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4:2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

第一篇: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

摘要:听障儿童是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在有声环境中学习语言的过程,本文探讨康复教师的语言状况从言语的准确度、灵活度、语言关怀、语言环境等以及康复教师的行为方面对听障儿童学习有声语言的影响及其性格的形成、想象力的启发、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技能等方面对听障儿童语言学习、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康复教师 语言 行为 听障儿童 家庭 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的一种沟通方式,人要有健全的大脑、完善的发音器官(他是以言语为载体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听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听觉障碍(但大多数听障儿童都是大脑健全,发音器官完善的),只因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自然的聆听,通过言语主渠道途径,接受言语传递信息,从而导致了言语形成的障碍。以至于和正常人无法进行有声语言的沟通交流,难以融入主流社会。而听力语言康复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学会有声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康复教师必须自身具有帮助听障儿童用有声语言交流的能力。更要有效的把握好情景语言的随机输入以及利用有声语言的方法和技能。首先就要求康复教师有为人师表的崇高美德、广博的知识、创新思维、等等,为听障儿童学习有声语言提供资源。而康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教育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康复教师发挥的作用更大呢?康复教师怎样用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影响听障儿童的学习呢?就此我从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方面来谈谈:

一、康复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语言学习、发展的影响 听障儿童本身有一定的听力损失,他们语言学习不像正常儿童一样在自然的环境中就能习得。他们获得有声语言的过程是在人为设 计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的一个过程,这样往往不能还原生活环境本身,所以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更为重要,听障儿童在接受主题教学时几乎所有的语言输入者或者刺激都来自于康复教师,所以康复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的语言产生很大的影响。听障儿童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以后首要一步就是听,这就要求康复教师要发音标准。康复教师准确、简洁、规范的发音,将给听障儿童以良好的听觉刺激,听障儿童只有通过正确的、充分的发音训练、语言训练,才能较早、较好、较快地掌握口语。

(一)康复教师的言语输入少不了语言环境

言语环境在听障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终极目标是使他们能用有声语言进行交际,而交际是在具体的语境中。那么要求康复教师、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在语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孩子在课堂上会表达也会交流,可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会很茫然,不知所措,这时语言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一个家长告诉我:我的孩子不会用“不···”来表达不满,而只是摇头或者摆手、逃跑,让她很苦恼,但是有一天她在和孩子游戏时,因为孩子不听话,她就假装要用剪刀剪孩子的手指孩子在情急之下说了一句“妈妈不要剪”当时她特别的惊讶,平常我的孩子根本不会这么准确无误的表达如此完整的一句话。其实在教学中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可见当听障儿童真正有了用言语来表达交际的需求时,就更容易学习语言。再如:在课堂上设计“做客”的情景让孩子能将课堂上的语言搬到具体的语境中表达,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很困难,你会发现孩子说话就像背课文一样艰难,其实用语言表达的目的就是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以及需求,那么他这时的“背课文”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因此康复教师一定要扑捉当下生活情景让听障 儿童学习语言。我还想谈一点,听障儿童语训后的目的是回归主流社会,可是近期我发现一名听障孩子,他之前是参加完语训,康复了的孩子,可是这名孩子现在在聋校就读,重新学习手语,口语根本就不用,助听器也没有佩戴,那么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的语训被划为乌有,我和她简单交流了一下,其实并不是孩子的听力太差,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妈妈,都不用有声语言交流,孩子怎样学习语言,怎样用有声语言交流。可见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康复教师的课堂语言和课堂外语言

康复教师要让听障儿童掌握语言工具。教学中如果出现严重的单一强调“学语”倾向,你教我学,只是学知识而非学语言,那么康复教师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语言和课外语言的区别。

课堂语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一定的模式存在,以狭窄的课堂教育为主,以汉语拼音和词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反复强化为基本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空间局限于小小的教室,听障儿童接触的自然语言少,语言实践机会少,处于和康复教师的单向语言交流之中(因有的听障儿童长托寄宿或有的家长作用发挥的不好),使其语言的形成和身心、意志、行为的发展相脱离,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动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他们的自信心、自强意志、社会参与意识和体、智、德、美、劳的全面发展。即使康复教师付出再多的辛勤劳动,所取得的康复效果也不理想,并且听障儿童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普遍较低。因此正对以上这些问题教师做好课堂语言的同时对于课堂外语言一定要尽心组织、安排、策划让听障儿童成为课外语言的主体参与者。康复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语训经验,而且还要具有语言教育所需的各种新的科学知识,以便为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教育活动所用,教 师没有创造精神和应变能力,没有科学的新知识,是很难完成听障儿童从课堂语言到课外语言的丰富应用。让其尽可能多参加言语交际实践,在言语行为中学习语言。主要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中,主动获得的最大的语言实践机会,使他们接受大量的语言素材,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使他们迅速掌握语言。对于听觉障碍儿童,在言语行为中学习语言应是他们语言康复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

