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有感,兼谈我对人类思考心理的简单认识

时间:2019-05-14 00:0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实践论》有感,兼谈我对人类思考心理的简单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实践论》有感,兼谈我对人类思考心理的简单认识》。

第一篇:读《实践论》有感,兼谈我对人类思考心理的简单认识

读《实践论》有感,兼谈我对人类思考心理的简单认识

《实践论》,约一万字,由毛泽东于1937年7月写成,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我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的学习过程中清晰真实地接触到了这一本政治哲学著作的,反复研读之后多次思考,也与他人交流探讨,现在来写这篇《实践论》心得的确心中有不少要与诸君分享的感悟。我们所接触过的此类的哲学政治书籍其中有一句话,一个概念都被我们熟知,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先生也曾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于是,人们牢牢的记住了实践的重要性,中国许多古语也不止一次地表达这样一种思想哲学,比如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云云。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概念也往往是人们学习《实践论》之后获得的最主要的体会,在读《实践论》与阅读完毕之后的不断思考让我意识到《实践论》绝不止于“实践”二字,它会有更多,而更重要的真理藏匿在“实践”之下。

要明白毛泽东先生写《实践论》本质想告诉我们什么,《实践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就必须去了解这本著作生活的时代。

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的损失。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江局书记的王明1930年从苏联回国之后打着“反对立三路线”旗号,在1931年1月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夺取了中央领导权,一直至1934年间在党内推行一条以教条主义、媚苏亲苏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使中国革命事业遭到严重危害,几乎葬送了革命前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导致了长征的发生,这样一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统治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等方面造成了危害,幸亏党中央及时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党中思想倾斜、倒退与错误,从而挽救了革命。而《实践论》就是毛泽东先生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

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时代背景之后大家也许仍会提出这样一种问题:毛泽东先生写《实践论》也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不就是要我去实践,而非一味无知地遵循教条和他人亦或是自己的经验吗?

但是,《实践论》的重点真的是实践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人类具备思考的能力,任何正常的具备社会意义的行为都是由人类大脑指令的,我去实践,我去做一件事情,这件行为的重点在于哪,我做的好不好,正确不正确在于哪?只是这个实践,这个动作本身吗?显而易见不是的,而正确的答案在于认识,在于存在于你脑内,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是将要发生的思考当中。

所以我认为毛泽东先生的《实践论》其实是认识论,方法论,而非实践本身。毛泽东先生反思革命中发生的惨重的“左倾”错误写了《实践论》,我们回顾这一事件,我如此问:王明等人的教条主义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实践过吗,人们应该如何回答,一个理论在某个国家地区在某个时代背景下成功了,我该如何去看待它,会陷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中的人自以为它是对的,在有着相似社会状况的国家也是可以成功的,于是他们去实践了,而实践的结果是惨痛的失败,但是他们仍实践了,可是他们错了,所以我们应该去思考如何回答前边提出的问题。我该如何去看待它,我该如何去看待它,事实上很多人不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所以问题重点在于哪,“我该如何看待它”,人们需要思考,思考每一件曾经发生,正在或是即将发生的事,去思考你所面对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思考,辩证地思考,我们所说的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问题。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话,课本中反复出现的哲学思辨,但极少人会彻底明白,甚至稍微去理解,愿意,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地思考习惯和模式,毛泽东在发生了深刻惨痛的历史教训后在《实践论》里再一次提出这一观点,现代人接受的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里出现的教材里也反复出现,革命时期,一次蒙蔽双眼付出的就是万万千千中国人的生命,而现代人不用付出如此血腥残忍的代价,至少不用如此巨大...毛泽东先生看问题看的透彻,他在书中明确指出:人们想要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

人们是这样的吗?是现代人这样,还是古代人如此?你仔细想一想,不想别的什么,就想一想自己,自己怎样思考问题的,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吗,那么我们该怎样认识事物,以指导实践呢?毛泽东先生在书中说: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的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这是感性的;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推理来,这是论理的。开始我们获得感觉、认识,接着我们需要结合个人事事以及外界客观环境、规律,而非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从而用理性认识的结果来指导实践。另外在毛泽东先生《实践论》中提出三个问题:概念、使用判断和推理方法、认识的真正任务,这三者可以很好的总结:批判概念,使用辩证的思考方法以及理性认识的重要意义。

我们去说理性认识,批判辩证思考,回到最初,我们谈对《实践论》的认识与心得体会,一部分人看见书名中“实践“二字,又依稀记得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一本书也当了解的差不多了,这就是已然发生的事实,这就是普遍的现状,是人们一贯的思考心理。

我们也许不会经历一个世纪前毛泽东先生一众需要面对的抉择与思考,也许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发生在我们身上不会造成使人铭记的后果与代价,不管如何,可或许,我们所需要思考的,只是现在浮现在你心里,对于一本书的认识与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它,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它呢?

