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

时间:2019-05-12 23:4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

第一篇:《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

(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4.讨论交流:

① 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 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5.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2)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

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

(一)活动二:游戏——打土电话

1.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

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

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

4.交流情况: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

(二)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2.实验的途径提示:

(1)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2)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

4.分组实验,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5.汇报实验结果。

6.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

三、拓展活动

1.实际应用

(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 样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6)出示图片。(水下声纳捕鱼)

(7)学生观看、讲述,这是利用声音寻找鱼群的办法来捕鱼的。

(8)谈话:不错,这是“水下声纳”,我们虽然听不见深海里的声音,但是,想一想,水可以传播声音,海里也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寂静无声,反而热闹得很呢!

(9)学生发表意见:对,海里一定有各种鱼的叫声…… 2.课后延伸

(1)出示33页图片。(伏地听声)(2)提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回答:因为土地可以传播声音,他能听到远处的声音。(4)提问:空气也可以传播声音,站着也可以听到啊。

(5)学生思考后回答:声音在地里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6)谈话:说得好,这是个不错的“假设”。可是,这个假设通过验证了吗?(7)学生讨论:还没有,不过,我们也可以想个办法验证它。(8)谈话:很好,哪个小组能够完成这个假设的验证任务?(9)教师演示课件,成语故事——伏罂而听。

四、课堂练一练 填空

1声音()在空气、水或木头等介质中传播,()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3.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水中第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5、“土电话”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播的。

答案 可以 不可以 2 波 振动 3 不同 第一 第三 4 空气 空气 5 棉线

选择题

1.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里。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2.下面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A 铝箔 B 木尺 C 棉线 D 尼龙线

3.收音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振动产生的。A空气 B琴弦 C喇叭

4、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A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它的位置 B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C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D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答案 B 2 A 3 C 4 C 简答

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介质。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五、布置作业

1.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2.自制一个土电话。

课外补充

伏罂而听

古时,为防止城外的敌人从地下面开凿地道进来攻击,于是就在城内挖一口井,埋上一个装酒的大腹小口的坛子(容器)在地下,找一个耳朵很灵敏的人伏在地上去侦听,就能知道敌人挖的洞穴的位置,进而才能准确地对付敌人。

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后会引起罂壁内的空气振动,于是通过空气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声速

声速,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描述声波现象或声学研究的重要参量之一。

从声源发出的声波以一定的声速向周围传播,意味着声波的能量也以一定的速度向周围传播。目前所知,声波能够在所有物质(除真空外)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传声介质的某些物理性质,主要是力学性质所决定。例如,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有关,因此也随介质的温度、压强等状态参量而改变。气体中声速每秒约百米,随温度升高而增大,0℃时空气中声速为331.4m/s,15℃时为340

m/s,温度每升高1℃,声速约增加0.6 m/s。通常,固体介质中声速最大,液体介质中的声速较小,气体介质中的声速最小。另外,不均匀介质中的声速处处不等。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声速随传播方向而异。

在有些情况下声速还与声波本身的振幅、频率、振动方式(纵波声速、横波声速等)有关。如果传播介质的尺寸不够大,则其边界对声速也有影响。因此为了使声速的量值确切地表征传声介质的声学特征,不受其几何形状的影响,一般须规定传声介质的尺寸足够大(理论上为无限大)情况下的声波传播速度。有时为了实用上的方便,也列出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声速,如固体细棒中的声速。

第二篇:《声音的传播》教案

清江小学

艾良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 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

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三、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四、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土电话、水槽、音叉

生——水槽、音叉、木尺、铝箔尺、棉线、尼龙绳、记录单、土电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老师这里有个玩具,见过吗?看看是什么?土电话怎么玩的?

预设: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玩这个玩具,玩的时候老师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安静,观察最仔细。谁不安静就算谁输了。师: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绳子要绷紧,但不能使劲绷,小心绷断了。说话声音不能大,要小声。周围要保持安静等。

师:师:每个组的两位同学先玩,不玩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谁有新发现哦。好,开始。小组活动 交流: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土电话把声音从一边传到了另一边,传声时绳子将振动传到了另一头,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师:声音可以通过绳子传播,你认为声音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呢? 预设:如水、塑料管等(可以举例说明)(将其归纳为液体、固体)师:我们面前的桌子能传声吗? 预设:能。

你们能用你们身边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组长用手指轻刮桌子的中央,其他同学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四)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师:我们知道了声音能在绳子,桌子等固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在这些不同的固体物质中传播效果会不会相同呢?谁来说说你的看法?(生交流)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几种不同的固体物质,分别是一米长的木尺、铝箔、尼龙绳、棉线,你们猜一猜,同样的声音在这几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是否一样?

师:如果声音在这几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一样,声音通过哪种材料传播效果最好?

师:要知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得通过实验来验证,那么怎样来做实验验证呢?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音叉,像这样把每种材料的一端分别与音叉相连,另一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仔细感受音叉的振动,比较声音有何不同,两个同学做完后,再换另两个同学做。并将你听到的,感受到的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师:将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吧。哪个组先说?

