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大学:硬笔书法,笔尖上的软实力

时间:2019-05-12 07:1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信息大学:硬笔书法,笔尖上的软实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信息大学:硬笔书法,笔尖上的软实力》。

第一篇:中国信息大学:硬笔书法,笔尖上的软实力

中国信息大学:硬笔书法,笔尖上的软实力

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尴尬地发现,人们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电脑的使用,不能完全代替手写,拥有一手好字会让你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一位资深的人力资源总监讲道:在千军万马的面试人群中,面对众多的简历,如果我们发现一份非常美观的手写简历,会优先考虑录用。因为一个人字写得好,说明这个人做事认真、注意细节,有较高的素质修养。

硬笔书法,是我校的通识课之一。很多人会认为书法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那么,你错了,信大的硬笔书法课堂不仅生动活泼,还跃动着美妙的旋律。

让书法成为一种文化修养

我们随机走进了硬笔书法的课堂,这堂课讲得是《笔画与结构》,夏老师正在为同学们分发模帖。年过半百的夏老师,发际已添了些许白霜,一副金丝眼镜彰显着他的温文儒雅。每个学生上去领模帖的时候,夏老师都毫不吝啬地给予微笑和鼓励,并嘱咐大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字的间架结构,就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的那样,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夏老师为学生讲解汉字结构

课堂板书是夏老师的一大特色,他将字帖上的字都板书在黑板上,一笔一画,疏密均匀、紧凑舒展。每一个字,夏老师都细心地为同学们分解讲析:“这个‘早’字,上面的‘日’应该写得扁宽,这样才显得好看,而且‘十’字的竖笔要写在‘日’字的中心线上。”在讲到左右结构时,夏老师站在讲台正中间,张开双臂,生动地讲解道:“我们要找好笔画的距离,就如同人体,是最美的结构,左右距离均衡。”

一一指导每位学生

夏老师主张,同学们练字时,不能一味地去看一个字写多少遍,而是每写一个字,都能有所改变,不断进行微调。初学时,临帖要像帖,心无旁骛,忘记自己以前的写法,“先无我”,“后有我”。不能我行我素,要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板书演示完毕,夏老师让同学们在下面练习:“Every day is the way.每日练习,才能有所进步”。他边说边走下讲台,到每一个座位上看同学们的练习情况,“这个‘的’字左右不均衡;‘不’字右面一撇,写的太长;你字写得太轻了,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练习过后,夏老师请同学们到黑板上展示学习成果,大家可以任选一个今天学习的字来写。白雪花同学写了一个‘以’字。夏老师评价说,‘以’字的第一笔写的有点长,应该短一点,这样才会比较好看。白雪花又用心地写了一次,果然美观了不少。夏老师满意地露出了微笑,让同学们一起鼓掌,对白雪花进行鼓励。接下来又上去多个同学,无一例外,全都在夏老师的指正下,一次写得比一次好。

书法是一门艺术

夏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将今天所学的字,临在一张纸上,做为课堂测验,以便加以巩固和日后对比。他表示,这门课在学期最后,会举办一个展览,来展示大家的学习成果。在学生们临帖的时候,夏老师播放了《眼泪钢琴曲》、《忧伤还是快乐》等轻音乐。同学们都沉浸在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

学生课堂测验展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09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张英琦同学表示:“我觉得硬笔书法课,教会了我很多,我的进步不只是局限于书法上,在品德、人文修养、性情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由此看来,学校硬笔书法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德育修养,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记者:于其其

编辑:刘雨棠

第二篇:打造中国软实力

江海纵横2008年第1期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说明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而,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数以万计的民族,但很多民族都因精神支柱垮塌而消失在历史的空间。有的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而又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精神支柱牢不可破并能够与时俱进。我们的和谐文化建设同样需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主导价值观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从文化发展的规律说,一个社会的文化有主文化、亚文化之分,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文化交融、观念碰撞的时代,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建构中华主流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1.建构主流文化,必须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强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无从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用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构主流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求同以相辅相成。

