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教学十大理念学习心得
邱书记十大教育理念讲座心得体会
张家湾小学—易娇月通过这次讲座,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教学视野,让我看到了邱书记对教学理念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在邱书记讲解理念的时候收益匪浅,我感到学习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以前听过很多的讲座,第一发现理念这些东西可以讲的如此深刻,还可以与实际联系的这么紧密。10大理念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每一个方面,关注生命成长的环境,关注生命成长的路径,这是邱书记对以人为本的解析。听完后恍然大悟,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英语和语文科任老师,我一直在想,如何来定位自己的方向,自己从事的工作。自己的教学学生喜欢吗?自己的工作家长满意吗?不只一次的这样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努力前行。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就教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学习带给他的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情绪生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悟学生。当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我们应适时引导,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高高兴兴的学;当课堂教学发展到高潮时,能不失时机的把学生的情绪推到极致,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信心。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学生,不轻视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很聪明,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闪光之处。学生是一本书,我们要用心去体会,只有融入他们的世界,才能实现心
与心的交流。即使学生错了,也给他一个微笑,让学生真心感受到爱心和宽容。
就如邱书记说过的:“关注生命的每一个方面,关注生命成长的环境,关注生命成长的路径。”
2014年12月10号篇二:对现代教育十大理念之感想
对现代教育十大理念之感想
首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要发挥新课程标准在教改中的作用,教师必须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切实在思想上、行动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要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必要时间、空间和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情感,要有把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融为一体的能力,充分展示新的教育理念的特点。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实现,先进的教育方式的效果最终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来体现,三者相辅相成的。我们的学生在长期旧的教学模式下潜移默化养成了依赖心理,只能被动地接受直接知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同时教师还要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大胆猜测,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在学习方式上,既要倡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又要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交流。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生培养和发展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和自信心的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再次,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不作限定,要求学生分学段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教材编写手法也灵活多变,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目前我们新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现代化、基础化、个别化和综合化。通过改革,使新课程教材具有以下特征:(1)现代化。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和增加新内容;教学手段要吸纳、采用新技术。(2)基础性。从保证和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最为基础的人类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之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3)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4)综合化。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课程,对学科设置及内容进行选择与组合,重视课程的综合化,设计体现课程的整体性。此外,课程内容应具有多样性和弹性,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族篇三: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城郊小学 倪朝辉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教育新理念》一书的理念,使我感受很深。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
好的教育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绝对的、统一的“好”教育是没有的,好教育不能通过模仿和抄袭而获得,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应该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场景、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和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
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
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和实践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观念的变革是最基本的。“观念领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教育行为。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创设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真实情境,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而不是一定恪守以往的常规秩序,应当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应当给予肯定。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但不是不要传授,必要的概念还要讲,但是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的问题,要给学生提
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自觉提升教育理念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关注学生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
第二篇:271教育十大教育理念
271教育十大教育理念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尊重的基础上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学校发展的核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既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学业和健康,又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事业。育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去培养,让教育完成对人的成全,让学生在一种原本的生命场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而学生发展的前提是教师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成就事业的平台,让广大教师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2.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人的发展,物的发展和学校文化发展三足鼎立,共同促成学校科学、和谐、创新大发展。学校现阶段发展的核心是实现271教育的内涵发展,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改革,不断创新学生自主管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共同成长,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发展、成功的主体,共享发展成果,把学校建设成和谐发展的乐园。3.让每个孩子的一生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仅着重于现在,更要着重于未来。一定要摆脱功利主义影响,不能以一时成绩的好坏去评判学生,要全方位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多元化、全方位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做人,时刻生活在希望当中,让每一个孩子未来事业成功、生命出彩、人生幸福。
4.大力实施文化治校方略继续大力度建设以昌乐二中精神为统领的学校价值观,不断强化学习思考、改变提高、敬业成功、真诚合作、快乐幸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继续强化“二中是我家,我们都爱她”、“要想别人怎样评价你,你就应该怎样做”、“成功不是追求来的,是改变了的自己主动吸引来的”和“要宗教般敬业”等价值追求,用先进的文化陶冶人,发展人,幸福人,营造民主和谐、共创共享的家庭式亲情关系,用文化打造卓越学习型事业团队,用文化建设和谐班级,用文化建设特色课堂,用文化建设小组团队,用文化建设和谐宿舍。
5.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座教育丰碑,仁爱为先,道德示范,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沉醉创新,用智慧之爱滋润每个孩子心田。以首席教师和评选出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为模范,树立全人教育思想,引领每一位教师全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育人能力。时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用心去研究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帮助他们、引领他们,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和思考,用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励学生,用自己勤奋好学的品质影响学生,用人格引领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意志砥砺意志!做学生喜欢并敬重的老师!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伟大人生导师!
