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的几个热点辨析

时间:2019-05-12 07:3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的几个热点辨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的几个热点辨析》。

第一篇: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的几个热点辨析

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的几个热点辨析

湖南永州八中 周先友

综合分析2004年全国高考13套语文试题及各地模拟卷,对标点符号设题考查的就有12套之多,经分析比较,有以下几点是热点、焦点,也是难点。

一、引号与点号(。?!等)的位置处理

引号运用的基本常规是所引内容完整,则点号在引号内;所引内容只是作为引用者所说话的一个句子成分,则点号在引号之外;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当所引内容虽独立成分句,但前面有陈述的几个分句,则点号也在引号外,用这个句号句断全句,例

陈小艺表示,她和范伟的合作非常好,“当进在拍摄的时候,就觉得老范演得真好,每天拍摄结束回去我都会和人说”。

二、问号的使用 这里考查点比较密集。

1、选择问句 两个分句间应是逗号,最后才用问号;如果选择问的分句多,分句也可用问号。

2、倒装问句 虽是倒装,但应将其视为一个完整句子,也就是说问号只能放在句末,倒装的成分一般用逗号隔开(这一点与感叹句同),如 怎么了,你?再如到底去不去啊,我的小祖宗?

3、问句形式只是作“不知道”“分不清”“关注着”等动词的宾语,不能用问号,只能用逗号或句号。例1 她独自一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例2 ……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例3 田华……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有何感想。

例4 广西卷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分析:例4全部顿号改为逗号,问号前一个改为逗号,后一个改为句号,因为都是陈述语气。

4、用问句回答问句,前后均用问号。

例1 你们到底谁先来?你?还是你?

例2 我们应把这一举动归为哪一类呢?这是带人情味的硬实力,还是穿着防弹衣的软实力?

三、书刊号与引号的区别

书刊号,又叫书名号,是标明书籍、文章、报刊、文件、影视、戏曲、歌曲、应用文体等的符号,不是上述情况就不能用书刊号。

例1 04年山东卷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例2 A.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例3 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例4青海卷C.据了解,2008年奥运会缺少大量专业体育节目主持人,因此最近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联手推出了《谁将解说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主持人选拔计划》。例5湖南卷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分析:例1“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例2“《雅思(IELTS)考试》” 和《博思BULATS考试》,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例3“《幸运52》” 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冒号去掉。例4误用了书名号,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推出的是“计划”,不能用书名号。例5两个问号改为句号。“四书”加书名号。

四、有表义作用的标点与语词重复使用

1、省略号和“等”“等等”重复 例 湖南卷第二代无绳电话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分析】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等”也表示内容的省略,显然二者在使用上重复,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2、冒号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

例1.文章分析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为中国立国近50年之所以未能取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一是我国“重术轻学”的传统,对我国的科技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不利影响;二是对基础研究投入过低,造成发展上缺乏后劲。

例2.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这就是因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例3.在这所学校,我与李老师最熟:因为在我上五六年级的时候,她就一直教我们语文和算术,并当班主任。

例4.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总之,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分析】例1中“之所以”一词明显是在挖掘事情的根源,故下文应该直接指出根源所在;但是,例1却使用一个同样表示解释原因的冒号,因而造成了标点符号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例2冒号已经是在表示解释原因了,但后文又使用了“这是因为”,因而造成了表意上的重复。例3中冒号表示解释说明,即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解释,但在冒号后面又用了表示解释原因的“因为”,因此造成重复,故应该删除“因为”一词。例4中冒号用在总括语之前,但这里又使用了“总之”一词,造成了表意同标点符号重复。

3、起解释说明作用的破折号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

例1.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分析】此处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4、顿号同连词“和”“及”“与”“或”“或者”等重复

例1.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晨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例2.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

七、天麻、红花、和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例3.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分析】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能使用顿号,因为这些连词已经表示并列关系,顿号也表示并列关系。“和”一类的连词,一般用于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5、着重号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

例 创新精神,尤其广大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分析】例句中的“至关重要”已经加了着重号,表示特别强调,但是又用了“尤其”一词,因此造成了标点符号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

五、顿号的考查

顿号是标点中级别最低的一种,它所点断的词语间的停顿时间最短,但它的用途很广,必须谨小慎慎用之。

1、表约数的两个相邻数字间不用顿号

例1 中国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例2 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的姐姐、表哥、表妹、同学…… 等。(1993年上海卷)例3 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全国卷)

例4 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2、并列词语作谓语和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1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上例中的“进步、识字、生产”是三个并列词语作全句的谓语,三个词语间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例2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例3 今年春节,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 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1997年全国卷)

上述各例中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如下面两例就是正确的: 例4 祖国多么伟大,美丽,富强。

例5 来了一群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铁鞭,炸弹。

3、集合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团员、青年”“关、停、并、转”“全体师、生”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应该去掉。

4、停顿较小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较小,又不会产生歧义,这时,中间就不必加顿号。“风、马、牛”三个词语之间停顿较小,不应该用顿号。正如平时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并列,中间并不需顿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连词“和”“及”“或”“与”等,在连词前面是不能用顿号的。可以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删去顿号,或者改为逗号。

6、并列成分已用问号、叹号、书名号、引号,不再用顿号,但句子较长就用逗号。例 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以上供参考。还有未尽之处,待后补全。

我的邮箱 zxy_2221@163.com

第二篇:2011考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热点试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热点

高考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再次列入考试范围,使不少考生一时茫然。为减少同学们复习备考的盲目性,笔者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从命题设错的角度概括出标点符号考查的十个热点,这十个热点也是考生答题的易错点,相信本文能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概数中间加顿号。

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如:

(1)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全国高考题)

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无须停顿。(1)句中“三四里”是—个概数,表示大概距离,“三”和“四”之间不应该加顿号、所以,该项中“三” 和“四”之间的顿号应删去。

(二)非疑问句用问号。

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如:

(2)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一)

该句中虽含有一个疑问词“如何”,但在谓语动词“关注”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浯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问号应改用逗号。

(三)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该用逗号。如:

(3)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2004年高考题天津卷)

“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是一个选择问句,所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四)“某某说”后标点不明。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话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用话之后,后面用句号;如:

(4)“还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2004年高考题广东卷)

该句“妈妈大声地训斥我”放在引用话之间,冒号应改用逗号。

(五)倒装成分之间用句末点号。

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如:

(5)“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2004年高考题浙江卷)

前一句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这是主谓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

(六)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并用。

1.略号与”等”“等等”并用。

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如:

(6)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2004年高考题湖南卷)

该句犯丁省略号和“等”同时使用的错误,应将省略号或“等”删去。

2.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

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如:

(9)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该句犯了破折号与“就是”同时使用的错误,应将破折号删去。

(七)标点功用混淆。

每一种标点都有其独特的功用,如果混淆了它们各自的功用,就会导致使用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的错误。如:

(10)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三)

(11)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2004年高考题江苏卷)

(10)句混淆了书名号与引号的功用,该句中“雅思IELTS考试”不是书名、篇名和报刊名,所以不应该用书名号,而应该改用引号。(11)句混淆了分号与冒号的功用,该句中“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分述的总结,所以不应该用分号,而应该改用冒号。

(八)加引范围不清。

使用引号,首先必须搞清加引的范围。既不能多引,也不能少引。如:

(12)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给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1994年全国高考题)

(13)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一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大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于天宇。(1997年全国高考题)

(12)句犯了多引的错误,“俗话”的内容仅为“礼多人不怪”,不含”嘛”,所以“嘛”字应从单引号中拿出来。(13)句犯了少引的毛病,“海尔—波普彗星”是一个完整的专名,如果加引号,应将其整体引起来,而不应只引“海尔一波普”。

(九)停顿长短不当。

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不同,点号根据其表示停顿的长短分为不同的级,依次为: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逗号、顿号。一个句子内部用上了不同级的几种点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其表意的层次来。如果停顿的长短不当,就会破坏句子内部的层次。如:

(14)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二)

(15)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2004年高考题江苏卷)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4)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间的逗号改为顿号,另外,双引号也不必使用。(15)“年结算制度”后面的顿号误用,应改为逗号,因为它跟后面的两个“制度”处在并列的层次,这样使第一个“制度”内部包含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三个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时间更短,凸现不同层次。

(十)标号与点号错位。

1.引号与句末点号的位置。

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如:

(16)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2004年高考题天津卷)

(17)“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2004年高考题湖北卷)

(16)句中引文已作为引用者自己话的一部分,不是独立引用,所以引号中的句号移到引号外面。(17)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2.括号与点号的位置。

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这种括号叫句内括号;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如:(17)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18)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2004年高考题重庆卷)

(17)句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的,是句外括号,所以应将它放在句末的点号之后,而不应放在句末点号之前。(18)句括号位置不当,括号应该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所以将其分别移到“有些瓜果、蔬菜”、“有些作物”后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

[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3、知脉:知识力、技术力、咨讯力、企划力、预测(洞察)力、敏锐力。[解决方案]做好时间管理、安排学习计划、上课、听讲座、进修、组织内轮调、多做事、反复练习、经常做笔记、做模拟计划。

第三篇:裁判文书常用标点符号使用辨析

裁判文书常用标点符号使用辨析

与其他文字材料一样,法院法官所制作的裁判文书,都必须按人民出版总署制订的《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裁判文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用标点符号的裁判文书是不符合制作规范要求的,是不允许的。只有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裁判文书,才能使当事人、社会公众正确理解裁判的内容和要旨,也才能充分显示出法官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制作水平。无论是判决书、调解书还是裁定书,经常使用的标点符号不外乎句号、逗号等十余种。然而,不少法官在制作裁判文书时不重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随心所欲乱用,以致送达给当事人后被当事人及社会公众指责、鄙视,法院及法官的形象受到不良影响。为此,本文专就裁判文书中的几种常用标点符号进行辨析,并结合辨析介绍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基本常识,以期能对法官制作裁判文书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所裨益。文中标点符号的辨析例句,不针对任何法官,如有不当或错误,敬请原谅和批评指正。

一、句号、逗号和顿号的使用

句号、逗号和顿号是裁判文书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标点符号。下面我们先对一段交待“案件来源和审理经过”文字的标点符号进行分析。

