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6:3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本站推荐)》。

第一篇: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本站推荐)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杭州采荷实验学校 高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了解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空气中声波的物理图景建立。

一、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兴趣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教师:优美悦耳的声音可以使人产生恬静的美感和愉悦的情绪,它们就像看不见的特殊养分,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声音的功用数以千计,它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探究性活动一:声音的发生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1.探索性活动: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组织学生活动:

1、让橡皮筋、音叉等物体发出优美的声音。

2、观察橡皮筋等发声时在做怎样的运动?

3、敲音叉后触摸音叉感觉到什么?敲音叉后手捏住音叉,声音还有吗?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思考: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用手触摸喉部,发“Good afternoon”,“We are the best”的音,感觉声带的振动。

设疑: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教师演示:敲响音叉并靠近乒乓球,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总结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交流: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例如蝉是怎么发声的?蜜蜂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青蛙怎么发出“呱呱”的声音;古董唱片机的发声。请学生简单分析,并小结。

三、探究性活动二:声音的传播

疑问:声音是靠什么从声源传到人的耳中的?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强调语言的严谨性)。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作为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1)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2)抽气后再放人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好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

2、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问: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吗?你能列举生活事例或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液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 学生:举例

活动:

1、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2、土电话

3、小结

教师: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四、声波

1、声音的传播形式

设疑:人能听到声音,动物也能听到声音,就连蜡烛也能闻乐舞动,你们相信吗?

实验:当口径较大的音箱喇叭对着邻近的烛焰播放音调很低的声音时,喇叭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烛焰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出示图片并讲解:一块石头扔进水中,点击处水的振动会引起周围水的振动,形成水波。同样,声源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比如在空气中,物体不断振动时,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的变化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

结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种波。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声波:物质世界的魔术师

问:根据你所了解的,你知道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吗?你能简单说说其中的原理吗?(学生举例)

教师:借助影片简单介绍。

3、憧憬未来

不久,你也许会听到这样的话:“把音量开小点儿,否则冰箱里的东西全要冻上了”。“劳驾,请加大分贝,我想让灯光再亮点儿,因为水上音乐会已达到高潮。”

这听起来像痴人说梦,它们会成为现实吗?这个问题要留给那些研究不可见的声波世界的科学家们来解决。也许你们就是实现这个梦的人。

五、声速及其影响因素

1、情景创设: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光的传播速度小得多,那么声音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

2、显示声速表:让学生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和不同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设疑: 我们要学会收集信息,你能从以上表格中得出什么信息?(提示:同一介质,不同温度;同 一温度,不同介质)

结论:

1、在温度相同时,声速:V固 >V液> V气

2、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六、回声

1、设疑:声波由声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引出回声并简单介绍)

2、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我在教室讲话,有回声吗?(有)但我们听不到。如果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差不足0.1秒,人耳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就会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教室里讲话要比在旷野里讲话声音要响亮就是这个原因。

3、回声的运用:可判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发现沉船、鱼群及敌人的潜艇等。

播放有关回声的影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去过的同学将来有机会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一定要到天坛好好地感受一下那美妙的回声现象。北京天坛是驰名中外的杰出建筑,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能,是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

4、进行德育教育:回声现象映射的道理:“你的态度决定了环境对你的态度”。

七、小结:

八、课后思考: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你认为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结论是1次2次3次都有可能,对应情况是:1.短管、2.长管无水、3.长管有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开放性作业: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四、声速

1、声速:V固〉V液〉V气

2、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15℃时,空气中V声=340/秒

五、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听到原声和回声的时间差在0.1秒以上

第二篇: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耳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就会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教室里讲话要比在旷野里讲话声音要响亮就是这个原因。

3、回声的运用:可判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发现沉船、鱼群及敌人的潜艇等。

播放有关回声的影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去过的同学将来有机会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一定要到天坛好好地感受一下那美妙的回声现象。北京天坛是驰名中外的杰出建筑,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能,是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

4、进行德育教育:回声现象映射的道理:“你的态度决定了环境对你的态度”。

七、小结:

