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训小结

时间:2019-05-12 07:5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训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训小结》。

第一篇: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训小结

《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感想

在2014年10月31日至2014年11月28日,本人与本校邹晶老师一同参加了,由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上海市交通学校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师教学能力》专项(项目)市级培训。培训地点在上海市交通学校,参加培训的是来自全市各个中职的、各个岗位的老师,有一线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有参与中高职贯通项目的学校领导,每个人都是抱着学方法、重探讨的心情来参加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目标,是通过培训使参训的教师充分探讨中高职贯通试点工作中在人才培养目标、贯通培养管理机制、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中国职贯通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方面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分享中高职教育贯通的实践经验。

培训共计72个课时,在培训的过程中,有来自全市各个层面的专家来做讲座,有来自职业教育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蔡跃博士、职业教育上海市交通学校项目主要管理人员朱建柳副教授、交通学校校长、商业会计学校校长等重量级人物。

通过剖析国内外及上海市典型中高职贯通案例,研讨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考察体验、活动模拟和专家答疑等多种培训方式让大家了解到目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的能力。

中高职的衔接归根到底就是课程衔接,没有课程衔接,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必然流于表面。开展中高职教师一体化办学能力的培训,对提高教师制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施教学计划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通过此次培训,加深了对中高职贯通工作内涵的理解,也了解了中高职贯通不是简单的3+2模式,而是应该在基础文化课中渗透相应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课中加入职业和德育教育。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不再只是简单的物理上的叠加,而更类似于“化学变化”。中高职贯通教育不仅是学习时间缩短一年,学校在课程方面的改革更是最大的亮点。从课程上进行改革,以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能力为主线的整体设计思路,重新组合课程,节约之前重复学习的时间,使得知识结构呈现连贯性。学校老师将“吃透”中高职教材,并编写校本教材,为学生更科学、合理地编排、衔接好中高职的全部课程。

现阶段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还没有建立,中高职的衔接仅停留在政策层面。通过中高职衔接对课程体系,从中职到高职进行一体化设计,则有利于避免这些问题,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设计,不能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简单重组,而是必须以中高职衔接后的长学制为基础,根据人才培养总体年限重新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再依据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中高职的衔接归根到底就是课程衔接,没有课程衔接,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必然流于表面。开展中高职教师一体化办学能力的培训,对提高教师制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施教学计划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培训的一大亮点在于,在培训的最后,给予老师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相互交流,探讨每个学校存在的问题,大家将自身存在的疑惑都提出来,取长补短,很多老师都觉得,通过这样的讨论,比单纯的听讲座有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我觉得,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更明晰了以能力为主线的整体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为我校国际商贸专业重新组合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提供了依据,也为我校创建上海市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国际商务专业特色课程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

朱颖

2015年1月

第二篇:中高职贯通总结汇报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贯通班办学情况总结

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市教委“关于2012年继续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补充通知”精神,在深入开展贯通培养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以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和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为衔接载体,依托两校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原中职和高职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合理衔接,达到文化基础加强、专业领域拓宽、实践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经过近一年的试点,两个班75名学生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一步步在付诸实施中。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中高职贯通得到了两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我校从顶层设计出发,成立了中高职贯通培养领导小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工作小组,构建了比较健全的贯通培养组织机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规范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管理。

中高职贯通培养领导小组:由中高职院校院长和校长担任组长,由中高职院校的校级领导和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专门负责院校之间开展贯通培养模式的统筹协调工作。

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负责人担任主任或组长,由从事试点专业教学和管理的相关教师担任成员,负责对专业教学和管理进行安排和指导。

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协调中高职院校教学实施过程中相关的 文本制度并加以落实,建立工作小组例会制度,就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工作开展研究。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精品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在我校是第一次试点,学生刚入校就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向学生明确了办学目标和办学要求,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还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再次告知和强调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今年3月,我校邀请了上海电机学院的夏建国校长来我校做展望未来的报告,对学生的学业和成长给予鼓励和希望。