原告陶某某诉被告路某某离婚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2月1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周某某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郭某某和人民陪审员刘某某组成合议庭,共同负责对案件的审判,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陶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袁某某到庭参加诉讼,被告路某某下落不明,本院依法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公告期间为2009年2月13日至2009年4月13日,确定开庭时间为2009年6月10日,公告期满后,被告路某某未到庭参加诉讼,本院依法缺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这段文字共用了16个标点符号,制作者没有根据文意和句子的结构联系来考虑断句处该用什么符号,基本是一“逗”到底。这段话一是交待了合议庭的构成、适用的程序,二是交待了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是否出庭参加诉讼,三是表明案件依法缺席审理并终结。根据文意和句与句间的结构联系,笔者认为,第六个逗号应改为句号,第七个逗号可改为分号或句号,第九个逗号应改为顿号,第十三个逗号不用为好,第十四个逗号改为句号,第十五个句号改为逗号。

要正确使用这三种符号,我们得把握其基本功用。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这句话应该是与上下文意不同且相对独立完整意思的一句话;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表示中间停顿的还有分号、冒号等几种符号,但它们都有专门的职能作用,只有逗号是一般性的),其上下文字间的意思和结构不可用其他符号断开,否则便割裂了句意;顿号的作用是用来隔开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顿号前后的词、短语或句子大多是并列关系。这三种符号都表示停顿,但朗读时句号停顿的时间最长,逗号次之,顿号最短。

比较句号、逗号与顿号,逗号的使用最灵活。怎样确定一句话中的逗号使用,我们可从句子的结构特点上去把握。

1、在总承与分述关系的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不到需要用分号或冒号的程度,一般用逗号。如:对本案的定性,一种意见认为应定盗窃罪,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定诈骗罪。(象这样的语句,不少法官对第一个逗号用冒号,第二个逗号用分号,但笔者认为用逗号好,因为该句未达到用冒号、分号的程度。)

2、主语前有长定语或前置状语的长单句,一般用逗号停顿。如:2009年7月14日至1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主办,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的“司法成本与司法效率研讨会”在甘肃省张掖市召开。(该句主要长在主语之前有一前置时间状语和主办、承办两个定语。)

3、长单句如果其宾语相当长,一般在动词之后加逗号停顿。如:一种观点认为,本案被告人在主观上有盗窃犯意,客观上实施了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该句动词“认为”后是一个长宾语,故用逗号断开。)

4、前置状语后,一般用逗号停顿。如:关于本案涉及的借款利息,原告请求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因原被告在借条上未有利息约定„„(“关于„„利息”是一前置状语,用逗号断开。)

5、句子头上的附加语如“首先”、“另一方面”、“2009年7月19日”、“在中国”等,应加逗号表示停一停,但“现在”、“最近”、“这里”等,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来确定是否加逗号。如:现在,经济危机尚未见底,我们对经济回暖还不能太乐观。(“现在”后不应加逗号。)

6、句子头上的连接词如“所以”、“ 但是”、“否则”等,应以不加逗号为原则,确有需要才加。如:对原告的交通费请求,虽然,原告提交了相关票据350元,但从原告所受的伤和到医院治疗往返五次的情况,明显有扩大„„(“虽然”后不应加逗号。)

由于顿号是从逗号中分出来的,使用中也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有些并列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里用逗号比用顿号恰当;二是并非所有的并列成分都要用顿号,必须是有停顿才用得着顿号。如:

(1)当前,在法院,很多法官是军转干部,教育系统转入的教师,企业人员。(并列词语居于句末,用逗号更好。)

(2)原、被告争议的焦点在于伤残补助金是按农村还是城镇居民户口计算„„(原被告属并列词语,但在该句中其间不用顿号好。)

对顿号与逗号的使用,可作这样去把握:顿号用在说话要停顿而结构上不能停顿的地方,逗号用在说话要停顿而结构上也有停顿可能的地方。

二、分号和冒号的使用

(一)分号与冒号的基本用途

分号与冒号也是裁判文书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在用途上,分号与冒号都表示句子内部比较大的停顿,但又各不相同。分号主要用于并列关系(平行关系、正反关系、前后互为补充关系)复句的分句之间表示停顿;冒号主要是提起下文,或提出一个词语来供下文说明,或提醒读者注意下文。下面以四个例句说明:(1)原告举示的证据1,被告无异议;原告举示的证据2,被告认为与本案所诉无关联;原告举示的证据3,被告认为是虚假的。(该句是一个平行关系复句,在于说明被告对原告举示的三个证据的质证意见,按证据“1、2、3”顺序以分号停顿开,显示出质证意见很有层次。)(2)这次教育活动,受教育者必须完成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3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这是规定动作;否则,不符合这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该句是一个正反关系的并列复句,前一分句从正面说具体要求,后一分句从反面加以强调。)(3)本案原告提出三个诉讼请求:一是要求离婚,二是要求抚育子女,三是要求平均分割财产。(这是一个复句,前一分句提出“请求”一词供下文说明,后三个分句从三个方面说明其有哪些具体请求,中间以冒号停顿开,前后形成总提与分承的句子关系。)

(4)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是一个单句,谓语“证明”后用冒号,意在提起读者注意下文“证明的”是什么)

(二)裁判文书中分号的不当使用

一是不注意分号与冒号的书写形式,误将冒号、分号混用。(个别判决书中出现,不作例举。)

二是分号与句号、逗号相混淆。这是较多判决书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对当事人质证意见的表述。如:

以上证据,被告质证后对证据材料1无异议。对证据材料2有异议,认为系复印件,不应采纳,原件已被原、被告当面销毁,现被告已记不清原告提供的复印件是否与以前的原件一致。对证据材料3中“重庆龙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证明”、证据材料4有异议,认为系复印件,对真实性有异议;对证据材料3中“撤诉裁定书”无异议,但对证明内容有异议。对证据材料5有异议,认为该明细表不是被告的签名及指纹。对证据材料6表示不清楚。

这段话应这样表述和使用分号:

以上证据,被告质证后发表的质证意见是:对证据1无异议;对证据2有异议,认为系复印件不应采纳,因原件已被原被告当面销毁,现被告已记不清原告提供的复印件是否与以前的原件一致;对证据3中“重庆龙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证明”认为系复印件,对其中的“撤诉裁定书”的证明内容有异议;对证据4的真实性有异议,认为系复印件;对证据5有异议,认为该明细表不是被告的签名及指纹;对证据材料6表示不清楚。(以一个长单句表述被告的质证意见,用“是”作谓语,冒号后的长宾语,即每个证据的意见用分号隔开,就显得层次分明了。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来显示被告的质证意见。)

(三)裁判文书中的冒号使用探讨

在判决书制作中,冒号的使用因认识上有分歧而不统一,下面提出来予以探讨。

1、交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有的判决书使用冒号,有的不用冒号。如:(1)原告重庆万兴纺织有限公司,组织机构代码:77175873-3,住所地:重庆市金龙工业园区姜家岩小区。

(2)上诉人(原审被告):重庆市涪陵区大通汽车配件工业总公司大通汽车修理厂,住所地重庆市涪陵区荔枝街道办事处大塘居委4组。

对两例句中的冒号使用,认为使用正确者不少,认为使用错误者也不少。笔者认为,在交待当事人基本情况的语句中,两例句使用的冒号均不恰当。因为在这里没有提起下文的必要,同时冒号前后的词在语法上构成了同位短语,用冒号割裂了该短语;朗读时可以停顿,也可以不停顿。所以,两例句中的三处冒号均应删除。

2、“原告诉称”、“ 被告辩称”和“本院认为”后,有的判决书使用冒号,有的判决书使用逗号。对此,法官之间有争论,认为该用冒号者有之,认为该用逗号者有之,认为两种任选其一均不为错有之。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选用冒号或逗号,上级法院并未统一要求,由法官根据表述的内容来确定。但有一点应注意,“原告诉称”、“被告辩称”后用冒号,而在“本院认为”后用逗号是不当的,一份判决书应前后统一,前面使用冒号,后面则不能用逗号。

三、引号和书名号的使用

(一)引号的形式和作用

引号的作用表示文中有引用的部分,裁判文书中也常用到。在书写上,引号分为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引文用双引号,引文里的引文用单引号。在形式上,引号分为以下三种:直接引,即把与案件有关的法条或别人的话原封不动写下来,必须用引号;间接引,即传达别人的话,不用引号;局部引,即引用别人的话,一半是转述,一半是引述,引述部分必须用引号。裁判文书中使用引号,作用有三:一是引用法条原文或当事人原话,表示不是杜撰,而是有依据、出处的;二是表示专门术语;三是表示强调或要求特别注意。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直接引用该条规定原文,表示夫妻关系平等是有法律依据的。)

(2)原告在庭审中称,他的左头部被被告用木棍打了一下,但未有头部受伤的医生诊断。(间接引,传达当事人的话,不用引号。)

(3)原告称,其与被告发生纠纷后出现过呕吐,头顶部有血包,现“经常头痛,睡觉做恶梦”。(局部引,表示强调。)

(4)该合同第五条约定“乙方租赁甲方‘出租汽车经营权’,每月向甲方交纳租金及规费1266元„„”(直接引,单引号中表示专门术语。)

(5)被告在庭审中承认“打了原告一拳”。(局部引,表示要求当事人特别注意。)

(二)书名号的作用

书名号分单书名号“〈〉”与双书名号“《》”,其作用是用于书名和篇名。如果书名或篇名内还有书名或篇名,外书名或篇名用双书名号,内书名或篇名用单书名。如: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

(三)判决书中引号与书名号的误用

1、引号误当书名号使用。本来,引号与书名号是很好区分的,其书写形式和作用都没有相同之点,但我们的法官在制作裁判文书时却混淆不清,误将引号当书名号使用。如:

2008年6月,原告罗某与被告王某签订了“门面房租赁合同”,约定:“门面租期一年„„”(这里用引号是错的,应用书名号,因为原告罗某与王某所签合同是具体明确的,相当于一篇文章的篇名。)

2、该用书名号而不用书名号。如:

我国婚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这里的“婚姻法” 虽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全称,但因引用的法条具体明确,“婚姻法”相当于书名,应加“《》”表示该法条出自哪一部法律。)

3、使用引号后,涉及到的句号或逗号是在句内还是在句外,不少法官搞不清楚。如:

(1)“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二条的这一规定,原被告未到法定婚龄,其婚姻自始无效。(完整引用法条中的一句原文,末尾的句号应在引号之内。)

(2)被告在答辩时称未与原告发生纠纷,但在庭审中承认“打了原告一拳”,这表明原告头部的伤系被告所致。(将被告的话作为作者一句的一部分,末尾的逗号应在引号之外。)

