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时间:2019-05-12 07:2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第一篇: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内容摘要】: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小城镇处在农村向城市装换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以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为主题组成的社区。顾名思义即为较小的城镇。它介于城乡之间,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地位特殊,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我镇的小城镇发展,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实现农村城镇化。多年来,我们当地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建设质都还存在许多问题,距离我们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深入研究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探求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小城镇发展道路,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小城镇建设;问题;对策

二、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指导乏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些地方的党政干部没有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改善城(镇)乡居民生活质量和解决“三农”问题中深层矛盾的突破口来抓;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理论、相关知识和先进经验学习不够,“经营城镇”的理念淡薄;小城镇建设思路不开阔,对小城镇的长远发展缺乏深层次思考;对如何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内在关系研究不深,存在重经济发展、轻城镇建设,重经济管理、轻城镇管理,重工业化、轻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问题。因而未能把小城镇建设作为重要战略摆上突出位置,在认识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在规划上缺乏前瞻性,在机制和体制上缺乏协调性,过分强调和依赖客观条件。同时,不少地方对原有的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已经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没有很好地加以落实。

(二)小城镇建设长期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投资结构也不够合理。目前,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民间投资,缺乏财政性投入资金的保证,也没有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尚未形成有效的小城镇投资的调控手段。在小城镇建设上,没有运用市场手段,没有放开搞活建设的局面,吸引多方投入资金致使小城镇建设长期存在资金缺账多、缺口大的问题。资金短缺成为阻碍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小城镇普遍存在建设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小城镇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理论研究表明:当一个小城镇人口在5万人以上,镇区人口在2-3万人时才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我镇小城镇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远不能适应小城镇发展的需要。其次小城镇在聚集企业、劳动力和经济总量等方面能力也较弱。乡镇纯粹是“吃饭财政”,政府根本就没有钱投在小城镇建设上。

(四)小城镇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在:(1)不少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水、电、路、气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商贸区混杂,镇容镇貌改观不大。(2)不重视城镇建设详细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许多小城镇的街景规划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物规划设计与小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不相协调,显得孤单而缺乏灵气,风格品味不高。(3)开发建设方式落后,仍以分散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整体环境差。(4)普遍缺乏一支过得硬的小城镇“物业管理”队伍。小城镇管理人员不足、待遇差、素质低、缺手段;小城镇综合治理能力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脏、乱、差”现象未得到根本治理。(5)由于城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小城镇在人才、项目引进,产品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城镇功能的提高。

(五)相关配套改革滞后。主要表现在:(1)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小城镇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一些问题条上“管得着,看不见”,而块上“看得见,却管不了”,协调解决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城镇政府自身存在着严重的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导致行政效率不高。(2)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仍未打破。比如对小城镇的财政投入、信贷支持、劳动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不能享受与城市一样的待遇,缺少保障措施。(3)农业税费减免配套政策和土地使用制度创新滞后,致使离开农业的农民“弃土”动力不足,工作在镇上、生活在农村的“两栖”现象较为普遍。(4)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限制了小城镇的外延扩张,不少小城镇缺乏应对策略和措施。产生问题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忽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情况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发展小城镇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存在着重企业、轻视小城镇建设的思想倾向,在机遇面前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在困难面前强调客观因素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少,造成了思想松懈、工作被动局面。少数政府职能部门片面的认为小城镇建设只是城建部门的事,与自己单位联系不大,在工作中互相配合不够,对小城镇建设支持不够,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2)小城镇规划工作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一些小城镇规划编制深度不够。控制性详细规划较少,因而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缺乏科学的指导性,导致了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等弊端,造成了“有楼无人”、“有场无市”的局面,既带来了不应有的浪费,又发挥不出小城镇应有的作用。

(3)小城镇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已有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上级部门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文件和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因不配套难以落实,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加快推进小城镇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建设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还是一个亟待探索实践的课题,她不同于县市级城市。存在的困难及发展措施既有共性的、又有个性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来加以推进:

(一)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是没有农村的城镇化就没有全市的城镇化。城市发展的出路在于城乡一体化,而农村发展的出路在于城市化,两者的结合点就是发展小城镇。从现实来看,小城镇的发展,一是有助于发挥集聚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可凭借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优势,使之成为二、三产业的首选之地,形成产业集聚,经济总量扩张。二是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产业集聚的直接效果是吸收劳动力,增加城镇人气,形成人口集聚。而人口的大量集聚,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带动房地产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的连锁发展,既拉动消费,又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小城镇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大量农民进城镇定居,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使其缩短与现代文明的距离,自身的素质渐移默化得到提高。从我镇的情况看,城镇化进程已明显地之后于工业化。目前,我镇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现优势,趋利避害,挖掘潜力,找准符合各镇实际的发展路子和工作重点,牵住城镇建设这一城镇化进程的牛鼻子,适当超前投入,加快建设,使城镇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

(二).要挖掘文化,彰显特色

小城镇的建设如何避免“千城一面”,重点在于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没有故事的城市,其生命力就必然不强。特色的彰显虽然是建立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但更在于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充分挖掘。骆新在《反省城市规划》中说,“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主要就是它的居民。北京的特征是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特征是里弄和石库门,山东有齐鲁文化的底蕴,江浙有吴越文化的风格。但中国现在六百个大中城市,在一片疯狂、粗鄙的商业房产开发中,不但个性几乎丧失殆尽,而且连楼盘的符号,都全盘西化了”。所以,在小城镇建设中,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才能彰显特色,呈现精彩!

(三)因地制宜、精心规划

1、规划要注意科学性。确定合理的城镇中远期发展规模,既是规划的重点,又是规划的难点。通常情况下有二难,一是人口规模预测难,二是用地规模难确定。这“二难”往往是城镇规划会审时的焦点问题。规划期限15-20年,远期人口规模不能以城镇化目标率简单计算,而应从城镇经济规模,承载能力,集聚力、辐射力等方面综合分析,科学测算。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乐观、经济发展强劲的建制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发展前景乐观、经发展强劲的建制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就强,人口规模预测不能囿于现有全镇户籍人口,否则15-20年后,今天的规划就不尽科学。

2、规划要注意完整性。城镇规划越是完整就越有操作性。精品规划才有精品城镇。规划的完整性体现在规划本身的系统性和规划制定的程序性。规划的系统性:建制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总体规划是总纲,它从宏观上确定城镇发展战略,落实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具体指导城镇建设还要有近期建设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如五年建设规划以及道路交通、给水、排水、排污、三线(电力、电讯、广播电视)、绿地系统等专业规划。各区块的建设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开发强度、以及合理安排配套设施。凸现城镇形象和特色的重要部位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四)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乡镇由于财政收入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般都采取财政直接投资方式。由此产生两对矛盾:财政可用资金少与基础设施建设量大的矛盾,想超前作出投入与财政融资难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始终制约着城镇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量入为出”适应不了新的发展形势。为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呼唤一个符合市场主体的单位,使政府行为通过市场化运作。比如可由镇政府投资组建城镇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由公司融资和投资小城镇,形成“投资——收益——再投资——再收益”的良性循环。一切适宜于社会经营的配套设施,如幼儿园、文化娱乐、宾馆、饭店等配套设施,由政府前置条件,均可由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和经营。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政府的投资压力,又能更好地得到这些设施周围土地资产增值的收益。

