,也看清了在封建社会中,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却需要三从四德,七贞九烈。也难怪身为封建士大夫的金雯青听了她“大逆不道,有悖伦常”的言论后活活被气死。也许金雯青对傅彩云是真爱,他们也有过真真切切的爱情。但他们的爱情恰恰发生在那个旧文化和新思想碰撞的时代,本就存在的种种差异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流逝,那份爱情也慢慢变质了。

相比个人的悲剧,国家的悲剧更能体现那个时代对悲剧的促成和影响,更能体现历史的必然。清王朝的颠覆虽然在书中还没有写到,但从书中的种种描写已经能看出悲剧的苗头。作者对封建的批判和暗讽不留余力,揭露出风雨欲来岌岌可危的晚清的腐朽和落后。

政治上,封建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在很多细节处体现的淋漓尽致。金雯青出使国外坐一等舱,随员坐三等上报却是二等;古时靠读书做官,有人却可以买官;走后门还有四得字诀,“时候耐得,银钱舍得,闲气吃得,脸皮没得”;科举考试,翰林院的改卷官员内定门生弟子;身为王公贵族钦差大臣却贪污国库,内部腐烂致使国库空虚„„

思想上,封建思想愚昧迷信,根深蒂固。相信外国人拘摄魂魄的法术;对于俄国的革命,发表“男的还罢了,怎么女人家不谨守闺门,还出来胡闹”的看法;连皇帝娶妻都要奉太后的命,思想自然没有自由可言„„

清王朝的无能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国家实力不济,忧患

意识缺失,国民麻木不仁,封建思想的影响太过强大和久远,即使有一些知识分子的先进思想但也很难改变旧观念。这也说明在历史洪流中,个人力量十分渺小,无法唤醒所有的人民群众,更难以改变历史车轮的驶向。因此这也导致革命的必然,也是清王朝覆灭,时代悲剧的必然。

除了批判封建的主旨,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书中随处可见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一定的进步思想。

社会生活方面,当时的人们已经吃起了西餐,参加各种酒会舞会,也会用照相机,电梯这些更加现代化的设备。可见西方科学文化技术的传播,相当程度上的改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

先进思想方面,金雯青去了解西方文化,“不知国情,因是大害;不知地理,为害尤烈”的观念和他对分界线,主权意识的重要性的认识都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他的进步思想。而前面提到的傅彩云学西文,追求自由也更能体现。但美中不足的是,傅彩云的妓女身份无法完美的体现女性进步思想。而且在那个时代,先进的思想也有着局限。

《孽海花》虽然是残本,但总的来说也算有个悲剧的结局。书中所有的不圆满不美好合起来就是个悲剧,个人的小悲剧,国家的大悲剧。或者也可以说在国家动荡不安时,制度思想技术不够先进实力不够强大时,被其他国家虎视眈眈时,个人也很难有安定的生活,美满的结局。这是时代的悲哀。所以我们更应该庆幸我们生在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的喧嚣,更应该感激和懂得,国家的强大才让社会安稳,人

民幸福,是我们安心的依靠。清王朝的颠覆也给我们启发,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有硬实力,文化思想的建设也尤为重要。

那年波涛汹涌,危机重重的孽海上,自由之花恐难绽放了。但是新的富强,民主,自由和平等的花朵会绽放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

第二篇:读孽海花有感

读《孽海花》有感

“三十年旧事,写来都是血痕,四百兆同胞,愿尔早登觉岸。”

前几日闲着发闷,无意中拿起书架上的《孽海花》,想着也打发打发时间。不料瞥到这诗,顿觉兴致盎然。

以前读《红楼梦》里曹老先生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也有过这种感觉,一开始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去读书中故事的,不想一遍、两遍、三遍„„待到真正进入情节,我不禁落泪,说不清楚是什么缘由,大概只是太矫情了吧!

