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城镇建设近期规划(2017—2020)

时间:2019-05-14 03:2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莱芜市城镇建设近期规划(2017—20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莱芜市城镇建设近期规划(2017—2020)》。

第一篇:莱芜市城镇建设近期规划(2017—2020)

我市组织编制了《莱芜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现已完成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

《莱芜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主要内容有: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2017-2020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含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市域(城市规划区):莱芜市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莱城城区、钢城城区,面积94.5平方公里。

二、规划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遵循国家和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引,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实施产业升级转型和绿色发展战略,打造创新、绿色、开放的精品城市。

(二)阶段目标

(1)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

一心突破、内涵提升、山水相融、四廊贯城、布局清晰、分工明确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打造高品质、人性化的新莱芜。(2)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基本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6张;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40张;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1.5平方米。(3)全省生态城市建设典范

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1平方米,城市建成用地2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要求。(4)外畅内达的多元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济莱高铁及站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公路里程达到4450公里;完成G205国道外迁;建设完成城区外环路,改善城市次支路网体系。中心城区人行道密度达到20公里/平方公里,自行车道密度达到18公里/平方公里。(5)产业转型创新能力更强

非钢产业占比达到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5%;规划建设7大工业区、4大物流园、2大旅游基地。(6)城市基础支撑保障不断提升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150升/日、人均生活用电量900千瓦时/年、燃气普及率80%、集中供热率75%、污水处理率100%;综合管廊达到30公里;提升各类市政管网覆盖率;人防工程设施总规模77万平方米。

三、城市规模

2020年确定市域人口150万;中心城区人口70万人,其中莱城54.6万人,钢城15.4万人。中心城区用地规模94.5平方公里,其中莱城75.7平方公里,钢城18.8平方公里。

四、城市行动计划

(一)城市布局优化行动 莱城规划形成“两心、四轴、四廊、五片、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钢城规划形成“一心、一廊、四轴、四片、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1)莱城重点开发及改造地区

精品城市核心区:核心区主要完善城中村改造、游园建设、公园优化改造、城市亮化工程、风情民俗古街等项目建设以及腾退工业用地、危险品仓库,打造成为城市的精品地区。

高铁新区:重点建设济莱高铁莱芜站场及配套广场、进出站道路。(2)钢城重点开发及改造地区

主城区东部区域:重点建设完成济莱高铁钢城东站场及配套广场、进出站道路。建设完成相关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城西片区:对永兴路以西、府前大街以北、磁莱铁路以东的区域进行改造。对区域内的物流仓储和工业用地逐步腾退,重点建设钢城汽车站、钢城区人民医院、学校等设施,改善居住环境。(3)莱城重点生态保护地区

莲河、青草河、红石河两岸生态保护区:对大汶河进行综合治理,保护恢复河道湿地生态。沿河其他两岸通过用地置换、旧村改造进行生态绿化控制,构筑城区重要的生态景观廊道。

青杨行森林生态保护区、大汶河流域生态公园、孝义(双龙湖)湿地保护区: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逐步拆除范围内各类建筑,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崮山森林公园:合理划定山体保护红线,严控各类开发侵占生态空间。(4)钢城重点生态保护地区

大汶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对大汶河进行综合治理,保护恢复河道湿地生态,加快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二)民生工程建设行动(1)居住区规划:

近期规划28个居住组团。2018年至2020年,完成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作。(2)城中村改造:

规划改造城中村64个,改造面积为7.51平方公里,以原址安置为主,总安置面积为4.23平方公里。莱城完成3个街道57个城中村改造,钢城完成2个街道7个城中村改造。(3)保障性住房建设:

2018-2020年共需建设保障房10490套、105万平方米。需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000户。

(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文化设施建设:莱芜中心城区近期规划文化设施用地面积61.33公顷。教育设施建设:莱芜中心城区近期规划教育科研设施用地485.71公顷。体育设施建设:以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为目标,近期中心城区规划体育用地47.98公顷。

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近期中心城区规划医疗卫生用地74.12公顷。

社会福利设施建设:近期中心城区规划社会福利设施用地面积27.96公顷。

(三)生态环境修复行动

规划打造7条绿道,共计长度229公里。规划续建棋山国家森林公园、崮山森林公园等9个生态公园,面积共计10991公顷。对大汶河湿地公园改扩建,新建绿叶岛城市休闲公园。

改扩建莱芜战役纪念公园,新建胜利公园。新建董花园公园、乐和园、祥和园等9处社区公园,改造新建宾馆后绿地、街心花园、泰丰大桥东绿地等7个街头绿地,重点进行公园和绿地内的绿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河流水系,建设带状公园,体现莱芜山水文化特色。

(四)综合交通建设行动(1)对外交通设施 铁路

建设济莱高铁,规划高铁由济南新东站出线,沿济莱高速公路西侧向南进入莱芜市域,分别设雪野站、莱芜北站及钢城东站。公路

建设青兰高速莱芜至泰安段,并在长勺路延伸线及莱城大道预留出入口。外移中心城区过境通道,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向四面放射式的对外公路系统,提高中心城区对区域范围的交通可达性。(2)主次干路

中心城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以城市更新、存量规划为主。完善城区路网,打通断头路,形成层级分明的主次干路网络。莱城完成11条主干路,13条次干路的贯穿衔接建设,新建3条主干路;钢城区完成3条主干路、8条次干路的贯穿衔接建设。

(3)城市慢行交通规划

在完善城市路网的慢行交通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莱芜绿化面积覆盖高、多条河道贯穿城市的优势,沿大汶河、嘶马河、孝义河、莲河等河流两岸构建绿色滨水生态休闲慢行网络。(4)公交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分为快速公交线路、常规公交线路、城乡公交快线3种类型,并根据“分区配置,分级成网”的原则进行设置。快速公交线路