(三)康复教师的语言态度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也尤为重要 听障儿童与正常孩子相比,普遍比较胆怯、不善于表现,那么教师要时常给予鼓励的语言,来树立孩子的自信,不要用严厉的口吻,高高在上地对孩子进行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和他们是朋友,那么说话的语气也是朋友,不要让孩子有恐惧感。和他们说话也不能总是以命令的语气,有时候他们并不愿意干的事情命令他去干,比如:有些孩子不爱吃蔬菜,如果教师命令他吃,他也会吃,但是这样孩子自己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全放在心里,越不爱表达;再如:由于孩子的发音器官发育尚未完善,有些音发得不够清楚,不易听清他所说的话,特别是平舌音zcs和舌尖音jqx以及舌根音gkh等,发音时会感到困难,听障儿童更是如此。当孩子不会发这些音或发错这些音时,教师千万不要嘲笑他,更不要以孩子发错语音、说错句子批评孩子。这样不仅使孩子无法发现自己的发音问题,而且会使孩子从心理上害怕发音、害怕说话。如果孩子意识到教师在取笑他,还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不敢大胆说话。因此,作为康复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应给孩子以良好的语言刺激及发音示范,让孩子反复模仿练习。教师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说话,学会表达、交流。如果一个听障孩子康复到最后把交流看成是一种负担的话那么无所谓康复,无所谓成功。我观察很多听障孩子的自我表达的能 力,我发现康复教师用亲切的语气和孩子交流,经常鼓励孩子,这样的孩子特别有自信心特别乐于和人交流,而长期处于压力和被动下的孩子从来没有和别人主动交流的这种意识。孩子没有一点自信心,说话就像考试一样需要准备很长时间,才说一个字,这样语训的效果不但很差而且会给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康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作为这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来说的我们必须拿出最好的语言态度来影响我们的听障孩子,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口语,掌握有神语言,在快乐中成长。

(四)康复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灵活、生动

康复教师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切入实际也就是当下的环境,同时也要注意说话技巧,语言要灵活,话题要贴近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康复教师在教听障儿童时大部分的情景是设计的,那么跟现实生活比较就多多少少有出入,显得比较刻板、生硬,因此引导者的语言一定要能带动孩子去想,能够深入其境。灵活的语言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妈妈总是问老师我的孩子回家后不听我的,我说什么他都听不见,是不是听力下降了?等等,其实通过观察并不是孩子听力下降了而是妈妈的语言太死板,太过程式化,天天一个语调,一种方式,孩子听烦了,没兴趣就干脆不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孩子问妈妈太阳怎么看不见了?妈妈回答地理知识觉得太难孩子听不懂,这个时候只要动动脑筋运用灵活的语言,就可以挖掘孩子的潜能,说的过程是思考、组织的过程,语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五)康复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思维、想象力的影响

“先画个月亮,再画个小朋友,再画个荷花····”当孩子画画或做游戏的时候,我们会听到孩子自言自语。他们是在用语言计划自己的行动顺序和过程。有时,他们会用语言提醒自己画错了,如:“不对,不对”。其实成人在面对困难时也会像孩子一样“出声思维”。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自言自语,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人们可以脱离语言进行思维。不出声的思维是借助不出声的语言----内部语言进行的。

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理论,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机能,是对事物的间接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记忆、随意注意、预测和计划的过程、概念思维等,也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抽象逻辑思维。听障儿童在没有借助听辅器材的时候是没有听觉经验的,因此在此之前他们与人交流可能会出现非语言的形式与人交流。这个时候他们的语言学习就尤为重要,在听辅器材的帮助下建立语言结构。

语言是一门艺术,我们一般交流如此,那么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更是要讲究艺术。他们学习语言不是一个自然获得的过程而是人设计生活情景,编织各种游戏,通过这些来还原生活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从而通过科学的语言干预手段使听障儿童学会与人交流。在这个过程给他们的语言刺激并不像正常孩子那样自然的习得,而是教师的语言设计,虽然这些也都来自生活,对于正常孩子来说我们不会回避说话的内容因为通过他们听觉的刺激积累,很快会明白大人的表意,但听障孩子不行。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从易到难,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就更要遵循这一规律,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比如要创设一个情景,让孩子明白一个事物,这个大家都没见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孩子头脑中会出现对应的情景,但每个孩子出现的情景都不要一样,这就是想象的魅力,爱 英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它就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使孩子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尽管孩子的头脑里有丰富的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形成丰富的想象。这就是弹性教育,要使我们的孩子学习像蒸包子一样越蒸越大。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对提高想象力十分关键。要使听障儿童能更好的与人交流,更好的融入社会,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的原动力。