如今读到曾朴先生所著的这跨越了三十多年历史的一段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它带给人的真实的感觉,不像其他老套的敷衍的故事那样让人觉着虚伪且乏味。虽然我对于中国的历史不曾留意,但至少我内心是渴望了解的,而今这段不失真实感的故事倒是能满足我的好奇心了。

没有先前预想的那般死板和规矩,其笔调很有白话文鲜活的感觉,“爱自由者”、“东亚病夫”等尽是讽刺的味道,但也总避免不了古风的文绉绉,如写到状元金汮时,作者抒发的感慨“我想列位国民,没有看过登科记,不晓得状元的出色价值。这是地球各国,只有独一无二之中国方始有的,而且积三年出一个,要累代阴功积德,一生见色不乱,京中人情熟透,文章颂扬得体,方才合配。”读起来趣味倒是别致,令人不禁莞尔。

只是我终究不能以一种看戏的心态去品味这故事,待到第三回金雯青感叹“我虽中个状元,自以为名满天下,哪晓得到了此地,听着许多海外学问,真是梦想没有到哩!从今看来,那科名鼎甲是靠不住的,总要学些西法,识些洋务,派入总理衙门当一个差,才能够有出息哩!”我不禁想到,如今虽心里明白自己所学尚浅,却让懒惰钻了空子,时常的唉声叹气,却不知是为哪般。颓唐也罢,自欺也罢,倒是没有古人“为赋新词强说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壮志”。在此竟拿状元自比,倒是感到羞愧不已了。

我一边读一边思考,心境也随着故事情节的转换而起伏。国家命运的多舛,文人士子思想文化的改变以及社会动荡的加剧,不时紧扣我的心弦,仿佛跟着作者一起目睹一切变革的进行。如第十八回叙及金雯青由俄返国途经上海参加“谈瀛会”时,围绕“吾今自强之道,究以何者为先?”这一话题,众人各抒高见。他们或以为力争外交权为急务,或以为当以练兵为首要,或以为发展经济为基础,最具说服力的论辩,则是以为必以政体变革为第一,这一论辩最终成为名士们的共识。再有第二十九回写到革命派领袖人物杨云衢的演讲词“现在的中国少不得革命的了!但是不能用着从前野蛮的革命,无知识的革命。以前的革命,扑了专制政府,又添一个专制政府,现在的革命,要组织我黄帝子孙民族共和的政府。”这一主张激烈而切实,但是相合者甚少,所以陈千秋的悲愤“大家推崇的维新外交家王子度,也只是主张废科举,兴学堂;众人惊诧的改制新教王唐猷辉,不过说到开国会,定宪法。都是扶墙摸壁的政论,没一个挥戈回日的奇才”也并非言过其实。

我也陷入思考,究竟在面对山河破碎的时刻,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决策来挽救呢?毫无疑问的是,当时的名士们思想上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前途抛头颅、洒热血,而今天的我却实属愚钝,怕是要负了作者“愿尔早登觉岸”的期望了。

读完《孽海花》,我心头感到怪异,一种说不清楚的无力感侵袭着全身。人们说这篇小说很具讽刺意味,我想作者本意并不是要我们感受那讽刺的快意吧?或许,看了这故事,我们会觉得自己何其有幸可以从中窥探到晚清社会的情状,作者却是以一种揭伤疤的方式让我们仿若身临其境,并且久久不能忘怀。他告诉我们,国家所经历的跌宕起伏我们不能一一幸免,不能置若罔闻,只能勇敢正视,即使其中饱含淋漓的鲜血和不堪的屈辱。

合上书,沉思片刻,我又觉愕然,自己如今所见的国家正是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我本没有必要纠结于过往。如此一想,倒也豁然。唯有趁着这大好时光,活出自己的一片天。这应该也算是一种觉悟了。

第三篇:孽海花读书报告

浅析《孽海花》的叙事成就

摘要:《孽海花》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刘鹗的《老残游记》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它们是中国小说创作进入又一个繁荣时期的重要标志。曾朴的叙事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的精髓,又有高于时代的重大创新,是同时代小说中的佼佼者,创造了巨大的成就。

