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时间:2019-05-12 23:3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第一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浅谈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姓 名:

班 级:04级学前(1)班

学 号:2004708151指 导 教 师:

交 稿 时 间:2009年5月

[附件]

独创承诺书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生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陆良师范学校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查,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年**月**日

目 录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1 1.操作性学习的原理………………………………………...3

1.1 操作性学习的定义及特征…………………………………….3 1.2 操作性学习的心理机制……………………………………….4

2.操作性学习的应用价值…………………………………...4 3.操作性学习影响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3.1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影响……………………..5

3.1.1 幼儿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5 3.1.2 操作性学习与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关系………………………….5

3.2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影响…………………………...8

3.2.1 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8 3.2.2 操作性学习与幼儿思维能力的关系………………………………8

3.3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9

3.3.1 数学活动中幼儿智力的发展………………………………………„9 3.3.2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关系……………………………….10.3.4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11

3.4.1 数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表现……………………………………11 3.4.2 操作性学习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11

4.教学中有效运用操作法......................................................12

4.1 积极创造物质条件....................................................................1

24.2 突出物体的数量关系.................................................................12

4.3 配合明确的语言指导.................................................................13 4.4 保证必要的操作时间................................................................1

34.5 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13

4.6 加强活动的游戏性.....................................................................14

4.7 给幼儿讨论、评价的机会.........................................................14

参考文献...................................................................................15

浅谈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摘 要

操作性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将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形象有趣、物化的操作活动。它有效地引导幼儿把外部的物化操作逐步内化为头脑中的内部操作,使幼儿逐渐获得数学知识、经验和技能,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结构。幼儿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好的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力,从而创造性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 键 词:

操作性学习,幼儿数学能力,发展,影响

Summary

The operability study is a kid to pass to begin operation to keep view material in person, is move back and forth the process lieutenant general of object a study mathematics of the process become a kind of image interesting, the thing turn of operation activity.It availably leading kid exterior of the thing turn operation gradually inside change into inner part within brains operation, make kid gradual obtain mathematics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ability, independence set up enough mathematics knowledge structure.The kid is in obtaining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mathematics knowledge, the amount of the of comprehension thing relation, better understanding surroundings of objective thing and they it of relation, development the kid's mathematics cognition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and intelligence, thus the daily life of the solve of creation in of actual problem.Keyword: Operability study, kid mathematics ability, development, Influence

长期以来,幼儿数学教育存在重知识的学习、计算技能的训练,而轻思维方法的培养,思维结构的发展。教师总是想通过演示、讲解、总结让孩子记住某个知识,某个规律、某个方法,让孩子一开始接触数学就学会死记硬背,导致幼儿获得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僵硬的。即培养不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能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操作性学习能有效地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智力和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1.操作性学习的原理

1.1 操作性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1.1.1 定义

操作性学习是指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取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1.1.2 特征

①解决问题中的思维发展特征。

操作性学习在主体客体相互作用中,以客体(玩具)和操作活动感性经验和外部思维辅助工具,开展学习活动,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并通过一定的步骤来解决问题获得发展。以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解决问题的水平受到各个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调控,外部行动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直观性思维成份,但不完全等同于直觉行动思维,在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操作性学习则是内化的心理动作的外部表现。

②学习对象的物体化特征。

操作性学习活动以物体材料为学习对象,学习效果不仅与操作方法有关,也与客体材料的性质有关,合适的学习材料是操作性学习方式能否实现学习目标的基础。③操作学习的个性化特征。

不同幼儿由于起点不同,动作与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动机、学习态度等均不同,学习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操作时间、速度、策略等方面也均有所不同,学习效果有所不同,随着幼儿操作性学习水平的发展,操作性学习活动呈现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特征。

1.2 操作性学习的心理机制

操作性学习方式的心理机制源自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动作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有关儿童动作(又称心理动作)在心理发生发展中作用的描述,为操作性学习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皮亚杰把儿童动作视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指主体客体相互影响,双向发生变化,主体对客体产生作用,客体对主体作用进行反馈,主体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再次对客体产生作用。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主体不平衡状态的不断发生,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成为心理发展的动力,个体心理才得以发生发展。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动作具有客体性、中介性,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到建构作用,是一种心理动作,皮亚杰在《皮亚杰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动作在儿童智慧和知识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动作指儿童对物体的操作,通过主动的操作和实验性操作才能理解物体的变化。”这里的动作不是纯粹的运动性的动作,一方面,它指向物体的动作,具有客体性;另一方面,它指向物体的变化和主体对变化的理解,具有中介性。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的动作,不仅给客体带来了变化,也促进了主体对客体认识的不断丰富,带来了儿童智慧的发生、心理水平的提高,对主体心理结构起到建构性作用,动作在儿童心理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操作性学习方式建立并发展起来。

2.操作性学习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有助于儿童学前阶段思维的发展,而且对于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就决定了数学教育是能够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 取代直觉行动思维,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数学就是把具体的问题抽象化,揭示事物之间在数量上的本质特点,学前儿童就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操作练习,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且使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整个学前期,儿童要学习许多的数学关系:1和许多的关系、对应关系、等量关系、守恒关系、可逆关系、包含关系等等。操作性学习使幼儿能正确认识这些数学关系,理解数概念的含义,掌握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发展其基本的数学能力,并且更好的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运用数学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3.操作性学习影响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3.1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影响

3.1.1 幼儿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

幼儿认知客观事物。吸收外界消息,一般通过三条途径;一是通过操作直接与客观事物接触,感知事物的各种特征;二是通过视听等器官获得外界事物的形象(包括表象);三是通过事物的符号(包括言语、文字等)取得事物的信息。这三条途径所依靠的认知成分包括感知和表象(如运动觉、视觉、听觉及它们的表象)、言语和思维等等。这几种认知成分表明认知的三种水平,既感知动作水平、直观形象水平和抽象逻辑水平。一般地说幼儿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往往同时依靠这几种认知成分,不过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吸收信息时这几种认知成分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最初要通过手的运动和视觉言语活动相结合,由于三者尚未形成一一对应的联系,所以要经历一段从不协调到协调的过程,以后减少了手的运动,而凭借视觉、听觉或它们的表象,结合口头默数来认知数的实际意义。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将它同化到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的信息那就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甚至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这就是顺应。通过顺应就引起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产生质的变化,这些也是认知结构变化的表现。通过认知结构的量和质的变化,使幼儿学习数学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到发展。

