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

时间:2019-05-14 18:1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

第一篇: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

二、考点点拨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3.4.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物质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知道回声及其利用。

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重点: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及乐音的三个特性

6.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分。

三、跨越障碍

(一)发声体在振动。

用手接触自己的喉咙,并发出声音,感受一下。我们发现手有麻的感觉,这是由于声带的振动。看来是因为声带的振动才使我们发出声音。蟋蟀没有声带,它的叫声是靠翅膀的摩擦发生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发出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当向水中投入石块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水的振动产生的。

1、周一的早晨,同学们正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一阵风吹来,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

,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不再。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声音必定有振动。答案:振动

振动

2、请举出下列声音发出的声源是什么? 弹吉他时,吉他发出美妙的声音。鱼儿在水里游动,发出的声音。向暖瓶中倒水时,发出的声音。

点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可以是气体,液体还有固体。只要有振动就有声音产生。当发声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也就停止。答案:

琴弦,水,空气。

(二)声音的传播靠介质。

将一个发声的电铃放入一个大的空瓶中封闭,并与抽气机相连,开始我们还能听到清晰的铃声,随着抽气机的工作,电铃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就听不见了,只看见仍在不断振动的电铃。这说明电铃仍然在发声,只不过是没有传出来。看来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我们把这种媒介称为介质。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多数都是靠空气这种介质来传播的。而空气又是由许多气体组成的,所以任何气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岸上的小朋友在大声地吵嚷,这时在湖边垂钓为什么鱼不容易上钩?看来鱼听到了吵嚷声,这个声音是靠空气和水传入鱼的耳朵中的。这说明水也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科学家做出电子诱鱼器放入网中,鱼通过水听到声音,就会自投罗网。不但水可以传声,而且任何液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土电话的游戏同学们都玩过,这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综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物质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例

3、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进行交流时,不能直接交流。而是采用无线电交流,请问宇航员们为什么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进行交流呢?

点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在太空中没有空气,那么也就意味着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太空中传播。那么宇航员们也就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地进行交流。

所以要通过无线电。

4、噪声往往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了抵制噪声的影响,有的家庭在安装窗户上的玻璃时,往往采用双层的中间为真空的玻璃,请问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削弱噪声的影响呢? 点拨: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当外面的噪声传入玻璃中间的真空时,因为没有介质,所以声音将不会再传播,那么声音也就到达不了房间,所以削弱了噪声的影响。

(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才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200m/s。

5、自来水工人甲在一根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数次敲击声。

点拨:声音的传播有三条路径:沿自来水管(钢铁)传播、沿管内的水传播、沿管外的空气传播。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自来水管中速度最快,所以最先听到,在空气中最慢,所以最后听到。

答案:C

6、某一运动会上100 米赛跑时,计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按表计时,问裁判员给运动员少计了多少秒钟?

点拨:运动员站在发令枪跟前,而计时员则在终点,离发令员100米,枪声传播100米远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运动员开始起跑时,计时员因没有听到发令枪而并没有计时,故枪声传100米的时间就是晚计时的时间。

答案:v=s/t=100m/340m/s=0.294s

(四)乐音的特性

(1)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或是强弱。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来决定的。

7、“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趵突泉的佳句,其中“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了泉水喷涌产生的声音()A、音调高

B、音色美

C、响度大

D、都不正确 点拨:“波涛声震大明湖”表明声音的响度大。形容声音振动的幅度大。答案:C

(2)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也就是物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Hz来表示)

一般女孩的声音比较清脆,表明声音的音调高;而男生的声音比较浑厚,低沉,表明男孩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8、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点拨:对于琴类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琴弦的长度还有琴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一般当琴弦越紧和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3)音色又叫音品:它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它是由发声体本身来决定的。例如我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可以知道来者何人,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9、养花人挑选新花盆时,往往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音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根据声音三大特征中

来进行判断的。

点拨:花盆有裂缝会对产生声音的品质有影响,没有裂缝时,花盆所产生的声音圆润,持久,如果有裂缝,花盆产生的声音刺耳,短促。

答案:音色

四、本节小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音的三大特征都是重点内容。在理解响度和音调的区别时,同学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理解。如喜欢唱歌的同学在模仿某一位演员唱歌时,有时候会感觉唱不上去,实际上就是发生声音的音调达不到。简单地理解就是音调是反映声音的清脆与浑厚,而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强弱。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1.下图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2.如图所示,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3.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4.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________也能传声.5.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__________.6.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_________________.7.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

8.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10.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6,那么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m/s?