八、课后思考: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你认为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结论是1次2次3次都有可能,对应情况是:1.短管、2.长管无水、3.长管有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开放性作业: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四、声速

1、声速:V固〉V液〉V气

2、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15℃时,空气中V声=340/秒

五、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听到原声和回声的时间差在0.1秒以上

第三篇: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一部分:分析教材

一、教学目标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15oC)中的传播速度。

4、通过学习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三、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音叉,音锤,共鸣箱,扬声器,收录机,玻璃钟罩,抽气机,土电话,(两个易拉罐和一根铜线做成),水和水糟,投影仪,队鼓。学生用具:音锤,音叉,套有橡皮筋的竹板

四、教学思路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十分接近生活,因此采用与现实生活联系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以“问题探讨(声音是是怎样产生的?)”为切入点,通过实验的手段突破难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生活中相关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五、教学手段:实验和讲解。

六、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都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视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它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完这节的知识同学们就会明白了。

(二)学习新课

1、声音的产生

师:声音的怎样产生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

演示:将一些小纸条的一端粘一纸球,另一端粘在扬声器的纸盆上,纸盆上放一些小纸球,观察扬声器械不发声时纸球的状态,使扬声器发声音,观察纸球的状态。

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上的纸球在跳动。学生实验:

(1)用音锤敲响音叉,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触摸音叉,手指有何感觉?(2)手指拨动竹板上拉紧的橡皮筋,发声时看到什么现象?(3)用手指摸着颈前喉头,当发出声音时,手指有何感觉?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这些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点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学生实验:敲响音叉后,用手抓住叉股,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用一些泡沫塑料小球放在队鼓上,敲响队鼓,这些泡沫塑料小球在跳动着,用手按着鼓面,鼓膜停止振动,些泡沫塑料小球在跳动,声音也停止了。师:综合上述实验,说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人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声带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是它的口发出的吗?不是,而是靠翅膀的摩擦振动产生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师: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振动,我们把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引起听觉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1)空气能传播声音。演示实验(用红、绿粉笔将音叉分别涂成红、绿色)把这个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在绿音叉的旁边挂一个能移动的小球,实验前先让学生分析:敲响红音叉后用手抓住它的叉股,是否还能听到声音?为什么?在部分同学都会回答听不到声音,因为音叉停止了振动,然后教师演示,结果仍能听到声音,并看到小球在跳动,学生们一定会觉得很惊奇。问:红音叉抓住后还能发声吗? 学生一般会回答:不能

问:那么后来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发出的呢?为什么?

生:是绿音叉发出的,因为小球在跳动,说明绿音叉在振动。

师:两音叉没有接触,红音叉敲响后,绿音叉为什么能跟着振动发生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个实验可以帮助你解开这个迷。

演示:在投影仪上放一盛有水的圆形水糟,待水平静后,向水中投入一块石头,让学生观察激起的水波。

师:同样振动的物体也会在空气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因此红音叉敲响后靠它们之间的空气将声波传给绿音叉,所以绿音叉也跟随着振动发出声音。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是由于声源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引起耳膜振动听到声音。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2)液体能传播声音。

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那么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

演示:将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用塑料袋密封,且挤出袋中的空气)放入水中,注意是否能听见声音?说明什么问题? 师: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些液体能传播声音的例子? 学生举例。

师:鱼在水中能听见岸上的声音。(3)固体传播声音。

师: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那么固体能传播声音吗?请同学们做一下实验。用一只耳紧贴桌面,用一只手捂住另一只耳朵,另一个同学敲响桌面,看能听见声音。

学生回答;能听见声音 说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师:上述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中传播。(4)真空能不能传播声音呢?