依托凤凰路—钢都大街,规划1条快速公交线路,主要为莱城和钢城间的快速联系服务。常规公交线路

增加公交线网密度,建设长勺路、大桥路、凤凰路、嬴牟大街、鲁中大街、钢都大街、永兴路公共交通廊道。城乡公交快线

在公交枢纽与周边各乡镇间建设城乡公交快线。城乡公交快线的站址间距为2-3公里。公交场站设施规划结合全市大型客流发生、吸引源布局,规划6个公共交通枢纽。(5)客运枢纽

新建莱芜汽车北站,二级场站。新建钢城汽车站,二级场站。(6)静态交通

与莱芜市城市土地使用、路网规划、机动车发展水平相匹配。划定停车功能分区,到2020年,城区社会停车场共31个,其中莱城25个,钢城6个。

(五)产业创新转型行动(1)工业用地

莱城重点打造莱芜高新区和莱芜经开区。莱芜高新区打造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莱芜经开区打造成国内知名不锈钢生态产业园,突出钢铁产业配套和深加工,整合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钢城重点发展钢城经开区和钢城高新区。钢城经开区建设全国H型钢和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和贸易平台,以钢铁、新材料为主的物流中心。钢城高新区以“钢城电子谷”为依托,大力发展电子科技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基材产业基地、物流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2)物流仓储用地

重点建设鲁中新城市铁路物流园、高新物流园、钢城物流园、北部新城商贸物流园、齐鲁钢铁物流园。

(六)市政设施提升行动

(1)给水工程建设: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积极引入客水,充分利用再生水,实现供需水平衡。

(2)排水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率达100%,再生水利用率达45%;实现雨、污分流制。

(3)电力工程建设:保证电力供应,建立高效、安全的供电系统,供电可靠率达99.99%。

(4)电信工程建设:加强地下通信管网及地面通信基站建设,加大公建共享。(5)热力工程建设:以热电联产为主发展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普及率达75%。(6)燃气工程建设:规划以天然气供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补充。

(7)综合管廊工程建设:集约利用地下空间,集中优化布置管线,初步构筑综合管廊骨架。

(8)环卫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垃圾转运站建设。

(七)防灾体系完善行动(1)防洪排涝

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大汶河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孝义河、方下河、嘶马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河道防洪标准为20-50年一遇。(2)消防工程建设

近期规划共15处消防站。规划专职消防队共4处,新建2处。加强水厂及给水设施建设,完善供水管网和消火栓;同时充分利用天然水源,修建消防取水平台,多渠道保障消防用水。(3)人防工程建设

至2020年,莱芜市人防工程设施按人均1.1平方米计,总需求规模为77万平方米。

(八)地下空间开发行动

近期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以浅层开发为主,莱城以建设鲁中大街地区及凤凰大街片区为主,钢城以府前大街片区为主。

莱城近期建设重点主要是地下商业街等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道路设施和地下停车设施等地下交通设施、综合管廊等地下市政设施;钢城近期建设重点项目主要是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和地下交通设施。

五、实施保障 针对八大行动计划,制定合理的年度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规划目标;完善土地供应制度,引导土地供应总量和空间供应与近期建设规划相协调,对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应保证土地供应;严格规划管理审批制度,建设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近期建设规划相关要求,对于与近期建设规划相符的项目,规划部门要加快规划审批,尽快加以落实;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落实规划实施责任主体,加强规划实施的检查,接受人大、政协及上级部门的监督;形成近期规划动态更新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近期建设规划的动态规划和调整机制;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完善规划体系,促进近期建设有效实施。

第二篇:近期建设规划汇总

近期建设规划汇总

项目说明

近期建设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衔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依据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近期发展重点、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建设时序;安排城市重要建设项目,提出生态环境、自然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措施等。

基本任务

明确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提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的意见。

规划原则

(一)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四)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设计内容

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二)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

(三)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指导性内容包括:

(一)根据城市建设近期重点,提出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以及相应的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

(二)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文化、教育、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

(三)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

(四)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一)近期规划做什么

我们认为,除了必须满足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外,近期建设规划的工作内容至少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检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对于许多城市而言,目前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展的近期建设规划属于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二个近期建设规划,对总体规划本身及第一个五年的实施情况进行检讨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应对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进行评价,特别是找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快速城市化进期,五年的变化是很大的,需要对发展环境和形势进行重新分析,作为制定城市近期发展策略和具体建设计划的依据。

2、立足现状,切实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总体规划的年限有15至20年,规划设定的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远期目标,偏重于理想化。而过去近期规划的编制方法往往是在这种理想化目标的基础上,按时间序列简单地倒推或采用阶段分解法,将20年的规划裁减一块就成了近期规划的内容。这样的规划由于不是从现状出发去对今后五年的建设进行时序安排,对于近期城市开发建设往往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因此,近期建设规划应改变以往过于注重远期目标的工作方法,立足现状,针对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

3、重点研究近期城市发展策略,对原有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化的政策背景下,五年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很短的周期。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五年后,城市发展的环境与五年前都可能大不相同。因此,编制第二个五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对城市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和分析研究,对五年前所确立的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进行必要的调整,而不仅仅是局部的微调或细节的深化。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幻莫测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激烈的城市竞争,近期建设规划应注重近期城市发展策略的研究,针对城市发展新的形势与条件,对城市发展方向与策略有一个总体把握,在此框架下再确定具体的用地布局与项目安排。

4、在空间上整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的各类建设项目

目前在政府各部门中,综合协调功能最强的仍然是计划部门;由计划部门牵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下简称“计划”)在城市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及投资计划安排方面,其作用力和影响力也远高于城市总体规划,这种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计划”以五年为周期,与近期建设规划周期一致;而且在包括深圳在内的许多城市,“计划”与规划的年限也正好吻合,这就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作为与“计划”相配套的“城市建设五年计划”,与“计划”同步编制,互相补充协调。近期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将“计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城市建设”这个平台上进行整合,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进行合理安排,并提出项目调整、补充和完善的意见,保证重大设施项目建设在公共投资方面能够形成合力,在引导城市发展方向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5、确定重点发展地区,策划和安排重大建设项目