2.建构主流文化,应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赋予时代性理论源于实践,文化同样也不能脱离实践而孤立地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理应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主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张洁云文化建设53江海纵横2008年第1期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说明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而,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数以万计的民族,但很多民族都因精神支柱垮塌而消失在历史的空间。有的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而又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精神支柱牢不可破并能够与时俱进。我们的和谐文化建设同样需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主导价值观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从文化发展的规律说,一个社会的文化有主文化、亚文化之分,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文化交融、观念碰撞的时代,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建构中华主流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1.建构主流文化,必须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强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无从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用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构主流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中

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求同以相辅相成。2.建构主流文化,应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赋予时代性理论源于实践,文化同样也不能脱离实践而孤立地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理应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主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

第三篇:中国软实力和硬实力

中国软实力和硬实力

09管道(1)班沈迅

090728106 如何看待中国的软实力与硬实力

软实力是美国人发明的一个新词汇,望文生义,就是指以政治,经济,文化作为吸引别人的手段,以区别于用军事装备威慑别人的硬实力。

中国近些年也施展了不少软实力手段来和别国打交道,中国用援助外国作为软实力的手段近二十年用了很多,不论是对非洲的铁路,公路,医院,体育场,政府大楼的基础设施的援助,还是对东南亚国家贸易优惠,大量进口东南亚商品,使东南亚对中国出现大量贸易顺差的情况,而前者招来的是西方国家甚至是非洲国家自己对中国殖民非洲的指责和抱怨,后者招来的是东南亚国家在中美南海争端问题上对中国的沉默或反对。

可以看出中国对外大量援助这样的软实力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多少政治上的好处,中国软实力体现出的保护中国利益的效果并不明显。

日本是一个软实力强,硬实力弱的另一个例子。日本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40多年,日本的电器,汽车,动漫曾风行全世界,但日本在全世界的形象仍只是一个经济动物,日本被普遍当做一个经济巨人与政治侏儒的代表,这和日本因被美国占领缺乏独立的军事威慑力密切相关。

英法的经济力量几十年来逊于日本,就是因为英法是核大国,掌握了核力量,才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而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只排在世界第十,俄罗斯没有一样可拿的出手的民用高科技产品,但几十年来仍雄踞世界超级大国地位,让美国在苏联解体20多年后仍对俄罗斯心存畏惧的关键原因就是俄罗斯的核导弹数量。

俄罗斯在常规武器上无论是只有一艘老旧航母的海军,还是陆军,空军的装备都远赶不上美国,而正是俄罗斯的核力量这个杀手锏武器让美国忌惮,也正是这个原因,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因为有可能抑制俄罗斯对美国的杀手锏的威慑力才让俄恐慌不已,反应强烈。

中国的核力量少是让美国对中国的恐惧远远少于对俄罗斯恐惧的重要原因,中国被西方称作世界三大国之一(中美俄),中国的软肋就在于核弹数量与美俄的不匹配,也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力不匹配,与中美俄三大力量的重量级对比不匹配。

中国国防经过60年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无论是中国陆军的99式坦克,空军的歼10,歼11,甚至歼20战机,海军的现代化驱逐舰,新型潜艇,甚至在造航母上,都与俄罗斯接近或达到了同一量级,甚至在一些武器的技术指标上还超越了俄罗斯,但中国并没有俄罗斯那样的底气,俄罗斯可以自豪的声称俄的核导弹可以在30分钟内毁灭美国,俄之所以底气硬,就在于和美国实力相当的核弹头数量。而中国就没有底气说这种话。

同样美国对中国微不足道的核威慑力量并不放在眼里,这也是之所以出现美国的航母数十年来随意在中国周边海域游弋,而并不去俄罗斯沿海去挑衅的原因

中国唯一可以对美国有重量级威慑效果的就是增加核导弹的数量,而增加数量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中国在几十年前就早已掌握了洲际核导弹的技术,在制造核导弹上不缺技术,而只是一个加法的算术题而已。

