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规划建设的新视点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于2012年6月11日至16日,我参加了龙港镇委组织的镇干部培训学习,通过5天时间紧张的学习,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课,本次培训重点突出,深入剖析,涉及面广,互动性强,课程生动活泼。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仅5天,但是培训的内容涉及城镇规划建设的新视点、我省新农村建设介绍、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农村群体性事件及公共危机应对等领域,这些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碰到却又容易忽视的,参加了这次培训让我对城市管理有了新的理念,我切实感觉到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业务素质、党性修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今后的工作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培训期间,我们还实地参观了安吉社区和长兴社区,这里完善的基础设施,时尚的建筑群,优美的都市环境,融合科学的城市管理以及先进的服务理念,让人赞叹不已。通过这几天的培训与实地参观,对城镇规划建设的新视点启发颇深。下面我重点谈谈学习“镇规划建设的新视点”这节课的心得体会:
一、城镇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
就算拥有再好的区位优势,再好的交通网络,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很有可能没法发展起来。重视规划,不仅是一个地区有序系统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建设管理的基础。新农村建设更加依赖于前期的系统规划,这样既能有序开展新农村建设,还能合理减少基础设施建设中产生矛盾,避免重复建设,相对节省建设投入成本。同时,要重视规划,尊重规划,遵守规划,保持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对功能规划、形态规划、商务规划要做到有机的统一。从我所在的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城镇规划要不断创新,内容要不断丰富,从原先的农民城规划阶段,到小城镇规划阶段,到鳌江流域中心城市规划阶段,一步步走向完善,一步步向建设现代城市的道路迈进,一个略具规模的城市轮廓逐步显现,这都得益于规划的合理布置与严格按照规划的建设。
二、环境是城市建设的生命线。
环境美化是城市发展的源泉,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生活,社会活动最为平凡的区域,要想让人们对一个城市充满幸福感,首先就要有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能够适宜居住,让所有路过这座城市的人们有种想居住到这里的冲动。这就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留在这里生活、工作、创业,那么这个城市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能够提升城市品味,发挥城市综合效应,增强城市生命力。“环境就是生命线”,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投资环境的竞争。城市竞争力强弱,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更要靠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等等。谁的环境好,谁就能抢得机遇;谁的环境差,谁就会败下阵来。这次参观的安吉社区和长兴社区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建设的支撑。
一个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产业支撑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一个城市只有产业大发展,才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吸纳大量人口并为国内国外两大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奠定基础。产业发展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基础和标志,城市新中心建设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推进器,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于通过城市新中心的辐射平台,通过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的辐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吸纳整合资源,推动城市协调发展。目前,各地兴起建设创意产业园区,都希望通过树立独特的产业经济类型,来支撑城市自身发展。就杭州而言,近几年重金打造“天堂硅谷”已经享誉海内外,大量吸引国外知名电子技术公司来杭投资,形成产业链,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初见成效。
在短短的几天培训当中,接触到这些城市建设新理念、城市管理新理论,倍感荣幸。通过这次学习,感觉到现在城市建设理论更新速度相当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科学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发展,为我镇的腾飞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二篇:城镇建设规划(定稿)
2010到2015期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将遵循“规划引导、环境优先、拓展新城、完善老城”原则。