预设:我们发现木尺的传声效果最好,棉线的传声效果最弱......师:“大家真不错,找准了影响我们实验结果的因素。那么,现在我们再来仔细的做一下这个实验。一定要注意保持安静,敲打音叉的力度要尽量相同。” 分小组活动。师:“现在我们的结果和刚刚有什么不同吗?哪个组先说?” 木尺和铝箔尺的传声效果较好,棉线和尼龙绳的传播效果较弱。

小结: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五)真空不能传声

师:老师现在说话大家都听得见吧?我们之间声音靠什么物质来传播呢?那他们呢? 出示宇航员在太空的图片。师:他们是靠什么进行通话的呢? 预设:无线电设备

师:为什么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呢? 预设:因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实验视频看看真空能不能传递声音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预设: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声音传播的方式

师:声音能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它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你们玩过往平静的水面扔小石头吗? 小石子沉下去后水面有什么呢? 波纹。(出示水波图片辅助学生理解)

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也会引起周围的物体也跟着振动。会形成 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师:声波和水波有什么不同呢?

水波是在水面这个平面上向四周扩散的,而声波呢,它是在一个平面上扩散的吗?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收获了什么?

第三篇:声音的传播教案(模版)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3、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五、教学难点:

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六、教具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可封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沙、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一次性纸杯,棉线、牙签棒。2.演示材料: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九、课型 新授课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什么东西能制造出来,却看不见?什么东西能穿过物体,却不留下痕迹?(声音)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出课题。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2课《声音的传播》。3.教师板书课题。(2.声音的传播)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共同研究,学习新知。

1、通过实验,发现真空状态不能传播声音。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出示课件。(播放视频)

讲解:这个实验的方法是:先用钟罩把正在发出“滴答滴答”声的闹钟罩住,再用抽气筒把罩内的空气慢慢地抽出来,抽出一部分空气后,这时,钟摆的滴答声逐渐减弱、减小了。然后,再把罩内的空气抽成真空后,我们就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了。(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交流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2、研究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1)师:同学们,你们想过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呢?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否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下边,我们就动手来做一做实验,看一看、听一听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又有怎样的传播效果呢?

(2)(出示课件)教师讲活动步骤。学生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3.提出问题: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装什么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三)联系生活,加深巩固声传播的性质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会应用到气体、固体、液体传播声音的性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液体传声的运用

(教师出示课件)讲述:科学家为了提高捕鱼量,通过研究,发现有的鱼对某种声音特别敏感,会向发声的方向游去,就研究出一种电子发生器,电子发生器一旦发出声音,鱼群就会向电子发生器的方向聚拢,游进网里。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捕鱼量。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家是利用的是声音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的性质呢?

生:科学家利用的是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性质。

2、固体传声的运用。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看另外的例子,看家狗睡觉时,总是把耳朵紧贴在地板上。当有人走进时,它马上就能知道。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生:这是利用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性质。

3、气体传声的运用。

师(出示多媒体,能听到声音的画面):前面两个例子利用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道理,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没有抬头看天空,却知道飞机正从头顶的空中飞过。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

生: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的道理。

(四)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

2、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3、实验的途径提示:

(1)研究桌子、门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2)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4.学生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

5.把研究报告写在课本73页的第二个活动记录表上。6.汇报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五)做“土电话”并使用

1、教师介绍制作方法。

2、学生制作并使用,交流新发现。

3、改变线的方向,再试,交流新发现。

(六)拓展

1、教师讲解“伏罂而听”的故事。

2、提问: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伏罂而听”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七)全课小结

十一、作业。

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十二、板书设计

2、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十三、教学反思

第四篇:《声音的传播》教案1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

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第五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仙阳中学 张建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学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叉两只,直尺一把,纸屑若干,铁架台一只,水槽一个,音乐喇叭一个,乒乓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直尺,音叉(包括音叉和音箱)。

【设计思路】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是本书的第三章第一节,是初二学生学习物理学习不久的阶段。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

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接着围绕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了几个学生活动。

声音的产生:1.开展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讨论生活中有趣的发声现象,比如动物的交流方式。

声音的传播:1.通过学生讨论生活事例、设计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声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教师让学生观看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声速的估测:学生第一次在物理中涉及估测的设计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由“击敲长铁管听声”事例引人启发,让学生拓展联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

例如:鸡叫声、电话铃声、丛林中的鸟语、掌声、婴儿哭声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

(同学回答)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

教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

二、探究性活动一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

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教室里可以用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教室里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教室里可以用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演示:

击打音叉。音叉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

三、探究性活动二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

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视频播放演示课本P36图3一7,探究声音的传播。

现象:瓶内有空气时,我们可以听到闹钟的发出的声音,当用抽气机抽气时,闹钟声或音乐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思考:①该实验直接说明了声音通过什么传播?②声音的传播是否借助其他物质?

问题:在生活中是否只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也可以传播声音,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说出讨论的事例结果,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体验: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其他同学几乎听不到)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听的同学体会感觉,说出感觉。

演示:把正在播放音乐的音乐盒放入装满水的水槽内。同学们能听到声音吗?

现象:同学们可以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是怎么样声音传播,即空气、桌面、水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3.交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声音的传播吗?比如古代人为了能够更早的发现敌军会趴在地上听马蹄声的交流„„

四、请大家阅读课本P37、P38表格,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1、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五、课堂归纳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v四>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

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5 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v=340m/s。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v固>v液>v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下载《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一部分:分析教材 一、教学目标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15oC)中的......

    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

    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

    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最终定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新乡市第七中学段世宇 导入: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观赏一段录像,依据录像内容,猜一猜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知识。 播放视频“声音的世界”......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物理教学教案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号:08506013 姓名:孙广浩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08506013孙广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案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人耳之所以能听到声音,需要物体振动发声,同时,还需要有介质存在,声音通过介质传到人耳处。 2、 过程与方法 对比抽......

    1.2.03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会:①声音的产生原因; ②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③声音传播的快慢。 2.会学:①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②会综合分析声音与光传播的异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光村中学 王伯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 体验声音产生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