很明显,中国在常规武器上无法和美国竞争。中国即使拥有了航母,大概也不是美国航母的对手,中国要造出和美国的11艘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对等的航母,恐怕还是相当遥远的目标。而近期美国对中国步步紧逼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人普遍已有了四面楚歌的危机感。而中国增加核导弹数量对美国最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大幅增加中国的核导弹数量才足以威慑美国对中国大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对中国的干涉,就像美国不敢干涉俄罗斯对车臣问题的解决一样。俄罗斯当年出兵格鲁吉亚,打垮了格鲁吉亚的武装力量,美国也只是抱怨一下而已,因为美国清醒的知道他无能为力帮格鲁吉亚抵抗俄罗斯,否则有面临与俄罗斯爆发战争,使自己毁灭的风险。

在台湾问题上也要让美国体会到自己若干涉中国的统一,也有面临自己毁灭的风险。这样中国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将水到渠成。否则台湾将永远成为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与喉中刺。美国之所以几十年来一直敢向台湾售武而不敢向车臣售武,中俄核力量悬殊,中国对美国的核威慑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核武器令俄在全世界不怒自威,俄罗斯相对来说缺少软实力。但对维护国家利益而言,硬实力比软实力要有用,硬实力能让别人不侵犯你的国家利益,而软实力只是使别的国家获得利益,是虚的东西,并不能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与利益。

所以中国未来武器系统中得杀手锏不是常规武器,常规武器固然重要,在对付中小国家时确实有作用,但象对付美国这样的大国,最重要的是研发能穿透美国反导体系的核导弹系统,包括陆基洲际核导弹,能远航世界各大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要有和美国核潜艇一样的远航战备执勤能力。

现在美国要全力遏制中国的发展,正不断对中国步步紧逼,在美国逼人太甚的情况下,不能排除中国恢复核试验的可能性。一方面警告美国中国仍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核大国,另一方面也可检验中国核武器的可靠性,在中国几十年不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避免中国核威慑杀手锏这最后一张王牌变成了纸老虎。

中国在若干年后大幅提高核弹数目后可以考虑象俄罗斯一样向世界公布中国核弹头数量,不必象现在一样藏着掖着,避免美国在低估中国核能力的情况下产生误判引发战争,而在美国了解中国核弹数目后由于威慑作用反而更不容易引发战争。

现在的中国是软实力偏多,硬实力偏少,中国要用软硬实力两条腿走路,而现在是跛着前行。中国现在在世界威信的天平上并不平衡。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往往是经济超级大国,而达不到美俄超级大国的高度。中国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防御型的盾牌,更需要进攻型的利剑,否则中国将永远象日本一样被美国当做“经济超级大国”。

第四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思考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思考

作者:程心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23 更新时间:2008-8-1

315:56:16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为谋求自身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基于该企业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它是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考,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当前,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政治多极化逐渐凸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随着跨国公司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增强,跨国经济集团将逐渐成为全球化的运作主体,企业文化也将在文化领域逐步取代民族文化而取得文化主体地位,最终将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运作方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竞争方式。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项战略任务。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必要性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是我国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动力源。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论述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肩负着繁荣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历史责任。因此,要积极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快速提高企业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党和国家文化战略与使命作出应有贡献。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的需要。国家在企业改革之初就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公司作为战略任务。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中并没有取得话语权。2007年我国企业还没有进入世界500强前10强,而美国有5家,英国占2家。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得出结论:其胜出的根本原因就在善于给企业注入文化活力,凭借企业文化软实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因此,我们只有加快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才能适应这种竞争环境,使更多的企业真正“走出去”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持续重组和改革的需要。最近,国家对中央企业第二任期工作提出要求,要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重组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要由目前的150来家调整到80至100家,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在这种持续改革重组中,企业能不能形成凝聚力和新的竞争力,最核心最难的就是企业文化整合,就在于能不能真正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和文化软实力。另外,我国企业用工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固定工,变为固定、无固定期限以及社会化临时用工等多种用工方式并存。企业中社会招聘人员、市场化用工比例在逐年上升,这类员工进入企业时间短,变换比较快,也有一个文化逐渐融入问题。因此,建设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任务非常艰巨。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西方管理科学把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科学阶段,目前正在走向以企业文化管理为标志的新阶段。可见,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和高级形式。高占祥在《文化力》一书中指出:“文化先导力这一理念一旦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掌握,那将给经济的腾飞添上一个新的翅膀。”因此,我们今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更加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制约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生成因素