6.学校的产品是服务学生和家长现在和将来的需要始终是我们工作关注的焦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服务质量。要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责任,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以心灵感召心灵,以真诚赢得感情,以质量赢得支持。带着爱、信任、欣赏和美好的期待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学习,走向问题,走向思考,走向责任,走向未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生产力!要建立家庭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关怀,用服务的态度和质量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和能力。
7.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学习的“金钥匙”就是学生未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是为了成长,不是为了考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掌握的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才是学习的本身。“学”就是认知,“习”就是研究、理解、构建、批判、整合、运用和创造。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激趣能力、研究能力、批判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真正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终身学习、不断发展、一生幸福的金钥匙。8.素质+个性,规范+创新全校师生要强化素质,落实规范,张扬个性,激发创造,确保我们的校园和谐有序,生机无限,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
9.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学校发展注入核动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我们提供了高效能的管理平台,本学期每一个部门都要组织学习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利用文件搞好岗位培训。每一位教职员工要高标准完成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岗位职责的要求,用一流的工作业绩捍卫自己的岗位,捍卫自己的责任,捍卫自己的德行。不为薪水而工作。每一位部门主管要创造性地运用扁平管理的理念,提高管理效能。
10.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立校。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教育科研。教学即研究,课程即创新。一个教师只有当课程意识觉醒和课程研究开始的时候,才是他教育事业真正的开始。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就是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课程的水平代表了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树立“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研究好国家课程,全力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创新。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创造一门校本课程,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俱乐部或工作室。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水平、育人能力和学科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为促进学校向科研型名校迈进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十大教育理念
十大教育理念
一、法国成人教育家郎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
----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
1965年12月,法国巴黎“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法国成人教育家保尔·郎格朗作报告,题目是《终身教育》。他指出,终身教育注重个性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大家认为,终身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郎格朗说,数百年来都是将人的一生截然分成两半,前一半用来学习,后一半用来工作,这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是个人从生到死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个人及社会的统一教育。
后来出现的终身学习思想,比终身教育思想又向前跨进了一步,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1994年11月,意大利罗马,“第一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告诉地球人: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
就是这个世界终身学习会议还告诉人们:终身学习的原则是“自组织”。我们在这里邂逅分形几何学的术语,感到亲切,感到真切。终身学习,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要由你自己组织。
此后出现的“学习型社会”概念,对我们从事科普事业,也有启发意义。
二、美国心理学家迦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学习理论的重大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迦德纳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人的智能是由多种智能构成的,如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等。
在这以前,人们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编制出世界第一张智力测验量表。从此,传统的智力测验开始统治心理教育。传统的智力测验结果,称为IQ,即“智(力)商(数)”。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对智能的这种传统认识,是学习理论的重大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为所有的人敞开了人生的大门。迦德纳说:“时代已经不同,我们对才华的定义应该扩大。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应的领域,使其因潜能得以发挥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
多元智能理论使所有的人增强了信心。每个人智能的强项、弱项各不相同;每个人组合运用各种智能的方式、特点也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应的领域。
多元智能理论为所有的人指出了发展的方向。走进社会,孩子们会发现,社会衡量人才,并不是用“分数”这把尺子,而往往是用“综合素养”或“和谐素养”来评价,也就是往往注重“多元智能”的综合、和谐发展状况。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指出了方向。要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素质教育;要提倡全面发展,培育和谐素养;要因材施教,进行多元评价。
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建构主义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和知识体系的过程
