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时间:2019-05-15 05:5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第一篇: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即对教师角色的分析

浙江大学华家池幼儿园

陈燕 现代教育,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幼儿园教育纲要》就是把发展幼儿创造力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培养幼儿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大胆实践,重新认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征和表现,明确了成人的审美观与幼儿的审美体验不能完全等同,更不能强加影响,提出了幼儿园美术活动应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强化认知能力,发展其创造力。但在摒弃以前的某些形式上的教学方式,发展新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教师对教育目标理解不够本质,主要表现在重视幼儿绘画表现的“结果”,忽视幼儿自身体验的绘画过程。

(二)教师缺少对美术活动的全面的理性思考,教完了事,画完了事。笔者试针对以上问题,对通过幼儿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教师要重视美术活动的价值,从本质上理解美术教育目标。

进行美术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想象、愿望、情感,把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手段。幼儿处于认知发展初级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所完成的并不应该仅仅是表面绘画水平的提高,确切的是要以视觉性的知觉掌握来培养幼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造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活动就是使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1、教师应正确全面评价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

目前,许多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评价幼儿的创造力感到迷茫。许多教师仅以幼儿最后呈现的效果是否新颖、独特来评价幼儿的创造力,我们说这是不够全面的。

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的形成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前提条件:

其一,是一种认识,理解过程。这是个人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与问题解决有关的,有些是无关的,这就要求人们有鉴别选择有关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能力,由此产生探究行为。教师应正确地组织和引导,使这种探究性行为成为创造力形成的基础条件,并锻炼其分析、判断的能力。

其二,是建立在认识、理解基础上的自发性幻想和想象愿望的满足感。这是一个激活信息的过程,是实现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产生一种倾向诗意的,或强烈情绪性的想象愿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创造过程中情绪的高涨,将导致他们新的活动动机的加速发展,从而对幼儿的动机情感领域起到重大改造,并最终促使个体的创造结构的形成。其三,是一种解体、重构的过程。通过幼儿所获得的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认识、理解,经过想象思维的训练,引导幼儿把所获得的再解体,再构成。这种行为或许是细小简单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确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构成性活动的瞬间形成某种新的学习。同时以上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便构成了创造力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自我实现愿望被不断激发,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美术活动追求的正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幼儿创作的画。

因此,那些仅从幼儿绘画作品的画面效果来评价创造力的现象是片面理解创造力的表现,是没有从本质上理解美术教育目标的表现。这样,不但没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阻碍幼儿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正确全面评价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应该是在美术活动中关注幼儿的整个创作思维的过程,多听孩子说,并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欣赏作品,体验他们创作时的感受。

2、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应“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

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不可否认,这是评价幼儿创造力的最明显的方面。因为幼儿能否较好地将自己想象的东西表现出来同样是美术活动所追求的。幼儿作品表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如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分割的。

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

一般教师认为技能是基础,它使幼儿把想到的画出来。但也有不少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认为对于幼儿必须先教技能技巧,因为幼儿想的很好,但能表现出来的很少,其实从某一侧面可以看出这种过分强调技能的现象是教师片面追求画面效果的反映。

由于能力的限制,幼儿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能要求幼儿的作品惟妙惟肖,同时由于幼儿心理特点,喜欢把自己喜爱的或认为重要的东西夸大。例如: “吃西瓜”(右图)幼儿强调的是一块又大又红的西瓜,为

了画出吃的样子,吃西瓜的人咧开了两排十分尖锐的牙齿,(粘贴)为了要捧住西瓜,不得不把连接这个重要部分的媒介变形,画了两只又长又弯的手。如果我们对幼儿的表现技能要求 过高,一定要按比例画得像,那就会使幼儿不敢大胆创作,束缚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因此,对于幼儿的作品,应“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画什么”比“怎样画”更重要。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这个观点,才能更好地处理传授知识技能与发展创造力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关于幼儿美术活动中,技能技巧的传授什么时候介入最有效,什么方法最合适的现成模式,这需进一步思考,并在实践中摸索。

二、教师应加强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目前,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缺乏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对一

些问题只停留在感性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来认识,理论没有指导实践。主要表现在: 现象1:对如右图这样一类幼儿绘画中的现象,教师以主观审美认为是幼儿故意画的奇怪。现象2: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往往情不禁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打断幼儿的思路,有时甚至包办代替。

以上现象,在许多教师认为不是美术活动中的问题,而是一种习惯。

现象1说明教师缺乏对幼儿绘画创作心理的理性认识。遇到幼儿此类“奇怪”的画法,只停留于表面的"惊奇"而没有从幼儿绘画心理的角度来分析。

上图的这种现象具有一定心理活动背景。幼儿画画喜欢互不遮拦,保持物体的完整性。有时为了强调他的印象,图画会显得内外不分,上图中一座楼房的门是紧锁着的,但是屋里的电视机、日光灯、钟„„却全部裸露在外,就好象整个房屋是透明的,这种现象常称之为“透明画”、“X光线画”。艺术教育家罗菲特认为幼儿之所以把不可能同时看到的事物同时画出来,主要是因为幼儿感到某些事物的内部特别重要,因而要把内部和外部同时画出来.如果幼儿在绘画时,专门注意事物的内部而忘了外部,他就不会画外部.如果他觉得事物的外部仍然印象深刻,他就会把内、外混合在一起画,好象透明一样,幼儿画这种透明画的时期并不长,随着对事物之间的存在和遮盖,以及遮盖和被遮盖的关系认识的发展,“透明画”就会逐渐消失。

幼儿创作时诸如此类的特殊表现都是他们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幼儿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而不是教师主观认为的“故意画的”。作为教师必须对幼儿绘画心理有所了解,而不应只对幼儿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作表面上的“惊奇”,过了就了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对待幼儿画。

现象2的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师缺少对自己在幼儿创作时应充当什么角色的认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不会思考,当自己对幼儿说:“你这样画不好,应该那样画”,“你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之后,会产生什么效果,是否这样就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呢?

