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体育锻炼历程与感悟-------兼谈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我的体育锻炼历程与感悟-------兼谈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1.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作风
所谓正确的教学思想,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明确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服务的。教师既要给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既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又要充分信任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教学作风,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特点。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思想闭塞,反应迟缓,民主的教学作风则师生交流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故应该提倡教师树立民主、有序、热情、自律的教学作风。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学生感受到了这些,其学习自信心就得到增强,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调动,学习潜能也就得到激发,同时也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3.妥善处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特别是教师的示范动作既要赏心悦目,让学生一看就愿意学,想学,又要规范,难易适度,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做。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4.淡化体育课程评价的数据测量,重视理性分析
如果单纯采用运动项目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质,必定对个矮体瘦的学生不公平,打击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体育运动重在参与,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身体练习,使学生机体承受科学强度的生理负荷,促进身体健康。另外,促进健康与调节情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海格尔教授提出的“笑”既是促进健康的一面,也是体育课追求的目标。因为“笑”既可以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组织、身体练习的效果、各种运动愿望满足的满意程度等,又可以衡量学生对教师设计的这节课的适应程度。另外,“笑”还可以消除精神紧张,推迟疲劳出现。因此,体育教师要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体育课“笑”声常在,就应对体育成绩进行理性分析。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课外体育活动有别于体育课教学,其活动内容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欣赏、体育图片资料展览等。近些年来,部分学校甚至开始尝试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受到了学生广泛的喜爱。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和营建体育文化氛围,而且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终身体育直接兴趣的培养,有赖于对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和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而终身体育间接兴趣的培养,可以和体育意识的培养相结合起来。课余体育活动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独到的作用。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和方法来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此外,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与保持也依赖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此外,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因此,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终身体育习惯一经形成,体育活动就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四、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工作才能调动起来。所以,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应该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促进外因迅速转化为内因,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所以能够积极行动,是因为内心有一种行动的愿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动机是一切行动的前提,是推动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心理依据,也即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因。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起模范和表率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为人师表”要注重“身教”。
第二,教师要谦虚谨慎
教师的言行不仅影响学生,同时也受到学生的监督。教师的威信应该建立在自己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作风之上,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
第三,教师要善于疏导
妨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用疏导的方法使那些妨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利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不少实例充分说明,只有通过耐心的疏导,以理服人,才能正确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篇:我的体育锻炼历程与感悟
我的体育锻炼历程与感悟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你现在能够正常学习的条件,也是你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石,在学业事业上没有健康的身体做支称,就不可能构筑自己学业与事业的百年大厦。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例子也有力的证明了健康的重要性。进行体育锻炼可谓是终身受益之事。
高中时候,由于学习和高考的压力大,所以很少有时间进行锻炼,身体也是经常出问题,特别是高三那年,我是经常的生病,今天是头疼感冒,明天是脾胃不良,加之高考又摆在我们面前,这无疑给我很大的担忧。高考后的暑假我每天晚上都会去操场散步,尽量快走,经过锻炼我的身体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进入大学以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锻炼身体,同时我们锻炼的形式和方法也变的多样化了。大一上学期我们体育课学的是排球,在这之前我完全没接触过这项运动,因此学习过程比较艰难,但我还是通过勤奋的练习掌握了这项运动的技巧。排球不仅是我的身体得到锻炼,也给我带来了休闲和欢乐。大一下学期我们学的是太极拳,太极拳是形意拳种。讲究心领神会。经过学习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锻炼,同时也使我们多了一种修身养性,自我调节的方法。
体育课是一周一次,这显然达不到每天锻炼的要求。然而由于我们物理专业课程较多,不能有太多时间去运动场,在这时候,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健身操课程,选择了其中一个身边大多数人都在做的郑多燕减肥操。每天早上起床后和中午午休前我都会做一次减肥操,每次都在三十分钟以上。刚开始会流大量汗,肌肉酸疼,后来锻炼习惯之后每次做完都会觉得精神很好,晚上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由此可见锻炼身体的好处不仅仅在于体魄的强健,更是在于心理状况的调节,生活质量的改善。
通过大学的体育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我已深深的意识到了。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适当的去锻炼,年轻的时候去锻炼,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不必等到身体不好时去遗憾。