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当代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他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学习。在教学理论方面,他推动了建构主义的革命。20世纪70年代末期,布鲁纳等将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引入美国,推动了建构主义的发展。建构主义教学论思想被视为“战后教学理论三大流派之一”、“当代教学理论的革命”。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由教师传给的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和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思维能力为基础,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是指导人生的学习、探索、创造理论。
在国际上,“科学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即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英国学者斯诺的两种文化结合论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不能割裂
1956年10月6日,当代英国有影响的作家、科普作家、编辑查理·帕希·斯诺(1905—1980)发表了一篇短文,题为《两种文化》。1959年5月,他在剑桥大学作了以《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为题的演讲。斯诺认为,整个西方社会的智力生活已日益分裂为两极,一极是文学知识分子,另一极是科学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已非常严重。
C.P.斯诺认为,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家如果背离了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那么,他的科学生涯就结束了。
怎样解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问题?C.P.斯诺指出:“只有一条出路,这就是重新考虑我们的教育。”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组成了完整的人类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组成了完整的教育。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精髓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即人们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972年,美国学者小莫里斯.N.李克特在《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一书中提出,科学是一种认识过程,一种文化过程,也是一种发展过程。
五、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的科学观念论
----伟大科学家的思想过程富有启发性
爱因斯坦(1879--1955)在1955年4月3日与I.B.柯亨谈话中谈到,在科学历史的研究与写作中,科学观念的发展历史被忽略了。他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资料的历史——什么时候、什么人干这个等等——而是对观念发展的追踪。比如,去了解牛顿想的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干某些事,那是重要的。“物理学家不要像古籍收藏家那样去做收集和保藏工作,但是思想确是具有永存价值的东西。”
了解大师的思想,就是学习他们的智慧,学会像他们那样创造。“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制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托尔斯泰)
我们要在科学普及中关注科学思想发展史、科学观念变革史的传播。更重要的任务,是普及科学智慧。
六、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的“和谐”教育目标
----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1936年,爱因斯坦在《论教育》这篇演讲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学校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爱因斯坦在其他文章里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和谐的人,是对真、善、美有鉴赏力的人,对价值有判断力的人。
那么,“和谐的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具体的知识。
成熟就是会判断、会选择。通过科普,可以提高公众对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的思考力、鉴赏力、判断力;培养文化上完整、和谐的有创造力的公民。
七、美国科学院院长艾伯茨提出创造科学教育的革命
----科学教育革命关系到学生个人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世纪之交,美国科学院院长艾伯茨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邀请,在北京科技会堂做报告,题为《创造科学教育的革命》。艾伯茨指出,一,科学教育并非只是为了培养科学家;二,科学教育要从儿童开始;三,科学教育不能只给结论,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1994年,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定稿并出版。它痛切地指出:“没有艺术来帮助学生促进他们的感知和想象,我们的儿童就极有可能带着文化上的残疾步入成人社
会,我们绝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近年来,国际上和我国兴起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的理念有五个:携手全体学生;追求和谐发展;认识科学本质;体验科学探究;贴近时代生活。在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总目标下,科学教育须达到诸“分目标”要求:过程、方法与能力;概念、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观念与历史的学习,直觉、灵感与想象力的培育,关乎学生的创造力与可持续发展;培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思考能力,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八、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
----应将认知与情感、意义融合在一起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人,而不仅仅是接受事实。他幽默地说,无意义的学习,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有意义的参与,这种学习与全人类无关。在真正的学习中,学习者能发现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的人格特征。学习即促进、成为(becoming)完善的人。
他强调,学习活动是将认知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他还认为,只有当情感与认知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有意义学习才会产生。当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历史与时代、深度与能力等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学习者才能产生学习动力,才能成为完整的人。学习应是学习者快乐参与、自主选择、自发探索、主动发现、领会掌握、自我评价、建构意义的文化过程。
