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课题总结
小课题工作总结
数理组
一、课题的确定
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计算的错误率较高,尽管我们在教学中也注意讲清算法,变化练习的形式„„可收效不高。为此,我组教师,针对学生计算的错题进行了一些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发现,造成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计算是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一般来说,认识数学也是由认数和计算开始的。由此可见,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不仅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同时,计算教学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相反,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切实降低计算的错误率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开展情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2、通过计算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计算意识和主动验算的自觉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汇聚成合力,提高学习效率。
3、使师生、家长都能充分体会计算的重要性,感受计算中的乐趣。
4、使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反省、思考、总结并在教学中优化选择与运用适合自身的教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将新课标中计算方法的指导落到实处,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观察、调查、收集等方法,整理出教师、学生在七年级数学计算的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2、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研究与实验,使得家长、学生、教师多能重视并正确对待计算题的教与学,从而解决学生计算错误较多的问题。
3、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类,使师生都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第二阶段:发现问题
1、知识方面的原因。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如果学生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产生错误。
2、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计算错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3、习惯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不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做完后也不愿检验,书写潦草,小数点写成顿号,“0”,“6”不分,口算、演算时马马虎虎。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原因。
4、个性特征的差异。
心理学指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学生性情沉静、温和,反映敏捷,情感和行为较为稳定;而有的学生则性情急躁、易变,反应迟缓,情感和行为较不稳定。不同的个性造就了不一样的计算表现。前一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做到注意集中、思路清晰、认真仔细,能自觉检查并及时纠正计算错误,计算能力比较强。而后一类学生则恰恰相反。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去成全每一个学生。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即在计算前先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句“我要静下心来,我要争取一遍就做到最好。”久而久之,学生的急躁情绪便被克服了,取而代之的是冷静与细心。第三阶段:解决问题
1、弄清算理,以理驭法。每一种计算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掌握这些根据,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要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和规律,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四则计算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加强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形式应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强化记忆。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这些常用数据有:
4、重视分类整理。教师应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觅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5、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检验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6、培养认真审题和认真计算的习惯。审题时做到:看清题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确定运算顺序,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笔算时做到:沉着、冷静,遇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不急不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认真书写,整洁清楚,格式规范。
三、研究成果
1、撰写论文十二篇,期中赵方县老师和张伟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如何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先后在《淳化教育》上发表。
2、提高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的降低了学生计算错误率,形成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率的相关策略和案例。
3、编写中学生数学“典型错题集”(七八年级),分析教师教学和学生解答过程中存在的原因。
4、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
小课题工作总结
大 店 中 学
数
理
组
第二篇:小课题总结
小课题总结
本人在2006年中主要研究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这一小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中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它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呼唤区别于传统接受性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因此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所谓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学科学习中学生自己探索问题,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总结“接受式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学习更多地需要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明确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涵义,掌握实施类型、组织形式和步骤、评价等。以求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体可先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来进行: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诱发他们的探究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能,积极、自主地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课题。
(2)知识、研究准备阶段。
教师需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在教学中巧妙地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并作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必要的研究方法介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研究方法等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全面认真分析课题。指导小组通过讨论,确立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法、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步骤等。
(3)实践体验阶段。
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如网上下载、查阅报刊杂志等收集信息资料的活动,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有用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并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相应的结论。要求学生分析所得结论是否全面,有没有疏漏,有没有重复,推理是否合理等。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反思,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加强小组间的联系,使他们互通信息,共同商讨,交流初步研究成果、统一步调等活动,及时修正思路,调整方法,逐步完善个人的研究成果。
(4)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个人或小组汇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敢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共同探讨,以求达到共识。同时应鼓励学生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使学生的问题分析、解题方法、意志品质等诸方面得以升华,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5)成果评价阶段。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需要关心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习的过程,它包括意志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许多方面。同时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化等。我们的目光应专注于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第三篇:小课题总结
这一学年来,我们五年级语文组在如何指导好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方面进行了小课题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课题的界定,符合高段学生情感目标。朱教仁教授也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由于学生到了高段,一部分学生不太敢于在全班大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激情。五年级的学生属于儿童的特点,如果教师引导到位,是不难打开他们的朗读情感之门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引导孩子运用多种读书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热情,培养他们乐于说,敢于说,说到位,读到位,就从语文课堂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开始。
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3.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
4.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5.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三、立足理解,多种方法品读感悟
首先,教师先融入文本,吃透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在情感基调上去熏陶感染学生。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典型的抓住人物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片段。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到人物相关的动作的句子,简单批注。接着在朗读环节上,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这时教师进行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文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读到:小嘎子蹦来蹦去,转三四圈及推拽拉顶、钩和小胖墩儿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等大量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机灵,想使用巧招的小嘎子和也不善罢休的小胖墩儿的形象淋淋尽致地凸显出来。先找一名同学来读,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学生评读、比读,谁还愿意和他比一比,读出小嘎子的机灵劲和胖墩二的稳重劲;接着想象情境读,如果此时你是小嘎子或是小胖墩儿,你会想什么?进行人物补白,这样就更能激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与文本共鸣;接着,分角色朗读,男生性格比较像小嘎子,所有的男生来读小嘎子,女生来读小胖墩儿,这样,就形成了你也想读,他也想读的状态。最后,在对人物性格有了解后,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展示,一个瘦的学生诠释小嘎子,一个胖的学生扮演小胖墩儿,在感官上让人物活起来。这样学生最终诠释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好像课文中人物走到我们身边来了,走进了我们的舞台,进而让学生真正达到了把课文朗读得入情入境,同时也真正激发起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目的。
当然,每篇课文都有它的写作特点,如写景的、写事的、写人的。但只要教师把握好每篇课文情感基调,我相信指导好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我也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朗朗读书坚持到底!