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形成:所说“终身体育意识”就是指树立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不间断的进行下去。众所周知,思想支配着行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意识的树立,使我们能深刻的明白锻炼之重要,促进我们去行动,去锻炼。而习惯的形成也与体育意识的树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怎样的体育观或体育意识将决定着一个人怎样的习惯,一个拥有体育锻炼意识的人,他经经常参加各种锻炼活动,他给我们的是精神抖擞,身强力壮,气质不凡,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相反一个没有体育锻炼意识的人,给人的是萎靡不振,弱不禁风,毫无气质,生活态度是没有方向,毫无目标的。同时从小树立体育意识,有助于孩子从小发挥自己的特长,从小就开始锻炼,有助于更多专门优秀体育人才的出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更重要的是让你抛弃了烦恼,磨练坚强的意志,培养顽强的作风,是你学习生活的斗志激扬。同时也决定了你习惯的形成,对人生的影响深远。体育意识的树立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习惯的形成对正确体育意识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大学生应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才会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养成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时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是整个人生的关键环节。所有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就应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体育对于人体的巨大作用,努力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探究自己锻炼身体的方法,积极经常地参加身体锻炼。是自己用健康的人生!
物理学 彭丹阳
第三篇: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培养
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培养
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我们往往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我们不得不长时间不能活动,所以,我们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我们的身体。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一、终身体育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1.社会性。人是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的统一体。人之所以要开展终身体育活动,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社会的前进是对人的要求化为个体的需求,个人的需求也会逐渐转化为社会的需求。正是这种转换关系使体育活动必须具有社会社。
2.发展性。体育就是人们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过程。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虽然收获的大小因人而异,但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总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终身体育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在吸收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人的身体潜力、精神潜力不断被开发。
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从人出生到死亡之前都要参加体育运动,即将参加体育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当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的基本国情,高校体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努力开发大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挑战。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使人健康生活、工作并能长寿。学校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是,不仅看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提高多少,而且要看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后是否具备了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是否养成自我独立锻炼的习惯。因此,高校体育要把握体育的本质,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终身健康。我们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为此,切实抓好“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1.终身体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是以普及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爱好运动的“终身体育”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为基本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有了明确的任务,就要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意义,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链条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高校体育是中、小学体育延续,在“终身体育”的长链中,有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一环。高校体育担负着传授给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意识,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任务。
3.强调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主要标志。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是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体育兴趣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趣味化,使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增养个性,感受到体育课的无限兴趣,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意识倾向,爱好体育活动。
4.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针对大学生现实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
(1)加强体育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加强体育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战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体育观念。
(2)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对高校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要把激发与培养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以各种方式调动、鼓励、保护、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材内容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项目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高校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多开辟场地,不断增添体育器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为深化体育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四、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体育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基本教育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教学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意识,还是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培养的方法和具体措施,致使学生体育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提高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能力,是提高其体育能力的首要条件。