二、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试行方案。

注重实践性教学及其课程模块间的相互渗透,培养方案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强调培养过程五年不断线,体现贯通培养的一贯性。构建文化基础、专业核心课、专门化方向课、专业拓展课的“四模块”课程,凸显“三个能力”,即社会能力高、专业能力强、方法能力博。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推行以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其中涉及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关键要素,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在实施贯通培养之前,我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对中高职相关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整合教学内容,重新分配课时计划,重新设计课程教材。在专业课设计方面,以职业能力模块化设计开发专业课程,重新梳理原有中高职的课程门类,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核心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对接岗位 需求,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按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并分段实施。前三年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打好,把中高职阶段重复课程及教学内容删去;后两年则适当拓宽专业面,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加强实训和毕业设计实习。在公共基础课方面,也按照一体化设计的思想,做好文化基础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德育课程等的中、高职层次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实现中、高职层次学习的过渡,提高学习的效率。由于还没有统一开发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相关教材,目前我校都是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力量自行开发相关校本教材用于教学;语数外三门基础课实行三校生联考,目前使用上海市高中统一教材。

三、强化教学实施,提升师资队伍。

我校承担中高职贯通数学课备课组长和专业课与实训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水平,探索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方法,采用立体式多元化教学管理模式,引入联席会议、行业专家等对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进行多元的监督和评价。

师资队伍的能力与素质是确保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实的保障条件之一。因此,我校加强贯通专业师资队伍的配备,按照优质教学资源配置原则,组建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教学团队,推进中高职贯通试点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团队以高职专业带头人为主体、中职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实现中高职师资的强强联合。

优秀师资和教学团队的配备是基础,中高职贯通师资的素质提升是关键。首先,增强教师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理解,明确贯通培养的 核心理念,就是打破中高职分段对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明确自身的定位既非中职教师亦非高职教师,而是中高职贯通教师。其次,增强教师对教育对象——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理解。目前,试点学生的学籍管理尚处于中职阶段,教师们如何看待这样一批处在高中年龄阶段的“准大学生”,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学习态度与能力等有恰当的把握。最后,教师转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专业技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贯通培养的实践探索,边研究边实践,为试点工作总结经验。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形式,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根据中高职教育贯通的特点,必须在教学中处理好“学”与“习”的关系,使其完全适应“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遵循职业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改革的重点是要求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学”与“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四、开展多项活动,锻炼能力培养品德。

我校德育部门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很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能力品德教育。通过班级的天天检查的小值周,锻炼劳动意识,团队合作;通过仪容仪表检查,文明招呼,培养良好文明习惯;通过军训、东方绿洲准军事训练,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通过黑板报评比、征文、书法竞赛、法律知识竞赛、手抄报、放飞感言、文艺汇演等活动,锻炼学生参与集体,在活 动中成长;通过大值周,理解为他人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的雷锋精神;通过主题班会,锻炼同学们的组织活动能力,在总结中提高。上学期还组织学生到电机学院参观,今年三校生的大专辩论赛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用高水准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感染学生。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较高品质、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引领下陶冶情操。以各种节庆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科技、勤奋学习、进取向上,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浓厚氛围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胸怀远大理想、摒弃浮躁之心、潜心学问、博学广才优良风尚的形成。实践证明:开展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对高职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还能产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积极作用。

五、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长学制下学生动力的保持问题

由于试点专业学生“准大学生”的身份以及他们前三年没有高考升学和就业压力,可能会对个别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进而造成个别学生学习热情下降。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贯通培养模式的生源综合素质比相应中职专业的学生高一些,在前三年中职阶段的学习中,是否出现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被中职生同化的可能?因此,试点专业学生如何能一直坚持在学习、操行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中职相关专业甚至整个学校的学风、校风的良性发展也是试点工作中学生管理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课程教材的设计和实施问题 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需要打破原本分割的中高职课程体系,以一定的逻辑对中高职贯通需要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目前在没有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的情况下,试点院校主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靠自身的教师力量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并依据课程标准开发符合本专业的教材。但是,这种各自为政的课程教材开发,耗费了职业院校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尤其在文化课方面。另外,从公共基础课角度而言,不同专业各自开发的不同教材可能会造成学习内容、进度和难度的不一致。由于生源质量的差异,必然会有学生反映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大,难以跟上学习进度。由此设想,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为解决这一问题,照顾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将课程难度降低,课程内容减少,则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反映所学内容过少,无法满足其未来生涯发展需要。

六、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施的相关建议。

在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统筹力量开发课程教材

基于不同专业之间公共文化课内容和要求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了降低学校中高职贯通教材开发的成本,减少重复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避免不同专业的课程教材内容和难度不一,改变公共基础课教材开发的各自为政状态,提高公共基础课教材的质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一批课程专家、学科专家,由已经开发中高职贯通公共基础课教材的试点院校牵头,聚合三方力量,取长补短,根据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当 前试点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真正适合中高职贯通试点的高质量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贯通培养模式推进的过程中全面推广并使用。