第四篇:小课题总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篮球技能实施总结
一、思想作风训练
道德品质思想作风训练是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能否很好地完成训练任务和球队的发展方向以及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只有严格的管理教育和科学、刻苦训练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思想作风优良,比赛战斗作风顽强,组织纪律严明和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好的球队。
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和完成训练任务,训练工作中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科学地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为此队员自觉、积极地投入训练,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精神,培养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为集体争取荣誉的高尚品质。
二、身体素质训练
1、一般身体训练
一般身体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增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提高集体的机能,发展运动素质。在训练过程中主要以一般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为主,因为它们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一般身体素质,便不能掌握高难度的动作,承担大负荷的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
2、专项身体训练
篮球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在于提高速度、耐力、力量、弹跳、灵敏等身体素质,紧密结合篮球技术的特点和要求。以两种形式进行训练:一种是紧密结合单个篮球技术、战术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的专门素质训练;一种是直接结合篮球组合技术与战术进行的。
三、技术战术训练
全面掌握技术,是提高技术水平和灵活机动地运用战术的基础。技术全面是发挥重点技术的保证,重点技术有能带动和促进技术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特别注重突出重点,从中发现与培养队员的特长技术,使队员逐步形成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个人技术特点。所以根据队员自身的特点,在训练中贯彻全面、实用、准确、熟练的要求。
四、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主要通过一些比赛培养队员的各种意志、品质、传感等心理品质;另一主要方面是训练中贯穿思想教育,培养队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在选拔队员过程中存在问题,加上学生身体素质都比较差,所以在这三个月中主要以队员的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为主,附加基本篮球技术的学习。在下一期训练中要把培养队员思想作风、吃苦耐劳的品质放在首位,在加强一般身体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训练,通过比赛培养队员的心理素质。自己以身作则,给队员起带头模范榜样,重视日常管理,建立严格的学习生活、训练的制度。
第五篇:小课题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小课题研究总结
孝义市高阳中心校下吐京小学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引导教师关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热点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根据教育局、中心校的文件精神和我校教学、教研状况,我校扎实开展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课题研究,现将我校小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如下:
一、小课题开展情况 为了逐渐克服并改善以往小组合作学习那种:表面热闹,其实际效率却不高;一番嘈嘈杂杂的“合作”之后,许多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的局面,本学期我们把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放在了《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理念下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方面。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我们通过实验、研究、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重点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小组高效合作学习技能及其培养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已逐步形成,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以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大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也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2.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所以经常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不感兴趣。在小组学习中,通过采取优秀生带动学困生,一帮一的帮教形式,促进了学困生的成长与进步。
3.孩子的可塑性较强,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我在小组之间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通过活动,小组各成员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各小组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学习气氛浓厚。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一些资料搜集、整理的活动形式,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体验了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自律的精神,还有助人为乐、宽容心和指导他人的能力。更是让他们学到了团结协作与人相处等合作技巧,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交技能,如尊重、倾听等,这些社交技能不仅使学生在小组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同时对学生与家长和朋友的和睦相处,以及在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5、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预习检查、生字自学、课文理解、背诵检查等都是在小组学习中进行的,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更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其中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小课题开展进程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并申报
1、针对困惑,确定课题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心校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意见,针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小课题的选择、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辅导。同时组织各学科组教师认真选题,经过了“困惑”——“问题”——“课题”三步曲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小课题并上报中心校并予以立项。
2、积极开展小课题专项研究。
我们围绕小课题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研讨活动。一般程序为:中心发言人发言——课题小成员补充发言——小组成员提问与互动——组织者(或聘请城区骨干教师)点评。这一生动活泼的互动式学习形式,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课堂教学大赛等教研活动实施小课题研究
本学期扎实开展了课堂教学大赛、千名教师大比武、请进来及区域性教研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树立了明确的问题意识,将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小课题成为教研组每次活动的主题,做到每次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效果。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小结反思,分享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计划、改进研究方法。
4、加强管理、纳入考核。
为了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向纵深推进,我们进行阶段评价,并将小课题研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考核与绩效考核当中。
5、勤反思回头看,正视不足、改进措施促发展。
目前,我校的小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初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老师们对本人承担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二是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掌握了课题的研究更多灵活实用的方法。三是精心计划、用心总结,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提前通知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在研讨时,把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交流,通过研讨总结经验与教训,及时把教研的成果应用到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四是积累了初步的小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经验。
三、小课题开展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生生间、师生间的真诚友谊、积极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充满人文情怀。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学生层面上,良好的合作意识已经形成,合作技能得到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健康的情感态度,掌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均得到提高。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张扬个性,凝聚了内力,学会了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呈现出一道“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既是学生,也是先生,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人人自主互动的亮丽风景线。
四、今后改进建议
在探索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实验工作中,我们还发
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改进。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
2、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4、缺乏对合作学习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在不同的实施策略中,学生的合作方式是不同的,评价的方法应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学生和已经具有较多合作经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5、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如何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值得思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要放手不管,相反,这更需要老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总之,课题研究要取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通过每一节课的努力,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实验教师之间精诚团结,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加强交流。对于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还正处于摸索阶段,需要不断地分析、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优
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最终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