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艺术教育可以分为“可以教的领域”和“不可以教的领域”。“可以教的领域”是指围绕在孩子身边的外部世界,它具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外在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习惯等。因为成人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可以传授给孩子,不论对象是谁都可以较为容易地掌握。“不可教的领域”是指孩子在内化经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即感性、洞察力、想象力、欲望等,这些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也许引导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为了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除了必要的基本技巧外,教师不宜做不必要的、限制性的示范。教师在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的作用是准备帮助和支持幼儿,但不要打搅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加深了对自己以及对美术的认识。教师在幼儿的实践过程中,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主要责任是鼓励及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设法了解问题,以及协助幼儿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切不可包办代替,更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

分析以上现象旨在说明美术活动能否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教师能否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理性思考是分不开的,这是关于教师理论素养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绘画创作心理;从思想上认识辅导的重要性,透彻地明白辅导者的作用。

三、对美术活动的几点建议:

1、平时应引导幼儿观察,积累表象,这是幼儿想象空间的物质基础。

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在指导观察时,必须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2、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一贯来我们都有会常规,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幼儿的自由,也抑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期被称为想象活跃的高峰期,幼儿天真浪漫,无拘无束,很容易进入想象王国之中,而美术活动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便不可能有出色的创作。但是,一味地强调轻松愉快,毫无原则地放任自由又只能导致美术活动的失败。实践证明,必要的常规不可无,只是不应成为呆板的模式和戒律。美术活动中,应该允许幼儿轻声交谈,但不可大声叫嚷;允许幼儿自由走动参观学习,但切不可影响他人;允许自由选择工具材料,但要求爱护并正确使用。这样一来,既有要求又有足够的自由,孩子当然自我感觉良好,参与意识与创作的兴趣也大为增长。

3、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幼儿开拓思路。

一般绘画教学所提供的范例多是“死”的,即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某一事物的一种形态或动作,出示的是完整范例,幼儿易受暗示,这样幼儿很容易模仿,框死幼儿的思路。因此,笔者提倡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以免影响幼儿画面的构思。这里,介绍一种“活动范例”,即出示的范例是可以活动的,能呈现给幼儿事物的全部动作,对于启发幼儿的创作思维有极好的效果。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把小鸡范例分解成头、身体、脚,可先分别出示,再通过不同的组合,使幼儿了解头和脚分别画在身体的不同位置,小鸡的动态就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教给幼儿规律性的技巧,又没有框死幼儿的思维,是比较可取的。

绘画教学选择的素材,采取的形式要具有启发性。在素材方面,应是幼儿感兴趣的,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形式上,意愿画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例如:活动开始教师讲一个故事的开头,请幼儿画出故事的结尾。但是素材、形式本身并不能构成学习。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完成消化吸收。因此教师的引导变得十分重要。引导要能联想和启示,这主要依靠语言来实现。比如,当幼儿说:“这是我的房子”,正确言语指导应是“让我看看你的小房子是什么样的?”“房子里有什么?”“墙上贴了什么好看的画?”或“挂了什么东西?”幼儿会就这样的刺激产生反应,而再做出新的动作,最终起到引导幼儿思维,引发创造性表现的作用。

4、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

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即要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创作的时间,“说画”的时间。

幼儿深爱美术活动,他们往往需要大块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业,不愿被打扰。正如我们专心致志地投入一项工作时,突然受到打扰,势必会产生心烦意乱的感觉,成人还可以较快地调整过来,对孩子就很不利了。但现在的美术活动一般都有时间限制,动作慢的幼儿总感到紧张,不完整的作品难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了克服这一困难,部分教师尝试单色画教学。但是笔者认为进行单色画教学从某一方面是节约了时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但从另一方面看,对幼儿色彩表现力上的培养可能会不够。

笔者认为,弥补美术活动的不足,可以让美术活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也可以与其他活动相结合。例如:单色画就可以让幼儿在自主活动或中饭后完成上色。可以在语言活动中,组织幼儿介绍自己的画或作品表达的情感体验。

四、新的挑战

家长一般都以幼儿作品的画面效果,以画的“象不象”来评价幼儿的绘画能力,从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幼儿园的质量。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美术教学影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且,一般中、大班幼儿很多参加园外的美术兴趣班,而这些兴趣班一般都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的。因此,即使幼儿在园内接受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会受到社会上不良方法的影响。

面对以上种种不利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这是现在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一些幼儿园,一些教师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他们在家长会上宣传,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当然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不是某一幼儿园或某一教师所能做到的,我们每个教师都有向社会宣传,向家长宣传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有利于美术活动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结语:本文主要对通过幼儿园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应该说,美术活动值得我们研究的方面很多,即使本文已探讨的内容也还有很多值得大家继续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对其进行研究,能让我们对美术活动的认识更有理论依据,使其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鹭著《日本美术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6年版

2、董奇著《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3、屠美如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第二篇: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幼儿在身体、智力、品德、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为培养新型的、符合未来需求的人才打好基础。音乐作为精神产品,它以乐音构成声音形象,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情绪。它以节奏和旋律来展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并由此传递人的情感。