3.1.2 操作性学习与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关系 ⑴ 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基本形式。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在数学活动中如果只是让幼儿坐着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要求幼儿身子坐直,时间稍长,幼儿的注意就不容易集中,而且也不容易稳定。如果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操作,直接接触实物,把数学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幼儿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而且也较稳定,幼儿注意的持久性也会大大提高。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幼儿注意所保持的时间超过了幼儿不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中所持续的时间。因此,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让幼儿动手操作来学习使幼儿的有意注意逐渐发生。

⑵ 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观察。

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感知活动,它贯穿于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幼儿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的前提条件。操作中的观察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在前期的活动中观察到的生活经验、他人的操作方式、教师的示范等,这些为幼儿新的操作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保证了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幼儿的操作活动必须要有观察的介入,操作活动中的观察包含了对操作材料的观察以及对同伴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的观察。这种观察的深入与否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操作。例如,在分类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瓶盖,让幼儿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分类。幼儿接受这样的任务后,首先要对瓶盖进行观察,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并思索“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然后边观察边操作,完成分类的要求。如果幼儿对材料的观察不够仔细,他就不能做到多角度的分类。同时,幼儿在完成自己的操作后,还会观察周围幼儿的操作,看看 其他幼儿的操作与自己有何不同,再引发自己新的分类方法。观察为幼儿的操作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而操作又需要幼儿不断地观察,操作活动对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根据幼儿活动的有无目的性,可以把记忆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两个方面,记忆的有意性是幼儿记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儿童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数学操作活动需要记忆的介入。数学操作活动并不是一种随意性操作活动,所有的数学操作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操作要求。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将幼儿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规则、操作要求和操作目标,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对操作规则的遵守和操作目标的实现,达到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幼儿对操作规则和操作要求的识记是在有意无意中进行的。教师在宣布操作规则时,幼儿为使操作活动能顺利开展,会积极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并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有意识地回忆这些规则,进而指导自己的操作。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还表现出较明显的有意回忆,这种有意回忆实际上是由某一种玩具材料的操作 方式向另一种玩具材料的操作方式转换,或某一种学习内容的操作方式向另 一种学习内容的操作方式进行迁移的基础。没有这种有意回忆,就不会有操作中的迁移。这是因为,许多数学操作活动中的操作规则、策略或方法都是先前操作经验的重现或迁移,这些相 似的操作规则、操作要求也不断地引起幼儿的有意回忆或追忆。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务,也需要幼儿不断地回忆或追忆过去曾经体验过的操作经验和操作策略,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务。因此,操作性学习方式能促进幼儿有意记忆的形成。

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想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幼儿操作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认知成分。在幼儿的数学操作活动中含有丰富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比如,在排序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用多项组合玩具排成一个有规则的漂亮的栏杆。幼儿根据这个要求,结合自己以前看到 的栏杆的形象,能在头脑中再造或创造出一个新栏杆的形象,进而指导操作。观察中发现,想象力较弱的孩子,只能根据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排出颜色一一相间的栏杆,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能根据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创造想象,排出不同颜色、不同形式、不同规律的一层、二层甚至三层的栏杆。可以看出,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性学习能发展幼儿的丰富想像,帮助幼儿积极主动解决问题,从而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

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幼儿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会有自我中心言语的表现。自我中心是指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10 在言语方面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他们或自言自语或由于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在操作性学习中,由于语言的参与,使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①借助词幼儿可以把感知的事物及其属性标示出来,通过语词使感知到的东西成为了理解的。②借助词将相似的物体及其特征加以比较,易于找出辨别各种物体的差别。③借助词可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点。④借助词能概括地感知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易于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而且可以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认识同类的未知事物。在操作性学习中,幼儿可通过语言促进一一对应概念、守恒概念、集合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3.2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影响

3.2.1 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在理解、掌握数、量、形等方面的概念时,大致具有四级思维水平:第一级:实物操作水平,即幼儿是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来认识数、形关系的,这适合于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特点,小班幼儿一般属这种水平。第二级:直观形象操作水平,即幼儿是利用图片或幻灯等直观形象操作来认识数、形关系的,这适合幼儿较低级水平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第三级:表象操作水平,即幼儿利用头脑中的表象而非直观形象的操作来认识数形关系,这适合于幼儿较高级水平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第四级:符号操作水平,既幼儿能利用抽象数概念的操作来认识数形关系,这是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表现,与前面三个阶段是密切联系的。这四种思维关系,体现了幼儿在认识和探索数、形关系中的一般思维特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这说明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想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显然,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首先是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 11 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建构起初步的数学概念。

3.2.2

操作性学习与幼儿思维能力的关系

操作性学习是幼儿在头脑中构建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操作性学习活动是幼儿通过直接摆弄学习材料,而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儿童思维的发展就表现为思维结构的发展。在数学教育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只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关键是通过学习的过程促进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幼儿探索、发现、总结和应用的全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的思维能力有促进的作用: ⑴ 操作性学习能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幼儿的思维则是直观多于形象使得他 们很难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透过具体现象认识事物 本质逐渐养成思维的习惯。当幼儿在摆弄操作材料,对一些色彩鲜明、形象具体 的操作材料感兴趣时就为进行思维奠定了基础,通过语言提示和具体引导幼儿的 大脑就有了思维的机会。幼儿在活动中摆弄操作材料,自主发现和探索知识,思 维能力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⑵ 操作性学习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皮亚杰儿童认识发展的理论中认为儿童最初的知识发源于动作,三至六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通过操作活动幼儿具体地理解数学概念,直觉地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的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

