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感受声音传播及其介质的实验报告
关于水的三种形态的实验报告
我在科普定向阅读中,通过对《十万个为何什么 物理分册》、《物理小实验》这两本书的有关章节的研读,学到了水的三态的一般知识:
1.水的存在形式可以改变。
2.水的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
于是,我想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设计出几个实验来初步认识水的三态,通过比较,我最终确定了“冰块融化了”、“水滴蒸发了”、“杯子里的雨”三个实验来与大家共同感受感受。
我实验的器材有:冰块若干、酒精灯一盏、小锅一个、透明杯子一个、我实验的具体过程如下:
一、做“冰块融化了”的实验。第一步,将若干冰块放在小锅里; 第二步,点燃酒精灯;
第三步,将有冰块的小锅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冰块变化。结果原本是固态的冰块融化变成了液态水
二、做“热水蒸发了”的实验。
第一步,加热冰水,将透明杯子倒扣在上面; 第二步,等待片刻,结果,杯壁上已经沾满有液态水蒸发的水蒸气了
三、做“杯子里的雨”实验。第一步,继续收集水蒸气; 第二步,等待片刻。
结果,水蒸气逐渐凝集成了水滴。实验结论如下:
水在不同环境下可以以三种形态出现,当温度为0摄氏度时为固态冰或雪、稍微加热可以融化为液态水、温度较高则会蒸发为水蒸气。
第二篇: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案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人耳之所以能听到声音,需要物体振动发声,同时,还需要有介质存在,声音通过介质传到人耳处。
2、过程与方法
对比抽走钟罩内空气前后,所听到铃声的变化,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同时,通过演示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让学生学习用物理知识来描述并解释生活中声现象。教学重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分析抽气前后所听到铃声不同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实验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由振动的物体是不是都可以听到他的声音引入,共同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必要条件。教具与媒体
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抽气钟罩 课时
5分钟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声音是怎样传到人耳的呢? 学生答: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教师提问: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需要哪些器材?怎样操作呢? 学生讨论:器材、操作步骤 教师引导,确定研究方案
实验操作:
1、把闹钟放进玻璃罩内,盖上玻璃罩并旋转压紧
2、打开闹铃听声音的情况。
3、用抽气机阀门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待听不到声音后,关闭阀门。
4、打开阀门让空气进入钟罩,再听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教师提问:抽气前后铃声有什么变化?
学生答:随着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铃声 教师提问:那再放入空气铃声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答:随空气增加,铃声逐渐变大,回复最初的响声 教师提问:发生以上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
学生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这种介质可以传声
教师再引导学生做本节课其他实验,一起总结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都有哪些,总结声音的传播都有哪些途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板书设计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3、声速
(1)15摄氏度时,V=340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成正比
第三篇: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设计
2.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过程与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声音的传播条件。(2)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2、难点:
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声音时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活动A:
教师: 播放一段电铃在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气声音变小的实验视频 问题:观看视频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如:声音不能在什么情况下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活动B:播放小儿垂钓的视频 问题:为什么垂钓孩童不理过路人? 学生:讨论回答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演示实验:参照课本图片,一位同学在水中敲击石块,另外的同学耳朵贴在水槽的外面,试试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让学生交流讨论,并对以上活动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活动C:教材中的图片比较感受“隔墙有耳 ”的内涵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且比气体效果好。随堂练习,知识小结
三、板书设计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可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第四篇:感受声音
感受声音(2008-03-11 12:23:01)
标签:教案分类:教案 课题:感受声音
课时:1课时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内容:小学美术山教版第六册第5课
课业类型: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乐曲欣赏,让学生从各种类型的音乐中吸取灵感,用心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美感和震憾。
