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的感悟,兼谈终身学习对面试以及职业发展的影响
我对“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的感悟,兼谈终身学习对面试
以及职业发展的影响
引子:——很受用的一篇文章。像个朋友一样在耳边教导,反思中~,推荐财务人员看看。
-------------
我处在工作岗位调整的等待期,估计也等来不了什么黄金时代了。不是我放弃了努力,实在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暂时闲起来也很好(自我安慰一下,如果时间太长,就悲催了)。这段时间,我临时被抽点干了点不用自己操心的业务,因此空闲的时间较多。读点书,在注册会计师视野论坛里贴点感悟(留待自己以后回忆),过得不算颓废。如果我的贴子能给别人一点点启发或者安慰,那就更好了,毕竟自己的感悟不和众人交流,非快乐之事也。
40岁之前(视个人情况可以提前或者延后几岁)的人生积累,就像一个人在银行里的存款。只不过存入的不是金钱。而是你在一个行业的资历、技能、建立的人脉关系、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程度等等东西。这些东西决定40岁之后的你,能够取出多少帮助自己或者他人,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过往的经历告诉我,往往能给你帮助的人,就是你以前的同学、同事、朋友,甚至就是有几面之缘而谈得来的人。他们因为你以前做的事而对你产生了信任,你办什么事情遇到了困难,只要求到他们,一般也愿意帮助你。时髦的网络术语叫“积攒人品”。就如你需要用钱才能办到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存款又一时半会甚至根本就借不到,你如何办得成呢?
有一定人生经历的人都知道,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困难。有的困难如果过不去,对一个人的以后生活也许会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我这次如果调换岗位不成功,就要异地通勤,收入也减少很多,从事的也是发挥不了自己特长的较会计岗位。通勤身体会很劳苦,不喜欢的岗位会让精神很郁闷。如果这个时候,发觉没有什么“人品积攒”,找不到什么人愿意帮助自己的人,那真是有苦难言,欲哭无泪啊。
下面的段落,有些文字涉嫌苦口婆心。常常听这样的教诲且知道自己应该改变但是就是没有毅力改变的人,请绕过。
准备参加工作的人,选择单位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比较大的、规范的公司,哪怕进这样的公司要费一些周折,也不要勉强自己去那些非常不正规的小公司。比如去事务所就最好选择一些大所,千万不要去那些小事务所。这方面的道理,百度里应该有很多,我只是再次提醒你一次。不要相信那些“你在小的单位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容易成长和进步,以后会有大的发展”这样的话。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句话隐含的一个前提“小公司后来发展的非常好,甚至上市了,给你股权了”他没有讲给你,但是这样的事情成功的概率比一个人买彩票中一等奖的概率大多少呢?大且规范的单位可以给你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一个人在这样的单位工作不会轻易失业,而且大集团下面也有许多小单位供你施展。在大单位工作10年后(视情况可以提前几年)。假设你22岁开始工作,这时候你就30岁出头了。只要你做到了单位对你的要求,也比较胜任每一个岗位,你是应该能够积累到一定的经验和社会关系的。如果你具有良好的体力、精力、激情、实践经验、理论素养、人际协调能力、成熟的魅力,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儿。
一个人30岁出头开始展露头脚后,再给你将近10年时间发展。这是最关键的十年。只要努力用心,在事务所的尤其是以前在事务所的,有的做了合伙人,有的是分所的所长,有的去企业做了财务总监,发展最不好的估计养家糊口也不会有问题吧(有些事情具有偶然性,这个也正常)。总之各个看官要记住,默默耕耘的时候,时不时看看你前面的路就行了,不要太在乎最后的结果(虽然有心有肺的人都看重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古语云:得之你幸,失之你命啊。
以上的陈述,不是我的经历,因为我没有做到这些。也许能够做到的人,很少会有时间在这里baba地“说教”吧!失败的人才喜欢总结,但这不意味着我的话没有一点道理。如果“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不是千年谎言,那么各位看官,知道点别人失败的事情,没害处。
接着继续说说我的感受。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各种责任是比较重的。求稳的同时也要求财的。以前积攒的人品和知识技能,就是我的资源。如果不能运用资源求财,是很可悲的,也是对家人负不起责来的。如果你看到这里很鄙夷我的看法,请打开另一个帖子吧。我这个年龄阶段,必须要知道如何交换资源、整合资源、运用资源了。就像资本市场上的很多企业一样,这个阶段不能仅仅靠卖产品了,要卖服务和理念了。甚至要重组一些其他的企业,然后出售之了,并美其名曰:哥卖的不是企业,哥卖的是管理技能和经验。
哥的感悟:一个人应当做什么,是价值判断问题。由于价值判断是作为主体的人所进行的相关判断,因而它是以主体的取向为尺度的,随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出相关差异。在什么阶段应当做什么事情,其实也是价值判断问题。举一个实际生活中工作的例子,比如,你目前正从事会计或者想从事这个工作,甚至你想这辈子就以这个职业为挣钱糊口的工具了(因为还没有发现自己其他方面的特长)。挣钱糊口这个词,就是我的价值判断,我觉得会计工作就是挣钱的工具,这个工作达不到像乔布斯改变世界那样目的。从常识判断,绝大多数的工作岗位都是如此。既然是工具,就要维护、使用好它,假设这个工具是刀,在不锋利的时候,就不要拿它去干必须锋利的刀才能干的工作,否则,坏的不是你的刀而是你的名声。如何维护之?既有客观的科学方法,也有主观的能动性。看过许多求职节目,比如非你莫属。我发现成功求职的人,一般都显得很沉稳、会倾听,少辩解,尽力不发表系统的长篇大论观点的人,尤其是不要和别人谈什么理想。如果你有强迫老板接受你的概念体系的习惯,几乎是死定了。如果你真的具有这样的性格特点,如果不具备,哥告诉你一个秘诀“沉默是金”,只要不给人一个装傻充愣或者就是一个呆子的印象就行了。那么结合一点你知道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必精通,实际工作不像考试,真的不需要太精通那些书本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结合你要应聘岗位的讲出来。应聘到一些基础职位的岗位不成问题。这也许就是做事情要先做人的规律在起作用吧。为人谦虚谨慎讷于言尤其是对应聘会计岗位,是很优秀的品质。一个企业的高级职位,往往是一个人通过实践的反思积淀,厚积薄发后才能得到的。展示你的理想、你所谓的丰富的专业知识,不如展示出来你就是一个脚踏实地,接地气的,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如何最终拥有这种品质,可以参考针对心理素质教育的七大内容入手,具体包括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学习指导和交往指导。其实,这就是别人常说成熟大气。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运气不是很好,也不是一路走来大家公认的优秀才俊。没有“我注道德经,道德经注我”的经验,甚至连“吃苦”、“吃亏”,甚至“吃气”的道理都不明白,以后的发展往往不顺利。比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刚到一家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如果他能够做到早来晚走,顺便做些打水扫地抹桌子的杂务;如果他遇到所谓的体力活,比如去现场盘点存货或者固定资产;如果他遇到可能让人难堪的活,比如催款;如果他遇到可以接触审计的机会,最好不要绕着走。你珍惜一切遇到的可以实践的机会儿,并且过后结合书本知识以及自己的反思,写点东西(贴在这里也行),几年后你进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不这样做的人。(靠关系的除外,这个资源不是谁都有的)。如果这个大学生工作之余还知道学习管理控制、运营控制、风险控制的知识,还时常复习一下学历教育阶段的学到的专业知识,进步也许更大。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你肚里里有点干货。以后单位给你一个低级管理岗位你不至于干不来。学习归学习,哪怕是结合单位的实际去学习,千万记住,不要轻易发表你对企业的看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司里的政治问题还是要时刻注意的,总之,要低调,要学习,要实践,要心里有数,要学会应酬并适应你所在的环境。不要怨天尤人,遇到批评,要善于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是技术的原因呢,还是人际关系的原因呢,是自己言行不注意的原因呢,还是心机不够的原因呢,是遇到了公司政治问题的原因呢,还是仅仅就是个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呢。