要使政府公共投资真正能够形成合力,发挥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必须从城市经营角度出发,确定近期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与此同时,要对那些对于 城市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进行策划和安排。

确定重点发展地区是近期建设规划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体现总体规划效用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很少考虑时间的因素,在实施的过程中尤其是如此,结果出现了很多遍地开花式的、飞地式的开发建设。这些分散无序的投资方式既形不成规模,也出不了形象;既达不到重点建设的目的,又造成同类设施重复建设,经济效益低下。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先后秩序,要保证新建一片,就要建成一片,收益一片。

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是城市政府通过财政和实体开发建设的手段影响城市开发和城市布局结构的重要方法,城市规划实际上是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建设逐步实施的。因此,近期建设规划的工作重点,应当是在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近期用地项目和建设项目,明确这些项目的规模、建设方式、投资估算、筹资方式、实施时序等方面的要求。对于那些对城市发展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还必须对其开发运作过程、经营方式进行周密的策划和仔细安排,才能避免政府投资失败。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城市建设投资多元化的需要,便于规划管理部门和建设主体在项目建设中进行双向选择,避免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6、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近期建设规划本身的性质就应当是城市政策的总体纲要,是关于城市近期发展的政策陈述;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也并非仅仅是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而是政府部门的实际操作,是政府行政和政策的依据,提出规划实施政策应是近期建设规划工作的一项内容。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应由人口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交通政策、住房政策、环境政策、城市建设投融资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组成;另外,根据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还应当制定具体的政策。在规划成果形式上,要以政策陈述为主要内容,所完成的文本应当是城市未来发展过程中所建议的政策框架,图、表等只是这些政策文本的说明。

(二)近期规划怎么做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其工作目标和定位,就是要实现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引导和控制双重作用机制的协调统一,既要体现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功能,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配置功能。近期规划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策划和安排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而规划的控制作用则表现在,针对市场行为建立环境等方面的准入制度,维护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减少市场运行的外部性。

其次,近期建设规划在编制方法与组织方式上,应逐步实现规范化、程序化

和制度化。我们认为,近期建设规划可按下面所示的工作框图展开。

(三)近期规划怎么用

城市规划并非是单靠规划部门来实施的,而是由城市的各个部门来共同运作的;尤其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组成部分的近期建设规划,就更加需要依靠社会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要使近期建设规划真正能够发挥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综合协调功能,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

尽管从理论上说,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要高于“十五”计划之类的政府文件,但事实上它的综合协调功能和对城市资源的配置能力仍不及政府文件那样有效。基于这一现实,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不应只作为专业部门的技术报告,还应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才能真正成为政府及其各部门统一行动纲领。在规划程序上,应当符合基本的政策决定程序,并且与城市行政、立法和执法程序及其要求相结合。

2、建立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并完善规划跟踪机制

要将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的建设项目进行进一步深化,明确这些项目的规模、建设方式、投资估算、筹资方式、实施时序等方面的要求,建立近五年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根据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修正,使得政府对于目前进行的和下一步将开展的项目做到心中有数。

3、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协调机制

未列入近期建设规划项目库的项目一般情况下不予审批,这样才能避免多头审批、政出多门的现象,有助于形成城市各部门在发展政策方面的协调、在城市资源的使用上的协调、在城市公共资金分配上的协调以及在城市重大建设项目的确定和安排序列上的协调等。

4、建立规划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

近期建设规划所规定的内容应成为每年建设部检查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时对照审查的重要依据。凡是违反近期规划的项目,不仅要停止建设,而且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5、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计划或规划报告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五年为周期的近期建设规划要对头

一、两年的城市建设活动安排进行较为周密的策划安排尚有可能性,但要对后四、五年的城市建设进行安排并保证其科学合理性,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因此,要真正建立起城市总体规划的动态管理和滚动调校机制,引导城市建设合理有序的进行,仅靠编制以五年为周期的近期建设规划是不够的。我们认为,应该在近期建设规划完成后,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与反馈,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计划或城市规划报告(即的“城市规划白皮书”),这对城市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三篇:城镇建设规划(定稿)

2010到2015期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将遵循“规划引导、环境优先、拓展新城、完善老城”原则。

一是继续深入和完善各类规划工作。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规划设计水平,扩大和深化规划的覆盖面,增加规划指导性和实施性。首先完善县城周边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铁路线型走向及站场的选址和景观保护区的控制,着手编制县城东片区概念性规划;结合新城区建设及周边景区规划建设,着手编制城南片区运动休闲、旅游配套区的概念性规划;结合县开发区北扩和县政府所在镇规划发展要求,着手编制城北片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商品房小区项目建设,着手编制城西片区概念性规划;启动县城西中大街旧城改造区域的控制性规划。

二是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大新城道路框架建设。在过去新城道路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道路工程建设;建设新城区城东干道、城西干道、城南区干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实施辅助道路改造。

三是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强化环境景观工程建设。重点整治农贸市场沿线环境整治,完成棚户区地块拆迁,实施公园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县内绿化景观改造,力争全面完工;启动体育公园建设;完成县门入口景观工程;加大城市市政、绿化设施的养护力度,计划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

四是启动老城区拆危拆破改造建设。对等老小区的道路、绿化等进行改造出新,适时启动城边村屯改造建设。

五是极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完善城区休闲、公共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结合开发改造建成一批公厕、停车场、休闲小广场等;新增路灯10公里,强化城区市政、绿化养护力度;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计划新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0万平方米;积极营造县城优美的人居环境。

第四篇:中小学规划莱芜市

莱芜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

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2015—2017年)