音乐是最自然、最原始、最容易与幼儿接近的表现形式,更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唱歌、打击乐等活动引导幼儿走进声音的全新世界,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往的音乐活动同其它的艺术活动一样,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教师以教幼儿学会几首歌曲为目标,以老师为主导地位,幼儿只是被动的去学习,学会节奏和歌词,只此而已,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单调和索然无味的学和教的过程,其活动本身已经使音乐的魅力变的模糊了,优美的歌声也失去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当今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树立为幼儿终身的发展进行教育的观念,社会需要人才,更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发挥教育的功能,音乐的特有作用和优势,可以使幼儿的能力得以显现出来。我国新颁布的《指南》中指出:一个看起来纯领域的活动,依靠“幼儿为本”的理念与教育能力,也能整体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音乐活动虽说被视为艺术领域中“专业性”很强的非综合性活动,有许多值得去挖掘的地方。只有注重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音乐不可恩替代的功能。因而,我们的音乐活动不仅要让幼儿学会歌曲,还要让幼儿在学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去积极的参与活动,体现音乐对幼儿的吸引力,体现其多元化的特点。

每一个人,从他是一个婴儿开始往往就被音乐所吸引,他会因音乐而停止哭泣,也会因音乐而手舞足蹈,音乐可以放松人的紧张情绪,陶醉于意境之中。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期,发挥音乐的特殊作用,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音乐的作用尤为重要。未来的发展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引导幼儿从小开始具有一种创新意识,与别人不一样,它来自于幼儿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音乐活动中的创新模式,会为教育活动而服务,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服务。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们考虑到,幼儿教育活动是最大限度的内化人的本质与本质力量,内化人类基本的优秀人性,达到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和谐,获得更大的自由与幸福的奠基教育。它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为核心,依据创造原理和创造性发展规律,把造就创造性幼儿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以创造性作为活动的核心,在注重启蒙性的同时,要为幼儿提供的知识重“广”不重“深”,在经验方面重视情感体验,强调创造性为核心的整体发展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情感、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好奇心等。学前教育的活动内容,应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的,能激发创新灵感的,能适应社会发展并具有创造性的。在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选择内容,必须要考虑幼儿的接受水平和能力,同时选择能让幼儿产生强烈兴趣的活动,为幼儿的未来实践与文化创造,做好人格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准备,活动内容对幼儿要落在“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之间,有助于幼儿的潜能充分发展。

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唱和表演,还需要积极思维,来表现音乐内容的情感和思想。幼儿通过与音乐有关的学习和思考,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欣赏力,它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的个性气质,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心理上调节自己的状态,创造性的表达内心体验和感受。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对幼儿来讲,音乐活动可以表现在游戏中,在这种愉快的状态下,幼儿的情感和内心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并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用音乐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音乐活动无处不在,一受歌曲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动行。升班了,上下楼成了首要问题,老师在教育幼儿有序活动的同时,音乐成为规范孩子们行为的无形语言。我们把《滑滑梯》这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改编成为《上楼梯》,由于歌曲已经被幼儿掌握,所以在创编歌词的时候,只改动了几个字,一首创新的新歌就这样诞生了,让老师提心吊胆的上下楼安全问题——通过歌声就把它化解了。再也用不着老师反复的说教,上下楼时孩子们唱着歌很自然的就注意了自己的行为。老歌新唱对于老师们来讲,它解决了反复的说教,对幼儿来讲,从老歌中获得了新的内容和意义。这个活动也给了我创新的启示,尝到了创造的乐趣。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近几年关于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的一些实践经验反思总结,不表示所有的园所都会适用,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取舍,毕竟这只是关于用音乐来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些方面,园立方上还有一些同行的园长老师们在用音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工作上的各种经验教训,大家可以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分享。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种有意的尝试和探索。音乐活动与其它的幼儿园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音乐无处不在。丰收的秋天到来了,采摘活动是孩子们社会实践的良好时机,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一边亲自尝试自取果实的乐趣,一边唱着优美的歌声,欢声笑语和累累硕果把果园变得更加充满了情趣。活动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与采摘有关的话题成为了主题,而音乐在这个时候也发挥了它的特殊作用。我们组织了授新歌的活动,以创编秋天为歌曲内容,用什么样的节奏型为主旋律,成了活动的焦点。在活动中,孩子们各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要用四三拍的节奏,因为秋天是美丽的;有的说,用四四拍的节奏,摘水果的时候心里很高兴;还有的说,可以把学过的歌改一下,把“苹果”改成“鸭梨”......我们借助了采摘活动,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情感,随活动的主题去挖掘教育内容,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发挥了音乐的感染力,把幼儿的创造潜能提升了出来。音乐成为教育的最佳手段,也成为老师去发挥幼儿创造潜能的好帮手。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求教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欣赏古诗是语言活动的内容之一,结合秋天的季节特征,我们欣赏了唐朝诗人张继写的《山行》,并开展了意愿画的活动。在朗诵活动中,由于诗的句子较长,孩子们记得不是特别熟,我设计了一次唱诗的活动,请幼儿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唱一唱,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选择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唱的还津津有味,我选择的四三拍的却没有受到青睐。能熟练的唱出诗的内容,活动本身的目标已经达到,给我的内心震撼,却远远没有结束,孩子们的天性决定了欢快的活波的年龄特点,这一特点又决定了选择的内容,以成人的眼光似乎歌词与乐曲不搭调,可是孩子却没有丝毫的不舒服,唱的很开心,看来教育的随机性与适时性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理解和学习。正如《指南》中提到的那样: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有时并不按照成人的预想和计划来进行的。这就需要老师灵活的运用它去组织活动,更好地体现和倡导《刚要》和《指南》中的“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以灵活的形式为活动所服务。在音乐活动中,采用分唱、领唱、齐唱、对唱等方法可使活动更加新颖和生动。在音乐活动“两只小鸟”中,我请幼儿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采用分唱的形式,巩固对歌词的记忆,再用对唱的形式,加入了游戏的形式,寓教育于音乐中,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多变的形式还使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他的眼神时时被你牵挂,与老师的互动也加深了,几个有名的淘气包,变成音乐的知音,争着来参加活动,连平时爱喊叫的孩子,声音都变得有吸引力了。就连平时不爱讲话胆小的浩浩,也加入到表演的行列,无拘无束展示自己的才能。音乐在改变着每一个孩子,也加深了老师对孩子们的了解,把全新的面孔展示在你面前,有时让你似乎不认识了。