2.增强脑力活动能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积极调动、挖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开发体育潜能,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主要条件。
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条件。
4.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这是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心理条件。
5.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人的健康,更是增强体育能力的基础条件。
五、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能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一)终身体育的有关概念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锻炼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贯彻一生的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终身体育锻炼者是指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必须坚持不懈的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人。终身体育教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它是自发自主的教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没有体育课作业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根据各自的主观条件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二)终身体育的主要范围 终身体育的主要范围包括:第一,长期不懈地坚持体育锻炼。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学生毕业后,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每次30分钟。锻炼者能积极地、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第二,体育兴趣浓厚并稳固持久。在校期间,学生表现出对体育有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走上工作岗位,表现出对一个以上体育项目感兴趣,并长期坚持锻炼。第三,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在学校通过体育教学懂得体育锻炼的价值、身体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接受闲暇体育教育、竞技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第四,参加体育活动时总体感觉好,并伴随快乐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教学产生快乐体育的情感体验;进入社会,在身体活动中消除忧郁、烦闷等不良心境,产生愉悦、爽快的情绪感受。第五,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校内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离开学校能够继续经常从事有益的体育活动,将体育看成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一个人的体育意识的程度取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中学或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它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
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体育宣传工作是培养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学校举行运动会等活动时,可特邀家长和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竞赛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以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扩大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作用,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二)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因,目标则是通过活动最终期望获得的具体结果。体育锻炼是一定动机唤起,并指向一定活动目标的行动过程。动机和目标是唤起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学生的良好体育动机还需要靠有意识去培养。首先,教师要从激发需要入手。学生对体育没有需要,或者主观体育意识极低,无法形成积极的体育动机。体育教学要激发体育需要,传授终身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与方法。其次,教师要创造环境,形成产生动机的诱惑。只有具备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需要才会转化为活动的动机。最后,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
四、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定,体育兴趣的培养更加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新的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培养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从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可趋向某种事物并由此能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间接兴趣;有产生于活动过程而在活动结束后即消失的短暂兴趣,也有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稳定兴趣。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一但产生这种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间接体育兴趣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体育效果感兴趣,它离不开自身的意志努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入手,一是加强知识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参加锻炼的价值,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二是树立正确的目标,对已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保持稳固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一是丰富教材内容,一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促使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尽可能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从学生兴趣出发因材施教。三是选择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材,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体育欣赏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按兴趣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结合学校实际,每次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选项分组教学。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锻炼加以维持和巩固,没有实践活动,任何兴趣都难以产生。兴趣产生于活动对象的持续接触,只有持续的接触,才能产生心理相容。在持之以恒的锻练中,才能看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才能对体育及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五、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终身体育意识及兴趣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积极组织和参加群体活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指导等能力,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身体。
