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城市旅游发展概况和前景
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黄河绕韩城而过,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辖7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276个行政村,总人口38.5万,城镇人口15万。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 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 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这里。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 中国家级重点文物7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 隍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 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 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 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 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 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全省旅游东环线。
九十年代中期,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依托文物资源,加快旅游开发”的战略决策,1998年提出了“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优化产来结构的突破口,”的目标,2000年提出了“建设旅游名市”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十五”期间优先发展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2002年至今,全市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韩城已成为陕西一个新兴的热点旅游城市,是我省旅游大环线中的重要景区之一。
一、韩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丰富的文物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韩城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境内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且历史序列比较完整。现已公布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2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11处,市级98处,一般保护单位66处。在韩城文物资源中,古建筑占绝大多数,迄今保留下来的有唐宋元明清各代建筑140多处,堪称陕西之最。其中比较珍贵的元代建筑32处,占全国现存元代建筑的六分之一还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馆藏文物万余件。明清四合院民居遍布城乡,民居瑰宝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据文物普查资料显示,全市便于开发的文物保护单位有40多处,但目前开发利用的仅5处国保单位。
韩城西依梁山,东临黄河,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景观奇特秀丽,古渡龙门为黄河一大奇观,黄河之水在秦晋峡谷蜿蜒穿行出龙门至平川,形成浩瀚漫流,坦坦平川,是国家名胜风景区的一部分,自古就是旅游圣地。西部山区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原始风貌,都极具开发价值。
韩城不仅地灵而人杰,自古就是文史之乡。一代史圣司马迁,清代状元王杰,现代作家杜鹏程,毛泽东秘书师哲等众多杰出人物是韩城文化发展中的代表,众多的历史人物为韩城留下了“解状盛区”,“士风醇茂”、“户尽可封”的美誉,可供利用的无形资源十分丰富。
二、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1、从旅游项目开发方面来说,主要是围绕文物保护进行配套开发,累计完成各类投资4000万元左右。主要工程有大禹庙抢修,普照寺元代建筑博物建设,司马迁祠围墙、护坡,打通小环线,文庙扩建、古城明清一条街建设等。还有社会各界投资的龙门港、清水温泉度假村、黄滨公园等。其中争取国家各类文物保护专项资金800万元左右,市政府配套资金150万元左右,社会投资、引资3000余万元。这些开发项目基本形成了韩城旅游发展的大体框架,也为今后的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2、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方面,1995年以来,累计投资2亿元,先后对市境内108国道、韩宜路、金城区环线骨干交通线路进行了全面改造,打通了司马祠、党家村、普照寺、大禹庙的油路铺设和绿化,修筑了司马迁祠墓专用旅游路,并沿途绿化,拓宽了新城太史广场、金塔公园,高起点、高标准新建了占地3.7万平米的大型露天公园“禹甸园”。
3、从旅游产业发展来看,韩城目前开放的景点6处,游乐场所13家;从吃住方面说,韩城目前有星级涉外宾馆2家,有2家待批,普通大宾馆饭店8家,招待所、旅馆、家庭旅馆等约90家,各类餐厅(不包括宾馆餐厅)200家,旅游定点餐厅6家,一日最大接待量4000——5000人次。从交通方面看,韩城目前有过境列车10余趟次。各类客车467辆,出租车约350辆,按最大运输能力,每日发运旅客10000人次;从购物来看,相对薄弱,仅有1家市内旅游纪念品商店及3家景区内旅游纪念品商店;从中介机构来看,目前有4家旅行社,主要从事国内旅游业务;从城市建设来看,韩城新城区已建面积14.7平方公里,供水、排水、照明、绿化、通讯、医疗设施齐全,广场、体育场、图书馆、车站、公厕等公用设施也基本齐全。
三、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韩城在旅游开发方面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在开发旅游过程中对资源、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确立了东西中三个旅游资源带,即东部黄河及滩涂资源,中部108国道人文景观,西部山区自然风光三大部分,近年我们重点开发以108国道为轴线的中部资源带,初步形成了四大旅游特点,即:司马迁纪念体系、古城文化、黄河龙门奇观和党家村民居民俗风情。开发出南司马、北龙门、中古城、东古村四大景区和韩城一日游、二日游两个主导产品。2004年韩城共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门票收入190万元,游客人均消费225元,全市旅游业总收入3300万元。
第二篇: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
1、改革开放以来20年,我国畜牧业发展概况。我国畜牧业资源基本上得到充分利用,促使牧业经济总量成倍增长。根据1997年的报导,草地资源总面积4亿公顷,利用率68.4%;牧草资源,我国有牧草3000多种,人工栽培的优良牧草100多种;饲料资源,据1989年估计,农作物每年可提供谷物籽实600亿公斤、糠麸250亿公斤,农作物秸杆、藤蔓3600亿公斤、绿肥青饲料2200亿公斤、向日葵盘3.5亿公斤。加工业每年可提供饼粕80亿公斤、糖渣50亿公斤、畜禽屠宰加工下脚料30亿公斤;家畜数量和产品资源,据1991年中国农业年鉴,1990年我国大牲畜年末数1.30亿头、猪3.62亿头、羊2.10亿只。猪牛羊肉约2856万吨,牛奶475万吨,绵羊毛24.0万吨。禽蛋产量7946万吨;畜禽品种资源,我国各地经过长期选择,育成了许多畜禽地方良种。又引进国外良种培育成一批新品种,我国现有畜禽良种260个。这些品种是十分宝贵的基因库,不少品种都以自己特有的经济性状著称于世。这些品种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广阔前景。但是牧区的超载过牧,致使草原退化、沙化,仍是当今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急须采