孩子天生性情各异,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寡言。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首先应找出其原因,然后再利用言行加以引导。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家长应鼓励他多说、敢说,并要求其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同时父母要充分发挥亲情的优势,多与孩子谈心、交流。诱导孩子与家长与教师多交谈,尽管大人说话用词孩子当下不一定全懂,但如长时间使用,孩子也必能悟出其中涵义,再经过慢慢模仿、运用,就能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及技能。

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语言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具有示范作用的,但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家庭的熏陶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要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仅靠平时与之交谈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想方设法利用散步、睡前时间做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游戏。譬如,开展家庭成语接龙比赛,家庭演讲比赛、猜谜语比赛(用儿歌做谜面的),词语修饰,如“花”可以说成“美丽的花”、“漂亮的花”、“五颜六色的花”、等。在他心情愉快的时候做以上各种游戏,使他觉得学语言是一项很有趣的事。既锻炼了记忆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扩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又培养了他对语言的敏感和语言的兴趣。

语言表达能力是听障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障碍。丰富听障儿童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是他们社会交往的基础。康复教师担负起 培养听障儿童语言学习交往能力的重要责任,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听障儿童的思维特点,家庭教育和学校康复相结合,把游戏教学和情景再现相结合,努力提高听障儿童表达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的交往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

(六)康复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谦虚或骄傲、诚实或谦虚、勤劳或懒惰、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等都是人的性格特征。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那么教师对其性格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往往以各种情感和猜测,盯着教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性格,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康复教师就更要树立好的形象,其中语言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人说话的多少,说话是否真诚,说话的方式是否因人而异语言的风格怎样,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教师的语言就应该抓住这点,与此同时教师的语言也反映的他个人的道德与修养,两者结合使其康复着的听障儿童具有一个好的性格。

(七)康复教师的语言素养的提高

以上我谈了康复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的学习、发展的影响,这些都要求康复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从事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多年,我发现康复教师的语言很单

一、空洞、乏味、而且经常会出现语病。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我们康复教师的语言素养呢?怎样让康复教师更好的做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使听障儿童更好的学习语言,更好的发展呢?

1、康复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增强语言趣味性,那么在课堂上康复教师对上课的形式以及怎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作为重点,康复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孩子的实际活动着手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使上课内容生动、富有感情。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2、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康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参加比赛演讲、主持大赛等等,也可在校内组织康复教师进行讲故事比赛,要求康复教师语言生动、富有感情、语句规范、发音标准、用词恰当、音量适中等等来提高我们康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广读书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欣赏经典文学既能提高我们的个人秀修养,也能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不断丰富文化底蕴。相信康复教师的语言素养的提高能从量变引起质变,随着听力语言康复教师的语言素养提高使听障儿童也能得到全方位发展。

二、康复教师的行为对听障儿童的影响

教师行为是教师一切行为活动的统称,是每个教师心灵的轨迹。教师行为标准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教育指导思想和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这是国家为教师规定的教育原则、言行标准、职业修养和各项纪律。它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严格遵守。教师是学生和社会中人们的表率,受其思想支配的外在表现是方方面面的,如在思想、政治、教学、育人、语言、仪表、行为、举止、人际关系等等都要做到以身立教,以身示范。这里所说的外在行为指的是在教育活动中直接对幼儿产生影响的行为,包括教师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及对生活的态度等,教师在传授知识、塑造品德、培育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才可以保证与学生、9 与同事、与领导、与孩子家长、与社会中的人们形成一定的和谐关系,从而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进而热爱教育事业,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热爱学生,尊重家长,团结同事,服从领导,配合社会,正确处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使教育过程得到和谐顺利发展,出色完成教育任务。

(一)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部分不良习惯会对幼儿从心理、行为等方面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1、教师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幼儿造成的心理伤害

现在,教师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如:穿上怪异的服饰,染鲜艳颜色的头发,在幼儿面前毫无禁忌拿起东西就大吃而不顾为人师表,在幼儿的厕所方便等。因为幼儿好模仿,他们会跟着老师做。如果老师有上述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导致幼儿纷纷效仿。