关键词:叙事成就;继承;创新;《孽海花》

《孽海花》作为传统历史小说的代表,是一部有着强烈现实意义与进步政治倾向的谴责小说,它为我们全面展现了一幅晚清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集中表现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共约30年的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史。曾朴试图在这部小说里容纳30年的本质内容,并表现出它的发展趋势。他曾说过:“这书主干的意义,只为我看着这30年,是我中国由旧到新的一个大转关,一方面文化的推移,一方面政治的变动,可喜可贺的现象,都在这时期飞也似的进行。我就想把这些现象,合拢了它的侧影或远景和相联系的一些细节事,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像机上,叫它自然地一幕幕地展现,印象上不啻目击了大事的全景一般。”

时间跨度大,内容繁杂,人物众多,创作难度可想而知,《孽海花》流传至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的价值,经过时间考验的作品自然有其自身的闪光处,我要论述的正是《孽海花》叙事的成就。

一、孽海花叙事对前作的汲取和创新

(一)继承

胡适在《新青年》曾就《孽海花》一书和钱玄同有过一番讨论。胡适评:“钱先适以为《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诸书,皆为《儒林外史》之产儿······”,我认为,对于《孽海花》的叙事结构,读者见仁见智,且不论胡适的看法准不准确,由其语,《孽海花》对昔作,尤其是古典小说的继承便可见一斑。

首先,《孽海花》将章回体这种文学形式发挥到某种程度的极致。章回体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叙事形式,具有很强的中华民族特色,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中国的文学史上,历史小说时间长,内容繁富,章回这种形式是历史小说的不二选择,《孽海花》也不例外。前有《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近有清代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红楼梦》是其艺术高峰。曾朴则充分继承了章回小说的精华,利用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给读者讲了一个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包罗万象的精彩故事。在书中,我们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各位看官”这些字样以及在每一回最后“你道为什么·····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的结束语,这些都是章回小说的必备因素。例如第二十七回末,“威毅伯(在马关条约会议结束后),积着满腔愤怒,从春帆楼出来······猛抬头,忽见一轮落日已照在自己行馆的门口,满含了惨淡的色彩,不觉发了一声长叹,叹声未毕,人丛中忽然挤出一个少年,向轿边直扑上来,崩的一声,四围人声鼎沸起来,轿子也停下来了。觉得面上有些异样,伸手一摸,全是湿血,方知自己中了枪了。正是:问谁当道狐狸在?何事惊人霹雳飞。不知威毅伯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前一回极力渲染紧张气氛,让人陷入悬疑情节中,第二十八回开头却缓缓道来:“此时大家既要知道的,第一是威毅伯中枪后性命如何?第二是放枪谋刺的是谁?第三是谋刺的目的为了什么?我现在却先向看官们告一个罪,要把这三个重要问题暂时都搁一搁,去叙一件很遥远海边山岛里田庄人家的事情。”①这个人家的两个儿子和威毅伯以及当时形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者重起一回来想写这两个在特定场景里十分重要的人物,既交代了威毅伯被刺的来龙去脉,又避免了在一件叙事中插入另一件事而导致读者混淆,同时也制造了更大的悬念。这便是章回体在叙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孽海花》取同声通假的技巧来影射当代人士,而这种手法早在唐朝已被采用,在唐代时更是以直言名讳和不符事实的传奇来攻击异己,《白猿传》12即是唐人为谤欧阳询所作,并直言欧阳询长相之所以像人猿,乃因其母曾被山中泼猿所攫,故欧阳询应为猿人之后。清代小说更以同声或近声通假的方式来影射当代文人之名,从小说的手法演进来看,不难发现这是一种相承关系,也可叹曾朴高妙技巧,在《孽海花》中,余同即余桐,匡次芳即汪芝房,陆皓冬即陆皓东,孙一仙即孙逸仙,女主角——晚清名妓傅彩云影射赛金花,而其实赛金花初名为赵彩云,又名也是傅彩云;又如《孽海花》中的一件八卦的主人公龚自珍和顾太清以及这个艳情故事的讲述者——龚自珍的长子龚孝琪,这三个人的名字就都是真名了,这些都充分显出曾朴对古典小说的写作手法和技巧的深瞭和继承。