2.通过乐曲欣赏,学生通过电脑中的画笔对声音节奏的认识与感受,运用点、线、面等诸因素以抽象的画面来表现听觉感受,表达内心情感体验。
3、通过网络欣赏西方大师及小朋友们的抽象画,让学生了解大师与小朋友们心中无声的旋律,感受艺术的永恒魅力。
二、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对绘画的欣赏水平,陶冶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使其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生命。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也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课堂是教师生命力的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自由和快乐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艺术,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审美体验和身心交感的活动场所,本堂课的设计是通过一条主线、四个环节、六道关卡来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声音与人的情感及表达情感的关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导入部分,课伊始,一曲美妙的天簌之音《伎天乐》把大家带到一个远离尘嚣的天外,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情绪及感受通过画面的描述出来,让学生意识到音乐与人的情感及表达情感的关系之微妙。课的第二环节是通过六道关卡——音乐风、猜猜看、无声的旋律、抽象揭迷、梦随心动、互动家园,让学生通过网络欣赏、网络查询、网络创意,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彻底放飞,让学生真正地领略一番艺术殿堂的美景,在艺术海洋里尽情地畅游,让学生在思想上及内心情感上都得以艺术的净化与洗礼。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升华阶段,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地意识、感受到艺术殿堂的神秘与其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对艺术美的向往与追求,并生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对大自然的探求之心,以致急于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第四个环节是课堂延伸,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其他各种资源,将内心对声音的感受及感动的表达方式给以更完美的发挥。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感受声音的旋律和节奏及通过欣赏大师和学生的抽象作品,感受画家内心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
让学生听音乐并把自己的感受用电脑绘画工具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
学生——
1、会灵活地使用鼠标;
2、会熟练地运用“金山画王”的各种绘画工具。
教师——
1、网络教室;
2、“金山画王”软件;
3、电脑课件:
(1)各种类型的乐曲选段;
(2)不同类型音乐下的不同风格的学生绘画作品;
(3)西方绘画大师的抽象画作品若干;
(4)抽象画的相关资料;
(2)《伎天乐》乐曲;
(3)《神秘园》组合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乐曲)
放一曲舞曲《伎乐天》让学生欣赏,抽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结——一曲美妙的天簌之音把大家带到一个远离尘嚣的天外。这段舞曲主要描写了莫高窟中的司乐之神随着优美飘逸的音乐,翩翩起舞,轮番奏乐的情景。曲中起伏波动的旋律,仿佛把人带到天上的极乐世界。
【通过对乐曲的感受与描述,让生意识到音乐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与感动,让人身临其境,置身于忘我的境界。】
二、讲授新课:
【网络漫游艺术殿堂】
⒈ 音乐风——感受多彩音乐
☆ 学生带耳机上网点击不同风格的乐曲进行欣赏。
☆ 抽生说说听音乐之后的感受。
—— 轻音乐让人心情放松,象无垠的大海,湛蓝的天空给人以柔和、优雅、甜润、流畅、宁静之美;
—— 迪斯高让人情绪激昂、高涨、热烈、紧张,心跳加速。
—— 交响曲给人以气势恢弘,空间辽远的感觉,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
——乡村音乐让人感受到乡村的气息,呼吸到新鲜的山野空气;
——流行音乐让人增添些许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与认识,轻松、自由。
师结——不同类型的音乐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与享受。
【通过对不同类型音乐欣赏,让生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使其产生丰富联想,调动起学生情感表达的积极性】
★ 点击评价:(学生点评自己最喜欢的歌曲)
◇ 音乐家肖邦的夜曲《彩云追月》——乐曲温存柔美、恬静甘淳,像一首赞美静夜的歌,又宛如爱的倾诉。是肖邦的夜曲中格调最为明朗、脍炙人口的一首。
◇ 贝多芬的交响乐《命运》是首凯旋的进行曲,充满了热烈、欢腾的情绪,表现人民经过斗争,终于取得胜利、赢得了欢乐。此乐曲分四大乐章,每一章节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旋律跌宕起伏。
◇ 乐曲《看秧歌》取材于山西民歌,全曲的旋律热烈欢快、诙谐活跃,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具有浓郁的山西乡土气息,表现了人们在节日里扭秧歌、看大戏、喜气洋洋的情景。
此外还有表现悲剧美的如《松花江上》、崇高美的《祖国颂》、壮美的《国际歌》等。这些有代表性的曲子让人听后热血沸腾,永生难忘,每一首曲子后面都是一段刻古铭心的历史事件,怎能不令人产生创作的冲动。
2、猜猜看——表情探密
抽生到讲台前戴上耳机感受不同乐曲,其他同学根据其表情猜测该曲子的类型。师结——乐曲会影响人的心情,左右人的情感,从而会成为绘画创作的重要因素。
【让学生的身心同音乐产生交感,通过听觉的感受、心理的感应、视觉的观察,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身心的刺激与震撼。】
3、无声的旋律——走近艺术大师
◆ 学生上网欣赏西方艺术大师的抽象画作品:
康定斯基的作品——
米罗的作品——
克利的作品——
◆ 抽生说出观后感;
师结——从大师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师跃宕起伏的内心情感,每一幅作品就是一首无声的音乐,从不同的作品当中就是大师该时期的心曲,或平静,或激昂,或压抑,或意气风发。
4、驿动的心——赏作品说乐曲
☆ 学生上网欣赏不同风格的学生抽象画作品。
※ 抽生说出各幅绘画作品所代表的音乐风格及感受
优美的音乐都市喧嚣音乐蓝色的多瑙河
迪斯科乐曲感觉激昂的音乐感受可怕的噪音
师结 —— 不同风格的音乐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这几幅同学的作品已充分地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优美的音乐像海洋也像天空;激昂的音乐像战士冲上前线,让人激动万分;恐怖的音乐让我们如同做了一场可怕的噩梦„„