一是继续深入和完善各类规划工作。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规划设计水平,扩大和深化规划的覆盖面,增加规划指导性和实施性。首先完善县城周边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铁路线型走向及站场的选址和景观保护区的控制,着手编制县城东片区概念性规划;结合新城区建设及周边景区规划建设,着手编制城南片区运动休闲、旅游配套区的概念性规划;结合县开发区北扩和县政府所在镇规划发展要求,着手编制城北片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商品房小区项目建设,着手编制城西片区概念性规划;启动县城西中大街旧城改造区域的控制性规划。
二是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大新城道路框架建设。在过去新城道路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道路工程建设;建设新城区城东干道、城西干道、城南区干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实施辅助道路改造。
三是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强化环境景观工程建设。重点整治农贸市场沿线环境整治,完成棚户区地块拆迁,实施公园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县内绿化景观改造,力争全面完工;启动体育公园建设;完成县门入口景观工程;加大城市市政、绿化设施的养护力度,计划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
四是启动老城区拆危拆破改造建设。对等老小区的道路、绿化等进行改造出新,适时启动城边村屯改造建设。
五是极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完善城区休闲、公共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结合开发改造建成一批公厕、停车场、休闲小广场等;新增路灯10公里,强化城区市政、绿化养护力度;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计划新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0万平方米;积极营造县城优美的人居环境。
第三篇:城镇规划建设
城镇规划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以完善功能、突显特色、提升品位、优化环境、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辐射带动为目标,抓好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城乡规划
1、县城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并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城南新区5平方公里,湘江滨江路片区1.5平方公里,湘漓片区1.5平方公里,城北工业集中区3.5平方公里,桂兴村片太阳能产业园2.2平方公里等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县城二招片、财政局片旧城改造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2、乡镇规划编制:在“十二五”期间完成高尚镇、界首镇、溶江镇、严关镇、华江乡、白石乡、漠川乡、崔家乡等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或编制工作。在已完成的溶江生态产业集中区、界首百里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完成好两个工业集中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3、继续做好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力度。
(二)城镇建设
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建项目带动县城各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扩宽城市面积,完善城市功能。
着力抓好县城交通、供排水、供电、供气、电信、道路、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完成五里峡水库至县城日供水4万吨自来水水源直供水项目、湘漓日处理15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项目、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县城文化新城、投资2800万元的县城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改扩建工程、1.5公里县城滨江路建设工程以及双拥路片库区移民安置区建设。县城逐步形成以旧城区为中心的商业行政区,以灵渠景区、日月湖、慧泽园、乐满地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区,以古灵渠、水街、秦文流觞、北渠古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区,以银杏广场片区为代表的综合居住区及以城北区、城西区工业集中区为代表的工业区。积极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把乡镇的集镇中心作为生产要素集中发展和承载农村人口转移的直接区域,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共建共享。重点抓好溶江镇、严关镇、兴安镇、湘漓镇、界首镇、高尚镇、华江瑶族乡、崔家乡等集镇中心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绿化、房屋建筑、集贸市场等建设管理工作。力争 “十二五”期未,全县城镇人口规模达到 18.16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7%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9 km。县城道路硬化率达到98%,人均道路面积12.5 m,路灯亮化率达98%,供水普及率99%,管道天燃气普及率达到65%以上,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2%,绿地率为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17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消防、交通、电力、电讯、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基本配套。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各乡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2