3.3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

3.3.1 数学活动中幼儿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智力从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再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程,表现了动作内化和心理发展过程,表现了从低级心理能逐渐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的心理发展过程。加里培林智力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同样也说明了智力活动如何从“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转化到“反映水平——转化到知觉、表象和概念水平的结果”的过程。数学活动中幼儿的智力发展是幼儿对客体的操作性学习方式则表现为外部性和动作性,并不随着心理水平的发展、动作“内化”而“内化”,而是“内化”的心理动作的外部表现形式。随着动作的“内化”和心理的发展,操作性学习方式的有意性、目的性、协调性、守恒性、可逆性等高级心理活动的特征,以及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功能也随之发展起来,即智力也随之发展起来。

3.3.2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关系

操作性学习在使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促进其自身相应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概念,也需要对操作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一过程既是幼儿初步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也是幼儿思维能力获得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力形成的过程。让幼儿在许多图形中分别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找出来,再把找到的图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些操作性学习可以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发展幼儿的分类、排序能力,当幼儿多次重复操作后幼儿会把分类、排序能力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即幼儿的智力也随之形成。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⑴ 操作性学习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多种智力的协同作用。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伴随着言语──语言能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智力能力的发生,数学逻辑智能的运用与多元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逻辑智能的发挥往往也需要上述多种智力的支持和配合。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行探索性操作、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将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与其他多种智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等等,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

⑵ 操作性学习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人手一套学具进行实际操作,不仅能使每个幼儿获的得练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手的操作活动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活动,促进脑的发展。在操作中,要求

幼儿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嘴说,这样感知较深刻,记忆也较长,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在操作的同时,幼儿边“做”边“说”通过“说”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做”有所了解,通过大声讲述,幼儿就能理解操作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4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3.4.1 数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表现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幼儿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产品的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它对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创新力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强烈的创造欲、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记忆能力构成了创新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思维能力构成了创新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可分为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两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爱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积累有关观察周围事物的数、量、形及其相互关系的经验,使幼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和探索的技能,尝试和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让幼儿的思维被极大地激活,每次活动孩子们都非常投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生长”过程,注意让幼儿从熟悉的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初浅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对幼儿本人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的),使数学活动真正促进思维的发展,让幼儿体会到活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后幼儿能够创造性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即幼儿数学创造力的表现。

3.4.2 操作性学习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创新”是人人具有的潜质,需要创新教育的“唤醒”。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幼儿的认知途径和学习方式,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引领,才能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在操作性学习中幼儿去探索,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即幼儿的创造力就得到了发展。

操作性学习为幼儿创造力的表现提供了条件:

⑴ 操作性学习给幼儿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幼儿按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对数学教育中数量关系进行初步探索,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用规律进行推理获取新的知识,在掌握数量关系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增长。例如在学数的形成时把数量与其它数量之间数差关系的比较,让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空间就广阔、开放多了,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比较,不仅加深了对这一数量的认识,而且了解了它的形成及它与其它数量的相互关系。整个活动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开放性的活动给幼儿的创新提供了弛骋的空间。

⑵ 操作性学习激发了幼儿创新的意识。

在操作性学习中让幼儿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幼儿提问在先,教师解释在后。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不把知识讲授给幼儿,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认知的特点,为幼儿设置操作环境,让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使幼不但知其然,而且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促进了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4.教学中有效运用操作法

4.1 积极创造物质条件

操作材料是幼儿数学教学中应用操作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应得到保证。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利用多种实物进行操作的机会,使幼儿主动操作的学习成为可能。同时,要注意操作物的直观形象性和它的可操作性,为幼儿准备的操作物应是确能动手摆弄、拼拆、移动的,如果只是给幼儿观察,无法动手,也就失去了操作的实际价值,更何况仅凭视觉获得感知体验往往是不全面的。只有与多种感官的协调配合,特别是手的动作参与,数学关系的感知才能真正体现出动作对思维活动形成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应尽可能人手一套,除自制和购买的专用学具外,应吸引幼儿及其家长收 15 集利用经济便宜的自然物。如植物的种子、竹棍、石子和一些废旧物品等。可考虑分组、轮流、交换使用,确保幼儿都能有充分操作的机会。

4.2 突出物体的数量关系

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应特别注重突出数量关系和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对将要学习的数学关系引起应有的注意,使动作直接指向某一数学关系,对其进行积极的感知,求得具体的理解。要避免操作材料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影响幼儿的理解把握,如:最初让幼儿通过操作比较物体的厚薄,所提供的物体应主要是厚薄变量上的差异明显,而其他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最好相同,不要有太复杂的干扰,使幼儿一接触它,就能清楚地意识到物体间存在的厚薄差异,正确地感知区别出来。因此,在准备操作材料前,教师一定要分析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数学概念、属性特征,使之成为突出的强刺激,引发幼儿从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去主动探索,领会数量关系。

4.3 配合明确的语言指导

提供操作机会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师明确的语言指导。幼儿操作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操作目的,说明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指导则应有启发性,促进他们的操作和思维活动,同时语言要简练,不应妨碍幼儿的操作,必要而恰到好处地提间、提示,还能强化操作目的,积极影响幼儿的操作;教师也要注意对幼儿的操作要求不应过高,要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整理自己获得的体验,概括抽象成数量关系。再者,幼儿在操作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提醒他们纠正,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发展偏差,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尝试,最终达到正确的掌握。

4.4 保证必要的操作时间

幼儿通过操作物体,使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需要一个过程。在操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尤应注意为幼儿留足操作的时间,使动作向思维的转化成为可能。特别是小班幼儿思维欠敏捷,又不熟悉操作技能,面对新的概念得“慢慢来”,急于让幼儿快做、快摆,指望他们匆忙的摆弄就能获得理解是不现实的,这样势必打乱他们的思维过程,使操作流于形式;更不能以教师的演示操作代替幼儿的操 16 作,忽略幼儿自己动手实现主动学习的必要性。总之,要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在白己操作物体过程中去发现,思考将要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数学概念,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

4.5 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操作法在幼儿理解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也非常重要。但它不是唯一可行有效的方法,它的优势也要在与其它方法有机的结合、相互配合下方能显出来。因此,强调数学教育中充分发挥操作法的作用的同时,也要认真考虑其与多种方法有效结合使用,使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得到充分体现,充分发挥,共同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提高幼儿数学教育的质量。