再来,我们看一下“傅彩云”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脉络,她不仅活在清代,也活在宋元明话本和现代文学之中。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13中,我们似乎看到了王三巧就是傅彩云的翻版,那迷惑男人的伎俩同样是不得了的功夫,王三巧和陈大的幽会方式似同傅彩云和那戏子孙三郎一样,同样有人来作媒,作的是暗媒,同样有相幽会的好处所在,王三巧在生命中和男人纵情声色的那些情节,似乎全搬进了《孽海花》之中。另外,外交手腕似乎成为了历代名妓小说的最不可或缺的技能,似乎与生俱来,如鱼得水般地总能将紧张的场面气氛缓和下来,足以说明了出身于青楼这环境下所培养出来的应对能力,傅彩云虽出身于娼家,却有幸成为宦门宠妾;之后,又代表大妇随洪钧驻于欧洲各国办理外交事务,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交名流,不仅赢得了德国女皇的青睐,甚至与俄国虚无党的革命志士也有一夕之谈,而这外交的手腕我们都可在传统的名妓小说中可见,在《孽海花》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小说的技巧与情节的蛛丝马迹。

(二)突破和创新

傅彩云是曾朴创造的一个典型的形象,她本就是那个时代的创新。我们很难对傅彩云做一个准确的定义,放荡的妻子、勇敢的青楼女甚或是有着高超政治手腕的外交能手,这些都是她,又,都不是她······

傅彩云周旋在许多男人之中,金雯青、质克、孙

三、陈大官、菊笑、宝大人甚至家奴阿福,而这些(除金雯青外)还都是她在作为状元夫人之后交往的,有夫之妇还是要懂得避嫌的,可是我们自始至终几乎没有看到她为了避嫌而有所节制,丝毫不掩饰她的奔放。只是,通过这样的行为举止,我们就能说傅彩云是一个坏女人的形象吗?显然不能。我认为,傅彩云只不过是更有胆量以表现超出这时代女子勇于为自己而活的典范,她摆脱了旧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女性的端庄、拘谨的形象,或许该说傅彩云是这晚清时代里女性解脱酒文化束缚的一种新想法,新女性。虽然同样是出身娼家的霍小玉、杜十娘、傅彩云等······,难免同样对自己生命中所缺乏、所失去的东西格外依恋渴望,一种爱情的归附,一种安全感的保护,以及金钱的保障,历代名妓无不对爱情有着依附可靠的对象,但在傅彩云之前,小说戏剧中的青楼女的结局都是坚守爱情,都有着传统妇女不事二夫的坚贞情操。而《孽海花》中的傅彩云颠覆了传统青楼女子的爱情观,她只为自己而活,她的爱情是情欲和钱、权的结合点,即使她对金雯青有爱情、有感激,但她还是在他死后作出了现实的决定——离开金家。而金雯青还算是她有所依恋的人,对其他男人的感情,她总为自己留下后,:如陈大官和孙三郎,在一段感情几近结束的时候就恨不得马上寻找另一段感情,而重新开始的新感情是更加有权有势的陈大官,在31回中有一段关于傅彩云游刃有余地应付着菊笑、宝子固、陈大官这些在她看来是三个不同等级的男人的描写十分精彩,是傅彩云性格最精炼的浓缩。

我们在傅彩云身上看到了她突破传统女性的窠臼的个性,这是经过因时代所产生的新观念锻造出的新女性,况《孽海花》所写的人事物都是即时的所见所闻,傅彩云必然代表了当代女性的新思想,反映着对旧文化的反思并发展出自我的性格。