11.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12.若蜜蜂的翅膀每分钟振动3600次,则其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13.响度的大小跟______和______有关.声音的高低决定于_____。

14.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也能被人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15.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 16.先轻敲一下大钟,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17.当听到几个熟悉的同学谈话的声音时,你往往很容易判断出都是谁在说话,这时你判断的主要根据是它们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18.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D.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19.用两个金属盒或塑料瓶盖,中间串上一根塑料绳,做成一个土电话,这是利用了(:)A.回声;

B.空气传声;

C.固体传声快;

D.气体传声快。

20.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声音的条件是()A.有发声体;

B.有发声体和介质;

C.有介质和耳朵;

D.有发声体、介质和耳朵。【试题答案】

1.振动

2.空气(柱)

3.锣面停止了振动

4.固体

5.水(液体)也能传声 6.空气

7.D

8.A、C 9.不符合.因为太空是真空,天狼号爆炸发出的声音根本无法传到神鹰号上.10.340 m/s×2.6=884 m/s 11.响度 音调 音色(音品)

12.60 13.振幅

距发声体的远近

频率 14.音色

15.B

16.A

17.A

18.B

19.C

20.D

第二篇: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一部分:分析教材

一、教学目标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15oC)中的传播速度。

4、通过学习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三、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音叉,音锤,共鸣箱,扬声器,收录机,玻璃钟罩,抽气机,土电话,(两个易拉罐和一根铜线做成),水和水糟,投影仪,队鼓。学生用具:音锤,音叉,套有橡皮筋的竹板

四、教学思路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十分接近生活,因此采用与现实生活联系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以“问题探讨(声音是是怎样产生的?)”为切入点,通过实验的手段突破难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生活中相关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五、教学手段:实验和讲解。

六、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都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视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它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完这节的知识同学们就会明白了。

(二)学习新课

1、声音的产生

师:声音的怎样产生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

演示:将一些小纸条的一端粘一纸球,另一端粘在扬声器的纸盆上,纸盆上放一些小纸球,观察扬声器械不发声时纸球的状态,使扬声器发声音,观察纸球的状态。

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上的纸球在跳动。学生实验:

(1)用音锤敲响音叉,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触摸音叉,手指有何感觉?(2)手指拨动竹板上拉紧的橡皮筋,发声时看到什么现象?(3)用手指摸着颈前喉头,当发出声音时,手指有何感觉?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这些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点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学生实验:敲响音叉后,用手抓住叉股,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用一些泡沫塑料小球放在队鼓上,敲响队鼓,这些泡沫塑料小球在跳动着,用手按着鼓面,鼓膜停止振动,些泡沫塑料小球在跳动,声音也停止了。师:综合上述实验,说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人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声带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是它的口发出的吗?不是,而是靠翅膀的摩擦振动产生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师: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振动,我们把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引起听觉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1)空气能传播声音。演示实验(用红、绿粉笔将音叉分别涂成红、绿色)把这个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在绿音叉的旁边挂一个能移动的小球,实验前先让学生分析:敲响红音叉后用手抓住它的叉股,是否还能听到声音?为什么?在部分同学都会回答听不到声音,因为音叉停止了振动,然后教师演示,结果仍能听到声音,并看到小球在跳动,学生们一定会觉得很惊奇。问:红音叉抓住后还能发声吗? 学生一般会回答:不能

问:那么后来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发出的呢?为什么?

生:是绿音叉发出的,因为小球在跳动,说明绿音叉在振动。

师:两音叉没有接触,红音叉敲响后,绿音叉为什么能跟着振动发生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个实验可以帮助你解开这个迷。

演示:在投影仪上放一盛有水的圆形水糟,待水平静后,向水中投入一块石头,让学生观察激起的水波。

师:同样振动的物体也会在空气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因此红音叉敲响后靠它们之间的空气将声波传给绿音叉,所以绿音叉也跟随着振动发出声音。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是由于声源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引起耳膜振动听到声音。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2)液体能传播声音。

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那么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

演示:将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用塑料袋密封,且挤出袋中的空气)放入水中,注意是否能听见声音?说明什么问题? 师: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些液体能传播声音的例子? 学生举例。

师:鱼在水中能听见岸上的声音。(3)固体传播声音。

师: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那么固体能传播声音吗?请同学们做一下实验。用一只耳紧贴桌面,用一只手捂住另一只耳朵,另一个同学敲响桌面,看能听见声音。

学生回答;能听见声音 说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师:上述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中传播。(4)真空能不能传播声音呢?

演示: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挂一个扬声器通过撒在纸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的弹动,使学生认识到扬声器在发声,但学生却听不到声音,放进空气,即可听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问: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速

师: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那么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请同学们阅读声速表,并回答列问题:

(1)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哪些物质里的声速较大? 师:由声速表可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速度,也大于空气中的速度。

4、板书: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了振动声音就停止了。

2、声音的传播:(1)空气能传播声音。(2)液体能传播声音。(3)固体能传播声音。(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最好,气体中最慢。

4、巩固练习: 一课一练,P17;1,2,3

5、小结

6、作业:一课一练,P18;二,三。

第三篇:物理教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物理教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

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3.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要分层次进行.

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利用回声现象及应用,既调动学生情趣又巩固前一章简单运动的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工具:音叉、共鸣箱、铁架台、塑料小球、彩纸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师: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学习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新课教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教学方法:由学生对发声现象的观察,概括出上述结论. 供老师参考选择的实验如下:

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

如图3-1-1,将没有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球不弹起.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乒乓球,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如图3-1-2.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前后实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弹起?总结结论.