第二篇:读《思考——人类的翅膀》有感

读《思考——人类的翅膀》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它的名字叫做《思考——人类的翅膀》。这个故事讲的是:传说很久以前,上帝把翅膀赐给许多动物,询问他们是怎样利用翅膀的。老鹰说:“翅膀让我高飞,让我成为空中的霸主。”鸵鸟说:“我的翅膀已没有用处,反而成了累赘。”企鹅说:“我的翅膀可以像鱼的鳍一样,帮助我游泳。”„„所有的动物都说完了,上帝看见角落坐着一个人,沉默不语。

上帝惊奇地问:“我并没有把翅膀赐予你啊?”人说:“是的,我肩上没有翅膀,但您赐予了我思考的能力,就像给我的灵魂插上了一双翅膀。我学会用火,耕田,发明了文字,创作了诗歌,小说和音乐,创造了飞机,卫星„„”这个故事告诉我:老鹰的翅膀让老鹰高飞;鸵鸟的翅膀让鸵鸟毫无用处;企鹅的翅膀帮助企鹅游泳;而人类的翅膀让人学会了用火,耕田,发明了文字,创作了诗歌,小说和音乐,创造飞机,卫星„„还告诉了我:思考是人独有的天赋,它是人类一切文明的源泉。

三年级:李卓

第三篇:谈我对汽车认识

谈我对汽车认识

在选课前,我是一名车盲,对汽车也不是那么的感兴趣,只是抱着扩大个人知识面的想法选修了这门“汽车概论”。然而出乎意料,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汽车的历史汽车的用途汽车的种类以及同学们与我们一起分享的汽车商标的意义、由来以及香车美女的介绍等等,都是如此的有趣和贴近生活。真没想到,汽车竟然有这么丰富的文化知识。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我了解了汽车的相关基本知识,最重要的是也慢慢的对汽车产生了兴趣。日后我会继续学习汽车的知识。

人类使用汽车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车辆一直是由人力或畜力驱动,直至18世纪发明了动力机械后,才出现了机动车。

1765年英国的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迅速推广,揭开了工业革命的篇章。1769年法国炮兵工程师尼古拉蒂·古诺把蒸汽机装在一辆木质的三轮车上,制成了最早的机动车。这也是最早的机动交通工具,成为古代交通运输与近代交通运输的分水岭

186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制造出往复活塞四冲程内燃机,并为现代汽车内燃机发展奠定了四冲程工作循环的理论基础。当时热效率大12%-14%,之后人们放弃了热效率只有3%左右的煤气机而使用奥托内燃机。

18世纪真正的汽车诞生了。1885年卡尔·奔驰设计制造了一个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和一辆三轮汽车,并在1886年获得了专利。1886年德国工程师哥特里布·戴维斯将自制的单缸四冲程内燃机装在一辆改装的马车上,也制成了汽车。奔驰和戴维斯随后共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开始小规模的批量生产内燃机和汽车。他们二人首先把汽车与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并把汽车推向了历史舞台,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功绩。从那时起,汽车迅速跃升为道路的主角,很快便淘汰了马车。

汽车的基本组成均由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和车身及附属设备四大 部分组成。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料燃烧而产生动力(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汽油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和点火系、起动系组成。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点火

系及其它用电装置:照明、信号、仪表、空调、音响、刮水器等。除轿车和一些客车是整体式结构的车身外,货车的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汽车的分类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方法是按照汽车的用途来分类。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汽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货车