以上的观点,我刚毕业的时候很少想过,即使有些方面做到了,也是无心插柳,反正是不经思考地过了年轻时代。这很大程度上,使我有了不算失败但绝对谈不上成功的事业。其实,上面有些道理,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我想,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普通人的成长规律,因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思想很活跃,精力很旺盛,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且觉得时间还很长,以后来得及。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经历的少,遇到的困难也少,甚至将一些对以后发展很不利的事情看得很轻,以为对自己的未来影响不大。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心机一般很浅,甚至还很鄙夷那些有心机的年轻人或者前辈。还有就是工作岗位的提升,有的时候还充满了偶然性(就是所谓的命),其实在一个组织里从事领导岗位的人占员工总数的比率很小也是一个原因。
很多人说,现在已经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了,所以不管一个人是20多岁,还是30多岁、40多岁,50多岁,都要学习。表面看这种观点没有错。但是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呢?就很少谈及了。不记得是那本书里的观点了,我觉得很有道理,这个观点大意是,“在知识方面,20多岁的人主要是学知识,30多岁的人主要是用知识,而40多岁的人则更多的要分享知识,在分享给别人的时候也可以创造出别的知识来。在资源方面,20多岁的人是要寻找资源,看看哪里有资源往哪里发展,30多岁的人是要积累自己的资源,而40多岁的人则是运用资源。在能力方面,20多岁的人应该锻炼能力,30多岁的人运用能力,而40多岁的人,则要想办法运用别人的能力,发挥团队的作用来做事。人生的幸福指数有点像U字形,越小的时候越幸福,年纪大了卸掉了很多责任之后也很幸福,中年的时候压力最大。越年轻的时候幸福指数越高吧。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事情都没有经历过,同样一件事情,第一次经历的就会感觉特别幸福。”。
对于什么是幸福,每个年龄段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每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幸福快乐的事情。其实幸福还受主观的感受影响,有的人精力充沛,喜欢以“苦”为乐。这样的人喜欢不断迎接挑战自己,突破自己,这样他才觉得幸福。有的人喜欢平平淡淡,这样他才觉得幸福。错过了,就失去了。因此要把握好自己眼前的快乐,西方人常常持有这种观点。现在的90后也逐渐向这个方向靠拢。这个幸福观,对事业成功与否我觉得也很有启发。一个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用心,而且不会觉得累,也更容易成功。年轻人刚开始参加工作,建议多想想类似“什么职业是使我更快乐而且我还可以做到”方面的内容。比如财务专业毕业的人可以想想“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如果是我暂时的工作,那这个工作和我一辈子要做的其他事情能不能发生很大的矛盾”,“我是否可以很好适应出差生活”,“这个工作真的能锻炼我吗?”,“这个工作我真的很喜欢,虽然现在的执业环境对这个工作有很不好的影响,但是以后会好的”等等,将一些想法结合一起,才会有正确的选择。
个人认为,所谓的终身学习,应该是终身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资源的积累,是能力的发挥,是幸福把握,注重通识,要“博之君子”反对“器之小人”。
(会计视野 作者:xmqdp)
第二篇:我对终身学习的一点看法
我对“终身学习”的一点看法
“终身学习”这个概念相对于由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学习对我们教师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要给别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一句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我认为,这一桶水还要是一桶一直增加的水。科技时代一直在变,如果不更新教育观念,不积累教学知识,是不可能担任好教师这一职业的。而理念的更新与经验的积累靠的就是终身学习。在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中,许多知识很快就会落伍,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应重在灌输学生很快即将落伍的知识,相反地,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重在教导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态度和技巧,激发学生终生学习的意愿和动机,养成终生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使其懂得如何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像计算机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进行终生学习活动。
其实终身学习除了是职业需求外,还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使人不断成长,如果终身学习,我们就会时刻地完善着自己,找到更多的生活乐趣。学习是无止境的,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还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有限的生命延长。终身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把学习视为与空气一样,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不爱学习或以学习为负担的人,必定会在很多方面输给以学习为乐的人。学习是人一生都不能停止的活动,是适应现代化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学习和工作并不是矛盾的,它们只会相得益彰。了解一下最新的教育动态,学习一下别人的教育理论,提升一下自己的电脑水平,甚至只是多往书店里走一走,看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这些都会让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受益匪浅。一定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一种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