——看见事物形状,好像听到事物的声音,又好像感受到事物的形状和色彩。其原因在于各种感官的神经细胞在大脑中产生联系,相互沟通后,形成感受挪移。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与美术的色彩、形状之间微妙的“感受挪移”,即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微妙联系,从而了解艺术的相通性。】
5、抽象揭迷——网络查询相关资料
△ 抽象画的产生及概念
——抽生交流所查阅的相关资料
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名称,也可称为非具象艺术。它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作画,而这种方法基本上就是属于表现主义的,最早见于康定斯基的作品。它是由各种反传统的艺术影响融合而来,特别是由野兽派、立体派演变而来。
实际上野兽派和立体派促进了形与色的独立发展。是康定斯基进一步发现了它的奥妙,他在1910年画了第一幅断然抽象的水彩画,是一幅无具象愿望的、充满活力的重叠色点。康定斯基的创造性发明是从音乐中获得美学启迪,尔后捷克人库普卡直接从音乐中获取灵感进行抽象艺术创作。人称他是音乐主义画家鼻祖,后来他们共同组成抽象派。
□其他几位主要的抽象派大师简介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更多更深刻的了解抽象绘画及西方绘画大师的艺术作品。】
6、梦随心动——自由创意空间
◈ 欣赏组合乐曲《神秘园》;
◇ 学生上网运用“金山画王”电脑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 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1)从组合曲《神秘园》中任选一段音乐,用各种点、线、面、图案、色彩把感受到的音乐创作成一幅抽象画;
2)灵活地运用画笔中的绘画工具,让画面生动、活泼;
3)用心地感受乐曲带给自己的情感体验,并通过画笔充分地将内心感受表现出来。
【一首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组合乐曲《神秘园》,充分地调动起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其像长了翅膀的精灵穿越时空,放飞心灵。】
三、总结阶段:
小组同学相互赏评作品,评出最优秀的,教师在大屏幕上点击优秀同学的作品,师生共同赏评。抽生说出优点及不足,相互取长补短。
师结——从同学们的作品中,老师发现大家对音乐的感悟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点、线、面的运用上都非常地谨慎,能够通过线的软硬、粗细、长短、起伏、强弱等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及对自我内心的情感的表达。能够真正地做到通过简单的抽象符号将内心复杂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课堂延伸:
师启发谈话——风儿吹过的声音,山涧流水的哗哗声,泉水的叮咚声,各类动物的叫声无不充满了渐变的节奏与重复的美。【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海阔天空】
——课后请同学们选择各种方式和材料来表达声音,如人体动作(舞蹈)、口技、手工艺制作等。下节课进行一次表现声音的擂台赛,让我们一睹同学们的奇特创意。
【给学生一个更充分的自我表现空间。】
第五篇:感受声音
《感受声音》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学情:
说教材:《感受声音》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五课的内容,属于美术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范畴。声音不仅仅是与外界沟通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听觉艺术。这一课把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美术这个独特的视角去诠释声音,尝试在声音里感受点、线、面及色彩的美术语言。并运用这些造型语言,以作画的方式去表达音乐所反映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也为下一课继续学习第六课《迷彩服》奠定基础。
说学情:在这一课之前,学生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仅停留于基础的造型训练上。而这节课结合音乐,通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有意识的对这些基本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展开想像,表现最真切、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在制造、捕捉、欣赏声音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
2、能力目标: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用点、线、面和色彩将音乐传递的情感表现出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修养。
3、情感目标:感知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体验
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热艺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初步掌握运用点线面色彩表达对音乐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造型元素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音乐感受。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声音素材、音乐、小道具、学具:彩色笔或油画棒、画纸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语言激趣法:运用充满童趣的儿化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有趣味。
2、游戏法: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是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让学生邀请彩笔跳舞,当个小小指挥家在有趣的游戏活动轻松突破教学重点,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直观的法:通过自己制造声音,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感受音乐,开阔学生的视野,直接的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获得直接感官的体验。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通常是根据情况交替使用的。这节课中我还交替运用了比较法、练习法、提问法、谈话法等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四).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次的欣赏、比较、总