六、括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使用

(一)括号的作用及在判决书中出现的错误

1、括号的作用

括号主要有圆括号“()”、方括号“[ ]”、角括号“〔〕”、方头括号“【】”四种,其中裁判文书中经常使用的是圆括号。

圆括号的主要作用,一是表示文章中注释的部分,二是对上面的词语作订正或补充。如:

(1)原告周建勋(也名周三)„„(对另一名字作注释。)

(2)定于今日下午四时,在一会议室召开各庭科室(局)负责人会议,希届时参加。(括号相当于作补充,等于“或”或“及”。)

(3)因为不注意校对,不少裁判文书中常出现错别字,如被告辨(辩)称、被告向原告出据(具)欠条一张等。(括号表示订正前面的错字。)

2、判决书中的括号错用

一是括号放置位置错误。如:

委托代理人陈提斯,重庆衡天律师事务所律师。(特别授权)

该括号之所以位置放置错误,是因为这个括号称“句内括号”(另一种用于句外的称“句外括号”,对全句作注释)括号内的词语只是对句子的一部分即“委托 代理人”作注释,而不是对全句作注释,括号应放置于“委托代理人”与“陈提斯”之间。

二是与括号相连用的句逗号使用错误。如:

原告周某某,女,1967年月12月19日出生,(身份证号***404),汉族„„„

该括号前的逗号应取消,因为括号是对前面的出生时间作补充,用了逗号则分割了括号与出生时间的紧密联系。

避免以上两种错误,我们应注意掌握这样两个原则:第一,如果括号内的词语只是注释句子的一部分(句内括号),其位置应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句逗号应放在括号之后;括号内可以有逗号或分号,但不能有句号。第二,如果括号内的词语是注释全句的(句外括号),其位置可以放在句号之后,括号后不用句逗号;括号内如果是一个句子,应该在句末用句号。

(二)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作用

破折号和省略号在判决书中的使用率不高,本文仅对其作用作一简介。

破折号在文章中占两个字的位置,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种:

1、表示说话的中断和停顿(多用于文学作品中);

2、提示下文,总结或说明上文,与冒号的用法相同;

3、表示文章中的注释或插说;

4、用于文章副标题前。如:(1)这可以算是真实话,然而——也不尽然。(表示说话停顿)

(2)我们是以少胜多的——我们向整个中国统治者这样说。(说明上文)(3)1922年,朱德同志在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乡——结识了周恩来同志。(表示注释)(4)提高司法效率的多渠道探索

——司法成本与司法效率研讨会综述

省略号共六个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是否省略,应根据行文需要来决定。如:

“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红歌,在六十年代人人都会唱。(只引用歌词的一句,余下的用省略号表示)

运用省略号值得注意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用三点或点一长串,都是错误的;二是省略号前后句逗号的正确使用。省略号前面如果是完整的句子,应用句号,然后用省略号;如果前面不是完整的句子,一般不用句逗号。如: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条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原物。„„„”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九条规定:“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是原件„„”

结语

作为法官,制作任何形式的裁判文书,都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其实,要保证常用的十余种标点符号不出差错有三条路径:一是在思想上重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二是要重温和掌握裁判文书的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常识,因为标点符号的使用常识在法官读小学或初中时就专门学习过;三是阅读书报或他人制作的裁判文书时,不妨去审视一下标点符号,想一想作者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从中会悟出正确的用法来,这是最有效的路径。

第四篇:《党风廉政建设热点辨析》

《党风廉政建设热点辨析》

系列一:

“太讲原则”是缺点吗?

有一种说法,党员干部‚太讲原则‛是一种缺点,认为党员干部做事要圆滑一点,大事讲原则,小事可以不讲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得去,求得一团和气才好。比如在年终干部考评时谈话,很多同志在谈干部的缺点与不足时,说某某同志太讲原则了,不容易变通,说话太耿直了,容易得罪人,等等。

党员干部‚太讲原则‛是一种缺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谓原则,就是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时所要遵守的准则。原则是人们说话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敢于讲原则,是共产党员保持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是共产党员永不消褪的底色。我们党历来强调党员干部要讲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其是否坚持原则。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讲不讲原则。讲不讲原则是检验党性强不强的试金石。毛泽东同志在概括集体决策和部门分工时曾指出:‚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中有决,不离原则‛。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误。其实随风倒本身就是一个违反共产党员党性的大错误。‛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讲原则不讲关系,发现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理的处理,让干部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随时受到监督‛。

党员干部要坚持党性原则,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笃信马克思主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想问题办事情‚讲政治、有原则,守规矩、有标准‛,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同各种不正之风坚决战斗。目前有些党员干部不讲原则,充当老好人,对歪风邪气不敢‚批‛,对复杂矛盾和问题不敢‚碰‛,对不正确意见不敢‚顶‛,到头来,工作不能正常推进,问题解决不了,群众十分不满。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会损害党的执政形象,失去群众信任和拥护。一些党员之所以不坚持原则,一方面是党性修养不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觉悟不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等自由主义思想严重;另一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认为在社会上左右逢源好办事,坚持原则是死脑筋,把坚持原则和不通情理、不会变通划等号;再有就是很大程度上心藏私念,怕‚太坚持原则‛得罪人、怕与下属关系搞僵,影响自己升迁、怕坚持原则,得罪上级,官帽子不保。讲原则,就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党员干部讲原则的核心和重点,不能有丝毫动摇。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讲原则,就要做到公正无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干部向来为群众所拥护。北宋名臣包拯就是因为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才被老百姓称为‚青天‛。可见,坚持原则虽然会得罪少数人,但却会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当干部必须大公无私、一身正气,这样才能有坚持原则的底气。

讲原则,就不能‚感情用事‛。讲感情、重亲情,乃人之常情。但怎样对待感情,如何过好亲情关和友情关,对每一名干部来说都是十分严峻的现实考验。无数事实说明,领导干部要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在讲感情的同时更要讲原则,坚持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切莫因重感情而陷入误区,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讲原则,就是要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原则和与时俱进互为前提、相互促进,体现了不变与变的辩证法。不变,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就是要与时俱进,继承发展。不变,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变,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进步。领导干部在推进工作、处理问题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上的坚定性与策略上的灵活性的统一,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不计较,原则不让步。对于无原则的变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坚决反对。对不太注意工作方法的干部,要引导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寓原则性于灵活性之中,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以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系列二:

严管就是厚爱

当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下属出现苗头性问题要么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要么不闻不问,当‚老好人‛,这种做法坚决不可取。

‚严师出高徒‛,说的就是‚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这是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把‚严‛字体现在日常管理和监督中,各级党委、纪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管理、抓早抓小,‚润物细无声‛地强化对干部的监督。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这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要以严格的措施管理干部,严把‚入口关‛,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严格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防止一些思想不正、动机不纯、作风不检的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干部,加强纪律、严格纪律、严肃纪律,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干部出问题、组织有责任。干部严重违纪的教训是惨痛的,如果平时管理稍微严格一点,真正按照党章党规党纪去要求,也许他们就不会一步步从违纪滑向违法的深渊。党组织对干部应有责任和温暖,平时加强管理,小事上多说着点,干部就会少犯一些错误,这是最大的爱护;党内关系庸俗化、搞一团和气,看起来是‚宅心仁厚‛,实际上是对干部不负责任,是害了干部。许多‚问题干部‛刚开始也就是吃顿饭、拿张购物卡,久而久之,便沦为‚温水青蛙‛。如果在其贪念初萌的初始阶段,组织上或领导加强管理,这个党员干部可能就会幡然醒悟,不致从违纪的边缘跌进犯罪的深渊。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在接受组织调查时说,‚如果组织上早提醒或早处理我两年,我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不至于这么大,自己犯的错误也不至于这么严重。‛诸如此类的忏悔令人警醒,让人深思。

对纪检部门来讲,严管要用好‚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2015年9月,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时提出了实现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即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的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纪委要用好‚四种形态‛,从严监督执纪,这不仅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是对领导干部的关爱。过去,纪委对待领导干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当回事;一种是等‚养大了‛再办,一处理就‚算总账‛,让一些领导干部一夜之间从‚好同志‛变成‚阶下囚‛,这种‚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很重‛的做法对领导干部来说很难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包含领导干部在违纪上所有的可能程度,从而让纪律处分更加恰如其分,不会要么偏轻,要么偏重。有了这‚四种形态‛,领导干部犯了什么错,都可以依照相应形态对照处理。错误程度不同,处分的程度就不同。对犯了小错误的领导干部给予轻处分,可以让其深受警醒,从而悬崖勒马,而对别的同志来说,也能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运用好‚四种形态‛,各级纪检机关必须勇于担当,依纪监督、从严执纪,时刻做到以纪律为戒尺,对领导干部的任何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早处臵。只有这样,才能防微杜渐。

‚严管‛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与爱护,在对党员干部的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在严管的过程中也绝对不能忘记对干部的关心,该肯定工作的要大张旗鼓地肯定,该批评的要直言不讳地批评,指出整改方向。要做到教育与处理并重,表扬与批评并

重,奖励与处罚并重,经验与教训并重,让干部觉得工作有搞头、有盼头,真正接受‚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

作者:卢惠雯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

系列三:

“情面难却”实是公私不分

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历来讲人情,现在办事也还得讲‚情面‛,否则就是不符合传统,不符合中国‚国情‛。一些落马官员在忏悔中也以昔日同事、同学、同乡求帮忙,不帮显得没有人情味为托词。这些说法和行为乍看似乎有些道理,实际上非常错误;看似‚情面难却‛,实则公私不分;表面上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实际上是盘算维护自身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领导干部要讲人情,但讲的是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真感情,是关心民众疾苦之情、帮贫扶困之情、解忧排难之情,绝不是利用权力照顾亲朋、迁就好友、荫庇家人之情。‚公与私‛、‚礼与贿‛、‚人情与原则‛之间有着天然而无法混淆的界限。

我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们的社会联系广泛,上下级、亲戚朋友、老战友、老同事、老同学关系比较融洽,逢事喜欢讲个熟门熟道,但如果人情介入了法律和权力领域,就会带来严重问题。

异化的‚情面‛观侵入公权力领域,往往导致人情寻租或人情贪腐,不仅破坏法治,损害民众的合法权益,也使一些领导干部走上不归路。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些领导干部正是由碍于‚情

面‛帮人办事、打招呼,发展到滥用职权、收受贿赂,走上犯罪道路。一些监督执纪者看到违纪苗头,碍于所谓‚情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该‚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的,结果却让他们滑向深渊。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落马‛后就曾忏悔:‚我被‘情面’遮住眼睛,在朋友圈中淡忘了底线、防线和界线。‛