(1)康复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在教育活动中对听障儿童造成的影响

康复教师不良的行为习惯包括无意识地扯衣角、抖动腿,生气时用脚踢幼儿、对自己喜欢的幼儿过分亲昵、感到不满时表现出可怕的表情、自己心情不好时拿幼儿出气,用暴力惩罚孩子等,这些都会使幼儿的心理受到伤害。因为无论是正常孩子还是听障儿童他们都是已经会想问题的社会人,从康复教师不寻常的动作和行为中会感到惧怕,这比康复教师的言语伤害更加可怕。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发现康复教师的种种行为,比如无意识抖动腿、懒惰等都会被孩子纷纷效仿。我调查了十名康复教师也发现这十名康复教师里面有一名康复教师没有主动打扫卫生的习惯,这位康复教师带的四名孩子也从来没有主动打扫卫生的意识,而且表现的比其他孩子更懒惰,这不难看出康复 教师对孩子的影响,而且我们要求孩子也不光是说好话,我们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我也常常会发现康复教师抱怨“听障孩子什么也不懂,教了这么长时间还是不懂,气死我了”之类的话。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康复教师急于求成的心理在里面,另一方面反应康复教师没有正确的面对听障孩子。因为听障儿童首先他是一个孩子,具有集体性,其次他是一个听障患者,又存在着一定的个体性,这就要求我们康复教师要摆好自己的教育位置以及自己的教育态度,耐心的教我们听障孩子学习语言。无论学习什么都是从易到难。

(2)康复教师不良的职业态度在教育活动中对听障儿童造成的影响

教师不良的职业态度主要指不热心于听力语言教育,只把康复教师这个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对工作不感兴趣,甚至讨厌听障孩子,导致不专心于康复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不注重自己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注重自己的言语、专业知识、技能的进修与培养,有时板着脸对待幼儿,对家庭经济不好的幼儿不闻不问,这会严重伤害幼儿的心理。

对于教师不良的行为习惯应采取的策略

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自己的着装,要大方、干净整洁,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带情绪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听障孩子学习,当自己真的无法按耐住自己的情绪时,可以采用适当的时机述说不开心的原因,让幼儿理解你。这一方面会使自己的心情有好转,一方面可拉近与幼儿的情感距离。

另一方面,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注重对人格品质、工作态度、思想道德的考核,不要让有不良举止、不敬业的人进入此行业,以免造成对幼儿的伤害。另一方面,应考虑给教师创设良好工作环境,给教师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让康复教师对自己有信心。此外,管理者与教师间也应保持和睦的氛围,相互鼓励。

综上所述,教师的语言状况以及行为对听障儿童语言学习、发展非常重要,家庭的教育也不能忽视,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康复教师为人师表的崇高美德、广博的知识、创新思维、爱岗敬业都是康复教师必须具备的。康复教师不但要丰富自己的语言,更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好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关怀,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而且要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巧更好的为听障儿童服务,使他们在听力语言康复成长的过程中健康、自信、充满活力、拥有良好的性格,丰富的想象力,使听障儿童能全面发展,尽早回归主流社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吕明臣.语言环境和聋哑儿童的自然语言获得 [2]梁巍 现代聋儿康复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应答 [3] 祝蓓里 叶奕乾.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卢雅洁.听障宝宝做游戏:听力、发音、语言康复部分 华夏出版社

[5] 听障儿童言语训练标准教程

[6]听障学生多元化任务驱动学习方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7]劳拉.贝尔克鹰架儿童的学习:维果斯基与幼儿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 张明红 学前儿童教育语言教育 华东师大出版社,[9] 卡洛琳·爱德华兹编著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10]朱家雄.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11]黄英.关注幼儿教育中心的心罚[J].幼儿教育地,2004(6).[12]莫源秋.幼儿教育中的心理伤害漫谈[J].山东教育.幼儿教育版,2002(3).[13]张守臣.心理教育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21-251.

第二篇:康复机构听障儿童教师状况调查问卷

康复机构听障儿童教师状况调查问卷

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受访者姓名__________职位__________问卷编号______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了了解康复机构教师的状况,为康复机构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和帮助,《聋康机构通讯》编辑部特组织了此次问卷调查,回答本问卷将占用您五分钟时间,衷心感谢您的合作!

注:本次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均以类似“有80%的机构„„”进行公布,不会涉及具体的机构名称和数据,并且不会公布原始数据。

祝您工作顺利!

聋康机构通讯编辑部

2010年12月

注:以下提到的“教师”仅指参与日常教学的听障儿童康复老师,不包括其他特教人员、后勤人员和临时实习人员。

1.您所在机构成立的时间是?

□ 1999年及以前 □2000年-2004年 □2005年及以后

2.您所在机构的性质?

□民办□公办□民办公助

3.您所在机构的教师都有编制吗?

□全部有 □全无 □部分有

4.您所在机构教师来源是(可多选)

□特教专业学校 □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幼教系统□聋儿家长□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5.(接上一个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

□特教专业学校□幼教系统□聋儿家长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

6.您所在的机构今年有几个教师离开了?