除了在叙写女性的突破,《孽海花》在结构上的叙事艺术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孽海花》采用了颇具现代意识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章回小说的叙事模式,形成了一种立体交叉的结构形式。”②这颇像这几年的好莱坞电影《通天塔》、《21克》的叙事方式,这两部电影同受影评家的青睐,有着同一个导演——墨西哥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出什么导演能够把多线索交叉叙事手法运用得如此娴熟,多线索叙事技巧在他的手中也已经不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而是极富洞察力并具有深刻见解的表达出口,是其展现故事主题的必由之路

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被称为多线索专家,千丝万缕毫无关系的人与事,最末却牵连在一起。符合这个世界,既现实又理想。以《通天塔》为例:影片在最后写道:献给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

什么是这暗夜?什么是那光亮?4个国家,12个人,用一把来福枪联系了起来。5天内迎接各自不同的命运:被捕、被杀、被遣返、被截肢,这是最暗的夜。同时,一段婚姻被挽回,一条生命被拯救,一种痛苦得到释放,这是最亮的光。当所有的事发生完毕之后,影片结束。而一切对应关系全部建立完毕:

爱情:皮特的爱情存活了,日本聋女的爱情依然没有下文,摩洛哥少年的爱情终结于浴室偷窥,墨西哥保姆的爱情正在路上。

家庭:皮特的家庭保住了,日本聋女的家庭和解了,摩洛哥牧羊人的家庭破碎了,墨西哥保姆被迫遣返,她以最奇异的方式和家人团聚。

生活:摩洛哥人继续生活在贫苦和暴虐之下,日本人继续生活在无法张扬的压抑和苦闷之中,墨西哥人活得生机勃勃但是面对北方强邻他们只是罪犯和乞丐。美国人什么都有,美国人什么也没有。

《孽海花》整整比《通天塔》早了100年有余,可是曾朴已经较充分掌握了这种独特、超前的叙事手法。

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感情和婚姻的作用相当于《通天塔》里的那颗子弹,是这整个故事的大线索,围绕着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叙述了大至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清流党之煊赫、维新派和革命党的活跃、以及德国、俄国的异域事件等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状况,小至龚自珍的八卦绯闻、后宫两妃的勾心斗角,交叉叙述,循序渐进地为我们打开一幅宏大、精彩的画卷。

曾朴曾对《孽海花》的叙事结构作过极为形象而确切的比喻。“譬如穿珠,《儒林外史》等是直穿的,拿着一根线,穿一颗算一颗,一直穿到底,是一根珠练;我是蟠曲回旋着穿的,时收时放,东西交错,不离中心,是一朵珠花。譬如植物学里说的花序,《儒林外史》等是上升花序或下降花序,从头开去,谢了一朵再开一朵,开到末一朵为止。我是伞形花序,从中心干部一层一层的(地)推展出各种形象来,互相连结,开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③

这种珠花型结构与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多线索交叉叙述方式确实存在着质与式的相似之处,但在100多年以前,曾朴的应用显然就是一种先驱者的表现。

《孽海花》的创新还在于它的历史叙事对非英雄及风俗化的追求。传统历史小说或史传文学里的主角,常常是改变历史的英雄或带着英雄气的侠客,他们既是历史事件的制造者参与者,也是作者道德评判的表现。然而,《孽海花》的主人公金雯青,“既不是代表理想的英雄,也不具备任何道德的理想性。他只是一个末代状元,一个在末代历史河流中无足轻重的庸官。他的名誉的地位,是靠读死书、做八股挣来的,面对中国以外的世界,他非常茫然,还不如傅彩云(妓出身)有见识。”④他是时代夹缝中的悲剧人物,处在守旧和维新之前欲罢不能,面对西学和洋务派盛行的趋势,他产生过危机感,可对西学的向往,仅仅是为了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这种追慕西学却又愚昧简单的心态,是清末上层知识分子的共有特点。在外交上,相比活跃于社交场合的傅彩云,金雯青显得迟钝而木讷,失去了与外界沟通的自信。他尴尬的处境正展示了清末知识分子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失重和茫然。而在感情上,对于傅彩云的无止尽的放荡,金雯青除了痛苦,就是无奈,一点儿大丈夫气概都没有。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无主见、无气骨、无自信的“三无”的懦弱者却被作者用以作整本小说的男主角而加以仔细、充分的描写和叙述,这种对重视“俗人俗物”来反映千姿百态的世态人生的非英雄和对风俗化地追求也是曾朴对历史小说的一种改革和创新。