在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新入职的教师,学习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在大学里学习的四年是理论知识增长的四年。而进入工作的将近一年以来,我的成长却比大学四年更多更快。从平时班级管理的技巧到课堂管理,我都从其他老师的教导中学到了宝贵的财富。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也不再停留在大学的理论阶段中,对学生的认知也从实践中逐步提高。而平时的学校教研活动,也让我对新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多的认识。听取蓬江区其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时,我也获益良多。生活中处处都有学习的好机会,看的仅仅是我们愿不愿意学习。我将在未来的所有日子里,每天从身边小事学习,向身边同事学习,向班级学生学习,向书本知识学习,务求达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其实不仅仅是我,在这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中,非正式学习或正式学习无处不在,每一个人都在转瞬更新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也因为社会的重视,终身学习一定会成为社会一个学习的大趋势,会学习、爱学习的人终将获得自身价值的提升,走向成功,社会的未来是掌握在善于学习的人手里的。我们的社会总有一日会建成一个“人人爱学,时时皆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七日
第三篇: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以农业地理为例
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价值观的教育因素。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和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的关键期,因此要突出地理观点的教育。
(一)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着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习空间,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二)课程标准
世界地理部分:运用图标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中国地理部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三)教材呈现方式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认为地理教育应该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应该致力于解决我们世界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其中,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点,是其基本内涵之一。吴传钧院士在《谈地理教育的改革问题》一文中阐述了中学地理教育应该强调四个观点的培养: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观点、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
课程标准中在农业地理部分明确提出了因地逼近本制宜的观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能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此处插入
七年级中农业部分的内容遵循这样的学科逻辑:区域自然条件——农业分布——农业发展特征——农业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世界区域的农业知识不仅给学生展示了世界上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更是为下一步学习八年级中国农业地理知识结构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本册书以区域地理为主体框架,内容涉及到大洲、地区、国家三个层面。对农业的认识,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地区和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初步形成农业的区域差异性特点,并能从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文化环境要素的诸方面进行分析,初步理解与农业相关的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原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从知识储备来看,这种从大洲到地区再到国家、由宏观到微观,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展示学习区域农业地理的方法,使学生对世界农业地理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通过区域差异对比,突出区域特征;例如:不同自然条件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对比;不同国家类型(发达 1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不同农业类型的对比(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和以种植业为主的国家以及如澳大利亚混和农业为主的国家)。
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着重强调了农业的概念、地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最后立足于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此在之后的教学内容中更具体的强调了我国农业因自然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分布差异,而且还以因地制宜观组织知识体系,具体到农业的发展来看,农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有两种关系:合理的,顺应自然环境的农业生产可以使“人”和“地”达到和谐发展,农业生产取得很大的成就,而不合理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时,更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册的农业地理知识是针对中国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成就、发展问题与解决几方面进行阐述。上册中的中国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资源)部分就可以找到与农业有关的知识点。在上册的第四章第二节正式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分类、地位以及我国农业因自然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区域差异,得出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的结论。下册中更具体的强调了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悠久的生产活动。我国是个传统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居首位,是国民经济基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四)实施教学
教育前辈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要与时俱进地关注学生成长,特别是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的发展,获得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策略设计注重情境性。农业地理知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展现出来的。这些内容丰富、相对完整案例从开始背景条件的交代,到矛盾问题的出现,直至最后问题的解决是逐步展开。由因及果,水到渠成,有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点、一个具体区域、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
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开放性。引领学生有兴趣地“学”,让学生动脑思维: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让学生动手练习:绘图、列表、总结知识体系等;让学生动口交流:提问、回答、讨论、讲述等以及课外查阅、访问等。