莱芜市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

目 录

一、规划背景

二、现状及影响

(一)现状

(二)影响

三、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思路

(三)总体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学校建设方面

1、总任务

2、分任务

(二)教师补充方面

1、总任务

2、分任务

五、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资金概算(二)资金筹措

六、保障措施

附表:

1、莱芜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规划汇总表

2、莱芜市2016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规划明细表

3、莱芜市2017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规划明细表

莱芜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专 项 规 划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通过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改薄”等工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镇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但是要彻底改变我市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以下简称152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字„2015‟22号)和省政府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电视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1、2015年9月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152号文件,要求到2017年底前,用2年时间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2、2015年9月20日,省政府专题召开了全省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电视会议,省编制、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住房城乡建设、金融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表态发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解决城镇大班额

问题第一责任人,必须按照省政府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如期解决大班额问题。3、2015年9月28日,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就编制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的有关事项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文件要求要坚持市域统筹、一县一策、一校一案,在摸清存量、测算增量、调整优化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教育部门要会同编办、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住房城乡建设、金融等有关部门,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确定新建、改扩建学校数量以及与之有关的建设用地、建设资金和教师补充数量等有关事项,列出建设项目清单,明确建成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现状及影响

(一)现状

目前,按照省定标准班额(中学50人、小学45人)测算,我市各镇(街道)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并不突出,随着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大班额问题将得到缓解。我市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区,总体来看,主城区(含高新区、泰钢,下同)21所小学超班额的有9所,占42.9%,存在超大班额(66人,下同)的有7所,占33.3%;主城区8所初中超班额的有6所,存在超大班额的有6所,均占75%;主城区3所高中都存在超大班额的现象。城区小学、初中、高中的最大班额均超过80人。钢城区、经济开发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大班额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主城区3所高中(一中、十七中、凤城高中)。现有教学班308个,在校生21643人。平均班额70人,最大班额88人。如按标准班额最大50人计算,需编班433个,增加教学班125个。

2、主城区8所初中。现有教学班302个,在校生19304人。平均班额64人,最大班额82人。如按标准班额最大50人计算,需编班393个,增加教学班91个。

3、主城区21所小学。现有教学班365个,在校生20038人。平均班额56人,最大班额80人。如按标准班额最大45人计算,需编班468个,增加教学班103个。

以上合计,主城区如按照标准班额安置下超出标准班额的学生,至少需要增加319个教学班的教育资源。

4、钢城区。大班额问题主要集中在友谊路学校、新兴路学校和艾山一中,平均班额均在57人以上。如按标准班额计算,需增加教学班37个。

5、经济开发区。张家洼中心小学和张家洼中学有大班额问题,如按标准班额计算,需增加小学教学班8个。

以上总计,静态看,如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基本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全市城区共需增加364个教学班。如从动态上综合考虑学校改建拆迁、部分学校现有功能用房严重不足、未来3-5年人口变化等因素,全市实际需要新建669个教学班的校舍。

(二)影响

大班额问题的存在给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主要是:

1、大班额问题的存在,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大班额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质量。

3、大班额问题的存在,特别是超大班额现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持续关注。

三、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落脚点,坚持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统筹解决学校建设规划、用地、教师配备、经费投入等问题,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解决大班额问题。

(二)基本思路

鉴于我市县区少、大班额问题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解决大班额问题,必须统筹解决学校建设规划、用地、教师配备、经费投入等问题。在统筹学校建设和师资补充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挖掘教育内部潜力,整合教育资源,弥补教育结构性短板,提高教育资源整体效能。

(三)总体目标 1、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所有新建、改(扩)建工程项

目并投入使用。2、2017年底前,在完善正常教师补充机制的基础上,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基本解决教师需求问题,满足中小学基本教学需要。

四、主要任务

(一)学校建设方面

1、总任务

根据我市大班额问题突出的现状,立足于基本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要,解决大班额问题全市2年内需规划建设学校28所(新建14所,改建6所,扩建8所),建筑面积共279453平方米。其中,市直学校6所(新建1所、改建3所、扩建2所),建筑面积共38500平方米;莱城区10所(新建4所、改建1所、扩建5所),建筑面积共105200平方米;钢城区5所(新建4所、扩建1所),建筑面积共60316平方米;高新区5所(新建4所、改建1所),建筑面积共55737平方米;经济开发区1所(扩建),建筑面积6300万平方米;新起点高中(民办,新建),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

2、分任务

28所学校建设,计划从2015年启动,2017年底完成.(1)2016年底前完成16所学校建设并交付使用。具体如下:

市直5所:

扩建莱芜一中:征地20亩,规划总投资418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1380万元)。

改建莱钢高中:规划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1100万元。

改建鲁矿中学:规划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870万元。

扩建汶水学校:规划10个班,500人,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征地6亩,总投资1880万元。

新建泰钢小学:规划10个班,450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征地30亩,总投资2680万元。

莱城区5所:

新建汶源初中:规划32个班,1600人,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征地8亩,总投资509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670万元)。

扩建汶源小学:规划27个班,1215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163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480万元)。

扩建实验中学(南校区):规划24个班,1200人,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总投资228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580万元)。

扩建二实小:规划15个班,675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94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90万元)。

改建莱师附小:规划15个班,675人,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118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80万元)。

钢城区3所:

新建钢城区实验中学:规划40个班,2000人,建筑面积18040平方米,征地60亩,总投资628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

费450万元)。

新建钢城区实验小学:规划30个班,1350人,建筑面积9426平方米,征地40亩,总投资341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230万元)。

扩建友谊路小学:规划30个班,1350人,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总投资284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300万元)。

高新区2所:

新建世纪城小学:规划30个班,1350人,建筑面积11123平方米,征地58亩,总投资370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400万元)。

改建大故事小学:规划20个班,900人,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总投资166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120万元)。