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重大课题。在兽医方面,一些严重危害畜禽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基本得到控制;普通病、营养代谢病及中毒病等引起普遍重视,我国传统兽医学得到系统整理提高,产生了独特的新兽医学。研制出一批新兽药;一些新的畜禽疾病得到发现与证实;一些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业中得到应用。据甘肃省1998年的资料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是省畜牧业不断发展的20年,经济总量翻了三番,已成为全省农牧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的看来,畜牧业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实力有相当的增长,畜牧业的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由约16%增加到30-40%左右。同时,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也反映畜牧兽医教育和科技有很大的发展,已拥有一大批畜牧兽医建设人才,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已初步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2、展望二十一世纪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前景。
(一)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经过几十年奋斗,争取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达到55%-70%左右。主要应进一步全面发展畜牧兽医教育和科学研究,并更广泛将先进的畜牧兽医知识和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特别是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及太阳能、风能的利用和节水灌溉等,在保护牧业生态的基础上,促进畜牧业的现代化。(1)要进一步保护好资源,如防止草原退化,避免各种灾害和兽
害,按草原的情况发展牲畜,放牧不能在某一草地过度利用,要按计划轮牧,严禁掠夺式利用。(2)要有计划的改良草原,种植优良牧草,扩大饲料来源。实行粮食作物与豆科牧草轮作制。此外,还要重视青贮饲料和青干草的发展。(3)要改良家畜品种,提高质量。加强家畜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防止品种退化。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家畜品种的改良上,要注意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如大力推广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等。(4)进一步广泛作好经常性的畜禽卫生保健和疫病诊断防治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健全兽疫情报系统,大抓检疫诊断,有针对性的进行连续的免疫注射。特别当今对外交流增多,要防止境外疫病的传入。一旦发现,及早严厉封锁、隔离、扑杀发病畜禽及消毒。(5)实行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农、林、牧、副、渔相结合,不仅促使农、林、牧、副、渔都得到全面发展,还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畜牧业的发展,必然可获得大量的有机肥料,应用于农、林,以增进地力,防止土壤的盐碱化、酸化。并有利于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发展林业和扩大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不仅是为了取得木材,更重要的是它改造人类和动物生活环境,保护畜牧等各项事业的一项长期的带根本的战略措施。据有关资料表明,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0%,降水量就相对地增加3-10%。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就可在很大程度
上减免水、旱及雹等自然灾害。所以森林覆盖率所占面积的多少,也公认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6)在合理保护利用草原、饲料、畜禽及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提供充足的商品,发展相应的贸易。
(二)进一步发展畜牧业的途径。
(1)普遍开展农、林、牧、副、渔结合的基础教育与人才教育,深入普及畜牧兽医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2)结合牧区农区的具体情况,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3)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农、林、牧、副、渔协同发展计划。(4)在甘肃、内蒙、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建立示范牧场。在我国西部建立农、林、牧、副、渔结合生态畜牧业和集教育、科研、生产、商贸为一体的机制。(5)进一步保护好畜牧业资源,并合理利用好资源,全面采取现代畜牧兽医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6)合理开发资源,勤奋工作几十年,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完成其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计划增长水平。
据1998年报导,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州情,所制定的措施较有力。他们在稳定的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基本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兴牧战略,一是重点抓好先进适用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二是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三是稳定农牧业科技服务队伍,健全县、乡、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农牧民提供良好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受到广大农牧民所欢迎,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的开端。
(三)进一步发展畜牧业的效益。
(1)可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畜牧业经济基础更巩固。(2)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可促进农、林、牧、副、渔及乡镇企业和轻工业、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并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的进程。(3)生态平衡得到保护,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环境污染受到限制改造。而抵抗灾害和利用自然能力增强。(4)给人们提供的畜产品丰富,不仅可满足“菜篮子”工程的需要,还可发展和扩大国内外贸易,增加国家和农牧民收入。由于肉、蛋、奶供应增加,有利于改善人民的饮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而对粮食需求的压力会减少或消除。
第三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我国建筑模板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作者:临沂瑞国圆模板公司 尤开申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量日益增多,促进了模板技术的快速发展,模板工程设计和施工 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品种规格迅速增加。国内建筑模板市场,木胶合板模板占有率超过50%,组合钢模板、竹胶合板模板、全钢大模板、其它模板各自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全国而言,模板生产企业数量过多,产能过剩,但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组织管理等方面整体水平较低,全行业盲目发展的结果是造成市场无序竞争。