三:教学实现由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价值观体悟的逐步升华。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及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但是,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不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显可贵,这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所以教学设计注重通过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从中深刻体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篇: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对我职业规划的影响
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对我职业规划的影响
当今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而且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企业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新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透明,是否与公司的发展一致。只有少数求职者会写出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这些规划,让人觉得求职者的求职意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使其生涯规划只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用于为本企业工作,用人单位也乐意聘请这种目标明确、规划透明的人。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早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学生未来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矗。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职业发展道路的策划和准备, 是引导我们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在系统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针对性, 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 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的说就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 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因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当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 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 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 筹划未来, 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大学生可以解决好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训练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中,并便于从宏观上予
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龋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
总的说来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以下5个重要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成才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一定意义上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就业指导就是要根据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所出现的思想、心态方面的新变化, 及时、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和教育。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开设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 有利于及早消除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误区, 有利于使刚入校的新生及早转换角色, 做出长远规划, 使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今后能更好地走入社会,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理想平台。
目前的就业指导教育多是学校“ 教” , 是单向、不平衡的, 学生信息很难反馈上来, 无法把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和个体需求, 同时作为被动的学生也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规划对于自己生涯发展的重要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分析, 估计自己的能力, 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 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 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 衡量自己的差距。以此跨越自己的障碍, 成功地把握自己, 真正地体现自己, 使才能得到发挥, 个性得到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另一方面, 学校可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育, 不仅包括求职面试、简历制作、仪表礼仪等“ 外在” 的技巧培训, 还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等“ 内在” 的素质教育, 大大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涵, 成为就业指导的理想平台。
3.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
潜力的职业机会;⑥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4.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把握自己,争取成功。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5.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但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万能的,因为由于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工作的变革,你现在规划的职业生涯可能已不再适合你了,所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风险。正因为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风险,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就应该更慎重、严谨、细致并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死板,停滞不前。由此可以看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