经济开发区1所:

扩建白龙小学:规划20个班,900人,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征地30亩,总投资236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170万元)。

(2)2017年底前完成12所学校建设并交付使用。具体如下:

市直1所:

改建莱芜十七中:规划20个班,1120人,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总投资596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640万元)。

莱城区5所:

扩建莲河学校初中:规划40个班,2000人,建筑面积19500平方米,征地17亩,总投资5250万元。

新建北埠初中:规划32个班,1600人,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征地58亩,总投资5100万元。

新建花园初中(原铁道小学位置):规划48个班,2400人,建筑面积21700平方米,征地17亩,总投资727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670万元)。

新建北埠小学:规划30个班,1350人,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征地41亩,总投资3900万元。

扩建陈毅中学:规划24个班,1200人,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征地12亩,总投资474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940万元)。

钢城区2所:

新建金鼎初中:规划24个班,1200人,建筑面积10824平方米,征地60亩,总投资416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230万元)。

新建金鼎小学:规划30个班,1350人,建筑面积9426平方米,征地40亩,总投资321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230万元)。

高新区3所:

新建裕丰小学:规划30个班,1350人,建筑面积9450平方米,征地80亩,总投资338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80万元)。

新建莱芜一中初中部:规划40个班,2000人,建筑面积18040平方米,征地70亩,总投资529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150万元)。

新建高新区实验学校:规划24个班,1200人,建筑面积10824平方米,征地50亩,总投资3470万元(含增加人员经费320万元)。

民办高中1所:

新建新起点高中(民办):规划24个班,1344人,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征地58亩,总投资4590万元(自筹)。

3、征地拆迁任务

以上28所学校涉及征地、拆迁的学校有18所,需征地共755亩。其中市直学校56亩、莱城区153亩、钢城区200亩、高新区258亩、经济开发区30亩、新起点高中(民办)58亩。

解决大班额问题建设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的实际需求和特殊情况,对原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进行调整,同时在编制用地供应计划时,优先保证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土地指标。

(二)教师补充方面

从2016年开始,在正常教师补充机制的基础上,用2年时间解决与大班额问题有关的教师不足问题。一是平衡城乡中小学人员编制资源配置,优化利用好农村中小学空编以及教师配备低于规定师生比中小学的闲置师资力量。二是充分挖掘现有教职工潜力,杜绝提前离岗和专任教师转任非教学岗位。三是作为补充,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解决。新增教师按照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均衡配置。

1、总任务

根据全市大班额问题现状,按照省定师生比标准(高中1:12.5;初中1:13.5;小学1:19),并结合实际需求,全市2年规划补充高中、初中、小学公办教师共974人。其中市直学校202人、莱城区488人、钢城区120人、高新区138人、经济开发区26人。

2、分任务

2016年教师需求486人,其中市直学校100人、莱城区243人、钢城区70人、高新区47人、经济开发区26人。

2017年教师需求488人,其中市直学校102人、莱城区 245人、钢城区50人、高新区91人。

五、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资金概算

完成28所学校建设任务,全市规划投资101150万元(含征地、拆迁、土建、内配、操场、教师增加等费用)。其中,市直学校投资16900万元;莱城区学校投资39340万元(其中拟市级奖励15185万元,区级承担24155万元);钢城区学校投资19900万元;高新区学校投资17830万元(其中高新区实验学校建设资金8758万元,市级拟奖励3969万元,区级承担13853万元);经济开发区学校投资2590万元;新起点高中(民办)投资4590万元(自筹)。

(二)资金筹措

解决大班额问题,要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1、市、区两级3年内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主要用于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

2、积极争取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省级专项奖补资金。

3、积极争取省政府解决大班额问题项目贷款,或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4、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解决大班额问题由市政府统筹安排,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具体实施。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建设规划、用地、教师配备、经费投入等问题。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解决大班额问题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区也要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确保大班额问题及时有效化解。

(二)落实责任

要实行解决大班额问题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工作目标细化到每个项目,将工作项目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解决大班额问题实行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区政府是解决大班额问题的责任主体,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是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对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相关部门要协同抓,统筹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教育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规划、金融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

合,形成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的合力,坚持特事特办,综合施策,工作前移,统筹推进,确保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顺利实施。

(三)督导检查

市政府定期对各区解决大班额问题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大班额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严肃追究责任。要加大督查力度,各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深入一线,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注重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各区要将大班额问题解决目标定期向社会公布。要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设立监督举报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市政府将解决大班额问题纳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价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严格目标考评。

(四)营造氛围

解决大班额问题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的良好氛围,及时宣传全市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的背景、目标、举措、进展和典型经验。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省、市有关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五篇: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本站推荐)

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发布时间:2007年02月26日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加强对近期城市建设的指导与统筹,落实城市“141”空间发展战略,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的要求,以区域协调、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制定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

[2002]13号);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规[2002]218号);

(5)《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6)《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规划纲要》;

(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3条 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资源环境保护与控制作为发展的前提,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合理进行空间资源配置;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应对城市发展问题;制定城市重大设施建设规划,为合肥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努力实现城市有序、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4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合肥市市区,包括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面积838.52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第5条 规划期限

2006-2010年。

第6条 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二章 目标与规模 第7条 城市近期建设发展目标

近期城市建设围绕“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东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五大战略,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组团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逐步把合肥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引领皖中、辐射全省、联动中部、接轨长三角”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城市。

构建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推动多中心空间布局的形成,建设现代化滨湖生态园林城市。

第8条 城市发展规模

到2010年,城市中心城区人口300万,城市建成区规模为300平方公里。

第三章 空间分区管制及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第9条 空间分区管制

为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处理好城市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市区范围内划分四种用地类型,即现状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现状建成区内城镇建设应满足延续城市文脉、城市风貌的原则,保护现有历史建筑、文化节点,促进城市特色的形成。