音乐的感染力如同美妙的乐曲一样,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了它的无穷作用,它不仅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美,同时也欣赏到了美,不知不觉的被感化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音乐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情感、认知、社会等方方面面,帮助我找到一个又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幼儿的创造力从音乐中也获得了重新展现,找到了新的起点。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离不开音乐这个重要的领域内容,幼儿的创造力也同样离不开音乐,音乐如同它的魅力一样,会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在未来的社会中为幼儿的成材之路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第三篇: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培养1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开发幼儿创造潜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创造力不是一种知识可以学习和直接传授,它是人类特殊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因此,创造教育应立足于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如何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使幼儿去积极发现、探索、大胆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像、表达自己的认识,这与创造性的教与学是分不开的。本文就教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更大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进行阐述。

一、形象的贮存是创造的源泉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常常留连于美妙的幻境,譬如:他们充满天真地把天空当成大海,把月亮当成小船,把树叶给小蚂蚁当摇篮;或者坐上蜻蜓“飞机”邀游天空,坐上海豚背去海底探险等等。然而,想象、创造绝不是凭空而来,是源于丰富的记忆表象,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创造想象的基础。任何创造想象都来源于原型的启发,绝大多数的发明创造是在原型的基础上,才创造出新事物新形象的。正所谓“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幼儿美术创作也一样,即使是想象画,也是以现实生活的形象作为基础的,构成画面的新形象只能来自于自己拥有的生活感受。观察,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越广泛、越深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清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因此,形象贮存是幼儿创造力得以发展的源泉。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幼儿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积极地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发现生活与美术表现手法相关的事物。如:色彩、造型、线条,为美术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如在《秋的叶子》这一综合艺术活动前,老师先带幼儿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象的特征,运用观察手段,丰富印象,积累表象;带幼儿外出写生,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和学习表达美的感受.培养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感受生活,认识世界。

写生的过程,是幼儿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对绘画对象的体会和研究。手、眼、脑的并用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锻炼,性格和素质的培养得到了促进和帮助。孩子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概括地表现出来,就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二、激发兴趣,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的美术环境。

美术环境指向幼儿提供的自由欣赏与创造的外部条件,让幼儿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术的教育。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生活的主要空间,它的布置对幼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展示幼儿智慧和劳动成果的大舞台。所以,在教室里,我总会留出大部分的空间给幼儿,让他们自由设计、装饰、粘贴。例如:在“认识恐龙”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收集、张贴、摆设各种与恐龙有关图片、资料,向幼儿形象系统地介绍了恐龙,让幼儿感性地认识了恐龙。教师又将幼儿带来的恐龙玩具组织了“恐龙乐园”的游戏,又用各种形式的表现手法来刻画恐龙,面对生动有趣的活动,幼儿表现出了极浓的兴趣,参与意识非常强。而对陈放的作品,幼儿更是投入了热情的关注。长此以往,幼儿不仅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认同感,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尤其重要的是,在创设活动场地、收集的各种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创造精神和意识。

三、改进教法,使幼儿创造美

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法使幼儿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并积极投入创造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活动中一定要实施有利于创造的方法。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启发、诱导创作激情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根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皮亚杰曾说:“儿童不能象成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

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就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在美术活动中我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想。如《小狗找工作》这一活动中一开始便以语言故事导入:小狗乖乖想找一份工作。一天,他来到一家面包店,做了一只又大又香的大面包。可是面包太大了,谁也吃不下。他离开面包店来到了餐具工厂,做了一只又大又圆的大盘子,可是盘子太大了,小动物们都不喜欢,他只好离开工厂,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嘀咕咕”的声音,原来是小猫幼儿园的老师生病了,小猫正吵着要老师呢。小狗乖乖想, 我去试试做小猫的老师吧!幼儿被故事深深吸引,积极地参与设想、讨论,活动结尾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品编成故事结尾,整个活动完整有序,幼儿时而着急,时而兴奋,时而欢歌,他们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

(二)共同讨论做画方法

一般美术活动均以教师出示示范、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评价为一个模式,而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则真正发挥了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性。

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创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A:创作前的讨论 :

目的是以幼儿的角度让他们来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如“好伙伴”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教师并不急于出示范例,而是请幼儿上来演示:谁会画人?教师则根据幼儿的演示组织大家讨论:请大家看看人还缺少什么?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了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由于是让幼儿演示,演示的作品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创造新的图式时变无拘无束。就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出孩子的个性。

B:创作后的讨论:

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更新的信息。如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讨论:哪张画颜色搭配的好,为什么?怎么搭配会更好,这张画和其他画有不同的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