(二)划拨经费支持试点工作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需要大量成本投入,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也不例外。作为以专业为主线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由于专业之间的独立性和不可比性,每个试点专业的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千差万别,难以统一开发一体化教材,因此,专业课的教材开发仍以中高职院校为主体。但是,课程教材开发的成本较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适当对试点专业进行专项经费支持,设置校本教材开发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的拨付一方面为学校能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提供物质基础,为师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试点院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各项工作的探索之中,有效提升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质量与效果。

(三)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学习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试点专业的统筹指导。搭建市级试点工作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试点院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座谈会,定期发布工作简报,总结并宣传相关试点专业经验,共同研究推进试点工作的办法。另一方面,建议组织开展试点专业教师培训,以主题形式加强教师对试点工作精神的理解,推动他们将一体化设计的理念贯彻到课堂,就中高职贯通理念、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工作等模块进行专题培训。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市级试点专业教师教研活动,使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切磋交流,共同进步,以提高师资水平。

第三篇: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工作条例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加强教学管理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促进"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上海市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学校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都应首先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协调配合,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第三条 教学管理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把育人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注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应用,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精心组织,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教学服务、保障与评价工作。

第二章

招生与学籍

第四条 “中高职贯通”招生计划由上海电机学院与相关中职院校共同商定,并报上海市教委经同意后,由相关中职院校招生办公室具体实施,招生结束报上海电机学院教务处以及高职学院备案。

第五条 “中高职贯通”学生前三年由相关中职院校进行教学和管理,学籍管理按中职院校规定执行。后两年高职学习阶段由上海电机学院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责任部门为高职学院,学籍管理参照《上海电机学院学籍管理条例》。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后进行甄别,一学年累计三门及三门以上考试课程(两门考查课程相当于一门考试课程)的成绩不合格者, 学生应转入中职其他同年级相近专业学习。

第三章

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第六条 “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分为两阶段教学制,中职阶段由各相关中职院校负责教学与管理,高职阶段由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负责教学与管理。

第七条 中职院校校长是中职阶段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高职学院院长是高职阶段教学质量第一负责人。学校教务处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高职学院负责具体教学落实。高职阶段教学工作由高职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教务办公室负责管理各项教学业务活动,并对负责对日常教学的组织实施、质量跟踪与控制,完成人才培养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第八条 成立“中高职贯通”管理委员会,发挥委员会的咨询、审议、监督和指导职能。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讨论、决定有关“中高职贯通”教学的指导思想、政策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事项。

第四章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第九条 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根据社会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十条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上海市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的精神,实现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发展任务,深入探索高职、中专、企业三方合作机制,全面落实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第十一条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遵循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

第十二条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程序

(一)高职学院和相关中职院校应成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广泛调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深入论证“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二)高职学院组织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成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小组,在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形成“中高职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经专家论证后报教务处;

(三)教务处对上报方案进行审核,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报校长办公会批准后,人才培养方案生效执行。

(四)各专业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8-10人左右(其中企业专家 4人,协会专家1人、高校及研究所1-2人)

第十三条 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每五年全面修订一次。为了保证实施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人才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如确实需要调整,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执行。

第五章

教学运行管理 第十四条

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对教学实施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中高职双方要严格执行制定好的教学计划,高质量完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通过采集教学信息、建立反馈和整改机制,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十五条 中高职双方应选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的学校或企业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鼓励企业人员参与讨论和制定教学大纲,选用或编写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编制授课计划和教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听课和自检、自评教学质量的制度。

第十六条 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校内外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中高职双方应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任务。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各项内容的组织管理可按相应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日常教学管理由高职学院负责,教务处和相关部门应经常了解教学信息,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在日常教学及其管理过程中发生教学事故的,应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教学质量管理