又称为载货汽车、载重汽车、卡车。主要用来运送各种货物或牵引全挂车。货车按载重量(1.8吨、6吨、14吨)可分为微型、轻型、中型、重型四种。2.越野汽车

主要用于非公路上载运人员和货物或牵引设备,一般为全轴驱动。按驱动型式可分为4×4、6×6、8×8几种。3.自卸汽车

指货箱能自动倾翻的载货汽车。自卸汽车有向后倾卸的和左右后三个方向均可倾卸的两种。4.牵引汽车

专门或主要用来牵引的车辆。可分为全挂牵引车和半挂牵引车。5.专用汽车

为了承担专门的运输任务或作业,装有专用设备,具备专用功能的车辆。6.客车

指乘坐9人以上,具有长方形车厢,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及其行李物品的车辆。根据车辆的长度(3.5米,7米,10米,12米),可将客车分为微型、轻型、中型、大型、特大型五种。7.轿车

乘坐2至8人的小型载客车辆。根据发动机排量大小(1升、1.6升、2.5升、4升),可分为微型、普遍级、中级、中高级和高级轿车五种。

汽车标志通常是指汽车所在公司的标志,一般以汽车格栅中央或发动机盖中前方的标志为汽车主标。

汽车标志主要是位于汽车前隔栅中部(或汽车发动机盖中部)、方向盘中心位置

以及轮毂中心的图案。有些汽车的尾部或翼子板上也有汽车标志()。车标的分布是根据车

体而定的。

车标主要分为平面车标和立体车标两种。

1.平面标志。以品牌英文名首字母或简写作为汽车标志。以品牌英文的全称作为汽车标志。以抽象图形或图案作为汽车标志。

以象征物件作为车标举例. 综合性的车标. 借鉴型车标

2.立体标志,平面型的立体车标。

雕像型的立体车标立体标志制作成本较高,同时在车辆不慎撞击行人时也会带给行人不必要的损伤,所以现在众多汽车公司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立体标志!

车和服装都有很多的共同点,它们都是设计师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每一季的车 展与服装中,每一个品牌的车和每一款样式的服装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满足人们 的需要,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展示

以最直接的手段让大家了解。对于车亦是如此,我们要树立一种理念,能够完完全全表现出此种车的特点、形象,使人们更易接受,从直观上了解汽车。例如,一部跑车就需要树立一个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形象;一部豪华轿车则以高贵典雅为最佳,而概念车则应以抽象、前卫才最为合适;如果是家庭车,就以温馨、浪漫为主题;旅行车则以自然、休闲为重点。而当我们的模特在设计这些不同形象时,对于服装、鞋、化妆品甚至头发颜色 也是有极高要求的。车模是要表现车,不要展示自我,主要以形体动作揉汇以艺 术的立体表演形式,并通过气质、装束、造型、语言、表演、创意及汽车知识表 现等方面来体现汽车的品位和用途。服装模特所展示给观众的就是服装本身,这 是一种具体而直 接的概念,其表现形式单一;而汽车模特所展示的却是一种和汽 车相关联的文化概念,更趋向于间接和抽象,并且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汽车模特的要求是高于时装模特

在当代各类广告视觉印象评比中,与美女有关的广告印象率高达85%,居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

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00和115型轿车。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

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首先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1985年,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90年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

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

汽车生产国。2004年汽车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突破1万亿元,这就意味着物流成本每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增加约100亿元的纯利润收入。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汽车生产企业第三利润增长点。

未来汽车设计的发展必然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众多设计师的艺术风格也会更广泛更强烈地体现在汽车设计之中,而给予人们更加广泛的选择高科技下,个性鲜明、更加人性化的汽车将是21世纪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因为它符合人类对文化、个性的追求和需要。因此,加大对概念汽车的设计的重视和投入,将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在我们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各个方面达成平衡条件。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我们应该认识到它是一个有背景有发展有历史的行业,在未来,应该不断地整合创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断完善,促进企业发展。才能使社会受益

从过去的骑马到现在的汽车,人们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快,越来越先进。将来的交通工具又将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又将具备什么样的全能功能,我们将拭目以待!

第四篇:我读《谈美》有感

我读《谈美》有感

一.写在前面

在我没有真正拿到这本书前,我一度认为朱光潜先生的作品可能会有些枯燥,至少不会是我这个90后喜欢的风格。然而,在仔细研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意外地找到了自己一直想找到的东西,可谓受益良多!