2结合点,以一大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三)住房建设
进一步加大住房建设管理力度,提高城乡居住环境质量,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为工业化、城镇化、创业人员提供好平台。“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住房建设85万平方米,完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500套。
第四篇:东西湖区城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东西湖区城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一、全区城镇发展战略简介
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主城区西北,为府河、汉江及张公堤所环绕。东西方向38公里,南北22.5公里,幅员面积495.5km2,现状人口29万,辖13个农场、镇、办事处。全区以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市中环线、外环线及拟建的杭兰高速公路和区内金山大道、五环路为主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体系,构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全区范围内有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区,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也是国家星火计划技术密集区、国家城郊型农业示范区、国家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全省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国教育、体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先进区。
两年来,在城镇体系建设方面主要采取模块化的城镇发展模式,区委、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通过市场配置和资源引导,功能整合和空间优化,生态制约和管制调控等手段,积极推进城镇建设。
全区规划的城镇体系基本呈现三级结构:一级城镇(吴家山),二级城镇(新沟、李家墩),三级城镇(柏泉、径河、走马岭、东山、辛安渡、新河)。按照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东西湖区生态极限容量上限的人口规模应该控制在150万以下,100-110万的人口规模比较适宜。
在全区城镇发展战略中,初步确定“北抑、东移、西拓”的发展方针。
北抑:北部是东西湖区历史较为悠久、自然环境条件较好,有山、有水、绿色植被较好的地区。必须贯彻“生态旅游保护区”规划,最大限度控制城镇开发强度。东移:以吴家山地区为中心,沿金山大道及107复线(金银潭)沿线往东发展高新产业开发、商住及民营加工工业区。西拓:沿107国道往吴家山农场、高桥开发区及走马岭,形成以绿色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长廊。
全区495.5平方公里的幅员范围内,有206平方公里位于市中环线与外环线之间,其中吴家山金银湖地区面积100.3平方公里。
吴家山—金银湖地区是东西湖区的城镇建设密集区,紧邻汉口主城区,区位优势明显,并已成为发展的热点和重点地区之一。为了科学地指导该地区的规划和建设,我区委托市规划院开展了该地区整体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03年至2020年,部分专项指标近期规划至2005年,中期规划至2010年。形成“一片三区”的用地结构和“四个滨水走廊”。
“一区三片”用地结构形式:以张柏公路、机场路为界,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功能片——吴家山片区、金银湖片区、金银潭片区。①吴家山片区:依托老镇区,以台商投资区、食品加工区的产业为基础,配套相应的居住、服务等功能,形成东西湖区的生产、生活中心。②金银湖片区:综合休闲、生活、旅游等主要功能,以及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主要定位为接纳从汉口分流的主城人口的高尚住宅园区。③金银潭片区:以产业发展为主,综合发展居住区和度假区的生态型经济发展区,是东西湖产业带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个滨水走廊”——混江湖生态廊、李家墩生态廊、黄塘湖生态廊、径河生态廊。
二、城镇化地区总体规划
(一)吴家山镇总体规划
吴家山镇是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二级城镇(重点镇),并涵盖了台商投资区的一部分。通过本次小城镇规划,我们对历年来吴家山地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深入评析,找出了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较为笼统,没有突出地区特色与个性;对城镇化水平与进程预测不足,规划规模制约了发展与建设空间;公共绿化和开敞空间建设没有完全依据规划,社区级小型绿地较为缺乏;与主城缺乏有机联系,建设及发展受到了制约。