C:创作中的随机讨论 :

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它能完善和补充教学过程,能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创作。如教师在巡回中发现幼儿构图呆板,所画图象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便随即选取两张作品(其中一张有前有后,一张为一个平面)组织幼儿随机讨论:你更喜欢哪一张?你能让自己的画也变的好看么?怎么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象,使画面更丰满。总之,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宜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使幼儿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四、以正确评价巩固幼儿创造兴趣

1.理解幼儿作品的特点

由于幼儿的认知、情感、视觉、动作技能等与成人不同,故幼儿的作品表现也与成人有着质的区别:如幼儿画的人所戴的帽子或撑的伞,常是漂浮在半空的,画的衣服常是透明的,画的桌子常是四条腿向四方撒开的,画的烟囱则常与倾斜的屋面相垂直的;常将一些无生命的物体,赋之于生命,给不会说话的物体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按自己的理解去夸张和取舍;经常采用一种符合主观愿望的方法,力图把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彼此无关的东西统统画在一起等,这些都是幼儿稚拙的表现。这种天真无暇、带有许多主观、不合理的形式,但是,幼儿画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每幅画都充满了稚趣,充满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没有那种概念化、模式化的东西,或者模仿成人画的痕迹。

2、尊重、保护幼儿的作品

正由于幼儿的画有如此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对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给予肯定的鼓励,从不对幼儿的作品轻易地作一概的否定,或简单地以“像”与“不像”或以成人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记得在一次自愿画活动中,有一位幼儿把画面涂得黑

黑的,在黑黑的画面上还夹杂着许多红色的物体和一些不象样的形体。初一看真是乱七八糟,不仅擦脏了画纸,还划破了画纸。然而当我走近他旁边时,他却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是我画的恐龙时代,恐龙们为了挣夺恐龙蛋展开了战斗,这是剑龙与翼龙在搏斗,这是三角龙在保护它的孩子小三角龙,这是„„”。我完全沉入了幼儿津津乐道的讲解之中,这就是幼儿有声的思维,其中充满了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老师不能责备他画的零乱,不能指责他画面脏,更不能呵责他停止作画,扼杀孩子天真的情趣。对于这样的想象,我们要给予鼓励,同时对他的构图与用色提出一些要求,这样既没有扼杀幼儿的创造、想象,又在技能、技巧上有所进步。

总之,教师要用多种手段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同时还要去了解他们的需要,察觉他们的潜能、理解他们的构思、发展他们的创造、支持他们的努力和意志、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一步一步走进他们的绘画世界。让美术创作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色彩斑斓的图画一样清纯、一样丰富。逐步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信心、有毅力的人。

第四篇: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2012 年2 月,我园确立的研究课题《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 的研究》作为省级课题的子课题经过半年来的实践研究,在园长带领、全体教师 积极参与下,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现 将我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思路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和引导。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好途径。在所有活动中,对幼儿来说比较重要,且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项,便是区域活动了。《幼儿园教育 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综合利用各种环境教育资源共 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 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 发展的经验。”所以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是一个 非常好的平台,它非常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创造力方面。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实验夯实基础。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实验小组,制定课题方案和研究规划。

幼儿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从“园长--教师--家长--幼儿”区域推进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本着规模由小到大逐步推开的原 则,每班挑选一位骨干教师组成首批实验教师队伍,对课题研究方向提出意见、制定实验方案和阶段研究计划。(2)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教师厚实文化底蕴、完善 人格魅力的基石。面对新课题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 的实施策略,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唯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 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3)为了保证课题实验的质量,我们制定了详实的课题学习计划,收集、整理 幼儿创造力发展、区域活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深入学习、即时反思,并于每月 举行一次这样的“研究性”学习,目的不是去掌握一定理念术语和时髦名词,而 是理解和领会理论的内在实质,学习理念所蕴含的反思和研究精神;不仅仅是运 用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实践问题,而是利用理论来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对于扎 实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了解本园各年龄段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需求与潜能,构建各年龄段 创造力发展目标,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

开学初,我们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了新《纲要》中的目标要求,收集各种理论 知识,深入挖掘语言领域中关于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园各年龄段幼儿创 造力发展现状,并分别提出了园内教师和家长的指导要求,尽量做到科学、具体、可行。

3、制定教师个人研究专题计划与年龄班幼儿培养重点,有计划、有过程地 进行实践研究。

为了引导该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便于教师从小处着手,经过深入的调 查,我们拟订了几个子课题,供实验教师自由选择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实验教师都能在《目标》的引导下,选择符合自己年龄段特点的班级培养重点,制定教师个人研究专题计划。

总体来看,教师在实践研究中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方法、程序较为规范,可操作性强,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动态研究过程。幼儿园较注重过程性 管理,期初让教师填写研究对象的现有水平、个人专题研究计划,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幼儿发展目标及具体过程几个方面填写,每月教师都有专题活动记录,并把一月来的研究方法进行小结,每月进行课题研究对象的观察与记录,学期末 再填写研究对象的情况并形成一份个人专题研究总结,课题组会根据这些文字材 料及现场开展工作,这样就能够保证课题实验扎实有效地开展。