《孽海花》走的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路线,却在此起彼伏的历史长流中走出了自己的个性,走出了自己的地位。在当时,《孽海花》的出版影响巨大,引起了老百姓的阅读热潮,但当时小说界的评论家却没有给予好评,就像如今的很多电影一样——票房收入惊人,专家却给予严厉的批评。但时至今日,越来越来的人开始关注到《孽海花》的文学和历史价值,相信在未来,它会得到更广泛的阅读和更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① 曾朴.《孽海花》.北京:中华书局,2001.9 ② 曾思《.孽海花》叙事视角解读.重庆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2009年7月

③ 曾朴.孽海花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④ 范永胜.论《孽海花》历史叙事的现代性.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8卷第3期

第四篇:读悲剧心理学有感专题

现代文学中的悲剧的净化 ——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是我国较早的一部研究现代戏剧美学的专著。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悲剧快感的审美本质及其特性问题。他运用西方现代美学的知识与观念,广泛考察了从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欧洲各种关于悲剧快感的理论,批驳了违背艺术和审美规律的诸多错误观点,作了大量去粗取精,剥伪存真的理论辩析工作,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正如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所提到,悲剧的作用是“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朱光潜在《“净化”与情绪的缓和》一章中也表示:“悲剧比别的任何文学形式更能表现杰出人物在生命最重要关头的最动人的生活,它也比别的任何文艺形式更能使我们感动,它唤起我们最大量的生命能量,并使之得到充分宣泄”,不仅如此,“悲剧不仅引起我们的快感 , 而且把我们提升到生命力的更高水平上。”

在现当代文学中,有较多的悲剧作品,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月牙儿》,曹禺的《雷雨》,茅盾的《子夜》,萧红的《呼兰河传》等,这些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剧形象,读起来令人叹息扼腕,也令人愤愤不平,但更多的是读完后陷入深思。

无论是《月牙儿》的女主人公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还是年轻善良的祥子在命运的屡次捉弄下终于自甘堕落,行尸走肉般的活着,还是呼兰河边的小团圆媳妇悲惨的生活,那些剧中人物的悲惨结局,使我们不由得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并对这些人物给予深深的同情和哀怜。读完他们的作品,会更多的对社会、对人性进行反思,同时也对自己进行反省。

以《雷雨》为例,曹禺在《雷雨》中通过周、鲁两个家庭的纠葛,写出了礼教下的悲剧。30前周朴园和侍萍相爱,但是周家为了另娶别家小姐,将侍萍逐出家门,但是30年以后侍萍的女儿四凤又成了周家的仆人,并且也爱上了周家的少爷周萍,而侍萍也阴差阳错的和周朴园相遇,然而这一切我们只能把它归结于命运,就像《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逃脱命运的罗网。朱光潜先生说:“对悲剧说来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 蘩漪被称为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因为在众人屈服于命运之时,蘩漪毅然地企图反抗命运。在周公馆里,周朴园带有封建家长制的色彩,他专制、自私、虚伪,希望所有的人都屈服于他。但是蘩漪是“五四”的新女性,接受过新思想,追求解放,追求自由,希望得到真正的爱情。但是周朴园要求她唯命是从,为儿子做一个服从的榜样,纵然蘩漪拼命地反抗,仍然不能改变这一切。所以当周萍向她示爱时,她奋不顾身地爱上他,当她发现周萍移情别恋,并准备摆脱自己时,蘩漪想尽一切办法来挽留他,甚至对周萍进行胁迫。可是,当这一切都付诸东流的时候,她开始对周萍进行报复,甚至最后破釜沉舟,然而这样的做法最终也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蘩漪的悲剧在于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被扼杀,她毅然地反抗过,甚至不惜毁掉别人的幸福来追求,但是她最终还是失败了,事情的真相是她所不能承受的,事件的发展是她所不能掌控的,周萍自杀,周冲触电而死,层层的打击压向她,她最终不堪重负倒下了。我们对蘩漪的命运感到悲愤,感到同情,这样的命运经历,使人感到恐惧,但是也引起一种崇高感。读者感受到蘩漪的悲剧中,带有对封建家庭罪恶的控诉,封建家长制压抑人性的控诉,这些引起了读者的悲悯情怀,使读者感受到自身的净化和提升。巴金在《蜕变·后记》中曾这样描述了他初读曹禺《雷雨》时的感受。他说:“我想起了„„,翻读《雷雨》原稿时的情形,我感动地一口气读完它,而且为它掉了泪。不错,我落了泪,但是流泪以后我却感到一阵舒畅,同时我还觉得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我身内产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人的事情,我想找个机会不自私地献出我的微少精力。”朱光潜先生说:“任何伟大的悲剧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是悲观的,因为他表现恶的最可怕的方面,而且并不总是让善和正义获得全胜;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蒂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我们对悲剧人物的怜悯、同情,但是他们也带给我们一种向上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情绪缓和的同时,也感受一种奋发的力量。