吴家山地区属非行政建制单位,无行政界限。本次规划涵盖吴家山街、三店办事处、径河办事处以及慈惠办事处,规划面积37.59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已建成12.6平方公里,还有已批未建和有意向签约的用地,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规划区内2002年底户籍人口11.32万人。本次规划确定吴家山地区的城镇性质为:东西湖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汉西部制造业的核心板块,武汉市空间扩展的重要节点,是以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和物流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是武汉市未来生产、生活、生态的重要基地之一。规划2007年总人口为19万人,2020年为29万人。根据吴家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发展态势,规划形成“一带、二轴、三心、四片”的布局结构。“一带”——即沿金山大道的镇建设带,向外延伸联系东部金银湖、金银潭地区,西部台商投资区直至走马岭、新沟等地区;“二轴”——分别沿五环路的居住发展轴和沿107国道的产业发展轴。其中居住发展轴南北向串联旧城居住片区和径河居住新区,并联系两个行政商贸中心和公园区。产业发展轴以107国道为纽带,将台商投资区向西和走马岭产业园联系、向东与汉正街工业园相联系;“三心”——分别为新区行政商贸中心、旧城商贸中心和吴家山公园区绿心;“四片”——分别为旧城居住片区、径河居住新区、舵落口物流片区、台商投资工业片区。
(二)金银湖地区规划
在金银湖整体规划中,强化区域功能、道路交通等与主城的联系,并强化“创造近郊生态滨水城市环境”的设计定位,以金银湖湖面水域为“生态绿核”,以六条指状发散的水系为轴,将规划区分为六个功能片区,即:径河片区、三店片区、鑫桥片区、高尔夫片区、马池片区、滨湖片区。形成“一核六片,核心放射、碧水穿插”的布局结构。规划控制范围42.0平方公里。规划容纳人口控制在28——30万人。其中 “径河片”、“三店片”、“鑫桥片”、“滨湖片”四个片区为特色产业和生活居住并重的综合新区;高尔夫片是以“高尔夫俱乐部”和“赛马场”为核心的体育休闲度假区;马池片则是相对独立的高尚居住片区。
规划控制中,始终坚持“三个特色,一个策略”。
“水特色”:严格界定地表湖泊、河流等水体的保护“蓝线”。金银湖及与其相连通的河流,自然港汊,水面不得被城市建设占用;环湖路以内的半岛或岛屿,以绿化建设为主;金银湖北侧两条港汊在保留水面的同时,环水面建设300——500米宽的人工林带;沿径河两侧各布置50——100米人工林带,保持湖区的环城水网络格局,延续和保护金银湖地区的历史水道的路径,营造人与水对话的小尺度空间,再现魅力水乡的城市风景。
“绿特色”:规划以环金银湖绿化区为“生态绿核”,以金山大道为绿化主轴,以其分支水系及两侧绿化为纽带,形成一个以金银湖为中心,向四周指状放射发散,多级公共绿地均衡布局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景观系统。环湖路以内开辟足够
进深的生态岸线。
五环路两侧控制100m绿化带,环湖路两侧控制30—80m宽绿化带。金山大道两侧控制50—100m绿化带,工业区内主要道路两侧控制10—20m宽绿化带。“景特色”:
以主湖水面及周边开辟的生态型绿地为“生态绿核”,以道路景观绿轴为“绿色通道”,以天然的水系河道为“蓝色通道”,形成由“生态绿核”、“绿色通道”和“蓝色通道”交汇渗透的景观网络结构。重点建设三条“滨水廊道”——“径河走廊”、“李家墩生态走廊”、“混江湖生态廊”,规划要求对三条滨水生态走廊重点保护,严格控制其开发建设。
“生态环境策略”:
保护滨水区域的自然演进过程,维护水陆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生态多样性。
三、城镇化地区建设基本情况
依据吴家山金银湖地区总体规划,城镇建设定位于:协调发展各类功能用地,加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多层次、网点均衡的商业、文化、休闲设施体系,加大园林景观投入,建设富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计划近五年分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城镇建设:
(一)启动控规及各项专业规划和重点地段的城市景观设计。
五年内,完成“四线”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达到60%。主要针对旧城改造、新区开发规划,逐年对长青、恒春里等12个社区进行改造性规划,其中2005年完成恒春里、祁家湾村改造规划;2006年完成吴南社区、文家湾、开屏里社区改造规划;2007年至2010年完成其它5个社区的改造规划。对旧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
开展各项专业规划。五年完成吴家山城区金银湖地区道路系统控制规划;老区内污水截流即雨污合流规划,新区雨污分流规划;新城及金银湖绿地系统专业规划;全区供水系统专项规划;结合轻轨一号线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轻轨沿线两侧城市景观规划;2005年完成金山大道、东吴大道、五环路,金银湖环湖路、马池路、柏银路、107国道两侧等景观规划。2008年~2010年完成次要干道如环山路、吴中路、革新路及金银湖环湖中路的景观规划。景观规划达60%。
(二)启动旧城改造、居点拆迁,推进新区开发
近期将启动长青居民区改造开发建设,启动祁家山、文家湾居民区和吴西村的改造建设,拓展旧城区开敞空间,提升城镇环境质量与生活品质;开发径河居住新区,突出生态,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绿色城市居住新区,每年完成占地300亩新区开发及配套建设。
近期金银湖地区已投资1.19亿元,完成了新桥、海口等老居住区的拆迁,建成了金银湖新村和新桥新村,还建面积18万多平方米,结合“883”行动和吴家山街两平方公里环境整治,完成长青社区、吴南社区、恒春里三个社区的道路、排水、绿化等约5万平方米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市政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五年内建成机场高速公路与金山大道、107国道与金山大道两个立交及部分地段高架。2006年完成新城一路与市中环立交连接的200米高架桥;打通机场路进入环湖路的通道,改造张柏路,形成连接中、外环的快速通道;建设吴家山客运中心。完善城区的路网结构。以金山大道为轴线,城市基础设施南延北拓,计划五年内主
要道路项目:
①2005年~2006年,计划投资1200万元完成吴祁街中段(三支沟——二支沟段)、新城十路(联盟——金山大道);一支沟北延(东吴大道——金山大道段)连接二支沟;四支沟北延(祁家山路)(金山大道——海北路);十一路(联盟路——金山大道)的建设。
②2007年~2009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完成联盟路(二支沟——十一支沟)、海东路、海南路(海南——海北路段);海南、海北路(张柏路至新城九路)。