人生如旅程,情趣在路上。人生情趣,在问学、在审美、在游戏、在创造。问学、审美、创造,是人类的有意义的游戏。问学着、审美着、创造着、游戏着,我们体验着快乐,我们享受着幸福。
九、美国宾州大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
----快乐+参与+意义=幸福
1998年,美国宾州大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引起学术界轰动,很快就赢得了3000万美元的研究基金,并成为哈佛大学热门的公共课。
什么叫“正面思考”?简单说来就是:在遇到挑战或挫折的时候,产生“解决问题”的想法,并且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战。
与“正面思考”相对立的思考方式,是“负面思考”:一遇到挫折,就被负面情绪打败;一遇到挫折,就责怪自己,责怪环境,最后选择退缩、放弃,或者报复。
研究告诉我们,当人们遇到挫折时,能真正做到正面思考者不到10%,而这些人多数会在生活、事业上获得成功。
正面思考能力强的人,具有三大特质:1,能坦然面对现实;2,拥有“深信‘生命
有其意义’的价值观”;3,具有很强的‘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人们应该不断地练习改变思路,养成正面思考的习惯。
塞利格曼给人们开出了一个“幸福公式”:快乐+参与+意义=幸福。
快乐参与,实际上就是“游戏”,或者席勒说的“审美的游戏”。如果劳动、工作是我们的“快乐参与”,那它们就成为我们的“审美的游戏”了。
我们要普及积极心理学、现代健康观和积极的幸福观;倡导积极心态、进取心态、成长心态;倡导“快乐参与,创造意义,体验幸福”。
十、美国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学
----科学普及应是双向交流、共建共享的过程
美国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1977),1946年首次使用“大众传播学”概念。传记作家把他称为“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传播学是探索、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实现希望发生的变化的活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汉语“传播”一词缺少“双向交流”或“共同拥有”的意义,而“传播”的拉丁文communicare的意义是“使共同”。A.Gode在1959年给出的定义是,传播“就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第四篇:教学理念学习心得
教学理念学习心得
教学理念学习心得1
近日有幸前往县城某学校报告厅聆听省教研员关于中考复习及教学理念的相关讲座。在持续两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本人边听边记,同时结合自身过往教学思路和教学实际,写下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现部分整理如下:
首先,教师要对《课标》和《考纲》不能仅停留在知道、应付的层次,而是要深刻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做到对教学实际起到指导作用。换言之,在教学设计及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课标》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以本人为例,以往对《课标》的了解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个标准,知道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等基础内容。但对于如何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内容缺乏思考。省教研员在讲座中则提醒我们,中考考什么、如何考是指引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方向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变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
例如,幼儿牙牙学语时,父母通过讲故事、读绘本等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孩子在语篇和图画中逐渐学习词汇与表达。那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将词汇独立出来进行反复讲解、识记的传统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在语境、语篇中识记单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学生的英语文章阅读量。通过完形填空、仿写等题型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生活化交际情境,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将知识固化为理解和表达的本能。改变“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不至于因充斥大量枯燥的语法点讲解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但亦不可矫枉过正,放任学生无计划、无组织地自学。日常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有过程的训练,而非单纯的测试。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启发引导、方法技巧四个方面,后者则纠结于分数与对错,因此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反馈和及时调适。
例如,中考试题中的词汇均属常见词汇,但学生听力填词、完形填空等题型正确率并不高。过多的词汇用法及语法点讲解对学生而言往往适得其反。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艰涩的文辞辨析应当属于英语专业学生或大学生的学习范畴。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应当通过鼓励学生开口表达,引导、启发、开阔学生的思维,通过一定强度的四项基本技能训练武装学生,增强其开口说、动笔写的能力。
第三,教师要注意在对学生的日常教学和交流过程中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迫在眉睫。外国糟粕文化的入侵,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及各种崇洋媚外的商业举动对青少年的爱国意识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不论是在教材中,亦或是中考未来的方向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良品质以及精神力量都有较多的体现。我们不能让下一代“享有美国孩子的自由,中国孩子的宠爱,却缺少美国孩子的独立和中国传统的孝道”。
在讲座中,省教研员还通过两个典型的课例说明了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要体现《课标》的培养目标(例如、阅读课型从原因、结果、影响、文化意识角度进行设计),而非机械式地套用思维导图、动画、音乐等教学工具或素材;
2、各个单元的'教学和复习不是孤立的,教学要注重前后衔接,要以话题为导向展开;
3、听说课型相结合、读写课型相结合,不将四种基本技能人为割裂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学以致用”的体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教师的敬业应当体现在精妙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适量且有质量的练习筛选与批改艺术等方面。因此,提升效率、效果才是真正的敬业,低效加班的方式并不值得提倡。
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是一门简单且复杂的艺术,不是一时半刻、一篇文章就能讲得清楚的。这篇文章只是本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粗浅的理解。最后,用省教研员提及的三句话作为学习心得体会的结尾:T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will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learn.