更可怕的是,异化的情面观侵入整个社会领域,成为一种腐败亚文化。‚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公权力部门人员讲‚情面‛利用权力优亲厚友,其他人办事时就会受到不公正对待,这些人就会效仿,也会将自己的职责作为谋利的手段———医生收受红包,教师收受家长购物卡……当‚情面‛异化成一些人行贿受贿的挡箭牌,当权钱交易式的腐败行为被理解为‚人情往来‛时,‚腐败亚文化‛已深深嵌入人情社会的生活实践之中,进一步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

这种‚情面‛腐败亚文化的危害非常之大,在这种亚文化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周新生在政协会议上以《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为题的发言所说,原本正常靠制度靠法制应办的事变得几乎事事求人,国人生老病死都要求人。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大有无人不求人之势。异化情面观之下,求人成了常态,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得不堪重负;圈子也应运而生,为了办事方便,为了得到提升,一些人热衷于编织关系网,血亲、姻亲、老乡、同学、朋友、战友、老领导等,形成一个个的腐败‚小圈子‛。

正是看到‚情面‛腐败亚文化的危害性,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总书记的要求为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指明了方向。

破解‚情面‛腐败亚文化,每位公职人员都要坚守底线,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自身做起,从小处抓起,敢于向各种违背原则和制度的‚走后门‛和‚说情‛行为说‚不‛。同时,治理‚顽疾‛还须‚手术刀‛。堵住‚情面‛歪风邪气,需要完善法规制度,压缩自由裁量权力空间,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

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加上反腐败斗争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异化的‚情面‛腐败亚文化就能得到根除,‚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的目标就会实现。

作者:张朝阳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

系列四:

“永不行贿”的商人,日子会更好

马云2015年10月25日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上倡言‚浙商永远不参与任何行贿‛后,很多人赞赏之余又心生疑窦:‚不行贿‛能把企业做好吗?有人在身边的朋友中做了‚你信不信马云从来没有行过贿‛的小调查,并悲观地预测‚永不行贿‛会成为一句受到大众赞赏却很少有人相信的‚孤独的口号‛。对此,马云正面回应:‚这么

多年来,我没有给任何(向外面)行贿的机会,不行贿应该是做企业最基本的底线,如果连不行贿都做不到,那就不要做了。‛马云为何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重拳打击政商勾结,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说,靠行贿做生意,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永不行贿‛的商人,日子会更好。

政商关系本来是中性词,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商关系出现了异化。一提起政商关系,人们就会想到官商之间勾肩搭背、沆瀣一气、权钱交易的关系。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贪腐案件看,不少腐败官员都与投机商人存在利益往来。在异化的政商关系下,官员以权逐利,商人以利猎权,尤其是掌握实权的各级‚一把手‛,更是成为老板重点‚围猎‛的对象。不少实权派官员总有一些‚铁杆‛朋友,这个干部在哪儿任职,‚铁杆‛朋友就跟到哪儿发财。权钱交易、官商勾结成了易发多发的腐败‚标配‛。

这种异化的政商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危害。首先,腐蚀干部,恶化政治生态。一些官员紧盯‚一把手‛位臵和核心权力部门职位,他们到这个位臵上并不是为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据不完全统计,从十八大召开到2014年8月,落马的38名省部级高官,腐败多数发生在担任地方‚一把手‛或核心权力部门官员时期。其次,影响公平竞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一些企业家热衷于与官员吃吃喝喝,暗相授送,以此获得政府补贴、优惠政策,获得监管尺度的放松,甚至依靠不法官员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政商勾结削弱了市场配臵资源的功能,阻碍优秀企业成长,损害经济主体

对市场发展的信心和对竞争规则的敬畏感。第三,侵蚀公平正义,败坏社会风气。政商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状况。因为官员、企业家都是社会‚精英‛,他们的行为具有示范效应。政府公务员乘办事之机,借用手中的权力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不法商人通过收买贪官谋取暴利,还依仗贪官的权力保护为所欲为,由此形成的权力寻租、贪腐致富、非法谋利、灰色致富等现象,不仅损害社会公正和群众利益,并且会产生强烈的负面示范效应,在无形之中放大不良风气,扭曲人们的心灵和行为。

正是看到‚政商勾结‛的极大破坏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通过持续地强力反腐,逐步‚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官员权力寻租空间不断被压缩,政商关系向良性发展。但在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一些官员为了避免‚受牵连‛,对企业家避而不见,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了‚背对着背‛。这不仅影响经济项目的正常审批和顺利推进,也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样的政商关系,同样是不正常的,是一种新的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是‚甩手掌柜‛,而是承担着制定法律规则、开展监管、提供服务等职责。‚勾肩搭背‛、吃拿卡要是乱作为,是滥权贪腐;‚背对着背‛、避而不见则是不作为,是懒政怠政。

怎样建立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政商关系?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讲话指明了方向。2013年‚两会时间‛,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曾谆谆告诫:面对

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2016年3月4日下午,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讨论时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以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我国正走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阳光大道‛上。从政府方面看,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思维和习惯正在建立。从市场环境看,国家通过简政放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正在形成。从企业方面看,民营企业家的思维也正在从赚钱‚靠政府‛、‚靠关系‛到‚靠市场‛、‚靠本领‛转变。

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没有休止符‛。只要坚持反腐利剑高悬,同时对不作为慢作为的懒政怠政进行治理,加上企业家‚洁身自好‛意识的觉醒,就一定能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那些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的企业家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系列之五

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臶鲜明地正风反腐,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发展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一些地方经济增速放缓,社会上因此出现了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等谬论。

正风反腐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发展仍是解决我国当前问题的关键。如果不能把经济搞上去,进而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同样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仅会损坏清正廉洁、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终究也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大正风反腐力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正风反腐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腐败本身就是破坏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从现实情况看,虽然反腐败在短期内会使一些行业受波及,尤其是高端消费领域,因‚三公‛经费压缩、民间埋单的‚腐败消费‛下降而受到影响。但若是任由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必然对经济结构转型产生掣肘。从长远来看,反腐败带来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

态和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必定会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只有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断改善和优化市场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中外投资者进入市场,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大动力。可见,反腐败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反腐败提升了政府形象,增强了民众信心,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毫不动摇地坚持反腐倡廉和经济发展的‚力度统一论‛,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穿于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抓住经济领域中最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连续出台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划定权力清单等一系列举措,使湖北成为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各级政府改变行政方式,更多地依靠市场而不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问题,由此极大地释放了经济增长动力,降低了市场交易活动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5万亿元,由‚十一五‛末的全国第11位上升为第8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湖北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正风反腐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是拉动了消费健康增长,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了企业创新创业,由此有力地驳斥了反腐败影响经济这一谬论。

厘清模糊认识,修正错误观点才能更好推动发展。历史反复证明,越是进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和攻坚期,越是要重视厘清模糊认识和错

误观点,越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观念。要引导人民群众消除‚反腐败抓过头了,不利于发展‛、‚先致富,后治腐‛、‚经济要上,反腐要让‛等错误认识。要引导党员干部破除‚腐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腐败是发展经济的润滑剂‛等错误观点,自觉把防腐治腐理念寓于湖北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的决策和举措之中,统一谋划、整体推进,通过正风反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正风反腐创造良好条件。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只要保持政治定力,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鼎力支持,就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系列之六:

反腐败导致干部不作为吗?

懒政惰政也是一种腐败。‚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2015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到一个关键词———‚为官不为‛。

‚为官不为‛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说明这一现象已经引起高度警觉和强烈关注,说明治理庸官懒政,已从口头强调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从惩治乱作为延伸到反对不作为,标志着反腐败正向纵

深推进。

近年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到省委六条意见,各种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条例、规章和禁令密集出台,‚两个责任‛不断发力,从严治吏力度加大,少数党员干部感到被约束紧了,不那么自在了,流露出‚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等论调;还有的人以‚紧箍咒‛太多、‚高压线‛太严、反腐败太过为由,当起了‚为官不为‛的庸官懒官混官。这是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严峻问题,是与我们所倡导的‚清廉为官,事业有为‛要求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

正确看待反腐败与干部作为之间的辩证关系。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各级官员的特权及其由此产生的权力寻租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挤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体现,说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但有些官员仍然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对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甚至妄言是反腐败导致干部不作为。这种把反腐败和有作为人为地对立起来的错误论调,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党和人民极不负责的庸政、懒政同样是一种腐败,它不仅违背‚力度统一论‛原则,抵消党风廉政建设的正效应,而且还将损害湖北改革发展业已形成的强大气场、良好氛围和大好局面。在现实中,那些不作为的官员,要么是权力观错位,抱着‚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割舍不下曾经不受制约的诱人权力和高福利高待遇;要么是宗旨意识淡薄,习惯见利益就上,见责任就让,幻想像从前一样‚一张报纸一杯茶‛地庸庸碌碌混日子;要么是自身行不端,走不正,想

越‚雷池‛、想踏‚红线‛,或是做过触碰道德良心底线和触犯国家法纪法规的事情。对贪官庸官懒官来说,法纪的威慑、制度的约束和工作的压力,确实会导致他们产生‚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心态。而对于坚持原则、勤政廉政的官员来说,日渐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反而会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可见,所谓的‚反腐败导致干部不作为‛,只是贪官懒官混官为自己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下不好贪、不好混、不好受寻找的借口。

以干事创业的担当和实绩取信于民。‚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一个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因为我们心中有崇高理想信念,我们肩上有千钧重担。党员干部必须适应‚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新常态,学会在批评中改进工作,适应在约束中规范工作,习惯在监督中干事创业。‚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为官才能不足,就办不好政事;为官品行不廉,百姓就荒疏懈怠;没有功业实绩,就保不住官位和俸禄。明代思想家吕坤也曾说过:若一位官员只做到‚不伤财、不害民‛,那就不设官位好了。设臵官吏,是为百姓兴利除害的。如果仅仅做到廉洁,分毫无损于民,但万事废弛,分毫无益于民,仍是尸位素餐。与古人相比,我们更应该有觉悟、有境界。对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调整的调整。

‚清廉为官、事业有为‛是‚力度统一论‛在湖北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深化拓展,也是‚力度统一论‛在每一位党员干部身上的具体体

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清廉为官,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目标呼唤全省党员干部事业有为,两者辩证统一于湖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这就要求全省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时刻以‚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决不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全省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作风观,不断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作者:徐骏原载新华社