演示: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挂一个扬声器通过撒在纸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的弹动,使学生认识到扬声器在发声,但学生却听不到声音,放进空气,即可听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问: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速

师: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那么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请同学们阅读声速表,并回答列问题:

(1)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哪些物质里的声速较大? 师:由声速表可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速度,也大于空气中的速度。

4、板书: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了振动声音就停止了。

2、声音的传播:(1)空气能传播声音。(2)液体能传播声音。(3)固体能传播声音。(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最好,气体中最慢。

4、巩固练习: 一课一练,P17;1,2,3

5、小结

6、作业:一课一练,P18;二,三。

第四篇: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2)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用具】

音叉,钢尺,橡皮筋,多媒体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

声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传播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所以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声音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应掌握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的传播速度三个问题。由于这是初二学生首次接触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安排上,从新课引入中各种声音的视频录音资料,到教学中间的设疑、探究、身边的现象,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从观察、实验着手,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由媒体声音播放引入

放录音资料,学生听录音分辨发声物体后观看相同声音的视频资料。从而导入: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二、开展科学探究,实施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师: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出问题:用一个钢尺、一个橡皮筋,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式使它们发出声音? 探究活动: 仪器:一个钢尺、一条橡皮筋 组织形式:每二位同学一组。

实验后思考:上述实验中,钢尺、橡皮筋在不同发声方式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结论: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质疑:在音叉发声时,是否真的观察到音叉在振动?

提出观察振动不明显的发声物体的振动通常使用物理方法—转换法

学生应用转换法设计实验: 敲碗,碗发声时振动了吗? 练习:(1)分辨各种乐器发声振动的部位(2)人说话时,哪里在振动?——声带

2、声音的传播

问题:我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你们听到我的声音,我的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你的耳中呢?

学生答出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由情景图片进行声音的传播教学 图片一(雷雨情景):雷声通过什么传入耳中? 结论:气体可以传声

例子二,气体可以传两同学互相做做一个同学爬在桌子上,另一个同学轻轻的敲桌面。声往桌子上倒水敲桌子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结论:固体可以传声

例子三(垂钓):能验证液体可以传声吗? 结论:液体可以传声

不论是气体、固体还是液体,都可以把声音传播出去,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媒介常简称为介质。

问题:如果没有了介质,声音的传播还能继续吗? 演示实验:真空中的传声实验。结论: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问题:有了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空气中,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呢? 学生自己看课本后解释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总结: 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问题:雷雨天气,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学生很容易答出声速慢于光速

在物理学中,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符号用“v”表示 ,单位是“米/秒”,“米/秒”的符号为“m/s”

通过小资料引导学生得出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1)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2)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 记住一个常数: 15℃时,v空气=340m/s

四、课堂小结

1、声音如何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如何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体> v液体>v气体 15℃ 空气中声速 v=340m/s

五、作业布置,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如何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如何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符号:v)单位:米/秒(m/s)

托里县第一中学 物理任课教师:阿丽亚

第五篇:1.2.03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会:①声音的产生原因;

②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③声音传播的快慢。

2.会学:①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②会综合分析声音与光传播的异同;

③会把学到的知识解释各现象。

3.爱学: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把兴趣学习逐步提高到主动学习。

二、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如何传播。

三、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思路:

本节是初二物理“现象篇”的第二章(前一章“光”)。从知识上应该掌握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和声音的传播快慢三个问题。

但我认为教学不是为做题、解题,还必须使学生会学物理。为此我设计了综合分析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在现象上的异同(不涉及本质),让学生翻书、对比、思考,动脑得出规律。在讲清声音传播需要物质一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要从气体、液体、固体中全面考虑,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学完“三态”中都会传播后,学生自然想到“真空中”呢?(因为光传播中已经学到真空)。为此我把在真空中传播情况放到最后,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在知识学习中,我安排从观察、实验着手,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在最后我又设计安排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生产劳动服务。从而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这是我安排的第二个教学目的。

我安排的第三个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爱学物理。即从新课引入的放音兴趣又点明主题。教学中间的设疑、讲故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放幻灯片等,结尾时的二个兴趣题,特别是在月球上如何通话一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爱学习物理。

另外我在整堂课的安排中,处处让学生思考、实验、复述、解释、小结、总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

笔者已经多次用这教案上课,效果较好。具体的教学思路、想法在教案中有详细的说明。

五、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2.我讲的话同学们都听到了吧?这些都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声音。