朱光潜反复指出:“要是看悲剧而没有感觉到为人类的尊严而生的振奋之感,那就是没有把握住悲剧的实质。”在情节激烈的冲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剧中的人物的张力,不屈服于命运,毅然地进行反抗,让人体会到一种“生命力感”。

就像老舍的《月牙儿》中的女孩,她在母亲被生计所迫走上卖身的道路后,她不愿走母亲所都的路,她想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养活自己。为此,她宁愿离开母亲,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她在学校帮人抄写文字,给学生们织些针线活得点零用钱,她只是想要体面地赚钱养活自己。可是命运将她小小的愿望死得粉碎,为了生存下去,她最终也只能沦为暗娼。就算悲剧中展现的是痛苦失败,甚至说是对命运的无力感,但是我们也会因为剧中人物对生命的坚强,对命运的反抗,而感受到一种激昂的生命力,因此悲剧在形成我们的快感的同时,“把我们提升到生命力的更高水平上”。在悲剧中我们感受到在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乐观和努力向上,感受到他们在与命运抗争的时候那种信念,感受到他们生命的价值和“人类的尊严”,甚至说,在阅读悲剧时,在怜悯和恐惧之下会产生一种崇高感,让我们去仰望,去崇拜,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因此我们才会涌起一种振奋的力量,使自己得到情绪的缓和和自身的提升。正如朱光潜先生在文中说“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自己灵魂中崇高庄重的感情。” 悲剧给人所带来的悲剧快感就是一种情绪的缓和,或许是本能欲念的满足,或许是怜悯与恐惧的转化,又或许是分享中的痛感转化而成的快感。它同时也带给我们巨大的力量,在悲剧中我们感受到高尚而庄重的美,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它带给我们一种精神的满足,也是我们的生命得到提升。参考文献: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杨菊.从《悲剧心理学》看朱光潜对悲剧快感的创新性论述[J].阴山学刊.2007(05)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王妍.折衷而论从心而语—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第五篇:读《十分钟的悲剧》有感

读《十分钟的悲剧》有感

题记:无意中阅读到这篇文章,觉得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所以拿来和大家共同分享,顺便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2008年9月15日上午10:00,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转瞬间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如此明朗的情况下,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在上午10:10,居然按照外汇掉期协议的交易,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毫无疑问,3亿欧元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转账**曝光后,德国社会各界大为震惊,舆论哗然,普遍认为,这笔损失本不应该发生,因为此前一天,有关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消息已经满天飞,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应该知道交易的巨大风险的存在,并事先做好防范措施才对。销量最大的《图片报》,在9月18日头版的标题中,指责德国国家发展银行是迄今“德国最愚蠢的银行”。此事惊动了德国财政部,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发誓,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并严厉惩罚相关责任人。