第四篇:我的读书历程与感悟
石门县夏家巷完小舒永福
喜爱读书应该追溯到我读小学四年级时,之前喜爱读连环画,也不知算不算喜爱读书?每当看见同学有文学刊物、小说,就向他们借来阅读。所借的书籍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比如:《小溪流》、《雷锋的故事》、《民间神话传说》、《自古英雄出少年》、《罗刚反唐》、《薛仁贵征西》等等书籍。
读书时,我常常被书中的精彩情节所迷,而忘记了时间、周围的事物,深深地沉浸于其中。我常常为书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我常常忘乎所以的哈哈大笑、感动或是憎恨敌人。由于受到书中主人翁高尚情操的陶冶,我开始喜欢学习了,不管是什么学科,我都喜欢。这其中的原因,也在于我读四年级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引导我和我的同学们去认真读书、读好书。他说:“好的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因为常常读书,我从书中积累了很多词汇,学到了遣词造句、谋局布篇,作文写得越来越好。所写的作文也时常得到老师的好评。
上初中时,开始看小说,古典名著《西游记》是我阅读的第一本神话小说。之所以爱上这本书,是因为看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还因为我喜欢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书中文言文比较多,我是连蒙带猜,尽管有些字不认识,但我通过查字典,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其中石猴学艺、龙宫借宝、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等章节非常精彩。整部小说中体现出了孙悟空勇敢机智、积极乐观、爱憎分明、见义勇为、诙谐幽默等品格,这些都是我所喜欢的。我还阅读过《水浒传》,其中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章节,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水浒传》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对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描写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像。后来我买了整套的我国四大名著,闲暇时仍喜欢站在书架前翻阅。除了古典名著,我还喜欢看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写的小说,我都喜欢看。比如:《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等小说。小说中语言生动传神,文采斐然,故事情节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侠义精神、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品质是我所向往的。阅读这些小说,我都是利用节假日读完的,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
读师范学校时,我除了认真学习功课以外,依然利用课余时间看书。我阅读了一些外国名著,《飘》是我完整阅读的第一本外国小说,后来还相继阅读了《呼啸山庄》、《包法利夫人》等名篇。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歌德的《浮士德》、读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我会情不自禁地为其中生动的人物形象而陶醉,获得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我的读书历程与感悟
工作以来,我订阅了一些刊物,诸如《读者》、《特别关注》等,喜欢那种清新自然的文风,是我工作闲暇之时的忠实伴侣。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每年订阅《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教学》等关于教学方面的刊物,从中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对于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忙碌于工作与家庭,读书依旧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选择散文作为我主要的阅读书目,只因为散文是一种取材灵活、讲究意境、语言隽永、长于抒情的文学体裁。读散文能感受到散文的诗情美;读散文能感悟到散文的含蓄美;读散文能领略到散文的构思美;读散文能玩味到散文的语言美。我接连看了好几本散文名家的书,台湾名作家张晓风的作品是我最喜欢的,我读过她的散文精品《再生缘》和《秋千上的女子》。《晓风自选集》里有少量篇幅的小说和戏剧,但绝大多数仍是散文,我感觉最能体现她的创作水准的仍是散文。除此之外,我还阅读了其他散文名家的作品,有大陆女作家毕淑敏的作品《忍受快乐》,台湾女作家简媜的作品《烟波蓝》,这些女作家的散文大都呈现或清新自然或绮丽婉约的风格,而钱钟书先生的散文则富于学术色彩。
现在我的书柜里还有许多散文名家名篇等待我去阅读,如余秋雨的《南冥秋水》,刘心武的《在柳树的臂弯里》,王鼎钧的《风雨阴晴》,另有刘庸、柏杨、张爱玲、席慕蓉等人的散文作品。
除了上述散文外,我还买了好多其他书籍,而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则是我近段时间重点阅读的书目。这套书共收录了当代名家25篇长篇小说,我已经阅读过的有王安忆的《长恨歌》,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陈忠实的《白鹿原》,海岩的《玉观音》,阎真的《沧浪之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师范时读过,前一阵又重读了。路遥的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很深的,书中主人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我在困境中永不言弃。
我买书也同样讲究质量和品位。我喜欢选择名家名篇,这些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广阔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看书时,我不仅注重作家遣词造句的功夫,更注重书的内涵,我期待通过阅读一本书,能给自己带来思想的启迪和智慧的提升。我的观点是:消遣,不应成为看书的主要目的。
不知不觉我已步入中年,身边的朋友来的来,去的去,很少能有终身相依相随。在这个充满了浮躁与喧嚣的世界里,世风日下,人情亦是或冷或暖。常常困惑,到底什么是我能牢牢抓在手里的?思来想去,感觉只有书才是能始终陪伴我左右的最忠实、最知心的伙伴。无论忧伤与快乐,我都喜欢与书作伴。书,不仅能赋予人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她更如一泓林阴下的清泉,能洗去人心灵的尘埃,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纯洁与高尚。
书,是智慧的沙;书,是快乐的根;书,是心灵的窗。
书,我一辈子的爱。
第五篇:改进学习方式,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体育教学案例分析【精品】(本站推荐)
改进学习方式,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无锡市第一中学邹卫东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现代化工业的巨大变改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同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现代文明病、职业病应运而生。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在“学校里为祖国锻炼”,“毕业前为分数摧残身体”,“工作后拿健康挣钱换事业”,“退休后再用钱买健康”。一生中的体育锻炼断断续续,“体育人口”出出进进,人们对终身体育缺乏理性认识和良好的体验,随着社会的进步,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身就证明了终身体育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体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组织、指导的情况下,人们根据各方面的条件自主进行的,所以终身体育必须在体育内容、体育方法与组织方面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能否达到终身体育的理想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体育能否培养每一位受教育者具有终身保持和增进健康、从事体育锻炼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我们必须改革传统体育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终身体育需要,使资料