(五)加强管理,完善机制。

1、加强规划和环卫管理。规划的实施管理是城镇管理最难最重要的工作,一放松就会出现问题,一出问题就会造成损失,一手软就会带来后患。要时时注意城镇规划区内的动态,发现动土、翻建、立杆拉线、埋管挖沟、搭棚搭架(塔)、铺路筑桥、破墙开窗(门)等情况,都应到场检查审核,对照规划该阻止的阻止,该纠正的纠正,该停工的停工,该拆除的尽快拆除。建制镇在规划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甚至放纵的几方面必须得到转变,主要是“管线”(电力线、广播电视线、电话线、无线信号站线、自来水管等)的架设、铺设要列入审批程序,方案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新建防污、道路的标高要明确,并跟踪到位;主要道路、街道两旁建筑和重要标志性建筑,要树立美学观念,增加建筑立面审批,把握立面结构的美观和色彩的协调。环卫管理同样要提高三个方面:一是环卫设施的配套。垃圾箱、主要街道果壳箱、公厕等要提高档次,新建设的开发项目一定要把环卫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到位,如果将垃圾箱、公厕等到房子出售后再去建,工作难度就会增加。二是采取市场化运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环卫费一定要理直气壮地收起来,道路保洁、垃圾运输,园林绿化管理等可先制定工作要求采取招标,以降低运行成本。三是重视垃圾填埋场的建设。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包括各村、各企业)的垃圾量越来越多。垃圾的去路已成头痛的问题,应从长计议,投资建设好垃圾填埋场。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 【2】师坚毅;《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2 【3】福罗拉;《农村社区资本与农村发展》,民族出版社,2011.11

第二篇: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 要通过对武汉市周边7个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分析了目前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小城镇主要是指县、区以下的建制镇,是我国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场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 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条件,是与城镇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系统。通过对武汉市周边7个小城镇的调研,就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与大家探讨。

一、小城镇现状基础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武汉市近几年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三类工业基本退出武汉市中心城区,这给武汉市周边的城镇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这几年小城镇也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工业及外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小城镇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主要表现在给排水、电力供应、垃圾处理及小城镇公共环境已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与武汉市相邻的吴家山镇和纸坊镇,大力发展工业和房地产业,由于工业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治理,造成镇内的金银湖和汤逊湖湖水严重污染,汤逊湖作为纸坊镇的饮用水源,水质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同

时环境的下降也使得两镇的房地产开发质量下降,特别是已开发的住宅小区入住率偏低,严重影响了城镇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忽略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是小城镇建设的前提,规划是龙头,在小城镇建设中,必须谋划在前。也只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才能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对武汉周边这些小城镇建设的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成果多,涉及的设计机构多,但周边这几个城镇没有一个有完整的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小城镇基础设施忽略规划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城镇对规划的重要性的片面认识。他们只认识到城镇总体规划、城镇用地规划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基础设施等专业规划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好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用地规划可以很好的用来对外宣传自己的经济发展计划,同时为更好开展招商引资提供了基础资料;而小城镇在形成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部分基础设施,虽说不完备、不合理,但可以用,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投入大,效益显现慢,无法体现政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二是基础设施规划水平低且规划泛滥。许多小城镇建设规划都是项目优先,为了一个项目就可做一片用地规划,所以同一块地可以反复的做详细规划,直到项目落实,而详细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内容因为不够重视,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经过认真的现场踏勘和论证,造成规划水平低下且不同设计机构之间的成果相互矛盾。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急功近利现象严重,缺乏持续性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现象,主要表现就是行政干预多,长官意识突出: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一味的贪大求洋,项目优先,如本次调查中有的小城镇方圆不过几个平方公里,却修建有宽约100米的道路,看上去很气派,却没有多少交通量,有的小城镇为了迎合项目建设,领导用手一指就是一条城镇主干道,建成后却发现与武汉市的规划出口道路不一致,造成建设资金的严重乱费;而同时急需资金投入的给排水、垃圾收集及污水处理等项目却无资金投入,造成现在各镇修建的道路多为“光板路”路,只有路面,路下无任何管线设施,这必然给以后的管线建设带来麻烦或造成道路断面的资源乱费,还有那些项目引进后不配备任何的污水处理设施,任意排入现有水体,造成城镇环境恶化的,都是对整个城镇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集中表现。

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加速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武汉市周边城镇发展现状的调研,深感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软肋,要保证小城镇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研究工作

