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身体运动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浅析身体运动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学前儿童户外体育活动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
学前期儿童身体正处在发育的起步期,身体全方位的发展正在全面展开,身体的各部分比较脆弱,需要充分而又合理科学的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日后身体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户外体育活动通过专门性、综合性、户外区域体育等形式的户外体育活动来提高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
(一)通过综合性户外体育活动发展学前儿童身体。
以提高一个体育技能目标为中心,其他各项体育项目参与其中,就是所谓的综合性户外体育活动。比如户外体育活动“小兔摘柿子”就是以练习幼儿立定跳远,提高幼儿双脚的力量为主要目标,而在活动过程中,又设定了钻、爬、双腿跳等一些系列活动,从而让幼儿在全身都运动的基础后,开展目标活动“立定跳远”。综合性户外体育活动一般在中大班开展的比较多。总之通过综合性户外体育活动学前儿童的身体各部分得到了运动和锻炼,身体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通过户外区域体育活动发展学前儿童身体
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是以区域化的形式将户外专门体育活动和户外综合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即将各种体育技能像室内区域活动一样划分成不同发展目的的区域。户外区域体育活动基本包括:“钻爬区”“投掷区”“跳跃区”“运行区”等,但划分不是定性的,一般应根据本园户外实际情况来划分。在户外区域体育游戏活动开展后,幼儿通过钻爬区提高钻爬能力;通过投掷区,投掷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跳跃区,跳跃能力得到了发展等,而各项能力的提高又让幼儿的健康体格得到了增强,为健康体魄的建立打好了良好基础。
纵上所述,各种形式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只有一个,即通过提高学前儿童的各项体育技能,从而使其的身体得到良好发展,为学前儿童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打好身体基础。
二、学前儿童户外体育活动在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户外体育活动的物质环境
所谓物质环境即指幼儿进入户外的环境。户外环境给幼儿提供了非常清新、放松、自由宽广的自然环境,让幼儿摆脱了室内较为抑制的环境,放松了心情,将各种真实情绪情感自然释放了出来。
(二)户外体育活动的心理环境
1、社会性的发展
(1)社会性规则的认识
无论什么形式的户外体育活动,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比如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切白菜”,幼儿就得遵守这样的规则:一个幼儿“切白菜”,儿歌结束,“切”到哪儿,哪儿的两个幼儿就得快速松手,向相反方向跑,第一个到者为胜。幼儿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游戏才能顺利进行,所以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以便顺利玩游戏就成了幼儿的通识。幼儿园所开展的户外体育活动几乎都包含了这样的规则,但一般不叫规则,称为玩法。另外一种形式的户外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它的规则更为明显,比如在钻爬区,幼儿可以选择不同路径,按照路径来游戏,如果在钻爬过程中半途而废,就没法到达终点。总之,这些多种多样包含社会规则的户外体育活动,让幼儿对社会性规则有了间接的了解和认识,并使以自我为中心的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规则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幼儿日后认识遵守社会规则奠定了基础。
(2)交往范围的扩大
与室内集体教育活动相比,户外体育活动最大的优点就是给幼儿之间提供了很自由的不受干涉的交往机会,这一点在户外自由体育活动和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举一个我亲见的例子。有一个幼儿在班中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总是通过等待老师
或者其他幼儿的注意来获得帮助,很少用语言来请求帮助。但是他在户外自由体育活动中,通过与另外一个幼儿玩滚球,获得了友谊,同时语言情绪变化也多了起来。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在我园混龄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中,打破班级、年龄的限制,各班各年龄段幼儿自由选区游戏,从而让幼儿认识了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范围得到了很大拓宽,交往机会也大大增多,提高了幼儿交往的能力。
3、个性发展
(1)坚强意志的养成
意志是指幼儿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儿童体育运动体现出的努力克服困难、自我说服、自我鼓励等都是促进幼儿意志形成的重要体现。例如匍匐爬的练习,需要幼儿有足够强的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的鼓励自己坚持练习才能让身体不触碰网,成功爬过“敌人”的“警戒线”。再如,一个幼儿面对曾经多次未跳上去的跳箱,他如何再次战胜怯懦、鼓起勇气去尝试、去超越,需要幼儿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行。
(2)自信心的提高
幼儿通过挑战有难度的体育活动,获得成功,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增强。比如在自由体育活动跳绳中,一些幼儿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双脚连续跳绳,那么教师给幼儿提出单脚跳绳、反方向跳绳、花样跳绳和双人跳绳的这样的难度,如果幼儿敢于挑战这些难度较大的跳绳玩法,并获得成功,就会从中体验到极大的快乐感、成就感,从而使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第二篇:浅论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浅论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区角环境创设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摘要:幼儿园良好的区角活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关键词:幼儿园;区角环境;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而幼儿园的区角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区角环境更能吸引孩子,更能启发孩子。
一、区角环境创设的现状
(一)过于注重美观
现在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看见在很多的区角外观形式多样、很漂亮,也的确能吸引孩子,但区角里真正的实用的材料并不多,这并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而老师们往往都是忽略了环境在教育过程的作用。
(二)内容片面化、简单化
幼儿园区角本是一体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区角的环境都只是单一的,各区角之间并没什么关联。而还有的很多幼儿园区角环境很简单的、或者是没有的。