学校体育思想上从一般强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阶段效益跃升到为追求以阶段效率为基础的长远效益,这就很自然地要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和能力放到首要位置。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件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学生学习和进行终身体育的动力。体育兴趣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是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一个人对体育有某种需要时,就会对体育活动产生需求感和期待感。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随之对体育产生兴趣。体育兴趣会使更多的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让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增强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益处,养成终身参加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我们必须把握正确的教育理念,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使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获得对体育的理性认知和良好的体验,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案例的设计思想:
本案例的设计思想: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主,重视学生学法指导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围绕篮球原地跳单手肩上投篮这个主教材,积极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及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体育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方法:
1、掌握知识技能的成功感
如同文化课学习一样,学生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技能,增强了体质,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但学生存在着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情感意识的差异。要使学生完成同一个教学目标,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此,从面对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出发,在课的开始时,教师提出总体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后,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自选,自组练习小组,自我进行练习,来完成自订的学习目标,以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让每个层次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对创新动作的满足感
体育运动千变万化,各有各的特点和乐趣,当人们尝试创编了一个新的动作,品尝了一种新动作的体验时,就会感到一种好奇心,创新能力的满足感,才会进一步体验运动的乐趣,本案例在准备活动中,在教师引导、启发下,使学生在练习中积极主动地模仿、尝试一些未学过但见过看过的动作,在素质练习时,通过学生自组、自编、自练的素质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能力,当自己创编的动作,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和教师的赞赏时,创新的成功感得到满足,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得到加强。
3、人际交流的自由感
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是受限的,而在体育
教学时,有广阔的时空,这种交流就显得方便自由得多了。为此本案例中,采用分组练习、集体练习和个人练习之者相结合的练习形式,学生在组内相对稳定,又相互流动,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有意识地加强和运用这种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这方面的乐趣,气氛融洽,互帮互助,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这既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培养。
4、获得肯定的欣慰感
教师科学运用“无错原则”激励学生,在案例中创设平等和谐和相对宽松的环境,教师本着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支持、赏识学生。承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不成熟个体,在体育学习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是和问题是正常的,不急于评价学生,而是重在帮助学生弄清存在问题原因,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相互模仿、学习、自我纠正,并观看能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能将技术细节和技术关键反复再现的图解和录像等,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边练边学中,教师及时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加以鼓励和肯定,来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进步的欣慰感。
5、课堂教学的快乐感
本案例的教学组织,一是强调信息差原则,信息差是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师生之间信息差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差原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动作的满足感。另一是寓教于乐的原则,体育教学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非常重要的是加强口头的形成性评价,激励性的语言相结合,千方百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教学环节的转变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使其能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
教师积极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以自由想象与练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并利用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帮助,给学生自由练习,自我表现和尝试成功乐趣的机会,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想了练、练了想,反复琢磨、练习,尝试体会,逐步由不会到会,由不熟到熟练,逐步形成掌握正确的学法,提高自主实践能力,培养锻炼意识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案例留下的课题:
本案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还过于保守,未能完成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管得过多”,“放得不开”;在组织形式上,未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手段,学生学法指导效果不明显,使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组织形式,有其“形”而无其“神”。
今后应从这几方面加强实践研究:一是教师应多启发学习思维,不要一开始就告诉答案,要让学生在多种选择中,在“有价值的弯路中”去寻找,去领悟,从而帮助他们真正形成锻炼身体和娱乐的能力。二是应突破教学条件上限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特别是设计录像资料时,应根
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学生更能接受和更贴合学生学习技术的实际的像带。使教学更贴紧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实际。三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需要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规律性,要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更要在教法安排上注意阶段,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学法,并达到掌握学法的自由境界,才能使学法真正落到实处。
*该论文获无锡市第一中学论文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