4.6 加强活动的游戏性。

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由于喜欢表扬而发展起来的好胜心。这两者是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双浆”,他们由获得爱、夸奖和快乐而学习(游戏),并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技能产生兴趣。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学习(游戏)情景,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加上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就可以就“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乏味,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7 给幼儿讨论、评价的机会。

在操作中同伴间的讨论,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互相协商,互相补充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水平。幼儿在操作中出现对知识有不同的认识,教师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幼儿交谈、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原因,以加深有对所获得的认识的印象,同时让幼儿互相学习、互相评价,选出较好的答案。

总之,操作性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操作活动学习数学,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创造力、判断推理等能力。在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在操作中积累经验,在操作中感受知识,在操作中学习数学,抽 17 象的数学知识与丰富的操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幼儿更准确的获得数学体验,概括数学经验,解决数学问题,促进逻辑思维的内化和能力的发展。动作在幼儿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动作进步不仅能带来生理上的变化,也带来了幼儿心理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操作性学习方式,对幼儿发展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建闽:《幼儿操作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介绍(一)(二)》【D】 教仪所 2007-2-1.[2]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金浩、黄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陈帼眉主编:《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朱智贤:《幼儿心理学》(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6]吴慧鸣:《操作法的原理及其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选自《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6期.

第二篇: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数学的学习关系到幼儿数理逻辑经验的最初获得和科学思维及方法的最初形成。但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3-6岁的幼儿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这就需要提供一种媒介来缓和这种矛盾。探寻适宜于幼儿发展规律及其心智水平与特点的数学学习方式及教学策略,是当前幼儿园数学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大王镇中心幼儿园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的内容。《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园以省级课题“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的开展为依托,让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操作过程中学习,使幼儿在对具体材料的操作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从而架起数学知识和幼儿认知之间的桥梁,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抓好四个环节,提升数学活动的价值。

1、发挥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价值,丰富幼儿数学关键经验。

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因其特有的计划性、系统性、组织性,使其在全面观察孩子,丰富关键经验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在活动的组织上,我们准确把握本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从目标的确立入手,精心设计活动。导入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琢磨、材料的选择、情景的创设、游戏环节的加入等方面都经过课前精心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引导感知、指导操作、梳理经验、检测经验运用四个环节,引导幼儿由感知到操作,然后形成经验并运用经验,做到活动有开始、有中心、有结束、有拓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一节数学教育活动,教学语言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做到清楚明确、有条有理、科学严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编一些数学游戏,充分挖掘游戏的教育功能,让孩子在游戏的真实情景中自发地应用数学,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让孩子在“玩”中亲近数学、感知数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例如:为巩固小班幼儿对形状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喂养小动物”的操作游戏,请幼儿把正方形的“饼干”喂给嘴型是正方形的小动物吃,把圆形“饼干”喂给嘴型是圆形的小动物吃,使幼儿在给小动物喂“饼干”的游戏中获得有关形状的相关经验;在中班“乘火车”游戏中,为了让幼儿认识8以内的序数,感知序数的方向性,我们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依照手中的车票号码快速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进行查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序数”的经验,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为了加深大班幼儿对单双数的印象,我们设计了游戏“勇攀高峰”,两幼儿一组快速判断扑克牌上的数字,若判断正确就前进一格,谁先到达顶点谁就是胜者,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加深了对单双数的印象。

3、创设专门的数学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开放、自主的操作机会。区域活动中开展的数学活动是集体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的拓展和补充,更有利于幼儿具体能力的发展,也更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了解幼儿的具体发展水平。我们各班都设置了专门的数学活动区域,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学习特点,确定本班数学区的活动目标,设计活动内容并制作相应的操作材料,多层次的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自主操作的机会。例如:为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提高幼儿按物点数、按数取物的能力,中班老师设计了 “夹夹乐”、“喂喂瓶宝宝”、“破译密码”、“戴戒指”等不同层次的游戏,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了操作的机会。当然,有好多的游戏,将目标略作调整,就会适用于不同的年龄班。

4、关注幼儿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育来自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加点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自己点数水果的数量;在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放碗筷和餐盘或是数数自己吃了几个包子,喝了几碗汤;餐后散步时可让幼儿数一数花草的种类数目,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排序规律;可以在幼儿排队时练习高矮排序;在上下楼梯时,可让幼儿一面走一面计数阶梯的数量;离园前讲一讲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如早上7:30入园,9:00加点等,来感知对时间整点、半点的认识等等……任何时候都可以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情景化的一种最好的表现。

二、提供适宜的操作性材料,提高数学活动的效果。

1、变废为宝,制作简单实用的操作材料。

材料的设计贵在巧,而不在繁。我们在设计活动材料时,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从易操作的角度来考虑,从身边的资源中搜集素材,加以利用,注重操作材料的经济实用。如收集各种饮料瓶、方便面碗、消毒的小药瓶、大小纸盒、废旧彩色电线、一次性杯子等,既可直接用于操作活动,也可经过简单的加工变成实用的学具,让幼儿进行排序、找规律、数物匹配等活动;收集不同颜色、种类的豆子可让幼儿按颜色、大小、多少进行分类、排序、拼图等等,这些既好玩又实用的材料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

提供有层次的材料能引导幼儿选择合适自己能力的材料,慢慢地从一个较低的层次发展到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因此,我们在设计材料时特别注重了材料的高、中、低三个水平,同样的一个学习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幼

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开发每一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操作结果层次不同,这时教师一方面加以肯定、鼓励,另一方面,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思考他人的不同操作结果,以相互影响、促进。

例如,在“按颜色分类“活动中,我们提供了3组操作材料:① 颜色不同,大小、形状均相同;② 颜色、大小均不同,形状相同;③ 颜色、大小、形状均不同。在这三组材料中,后一组均比前一组难一些,这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说,是适宜而有益的;还是在测量活动中,给幼儿提供的测量工具既有常用的卷尺,也有从未用过的小木棍、毛线绳、纸条等,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从而顺利地完成测量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幼儿自由选择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又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活动的目标是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种材料:①火柴棒(用来拼梯形,帮助幼儿体验梯形的外形特征);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和剪刀(用来变梯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并体验变梯形的多种途径);③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形象(给其中的梯形涂色,帮助幼儿感知梯形的多种变化)。虽然这三种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及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紧紧扣住活动目标的。这种丰富多彩的材料,既可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的知识经验。