二.我的收获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老先生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这本书带给我的东西很多,我还在图书馆阅读了其他几本美学书,唯独《谈美》是我的美学入门书。

一是:学会“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很平实,却更具振聋发聩之用。

谈美,必须从人开始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现代社会所谓的价值,都要在人这个主体的影响之下,才能有所表现。

你我都是人,在现实的生活中,都在发现美,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的是发现不美的美,即我们所说的隐含在内部的美。美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所发现的美具有影响的广阔性,即被大部分的人所接受,而那些隐含的美,却是在少数人的发现之后,才被广大的人所接受。伯乐会相马,因为伯乐懂马,而这也正是伯乐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也在进行着这项工作,这个问题我在上面的一篇中有提到。

《谈美》一书旁征博引,其中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自己感服。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其中如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且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蹈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罢: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蹈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止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

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已好几年了,依据消息,尚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则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这十二封信啊,对我来说,很有力量!

二是:学会移情,如何在追求中达到豁达淡然。

学习累了,可以走出门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嗅青草的芳香,花儿的甜蜜,去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美好的东西。感觉疲惫,要学会移情。

“云何尝不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在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时,我们比说花红石头重,又更进一层了。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两种说话的方法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在诗歌创作中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行动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自然景物反映出人和社会生活的美。诗歌中的“移情现象”处处可见,尤以中国古典诗歌为最。

朱光潜先生举了一些很好的例子,我自己也做了一些总结:

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我国古代诗歌中处处都可以欣赏到极其丰富而完美的“移情”诗句。例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及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马为立踯躅,车为不转辙”(东汉女诗人蔡琰《悲愤诗》)“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深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蝶恋花》)、“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明代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等等。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诗歌创作中的“移情现象”乃是人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的结果。

《谈美》是以信件的方式组成的,大多都是给读者的回信。(这一点,书中也有提到过)因此也就比较浅显易懂。在“知识链接”一栏中,编者提到了许多有关学术方面的美的知识。这让我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关美的知识。

虽然它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我的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指点迷津,我希望自己在今后可以多点苦心和热情在学术追求方面,而不是去浪费时间去担心虚无的未来,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全力以赴,顺其自然。此身,此时,此地。

第五篇: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现在大学还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了解,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现在来谈谈。

一.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理论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学。他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通过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是19世纪形成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社会科学前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阶级斗争学说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就形成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184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世界就此改变了。

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唯史观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史观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给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市给了工人阶级。”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揭示了它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并且对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认为人们不应单纯从客体方面去理解存在,而应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存在,即首先把存在看作是主体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因为正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地使周围的世界发生变化,使“自在的”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的”自然。同样地,作为主体的人本身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四. 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发展着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的一个多世纪,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时期。仅就中国来说,由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

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结论,这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态度。

下载读《实践论》有感,兼谈我对人类思考心理的简单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实践论》有感,兼谈我对人类思考心理的简单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我对党的认识

    谈我对党的认识 在进行了党课“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学习以后,我觉得自己对于中国共产党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拉近了我和党的距离,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对共产党的渴望与向......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兼谈对曾氏的认识

    俗话说:文如其人。读曾国藩的家书,好像听见他在耳边娓娓道来,看不到丝毫厚黑、狡诈,也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政治家。家书从曾国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职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三十年。......

    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兼谈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社会工作是干什么?-我所理解的社会工作 每次遇到非社工专业的同学,他们总是先问:你是哪个专业的?当我回答说:“社会工作的”他们会接着问:“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啊?”我想,这样的场景对......

    我爱科学--读《人类的末世情结》有感(精选)

    读《人类的末世情结》有感灾难,一个多么可怖的词语,没人能够预测它的到来和威力,地球真的是命运多舛,46亿年来,已经不知有多少颗陨石撞击过她,不过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哪颗星星不是这......

    读《我的教育思考》有感

    读《我的教育思考》有感 乐甲中心小学 于璐 李镇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

    我对心理辅导课的认识(五篇)

    我对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认识 摘要:几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听下来,让我对心理活动课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直观、科学的认识和思考。这种还没有一个客观评价标准的课程类型,虽然在学......

    谈我对周易的认识(精选5篇)

    谈我对周易的认识 从周易的起源谈起,它的起源为河图、洛书。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

    谈我对泰国文化的认识

    谈我对泰国文化的认识 在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泰语与泰文化》的课程后,我对泰国的认识从无到有,泰国的形象及其历史、文化在我的心目中渐渐清晰起来。 首先,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