系列之七:

反腐败过头了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反腐败斗争提到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厉行八项规定开局,打‚老虎‛拍‚苍蝇‛,形成雷霆万钧之势,极大振奋了党心民心。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正风肃纪的发条越拧越紧,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少数党员干部认为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太严了,紧箍咒太紧了,反腐败太过了,出现‚过头论‛等错误论调。有的认为打‚虎‛打狠了,干部查多了,过头了,搞得干部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有的认为抓作风抓严了,矫枉过正,搞得‚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

以上错误论调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和社会上有一定市场,其目的就

是希望调整当前出重拳、下猛药、强力反腐的方针政策,让正在拧紧的作风建设发条松下来,正在发力的反腐败战车停下来。如果不及时纠正此类认识,任其蔓延,势必损害反腐败业已形成的良好氛围和大好局面。

‚开弓没有回头箭‛。腐败问题是大问题,是大病、重病、顽疾。只有大病大治、重病重医,用猛药祛顽疾,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体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做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坚决破除‚反腐过头论‛,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宗旨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反腐败必须除恶务尽。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腐败的存在和滋生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

目前,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和阶段性胜利。但总体来看,腐败生成的基础尚在、反弹的力量犹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因此,反腐败不仅需要有坚强的定力和毅力,还需要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和勇气,以达到减增量、压存量的效果,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一鼓作气正当时。如今不是反腐鸣金收兵时,而应是继续‚穷追猛打‛,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臵,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有多少就处理多少‛。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廉洁用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

‚坚持坚持再坚持‛。反腐败越彻底,党和国家就越充满希望。‚这是一场必须赢的较量‛。横下一条心,一鼓作气,不给腐败分子喘息之机和回旋余地,就能乘胜前进。反之,如果认为‚差不多了‛、‚摆摆姿态‛,或是受到一些反对势力的干扰和影响,就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非常值得我们警惕!

系列之八:

干部重大事项申报侵犯个人隐私权吗?

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中央制定《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障碍和认识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实行个人重大事项申报,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这种观点显然混淆了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与个人隐私权之间的界限,将党员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这一组织制度和组织纪律,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要求和应尽义务,同公民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厘清领导干部隐私权的概念,比较分析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和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领导干部的隐私权是受限制的。隐私指的是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权是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等。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由各国宪法或宪法性文件规定,受宪法法律保护。虽然我国宪法没有对隐私权给予明确规定,但对隐私权的保护见诸于《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等部门法中。领导干部作为公民,其个人隐私权必然受到保护。但领导干部同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掌握着公权力和公共资源的分配。基于对公共利益的维护,有必要对领导干部的隐私权加以限制。诚如恩格斯所讲的,‚个人隐私一般应受法律保护,但当个人私事甚至是隐私与最重要的公共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时,个人的私事就不是一般的私事,而是属于政治的一部分,它不受隐私权的保护,而应当成为历史记载和新闻报道不可回避的内容。‛

干部重大事项申报与个人隐私权是两码事,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两者的本位取向不同。个人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以权利本位为取向,通过法律手段予以承认和保护;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则以义务为本位取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申报重大事项既是一项必须履行的义务,更是一项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领导干部作为党员,必须履行党章规定的‚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既然《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针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制定,那么每名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按规定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两者的主体不同。个人隐私权的主体是公民,是具有或取得我国国籍,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中国公民。干部重大事项申报的主体则是领导干部,是‚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的共产党员,是身处领导岗位的‚特殊‛公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党政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县处级副职以上的干部,以及大型、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金融企业)的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和中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

两者的内容不同。隐私权是人格权,包括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身体秘密、住宅、通信秘密等受到法律保护的隐私,公民个人信息也属于隐私的范畴。而干部重大事项申报的内容有领导干部本人的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个人收入、房产、投资等。这些信息对公民来说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但领导干部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个人隐私权必然受到限制,正如一句法谚所讲‚官员无隐私‛,这也是国际通行的惯例。领导干部向组织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并没有侵犯其个人隐私,隐私权不能成为领导干部拒绝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借口。

两者的实现手段和目的不同。隐私权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法律救济等途径,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免遭不法侵害。我国《宪法》第38条对公民人格尊严的保护,第39条对公民住宅的保护,第40条对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护;《刑法》中对控告人、检举人姓名权的保护,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等;《民法通则》中对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的保护等规定;上述法律规定和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则是领导干部就个人有关事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告给相应的组织(人事)部门。目的有二:一是管理和监督;二是廉洁自律和防范腐败。通过干部有关事项的申报,及时了解干部的收入是否合法正当,是否通过违法乱纪或者通过贪污受贿得来,对有问题的干部及时提醒和诫勉;通过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制度,塑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系列之九:

腐败的根源在于文化劣根性是谬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

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重大成效。但是,当前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有的人据此认为,腐败的根源在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并由此推论我国的腐败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治理。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必须予以澄清。

不可否认,我国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中也夹杂着一些消极的成分,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例如,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意识浓厚,眼睛‚只向上,不向下‛,只看上级脸色,不顾群众利益;有的党员干部等级观念严重,缺乏平等意识,缺乏群众观念;有的特权思想严重,以功臣自居,自认为政绩不少、功劳不小,享有特权或搞点特殊化理所应当。同时,传统社会中形成的‚人情‛、‚面子‛等习俗和观念仍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借‚人情‛‚面子‛之名,行优亲厚友之实。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毫不犹豫地予以舍弃。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5000多年延绵不绝、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伦理道德,在政治上要求实行‚仁政‛,以德治国;注重个人修养,要求努力‚修身‛,坚持慎独,完善人格,以‚圣人‛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为最高道德理想境界;重视道德教化,要求塑造有道德的‚君子‛,培养‚仁人‛、‚圣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下的国人注重‚修齐治平‛,特别强调‚治国‛须先‚修身‛,将

‚修身‛作为人生最基本的追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这些致力扬善弃恶、追求崇高思想品格、推崇完美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精神情操的特质和内核,是拒腐防变的锐利武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1月12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臵,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而家风和家规正是我国传统社会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

王岐山同志多次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文化营养。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都有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的传统,历来都讲‚为政以德‛、‚守土有责‛。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带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抵制和摒弃‚腐败亚文化‛,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坚持原则,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压缩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

生土壤,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

系列之十:

落实两个责任只是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的事

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

会决定再次提出,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由此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界限,着重强调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要负主体责任,纪委要负监督责任,这就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但是,也有人由此产生了一个误解,似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只是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的事情,与己无关,因而采取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态度。事实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并非只是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的事情,而是与每个党政机关、每名领导干部以及普通党员紧密相关。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落实党委(党组)责任。党委(党组)中每个成员都要支持、协助党委(党组)书记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用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选好用好干部;要着力查处干部贪腐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积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多

给他们打气、鼓劲,在经费、人力方面给予保障;要加强源头治腐,改革体制机制,堵塞制度漏洞;要带头廉洁从政,坚持示范引领,坚决不越党纪国法的红线、底线,始终做一个清醒人、清白人、正派人。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落实纪委责任。各级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负有监督责任。除了纪委书记要一身正气、敢抓敢管之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实现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协力推进监督责任的落实。要创新监督理念,完善纪检工作机制,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要坚决查处腐败问题,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打铁还需自身硬,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清查自身问题,把不适合做纪检工作的干部及时清除出去,把适合做纪检工作的同志及时吸收进来。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落实部门责任。在党风廉政建设中,除了党委(党组)、纪委要负责外,政法、组织、宣传等部门也责无旁贷。政法部门要做好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引导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用法治标准检验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组织部门要把好选人用人关,杜绝买官卖官、跑官要官,防止‚带病提拔‛。宣传部门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和廉政文化的教育宣讲,把好思想舆论关,对一些容易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和动摇理想信念的言论,要加以反驳、引导,不能让其形成干扰冲击波。各级党校要加强党性党风教育方面的课程设臵和学

科建设,并努力使之科学化、规范化。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也要落实普通党员干部责任。普通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在民主选举和干部竞岗中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真正选出作风过硬、工作过硬、本领过硬的领导干部;要敢于监督,敢于有理有据地检举揭发腐败分子。

系列之十一:

进“圈子”不是进“班子”的万能钥匙

当前,个别党员干部热衷于组织同学会、老乡会、战友会等等,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以为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进入领导班子,获得提拔晋升。然而,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的‚石油帮‛、令计划的‚山西帮‛都土崩瓦解,这些圈中人一个个落马了,受到了党纪国法的制裁。可见,进了‚圈子‛未必会进‚班子‛,反而可能会进‚笼子‛,最终弄得身败名裂。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邓小平曾指出:‚‘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乐于搞‚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但大都是以利禄相勾结,以升迁相依附,对此如不下大力气防范整治,任由各类‚圈子‛及‚圈子‛文化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最终必然危害党的肌体。党员、干部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

要加强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堵塞用人上的漏洞,将利用‚圈子‛获得晋升机会的人挡在入口处。各级党组织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让各种‚圈子‛存在,也不让各种‚圈子‛成为一些人升官发财的‚跳板‛。在用人问题上,我们党一贯强调不拉山头、不搞派系,而是要五湖四海、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规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要坚持党的纪律,特别是工作纪律,包括组织工作纪律;要坚持任人唯贤,任用那些开拓进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规定,要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重点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要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拔方式要有竞争性,要突出岗位特点,大力提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锻炼、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2015年,中共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不得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和议事规则,不得违反规定组织参加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不得以强迫、威胁、欺骗、拉拢等手段妨碍党员自主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得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

织活动,不得泄露扩散或窃取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和纪律审查等尚未公开事项或其它应保密内容。这些制度和规定都十分明确,只要各级党组织认真执行,坚决贯彻落实,就一定能有效防止一些害群之马借各种‚圈子‛投机取巧、升官发财甚至践踏党纪国法。

要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能、勤、绩、廉,不要把精力放在拉关系、走后门、进‚圈子‛上。重视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坚持不懈抓好思想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高地。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握好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要检视思想灵魂、政治定力和实际表现,补精神之‚钙‛、培思想之源,真正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政治规矩和好干部标准牢固树立起来,使爱党、忧党、兴党、护党在思想上扎下根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再处心积虑地编织、想方设法地进入各种‚圈子‛,进而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信念,自觉净化自己的‚圈子‛,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管党治党的责任,对领导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要求,督促其净化自己的‚工作圈‛、‚朋友圈‛、‚关系圈‛,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工作中。