以上这些是我们幼儿园在数学活动开展中的一些做法,我们也是一直在摸索当中,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毕业论文: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5秋学前教育本科直属班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第 1 页

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1问题的提出

1.1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途径,也是人可塑性最强时期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教育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先于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有特殊的地位、作用,是幼儿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家庭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成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1.2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本园幼儿家庭教育的情况,针对家长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别,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做了调查。

2调查方法

2.1调查内容:家长基本情况

2.2调查对象:市某幼儿园儿童100名(大、中、小班)2.3调查时间:2015年7月—2016年2月 2.4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基本情况

1.教养者:母亲占65%父亲占30%其他:5% 2.教养者学历:大专毕业占40%中专毕业占30%高中毕业30% 3.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有20%的是以三代家庭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5秋学前教育本科直属班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第 2 页

3.2家庭的经济收入差异

家长的家庭收入比较稳定。以接受调查的227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45.3%;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75.5%;另外,许多孩子的家庭中还有老人资助。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后能出人头地。他们都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3大专、中专、高中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庭由于家庭背景和父母素养及环境的差异,大多数家庭都认为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的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还有许多家庭认为时间和精力不足,与家校沟通不够,教育观念的冲突,两代家长教育的不一致。

经调查显示,有绝大多数家庭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大专、中专、高中家长看法有显著的差异:大专以品德为主,中专高中以知识为主;大多数家长主张对孩子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教育,大专、中专、高中家长对民主平等观念有差别的。还有许多家长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持有很明显的比例,大专家长占37%,中专家长占20%,高中家长占20%,这说明许多家长又要给孩子民主平等,又要有制约性的教育孩子,这就是新旧观念的矛盾,也是我们家庭面对的问题。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5秋学前教育本科直属班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第 3 页

3.4教育差异

家长在保证让幼儿吃好及有病得到治疗的基础上,有70%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有85%的家长都有非常注意儿童的生活有规律性的培养。还有78%的家长都鼓励幼儿通过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其余的家长则由于周围环境的安全因素而不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在调查中发现,有90%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民主平等、表扬鼓励、耐心说理、正确的教育指导”。但是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还有45%的家长认为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这就说明了,还有一半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3.5德育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家长重视幼儿礼貌教育,也喜欢鼓励幼儿自行交往。在交往中鼓励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的问题和争端的大专家庭明显低于中专、高中的家庭。3.6智育方面

经调查结果显示88%的家长重视智力教育,同时家长都很注重幼儿专业能力的培养。经调查结果显示,大专家庭以绘画、音乐、外语为主,中专家庭以音乐、舞蹈为主,高中家庭以其他的为主。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当国家公务员”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5秋学前教育本科直属班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第 4 页 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听其自然”的占22.12%。3.7家庭教育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有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舞蹈、围棋、英语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75%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5秋学前教育本科直属班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第 5 页 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占95%,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3.7.1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30.97%。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3.7.2家庭环境是教育的基础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5秋学前教育本科直属班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第 6 页

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4结论和建议

4.1调查中发现的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1.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而教育的方法简单,这种现象,中专、高中的家庭占到65%,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普遍对孩子期望过高,在管教孩子方面显得束手无策,重视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忽视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对孩子不够信任,未能正确全面评价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满时往往采取简单消极的教育方法,如责骂、非难、侮辱、体罚。在不良的教育方式中长大额定孩子较易出现如依赖、退缩、恐惧、软弱、撒谎、攻击、急躁、自卑等情绪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4.1.2许多家长在对孩子教育中缺乏正确的管教孩子的态度与方法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孩子的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不少家长自己认为是“爱”孩子、“关心”孩子,但孩子感受不到这份“爱”,这份“关心”;不少父母正在认认真真地做伤害自己孩子的事,从而也易产生一些溺爱孩子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大专家庭中较多,调查显示在三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的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不统一。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5秋学前教育本科直属班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第 7 页

4.2对策

4.2.1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和根本的任务

就是十分重视子思想品德教育。许多年来,应付教育的弊端在家庭教育中的突击反映就是“重智轻德”。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把是否学习好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把辅导、扶助孩子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忽视了对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其结果,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甚至是智优德劣的孩子。许多家长为孩子付出的很多,但是由于不懂教学规律,不了解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家长必须先懂得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各方面素质,注重对孩子做人的教育,为家长发挥自身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独特功率提供了相当广阔的领域,也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德育方面的重点。

4.2.2强调个性教育,重视每个受教育者个性发展

促进其潜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开发。个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主体意识、创造性能力和谐、完整个性。譬如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因此在这方面,家庭教育明显的优势。因为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突出特点之一的就是有鲜明的针对性,尤其在健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是家长多于孩子,教育者多于受教育者,家长对孩子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教育。这就不同于学校里的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更难了解学生的长处、短处,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所以我们的父母要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5秋学前教育本科直属班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第 8 页

认真研究,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等。在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给孩子充分的表现自己,体现自我实现的机会。这就要求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潜能。

4.2.3父母亲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父母亲学习不仅包括教育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做人的学习。父母亲在孩子面前要注意一言一行,给孩子起到一定的作用。父母亲应学会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对于孩子成绩的肯定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无形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会不断地做好,这样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多参与孩子的活动,不仅要参与孩子学习,还应更多地与孩子一直进行其他活动,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现实中,我们依然处于社会变革的21世纪中,审视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状况时,不能不对其未来的使命再作一番认真的思考。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呼唤着家庭教育内容的更新。因此在弘扬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更要关注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人才,如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在家庭教育方式上,以说教式的,以规范的约束为主的家庭教育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的儿童主体意识。提倡家长使用开放式的教育,指导孩子通过接触社会,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悟传统教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5秋学前教育本科直属班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第 9 页