结、创作环节,自己去制造、去欣赏、去描绘,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说教学程序:
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制造声音激趣导入,认识点、线、面和色彩;
(二)捕捉声音欣赏感悟,深入理解点、线、面和色彩;
(三)欣赏音乐师生合作,掌握创作方法;
(四)感受音乐激发创作欲望,进行绘画创作;
(五)课堂评价,分享创作成果。
(一)制造声音激趣导入,认识点、线、面、色彩的表现方法,对基本造型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孩子的好奇心总是特别强,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在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闭上眼睛,使他们对这堂课充满期待。在课堂上一片寂静时,把小道具丢在地上现场制造出声音。学生在这样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会被这个刺耳的声音震撼。这是学生最直观的听觉感受,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随机提出问题:“你听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示这样的声音?”“猜猜声音有色彩吗?是什么颜色的?”让两三个孩子谈谈感受,并在上台运用折线或幅度较大的曲线以及鲜艳厚重的色彩来表达这样强烈的声音。“原来声音不仅能听出来还可以画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声音。”
揭示板书课题:感受声音
2.再次播放一段轻柔绵长的葫芦丝声音,引导学生认识较平缓的曲线和柔和淡雅的色彩,与第一小节形成一个反差,加深学生对不同的线、色彩的认识。
3.教师带领学生以击打桌子的方式,制造有节奏的声音,启发认识不同的点和块面。板书:点线面
以上三个小节通过不同的声音感受初步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接下来我会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点、线、面有更全面的认识。
4.幻灯展示
师 :“其实点、线、面是个大家族,他们有着很多的成员。有的像天上落下的雨点滴答滴答,有的像海滩上的沙粒,还有的像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面)。线有时像平静的湖面(直线),有时轻柔优美像海上的波浪(波浪线),有时愉快轻松像舞动的精灵(螺旋线、弹簧线),还有的时候她还会生气露出锋利的牙齿(折线),甚至像这样爆炸开来。”
到了这里,第一环节的教学就结束了,我认为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我运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 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新颖而有趣味的语言表达,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捕捉声音欣赏感悟,深入理解点、线、面和色彩;
师:点、线、面色彩这四个好朋友聚在一起好象在演奏一曲交响乐,你们看!
展示四幅用点、线、面、色彩完成的作品,分别播放在生活中捕捉的各种声音,如喧闹的城市,缓缓的流水声和悦耳的鸟叫,可怕的噪音等。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听一听、想一想、猜一猜,找出相对应的画面,解读这四幅作品。重点欣赏吴贯中的《春如线》。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感受、比较、判断、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用点、线、面、色彩表现声音的理解。
(三)欣赏音乐师生合作,掌握创作方法;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小桥流水》,畅谈感受,集体分析,集体构思共同完成一幅画。学生上台画,教师指导补充。在引导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我会根据画面提出几个设问:还需要加点什么色彩?还需要补充什么样的点线面?引导同学们逐步完善画面。
我认为本环节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全班同学通过切身参与整个创作过程,进一步掌握创作方法,对后面的独立作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感受音乐激发创作欲望,进行绘画创作。
观看运动场上热闹场景的视频,师生一起用身体随音乐舞动,全身心的感受,调动多种感官。
1.播放运动场声音。提问:听,这是哪里的声音?(热闹的运动场)
2.师生共舞。
这一环节我会播放1998年法国世界杯主题曲《生命之杯》的视频,师生一起用随音乐舞动,全身心的感受,调动多种感官。在律动的过程中,我会这样进行引导:“这么热闹的场面怎么少的了颜色呢?让我们把彩色笔小朋友请出来,你想邀请谁?”我这一环节让学生选择颜色,根据学生的回答层层深入如“黄色给人鲜明跳跃的感觉。”“有了蓝和绿的点缀场面更热闹了。”让学生明确热闹的场面可以用五颜六色来表现。
“把彩色笔里的这些颜色拿出来,你就是个指挥家,彩笔就是我们的指挥棒,让点线面跟着我们一起舞动起来。”虚拟的作画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深刻感受音乐这个作画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共同构思交流,这时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我就趁热打铁,提出作业要求。
1.师小结提出作业:
今天就让我们来当个小小指挥家,画笔变成指挥棒,来演奏一曲运动之歌吧!(注意点、线、面的交错运用和色彩的对比)
1.学生作画教师指导:表扬有创意的作品随即展示,鼓励胆小的学生。
让学生用彩笔画。这一过程中,我会循环播放音乐,不断强化学生的感受。
(五)课堂评价,分享创作成果。
让孩子把作品展示在黑板右边,在评价过程中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优点,优秀的作品及
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最后总结:
1.师:同学们画的真好老师仿佛感受到了运动场上那振奋人心的欢呼。你有什么话想对那些代表中国参加比赛运动员们说说吗?(生谈感想。)
2.师:我们虽然不能代替他们参加比赛,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热情为他们加油欢呼,与全世界人们共舞!
3.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舞动,并收拾用具,下课。总之,本堂课的设计是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围绕课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增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感受、表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