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包括支架)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模板技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因此,它是推动我国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火热以及各项工程建设的连连上马,模板行业得以快速发展。2010年全年建筑模板使用量达5.85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7.3%。业内人士预计,2011年在国内投资力度不降的利好政策的支撑以及国际经济环境逐渐向好的环境下,我国建筑模板行业生产规模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2011年~2012年我国建筑模板行业年均生产规模增速将在15%左右;到2012年底,我国建筑模板行业产量将达2.2亿平方米左右。
据统计,2010年中国钢模板市场规模为1.53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9%。包括钢组合板及全钢大模板在内的钢模板产量为3970万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6%%。每年新生产钢模折算成重量约为300万吨,相当于43个法国埃菲尔铁塔钢材用量(埃菲尔铁塔钢材用量7万吨),27个北京鸟巢钢材用量(北京鸟巢钢材用量11万吨),3.7座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钢材用量(杭州湾跨海大桥钢材用量80万吨)
业内人士预言,瑞国建筑模板的出现,必将打破目前我国建筑模板行业已逐渐形成的钢质模板、木胶合板模板、竹胶合板模板三足鼎立的局面,将开创一个崭新的绿色建筑模板行业,开启中国建筑施工新境界,实现中国人的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建筑施工梦想。
第四篇:城轨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城轨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1969年儿月 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同时,拉开7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序幕。从此以后中国的诸多城市开始从地下十多米深处探寻自己的未来。40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一直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节奏向前推进升温、冷却再升温,悄然”变脸”的调控政策适时监测着城市”欲望出轨”的体温。“没有地铁的城市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这句话深深刺痛7城市的决策者。当冰冷的钢轨再度被激情点燃,中国瞬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明确提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部轨道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平均国产化率要确保不低于70%。2009年 12月初,国务院一次性批复 22个城市地铁建设规划。此外尚有若干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正在报批过程中。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重庆、武汉、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770多公里其中北京、上海两城市已超过200公里;中国正在建设的共有20条线路总长为 603公里。据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 2015年中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为2500公里。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所长董焰前不久表示,预计未来我国将有229个城市发展轨道交通,2050年规划的线路将增加到
289条,总里程数达到11700公里。
“十五”期间,公路、港口得到快速发展,“十一五”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城市轨道交通则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基础建设投资的新贵。据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的新增长点。近日,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对滞后,轨道交通运营总长度、密度及负担客运比例均远低于平均水平。而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60%,城市轨道交通将实现高速发展以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而拉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迅速增加。中金公司分析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区域特征显著,一二线重点城市将显著受益。”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6个城市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区域上看,这些城市仍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三个重点区域2020年新增里程占全部比重达65%以上,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增量相对较大。
中国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并非做公共交通之用,完全是处于战备的考虑,并非民用。中国真正用于解决城市交通修建的城市轨道交通——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自1993年才开始观光试运行,此后广州也开始了尝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截至2000年,中国仍然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不超过163公里。
2002年以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增长原因之一还来自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三个标志性事件。北京在奥运会开幕之前,集中投入4条线路,超过80公里地铁线路,运营里程数超过了过去1980至2007年27年间投入运营地铁线路的70%,上海在世博会以前共计投入运营里程达到410公里,跃居世界第一,广州2009年、2010年两年投入运营里程也将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
即便如此,从城市轨道交通密度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整个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来看,我国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还远远不够。截至目前,根据统计的36个计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城市的规划,2009-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营业里程将达到6560公里,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以每公里5亿元造价计算,2009-2020年将投入
3.3万亿,年均达2700亿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迎来黄金十年。从区域分布上看,截至2020年,新增营业里程中,长三角占比25%,环渤海占比24%,珠三角占比16%,三者之和占据新增营业里程的65%。目前,已有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审批,另外有8个城市已经制定了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从未来10年的增量上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