4、结合办园特色,多角度、多手段地设计班级环境和区域活动并开放活动 现场。

我们吸取幼儿园多年来自主性区域活动的开展经验,在学期中进行了班级 环境和区域活动的设计交流并开放活动现场。

5、围绕课题实验方案,进行课题成果展示及研究反思。根据课题实验方案,各教师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一学期来课题研究实验 成果也通过园内展示课、教育随笔、专题论文等形式展现出来。另外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收获进行了反思,撰写 了教育随笔和专题论文,在课题组活动中交流并积极投稿或参赛。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实验虽只进行了半年,但在园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教师的养成教育观念强化了,幼儿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态度、情感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1、通过研究,幼儿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虽然目前我们只是刚申报了课 题,实践研究时间不长,但教师和家长都欣喜地发现,在自主性区域活动中培养 幼儿创造力是可行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确实提高了创造力,习惯得到培养,素 质得到提高

2、通过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研 究,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研究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主动研究的意识 和比较规范的实践研究行为。

3、通过研究,促进了办园特色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1、调查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科学,不利于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

2、在以后实验研究的每一阶段的中途,需要及时调整实验进度和内容,及时 收集分析统计资料,多思考,多总结。

3、对家长的宣传与指导尚未做到系统性,对形成家园有效的合力不利。

4、关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学习特点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需要加强 学习,才能深入到实践研究中去。

5、区域活动设计不够创新,应多收集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开展教师的头脑 风暴,在讨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更有效地实到区域活动中。课题开展半年以来,我们的认识和收获尚处初级阶段,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加强思考,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有所突破,争取在下阶段研究中有更大的收 获。

一、标题:某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二、总结的开头可以简要地叙述一下自己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或者说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三、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阶段研究任务(一般来说,原课题方案中有预设的)

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3、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4、阶段研究活动(为完成这个任务你具体开展了哪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对这些工作情况应进行梳理和归纳,不能泛泛而谈。)

5、阶段研究成效、成果(这也是课题小结中需要重点介绍的内容,即通过研究达到了哪些目标,取得了哪些成效和成果)

6、探索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7、课题下阶段研究重点及预期成果(1)研究任务(2)研究重点(3)预期成果。

一、课题基本情况简介 1.课题名称 2.2.研究目的 3.3.研究内容

4.时间安排、目前所处阶段 5.二、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情况

6.1、课题研究广度、扩展或缩小,未按计划的原因。

7.2.自开题至中期检查,这一阶段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针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途径和手段,并写清每一步研究工作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此部分要详写,与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区分开)

3.研究重点及研究条件是否有转变,原因是什么 4.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略写)

可从建立健全课题管理制度、档案整理、实验教师培训、交流总结、经费管理、激励措施等方面阐述。

四、阶段目标达成情况

自中期检查为止,该课题研究都取得哪些成果。)

第五篇: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姓名:蔡文婷学号:200841340102

[摘要]:幼儿园男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女

教师“一统天下”的幼儿园中,男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究竟有何影也越来越引起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重视。探究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对我国幼

儿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男教师,幼儿心理发展,影响

当今,在幼儿园的老师中,男幼师群体逐渐扩大。不断加深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

男幼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不断鼓励促进男幼师发挥其职业幼师对我国幼儿阶段教育

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心理生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把握这

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对幼儿教育致关重要。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性别意识逐渐增强

心理学上讲性别意识是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性别意识在幼儿园阶段逐渐

形成。儿童的性别意识包括辨认、性别角色和性别概念三部分。儿童常常会先学会辨别

自己是男是女,别人是男是女,即意识到自己或别人属于何种性别。这种情况可导致儿

童按一定的性别角色做事、说话,能对自己或他人说明自己是男孩是女孩。性别概念则

是对具体行为方式的抽象认识,它的形成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需要幼儿园教师不断

地指导和帮助。

一般而言,三周岁儿童性别意识模糊,三岁以上的孩子就已经知道了男女之差别。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不能对孩子进

行性别意识的培养,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个别孩子会出现性别行为和性

别角色异常的反应。

2、意志品质的发展

幼儿阶段儿童的意志品质开始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意志是人在有目的的行为中

自觉调节行为和情感,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要求人控制情绪上的波动,克服体力上的障碍,坚持信念,排除干扰,做出不懈努力等等。孔子曾告诫人们:“少成若天性,习

惯成自然”。幼儿的心理如同是一张白纸,教育者在上面写下上面就会在上面留下什么,就会影响孩子品质的形成。

幼儿意志品质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儿童意志品质特征的形

成有着明显的被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身优势有意识的培养儿

童意志品质的形成。

3、幼儿游戏心理的发展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泼好动。这个时候的儿童不仅身体长得更结实 ,动作能力更强,而且对周围生活也熟悉了,积累了一定经验。因而主意也多起来,所以

更爱活动,活动起来很灵活,也能坚持较长时间。他们爱说、爱问、爱跑、爱动手、爱玩,对成人的要求往往不那么顺从听话。在这一时期幼儿有意行为逐渐代替无意行为,所以他们

在幼儿园阶段多表现出喜欢游戏的心理。幼儿的游戏心理主要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

创造游戏等。

幼儿游戏心理的发展对于儿童性格、个性品质及智力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师应该广泛的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通

过各种游戏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能,使他们个人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得到自由充分发展。