系列之十二:

反腐败同群众利益无关吗?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1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97.9%的群众赞成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支持反腐倡廉。这表明正风反腐是民心所向、民意所盼,有着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并已成为当今中国最能凝聚人心、激浊扬清的力量。然而,社会上有一些人却抛出了‚反腐败与群众利益无关‛的论调,认为反腐败只是‚高层政治‛,与群众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系。很显然,这一论调严重割裂了反腐败和群众利益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对反腐败斗争的误读甚至歪曲。由于这一论调具有一定迷惑性,若任其在社会上泛滥,势必让人民群众变成看客,使反腐败斗争陷入孤立。所以,有必要正本清源,看清事实真相。

反腐败的本质就是维护群众利益。人民赋予政府公权力是为了增进公共利益,为人民谋福祉。腐败的本质是公职人员对公权力的滥用,为了一己私利让人民群众成为其腐败后果的最终‚买单‛者,人民群众历来对各种形式的腐败深恶痛绝。反腐败就是要预防、纠正公权力的滥用,让公权力回归本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为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服务。因此,反腐败从本质和最终目的而言,不仅仅是为了惩治贪官、整顿吏治,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也契合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反腐败带给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利益。反腐败本身并

不是经济工作、民生工作,但是反腐败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红利。民之所呼,政之所指。在‚打虎‛、‚拍蝇‛齐头并进的高压态势下,群众明显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变化。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贪污腐化、铺张浪费收敛了,‚天价烟‛、‚高价酒‛、‚帝王宴‛匿迹了,曾经望而兴叹的天价食品回到了普通老百姓的餐桌,曾经望而却步的高档饭店改走亲民路线等,降低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在经济领域,反腐‚利剑‛斩断了不当利益链条,营造了公平的市场环境,企业从挖空心思跑关系、走后门,甚至‚送票子‛中解脱出来,专注企业的健康发展。公职人员用权不再‚任性‛,回归人民公仆角色,老百姓跟政府部门打交道,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了。司法公正得到尊重,冤假错案得到纠正,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筑牢了。人民群众为这些变化真心点赞,给党中央的反腐‚成绩单‛打出了高分。可见,党中央动真格反腐败,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社会关切,解决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反腐成效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

反腐败让群众收获更高层次的获得感。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正风反腐再造政治生态、重塑公仆形象,让群众增强了对党的信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心理获得感。同时也让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这是正风反腐带给群众更高层次的获得感。‛这一观点道出了群众精神、心理层面的感受,这是比获得具体利益更高层次的获得感。往更深层次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气象,对重塑社会价值观意义重大。对一个社会而言,社会价值观的腐蚀堕落是最可怕的腐败。反腐败,也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随着正风反腐的推进,滋生腐败的各种思想毒瘤正在被清除,那些被腐败现象、不良风气颠倒的是非观、价值观,正在得以纠正,当下社会迎来了正气上扬、浊气下沉的转机。价值观的重塑应该是正风反腐带给中国社会更深层、更长远的影响,每一个人都会从中获益。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谋求更多利益。认清‚反腐与群众利益无关‛谬论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某种程度上该论调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必须加以正视。比如有些地方,吃拿卡要没有了,但变相的刁难出现了;‚面子‛和‚人情‛的干扰少了,但不作为现象凸显了;一些领导干部嘴上喊得响的,却迟迟不见行动。凡此种种,既啃噬着群众的获得感,又消解着正风反腐带来的正面效应。对此,应该做的不是降低正风反腐的力度,而是恰恰相反。通过增强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将责任传导到每一个环节,改变‚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现象。通过解决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县及以下基层党组织责任‚虚抓空转‛的问题,让群众安心享用正风反腐的效果,这样才能让‚反腐与群众利益无关‛的谬论真正失去市场。对此,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把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2016年的工作重点,继续坚持‚打虎‛‚拍蝇‛不动摇,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通过增强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将责任传导到基层,坚决纠正和查处基层贪腐,目的就是让群众能够感受到、享受到更多的来自身边的变化,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雷霆之势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成果,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越来越高。然而,当前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未来,在解决‚不敢腐‛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不能腐‛、‚不想腐‛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当人民群众成为正风反腐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之时,他们就会持续地拥有获得感。

系列之十三:

懒政也是腐败:“不干事”同样“会出事”

当前,面对正风肃纪和反腐败的高压态势,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贪不占了,但分内的事情也不做了,还将不干事的原因归结为‚干事的人容易出事‛,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之道,滋生出庸、懒、慢等‚为官不为‛的现象。这些‚为官不为‛者虽然不像‚贪官‛那样直接吸食民脂民膏,但他们占据着职位、享受着权力,却不担工作之责,是一种严重的失职渎职。对此,李克强总理指出,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是典型的吏治腐败,这样的干部应该追责。

‚为官不为‛、‚庸官懒政‛现象的确是当前干部队伍管理中的顽疾,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一旦放纵,就会严重影响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政策执行力,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治理‚为官不为‛问题迫在眉睫。2015年8月下旬,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臵结果公布。经监察部审核,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四川、甘肃、青

海7省对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等政策执行过程中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个别违法者受到刑事处理,其中涉及地厅级5人、县处级20人。2015年9月14日,监察部公开曝光4起失职渎职典型问题,一时引发舆论热议,群众拍手称好。各地方党委紧跟出台问责办法,明确‚为官不为‛的具体情形,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2016年4月11日,湖北省委通报了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15履职尽责考核情况,对28名干部予以组织调整,对22名干部予以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这些举措表明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当前滋生蔓延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失职渎职等突出问题,正在采取严格问责、动辄则咎、公开曝光等严厉措施加以整顿,督促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依法行政、正确履职、敢于担当。亮剑懒政怠政,整治为官不为,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即‚不干事‛同样‚会出事‛,或说如果‚不干事‛,就只好请‚出局‛了。

干事,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当前,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落实,切实把会上定的、纸上写的、嘴上说的转变成具体行动、实际成效和人民利益,这样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要知道,出事,并不是因为干事,而是因为干了不该干的事,是官员违法违纪的必然结果。正像陈毅诗中所描绘的:‚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探究贪腐官员出事的根源,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因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导致了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的错位,因经不起各种欲望和利益的诱惑,最终走上了‚出事‛的不归路。这里,‚出事‛与‚不出事‛的分水岭就在于做事是否出于公心。若出于公心,不仅能干事、干好事,而且能成就大事;若出于私心,则‚出事‛的可能性确实非常大。所以,就不要再把‚怕出事‛当作‚不做事‛的借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重拾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才是正道。

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有位就应有为,为官就应为民,这是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为官清廉、不贪不占仅仅是守住了底线,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敢于担当、勤政务实,真正用实、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造福一方百姓,才是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

作者:徐骏原载新华社

系列之十四:

反腐败应当缓一缓吗?

当前反腐败斗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社会反响好,群众积极拥护,赢得了党心民心。但却也出现了一种错误的言论,说反腐败应当‚缓一缓‛。这种腔调,无非出于两种情形:第一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些人看不清反腐败是大势所趋,党心民心所向,是建设廉洁政治、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举措;第二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些腐败分子在反腐利剑下惶惶不可终日,抛出所谓反腐过头论,要缓一缓,其实是想混淆视听,浑水摸鱼,逃避打击,继续隐藏下去,保住其非法的既得利益。

‚缓一缓‛是对腐败问题的消极回避,其实质是对腐败问题放任不管,其结果只会助长腐败滋生蔓延,导致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的结局必然是民心尽失、亡党亡国的毁灭性后果。苏东剧变的前车之鉴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警醒深思吗!我们要从安邦治国、建设现代廉洁政治的高度,以共产党人的大智慧、大勇气,以更明确的态度、更严密的制度、更有效的措施、更科学的手段,坚决遏制腐败问题,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新格局。

反腐败斗争不能缓,是由腐败问题的严峻复杂形势所决定的。腐败依然存在着多发易发、量大面广的问题。据统计,2015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3.7万起、4.9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万人。对违反纪律的给予党纪轻处分和组织调整20万人,党纪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8.2万人。2015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281.3万件(次),处臵问题线索53.4万件,立案33万件,结案31.7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6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4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领导干部,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很多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没有收手,‚四风‛问题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出现了各种变异。有的臵党纪国法于不顾,在其主政的地方建‚独立王国‛,搞山头派系、结党营私、团团伙伙,结成利益共同体;有的顶风作案,心存侥幸,卖官鬻爵、权

力寻租、受贿行贿,变着花样收钱敛财,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数以亿计;有的在换届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到处游说拉票,用金钱开道,跑官要官买官;有的政治野心不小,扬言‚活着要进中南海,死了要入八宝山‛,对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为实现个人野心而不择手段。种种现实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反腐败斗争不能缓,是因为腐败问题是关系到亡党亡国的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他还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腐败的本质是对权力的滥用,腐败最终损害的是群众的利益。反腐败就是要纠正权力的滥用,让权力回归本位,让权力为公共利益服务、为群众利益服务。通过反腐败斗争,营造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最大的政治。尽管当前反腐败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腐败分子仍然不收敛、不收手,腐败现象在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招投标、招商引资、财政性资金分配使用、惠民资金和科研经费管理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仍然易发、多发,一把手腐败案件居高不下,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等问题仍然存在。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不断被揭露,影响极其恶劣。‚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反腐败斗争如逆水行舟,一旦松劲,腐败问题必然如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燎原之势。

反腐败斗争不能缓,是因为群众对廉洁政治的殷切期待。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97.9%的群众赞成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

求,支持反腐倡廉。这表明,反腐败不是一厢情愿,也不是孤独诉求,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顺乎党心、合乎民意,具有坚实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一些人臵事实于不顾,散布‚反腐与群众利益无关‛的论调,将反腐败与群众利益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人为地割裂开来,忽视了反腐败斗争所蕴含的政治逻辑和社会期待。正如总书记指出:‚现在,改进作风到了节骨眼上,社会上有种种议论和思想情绪。很多人担心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又‘涛声依旧’了。还有些人盼着紧绷的弦松一松,好让自己舒服舒服。‛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民心不可失,我们

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最深厚的动力来源和依靠,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缓一缓‛实际上反映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心声。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权力与市场管理、资源配臵之间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制度的科学化水平还不够,还没有形成严密的制度约束体系,在一些领域形成了不少灰色和空白地带,这给占据关键位臵,掌握资源配臵权力的人有了可乘之机,他们通过权力寻租,搞权钱交易,获得了大量非法利益。当前,一些人之所以发出反腐败要缓一缓的声音,正好说明中央惩治腐败已经收到了很好成效,让腐败分子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和危机,他们企图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打击,因此抛出这种怪论,就不足为怪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在新一届党中央励精图治,坚定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更加需要一个清明廉洁、高