触摸喉头

让学生用手摸着喉头部分,分别体会不说话和说话时手的感觉,认识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

用碎纸屑和收音机演示(纸盆外露,上放碎纸屑)请同学观察播放音乐前后,碎纸屑在纸盆上的情况.

用纸人和少先队队鼓演示

用彩纸做成高约10cm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 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若有实物投影仪则可选用)

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

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简介: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学方法: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 可共选择的实验:

演示:如图3-1-3所示,左边音叉被敲响,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生将小球弹起.启发学生说出右边音叉的发生是靠空气传播的.

解释此实验:用石块激起水波类比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声波.(可看书图3-4解释,也可做成课件)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

敲击一次音叉,将叉股放入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 “土电话”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空气中:(15°C)340m/s

回声

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

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 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

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

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考物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有关声音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至今,声学已是非常活跃的学科,它广泛涉及到建筑、音乐、心理、医学、地球、大气、海洋、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形成的交叉学科多达二十几个.通过调查,了解其中的几个方面.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物理教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第四篇: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2)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用具】

音叉,钢尺,橡皮筋,多媒体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

声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传播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所以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声音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应掌握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的传播速度三个问题。由于这是初二学生首次接触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安排上,从新课引入中各种声音的视频录音资料,到教学中间的设疑、探究、身边的现象,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从观察、实验着手,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由媒体声音播放引入

放录音资料,学生听录音分辨发声物体后观看相同声音的视频资料。从而导入: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二、开展科学探究,实施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师: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出问题:用一个钢尺、一个橡皮筋,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式使它们发出声音? 探究活动: 仪器:一个钢尺、一条橡皮筋 组织形式:每二位同学一组。

实验后思考:上述实验中,钢尺、橡皮筋在不同发声方式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结论: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质疑:在音叉发声时,是否真的观察到音叉在振动?

提出观察振动不明显的发声物体的振动通常使用物理方法—转换法

学生应用转换法设计实验: 敲碗,碗发声时振动了吗? 练习:(1)分辨各种乐器发声振动的部位(2)人说话时,哪里在振动?——声带

2、声音的传播

问题:我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你们听到我的声音,我的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你的耳中呢?

学生答出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由情景图片进行声音的传播教学 图片一(雷雨情景):雷声通过什么传入耳中? 结论:气体可以传声

例子二,气体可以传两同学互相做做一个同学爬在桌子上,另一个同学轻轻的敲桌面。声往桌子上倒水敲桌子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结论:固体可以传声

例子三(垂钓):能验证液体可以传声吗? 结论:液体可以传声

不论是气体、固体还是液体,都可以把声音传播出去,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媒介常简称为介质。

问题:如果没有了介质,声音的传播还能继续吗? 演示实验:真空中的传声实验。结论: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问题:有了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空气中,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呢? 学生自己看课本后解释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总结: 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问题:雷雨天气,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学生很容易答出声速慢于光速

在物理学中,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符号用“v”表示 ,单位是“米/秒”,“米/秒”的符号为“m/s”

通过小资料引导学生得出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1)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2)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 记住一个常数: 15℃时,v空气=340m/s

四、课堂小结

1、声音如何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如何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体> v液体>v气体 15℃ 空气中声速 v=340m/s

五、作业布置,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如何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如何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符号:v)单位:米/秒(m/s)

托里县第一中学 物理任课教师:阿丽亚

第五篇: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设计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教法建议

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3.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要分层次进行.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4.利用回声现象及应用,既调动学生情趣又巩固前一章简单运动的知识.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工具:音叉、共鸣箱、铁架台、塑料小球、彩纸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师: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学习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新课教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教学方法:由学生对发声现象的观察,概括出上述结论.供老师参考选择的实验如下:

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 如图3-1-1,将没有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球不弹起.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乒乓球,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如图3-1-2.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前后实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弹起?总结结论.用纸人和少先队队鼓演示

用彩纸做成高约10cm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若有实物投影仪则可选用)

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简介: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学方法: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可共选择的实验:

演示:如图3-1-3所示,解释此实验:用石块激起水波类比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声波.(可看书图3-4解释,也可做成课件)

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敲击一次音叉,将叉股放入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土电话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速:

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空气中:(15C)340m/s 回声 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

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

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考物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探究活动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有关声音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至今,声学已是非常活跃的学科,它广泛涉及到建筑、音乐、心理、医学、地球、大气、海洋、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形成的交叉学科多达二十几个.通过调查,了解其中的几个方面.【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

下载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03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会:①声音的产生原因; ②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③声音传播的快慢。 2.会学:①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②会综合分析声音与光传播的异同;......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本站推荐)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杭州采荷实验学校 高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

    声音特性

    声音的特征 一、知识概述 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声......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教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教案 说课材料 巡检中学 阳德虎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面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案例分析 嘉善新世纪学校 黄万明 新课程《科学》十分重视探究和合作式的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西城中学 张克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精选5篇)

    耳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就会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教室里讲话要比在旷野里讲话声音要响亮就是这个原因。 3、回声的运用:可判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发现沉......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网络时代的网络新闻的特征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传播媒介形式,进而衍生了网络新闻。呈现出反应快,针对性强,方式灵活的发展态势。而网络新闻与过去的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