□没有□有(请注明几个)_________

7.机构教师离职后的去向?(可多选)

□自己开办机构□到其他特教机构执教□转行□其他(请注明)_____

8.教师离职的原因(可多选)

□正常调动□经济待遇不满意□能力不足

□教学观念不同□不被社会认可□其他(请注明)________

9.您所在机构共有______名教师,______名在训听障儿童(以12月1日为准)

10.各年龄段老师分别有几人?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教师人数(下同)。

20岁及以下___人21-30岁___人 31-39岁___人 40岁及以上___人

11.您所在机构教师性别构成男教师___人女教师___人

12.您所在机构教师从事特教工作时间

3年以下___人3-5年___人6-9年___人10年及以上___人

13.您所在机构教师的学历

初中及以下___人普通高中___人职业高中___人

专科___人本科___人研究生___人其他(请注明)________人

14.机构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可多选)

□培训 □会议 □网络 □书籍□与他人交流□其他(请注明)________

15.获得行业信息的渠道(可多选)

□网络、□书籍□与他人交流□其他(请注明)________

16.您所在机构教师需要哪方面的培训(可多选)

□康复教育学(新的康复理念、康复知识、康复技能)

□听力学(知识 技能)□助听器验配□其他(请注明)________(接上一题)其中,最需要的是哪方面的培训

□康复教育学(新的康复理念、康复知识、康复技能)

□听力学(知识 技能)□助听器验配□其他(请注明)________

17.您所在的机构教师希望以何种方式获取培训和知识(可多选)

□参加培训班□浏览专业网站(比如聋康网等)□网上视频教学□其他(请注明)______

18.您所在机构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可多选)

□能胜任基本工作要求□获得证书□完成国家规定的学分

□提升专业素养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

19.您所在机构教师培训的经费来源(可多选)□ 上级拨款□单位提供 □教师自费

-------------------问卷结束,再次感谢您的合作!祝您工作愉快!--------------------------

第三篇: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2018-02-10 09:36

15岁道20岁以上的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当于或低于正常儿童五年级(13岁)的水平。此外,只有10%的听障显示可以达到初中二年级的阅读水平。导致缓慢的因素很多。其中三个因素最为关键,一是听力损失程度,二是听障出现的年龄,三是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环境。

一、听障儿童的语言环境与正常儿童有着根本不同

听障儿童获得语言与正常儿童有着根本的不同。对于多数听障儿童来说,如果他们的父母也是听障人,用手语的自然对话情况也许与正常儿童的一样,但是手势交流与视觉交流(如读唇)的相互混合都会影响后期儿童的语言发展。大多数听障儿童的父母是非听障人,也不懂手语。因而父母与儿童互相交流的作用在听障儿童语言获得中就更为复杂。很多听障儿童都是在人生的青少年时期以后才学会手语,他们的语言并非从父母那儿得到,而是从伙伴那儿学来的。

二、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方法存在争议

在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上有些争议。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种学习语言的方法论。

(一)采用先听说后读写的方法:即首先强调说与理解能力,因此这两方面是社会交际的最重要方面。这一方法包括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读嘴唇理解语言(读唇),以及充分利用儿童残缺不同的听力。

(二)坚持教授正常语言:即只教听障学生读唇技能,也不允许用口语的混合。这一方面法论的理由是任何手势交流与视觉交流(如读唇)的相互混合都会影响后期儿童的发展。另外,手语交流较其它都容易,因而会导致儿童无兴趣继续学习其它语言技能。

(三)教授手语:即一种专为听障人设计的手语。理由是听觉受损坏的儿童的视觉与触觉较常人更为敏感,因此,手语对他们更为适合。这种方法也较易使听障儿童不能与其他正常人交流,因而产生距离。

(四)综合交际法:即各种交际方法都让听障人使用。对有些人来说,综合交际法即是手语及口语同时应用,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强调先学会手语然后将手语做为基础去获得其它形式的语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教听障人学习口语(指依赖听觉的语言)的方法论占主导地位。近几十年来,综合交际法逐渐成为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总之,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受到以下几个不同因素的影响:1﹒听觉受损程度;2﹒父母是否同属听障人士;3﹒接触语言的年龄及接受语言训练的持续性。此外,这些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正常儿童的发展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三、听障儿童阅读与写作存在困惑

听障儿童的手语能力虽然能够发展很快,但是一旦到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阶段,就不那么乐观了。据一些研究指出,听障儿童的阅读能力一般远落后于正常儿童。研究者在英格兰与威尔士的聋哑儿童的调查,发现一般15到6岁的听障学生只有9岁左右正常儿童的阅读能力。这种类似情况在新西兰、瑞典以及丹麦均有,这似乎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通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提出听障儿童的语法系统与正常儿童有着质与量的区别。听障学生的错误不但忽视正确答案,而且还将一些不合语的句式认为合乎语法。语言系统与正常儿童有不尽相同之处,写作能力自然校正常儿童低。真正的写作问题是因手语系统不同而呈现不同。手语使用者的语法与汉语语法不尽相同,因此,语言转移现象出现在写作语言上。