规划是龙头,不仅体现在城镇总体规划和用地规划上,同样体现在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小城镇在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用地规划的编制后,必须在此基础上编制基础设施中的各专业规划,用以指导小城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而各专业规划的内容在满足城镇开发建设的同时,必须从区域整体考虑,做到与相临中心城市和其他相关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进行衔接。首先,小城镇的道路交通规划必须服从区域大交通的规划,特别是与中心城市相临的小城镇,道路建设必须与中心城市的对外交通道路建设一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乱费;小城镇的排水必须从整个区域的水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区域内水系各段的控制水位、排水泵站规模等;小城镇的污水治理应尽量依靠相临中心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或者区域内的小城镇集中合建污水处理设施,以节约投资;小城镇的电力通信必须依托区域内的电网和通信网络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城镇的变电所、通信局所等。2.2合理安排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次序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城镇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不能盲目求大,无序建设,将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到急需建设的具体建设项目当中。从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尽量减少形象工程的建设,道路建设中宽度要合理,同时道路工程与排水工程一同建设,并在道路两侧预留其他管线的敷设断面,减少建设中的反复,避免不必要的乱费;污水治理工程中应优先建设城镇的污水收集管网中主干管,以满足整个城镇局部建设时相互衔接,有利于污水系统的建立;电力和通讯建设也应先满足主干线的建设,控制主干线建设廊道,容量可根据小城镇的需求进行

分期建设。

2.3积极探索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

目前,小城镇经济实力普遍较弱,而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大,这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而政府单纯的投资体制是造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研究基础设施的内在经营规律,使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行”的思路进行管理,政府将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和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可将前者通过出售、出租或转让给非国有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使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管理向市场化过渡,运用市场化的运转模式,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难的问题,如小城镇的给水、污水治理、电力通讯建设、垃圾的清运和处理以及公园等绿化建设都可采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来解决融资渠道,而小城镇的政府则可集中财力建设城镇道路、城市雨水排放以及改善人居环境。

第三篇: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吉林省梨树县规划勘测设计院:王萍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其重点就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小康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城镇化。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核心。因此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支撑,不能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3、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4、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了科学的指导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非农产业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人口状况、辐射带动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科学编制和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编制规划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发展规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资源基础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论证。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远期规划要留有发展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规划行为。同时,还要认真制定和完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配套。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有详细规划作指导。编制详细规划要有新观念,把各个规划地段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允许建设高度、绿地率、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作为强制性内容,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严格设计标准,提倡相对集中建设,连片开发,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同时,要维护规划严肃性,科学规

划,合理布局,逐步发展,分步实施,避免走重复规划调整、重复建设的弯路。

2、小城镇建设要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集聚基地,也是农副产品就近加工的最好基地,它具有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人才聚集、能源动力供应充足,原材料购进及产品运出便捷、生活环境优越等优势,不仅从事乡镇企业的人员聚集在小城镇上,而且带动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也向小城镇集中,使小城镇规模扩大,促进小城镇经济和乡镇企业不断壮大,使之从分散建设走向集中发展,推动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乡镇企业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盘考虑,选择企业比较集中、交通便利、便于工业“三废”处理的区域,有条件的要考虑污水处理。要有计划的布局企业项目,引导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集中连片发展。改善对企业落户小城镇的“软件”服务,创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持,不得实行歧视性政策,禁止向进镇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使村办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乐意到小城镇中来。只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规划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就能够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行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形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充分展现当地经济优势和文化特色的中心。

3、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是投融资问题。没有资金,小城镇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如何才能筹到资金,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境界和市场经济的观点研究小城镇建设中的投资问题。要针对各自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现状特点,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吸引外资,启动民间投资,变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要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放开小城镇公益事业的投资和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参与小城镇建设,允许集体、个人投资兴办供排水、路、气、暖、通讯、娱乐以及市场、居民区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城市建设经验及做法,用足用活现行政策,坚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以地兴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路子。要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出让、置换等方式,激发活力,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积极引导乡镇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产业来对待,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对原来的小城镇道路、供水、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出让、转让、招标、拍卖等手段盘活变现,收回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政府要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凡小城镇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划拨的外,全部实行有偿使用,增加乡镇政府的土地收益。同时,认真落实小城镇建设筹资政