适宜建设区内城市建设应严格遵守规划的相关规定,满足公共绿地、水系的景观控制要求,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用地、社会公益设施用地需求。

第四章近期重大用地布局 第13条 重点发展地区

近期确定滨湖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磨店片区、新站北地区、黄山公园地区、森林公园地区等6个地区为近期重点发展地区。

第14条 重点改善片区

近期重点改善的建成区主要包括老城区、龙岗地区、花冲公园及化工厂地区、葛大店地区、青年路地区、南七地区、五爪塘地区、西客站地区、樊洼路地区、合作化北路地区、老火车站地区、三角线地区等13个地区。

第15条 重点生态培育地区

重点生态培育地区包括大蜀山风景区、两大水库地区、“四脉”生态廊道、巢湖沿岸地区、江淮分水岭地区。近期重点加强对这些地区生态的恢复和建设,改善周边环境,特别加强对水源保护区周边的控制。

第16条 工业(园)区

1、近期工业发展重点

近期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按照产业集聚、规模扩张、技术进步和国际合作的要求,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

2、近期工业布局

积极构建市、县联动的“5大工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其中西部工业组团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西南部工业组团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河工业园区;北部工业组团的庐阳工业园区;东北工业组团的瑶海经济开发区;东部工业组团的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位于市区范围内,是近期建设工业用地布局的重要地区。

第17条 仓储区

完善建设3个仓储集中区,包括派河北仓储集中区、合肥北站仓储集中区和大兴仓储集中区。

取消瑶海生态公园北侧的危险品仓库,拆除合作化路液化气储气站,加强对煤气制气厂储气站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18条 居住区

以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为手段,以保障住房供应为主线,以商品住房市场化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倡绿色与节能建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推进物业管理,促进房地产业现代化,健全房地产业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市场,推动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近期规划重点建设森林公园地区、建材一厂地区、合瓦路地区、大店、大兴、安纺地区、合钢地区、葛大店地区、黄山公园地区、南艳湖地区、政务文化新区、黄山路及潜山路地区、樊洼路地区等居住区。

启动滨湖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内的住区建设,加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第19条 园林绿地

在近期建设范围内划定绿线、蓝线,依照相关法规和条例加强管理。

围绕大蜀山、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和环巢湖地区,加快城市东南、西南、西北三大区域及滨湖区绿化建设。促进各城区绿地均衡发展,从园林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推进。

到2010年,全市新增市级公园12个、区级公园16个,新增绿地1523.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新增1119.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11平方米,人均标准增加1.3平方米。

第20条 历史文化保护

在近期建设范围内划定紫线,依照相关法规和条例加强管理。

近期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对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也要加以保护。针对保护对象的价值、残损程度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不仅保护文物、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本身,对周边环境也进行整治;把文物、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

第21条 风景名胜区

严格执行国家及安徽省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严格执行风景区总体规划,禁止一切与风景区无关的建设行为。

协调城市建设与巢湖风景名胜区、西郊风景区的关系,近期建设环巢湖的滨湖大道、景区基础设施,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与保护两大水库水源相结合,营造生态湿地、风景林,严格控制景区内污染物的排放,环城公园要继续提高生态文化品质。

第22条 旅游

实施合肥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建设10个重大工程,辐射周边旅游景区,带动安徽省旅游业整体发展。

限制建设区内禁止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严禁发展污染企业,严禁擅自扩大村庄用地以及圈地、扩地等行为。

禁止建设区内除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外,禁止一切城市建设开发行为,已经存在的农村居民点应予以严格控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第10条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城市重点向南、向西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北部、东部和西南部的发展,优化城市布局。

第11条 建设用地分布

规划期内城市新增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重点向滨湖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倾斜,职教基地以及各类产业园区是城市近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有效利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加强对存量土地的挖潜,优化用地结构,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在各城区均衡布局居住用地,优先保证各项市政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用地,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备用地

对发展备用地内的土地实行严格的控制,除了近期城市发展所必须的用地外,不允许任何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建设和开发行为。

第五章近期重大交通设施规划 第23条近期建设目标

1、对外交通

初步建立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综合性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将合肥市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集中建设对外运输主干线、重点港(站)主枢纽,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机场、港口为枢纽,干线铁路、高等级干线公路、航道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

2、城市交通

初步建立快捷的城市“141”组团交通联系网,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提高交通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加强城乡之间道路系统建设。

初步建成以快速路、一级主干路组成的城市快速通道系统,加大次干路和支路的覆盖范围,形成网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等级分明的道路系统。

3、公交网络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策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初步建成以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相结合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系统,启动轨道工程建设前期工作。

第24条 对外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1、铁路

完成沪汉蓉高速铁路合武、合宁段的建设;建设宁西铁路合肥至西安段复线;新建淮南快速铁路线,与京沪高速铁路相衔接。结合城市道路建设有计划地逐步实现铁路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消除平交道口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2、公路

完成合淮阜、合六叶高速公路及北外环高速路建设,完成合宁高速公路大龙段扩建工程,做好西外环高速公路线型的选择和控制,适时启动西外环高速公路建设,做好206国道经过城市段的外移准备工作,改造七条城市出口干线公路。

3、机场

建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推进合肥骆岗机场搬迁,建设中心城区与新机场之间的快速专用通道,在机场附近规划建设临空港经济区。

4、水运及港口

将合裕线航道全线建成Ⅲ级航道,同时改造店埠河下游撮镇合裕公路桥至三叉河9公里航道及派河下游航道为Ⅲ级航道。规划建设合肥集装箱码头及南淝河、店埠河、派河货运码头,提升派河港区、店埠河港区的吞吐能力。结合滨湖区建设在巢湖沿岸及南淝河水道建设旅游客运码头,设计“水上巴士”线路。