学习手语及口语的听障儿童,尽管运用与汉语同样的语法系统,但由于在大脑中的表现形式有区别(在正常儿童主要以语音形式,而听障儿童则以手势形式),因而影响到听障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如果听力受损为轻度,儿童的成绩与正常的类似。但是如果听觉受损严重,其成绩就低得多。研究者认为用语音形式记忆的听障儿童通常较易发展阅读及写作能力。听障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他们能否将语言在语音上与外形上的特性应用在阅读写作上。因此,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能在阅读中学会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但这种能力对听障儿童更为困难。

四、听障儿童交际能力与正常儿童不同

由于大部分听障人的交际是面对面的交际,其它形成的交际则很少应用,例如电话交流,隔墙交流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交流告诉我们语言的应用因场合而异。但是听障人是与非,听障父母的交际方式与正常儿童不同。这种不同甚至在婴儿期就存在。研究者发现听障儿童的父母常较多地运用命令性控制性语言。此外,听障儿童与非听障母亲的交流也往往是单向的,不同于正常儿童的语言环境。由于听障儿童的父母常用指示性语言,因而使儿童本身较被动,最终导致母亲不再与听障儿童进行正常的会话交流。而用手语口语相结合的交际方式的母亲孩子较仅用口语的母亲孩子会话交流要频繁得多,而且相互合作也较多,对听障儿童的交流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同理心对听障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

同理心对听觉障碍儿童个性及人格形成的影响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 曹晓琴 750004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我们在忙于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的丧失以及由此而引起语言发展的迟滞,造成他们知识经验的贫乏,思维水平低下,所以这些对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他们的自制力极为不强。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谁触犯了他们,他们便会由着性情冲动起来,并极为固执的不听任何劝说,甚至会暴跳如雷。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他们自私、缺少爱心和同情心,没有责任感。

而同理心的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新的尝试。它不但能解决听障儿童自私、任性、骄傲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他们积极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何为同理心呢?它是通过“听”情绪,了解、接纳对方的感受,也就是能设身处地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并将个人的感情融入客体的情境里,“感人所感”,“知人所知”。

如果教师能在学校的生活中经常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这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通过一些活动,可以了解学生情绪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引导他们个性心理和人格的良性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听障儿童的同理心呢?

首先,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步骤“聆听”学生的情绪。

1、走进孩子的世界。

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做过不少的调查,发现凡是孩子喜欢的老师,通常都是那些活泼开朗,能和孩子一起学习、游戏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一个老师,不仅要有爱心,而且还要有一颗童心,带着童心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接受孩子的“倾吐”的过程中实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

2、觉察学生的情绪。

善于观察,可以使我们更快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听障儿童入学后,教师成为他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他们渴望教师肯定、“发现”他们的“存在”。因此,教师要及时觉察到他们的情绪。在生活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给予他们信任的点头,爱抚的微笑,也可以提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斥责,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中体会到师爱。而这种情绪的“聆听”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得并转化为对他人的一种善意的行为。

3、无条件的接纳学生的感受。

教师要用期待的表情、眼神、耐心、细心地去倾听学生的冷暖与疾苦、欢乐与忧愁,花更多的时间去与学生交流,了解什么是孩子的快乐,体会到孩子的真爱与不爱的标准,从孩子闪烁不定的眼神中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望与需求,从而为孩子们的古怪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注解和引导,使学生懂得同情、懂得爱,并为他们“爱”的迁移有己及人,由近及远到亲人、同学、老师、班级、学校乃至社会。当然,教师还要从动机、态度以及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方法去面对学生 的不良情绪。如教师可利用兴奋与抑制的诱导规律帮助他们转化消极情绪。

4、帮助学生的辨识自己的情绪。

教师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以真实、真诚的态度与学生的思想快速沟通,将教师良好的行为准则、性格特点在学生身上内化,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满足了被尊重的需要,感受到“我能行”,从而产生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情绪。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

如活动一:下课后,多数学生都去玩了,只有小明在写字,一直写不好,不仅完成不了课堂作业,还写不好课后作业。

请你说说看:

⑴ 小明有什么表情,他在做什么? ⑵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有什么感受? ⑶ 请你说说小明有什么困难吗? ⑷ 你从哪里可以知道小明有困难? ⑸ 你说一些什么话小明会觉得好一些?

⑹ 能不能说出三件可以让小明知道“他有朋友,你关心他,帮助他”的事情呢?

其次,教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把这样的经验类推到去同理与成人相处时的情绪感受上去。

如活动二:你和父母在一起时

⑴快乐的时候,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当爸爸妈妈快乐的时候,你觉得怎样,跟谁在一起你最快乐?