(三)忽略幼儿参与
在区角的环境创设里,大多是老师操办的,老师们尽情的展示自己手工才能,而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想法,大多是以自己的想法做的。其实老师们可以不用全操办完,可以做一些半成品或者是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和孩子一起完成区角环境设计,这不仅能减轻老师们的负担。也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区角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注重全面性原则
区角活动环境创设是有限的、客观的,教师不可能穷尽生活中所有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为活动所用,但幼儿对环境和材料的选择却是开放的、自由的。所以在区角活动环境创设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经验、态度,从孩子身心发展出发,全面考虑创设的环境是否适合孩子。
(二)结合主题性原则
任何环境的创设都必需服从于内容和需要,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已有的条件构建。在区角活动环境创设中,不仅仅是要各区角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要符合本区角的一个主题,比如,一个表演区角,设计的环境却是与建构区相符,这会让孩子比较茫然,我们要充分利用区角环境设备发挥教育效应。
(三)体现主体性原则
在各区角的环境创设中要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区角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已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三、各区角环境创设的影响
(一)角色游戏区
角色游戏主题是从幼儿的生活中来,要求是幼儿熟悉、了解和接触过的或是感兴趣的。良好地环境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更好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还能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表征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发幼儿想像力及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学习适度表达个人情绪,了解他人情感,能学会更好的自我控制,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
(二)积木区
积木区的场地应较宽敞、平整,不要过于的复杂,可以简单明亮一些,让幼儿可以更好发展建构能力,学习建构技法。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形状、数量关系。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玩沙玩水区
玩沙玩水区主要是在户外,所以环境时要以自然为主,靠近水源,便于为沙池、水池加水,便于幼儿洗手和收拾、整理、清洁材料。良好的环境更好的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物的性质,满足幼儿摆弄物体和好活动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在沙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活动后自己学会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
(四)阅读区
阅读区是所有区角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在环境创设时,要选择适合的场地,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在语言图书阅读区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服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中,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看、听、读的过程中,通过对图书中的故事情节的感受、进行的模仿、学习和欣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能连贯地讲述故事和图片,能与同伴共同创编诗歌,对书上的文字感兴趣。
(五)音乐表演区
音乐表演区首先要有一个给幼儿表演的舞台,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敞的活动场地。舞台可以用布、屏风或彩色纸条来表现和装饰。让幼儿在一个动感的舞台上学习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按照音乐的内容、节拍进行有趣的游戏情节,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在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辨别声音高低、强弱、快慢变化的能力,以及倾听、跟从节奏指令的能力。发展动作,使动作准确、优美、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六)美工区
美工区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所以环境也应是富有想象的、丰富的。美工区也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区角,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相邻。幼儿在丰富的安静的环境中学习观察和感受周围事物,并用美工材料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发展创造力、想像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力,体验成功。训练小肌肉,手眼协调,发展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自然角
自然角的环境,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教学的需要、季节的变化及其他条件进行设计。将周围环境和广泛的自然物有选择地、集中地、分层次地著地展示于幼儿的眼前。更好的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使幼儿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自由地操作和探索,弥补集体活动时观察探索的不足。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总结
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来自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则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提出了要求他们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 索 和 学习的 容 器。”区 角 活 动 在 现 今 教 育 中以 越 来 越 重 要,区 角 活 动 环 境 的 创 设 也 必 不 可 少,所 以 创 造 一 个 良 好 的 区 角 环 境,会 更有 利 于 激 发 孩 子 的 兴 趣 和 好 奇,让 孩 子 更 好 的 在 区 角 中 学习成 长。
参考文献:
①