从宏观看,制约企业文化软实力生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受企业发展水平、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制约等。但从深层原因分析,主要有“四个不同步”。

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和重视程度与企业发展需要不同步。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不明确、认识有错位,或理解过于狭隘,使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比如,用文体活动、党群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代替企业文化建设。一些企业重视程度不高,务实程

度不够,企业文化建设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制度轻理念、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有的企业主要领导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有的企业由于领导频繁调整,班子稳定性差,管理人员只注重任期内经营指标的完成,忽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

企业集团内部的母文化与子文化建设不同步。目前,我们一些企业集团,企业文化“共性不足,个性有余”,缺乏一体化和系统化的构建梳理,缺乏统一的远景规划和企业文化战略。比如,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准则、是非观念等等,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传承,都需要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共同来创造、蓄养和培植。而我们一些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企业精神不一致,价值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企业文化软实力形不成拳头。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涵不同步。一些企业大力塑造“文

化”形象,如:统一的厂歌、厂标、服装,提出一套企业精神、一些响亮口号等,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这些理念或精神没有被员工认可,从而起不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提倡一种文化理念,实际上背道而驰。比如:口头上高喊奉献社会,行动上唯利是图。这些问题,都是把企业文化过于形式化,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没有使企业文化在外化于形的同时内化于心,成为员工实实在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起不到激励作用,对企业发展也产生不了深远影响。

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与员工的参与不同步。许多企业的文化不是团队文化,只是企业家的文化、个体文化。有的把文化建设仅仅看成是领导决策层自己的事,没有让全体员工真正参与进来。有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尚未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不强。有一些企业对自己的领导人进行拔高和抽象,甚至搞个人崇拜,使之成为“文化垄断者”,导致企业文化“个人化”。

增强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对策

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需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把解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着眼点,注重抓根本、抓关键、抓重点、抓长远,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研究制订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是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在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下设计出理想化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按照设计的模式运作和运行,从而培育形成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的定位导航系统,主要着眼于本企业在国际化浪潮中的生存和发展,参与和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此来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市场上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干预市场的能力。

制定企业文化战略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要把握好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性、构建内容的系统性、存在环境的联系性以及未来发展的运动性。在实施方法上,首先要调查研究现状,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本企业当前的企业文化状况,剖析有利与不利因素,确保对企业使命和理想文化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目标和任务,设计出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和形象识别体系,真正形成科学的内容体系,以引领企业发展战略。第三,以企业文化战略目标、任务和内容体系为指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原则、主要途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进行整体分析和总体上的规划部署。

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有一支坚强得力的企业文化工作队伍,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一是要设立CCO(首席文化官)。“CCO”的设立是时代发展和企业管理升级的需要,也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外企业几乎都设有相应的CCO或企业文化管理经理。通过CCO来统领和指导企业文化工作,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二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建立和完善上下一致、从上到下抓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工作部门。三是抓好骨干人才培训培养。围绕“提高素质、强化责任、统一标准”,搞好企业文化从业人员定期培训轮训。同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尽快建立和优化企业文化管理师的运行机制,完善和规范企业文化管理师培训认证体系,逐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中国国情、具有职业认证资格的注册企业文化管理师。四是注意发挥党群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党委、行政、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和文体协会等社团的作用,形成协调一致、群策群力做企业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健全规范企业文化运行机制。规范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保证。各企业要及时研究制订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规划方案,确定实施方法和步骤,明确组织机构调整、物质资料保障等措施。要详细制定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监督、考核、评比、奖惩等制度,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运行提供制度障。同时,在企业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企业文化战略和实施细则的宣传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标准和方法步骤,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按照规章制度,定期抓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奖惩工作,做到持之以恒,推动企业文化工作顺利有效地运行,确保制度措施的落实,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工作创新。任何企业文化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产生出不同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并在不断提炼和提升中催生出企业体