策,收足用好现有渠道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专款用于小城镇建设。

4、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发展小城镇的实质是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积极调整就业政策,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竞争公平、运作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用市场机制调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凡是在小城镇内有固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固定的住所的农民,可迁入小城镇,列入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在发展城镇人口上,应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对于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照顾,为发展城镇人口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逐步放宽外来人员的进镇条件。为使进入小城镇的农民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产业,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乡镇可以为其提供加工场地,实行优惠政策,减免部分规费,子女入学、就业、购房等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新进镇农民有了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设施以后,才能放心的离开土地,丢掉农村宅基地真正成为小城镇人口,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在小城镇内投资兴办相当规模产业并能安置部分人员就业的农民,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健全功能、突出特色”的要求,明晰发展布局,完善基础配套,壮大镇域经济,改善乡村面貌,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产业合理、有序平安的新型城镇,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途径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小城镇管理

一、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

小城镇在协调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一)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

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作为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的纽带,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二)小城镇是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

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三)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小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实现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的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方面看,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镇发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卫生、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小城镇规划定位不准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规划定位不准问题,没有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缺乏科学细致论证和资金保障的情况下,盲目实施小城镇建设,搞工业园区,而镇区基础设施极不配套,影响了小城镇整体功能的发挥。并且,沿街乱搭乱建临时设施没有根治,依然存在“脏、乱、差”问题,“人气不旺,2 财气难聚”,出现了有场无市的尴尬局面。

(二)用地和土地政策的矛盾

小城镇建设用地缺乏统一管理和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大部分土地属于村社集体所有或承包到农户,征地困难,难于进行统筹调剂,制约用地规划,导致土地总量失控,土地流失或闲置现象十分严重。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限制了小城镇的外延扩张,不少小城镇缺乏应对策略和措施。

(三)小城镇建设和规划滞后的矛盾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规划用地还没办理或批准,业主已将土地圈好了,甚至已建成,等到报建发现问题时,已成为现实,出现了不是规划指导建设,而是建设需要规划的现象,导致小城镇规划不能成规模地实施。

(四)小城镇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水、电、路、气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商贸区混杂,镇容镇貌改观不大;开发建设方式落后,小城镇仍以分散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整体环境差;综合治理能力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脏、乱、差”现象未得到根本治理。由于城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小城镇在人才、项目引进,产品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城镇功能的提高。

(五)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难以形成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城镇发展的大问题。小城镇建设没有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道路,乡镇政府投资仍然占较大比重,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在目前不少乡镇的财政还属“吃饭财政”的情况下 “以地生财”受当前土地宏观调控、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将越来越行不通,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加困难。

(六)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

小城镇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一些问题条上“管得着,看不见”,而块上“看得见,却管不了”,协调解决比较困难。目前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条块管理工作将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

(七)项目建设无工作经费,调动不了积极性

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因没有配套任何工作经费,项目落实到村(社)工作难度较大,地震安居工程部分经费要地方政府配套,落实时间较长,工程涉及民政、残联等部门,农村各种矛盾、问题复杂,项目分配容易出现上访或群体事件,基层干部存在抵制情绪。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对小城镇规划体系的修编完善工作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小城镇发展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必须高度重视对小城镇规划体系的修编完善工作。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发展战略的调整而应及时加以完善,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完善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各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以及交通、供排水、供电、通讯、环保等公用基础设施的专业规划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及设计,充分体现小城镇建设的地方风格和特色,确保规划修编质量,按规划实施,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二)对小城镇要进行重新分类、准确定位

小城镇建设,重点是建设那些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镇和重点中心镇。按照区位优势、规模、经济实力和所起的作用等要素,重新对小城镇进行分类,对规模效益高、建设和管理水平高、非农产业比较发达、吸收劳动力能力强、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城镇功能比较强等方面的优势,列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

(三)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从保护耕地出发,制定农村非农用地规划,小城镇发展要尽量少占耕地。对城镇发展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要从动态平衡出发,给予保证。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农民进入小城镇后原有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制度,明确土地流转的途径和管理方法。允许小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采取作价入股、出让、转让等方式参与小城镇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建立起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无后顾之忧。