二、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1、男幼师性格特点对幼儿刚强性格的培养

众所周知,男性与生俱来的阳刚之气,其勇敢、刚强、坚毅、豁达、开朗是其自身最大的优点,大量的事实表明,幼儿所崇拜的是警察、解放军、交警,这些以男人为主的职业角色,无论是在学习或游戏中,幼儿都会争先恐后的模仿、学习力。由于男性的个性特点,所以决定了男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也有着独特之处,例如:接力跑、匍匐爬、攀岩以及模仿战争的游戏,而幼儿对这些游戏都特别喜爱。因此,跟男老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也愉悦了心理,这种个性的形成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身体才能称之为健康,幼儿只有具备了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格,才不至于在今后的成长中惧怕挫折,失去信心和勇气,幼儿也只有具备了这些个性特点,今后才能更积极面对生活,才能逐步向一个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毋庸置疑,男教师和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男孩不小心摔跤了,女教师受天然母性使然,跑上前去扶起孩子掸掸土,关切地询问伤情;男教师对此会大吼:“勇敢点,爬起来“为什么不看路,下次注意!”孩子天长日久就会积累感受,便会在其性格中打下烙印。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调皮,而女老师相对比较柔弱、娇气,态度不够“硬”,一些孩子就经常不服女老师的管理;而男老师则比较干脆、爽直,他们带队叫口令,没有一个孩子不听。尤其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女老师不太放得开,动作不够阳刚,缺乏力度,也不会随便在地上和孩子一起玩耍。男性教师则不同,他们不会娇惯孩子,也不会主观宠爱、偏爱某些孩子。这种平等、粗放的态度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他们健康个性的形成。男教师的刚强与勇敢,更是当前独生子女们所缺少的。男教师的教育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使他们由脆弱变得坚强,由执拗变得宽容,由孤僻变得合群。

2、男幼师有助于提高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孩子一出生便依其性别差异而被寄予了不同的性别角色期望,其总体特征是要求男孩独立自主、刚毅勇猛、富有责任,女孩温柔贤良、端庄稳重等。男教师严重缺乏的幼儿园里,幼儿受到的基本上是“女性教育”,女教师言行的性别特点成为儿童模仿的单一对象,使儿童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女性化增强、男性化减弱,特别是男学生,长期缺乏成人男性的榜样,给他们角色认同带来困难,影响男孩人格的健全发展,导致一部分男孩阴柔有余、阳刚不足,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结果。

男教师的缺失对于男孩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情感体验会产生不良后果。男性幼儿教师特有的“阳刚之气”和强壮的身体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信任和依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少幼儿表现出信心不足、畏难、害怕挫折的情绪,高大的男教师能在心理上给他们安全感,使他们能放心大胆的做游戏。而女体育教师带领的孩子就没有这种心理满足,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女性对学生在相应方面的要求更严格于男性教师,可能在儿童身心发展方面形成过早的阴影。一些好动、调皮的小孩子,难免在玩耍中忘了整洁和干净,如果遭到女教师冷漠的盯视、冷言的批评,甚至其他极端惩罚行为,儿童身心就会受到伤害,特别是男性儿童。男性教师在这些方面则相对要宽容、大度。女性教师的标准多数为听话、顺从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爱动爱淘的孩子常受到老师的指责批评而成了边缘人物,而一成为边缘人物,孩子脆弱的心灵就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学习及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更是影响到孩子耐挫能力的培养。

3、男教师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认为,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使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在发展的早期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外部环境中不同性别成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受长期以来男性统治地位的影响,男性在认知、情感、意志、言语及个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心理行为优势。如男性偏向于用抽象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更容易产生激情,自主性、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强,好动、幽默,不喜欢拘泥于细微末节和计较点滴得失等。如果能够发挥男教师的性别教育优势,将非常有利于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实践已经证明,男性特有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孩子有着独特的影响。男性幼儿教师的介入可以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的乐趣与创新,特别是对目前幼儿园所提倡的创造性游戏来说,男性的性别特点决定了男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有着独到之处,如他们倾向于选择接力跑、匍匐爬、攀岩以及模仿战争等游戏。幼儿对这些游戏通常都特别喜爱。与男老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幼儿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对幼儿形成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格有着积极作用。

三、有效性政策

1、提高教师职业声望,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从教

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的专业性职业,参与其中的女性就越少。因此,男性当教师研究表明,当一种职业被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时,它的社会地位就逐步下降,而越是精英型的专业性职业,参与其中的女性就越少。因此,男性当教师往往被认为是没出息的,因从事“女性的工作”而被看不起当下,教师的待遇虽然不至于沦落于“末流”地位,但是与很。多职业相比,经济待遇存在较大差距。

有学者做过调查,在20种传统职业中,民众对教育工作者的评价是收入低(列在第18位)、最劳累(列在第19位)、最不自由(列在第10位)。还有学者对城乡居民的职业选择次第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总共被选的33种职业中,中小学教师被排在第29位,而人们选择职业时最先考虑的恰恰是经济待遇。尽管近年来教师工资有所提升,但相对于涨幅过快的物价和房价,以及其他行业的收入,对男性来说教师的经济待遇不足以实现“男人的理想”。此外,教师工作繁琐细致、社会期望值高、成就模糊且滞后性的特点,让男性很难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学校相对纯净、安宁的环境文化,与男性追求创新冒险的生活格格不入。由于在传统性别文化中男性被要求“主外”,他们往往被建构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和社会的精英形象,因此必须承担起“养家”和成就“事业”的重任。当一位男性从事教师职业时,因性别是男性被赋予的“职责”与他从事教师职业的境况严重错位。他必须为此接受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承担来自社会、家庭、自身心理的多重压力,导致中小学男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如意。一个令人寻味的事实是,未婚男教师寻找配偶相当困难。有关调查显示,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女同事,超过70%的人不愿意找男性教师作为终身伴侣。这种状况使男性很少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感和幸福感,从而严重削弱了从教的意愿。欲吸引优秀男性选择教职,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2、消除家长和社会对男教师的误解