第五篇:职业选择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2
职业选择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
职业选择则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一次抉择,其对之后的职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业选择虽复杂却并不盲目,本文通过了解学者对职业选择的研究,通过理清职业选择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成功人士职业选择案例的分析,发现求职者对自身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和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可以帮助求职者寻找更为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为职业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能力;兴趣
Abstract
Occupation choice is a choice for their own occupation developmen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and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Occupation choice is complicated but not blindly, the studies on occupation selection, through the sort of occupation selection effect on the occup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se selection successful occupation,found that candidates expertise, the ability of its own interest and character of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 can help job seekers looking for more suitable for their own occupation, which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Key words: occupation choice;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ability;interest
目录
一、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1
(一)职业选择„„„„„„„„„„„„„„„„„„„„„„ 1
(二)职业发展„„„„„„„„„„„„„„„„„„„„„„ 3
(二)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3
二、成功人士的职业选择„„„„„„„„„„„„„„„„„„ 4
三、启示与借鉴„„„„„„„„„„„„„„„„„„„„„„ 6
(一)职业选择与能力相匹配,增强求职竞争力„„„„„„„„„6
(二)职业选择以兴趣为向导,提高求职积极性„„„„„„„„ 7
(三)职业选择结合性格优势,减少求职错位„„„„„„„„„ 8 参考文献„„„„„„„„„„„„„„„„„„„„„„„„ 10
职业选择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选择,是指一个人要挑选什么,要做出什么决定,选取什么。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或者痛苦的过程,也是一种能力、条件和环境的体现,更是一次机会和人生成败的关键。职业选择则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一次抉择,其对之后的职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需求不断扩大,工作也呈现出多样性,理论上应该是增加了就业机会。但实际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导致高等院校毕业生大幅增加,反而进一步加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难度,也给想重新选择职业的社会人士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虽然就业人数剧增,是给就业者造成了难题,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求职者对自身的定位存在误区,未能完全认识自己,且缺少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教育理念的知识。为此,本文试从职业选择的视角,通过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研究,成功人士的职业选择案例分析,对求职者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选择进行初步探求。
一、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一)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此学者们有很多的理论解释,但内容差别较大,且都不能全面地阐明这一问题。目前,对职业选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基本的认识是:职业选择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促使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过程。职业选择理论探讨的是人们进行职业选择的依据和规律,不同的职业选择理论强调了职业选择的不同方面,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职业选择理论:
1.洛(Anne roe)职业选择理论
洛(Anne roe)职业选择理论以个人的职业选择会受到儿时经历的强烈影响为前提,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未能满足的需求称为择业的重要动机为出发点,强调早年经验会增强或削弱个人高层次的需求,进而影响人的生涯发展,并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以后的择业行为的影响。洛(Anne roe)职业选择理论认为父母对个体早期的教养方式,对其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1
该理论将父母对孩子管教的态度从“温暖”和“冷漠”两个基本方面,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六种情况,并非常形象地把亲子关系和职业选择的关系用上图来表示。
2.特质-因素理论(trait-factor theory)特质-因素理论(Trait-Factor Theory)是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中最为悠久的一种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为人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代表学者是帕森斯、威廉斯。特质因素理论有两种类型:
①因素匹配(活找人)。例如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有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②特性匹配(人找活)。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3.人格类型理论(personality typdoqy theory)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和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于1971年提出了职业性向理论。他将职业选择看做一个人人格的延伸。他认为,职业选择也是人格的表现。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对很多问题会有相似的反应,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霍兰德提出了四个基本假设:其一,人的个性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其二,所有职业均可划分为相应的六大基本类型,任何一种职业大体都可以归属于六种类型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组合;其三,人们一般都倾向于寻找与其个性类型相一致的职业类型,追求充分施展其能力与价值观,承担令人愉快的工作和角色,职业也充分寻求与其类型相一致的人;其四,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个性与所处的职业类型,可以根据有关知识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包括职业选择工作转换、工作绩效以及教育和社会行为等。
4.心理动力理论(dynamic approach)
心理动力理论以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吸收了特质因素理论和心理咨询理论的一些技术和概念、研究了大量的职业团体。代表人物为爱德华·鲍亭、纳奇曼、施加。心理动力理论的基本观点:职业选择为个人综合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结果;个人在人格冲动的引导下,通过升华,可以选择满足其需要与冲动的职业;就业指导的重点放在自我功能的增强,如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日常问题即可顺利完成;社会所有职业可以归入代表心理需要的职业群。
5.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克鲁姆波特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理论探讨了个体是如何做出职业生涯选择的,强调了人们的行为和认知在职业生涯选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克鲁姆波特考虑到了基因遗传、环境条件、学习经历和各种任务处理技巧,在理论上对做出职业生涯选择时需要注意的一些认知和行为表现都给予了详细的解释。该理论突破了前人主要以心理学为研究基础的职业生涯选择理论,加入了社会的因素, 强调了学习经历和任务完成技能对于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性。
6.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职业管理学家施恩(Edgar H.Schein)提出的。他认为, 职业锚指的是人们在选择并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是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无论如何不会放弃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是一个比通常意义上的价值观和动机更加宽泛的概念, 它整合了个体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因素, 是个体和早期各种工作情景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是个体的一种整体自我观和自我职业价值观。
(二)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目前没有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定义,但基本可理解为:职业发展是指人们通过职业活动,提升职业能力、张扬个人价值、争取物质和精神利益,或为实现人生理想持续努力的过程。职业发展包括五个阶段:职前准备、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早期、职业发展中期、职业发展晚期。职前准备是指建立职业方面的自我形象,对可选择的职业进行评价,初选职业,继续接受必要的教育;职业选择是指获得所向往组织的工作,根据准确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工作;职业发展早期是指学会工作,学习组织规则和标准,适应所选职业和组织,提高能力,实现梦想;职业发展中期是指再次评价早期职业和青年时的使命,再次肯定或修正梦想,为中年时期做出适当的选择,保持工作能力;职业发展晚期是指保持工作能力,维持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为真正退休做准备。
(三)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职业选择是就业的微观决策行为,它决定着人的职业生涯,对人的一生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探讨,笔者认为职业选择对职业发展产生以下影响:
1、职业选择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职业选择是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3
部分,是择业者根据自身信息选择合适工作的阶段,对整个职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会对个人的今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当选择的职业适合自己时,我们会愉快地工作,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长期的职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消极效应。正如哲学家罗素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个人的人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职业选择在职业发展中起到矫正作用。职业选择包括从业以前的选择和从业以后的选择,前者通过选择实现就业,后者通过选择实现职业变换。因此,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次职业选择,不断矫正职业方向,使之更有利于自身发展。
二、成功人士的职业选择
1、沃伦·巴菲特,现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及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想法,五岁时就在家门口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1949年,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回到奥马哈,到父亲的交易部巴菲特一福尔克公司做股票经纪人。在巴菲特一福尔克公司他取得的最大进展不是在投资业上,而是在戴尔·卡内基的公开课上。在课上,他学到了在大庭广众之中谈吐自如的本领。以后,通过在奥马哈大学教《投资学原理》。他使自己的这种本领日臻完善,这种本领对他日后的投资至关重要。1954年,巴菲特前往纽约到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任职。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现如今,他已建立了强大的巴菲特帝国,并于2013年福布斯财富榜以530亿美元排名第五位。
2、张朝阳,现为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朝阳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以全国第39名成绩,考取 4