制、机制、管理、技术、产品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活力。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学习,时刻注重研究创新工作,扬弃旧的,创造新的,实现企业文化的不断再造。同时,把企业文化产生的凝聚力转化为创新能力,以此推动各项创新,保证企业得到持续发展。其次,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改造、补充和创新企业文化内容、形式、工作制度等,使之始终能够引领和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要下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信息化。认真研究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努力健全信息化设施设备,建立企业统一的互联网络和企业文化网站,创造条件办好企业报刊、广播电视,为信息化打下良好基础,以提高企业文化工作效率和效果。第四要实行鼓励企业文化改革创新的激励制度,使创新思想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深处,并转化为大家的行为习惯,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实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第五篇:中国软实力论文

中国文化要征服他人,先要征服自己,要在别国为人所接受,就要先在国内为广大人民群体所实践、所接受。很难想像,当国内社会公德普遍缺失的时候,我们如何在国际上“以德服人”;当国内普遍缺乏诚信的时候,我们如何在国际上使人相信我们是“以诚相待”。

如何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近些年来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也是刚结束不久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讨论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软实力仍然非常有限。

上海交通大学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虽然有40.6%的人认为“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但也有多达72.5%的美国人不认为“中国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笔者也曾对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影响进行调查,发现那些肯定孔子学院的人,主要看重的是由此带来的与中国进行经济交流和商务合作的机会,而不是欣赏其中的文化内涵,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还对我国传统文化颇有微词。可见,有文化并不一定等于有文化软实力,要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变成世界普遍认知和欣赏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从“内生”到“外溢”,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从文化到文化软实力之路挑战重重

世界上的文化多种多样,有的兴起了,有的衰落了,有的只能孤芳自赏,有的却能风靡全球,归根到底,还是一种文化是否先进或落后的问题。在一个文化大众化的时代,所谓文化的先进性不是指学理上的玄奥与高深,而在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引领时代潮流,最终为多数人所接受甚至认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延宕数千年,其中的优秀成分是勿庸置疑的。但以当代眼光观之,如要使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再放光彩,还有许多难以回避的挑战。其一,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如何与现代社会基本价值有效结合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然而,中华传统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基本定型,此后虽不断有新内容加入,但基本上脱离不了诸子百家特别是孔孟儒家所立下的基本框架,如“礼治”、“仁政”、“民本”等思想。自近代以来,个体意识的上升、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日渐成熟,与此相应的是民主、自由成为中国社会所共同倡导的基本价值。作为成形于数千年前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思想未免出现一些与之不适应、不匹配的现象,因此出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从五四运动以来的实践看,我们对传统文化全盘拒绝的多,批判继承的少(如从五四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近些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也仅停留在“盖房修庙”的阶段。显然,如何在现代化的基础之上恢复传统文化,现在还没有找到有