效务实的政治体系作保障。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建设完善的反腐败制度体系,推进惩治腐败常态化,还要形成一个开放有序的政治参与格局,回应社会关切,释放群众监督正能量,‚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为反腐败斗争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系列之十五:

反对妄议中央不会妨碍开展正常的党内批评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国

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条例》明确把‚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作为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这本是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搞好内部团结、增进共识的重要保证,也是增强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凝聚力的必要举措,是十分恰当、也是必要的。但网上却出现对反对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的冷嘲热讽:有人认为这是‚闭塞言路‛,有人认为这是‚压制言论自由‛,有人认为这是‚否定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损害党内民主‛,还有人认为这是要让全体党员甚至全社会都‚闭嘴‛。这些观点看似有理,颇能迷惑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但实际上忽视了中央出台这个规定的具体语境以及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带来的危害性。

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要求党员、干部不能妄议中央,不是说不能提意见和建议甚至批评性意见,而是不能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只要认真读一读,我们就会发现,新《条例》关于‚妄议‛的界定和规定是十分清楚和明确的。从这条规定得出会妨碍正常的党内批评、‚闭塞言路‛、‚压制言论自由‛、让全体党员甚至全社会都‚闭嘴‛的结论,是对《条例》的误读误解。问题的实质在于,有些人出于对当前整顿党的作风不满,故意曲解‚妄议‛的含义,借题发挥,‚醉翁之意不在酒‛,企图浑水摸鱼,混淆视听。

根据《辞海》的解释,‚妄‛有两个含义:一是胡乱、越轨,二是虚妄、不实。因此,妄议就是没有事实根据、捕风捉影地胡说,不负责任、不计后果地乱说,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地瞎说。不论在任何地方,何种场合,这种妄议都是影响人际和谐、社会稳定、内部团结的消极因素,只会传播负面情绪,增加内耗,减少正能量,是社会的阴暗面和消极面。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在一些干部中,乱评乱议、口无遮拦现象比较突出。如果造谣生事那是违反党纪甚至违反国法,但这些人就是在那儿调侃,传播小道消息,东家长西家短乱发议论,热衷于转发网上不良信息,甚至一些所谓‘铁杆朋友’聚在一起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因此,对党内这种不负责、不计政治后果的妄议行为,必须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惩罚,显示出党纪党规的严肃性。

第一,《条例》关于‚妄议中央‛有着明确的语境。《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视情节予以处分。从对象看,其针对的是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不是泛指社会一切人;从传播途径看,指的是各种公开媒介,即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因此,如果其身份不是党员,且不通过这些公开的渠道,是不构成违纪行为的。

第二,‚妄议‛不是党内民主。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内民主,但党内民主并不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民主,党内民主建设不能脱离党章,更不能违背党章。妄议者将党内民主和批评自由错误地当成情绪表达和追求私利的工具,如果不加制止和惩戒,任其蔓延肆虐,只会腐蚀党内团结,造成一种离心离德的恶性局面。搞好民主集中制建设是克服妄议现象的根本途径,邓小平曾经指出:‚有了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小道消息就少了。‛

第三,‚妄议‛不等于言论自由。自由与民主、纪律、法律总是相伴而行。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实施民主,保障自由。如果脱离了法律约束,自由只会造成一盘散沙式的恶果。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但任何自由都应以遵守法律为前提。对党员干部来说,党纪严于国法,党员领导干部更不能放纵自己的‚言论自由‛。对中央大政方针的批评和建议,有正当的表达渠道和表达方式,决不可将党组织视为可以任意发泄个人情绪的私人俱乐部。

第四,‚妄议‛不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和解决党内矛盾的基本方法。习近平同志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武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纯洁党员队伍,提高党员思想,改造自我,改变错误,其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这样的批评是建设性的,是破与立的统一。

而妄议则是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纯粹是一种情绪性的发泄,如果动机不纯,甚至别有用心,其效果是破坏性的、非建设性的,只会给党组织建设和党内团结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我们还要看到,党内有表达不同意见的多重渠道,并且还在努力完善沟通渠道,比如通过党内民主生活会展开批评、进行辩论、发表看法,在党的各级代表会上可以根据规定提出自己看法和议案,通过各种内参反映情况,各级党政机关的各种意见征求以及各种形式的听证问政,这些都是正当的和合理的,并受到鼓励的。这样的渠道既保证集思广益,也有利于维护全党和全社会的团结,保持国家的凝聚力。进一步说,搞好党内政治生活是克服妄议现象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落实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和相关程序,民主集中制不落实,妄议现象就不能根除,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二是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党政机关在人事安排、重要社会资源配臵、重大决策部署上要公开透明,取信于民,消除妄议的生存空间。三是增强党内互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党的作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普通党员的问题,增进了解,增强共识,从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四是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取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运用得怎么样,‚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

系列之十六:

不做老好人,要为真君子

‚老好人‛是指党员干部队伍中以‚保平安‛为底线,工作不思进取,遇事不讲原则,见到困难就躲,碰到矛盾绕道走的人。现实中,‚老好人‛不少,有‚老好人‛思想的更多。‚老好人‛和‚老好人‛思想的存在,看似维护了表面‚和谐‛,实则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看似不伤‚和气‛,实质上却掩盖了个人责任担当缺失之弊与曲意逢迎的行为之垢,严重败坏党的风气,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害。党员干部要立信念、明职责、敢担当,做‚为官避事平生耻‛的真君子,切不可当唯求和气、得过且过的‚老好人‛。

‚在其位、谋其政‛,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应的是责任,权力有多大,责任就多大,权责对等。工作就是职责,岗位就是使命。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却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甘当‚维持会会长‛,这样的党员干部败坏了党的形象,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去甚远。‚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如果没有认识到‚不作为‛对国家、对人民造成的危害,没有认识到所负职责的重要性,身居岗位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想着保职位、守权力,把党员应尽的基本义务和责任操守抛诸脑后,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成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守土有责,知责思为‛,只有牢固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忠实履行岗位职责,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奉行‚老好人主义‛,究其原因,逃不开一个‚怕‛字:怕坚持原则,认为有作为就会发生问题,不作为就不会

‚犯错‛;怕说真话伤了情面,影响人缘,丢了选票;怕严格要求‚得罪‛了人,工作难开展,总想着谁都不得罪最好。在改革发展的事业面前,该做的事不做,该得罪的人不得罪,就是得罪了13亿人民,自己怕是也难逃其‚罪‛。‚见义不为,无勇也。‛一事当前,要勇于面对挑战、承担风险,担起自己那份责任,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时刻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和冲天干劲,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担当首先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承担责任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干部的高要求、严管理上。本着对他人负责和对同志关爱 的态度,敢于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通过‚团结———批评———团结‛集合更多正能量,促进组织肌体健康发展和激发创新活力。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是传统文化中君子的精神追求与人格风范,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将‚三严三实‛作为修身之本和成事之要,在践行和锤炼中锻造新时期的真君子品格。

系列之十七:

事实胜于雄辩,反腐败不是“纸牌屋”

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美首站西雅图发表演讲时强调:‚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是及时顺应人民的要求,其中没有什么权力斗争、没有什么纸牌屋。‛习主席就地取材,借‚纸牌屋‛这一美国元素,再度表明了‚依法反腐‛的态

度和‚反腐永远在路上‛的决心,正面回应了对于强力反腐的消极舆论及狐疑想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反腐举措都是基于‚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原则,而非其他;依法依规反腐取得的一系列瞩目成果充分说明,反腐败不是‚纸牌屋‛,而是尔虞我诈的权力游戏的终结者。事实胜于雄辩,反腐败工作正向着更加透明化、常态化、全覆盖的方向不断推进。

反腐更加透明化,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早在2013年,人民网、新华网等8家中央媒体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网易、腾讯4家受众广泛的商业网站,在首页建立的‚网络举报监督专区‛,将中央纪委监察部、中组部、最高检、最高法和国土资源部的网络举报平台整合一体,为群众提供随时可以进入的网络举报渠道。中央纪委监察部开通门户网站及网站的手机客户端,接受网络信访举报是其重要功能之一,方便群众的监督举报、诉求、建议等‚一键直达‛中央纪委;网站同时还将所有省部级官员被查处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公布。通过畅通群众参与监督反腐的有效渠道,借助新媒体方式让反腐败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反腐更加制度化,推进法治反腐建设。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这意味着反腐方式和思维不能‚任性‛,不可循惯例,而要依法依规执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在继续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的同时,采取了多轮驱动、多管齐下的制度反腐举措:一方面,不断完善密度更大、力度更强的巡视制度,同时强化审计,让

违法违纪行为无所遁形,实现从纪检到司法的快速对接,升级‚猎狐行动‛等国际反腐合作;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这都充分展现了

中央加强反腐制度化建设,从根本上震慑、遏制和治本的决心。反腐败工作全覆盖,没有边界线,更没有区别对待。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不断打破‚禁区‛,实现零容忍、全覆盖。事实证明,在已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没有看人下菜碟,‚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对***、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的查处,以及对中石油系统、山西官场等‚塌方式‛腐败案件的查处,都表明了党中央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的铁腕反腐态度,表明了中央对腐败行为追查到底绝不姑息的决心。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从遏制车轮、舌尖上的‚三公‛腐败,到‚贺卡挂历禁令‛;从狠治奢靡之风,到严防节日腐败,中央反腐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管是‚大祸害‛还是‚微腐败‛,对一切腐败行为围追堵截,不留死角。党中央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光明正大地查处腐败,得到群众高度评价、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正风反腐工作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系列反腐实践反腐成效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立场和观点作出了最好的注解。谣言止于智者,事实面前,一切自有明断。

系列之十八:

价值观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话

时至今日,各个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的态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任何一种社会价值观在国内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社会影响力,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缺乏主流的价值观给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沟通无法有效进行、信仰不同价值观的社会群体之间容易发生冲突、社会成员普遍缺乏信仰等等。更有甚者,因腐败现象的层出不穷,认为‚价值观是虚无缥缈的空话‛亦大有人在。