3.请学生翻开课本第24页,老师板书《第四章 声》接着请学生看第一段书,以了解本章学习的内容。

4.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今天先讲解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板书)

(二)新授:第一层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

1.老师先演示实验:(1)重新用收音机播放音乐,大家听到了声音,同时请学生仔细观察机身及扬声器在——振动。(2)拨动胡琴琴弦,听到声音,看到琴弦在——振动。(3)敲击锣时,听到声音,看到锣上放的纸片在——振动。(4)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将它放在水中——溅起水花——音叉振动。(5)请学生高声朗读“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时摸住喉头,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2.总结:“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板书)

3.再请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4.老师在总结的基础上讲:“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请学生回答刚才的观察与实验中哪些物体是声源。

第二层次:“声音的传播”

1.那末声源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人耳的呢?板书:“声音的传播”。

2.先研究扬声器的振动是如何传入我们耳朵:(1)请学生看课本25页,图4-4及一段文字解释,并请学生说明:

扬声器纸盆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波动——向远处传播。(2)老师解释:这好像铅笔敲击水面振动形成一串水波向外传播。(板书:传递声音的波叫声波)(3)老师讲解:我讲的话是由于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疏密变化,传入人耳使鼓膜振动,听到声音(4)学生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板书)

3.声音可否在水中传播呢?

请学生解释:(1)潜水员在水中可听见岸上人讲话;(2)鱼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风吹草动。

学生小结: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板书)

4.声音可否在固体中传播呢?(1)老师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2)请学生做几个实验:①将机械手表放在桌子一端,另一端耳朵贴在桌面上听一下有什么感受,说明什么?②展示“土电话”,请几位学生演示,有什么感受,说明什么?③看课本——贝多芬听音乐的办法。(3)学生小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板书)

从以上事例说明:声音传播需要物质(板书)

5.问: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演示:“真空铃”实验:请学生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小结:真空中不能传声(板书)

第三层次:声音传播的快慢(板书)

1.老师先提二个问题:(1)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谁先让人们感受到?(2)百米赛跑时以枪声还是冒的烟作起跑标准?

(学生解答中可能正确,可能不全面)

2.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解释这里有一个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问题,因此我们一起来讨论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的异与同,请学生可以看书(特别是前一章光的传播),让学生发表各人的看法,老师适当点拨。

3.打出幻灯片,列出它们传播情况的异同:

从以上列表中可知光的传播比声音的传播快得多,因而可以解释清楚以上二个问题(请二位学生再完整的解释一下)。

4.再请学生看书,弄清在气体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声速增大,并且大约是每升高1℃,声音每秒钟传播距离增加0.6米。

第四层次 运用本节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老师提出二个思考题,请学生回答:(1)在一根长的钢铁管子中放满水,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2)在月球上如何通话?

让学生们尽量发表各自的见解。

2.老师在总结学生们的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传播情况如何?声音传播与光的传播情况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1.看书;2.做练习册中同步训练。

七、板书设计:

第4章 声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3)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在空气中(15℃)每秒钟传播距离约为340米(说明)

启蒙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要用简单的事例、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点明主题。

物理教学的特点是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索、分析、总结。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然后指导讨论小结。

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来,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还要发现物理现象特征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分析的习惯,使学生领会到学习物理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出规律,学会掌握有关的技能。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从简单的概念出发,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概括总结,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都使学生处于动脑、动手、动口,真正起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

物理教学是以概念和规律教学为中心,通过掌握一定的规律再进一步动脑、动手去建立更深刻的观念,把学到的理论为实践服务。并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师本节课教学的评估。一节课的结尾是教学的“高潮”,好象戏剧结尾的高潮。要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尝试学习的乐趣,更激起学习后续知识的迫切心。

下载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教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物理教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教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教案 说课材料 巡检中学 阳德虎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面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 二、考点点拨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3. 4. 5.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物质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设计5则范文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

    初中物理说课稿-《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教案

    初中物理说课稿-《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教案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西城中学 张克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案例分析 嘉善新世纪学校 黄万明 新课程《科学》十分重视探究和合作式的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仙阳中学 张建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