社会,尤其是家长认为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安全。传统上,社会和人们都持有“慈母严父”的思想。对于中小学校的男教师,人们普遍认为他们缺少育人经验,缺少耐性和细心,脾气粗暴,易于体罚学生。相反,女教师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更倾向于温柔、包容。由于中小学生尚未成年、好动贪玩、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到侵害,家长更希望自己子女的教师是一个“慈母”,而不是“严父”。这明显体现在师生的接触,尤其是师生身体接触方面。师生长期相处,难免身体接触,但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男教师与自己子女有身体的接触,男教师也因此陷入尴尬境地。例如,在体育课、各种活动中,校方对学生的衣着都有规定。若是女教师单独带领学生去上游泳课、健身课,家长们通常比较放心;若是男教师单独带队,情况就完全不同,需要女性家长陪同前往方可。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女教师对学生的身体接触,如爱抚脸蛋,常62被认为是对学生的亲昵和关心,而男教师如果有此行为就会被认为有违师德。男女生单独与女教师相处,不会带来戒备,而女生常被告诫避免与男教师单独相处。男教师也被学 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禁止与女生单独相处。这说明,男教师和女教师在身体接触方面得到不同

程度的信任。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确实存在个别男性教师对学生进行性侵犯的现象,通过媒体报道之后,社会和家长对男教师的信任度更加低,男教师往往被认为比女教师的安全感低。社会和家长的这种观念思维,同时也成为男性选择教师职业的障碍。因此,促进家长对男教师的理解和包容,对吸引男性进入教职,实现教师性别均衡很有必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媒体应该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解释男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独特作用,使家长对男教师形成正确认识。

3、强化男教师的榜样作用

对于职业的选择,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以及关键事件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与其建立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言语或行为给予其重要影响的人,甚至被当作角色模仿的人。中小学中教师女多男少的现象给学生造成这样一个错觉,教师是女性的天然职业。正如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主席雷吉·威弗所说:“如果孩子们在教室里看不到男老师,他们会认为教师仅是女性的职业。”其结果是,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女生大量涌向师范院校,而男生却对师范院校很少问津。这种状况又加剧了男教师一师难求的局面,恶性循环无休无止。早在1996年,全美教育协会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让教师选出他们最初决定从教的主要原因。小学或初中教师的影响排在最主要原因中的第4位(31%)。更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此项原因的男教师比女教师多(38%和28%)。可见,男性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男教师作为榜样,对于其长大后入职选择教师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因此,中小学男教师可以向他们的男学生谈谈做教师的好处,通过榜样的力量,促使更多的男生树立从教的职业理想和愿望。

4、在师范生招生和教师招聘上向男生倾斜,合理配置师资

我国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只要取得资格,不管是师范院校毕业还是其他院校毕业的学生都有获得教职的可能。但总体来说,基本上还是以师范院校毕业学生为主。鉴于中小学男教师极度缺乏,而师范院校又以女生为主,师范院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在招生中向男生倾斜。比如设定一定比例招男生;男女分别划线招生;对于就读师范院校的男生给予奖励或减免学费;对于毕业后从教的男生予以退还学费。更重要的是,师范院校要加强对男生的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克服各种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培养立志教育事业的信念和情操,确保他们能够把教书育人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各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招聘中小学教师时,也应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保证男性教师在学校中占有合理比例。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值得借鉴。澳大利亚2004年开始进行立法,允许学校制定男性专有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性别区别法》,以此保障学校中男孩教育的成功与未来男教师的逐渐增加。与之相配套的措施《教师性别平衡计划》,重在采取切实的措施鼓励男孩高中毕业后选择大学教师教育专业或相关课程,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作好必要准备。教育行政部门要拓宽男教师来源的渠道,积极吸收来自其他行业具有教师资格的男性进入教职。对本地区教师性别结构定期进行监测,合理配置师资,确保学校中教师性别均衡。

参考文献:

[1]王艳之,柴莉颖.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现实行意义和可行性策略[J].2008,(2)

[2]张桂之,孙英莉.浅论男体育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凸显的特性.辽宁教育学行政院报

[J.]2009,(11)

[3]伏干,杨小晶.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对幼儿角色发展的影响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

[4]林南,田原.男幼儿教师的培养及其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报,2004,(3)

[5]刘建霞.浅析教师性别单一化的不良影响[J].洛阳师专学报.1999,(6)

[6]王芳.从体育教学看男教师的教育特色及其现实意义.研究探索[J].[7] 马群.浅论中班幼儿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读写杂志,2006,(8)

[8]申向军.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锻炼相关作用的分析[J].[9]姚群英.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科学教育研究[J],2007,(10)

下载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秀屿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林秀平【内容摘要】 幼儿美术创造力是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基于兴趣的更高层次创造性思维的审美体现。兴趣和思维进......

    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一、区域活动中,合理投放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想象创造力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想象创造力 幼儿绘画中往往会反映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展想象力。我认为具体的做法可有: 一、在幼儿完成......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幼儿常常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让幼儿热爱生活,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

    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的环境呢?陈鹤琴......

    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影响

    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美术创新能力是孩子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把握与他们的发展水平直接联系在一起,与他们的整体智慧发展相一致。对于幼儿来讲美术创新既是学习,也是......

    蒙氏教育的参访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蒙氏教育的参访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李小红黄雪芳 (广西区二幼重阳城分园)目前,各幼儿园都利用区角活动、角色游戏、主题活动、外出参观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而我园引......

    浅谈混龄活动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浅谈混龄活动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云台幼儿园黄祎 内容提要 混龄活动主要指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在一起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的一种教育形式。从某个角度讲,混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