5、客、货运枢纽

近期新建合肥高铁站,对合肥火车客运站进行改建。加快合肥北站建设,并作为集综合性货场、集装箱和现代化物流中心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货运基地。

改造建设南门、北门、西门、东门换乘中心。同时规划新建三处公路客运站,形成完善的公路客运枢纽系统。

结合对外交通枢纽,形成以合肥货运总站、合肥竹西货运站、合肥新港货运站、合肥集装箱中转站、合肥十里庙货运站、合肥龙岗货运站、合肥双凤货运站、合肥店埠货运站等八站构成公路货运主枢纽。

第25条 城市骨架路网近期建设规划

建设中心城区到三县的快速干道。实施交通综合改善工程,改造和完善道路网络系统,加强重点地区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大老城区道路改造的力度,提高既有设施的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强对道路立交用地的控制。

规划期末,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600公里,道路广场面积525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广场面积17.5平方米。

第26条 公共交通近期规划

到2010年,完成公共交通指挥中心、大型综合换乘枢纽中心及9个保养场建设,营运线路网总长度750公里,公交车辆拥有率达到12辆/万人,公交线路密度达到2.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快速公交线网密度为0.60公里/平方公里)。

第六章近期重大公共设施规划

第27条近期发展目标

近期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多中心城市空间形成,加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要。

老城区继续提升、优化服务职能,构建区域性的金融、商贸服务中心;政务文化新区构建市级行政、文化中心;滨湖区逐步建成以行政、会展、旅游和休闲观光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成为以科研为主要功能的城区;积极完善各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28条 文化

重点规划建设 “一带、三区、三园、多点”文化设施格局。以环城公园为依托,形成环城生态休闲文化带;加强政务文化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滨湖文化区的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三国文化园、包公文化园、淮军文化园;加强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群艺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

完成合肥广电中心、合肥文化艺术中心、合肥文博苑、科学文化广场等设施的建设。

第29条 体育

以承办2010年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有效整合体育资源,强化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健全体育健身网络。

完成合肥体育中心建设,在滨湖区建设合肥体育运动学院新校区和合肥全民健身广场。

每个城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瑶海经济开发区均规划建设便于居民使用的区级体育中心,增加城市居民小区的配套体育设施建设。

第30条 教育

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强普通高中教育,扩大规模总量,在市、县新办5所普通高中,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扩大优质资源。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合肥职业教育基地建设。职业高中学校数由43所增至50所,建设省级以上示范职业学校20所。构成集重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实习训练基地为一体的职教集团。多渠道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促进高等教育稳定发展,支持在肥部属、省属高等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好地方服务工作。完成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建设,办好合肥学院。

第31条 医疗卫生

到2010年,实现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3.5张;城市每千人拥有床位5.0张;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1.6—1.9人;每千人拥有护师(士)1.9—2.3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护比1:1.5,床护比1:0.4;全市平均床位使用率保持在80%左右。

建设完成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珠医院、省立医院滨湖区分院、安医滨湖区分院、市口腔医院分院、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分院等医院,扩建改造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

第32条 商业

逐步将合肥建成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合理布局城市三级商业中心网络,完善建设1个市级商业中心、8个区级商业中心和若干居住区级商业中心。

超市、大型专业店布点向市级、区级商业中心集中,服务半径按1.5公里进行控制;大型专业店服务半径按3公里控制。

专业市场布局主要加强对现状8大类专业市场的整合。

农贸市场布局体现利民便民的原则,服务半径为500~1000米。

第七章近期重大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33条 给水工程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环境、水资源保护。建立安全、高效、合理的供水系统,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各类用水的需要。实现多水源的联合调度,统筹城乡区域联合供水。2010年,管网服务压力合格率达到99%,供水普及率达到95%,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新增供水能力55万m3/d,总供水能力达到142.5万m3/d,加强城市输配管网系统建设。

第34条 污水工程

合理划分污水排放分区,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六个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8.5万m3/d,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82万m3/d。建设严店污泥晒场、合肥市污泥处理厂工程,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干化处理。

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逐步将老城区排水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扩大污水再生利用范围,提高污水处理深度和再生水利用率,至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污水再生利用规模提高到25万m3/d以上,利用率达到60%以上。

第35条 雨水工程

结合地形特点和水系分布情况,将合肥市排水分区调整为19个雨水系统。整治中心城区易涝低洼地区,加强河道、水塘、沟渠的清淤等综合整治以及排涝泵站、涵闸的建设。重点完善二十埠河、四里河、板桥河、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雨水系统工程。

第36条 电力工程

2010年合肥本地电厂装机总容量达到2365MW,500KV变电所容量3204MVA,电网对中心城区供电量143亿KWh,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5000小时,全社会用电电量146亿KWh。

扩建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新建500KV肥东变电所,完善电网结构。

第37条 通讯工程

到2010年,中心区规划固定电话普及率在60部/百人以上,规划移动电话普及率在100部/百人以上。中心城区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95%。有线电视网络可传输100套以上高清数字电视带和200套以上标准数字电视节目,并可支持实时视频点播服务,提高移动电视覆盖率,向多种使用模式延伸。

整合邮政业务体系,建立以邮政、速递物流类、金融服务类为主体的三大板块,实现普遍服务和竞争性业务分类经营,提高邮政服务水平。

继续加强全市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适应经济国际化的高速宽带网。到2010年,互联网用户达到100万户,城乡宽带接入网覆盖率达90%。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和区域信息化建设,建成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公共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在现代物流及其它流通领域中基本建成电子商务应用体系。

第38条 供热工程

建立安全、经济、高效、环保的供热系统,合理安排供热工程设施,调整燃料能源结构,适度发展集中供热,建立燃气集中供热、清洁燃煤集中锅炉房供热等多样化清洁能源供热系统。2010年集中供热能力1410t/h,集中供热总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

第39条 环卫工程

建立和完善资源回收系统,逐步实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30%。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近期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垃圾填埋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无垃圾污染。