③在吴家山新城近期计划投资4600万元,完成五环路中段道路工程建设;吴家山新城径一路、径四路、径五路、纬一路、纬三路、纬四路六道路;老城区吴祁街东延、吴中路东延、开屏里道路的建设。金银湖地区近期已投资3.67亿元,完成了环湖中路、马池路、柏环路、柏银路等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近期计划投资7400万元,完成环湖路市政工程的建设。
(四)加强给排水工程建设
余氏墩水厂设计能力15万m3/日,目前日供水能7.5万m3/日,近期水厂规划规模20万吨/日,规划向西沿革新大道、新城七路、金山大道布置1000mm~600mm输水管,满足吴家山台资区和径河地区供水;向东沿团结路,新城二路、金山大道布置一根1600mm~600mm输水管,满足黄狮海、金银湖地区供水,并建设2.5万m/日的海口加压站。五年内,主供水铺设率100%,同时,结合上述规划区道路建设呈环状铺设供水管网。
吴家山镇旧城范围内采用截流式的雨、污合流制,新区建设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入湖,污水集中处理后入府河。
①2005年~2007年计划投资500万元完成吴家山旧城,完善山体南侧局部支管。通过五支沟、七支沟厢涵,排入蔬干沟;沿金山大道新建设主排水箱涵,向西排水至蔬干沟。
②2006年~2007年计划投资800万元完成黄狮海地区,设两根φ1500mm主排入黄狮海。
③2007年~2010年计划投资3500万元完成107国道南侧地区,沿汉渝铁路两侧新建排水管涵,收集现有排水系统,进入九支沟,向北与蔬干沟连通排入径河;
④2005年~2006年,启动二支沟污水泵站:沿新城五路、革新大道布置,汇入二支沟污水提升泵站,排入金山大道污水干管。
2007年~2008年建设新城九路污水泵站,沿新城九路布置污水干管,收集沿线两侧地块的污水,向东排往金山大道污水干管,最后排往汉西污水处理厂。
(五)加大景观建设投入
以“三个绿化”——西郊公园、黄狮海、金银湖公园为中心,以滨水廊道——黄狮海、径河、汉江生态廊道和各街头游园防护绿地等多级公共绿地均衡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景观系统。
2005年~2006年计划投资600万元完成七支沟绿化景观带和吴家山山体绿化透绿;2007年~2010年汉丹铁路、汉江沿江布置20~30亩的防护绿地,五环路、东吴大道、金银湖环湖路、环湖中路等主要街道景观的主体绿化。
吴家山城区近期已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金山游园、六支沟街心绿化游园、五环路文化长廊的绿化景观建设。今年10月份将投资300万元,完成新城七路、五环路中段(东吴大道——吴中路)道路景观绿化的建设。金银湖地区近期计划投资800
3万元完成环湖路、柏银路等道路景观绿化建设。
到2010年,城市绿化总面积420公顷,人均18m2,其中,公共绿地人均10m2。
四、建议
(一)政策对口方面:由于市区与东西湖区的城郊差异,因而许多政策上不能与市区政策配套执行的问题。例如:在规划建筑管理规定方面,市政府相关文件对郊区无明确规定,或“郊区参照执行”。市政府出台了149号令,确定了集体土地安置补偿政策。而我区和汉南属国有农场,国有农场用地安置补偿政策参照执行操作上难以实施。在城镇管理方面同样也存在政策不配套问题。随着行政许可法实施的全面推进,政策上的不配套将直接影响行政效果。
(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将我区排污工程规划和建设统一纳入全市的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尽快启动桥口三闸污水治理工程,迅速关闭金口垃圾填埋场。加强吴家山金银湖地区与市区的交通联系,畅通出入口。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东西湖区是武汉市城市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要制造业板块,是疏散主城人口,吸纳农村入城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武汉市城市发展的第二圈层,占有全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两个轴向空间,其城镇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服务城市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恳请在土地政策、公交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及市政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更大倾斜。
(四)资金筹措方面:为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有关精神,我区加大了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在吴家山地区,2003年投入资金超4000万元,今年预计投入达9000万元。在金银湖地区,近三年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达
3.67亿元,预计近两年将投资1.9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较大,恳请市政府给予更大的支持。
第五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汇报[范文模版]
2010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更是我乡转型蓄势、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一年。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县委“三个统筹”、“双带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化管理,破难攻坚,真抓实干,开创了我乡城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 科学布局发展战略
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协调发展,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创新之举,也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小城镇建设要坚持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以人为本,有效提升其内涵功能。为达到此目的,我乡聘请了山东省和泰安市等几家规划设计院为我乡精心编制规划,科学布局。先后完成了《乡饮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和乡饮、南赵、郭沟三个社区规划。规划的形成和建立对于我乡新农村建设将具有全面指导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裕、文明、生态乡饮过程中将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 提高承载经济发展能力