教学理念学习心得2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只有在低年级完成足够量的识字教学任务,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才能痛痛快快地读书,大量地进行课内外阅读。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多识字,写好字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现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低年级识字量大,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比较枯燥,教法陈旧,学生靠反复机械练习识字,教学效率低。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时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写字教学环节薄弱,对学生的书写指导不到位等等。
我认为要想搞好识字与写字教学首先要强化教师对课标的学习,我们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而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每一个教育环节。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把“喜欢学汉字”、“对学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作为小学低年级学段识字的首要目标。对于刚刚走进学校的学生来说,喜欢汉字,感受识字的乐趣,进而主动地学习汉字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如果学生一接触语文学习,老师就把汉字作为一些枯燥的高深的符号强加给他们,让他们产生一种畏难情绪,甚至是厌学情绪,这对今后他们的学习,无论是识字的学习,还是阅读等相关内容的学习,都是十分不利的。同样,教师如果能够认真地落实课标的要求,精心地设计教学,就能够让学生在入学不久就喜欢汉字,把识字作为一种乐趣去享受,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非常有益。 其次,要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写字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教学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长时间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缺乏兴趣的'现实情况,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取一些小游戏,小道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摘苹果”、“捉迷藏”等,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她们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思维比较活跃,记忆也就相对深刻了。
再次,重视学生识字渠道的多元化。识字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在书本中识字,更要鼓励在生活中识字。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培养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的重要方法除了强化诵读,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读好书以外,还有就是从现实生活中识字。比如,一年级新生在刚上学的时候,我就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做一个自己的姓名牌。在姓名牌上写上自己的姓名,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个性的图画等装饰。上学后,让学生把写有自己姓名的牌放在桌子上。在课间的时候,我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换姓名牌,互相认识一下班上的同学。一个班上有几十个学生,一个名字至少有两三个字,这样的话,几十个字、几百个字,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高高兴兴地认识了。并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就对识字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建立识字乐园,识字口袋,识字树等等,这些措施不仅开辟了识字教学的另一个渠道,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总之,学校的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识字。
还有,加强学生写字教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实际上教学中重识字轻写字的现象极为严重。很多学生写字习惯差。进入课堂,可以看到,学生写字时的坐姿和执笔方法非常糟糕。翻开学生的各科作业,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等现象很普遍。我看过一些专家的报道有这样的内容,在孩子手腕力量达不到灵活运笔的情况下,先识字后写字。如果提前写字,只会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时,教师不应教孩子写字,低年级学生也应少写,否则,只会起到不好的作用。学校应把写字课落到实处,教会孩子如何写好字。完成写字教学时,也应强调教法,不要机械教学。
最后,要利用各种方法减少“回生现象”。 学生经常是今天会写,也许第二天、第三天就忘了,教师经常抱怨,教不会了。其实这种遗忘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知识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些遗忘。那么我们就要及时复习、克服遗忘,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就要想办法及时减少“回生”否则真的是费时费力。
识字与写字教学,看起来简单,要教好真挺难。以上是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望批评指正。
教学理念学习心得3
时光飞梭,47天的兵二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已经结束,在学习的日子里,天天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体而言,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地再现历史事实,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
学生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而兵二所有的老师十分勤奋好学,精于钻研,专业功底强,理论知识掌握得十分到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探索了历史教学的新路子。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这在兵团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始终走在前列。
通过这段时间的听课,兵二刘民老师的课有一大特色:授课时言简意赅,精讲精炼,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能够拓展开学生的思路,时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拔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又能将所学的内容及时与必修一、二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比较,有利于高三时的复习,为以后的高三复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二陆冲辉老师的历史课,也有自己独特的闪光之处:制作的课件比较精炼,史料十分的新颖、独到,针对性十分的强,结合史料进行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听了他讲授的《海湾战争》这一课,感受十分深刻。通过现代化的战争,使用大量的图片和史料,进行重点知识的突破和强化,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远离战争,珍惜和平情感教育价值观,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高三漆志忠老师的课:讲练结合,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自成体系,形象直观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专题教学,便于难点知识的突破。另外使用自己总结的专题进行复习,自成体系,针对性强,能够锻炼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审题能力,尤其是材料题的审题和突破方法上,引导十分的到位,教会了学生做题的科学方法,因此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
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提供形象生动、直观新颖的教学材料,吸引、感染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信息,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只是单一的讲述,同时能够紧紧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学习,引用材料再给以证实,做到了论从史出。学生的课后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而难易适中。重在课堂的设计上,新颖直观、形象逼真,即使观摩课,并不是老师在做秀,反而更能再现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的闪光之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能够循循善诱,一丝不苟的给以辅导和鼓励,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带了一个好头,培养了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另外,各位老师都十分的爱岗敬业,在培优工作上,做得十分的突出,单人单练,责任到人,默默奉献,老师的责任心强,尤其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便于增强高三学生争取考上一个好大学的学习动力。这些方面都值得我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落到实处。
三、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功能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历史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各位老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做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在大多的历史课堂上,老师都能运用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育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刘民老师在上《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这一课时,能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时刻启发学生的救国热情,始终贯穿课堂的始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陆冲辉老师上《海湾战争》这一课时,结合最新的材料和形象直观的战争图片,能够培养学生远离战争、珍惜和平的爱国情感和科技强国、科技强军的理念,这些课在情感教育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上体现的很到位,受到了广大听课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花费时间多,传授的知识容量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把课堂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地图、图示、表解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反映出来,扩大了信息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益。课堂容量大,并不是容量过大,课堂时间要延长,而是难易适中,重难点突出,重在拔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每一个内容针对性强,将所学的内容能够及时落实,便于真正将学习的内容能够当堂讲,当堂消化,避免课后学生用大量时间再来消化的“马后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四十几天的学习,在教学生涯中,促进了我的成长,同时给我的启发也很大:活到老,学到老,钻研到老。作为一名老师,要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要用前沿的眼光和睿智的洞察力来认识问题,教好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这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理念学习心得4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之后,我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以学生的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学科课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设计与评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活动过程。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怎样进行学生实践活动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综合活动”四个领域,其中,综合活动展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主题班会与学校大型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流程,更便于我们教师有针对性地借鉴。
人与自我教学案例中,“学生与网吧”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活动设计:主题的提出、活动目标、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计划和活动展开两个方面)教师反思、点评。在这一部分里,不仅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而且明确了一种让我的学生能更好的对待网吧使用网络的教育方法,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比老师家长的说教更有效果。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能力。 “学生与网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从而主动拒绝网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习惯接受老师或者书本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理念学习心得5
通过几个月的网络培训,我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获得数学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科学态度,而不是直接呈现解决问题的算法与结果。例如,在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时,可以采用下面这样具有实际背景的例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模型。
[例1] 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赛了9场,只负了2场,共得17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