第十八条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内外部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切实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九条 各相关中职院校和高职学院应按照“中高职贯通”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出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高职学院须对各阶段教学环节的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和管理。中职阶段教学质量由各相关中职院校负责,高职学院负责跟踪和调控。高职阶段教学质量管理参照上海电机学院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体系。逐步探索和建立“中高职贯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十条 各相关中职院校每年应对“中高职贯通”学生进行各类数据分析,出台教学质量和学生状态数据报告,并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定期组织专家对各相关中职院校“中高职贯通”办学试点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七章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第二十一条 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应以学校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注重统筹安排,优化整合,并在建设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基本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第二十二条 专业建设 “中高职贯通”增减专业或调整专业设置必须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中高职贯通”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调研和各项筹建工作。每年年初按学校专业调整和设置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课程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中高职贯通”课程建设。对重点课程应有计划的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十四条 教材建设 根据“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特色,制订教材建设规划;建立教材编写、评价、选用制度;鼓励使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有计划的组织编写能反映学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成就的教材,不断加强教材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各教学单位应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的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明确实习基地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安排专人负责与校外实习单位的联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与校外实习单位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起能够调动实习基地教学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第二十六条 学风建设 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风气和优良传统;通过教学改革,充分利用选课、第二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严肃考风考纪,坚决制止舞弊行为,纠正不良风气。

第二十七条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制订并完善“中高职贯通”教学基本文件,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建立健全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

第八章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管理

第二十八条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共同任务。教学改革与教育研究应紧密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加强因材施教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十九条 学校鼓励各教学单位和教师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并给予相关扶持政策。学校层面成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高职学院负责“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具体实施内容与要求参照相应执行办法。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3年4月

第四篇:中高职一体化总结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总结

绍兴市职教中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有重大意义。

绍兴市职教中心于1997年开办97高职升学辅导班开始,从此走上探索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教学实践的道路,至今已走过16个年头,成为绍兴乃至全省中职学校率先尝试中职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改革先锋。这种尝试,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学校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学生多样化成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一、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经历回顾。

绍兴市职教中心于1997起开办97高职升学辅导班以来,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上探索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分段式衔接模式。主要有与院校合作的3+2大专班,高职单招单考预科班,美术高考升学班和成人高考升学班等。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下,在坚持为地方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开始搭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学校于1997年组建高职升学班,1998年面向全省高三职校招收96美术预科班(宁波大学美术职教师资本科预科班),1999年开始组建成高升学班,2000年组织学生参加美术类全国普通高校考试,取得不俗成绩。同时,在院校合作3+2大专班方面,我校最早起于1998年,与绍兴文理学院合作开办旅游管理大专班和美术设计大专班。1999年,学校与绍兴托普信息技术学院合作开办美术设计、旅游管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三个3+2大专班。学校已累计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绍兴托普信息技术学院、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等十多所省内知名院校合作办学,累计开办38个3+2班级,招收学生1700余名。在分段式衔接模式中,我校还摸索出高级技能班+成人大专学历班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办数控加工2+3模式,与宁波大学合作开办幼儿教育、商务英语、网络技术、建筑工程造价

等2.5+3模式,与宁波技师学院合作开办模具、电气和数控等2+3模式。

第二类是一体化衔接模式:主要有5年制高工班和5年一贯制大专班。学校于2007年起,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烹饪和数控两个专业的5年制高级工班。到2011年,学校已成功向浙江省人社厅申请独立开办高级工专业已达4个,分别是数控、电气、烹饪和网络技术专业。2011年1月,我校撰写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任务书,报省教育厅改革办。于2012年5月,获准开办烹饪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的5年一贯制大专班,挂靠浙江农业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并顺利完成两个班80名招生任务。

二、我校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回顾学校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所走过的路,已累计近5000名学生考上各级各类大学,其中本科近1000名,全国重点大学350多名。累计招收高级技能班+成人大专学历班学生1750余名。学校在这十多年的探索中,已逐步构建起“多平台毕业,多资格就业,多渠道升学”的教学模式,走出一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康庄大道。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有以下两点经验可以一起分享:

1.认识早,转身快。在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今天,学校已成功实现从原先“就业导向型”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到“就业有路,升学有望”学校办学理念的华丽转身。学校领导班子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终结性中等教育,中职应该是服务于终身教育中的阶段性教育。中职学生对升入高一级院校有需求、有能力,作为中职学校的我们也有责任服务于人民对于升入高一级院校的需求,以适当超前的意识主动适应绍兴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是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树立职业教育良好的社会口碑,形成学生、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科学发展。