近年来,新的一轮城乡建设热潮正在形成,我乡树立“开放搞活,经营城镇”的理念,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提前布局,把驻地开发建设作为重点,扩容提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以地融资,以城建城”的发展思路,努力开创了驻地建设的新局面,全乡投资6930万元,开发建成面积10万余平方米。
(一)多元投入 共建共享
多年来,受传统思维的影响,驻地建设层次乱,品位低。乡政府新一届领导集体成立以来,解放思想,开放搞活,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积极引导,走多元化合作道路开发建设驻地,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乡饮中心幼儿园的开发建设就是乡政府积极牵线搭桥,给予政策支持,乡饮村出让土地使用权,教育办公室配合调整教学场所,开发商投资建设,新建一栋教学楼,三方合作,实现了共建共享。采用同样方式,对十中沿街、供销社油库、乡原供电站工商所等空闲地段开发建设,建设面积2.2万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
(二)以地融资 以城建城
一方面需要发展建设,一方面财政困难。面对困难,我们不等不靠,自谋出路,以地融资,以城建城。10年以来,盘整乡驻地空闲土地共有40余亩,其中原农具厂沿街、兽医站、建筑公司等地段挂牌出让6000多平方米,沿街建起了商住楼,为驻地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增加财政收入160余万元。今年抓住国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我乡加大了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统筹安排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600余万元。驻地至南赵道路改造3.8公里,投资93万元;连村供水改造,投资100余万元;社区电力改造,投资100余万元;驻地清华苑小区、食品站小区、十中、原农具厂、交管所、卫生院等小区排水设施、绿地建设、地面硬化等项目建设,合计投资320余万元。以地融资,以城建城,增强了城镇承载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三)责利打包 破解难题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有利益矛盾的冲突,遇到拆迁清障的难题。这些难题完全依靠政府解决,有时会增加难度,激化矛盾。我们把开发商的利益和责任义务打包,乡政府让利于开发商,拆迁清障的工作让开发商自己完成,让开发商接受利益也承担义务,公私结合,解决工作的难题。今年利用打包的工作方式,解决了搁置已久的兽医站开发建设问题。
今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清华苑小区、食品站职工1#、2#宿舍楼、十中沿宁曲路商住开发、幼儿园及沿街商住楼开发、原供电站工商所沿街开发、卫生院沿街开发、金生肉制品厂等建设,共计建设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2800万元,大大提高了驻地城镇化水平,提升了驻地形象。
借我县城乡建设年的热潮,进一步加快我乡驻地的开发建设,新一轮启动了驻地主干道两侧的北赵村、十中沿街、林业站、公路站、供销社、粮所沿街、兽医站、万乡路南段交管所南及驻地大街两侧的建设空白点进行开发建设,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进一步打造沿线建设发展的新亮点。
三、坚持用城市化标准管理 提升驻地品位
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建设进程,打造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特色新乡饮,我们采用城市化的标准管理,加强了驻地容貌及经营秩序的治理,签定《驻地容貌管理合同》,把驻地保洁权和管理权细化,承包给大户管理。规范了环卫队的工作体制,配置了新的环卫设施,解决了驻地容貌脏乱差的问题,同时加大投入,配备了专门的执法车辆,形成了“有人建有人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卫生死角没有了,车乱停、人乱行、乱扯乱挂、占道经营等得到了有效治理。为靓化驻地形象,今年,乡政府投资5万多元,把驻地大街两侧的广告牌按统一标准进行了更换,重新调整了大街两侧的绿化树木,进一步实现了驻地的绿化、美化。
四、坚持走和谐发展道路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眼农村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提升和加快全乡新农村建设上水平、出规模,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区位环境、组织管理、经济基础、群众状况等多方面考虑,初步确定了,乡饮社区、南赵社区、郭沟社区为试点社区。乡饮社区建设完成了锦绣园、清华苑两个小区,总建设面积近2万平米,推动了驻地综合开发建设;郭沟社区新村规划建设11栋高层居民楼,现已投入使用1栋,即将完成主体建设1栋,且已全部售出,正在计划启动下一批楼房建设;南赵社区投入200余万元,建起了一栋村委综合服务楼、一栋居民楼,建设面积4千多平米,已投入使用;韦周中心村已完成3栋高层居民楼建设。目前,全乡15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启动了新型社区建设,已开发建设面积8万多平米。下一步,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集约土地、优化发展的原则,以新一轮土地修编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村并居,规划建设9个新型农村社区,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实现城乡共建共享。
我们将把2010年作为城乡建设年,进一步开阔思路,研究措施,再接再厉,完成再开发建设15万平方米的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