CUSPEA项目奖学金赴美留学,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学习。张朝阳从小就不安分,爱幻想,不甘落后,对很多东西感兴趣。他学过画画,做过飞机航模、拉过二胡,尤其喜欢看《水浒》。他喜欢看那些自学成材的故事,读《哥德巴赫猜想》,并暗立志向:要好好念书,将来出人头地。中学时代,张的理想是当物理学家,认为只有获得诺贝尔奖,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念了几个月的物理学博士后之后,张朝阳突然感到学了很多年的物理学并不太适合自己。“在物理实验中,我发现,我是个操作型的人,特别注重结果,不能容忍搞一套理论,而这套理论要在100年之后才能得到验证。”。1995年7月,张朝阳突然有了回国创业的强烈念头,美国随处可见的“硅谷”式创业更是激起了他的热情。他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经济极为惊人的商业和社会价值,于是下定了创业的决心。张朝阳联系到了ISI公司,想做China Online(中国在线),用Internet搜集和发布中国经济信息,为在美国的中国人或者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服务。ISI总裁当时和张朝阳的想法相近,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融资100万美元,张1995年底以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身份,开始用Internet在中国收集和发布经济信息,为华尔街服务。在ISI的经历,张朝阳觉得中国Internet的市场潜力巨大。1998年2月,张朝阳正式推出了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S0HU)。在张朝阳的领导下搜狐历经四次融资,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NASDAQ:SOHU)。搜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是中文世界最强劲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对互联网在中国的传播及商业实践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3、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兼CEO 丁磊从小特别很淘气,但不是像别的孩子一样整天在外面调皮捣蛋,而是喜欢呆在家里摆弄他的小玩意:一些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后来又迷上无线电,初一的时候,他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丁磊1989年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他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从这里展开,他的性格也在大学时代逐渐显现出来。丁磊说他当初选择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小时候就有做电子工程师的梦想,另外就是学校招生简章上说该校拥有数万册电子专业类藏书。大学最后一学期,丁磊开始在计算机公司兼职任工程师,虽然是兼职,却是那家公司最主要的工程师。在那里丁磊这个学通信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了Modem、Windows NT等新设备。毕业后丁磊回了老家宁波,从1993年到1995年在宁波电信局做工程师。1994年,丁磊第一次登录Internet,兴奋不已的丁磊浏览的第一个站点是Yahoo!,Yahoo!让丁磊“感觉很不错”。在Internet上“见了世面”的丁磊向自己的总工建议在本局开展信息服务业务,等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什么进展,便决定离开。1995年5月,丁磊来到广州,加盟刚刚成立的广州Sybase。在Sybase 5
一年,丁磊感觉自己除了整天安装调试数据库外,几乎没有什么进步,于是又选择了离开。1996年5月,丁磊当上了广州一家ISP的总经理技术助理。好景难长,丁磊所在的ISP由于面临激烈竞争和昂贵的电信收费几乎无法生存下去。1997年5月,他只得再一次选择了离开。已经三次跳槽的丁磊在1997年的那个5月对自己的前途整整思考了5天,最后的决定是自立门户,干一番事业。他1997年6月创立网易公司,现如今网易已经从一个十几个人的私企发展到今天拥有近3000员工在美国公开上市的知名互联网技术企业。
4、曾子墨,现任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我的中国心》和《经济制高点》主持人
曾子墨于199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1992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主修经济。1996年以最高荣誉毕业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常春藤盟校),取得经济学学士。毕业后进入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工作,担任分析员,先后在纽约总部及香港分公司参与完成超过700亿美元的企业收购及公司上市项目。2000年,毫无新闻采访经验的她,加入凤凰卫视资讯台担任财经节目主播,发挥其事业判断透析全球经济形势及第一手金融行情。2001年底加入凤凰卫视担任财经节目主持人。2002年她采访了《亚洲开发银行35届理事会年会》和“两会”。由她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我们在朝鲜的日子》更获得观众一致好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财经节目主持人。她专业的财经知识及高度良知责任惑,令她赢得2002中国电视节目榜的“最佳财经类节目主持人”。
三、启示与借鉴
在人生发展历程中,我们无时不在做选择,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探讨“如何选择职业”的问题。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并不是无道可循。在本文的第一章中介绍了六种关于职业选择的理论,现在我们结合第二章中成功人士职业选择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他们进行职业选择时存在的共性,寻找一条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求职者较为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本文试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能力、兴趣、性格进行分析:
(一)职业选择与能力相匹配,增强求职竞争力
能力,被认为是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能力被界定为“刻画一个人现在能做什么,或者将来可能能做什么”。在案例中,巴菲特大学学的是金融系,6
曾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做过股票经纪人,曾在投资公司任职,在创业前为自己积累了许多资金管理及投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丁磊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阅读了众多有关电子工程的书籍,大学期间就在计算机公司兼职任工程师,计算机技术非常娴熟;曾子墨大学主修经济,毕业成绩非常优秀,曾在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担任分析员。虽然职业有些改变,但都是建立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大多时候,职业能力都是用人单位考虑求职者能否胜任某个职业的重要因素,也是个人学习能力的体现。职业能力可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和综合的技能与知识,它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具有职业特殊性;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黄精意识等;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合称关键能力,是指具体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跨职业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具有普遍使用性和可转移性的能力,对劳动者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求职者进行职业选择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能力特长,应力争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求职者根据个人的特长来选择适合的职业,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择业者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特点,二是各种职业的成功各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特点。前者是考察一个人的特点,后者是考察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类人的共同特点。而特质-因素理论(trait-factor theory)的核心就是人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其中因素匹配(活找人)中就提到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