效的路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相结合的这一宏大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其二,中华传统文化如何从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精英文化,而非大众文化。在古代社会中,上层士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命。但下层民众多不通文化,精神生活多以世俗化的佛教、道教为依归。时至今日,许多期盼生子的夫妇仍去拜观士音,一些虔诚的老人家遇事祈求“菩萨保佑”。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多停留在精英层次,所谓“礼不下庶人”,就形象地反映出精英与平民之间的文化隔阂。在一个知识、文化垄断在少数人手中的精英时代,儒家文化通过精英掌握一个社会的文化主流。但是进入近代大众社会以后,一种文化要继续占据主流地位,就必须跳出精英层次,与大众生活结合起来。如果脱离或拒绝加入大众这个文化主体,就难以避免被边缘化或被淘汰的命运。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发掘呈现出了一定的活力。但如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就会发现它远未完成大众化这一过程。哪怕在国内,好莱坞大片的入侵,麦当劳遍布中国各地,也表明大众层面已被西方文化攻城掠地,传统文化全面失守。精英群体目前也没有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庞大的官员阶层在巨大的权力与利益诱惑面前,其道德水准已与传统儒家要求相去甚远。至于知识分子,在历次政治运动后,整体上也早已失去对儒家思想的信仰,其中许多人甚至不再具备对儒学知识的基本掌握和修养。这样,在既无精英载体也无大众载体的情况下,目前中国传统文化仅仅停留在舞台上(如京剧),或保存在橱窗中(如博物馆),远未成为精英生活的一部分,更未成为大众生活实践的一部分。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实现从“内生”到“外溢”

中国文化要征服他人,先要征服自己,要在别国为人所接受,就要先在国内为广大人民群体所实践、所接受。很难想像,当国内社会公德普遍缺失的时候,我们如何在国际上“以德服人”;当国内普遍缺乏诚信的时候,我们如何在国际上使人相信我们是“以诚相待”。一些国内道德事件,已经成为国际上损害中国形象、破坏中国软实力的“最好武器”,前段时间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两岁女童被车反复碾压,十余名路人见死不救。该惨剧不但在国内被广泛报道,甚至还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关注。结果,中国花了很大的精力与投入做好国家形象宣传片,但当小悦悦事件的报道出现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时,辛辛苦苦

累积起来的一点成果被全毁了。这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必须先从内部开始建设,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必须先从内部开始累积。无论你在国际上包装得再好,如果里面一团糟,终究还是见不得人的。只有国内的道德水平、文化水平提高,它才会自然地“外溢”出去,成为对外输出文化软实力的不竭源泉。

人们常说,智慧的顶峰是道德,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不但是从个体层次来说的,也是对国家、社会层次提出的要求。我们绝不能把文化软实力的国内建设仅仅理解为多做好人好事,多读点国学典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不能仅靠个体层次的道德修为,更要从社会和制度的层面加以促进和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抛弃“潜规则”文化,让公平、诚信回归社会。当我们对外讲与国际接轨、诚信待人的时候,国内却盛行着一种与此严重不相协调的“潜规则”文化。所谓潜规则,简单地说,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对一部分人是一套,对另一部分人是另一套。不搞人人平等,不按公开的规则办事,真正起作用的是基于利益交换的那套见不得人的“规则”。与之相应的是讲关系,在许多外国人眼中,关系已成为一种中国文化特色,当然是一种很不好的特色。因为在关系逻辑之下,没有公平,甚至也无所谓法律道德,唯一起作用的是当事人之间的亲疏远近。不在国内抛弃这种潜规则文化、关系文化,让公平、诚信回归社会,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很难好起来。

二是从制度层面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内部的和谐现实创造外部的和平形象。当前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很多,关键是缺少一种理性、和平、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所以贫富分化越来越大,仇官仇富情绪愈演愈烈,群体性事件也频频发生。传统文化强调以德服人、齐之以礼。目前的现实却是以力服人、以权服人。一些政府官员不讲民主,甚至不顾程序,强行搞政绩工程。一些老百姓在失去合法救济途径时,也逐渐把“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视为一种有效的对抗手段。结果,有的地方弥漫着一股戾气甚至是邪气,社会和谐和国家形象更是无从谈起。从国外的角度看,当外国人看到国内拆迁动用强制手段,城管执法时动不动就出手打人时,对中国是很难有一个好印象的。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等角度规范权力运行、规范社会运作。可以创造条件鼓励,或是通过法律的手段对一些道德败坏已达到违反法律程度的行为加以制裁。例如,严查那些制假售假行为,打击那些坑蒙拐骗的行为等等。只有个人、社会、国家几个层次共同作用,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准才能有一个大的提升。概而言之,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建设出来的。国内的形象与软实力上去了,国际上的形象与软实力才会成为有源之水而长流不绝。