什么事情、什么东西让你快乐? 当快乐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感受? ⑵ 生气的时候,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当爸爸妈妈生气的时候,你觉得怎样? 跟谁在一起,你最容易生气? 什么事情、什么东西让你生气? 当生气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感受? ⑶ 难过的时候,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当爸爸妈妈难过的时候,你觉得怎样? 跟谁在一起你最容易难过? 什么事情、什么东西让你难过? 当难过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感受?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说错了,不要责难他们,问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回答。这种自在的谈话活动,能让师生之间的心灵感情更加自由地交流。此谈话不仅能使听障儿童了解了自己的情绪,也了解并且接纳别人的情绪。接纳别人的情绪,在这里并不是要求听障儿童要同意他人的情绪,重点是允许对方有权利产生情绪,而听障儿童可以了解他人的情绪,从他们的立场去体会他人的感受,从而达到“感人所感“、“知人所感”的同理心的培养到实现。

可见,对听障儿童同理心的培养,不但可以发展他们的情绪智能,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情绪,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个性意识和

健全人格。因此,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时机,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进行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沟通”,培养听障儿童的同理心,使他们的精神家园——个性心理及人格健康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宁夏银川市清河街952号

***

第五篇:听障儿童听力康复主要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听障儿童听力康复主要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摘要】0—6岁是儿童语言形成发展的最佳时期,及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对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的早期干预。通过对一名听障儿童在亲子班的康复观察、实践,总结出几点影响该听障儿童 康复的主要因素:1)家长在康复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对聋儿康复起重要作用。2)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康复起重要作用。3)在康复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对康复计划做调整。

【关键词】最佳时期 聋儿 良好习惯 1前言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3万儿童由于种种原因致聋。同时,由于家长不了解相关知识,没有开展早期干预,使孩子错过了说话的最佳时期,结果使绝大多数听力障碍儿童变成了与正常人无法交流的实实在在的“哑”人,同时,导致了语言有关的一系列知识、技能甚至思维的掌握和发展的困难。

从理论上讲,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听力残疾儿童的缺陷可以补偿这一论断,进一步证明了器官的用进废退学说,并且关键期的理论在聋儿语训工作中得到印证。从言语交际过程看,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目标是帮助听障儿童重建有声语言系统,即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获得言语能力,修复因听力障碍而脱节的语言链。

亲子班是2-3岁得听障儿童及家长一起接受训练的一种康复形式,家长在老师对听障儿童进行单独训练时在旁边辅助。研究对象在亲自班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唇、舌训练,听觉能力训练和呼吸训练。他是亲子班康复效果较好的一名聋儿,所以就以他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经验,给自己以后的康复教学工作做好的参考。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情况

×××,男,2008年出生于农村,导致听力障碍原因不明。2011年4月份进入临汾市聋儿语训部亲子班接受训练。入班时只右耳佩戴助听器,补偿效果佳。之前没有接受任何的康复训练。

据了解,他的父母及祖辈均无听力障碍,出生后跟着奶奶,主要语言为当地方言,而且奶奶的文化程度不高。2.1.2 研究对象初步评估 医学评估:右耳纯音测听图

言语评估:由于孩子刚佩戴助听器时间不长而且长期接触的是方言,无法进行正常的评估,只好根据家长的介绍,了解到他会说简单的词语,比如奶奶,爸爸,妈妈等,但说话时发现音调高,即有假音。2.1.3 研究方法

观察法 对研究对象在训练课和课余期间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访谈法 针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情况、监护人情况、评估情况等等)在入班时向家长询问。2.2 研究过程

2.2.1 唇、舌训练过程

舌部是至关重要的发音器官,对其进行刺激和锻炼,提高其舌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对其发音质量的改善大有裨益。

单纯的口舌操是一项枯燥的训练内容,所以将唇、舌训练安排在吃零食和刷果酱的活动中,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化训练相结合的形式,每天坚持,锻炼他的舌肌肌力、灵活性和协调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的唇、舌肌肌力和灵活性都有提高。2.2.2 听觉能力训练

听觉能力分为听觉察知、听觉识别、听觉分辨和听觉理解。听觉能力训练是分两个时间段训练的,第一个时间段是训练课的开始,采用的是集体教学法,是让其在音乐里做出不同的动作;第二个时间段采用的是个别化训练,是通过听不同频率的乐器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包括耐心等待,同时也可以初步评估助听器补偿效果。如果不是最佳补偿,也可以提供数据以便调试助听器。2.2.3 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比如比赛吹蜡烛,吹纸裙,吹泡泡等活动。也是采用集体教学法和个别化训练。首先是老师演示,之后让孩子一个一个来训练,然后是每个人拿一个玩教具并且家长在身边帮助孩子一起训练。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记录

唇舌能项目 唇能力 舌能 舌肌肌力提高,舌灵活性提高

圆展唇灵活,唇肌肌力提高

聋儿表现

力 力 听听觉觉察知 任何频率打击乐器都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并能耐心等待

能力 能辨别跨度较大的乐器声和言语声,还能辨别出同韵母的双音节、三音节简单词。就他会的包括人物类、身体类、听觉动物类、水果类等日常用词老师在背后给声时,他能正确辨别 地重复,但有些发音不是很准确