(二)职业选择以兴趣为向导,提高求职积极性
一个人职业的成功不仅受到一个人的能力的制约,而且与人的兴趣和爱好有密切的关系。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具有一定的能力,而且往往具有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强烈兴趣和痴迷。如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非常钟情于股票和数字;张朝阳从小爱幻想,不甘落后,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丁磊喜欢摆弄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对计算机非常痴迷。因此,在职业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个人的兴趣。
职业兴趣在分析水平上是指对于某特定学科或活动(如数学、园艺)的直接偏好。斯特朗给兴趣的定义为“什么是兴趣?它让我想起向性(tropisms)。我 7
们趋向喜爱的活动,避开不喜爱的活动”。良好而稳定的兴趣使人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个人根据稳定的兴趣选择某种职业,兴趣就会变成巨大的个人积极性,促使一个人在职业生活中做出成就。反之,如果你对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就会影响你积极性的发挥,难以从职业生活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不利于工作上的成就。一个人的兴趣往往是多方面的,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候,一个人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为了帮助每个人更清楚地了解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兴趣,为了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兴趣,我国学者陈社育参照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框架,研制了“RCCP通用人职匹配测试量表”,将职业兴趣类型分为六种:即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管理型(E)、常规型(C)。一般来说,完全属于某一种典型类型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除了主要地表现为某一种兴趣类型外,还可能同时具有另外一种兴趣类型的特点,这样两两交叉就形成了36种职业兴趣类型。求职者可以通过测试,大体了解对某种职业较为偏好。
(三)职业选择结合性格优势,减少求职错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能影响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要考虑自身性格的职业品质,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发挥出自己在职场的最大潜能,否则会更多地限制自己的发展。如巴菲特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谈吐自如,且思想大胆,与常人不同,特别能让投资者信任;张朝阳是一个操作型的人,特别注重结果,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做物理研究,后转向计算机行业。
那么,性格与职业选择有什么关系呢?研究发现,人们不同的行为习惯首先取决于人对现实的态度,而人对现实的态度则包括劳动的态度和对职业的态度。所以,人们在对待职业劳动的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人勤劳刻苦、诚恳谦虚,有的人消极怠情、粗心大意。这些都是人们在职业劳动中表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性格特点,是影响职业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要先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再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进行职业的选择。例如,好动和沉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好动的性格比较适合从事记者、组稿编辑、营销、采购、公关等需要到处游走活动的工作。而沉静型性格的人比较适合校队、接线员、会计、打字员等需要精心的职业。在根据性格决定如何选择行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心理过程中情感、意志和认识对行为方式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将性格区分为情绪型、意志型和理智型三大类。情绪型性格通常表现为情感反应比较强烈与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比较适合艺术性、服务 8
性质的行业;意志型性格通常表现为行为目标明确,行动方式积极主动,坚决果断,比较适合经营性货决策性的行业;理智型性格喜欢思考周密,善于权衡利弊得失,所以比较适合选择管理性、教育性和研究性的行业。
职业选择即利于优化社会风气,又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正确认识职业选择的重要性,积极理性做好职业选择,是非常必要的。职业选择虽复杂却并不盲目,本文通过了解学者对职业选择的研究,通过理清职业选择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成功人士职业选择案例的分析,发现求职者对自身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和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可以帮助求职者寻找更为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为职业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吕国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 保罗•D•蒂戈尔.根据性格选择职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3] 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4] 张进辅.青年职业心理发展与测评[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5] 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 龙立荣,方俐洛.职业发展的整合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2001.[7] 龙立荣.国外三个职业兴趣测验的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 1991(3).[8] 冯伯麟.中学生职业选择中的主要因素[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1986.[9] 塞缪尔•H•奥西普,路易丝•F•菲茨杰拉德.生涯发展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0] 吕一枚(主编).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