三、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当然,我们不能在等到国内的道德、文化建设完全搞好了之后才开始进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把握一切机会、利用有效方式把中华文化中优秀的一面传播出去。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做得很多了,如在其他国家举办中国文化年、在海外开办孔子学院、派出各种文化交流代表团、推出国家形象宣传片等。其中的成绩无须赘言,但不足之处尤其值得我们重视。例如,在中西文化差异很大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外国人的心理,以一种他们能够听得懂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交流,就变得十分重要。

笔者认为,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在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的时候,应该要尽量淡化政府的作用。特别是面对西方开展文化交流的时候,政府主导的色彩如过于明显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在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问题上,这个现象表现得特别明显。正如前述,我们曾对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情况进行过调查,发现美国媒体与民众十分在意孔子学院的“政治化”问题。因为孔子学院总部与中国国家汉办是“一体两面”,而国家汉办又是中国教育部的一个下属机构。所以,一些西方人特别担心,海外的孔子学院会受到中国政府的控制,中国可能会通过诸如孔子学院这样的文化权力来影响其他国家的政治。反过来看西方的文化传播,真正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文化现象、文化载体,如好莱坞的大片、麦当劳里的汉堡包、牛仔裤和流行音乐,都不是政府出面推动和形成的,都是无数西方社会中的个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自发努力打造的结果,并最终俘虏了许多国家的大众阶层。在这个时候,有必要淡化孔子学院的官方色彩,推动其向非政府组织转型。在其他文化交流载体与方式上,也有必要大力加强和突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中国人的习惯思维中,政府出面就意味着重视,意味着更多资源的投入,所以十分看重政府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适当的政府作用当然是必要的,但必须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参与进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充当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要突破那种习惯于政府包办一切的思路,特别是给予国内非政府组织,包括一些民间文化实体以充分的信任、扶持和发展空间,让他们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舞台上中国文化的代表和中国软实力的发言人。特别是在对民众的文化交流层面,以及对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时,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有利于破除彼此间的政治文化隔阂,使中国文化不但进入他人的生活,还能进入他人的心灵。

下载中国信息大学:硬笔书法,笔尖上的软实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信息大学:硬笔书法,笔尖上的软实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与文化软实力:大学何为

    对于中国梦,章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实现中国梦,首先是实现教育梦。同时,章老师引用温总理的话,针砭时弊地指出了当代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代大学缺乏精气神和缺少独立与......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软实力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软实力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大学文化是国家软实力极其重要的部分。因为大学文化不仅积淀和传承着国家、民族的文化,而且创造和引领着国家、民族的未来文化。......

    中国软实力:第一夫人的作用

    政治开题演讲 国家软实力之第一夫人的较量 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妻子是我国著名的歌唱表演家彭丽媛。近日习近平携妻子一同出访俄罗斯,彭丽媛亲民和友好的形象为大众所熟知,外......

    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中文摘要:世界著名“软实力”学说倡导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 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

    建设文化软实力——中国世纪

    建设文化软实力——中国世纪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回顾五千年历史,沉浮兴衰,几经更迭,九万里江山仍为中......

    中国发展战略与中国文化软实力

    国家发展战略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摘要]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国家的经济,军事,政治等硬实力而言的实力。一国在国际交往中因其所崇奉的思想、知识和价值得到普遍认同而获得了影响他......

    家庭聚会上的软实力(合集5篇)

    家庭聚会上的软实力 总有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聚会,需要你出场。有的时候你是主角,需要携家眷出席;有的时候你是配角,被家眷携带出席;还有的时候,你不过是个群众演员,到场就够,谁也不......

    大学里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大学里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硬实力是我们大学在一定领域的高度,它可以看做是一个电脑的硬件,没有它的支撑,其他的都是运行不起来的。硬实力才是实实在在的本领。1,毕业证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