听觉较察知和辨别差,对具体的物体能识别,但对图片上的物识别 体识别能力较差

听觉理解能力差,只是单纯的重复,比如叫他的名字时,他的理解 不是“唉”而是先重复他的名字,然后才是“唉”

呼吸能呼吸方式正确了,吹蜡烛是发出的不再是“啊卟„啊卟„”气流 的声音,而是“呼„„”

力 气息 不是能很好的控制气息 3.2 结果分析

在这一段时间的训练过程中,训练课上老师做演示时,孩子的奶奶会让他认真看,有时他的注意力分散,奶奶会严厉的批评,这使得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能耐心的看完老师的演示,所以在听觉训练时老师无需给予很多引导,他就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老师也是尽量在孩子的集中注意的时间里把演示做的简单、有趣,让孩子和家长容易理解;同时也说明做这项训练的目的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家长做训练。在对他做个别训练时,他的奶奶在旁边认真看老师做训练的手法和技巧,回家奶奶就课堂上的内容重复给孩子做,若有什么疑问,孩子的奶奶会在下堂课及时问老师,与老师交流。老师也会根据他奶奶提供的情况对他的康复效果做评估,并及时对他的康复计划做相应的调整。结论与体会

经过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他的语音快速发展,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的全部语音音调,虽然发不准的语音有一些,但那都是受幼儿生理发育和环境影响的条件所限。他已经具备学会全部母语语音的心理能力。达到了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时期。

他是亲子班康复效果较好的一名听障儿童。在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中得到几点体会: 早期干预是听障儿童康复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应加强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力度,使更多的家长尽早的对听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在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过程中,家长的心态和辅助作用非常重要,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投入到对孩子的康复中。家长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帮助,因为不是每个家长对听障儿童康复方面的知识都了解,有些家长甚至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有听力障碍认为所有人都是健听人,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孩子,还要在课下教与家长康复的知识,以便家长在其他时间可以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更好的康复。在康复过程中,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习惯对每个儿童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会让儿童的发展缓慢。听障儿童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那他就不能认真看完老师的教学演示,也不能在做训练时很好的配合老师,这样就得不到好的康复效果,甚至康复效果为零。康复过程中老师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制定好的康复计划,要根据聋儿的康复效果及时地调整康复计划,以做到最适合该聋儿的最佳康复。有句话叫“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老师要做到对每一名聋儿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分析,然后对他的康复计划做出及时正确的调整。

现在他已经在做更进一步的康复训练,他的听觉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他的左耳也佩戴了助听器,这对他的康复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老师根据他的评估结果开始对他进行进一步的听觉语言康复的训练,使其更快地学会听话、说话,能流畅地人交流。

当然,他并不是在康复过程中一切顺利,尽如人心的,他也有理解不当的地方,如:每天来了老师都会叫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叫到他时,他的回答是“他,唉”,而不是“唉”简单的答应,因为在他还不会开口回答时,老师在叫他的名字后就会“唉”,这说明他存在对语言的理解欠缺的问题,现在在语言模仿的阶段。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其残障的原因使其在发展上尤其在早期发展上,既有所有儿童的共性,又有其特点,或者说,听障儿童的早期教育需要既有所有儿童的一般需要,又要有自己独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全礼.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第1版

[2] 吴月芹.从言语过程反观聋童听力语言康复中的几个问题[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4期

[3] 刘全礼.残障儿童的早期干预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8 [4] 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顾建玲.聋儿早期干预个案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年第2期

下载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要:现代科学发展表明,0~3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人道智力发展、性格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

    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要:动画片在儿童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动画片的特性以及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阐述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介绍运用......

    关于对听障儿童进行有声语言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于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聋和重听儿童是丧失听力或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的儿童。聋和重听儿童由于听力障碍,在语言学习、思维的发展、社会的交流、道德观念......

    动画片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动画片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提 要:当今社会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动画片成为了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以鲜艳的色彩,夸张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受儿童喜爱,成为幼儿必不可......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是由生长的环境所造就的。一个孩子生活在什么家庭,家长的素质,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重要影响。随着年龄......

    浅谈家庭暴力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浅谈家庭暴力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 钟慧娴 (教育科学学院08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海南 五指山 572200) 摘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特别是孩子。当......

    陕西铁路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陕西铁路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班级:交通设备0902班姓名:学号: 1.陕西铁路建设迈进黄金发展期 今年陕西省计划完成铁路建设投资120亿元,截止4月底在建铁路项目实际完......

    网络对中学生发展状况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络对中学生发展状况影响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逐步融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因其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功能,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