黄 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② 阎水金.幼儿园环境与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③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④ 李金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⑤ 周宗清,陈志超.幼儿园环境创设——区角设计[M].湖北:湖北少儿出版社,2010 ⑥ 陈晓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及案例评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⑦ 虞丽丽.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与指导[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⑧ 刘云艳.幼儿园教学艺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⑨ 陶纪秋.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原则和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10】吴冬梅.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
第三篇:选秀节目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及价值观的影响
选秀节目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及价值观的影响
当前的以儿童为主角的电视选秀节目主要以模仿秀、才艺秀、语言秀等形式呈现,以竞争的方式展开。尤其是才艺类,是一场孩子们的琴棋书画、说学逗唱能力的大比拼。一个孩子通过激烈的角逐,过五关、斩六将,历经海选、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才能取得桂冠。才子城相关论文是这样描述到: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专家王海英说过,选秀是一场竞争性比赛,儿童选秀活动中筛选标准通常由成人来制定,它实质上是成人权力意志下的造星游戏和成人审美趣味下的选择性奖励。为了达到成人的标准,儿童必须仔细揣摩成人意志,迎合成人趣味,竭尽所能地展现成人世界所认同的价值标准。虽然儿童选秀不像成人选秀那样竞争惨烈,但选秀失败所导致的挫败感仍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使其童年生活留下不必要的阴影。
其实,儿童选秀节目不仅仅是考孩子们的才艺,更是对全家的一种考验。孩子们在台上施展三头六臂去迎合评委,取悦观众。台下的家长们为了孩子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是千方百计地去动员亲朋好友投上一票。孩子们对于选秀节目往往抱有很大的幻想,一旦落选,心理落差特别大,对心理造成的损伤也是难以弥补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参加选秀节目的初衷是希望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通过选秀树立孩子的竞争意识,锻炼胆量。但是电视台商业化的节目运作方式往往会使大多数孩子以眼泪来结束自己的选秀,本质上是不利于孩子正常的身心发展的,更不用说自信心的树立了。
儿童选秀节目的“泛成人化”运作不仅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且也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们一夜成名的不良思想,容易让其产生惰性,丧失正常的学习兴趣,偏离正常成长轨迹。选秀会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急功近利”的虚荣浮躁之心,小小年纪就游走于商业选秀活动之间,争名逐利,爱慕虚荣,喜欢被当做明星的感觉。长此以往,孩子们无论是在选秀舞台上脱颖而出、星光闪耀,还是大浪淘沙、星梦陨落,最终都会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很大的误导,同时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对儿童群体成长的心理期待和评价标准很多孩子为了能在选秀节目中走的更远,不惜花重金培训,请名师指导,置办高级服饰。精力都花在了如何成为明星上,正常的学习往往被影响,甚至被荒废。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社会普遍形成了一种浮华虚荣的价值观,那么就会造成许多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第四篇:浅谈国学启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
浅谈国学启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来源:秦汉胡同国学书院4月校报作者:秦汉胡同教师国学启蒙教育是以中华文化典籍来取材,它凝聚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教育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的历史和文化精髓的精深,也是中华五千年之文化瑰宝。《易经》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儿童时期是孩子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纯正善良无邪的品质,教导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正如蒙学经典《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和 “凡训蒙,须讲究”都告诉我们的童蒙时期教育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他们多是从小熟读经典学习经典,长大后才会善用文化知识来治国安邦,建国为民。正如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而言“用半部论语打天下,用半部论语治天下”。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中就说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让孩子从小在经典文化中熏修,学习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格局。童蒙,是0—13岁儿童的启蒙,主要是儿童开发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的智慧潜能发展可达到百分之八十。根据儿童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和性格在0—3岁间就完成了60%,这三年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3—6岁间完成了80%,6—8岁间完成了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到13岁左右,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基本结束了,这就表明孩子到七、八岁已基本定型了,古人也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规律,结合科学的教育观,让儿童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学习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使儿童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阶段中儿童的敏感期也明显的表现出,如智力、语言、秩序感、节奏感、行走、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而产生对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系列的特征表现;结合国学经典教育,及时的在敏感期中引导儿童学习文化瑰宝,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的修养,为孩子创造成长需求的学习环境。