扩建龙泉山垃圾处理场;建设合肥市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二期工程,集中处置全市医疗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

合理布局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40条 燃气工程

城市燃气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等为辅。完善输配管网建设。

到2010年,城市天然气供应量达80万立方米/日,其中压缩天然气(CNG)供应量20万立方米/日。液化气供应量达3万吨/年。城市气化率达到95%以上,天然气普及率达到60%以上。完成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储配站建设,加快压缩天然气(CNG)站的布点建设。

第41条 防洪排涝工程

规划确定合肥市中心城区的近期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治涝标准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采用1~3年,局部重要地区采用3~5年。

通过综合调度,形成上游水库拦蓄消减洪峰、中游堤防挡洪、下游河道泻洪和圩区蓄洪的城市防洪体系。

近期重点加强滨湖区、南淝河下游、二十埠河、四里河、板桥河(上游)、十五里河等综合防洪工程建设。

第42条 消防工程

完善合肥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合理布局消防站、消防训练场等设施,加强消火栓的建设。

规划建设消防指挥中心1处、市民消防教育培育中心1处、15座标准型普通消防站和一个市级消防训练基地。

第43条 人防工程

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着眼发展,系统配套。平战结合,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城市近期规划紧密结合、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充分发挥人防建设的综合效益。

人防掩蔽工程按户籍人口人均占有防护工事面积0.5m2建设。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修建防空地下室。

第44条 抗震减灾工程

城市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七度,规划期末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达到国内

先进水平。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45条 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要生态功能区及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在创建和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生态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的园林绿地系统,初步形成生态城市基本框架。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全过程控制环境污染,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城市经济和社会得到节约、清洁、安全、可持续发展。

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到2010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十五”期末的基础上下降10%、每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建成2-3个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农业)园区,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第46条 生态建设重点

构建生态网络,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重点保护:一湖、一山、两水、四脉、多片。

一湖,即巢湖。一山,即大蜀山。两水,即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

四脉,即店埠河、南淝河及其支流(包括二十埠河、板桥河、四里河)、十五里河、派河。

多片,即中心城区周边需保护的区域。

第47条 环境保护

制定切实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通过用地、规划、财税等方面政策调控,鼓励城市生产与建设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保护自然资源,控制环境污染。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节约型生产方式。强制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强调源头削减和末端污染控制并重。所有建设项目从用地规划开始到项目建设完成的全过程都应符合环保要求。依法做好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已建成的企业应积极推广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小的清洁生产工艺,积极治理污染,实现污染物减排。

第九章 实施策略

第48条 空间分区管制政策

实施“四区”的空间分区管制,实施“四线”管理。划定“绿线”,加强对区域绿地和各类城市绿地的保护与管理;划定“蓝线”,加强对城市水系的保护与管理;划定“紫线”,加强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管理;划定“黄线”,加强对各类交通市政设施用地的控制与管理。

第49条 建设用地政策

根据不同产业的集聚要求,分强化集聚型、引导集聚型和非引导集聚型三种类型分别制定产业集聚政策,为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分类指引。

加强产业用地管理。出台产业用地指南,在投资效益、开发强度、设施配套、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新的建设标准和政策门槛;完善产业项目审查程序,建立科学的审查机制;逐步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开展产业用地批后效益评估,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

第50条近期土地供应原则

近期土地供应应坚持“供需平衡、加强储备、盘活存量、控制增量,集约用地、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保有压”的原则。

近期土地供应计划包括新增土地供应和存量土地消化两部分,其中新增土地供应相当于土地开发供应计划中的土地出让。近期新增土地供应实行总量控制。

第51条 城市更新政策

结合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加强对旧城区功能的完善,制订城市更新专项政策。确定更新的模式与程序,强化规划调控作用。

制定不同地区不同的改造开发强度要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通过改造提供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

第52条 公共住房政策

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加强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监管,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培育规范住房二级市场,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房地产法规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第53条 市区村镇建设政策

有序引导乡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整治。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合肥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54条 规划实施的管理措施

强化近期建设规划实施计划制度。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实施计划,作为对本规划的深化和落实。

完善规划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检查和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控,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投诉与反馈机制。

第十章 附则 第55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说明。

第56条 本规划中带下划线的条文为强制性内容。

第57条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58条 本规划由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59条 本规划由合肥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01区位图.jpg

02建设用地现状图.jpg

03建设用地综合评定图.jpg

04建设用地规划图.jpg

05新增建设用地分布图.jpg

06综合交通规划图.jpg

07对外交通规划图.jpg

08绿地系统规划图.jpg

09建设空间管制分区图.jpg

10城市“四线”空间控制图.jpg

11重点地区规划图.jpg

12工业园区布局图.jpg

1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图.jpg

14重点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jpg

15重点建设居住区规划图.jpg http://

下载莱芜市城镇建设近期规划(2017—2020)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莱芜市城镇建设近期规划(2017—202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宣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依据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通知》、《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

    城镇规划建设(合集五篇)

    城镇规划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以完善功能、突显特色、提升品位、优化环境、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辐射带动为目标,抓好城镇公共......

    《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焦作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评审。专家们原则上同意了《规划》,并指出《规......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20年)获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3年02月23日 09时02分 来源:重庆日报 2月22日,记者从市轨道集团获悉,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重庆......

    东西湖区城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东西湖区城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一、全区城镇发展战略简介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主城区西北,为府河、汉江及张公堤所环绕。东西方向38公里,南北22.5公里,幅员面积495.5km2,现状人口29......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汇报[范文模版]

    2010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更是我乡转型蓄势、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一年......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8181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8-04-02 【生效日期】1998-04-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镇规划建......

    (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典型材料

    科学规划城镇建设,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阿合雅乡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我乡作为乌什县中心乡镇建设重点,一直以来,我乡党委坚持把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