学精华,学习心得、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提高评价和选择能力;在家庭教育的对象上,孩子是单一的教育对象,家长仅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孩子的情况,成为多年来家庭教育实效性欠佳的重要原因。“向孩子学”、“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应当成为当今家庭教育的新观念。在家庭中,亲子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有利于互为约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5结语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育的成败,不完全取决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还在于家庭教育质量的如何是很关键的。家长的教育能力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前提,家长只有深入的了解孩子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随身社会主义经济不断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事业不断的创新改革。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家庭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艰巨使命。幼儿园加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十分重要,这样更有利教育事业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扬长避短,整体互补,相互联系,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走向新的台阶。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5秋学前教育本科直属班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调查 第 10 页

6参考文献

[1]桑国元.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及其对女童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6期

[2]李盈.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0期

[3]方秋堂.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阿力甫·热介甫.关于家庭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杨宣筑.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J].中国妇运2004年11期

第四篇:浅谈计算器对数学能力的影响

浅谈计算器对数学能力的影响

四川省会理县太平片区中心小学张廷帆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出现,对现代数学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标志着现在的数学教学已步入了科技信息式教学。

当前在小学四年级,就已开始了计算器的教学,将计算器引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因为计算器的先进性,使学生的计算更加快捷、迅速、准确,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使学生初步接触高科技的先进性,了解科技发展对数学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让学生认识“数学发展科技,科技服务于数学”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都是其它计算工具所无法达到的。所以我们应该倡导学生积极使用高科技手段(计算器、计算机等)来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但随着学生长时间的使用计算器,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其主要体现在对计算器的依赖性上,在教学实践中我就发现,许多学生使用计算器后,越来越离不开计算器,有的学生连一些口算题都要去按计算器,竟然还有个别中后进生,在笔算时似326

乎忘记了学过的笔算方法,通过计算器,一步到位,如计算×65。这类中后进生,他们———

21190

本身的计算能力就较低,不熟练,使用计算器后,更加失去了笔算训练的机会,使他们得不偿失。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计算技巧,计算能力,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认为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但在平时的学习中,尽量还是少让他们使用为好,以训练他们的计算能力,总不能让我们的学生长大以后,也像传言中的美国教授那样,到菜市场买菜都需要带个计算器吧。计算器只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辅助性工具进行数学学习,但更要注重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防止他们对某一种辅助性学习工具产生严重的依

赖性。

第五篇:《论教师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论教师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定稿)

专 业: 学前教育专业 姓 名: 赏林霞 学 号: ***43 指导教师: 王 云 所在学校: 新疆兵团电大第七师分校 论文提交时间: 2016年11月10日

目 录 【内容摘要】..........................................3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 3 幼儿教师言行对幼儿的影响..............................33.1 幼儿教师语言态度对幼儿的影响......................3 3.2 幼儿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5 4 改善幼儿教师言行举止的方法............................7

4.1 教师不规范语言态度的改善方法......................7 4.2 教师不规范行为的改善方法..........................8 4.3 政府加强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10 5 总结................................................10 参考文献...............................................11 提纲

一、幼儿教师言行对幼儿的影响

二、幼儿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三、改善幼儿教师言行举止的方法

教师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 【内容摘要】

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关注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言行却往往不被人重视。孰不知,教师良好的语言态度和合格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本论文以研究幼儿教师语言态度和自身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为方向,希望能以此找到改善幼儿教师不规范语言态度和自身行为的方法,以便更好的为幼儿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成长。【关键词】教师行为 自身素质 行为习惯 语言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当前社会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事件频频被曝光,用针扎孩子,用书包砸孩子头。幼儿园虐待儿童的新闻接连发生,原因很多,最根本的,还是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教师良好素质和言行对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学习的直接范例,因为老师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幼儿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语言在幼儿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一阶段,或者在这一阶段给幼儿以不恰当的示范或指导,那么很可能使幼儿出现语言障碍,或者形成不良的语言交往习惯。相反,在正确教育方法影响下,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是可以得到加速提高的。3 幼儿教师言行对幼儿的影响 3.1 幼儿教师语言态度对幼儿的影响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看法和行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里所说的“教师语言态度”是指包括教师对自身和对幼儿两个方面的语言态度。每位教师的

语言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只是程度不一而已),而这种倾向性必然对幼儿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和语言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1.1 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语言态度本身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情感和理智两方面,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如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兴、或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得意之处甚至会跳起来。

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声情并茂)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面貌和语言行为。如坚持用普通话交谈,谈吐自然、亲切,恰当地使用词语,声音抑扬顿挫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切、幽默、动听等,从而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得爱听、想说、乐讲。相反,如果教师本身对语言态度的认识是消极的,那么,教师常常不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如说话时习惯用方言,或漫不经心或毫无表情、用词单调等,有的老师较内向,对幼儿或“沉默寡言”,或不苟言笑。试想,幼儿在教师这种消极的语言态度影响下,还会产生喜欢说、乐意说的愿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的语言态度,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新《纲要》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而在平日教育过程中我们的许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反而常带有先入为主,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的心理倾向。例如:面对一个平时表现特别不好的、调皮、捣蛋,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的幼儿。我们的许多教师便有着一些抹不去的阴影,假设今天他与别的小朋友吵架或发生矛盾了,那我们的许多教师在处理时就会带有偏见,潜意识里认为一定是他先错了,有的则不分清红皂白,马上在集体面前批语指责一番,如“小明,你怎么回事,什么坏事都轮到你,你倒不倒霉哦!小朋友,你们说该怎么处理?”此时,下面的孩子一定是积极的拥护老师。有的会说:“把