国学启蒙教育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让孩子在自由的舞台上,表现的淋淋尽致。通过观察研究表明,凡参加过国学启蒙教育的少儿,在记忆力、认知力、语言表达力及写作力、逻辑思维力、社交能力、自省力、领导力、创造力等都高于同龄人。当然,这也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精密配合,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引导技巧,让孩子融入生活,知行合一。
在秦汉胡同少儿国学班经常会有家长和教师的快乐分享,有一个4岁半的小学员学习完《弟子规》后,就很好的力行于生活中;有一次,他和妈妈去超市购物,走近超市门口,妈妈看到许多人聚集在那里吵闹,妈妈的好奇心驱使她想上前去观看,这时候,小朋友拽了拽妈妈,轻声的说:“斗闹场,绝勿近”。这个小朋友想告诉妈妈,吵闹打斗的地方,不要靠近,以免伤害到自己和增长浮华之气。同时,他能够及时的劝谏母亲和对母亲的态度,这正是《弟子规》中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还有一个五年级的学员,在学习过后,同样的表现出来。有一天,妈妈正在厨房做饭,爸爸打电话来说晚上不回家吃饭了,有朋友要接待,那孩子接完电话后对妈妈说:“爸爸不回家吃饭,要接待朋友,正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呀,”可孩子能够运用的恰到好处,说明他理解和贯穿运用了。另一位四年级的学生,也是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在作文中,他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的区别”。其中就有这样一句话,“美国电影以科幻创作的为主,而中国电影是根据仁、义、礼、智、信五常来制作的。他懂得把学习过后的知识运用在写作中,结合自己的思想来区分不同,真是喜极而言。参加国学学习过后,孩子的变化还有很多,不同的孩子都给家长和教师呈现一张张惊喜的答卷。由此家长完全可以相信国学启蒙教育的魅力和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了。国学启蒙教育就如儿童从人生的开始就站在圣人的肩上,从高起点展开新人生。从小在圣贤学文中熏陶,树立仁爱之心和德行根基,让孩子学习到最好、最纯、最经典的教育,和孩子一起感受中华文化之学中所蕴含的大智慧,从经典中一起来学圣贤、学做人、学智慧、学胸怀。
第五篇: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作业)
浅析大众传媒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如今,大众传媒已经与整个社会深深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舆论载体、信息载体、文化传播载体和一种主要的文化存在方式。它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作为一种向社会传送信息的行业,已经渗透进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对于政府的决策的宣传、社会道德伦理的建构及对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重塑都具有不可轻视的影响力,尤其是对儿童,大众传媒这把“双刃剑”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儿童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迫切希望获得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成为被社会认同的一员,因此,他们成了现代大众传媒最热心的读者、听众和观众。从生活方式到处世方式,从价值观到情感交流,小到穿衣戴帽,大到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大众传媒为他们提供了众多的信息及分析、解释的道理。
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手段,极大地改善了儿童的知识、道德教育的物质条件,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达到省时、省力、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如传统的课堂教学运用了电视、录音、录像、投影等传媒形式,增强了吸引力,大大提高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效率和效果,还有电视、报刊、网络的应用,出现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远程教学和网上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变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为互动式、引导式的宣传教育,而且变传统的单纯语言表达为借助声音、图像、动画等多传媒手段形象的表达,加深了印象,强化了效果。
大众传媒娱乐活动的多样性赋予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使他们能在娱乐中忘记烦恼,这为儿童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生活色彩多样化,而且大众传媒为儿童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各种文化场所与虚拟的网络世界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尤其是电子化生活已成为儿童所追求的时尚,并且开始处于上升的趋势,电脑与网上世界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网络对于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一种信息收集渠道,而更多的是一种交友娱乐方式。
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使得大众传媒上的信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为儿童学习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信息良荞不齐,各种信息都可能存在,真实的和虚假的、科学的和愚昧的、健康的和污秽的、先进的和落后的信息同时并存,广大儿童如果有意无意地浏览了其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就可能会产生极坏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不仅形成了影响力强大的虚拟环境,而且使得国内文化和西方文化直接发生碰撞和激荡,特别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在形成,求知欲、探索欲十分强烈的儿童,很容易受其负面影响。受大众传媒的影响,部分儿童会或多或少的染上一些青春文化病,主要表现在享乐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而且大众文化的世俗性使儿童的审美趣味走向低俗,儿童审美的低俗化在儿童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儿童中流行,牛仔裤、文化衫成为时尚;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从学术专论走向随笔漫谈。这些严重弱化了大众传媒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
因此,面对大众传媒这把“双刃剑”,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儿童本身都应理性看待,以求得到大众传媒给儿童及社会带来更多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