2.改革力度大,应对举措多。学校坚持贯彻“励志、精业、务实、创新”的校训,以“身正、技高”为校风,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就业有路,升学有望”的质量方针,根据中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锐意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职教集团,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活动,开设产学研一体的无界化创新创业中心,研讨中职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学校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尝试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坚持一手抓精英教育,一手抓普及型教育,一手抓技能教学,一手抓高考升学教学。根据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就业质量和升学教学并重,重构课程设置体系,通过技能分阶段目标的制定抓技能教学,以学分制体系下的选修课,特别是高考升学的选修模块的设置,以实现从高一到高三的高考教学的衔接。学校从招生之初,通过招生宣传,把国家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职升学的有关政策告知学生和家长,努力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学生从专业报名之初明确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多渠道性。学生从高一进校起确立“高

一、高二打基础,高三分流”的学习发展模式,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家长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中高职一体化学习方式。当然,在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不重视的是学校对于师资培养的投入。师资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学校坚持每年投入百万元用于师资培养,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引进专家,引进高学历人才,外派教师下企业实践,参加省级、国家级师资培训,甚至送教师到国外学习考察等。目前,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200多人,其中高、中级教师141人,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名,浙江省技术能手9人,省级优秀教师8名,省市、市属级教坛新秀12人,市属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0人。

三、问题和建议

1.中高职一体化所提供的升学空间无法满足人民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和量”的需求。学生和家长希望增加或扩大省内优质高职学院,特别是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对中职学生的开放力度,增加本科院校面向中职学生的本科招生计划,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中职学生升学渠道。从2012年的3+2和5年一贯制下达的招生指标来看,我们学校4个专业的3+2招生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从原先的每班50人减少到今年每班38人或33人,新增的5年一贯制招生指标每班也控制在40人以内。从中职学校的办学效率来看,结合考虑中职学校的流生情况,这样的班额指标明显偏少。建议此类招生指标适当提高,特别是在增加5年一贯制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后,3+2的招生指标至少应恢复到以前的平均水平。

2.如何做好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大难点。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中职和高职院校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专业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减少课程内容重复,科学合理地制订和实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阶段性的职业资格认定等。建议先行探索完善中高职学分制及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为中高职学分互认,无缝衔接奠定基础。

3.如何进行有效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来说还是一个不断尝试摸索中的新生事物。因此,如何加强质量管理与监控十分重要,建议市、省主管部门、挂靠高职院校发挥好监督管理作用,确保

质量。比方组建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专家委员会组成的监控组织,进行项目管理、监控与评估。

第五篇:中高职贯通毕业后拿的是什么文凭

中高职贯通毕业后拿的是什么文凭?——五年制大专

什么叫中高职贯通?

简单明了地回答下吧,是中专到大专,前三年中专后两年大专,大专念完了可以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到本科高校念书获得本科文凭。

中高职贯通的优势?

中高职贯通采取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其好处和优势是明显的,学生5年的学习效率大于以往的“3+3”中高职的学习模式。学校将加强学生的实训课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实训+理论的教学模式,对高年级的学生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入学伊始就循序渐进地了解这个职业,同时也将专业知识学得更扎实。

1、中高职贯通无论是纵向上还是横向上打破了单一的、封闭的办学模式;

2、中高职贯通的连续性和开放性的办学模式,能让中职学生有了多样性的教育选择;

3、中高职贯通,可能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看到高等教育的机会;

4、中高职贯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就业的压力;

5、中高职贯通,可以使中高职办学资源和效益得到的充分的发挥;

6、中高职贯通,可以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加系统化。以上内容有上海张江专修学院提供

下载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训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训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高职贯通学生德育工作特殊性研究论文(大全)

    研究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德育工作的特殊教育性及其规律,由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是促进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中高职贯通学生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表现......

    初中生选择中高职贯通——5年制大专怎样

    初中生选择中高职贯通——5年制大专怎样 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近年来,初中毕业直接上中高职贯通——5年制大专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初中毕业生绝大部分会选择......

    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探索[定稿]

    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探索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教育部颁发了《关......

    数控加工一体化培训小结

    数控加工一体化培训小结 本人于2014-7-20日至2014-8-4在盐城技师学院参加为期15天的全国一体化数控加工师资培训。内容包括解读《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解读......

    “中本”贯通 介绍范文合集

    “中本”贯通打通中职和本科“任督二脉” 今年本市将首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即中职校直接与本科院校对接,上海中职生可直升本科院校就读。......

    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教职成〔2012〕26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职高专院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高职衔接,......

    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

    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 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

    高职院校年度个人小结

    本人总结 紧张而忙碌的一年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感觉特别充实。这一年让我更加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