人们不禁要问,短短10分钟里,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导致如此愚蠢的低级错误?一家法律事务所受财政部的委托,带着这个问题进驻银行进行全面调查。

法律事务所的调查员先后询问了银行各个部门的数十名职员,几天后,他们向国会和财政部递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并不复杂深奥,只是一一记载了被询问人员在这10分钟内忙了些什么。然则,答案就在这里面。看看他们忙了些什么——

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奇·施罗德:我知道今天要按照协议预先的约定转账,至于是否撤销这笔巨额交易,应该让董事会开会讨论决定。

董事长保卢斯:我们还没有得到风险评估报告,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董事会秘书史里芬:我打电话给国际业务部催要风险评估报告,可那里总是占线,我想还是隔一会儿再打吧。

国际业务部经理克鲁克:星期五晚上准备带上全家人去听音乐会,我得提前打电话预订门票。

国际业务部副经理伊梅尔曼:忙于其他事情,没有时间去关心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

负责处理与雷曼兄弟公司业务的高级经理希特霍芬:我让文员上网浏览新闻,一旦有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就立即报告,现在我要去休息室喝杯咖啡了。

文员施特鲁克:10:03,我在网上看到了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马上就跑到希特霍芬的办公室,可是他不在,我就写了张便条放在办公桌上,他回来后会看到的。

结算部经理德尔布吕克:今天是协议规定的交易日子,我没有接到停止交易的指令,那就按照原计划转账吧。

结算部自动付款系统操作员曼斯坦因:德尔布吕克让我执行转账操作,我什么也没问就做了。

信贷部经理莫德尔:我在走廊里碰到了施特鲁克,他告诉我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消息,但是我相信希特霍芬和其他职员的专业素养,一定不会犯低级错误,因此也没必要提醒他们。

公关部经理贝克: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板上钉钉的事,我想跟乌尔里奇·施罗德谈谈这件事,但上午要会见几个克罗地亚客人,等下午再找他也不迟,反正不差这几个小时。

德国经济评论家哈恩说,在这家银行,上到董事长,下到操作员,没有一个人是愚蠢的,可悲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每个人都开了点小差,加在一起结果就创造出了“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是疏乎?是马虎?是麻痹大意?是开小差?工作中,我们也常明知故犯,而将工作搞砸,把自己逼入绝境。实际上,只要我们当中有一个人认真负责一点,那么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赋予我们每个人神圣的职责。不管我们做什么,不管这项工作多么的细小、微不足道,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因为我们的每一次小小疏忽,每一次理所当然,都有可能引发一个大的失误,危机到公司的正常发展。记住:演绎一场悲剧,短短10分钟就已足够。

证券部:贾秀峰

下载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1 冰天雪地中奋起直追,这只为朝一个小小的南极点。当知道早有人到达时,却不失面子为他们作证。因为物质,他们全部牺牲。也许再没有......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

    读《伟大的悲剧》总有对人一种心灵的震憾,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通过两个南极考察分队失败一方的描写,再次证明,悲剧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

    读小时代有感

    假期读书小感 这个假期有些小颓废也没有读过真正意义上的几本书,随便翻了翻以前的书看了看,还是停留在那些虚无缥缈的对生活状态和感情的思考上。 重温小四的《小时代之》,还是......

    读《小时代》有感(精选合集)

    读《小时代》有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

    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读后感 陈礼节20121011237 由于阅读时间的短暂,我未能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篇通读,只能选择了《剑桥中华人民......

    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读《邓小平时代》有感通过阅读《邓小平时代》,感触很多,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巨人,他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随着看书的深入,我越来越喜欢这本书,越来越感到邓小平的伟大。《邓小平时代》......

    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数据的故事 ——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感受到的是技术变化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这样评论着的信息时代已经变为曾经。如今,大数据时......

    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15级会计ACCA 班 201526909019 李佳凌 《大数据时代》是国外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该书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