(四)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机制 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国 4 家、集体、个人和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鼓励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带资进镇,买房建房、兴办企业、务工经商;二是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参与小城镇建设、兴办企业;三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单位、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四是盘活存量资产、以项目为载体实行股份合作方式直接融资;六是争取上级政府给予财政投入或财政贴息贷款扶持等。

(五)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

小城镇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在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围绕建设工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拉动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六)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明确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小城镇经济越是发达,生态环境越是重要,生态发展好,可持续发展空间就好。

(七)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高效、严谨的长效管理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城镇的建设,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正确分析和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2] 曹宗敏,《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城市管理,2006(3).[3] 邱昕,《从新农村到小城镇》,中央美术学院,2007.

第五篇: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其重点就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小康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城镇化。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核心。因此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支撑,不能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3、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4、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了科学的指导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非农产业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人口状况、辐射带动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科学编制和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编制规划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发展规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资源基础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论证。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远期规划要留有发展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规划行为。同时,还要认真制定和完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配套。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有详细规划作指导。编制详细规划要有新观念,把各个规划地段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允许建设高度、绿地率、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作为强制性内容,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严格设计标准,提倡相对集中建设,连片开发,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同时,要维护规划严肃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发展,分步实施,避免走重复规划调整、重复建设的弯路。

2、小城镇建设要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集聚基地,也是农副产品就近加工的最好基地,它具有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人才聚集、能源动力供应充足,原材料购进及产品运出便捷、生活环境优越等优势,不仅从事乡镇企业的人员聚集在小城镇上,而且带动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也向小城镇集中,使小城镇规模扩大,促进小城镇经济和乡镇企业不断壮大,使之从分散建设走向集中发展,推动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乡镇企业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盘考虑,选择企业比较集中、交通便利、便于工业“三废”处理的区域,有条件的要考虑污水处理。要有计划的布局企业项目,引导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集中连片发展。改善对企业落户小城镇的“软件”服务,创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持,不得实行歧视性政策,禁止向进镇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使村办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乐意到小城镇中来。只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规划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就能够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行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形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充分展现当地经济优势和文化特色的中心。

3、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是投融资问题。没有资金,小城镇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如何才能筹到资金,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境界和市场经济的观点研究小城镇建设中的投资问题。要针对各自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现状特点,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吸引外资,启动民间投资,变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要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放开小城镇公益事业的投资和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参与小城镇建设,允许集体、个人投资兴办供排水、路、气、暖、通讯、娱乐以及市场、居民区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城市建设经验及做法,用足用活现行政策,坚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以地兴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路子。要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出让、置换等方式,激发活力,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积极引导乡镇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产业来对待,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对原来的小城镇道路、供水、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出让、转让、招标、拍卖等手段盘活变现,收回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政府要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凡小城镇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划拨的外,全部实行有偿使用,增加乡镇政府的土地收益。同时,认真落实小城镇建设筹资政策,收足用好现有渠道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专款用于小城镇建设。

4、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发展小城镇的实质是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积极调整就业政策,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竞争公平、运作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用市场机制调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凡是在小城镇内有固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固定的住所的农民,可迁入小城镇,列入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在发展城镇人口上,应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对于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照顾,为发展城镇人口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逐步放宽外来人员的进镇条件。为使进入小城镇的农民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产业,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乡镇可以为其提供加工场地,实行优惠政策,减免部分规费,子女入学、就业、购房等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新进镇农民有了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设施以后,才能放心的离开土地,丢掉农村宅基地真正成为小城镇人口,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在小城镇内投资兴办相当规模产业并能安置部分人员就业的农民,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下载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 要】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人口集聚为主体,以物质开发、利......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课 程 论 文 题目: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姓名: 班级: 学号: 年 月 日 **市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小城镇是联系大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20多年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己充分展现了村民自......

    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全面......

    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社团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一)社团缺少长期规划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明确的培养目标。 (二)社团文化的出发点大都满足社团成员的兴趣爱好......

    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五篇材料)

    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观察了解社会变化的窗口,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功能和地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其相......

    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

    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胡贵锋(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馆,重庆 九龙坡 40005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群众文化活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