它送到小小班”有的会说:“我们不要和他一起玩。”有的会说:“他是个坏蛋,老是打人。”还有的会在此嗤笑。到最后,我们的有些老师还会来个总结:“你呀,看看谁,他多乖,你该怎样向他学习”。我们都知道,这位老师是想通过集体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这样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在此我们暂且不淡,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教育肯定对那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伤害,并且这样的教育对其他没有犯错误的孩子来说,也不是件好事,它会误导他们——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羞辱他。最后的肯定性指导更是违背我们新《纲要》所倡导的教师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3.1.2 教师对幼儿语言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教师对幼儿语言的态度同样也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如果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持关注、支持和认可,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表达欲望,幼儿就会更想说、更爱说,当然也就更乐说、更能说;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不闻不问、否认缄默,也会影响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如面对幼儿没完没了的发问告状,教师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不以回应,即使回应态度也是冷漠的、语言也是消极的:“老师正忙着呢,别烦老师!”这样的现象也是有的。尤其是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情急中的表达更是语无伦次,半天听不懂意思来,老师更是无从回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产生“我说了老师也不爱听,说了也没用。”等消极的自我意识,使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阴影,渐渐地对语言表达失去兴趣,变得不想说、不爱说,运用的频率也因此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故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以自身积极的语言态度影响幼儿,并对幼儿的语言表达给予积极的肯定与支持,不断激发幼儿积极的语言情感,强化积极的语言行为从而加速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3.2 幼儿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一、由于教师的情绪导致幼儿的心理伤害

在幼儿园里,当孩子犯错误时,由于教师处理行为带有负面情感,而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例:由于幼儿平时洗手时不注意关水龙头,所以有一次幼儿从户外体育活动回来,进行洗手擦脸之前,老师一而再地大声强调:“大家洗完全手后,一定要记得关龙头。可是,所有的幼儿洗完手出来后,老师发现还有一个龙头

没有关,看到这一情形,那老师当然很生气,然后气呼呼地在班上对所有的幼儿说:“是谁刚刚没有关龙头的,请现在马上去把龙头关了!老师怒目不停地环视着所有的幼儿,个个幼儿被吓得头低低的,谁也不敢吭声,3分钟、4分钟、5分钟过去了,可是还没有一个幼儿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这时老师更气了,最后,老师根据自己的判断(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气炸时瞎猜)下达命令: “小明,你去把龙头关了!”小明申辩说:“不是我!我不去!”老师又不容争辩的口气说:“不去也得去!”最后,小明只好噙着眼泪去把水龙头关了。在往后的几天观察里,我们从没见过小明的脸上有过笑容。我想这件事对刑嘉旺的伤害绝不仅仅是表面的伤害,而是内心深处的伤害,正是这一伤害,使得本来很活泼的一个孩子变得内向沉默。如果那位教师能冷静一些,或许犯错误的孩子(可能用“敢”字更合适)主动出来承认错误;如果那位教师再冷静一些,就不会给孩子下死命令,而让孩子的心长久地痛。

二、由于教师的偏爱导致幼儿的心理伤害。

由于偏爱而导致我们教师的教育行为失当,进而影响了孩子们心理的健康发展的事件在幼儿园教育中十分普遍。例如:几位平日受到教师冷落的孩子围攻一位得到教师过分宠爱的孩子。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要围攻人家。他们回答很干脆:“谁叫教师对他特别好的。”—— 这都是因为教师对幼儿的偏爱造成的心理伤害的恶果。在幼儿园里,我们也常可以发现受老师宠爱的孩子在班里表现得特别的傲气。教师的偏爱往往有着四个方面的倾向:幼儿(个体、长相、能力及社会背景)。在幼儿园里,最常见的几个现象有:我们的许多教师看见某个孩子长得漂亮、可爱或者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那就非得认自己的“干儿子”或“干女儿”。平时,时不时的与他逗乐,对他的错误从不紧视,在集体面前有意无意的加以维护。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在班里就越来越霸气了。而对于那些被教师看中的孩子反之被冷落的孩子往往都会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通过各种各样的破坏行为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另一种则变得自悲,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情绪变化不定。我们说,在幼儿园里由于教师的偏爱导致幼儿的心理伤害的例子举不胜举。然而我们的教师应说明白,偏爱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种伤害为了所有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我认为作为现今的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真切的理解领会新《纲要》精神。始终如一的遵循新《纲要》所提出的——教师必

须关心、热爱、平等的对待与尊重儿童,对儿童的一生做准备。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每个孩子,应该创设一个公平的环境来公平的关爱每个孩子——不管他们的个性如何,长相如何,能力如何,社会背景如何,他们都是我们祖国的未来。

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不能任情任性,随时、随地都要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否则教师的教育将是白费力气。”

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身的意志较薄弱,但行为习惯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带着一种社会责任,直接对幼儿起着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当教师们经常为了设计教育活动而忙碌着,殊不知自身的言行便是一种极好的教育资源,这种言行每时每刻影响幼儿。如果教师不注意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光凭集体教师中的“言传”而忽略生活中的“身教”就会错失很多教育良机,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教师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自身行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改善幼儿教师言行举止的方法 4.1 教师不规范语言态度的改善方法

提高语言素养是教师保持良好语言态度的基础。教师的语言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语汇贫乏。语言情境性成份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水平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说话质量,为幼儿做出良好的语言示范。具体的说,教师的语言应做到以下点:

一、规范、准确

做到规范和准确,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坚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在语言发音上,做到清晰到位;在词汇要素的搭配上做到准确无误;在语句的表达上做到通畅流利。给幼儿一个完整的、标准的语言示范,这也是幼儿教师在语言修养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浅显、直接

做到浅显和直接,要求教师在说话时,尽量不用或少用“成人的话”;多用实词少用虚词;直接地说,不拐弯抹角;多具体少抽象,让幼儿在听话时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只有让幼儿能听清、听懂

老师在说些什么,语言教育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三、句式简短、明了

做到句式简短和明了,要求教师在说话时,尽量使用短句、单句,把附加成分多的长句、复句简单化,这样幼儿听起来不会感到吃力,更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四、适当地运用体态语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各种语言均对幼儿产生影响。体态语的恰当运用,会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当孩子做得对或者犯小过失时,教师冲他点点头,或者摆摆手,用体态语来表示你的赞许或批评,会更显亲切、自然,也会让孩子获得满足和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教师在注意有声语言的作用的同时,应重视和充分利用体态语这种非言语的交流手段,来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2 教师不规范行为的改善方法

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时期,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做出良好的行为模范,具体的说应该做到以下这些:

一、语气柔和,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语气温和,语势柔和,语调平和,恰似如酥春雨,润物如无声。面对幼儿,一声温和的问候,俨然一股暖流沁人心脾;一句柔和的应答,顿使幼儿有了理解、关心、尊重自己的感觉;一句平和的问话,刹那间让幼儿体味到人际间的平等、温和与亲切。一位教师的语气取向往往由他的心理、个性、情绪、气质和修养等诸多因素决定。教师语言之柔刚、粗细,是其内在气质与涵养的信息窗口。如果教师语言柔和又悦耳,温和而恳切、平和而沉稳,幼儿则觉得温暖亲切、舒坦放心,并从中感到尊重和鼓励。教师对幼儿的语言应该三忌:生硬、粗暴加疏忽。

二、语气和蔼,如春风拂面般温暖

有句古语说的很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幼儿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声亲切的招呼,一句亲善的话语,可能化坚冰如春水,化乌云为晴空,辐射出良好的心里理安慰效应。反之,一句生硬、疏忽的话,也可能使幼儿酿成悲剧,遗憾终生。

因此,幼儿教师语言应当有“三亲”特色。(1)语调宜亲热。

先得有亲热的语言作为与幼儿谈话开场白的“见面礼”。人们常说: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一个美好的开场白,往往能给幼儿带来一种亲切温暖、平易近人的感觉。亲切温暖、高低适中的语调,不但可以培养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尊重和亲近的情感,也给以后的沟通埋下伏笔。(2)语意当亲切。

教师对幼儿的语意亲切,当偏重关心、关切与真诚。言为心声来不得半点虚假。教师的微笑可以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教师的语言应该儿童化些,声调应该起伏变化,当甜时应甜。这样使幼儿觉得这位老师可亲近,有亲切感孩子就会喜欢你,由此一来,你的教育幼儿就乐于接受了。(3)语气要亲善。

人们常言:“一听他说话的口气,就知道他心里的主意。”诚信的亲切,诚恳的亲近,诚挚的亲情,一般表现为真的关心、善的用意、美的言行,教师整天与幼儿接触交往,更要注意平时的一言一语。在日常交往中,利用已有的客观事物去缩短教师与幼儿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是一种真实意义上的热爱幼儿的体现。人心都是肉长的,一旦心与心相通,话与语投机,步与步对路,往往使幼儿感受到师生间最亲密的情感,就会乐意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学习各种知识、技能。

三、沟通频率勤,如春燕衔泥班精心

心勤者、话自勤。一个是幼儿如子,把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爱转化为对教学工作、对幼儿的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常常会想幼儿之所想,急幼儿之所急,答幼儿之所问,释幼儿之所疑。因此,勤问答、勤谈心为幼儿教师修养之要领。(1)勤问答。

学习,古人称之为“做学问”。“学问”,“学”的后面紧跟着“问”。激发幼儿对各种问题的“问”,这是思考的起点,教师要加倍珍惜,要有问答,问答相谐,教师既要勤答、又要勤问,勤问才能预知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及时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问是一种责任感,问是一片关切情,问是一份师德美。(2)勤谈心。

谈心是一种技巧,又是一种艺术,话是开心的钥匙。幼儿表现在行为方面的问题有:不遵守活动规则、活动时与同伴交头接耳、注意力容易涣散、经常与同伴打打闹闹„„这些行为问题,都需要勤谈心,想方设法,循循善诱,给幼儿说出他们想法的机会,从而进行开导。毋庸置疑,幼儿教师语言运用的好坏对于幼儿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还是启发幼儿思考,师幼之间进行互动,都离不开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语言。但愿同仁们都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自身素养,让幼儿园充满爱,让幼儿乐意上幼儿园。

4.3 政府加强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4.3.1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学前教育是奠基性事业,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学前教育是幼儿入小学前的准备,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4.3.2政府应利用政策的导向,加大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实施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强化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组织对未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通过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在幼儿园及农村学校附设学前班任教。完善幼儿园园长管理制度,加强幼儿园园长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园长队伍。推进幼儿园保教改革,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5 总结

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时时注意以积极的语言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感染、熏陶,陶冶情操,诱发热爱语言的情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和提高运用频率,发展语言能力,让语言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注意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形成讲文明语言和规范语言的习惯和观念。加强心理素质修

养,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全面发展思维品质,建立合理的思维能力结构,是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努力学习专业只是,并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不断扩大知识领域。深入生活,注意积累丰富社会经验,并从实践中采集口语表达的正误案例,不断探索和掌握口语表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锤炼语言,努力使自己的口语。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幼儿做一个很好的模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汪缚天.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4月.[2]赵寄石.学前教育论稿.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3]王晋.新《纲要》引领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变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3月

[4]陈红幼儿教师语言的心理卫生要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年 [6]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新疆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7]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8]赵寄石楼必生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9] 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 [10] 《学前教育》“亲子园:一种社区非正规学期教育模式”2007.02 [11]檀传室《论师表美》《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12]赵连山《学高为正,身正为范》 《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10期

[13]刘云燕《幼儿园教学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14]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

下载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论文-家庭教育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摘要: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儿童发展与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不同国......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摘 要: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合作,促进教......

    浅谈英语童话故事学习对幼儿能力发展的作用(精选五篇)

    浅谈英语童话故事学习对幼儿能力发展的作用 【摘 要】童话故事在儿童生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最富儿童特点的形式。幼儿在听和讲童话故事中,儿童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

    浅谈音乐教育教学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 目:音乐教育教学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学习中心:贵州贵阳奥鹏学习中心专 业:学前教育 年 级:1909 学 号:192201909071......

    幼儿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分析

    幼儿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 要 语言环境的营造对于幼儿教育而言至?P重要。幼儿语言的学习是幼儿在成长和今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幼儿园语言环境的营......

    初探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能力的发展

    初探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能力的发展 常熟市何市中心幼儿园 徐阳吉 提起自己儿时的快乐,那一首首的童谣、那一个个熟悉的游戏、就象一幅幅电影呈现在眼前,《炒豆豆》、《跳房......

    试论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发展-毕业论文

    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作为信息革命最重要的标志,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其规模和速度远远领先于整个信息产业。据世界贸易组织预计,到2000年底,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到......

    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分类号: 单位代码: 密级:学号:南京师范大学 本科学位论文 题目: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答辩日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