所谓‚价值观‛是基于人的思维感官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它真实地存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古今中外,价值观都真正存在。古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近代有成千上万志士仁人为探寻救国之道抛头颅洒热血,今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广大亚非拉国家,绝大部分民众都有其价值观。价值观作为文化的内核,很多时候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例如基督教之于欧美国家,伊斯兰教之于中亚国家,佛教之于东亚国家;另有一些学说代替宗教成为一些国家的信仰,例如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价值观=信仰+理想信念。党的奋斗历史告诉我们,理想信念不能丢,丢了就不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90多年来,我们党从建党初期的几十人逐步发展壮大,经受了浴血革命的枪林弹雨、生死存亡,经受了艰苦创业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经受了改革开放的山重水复、千难万险,成长为世界瞩目的第一大执政党,靠什么?为什么?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不管到任何时候,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综上所述,价值观真实地存在于中国社会中,为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意义支撑。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动员式宣传上,还需将其核心价值通过普遍教育灌输到每个人的心田,积极利用新兴传播技术努力创新价值观传播方式,通过各种文学作品、影视、音乐等作品加强价值观现代性表达,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个成员的信仰。

第五篇:2014新版标点符号高考复习

新版标点符号过关检测

1.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B.《2014年元旦联欢晚会》受到永川中学全体师生、职工和家长的称赞和好评。

C.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病? D.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表示不满,而冯小刚对此则保持沉默。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这样描写道:“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陈杰对刚刚走进办公室李娜说,“我明天早上六点上车。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吗?”李娜总是那么热情。

C.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D.动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所整个植物吃掉,如原生动物;有的是把植物的大部分吃掉,如鼠类;有的是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如鸟类吃掉植物的嫩芽。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9•3抗战胜利纪念日”在1999年国务院修定颁布的《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制定,1951年修改)里面写得清清楚楚。

B.由教育部制定实施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已全面启动,其中《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是迄今教育部最高层次的人才项目,主要着眼于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优秀创新团队。

C.每天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给学生一句鼓励,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一个“闪光点”,尽可能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才智的舞台——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

D.不可否认,考察者、推荐者的素质是一个关键:它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专业(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修养与眼光,而且要求一切出于公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来从事这项工作。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还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B.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等等。

C.同学们拉着张老师,难过地问他:“您是今天走,还是明天走?”

D.对李清照的诗,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

B.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学生,一个班不过十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C.这一切都是由客观的条件造成的?还是由行为的惯性造成的?

D.我们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扫除“黄、赌、毒”,打击假冒伪劣、制止公款吃喝,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为经济建设增强动力。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礼的公正性体现在社会个体成员身上便是义。孟子认为,义与仁不同,“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它是一种外在表现,正是它,决定着社会个体成员对礼的遵循。

B.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因为她不明白这笑话究竟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诌的? C.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D.通过Google搜索,我们发现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词条成千上万,而且很多院校——位于加拿大中部的相对一般化的学术性大学到新成立的位于波斯湾的学院——都自称为“世界一流”。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写文章前要想好:文章主题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等。

B.北京市前副市长王宝森畏罪自杀,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被开除党籍,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被执行死刑:他们都有了应得的下场。

C.本市江北经济开发区拥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旅游等资源。

D.是义无反顾地坚持激进的对抗做法,与美军“圣战”到底?还是无条件地和美军进行谈判?萨德尔的强硬立场似乎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8.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B.古人不是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吗?

C.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D.高中语文课程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怎么了,你?”她非常着急地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我呢,听了以后直想发笑。

B.陈望道认为:积极的修辞“是具体、体验的,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它的目的是要“使人‘感受’。”

C.如果诗歌是窗,那么散文则就是门。窗,当然是不能随便出入的,但是,门大家都可以从这里进进出出,写日记、读书信、作序跋„„等等,我们几乎每天不都是在和散文打交道吗? D.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别有用心的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误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到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水利发展的目标是:2003年至2005年,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北京水利现代化;2003年至2006年,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北京三环水系改造;2003年至2007年,用5年时间使城市河湖水质基本还清,实现“三环碧水绕京城”。

B.“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快启动修宪工作,并对宪法修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在整个修宪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依法办事。”

C.他伸出右手说:“认识你很高兴。”我也很大方地伸出手:“我也同样。”接着他问我叫什么名字?从什么地方来?什么时候到北京的?在什么学校读书等等问题。

D.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1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最近,教育部制订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课标是课程改革的依据。

B.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像“吾谁欺”,“不我知”,“夜以继日”,现代不用了。

C.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明一统志》)D.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从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是()

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B.我准备讲两个问题:

一、逻辑学是什么;

二、怎样学好逻辑学。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他惊讶地叫道。

D.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C.假如有这样一本书,能给“下海”或将要“下海”者以警示,告诉他们何处可能有陷阱,怎样才能达到金光灿烂的彼岸,那该多好!D.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萨特的《墙》道出了世界的荒谬,无罪的被处死,戏弄敌人变成成全敌人,抱必死决心的偏不死,藏起来的偏被抓,想给敌人开玩笑,却被现实所捉弄。

B.“科学把距离缩短了,”墨尔基阿德斯吹嘘说,“要不了多久,人们不用离开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

C.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成立蚕桑合作社,为蚕桑养殖户服务;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D.鲁迅以表现人生、改良人生为创作目的,他所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阿Q、祥林嫂„„等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15.下列句子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麦收以后,别的地都播种完了,就剩下这块地。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呢,村民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1861年以后,慈禧曾经在此“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控制朝政的一种形式),指使刽子手曾国藩、李鸿章等,并勾结 “洋枪队”,疯狂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佳句,“木叶”这一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突出地成为他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D.这次校团委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一千元,高二年级捐了九百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一千八百元,同学们捐款十分踊跃。1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B.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孩子(她才只有十四岁)。

C.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D.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

1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C.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段。D.矿藏,水流,荒地,国有森林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1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上、商标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讲究精美,也是必要的。

B.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

C.《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规定:“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义务关系的协议。”

D.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杰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1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进行这种宣传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B.“为了我的生活和我的孩子,我必须打下去”。泰森在恢复训练后说,“同时我也知道,虽然有很多人讨厌我,但也有很多人希望看到我打拳”。

C.天气预报的价值,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样简单:根据气温增减衣服,下雨打伞,刮风戴纱巾,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气预报改变了们的生活。

D.2014年《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项前的“*”去掉了,这表明标点符号将成为今年高考试题的卷面内容。

2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唐代古文化运动的领袖是韩愈,他的主张是“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苏轼赞之为“文起八代之衰”。

B.套用王勃的一句诗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C.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经济模式,如今却面临着同样的窘境——技术工人缺口。

D.年味谈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别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D(A.“生存”后“?”改为“,”,句末应用“。”;B.文艺晚会指一项活动时,不用书名号;而特指一种节目名称时,可用书句号C.是一陈述句,句末用“。”;D.《实话实说》是电视节目,用书名号)

2.C(A“太短”后用分号。B“陈杰对„„说”后用句号。D第一个“逗号”宜改为冒号。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3.B(句中书名号《》为引号“”)

4.C(选择问句中间的问可用“?”也可用“,”句末用问号;A.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B.省略号去掉;D.句号应于引号外)5.C(A项两个句号都用错;B项应删去顿号;D项最后一个顿号改为逗号。)6.D(A将引文作为作者说话的一部分,后引号应在句号里面;同时第二个也后面的“,”改为“;”。B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C在“()”后加“、”,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7.A(在“等等”前加“,”。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末尾的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类词语时,“等”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末尾的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类词时,“等”类词前应用逗号。)

8.C.(A两个问号改为逗号;B去掉冒号;D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9.A(B “。”应在引号外;C省略号和“等” “等等”都可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D“歧途”后应加句号)10.A(B引用的部分是做句子的成分的,因此,最后的句号应该在引号的外边。C三个问号都改为逗号。D 顿号使用不当使短语的层次混乱。)11.D(A项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B项去掉第二和第三个“逗号”;C项“句号”改到“后括号”的外面。)12.A(B分号改问号,句号改问号。C没有疑问语气,表示惊讶用感叹号。D哪一种办法好是个问句,是设问,后面是回答,故应用问号。)13.C(A项说后的“:”应该为“,”;B项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应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D项括号的内容是对斑斑的解释,应紧接在“斑斑”后。)14.B(A“无罪恶的被处死„„却被现实所捉弄”,这些种种情况是对荒谬情况的列举,因此荒谬后面用冒号,“想给敌人开玩笑却被现实所捉弄”是说的一种情况,两句话中间用逗号,“处死、成全敌人、不死、被抓”等后面都应该用分号。C分号改为句号。D去掉省略号)

15.B(A“村民”前逗号改为问号,C第一个句号置于前面后引号内,D“同学”前用句号。)16.A(A句中“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后用“,”)

17.A(B两个问号都应改用逗号;C书名号应改用引号;D前三处逗号应改用顿号)

18.C(A前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B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后面有“即”;D第一个“围城”应加 “〈〉”,问号应改为句号)

19.D(A项第一问号应为句号;B项引号外的句号,应放引号里边;C项的“纱巾”后应为句号。)20.A

下载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的几个热点辨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的几个热点辨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高考标点符号练习

    2018年高考标点符号专题训练 姓名 学号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B.教育部门要积极......

    2016高考成语辨析

    2016高考成语辨析 1、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 外强中干:形容外表好像强壮,内里实际上很空虚,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体质、经济能力、国家实力......

    高考复习标点符号教案

    高考复习标点符号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语义,辨别语气,分析语言结构,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前提; 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基础; 3、具有......

    高考英语标点符号练习题

    高考英语标点符号练习题 1. 冒号 1) St. Petersburg was in ruins: _____ fires burned everywhere.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 2) She left and on the table is h......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教案

    基础知识专题三 语文标点符号学案 (一)顿号 约数和概数之间不用顿号。 1、距这二、三里的地方有一座桥。2、 退居二、三线的老干部都来了。 合成词固定词语之间不用顿号 3、这......

    高考近义词辨析100例

    近义词辨析举例 一、首字相同意义不同词语辨析50例 1、 引见:引人相见,使人彼此认识——引荐:推荐(人) 2、 审订:审阅修订——审定:审查决定 3、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意思笼统——界......

    高考虚词辨析.资料

    潜在题型 虚词辨析题 ——性情神态善体悟,实实在在学虚词 识记并理解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一、掌握18个常见虚词 《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

    高考近义词辨析分析

    高考同义词辨析专题复习一、高考同义词辨析技法《考试说明》中对词语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D级(应用)。从高考实践看,每年一般是三道词语题,分别是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