京等城市位居前列。
对于中国各城市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地铁建设热潮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中城控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许汉牛表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缓解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交通压力意义重大”。对于外界提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否多了的疑问,许双牛总工程师对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回应的观点十分赞同,“中国地铁不是建的多7,而是建的少了”。许双牛甚至认为中国地铁近年来大规模建设其实就是对地铁城市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以其快速、准确、安全、舒适而著称它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地铁技术装备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上万亿元的商机促使中国地铁装备国产化步伐加快,并且已悄然跨入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高端俱乐部”。
第五篇:兴平市工业发展概况及技术开发区前景
兴平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兴平市是镶嵌在关中平原中部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陕西仅有的二个县级市之一。东接秦故都咸阳,居渭水之阳,是周秦汉唐京畿重地,是陕西省十强县(市)之一。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企业林立。形成了以陕柴重工、陕航电气、西航制支和中船十二所等企业为依托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体系;以益海嘉里、双汇集团、鲁洲生物科技和西瑞集团等企业为依托的生物食品产业体系;以延长兴化、宝塔山公司等企业为依托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
一、兴平市工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兴平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兴平工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全市拥有各类企业16176家,工业企业50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4年底达到112户,中、省大中型企业和研究所19家,三资企业10余家。形成了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三大支柱产业,涉及航空、航天、航海、汽车零部件、建筑机械、新型材料、食品、化工等行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城两翼三园”的工业发展格局。截止2014年底,三大园区共有工业企业171户(其中,装备园区入驻企业132户,化工园区入驻企业19户,食品园区入驻企业20户),园区建成区面积近20平方公里,从业人员7万余人。全年发展规模企业10户,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54.12亿元,同比增长18.96%。规模以上工业实
间的关联度显著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具体来说,第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近年完成投资50亿元,完成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工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加,按照“一区一主业”要求,积极引导产业向装备制造产业园、化工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集中。第二,力争到2020年,完成工业投资600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60%。第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提升。到2020年,集中区主导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
4、发展策略
兴平集中区的装备制造、食品、化工等三个产业园区之间空间距离较远,同时园区又受到陇海铁路、公路、铁路专用线及城市道路的包围和分割,生产性货运和城市客运交通相互混杂,交通功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紊乱。随着各园区产能的迅速扩大,运能不足的问题也将逐步凸显。未来应在城区西侧新增连接西宝高速的出入口,以适应园区公路货运量快速增长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产能增长的需要,考虑将兴平、马嵬、茂陵等车站改建或扩建为货运专用站,并建设连接园区的铁路专用线。同时完善路网结构,将对园区形成分割的104省道移至北塬南侧,并新建104省道和各园区的联络线;处理好陇海铁路和园区道路的关系,将各主要交叉口改造成为上跨式,以利于客、货运交通的组织。
在优化交通体系的同时,应从功能布局、用地结构等方面平衡园区生产与居住的关系,并在“一城三园”的基本框架内,从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处理好三个空间上各自独立园区与城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园结合、协调发展”。
打造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及化工产业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从具体目标看:一方面,延伸主导产业链,增加产品多样性、企业多样性,积极融入市场,形成多种产业延伸模式。另一方面,丰富集中区产业构成类型,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
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强化各产业部类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快发展与之相关联的战略新兴产业和物流等服务性产业。在各主导产业内明确近、远期发展的若干主要方向,并予以重点扶持。
兴平市食品工业园区简介
兴平市食品工业园区于2010年3月设立的。位于市区东部。是一个集米面油加工、方便食品、肉制品、工业基糖、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民族特色食品、农产品集散贸易、现代物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总概念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4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东邻西吴省级重点示范镇,西至西咸北环线,北邻咸兴大道,南靠西宝高速,距西安市2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占据关天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结点,是西咸国际大都市西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兴平市食品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规划、建设、招商、融资和协调服务机构,通过近年来的招商引资活动,一大批企业纷纷落户,先后有益海嘉里集团、山东鲁洲生物科技集团、广东锦丰集团、天津顶益康师傅集团、陕西西瑞集团、陕西秦老大集团等20余家企业来兴平发展,尤其是投资13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团的粮油深加工生产线及物流项目落户,极大地提高了园区的承载能力及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产业聚集能力。
2014年园区实现产值137.36亿元,同比增长17.4%,从业人员1.7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