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三:对于教材中一些通过操作而获得新知的安排,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从而去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不是去机械的记忆。
四、老师要做到课后及时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改进教学。
五、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作为新人的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酝酿、多思考、多学习,才能驾驭好教材,引导好学生。
教学理念学习心得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里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学习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上好创新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个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其实也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现代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份。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氛围,真正在教学中建立“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箴言“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应该象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不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性,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认真诚恳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感心,以情得情,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只用在这样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彻底的放松,兴趣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才敢于提出自己所思之问题来,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转变教学态度,不能总是抱着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正确处理教学中教的主体和学的主
体的问题,要改变把分数作为唯一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要因材施教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每个教师都必须转变旧的教学观念,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保持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与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调节心态,完善人格。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所以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十首要条件。
三、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创新思维时空
在学习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个字你想怎么记”、“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之类的问题。
设计练习题时要设计出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例如: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带“门”字框的字,再编儿歌,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哪怕只编一句,老师要给予肯定。短短几分钟,就编出了“日字进门惜时间”、“口字进门问问题”、“马字进门别乱闯”、“耳字进门听新闻”等儿歌,学生兴趣很浓,鼓励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巧识生字种记忆生字的学习生中
去,在学习中学生会迸发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总之,“一遍功夫一边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创新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五篇:21世纪教育的十大理念(定稿)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1楼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 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谷山119 4位粉丝
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 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 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 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 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 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 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 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 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 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 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 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 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 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 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 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 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 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 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 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 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 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 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 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 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 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 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 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 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 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 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 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 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 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 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 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 地学习和发展。
2010-3-19 14:22 回复
2楼
六、个性化理念 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 新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而鲜明个性的个性化人才来支撑,因此它催生
谷山119
出个性化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 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
4位粉丝
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它把培养完善个性的 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之中,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人 格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个性化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求创设和营 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搭筑个性化教育大平台;其次在教育观念上它提 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 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 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 性
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 间。
七、开放性理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封闭式教 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 内容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等。教育观念的开放性即指民族教育要广 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即 教育要走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即教育要从学历 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宽,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延伸,从学校 教育到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拓展;教育目标的开放性即指教育旨在不断开启人 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人的生存和发 展空间;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虚拟的等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活动,以激活 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设置 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 实包容性与新颖性; 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指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 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八、多样化理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社会生 活的日益复杂和多变,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 的态势。这首先表现在教育需求多样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的 规格、标准必然要求多样化;其次表现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化,管理体制多样化;再次还表现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 人才质量的标准多样化等等。这些都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与挑战,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
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 模式,主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政策法规体系与舆论氛围,以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九、生态和谐理念 自然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也需要宽 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 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
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 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 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把融洽、和谐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的每一个 有机的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使人才健康成长所 需的土壤、阳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达到生态和谐 地育人。所以,现代教育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 环境建构,力求在整体上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 造出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
十、系统性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成为现实。教育成 为伴随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而,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 情,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事情,而且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事,是整个国民素 质普遍提高的事情,是关乎精神文明建设及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全局性、战略 性大业,它是一项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行业和 部门,所以需要全社会普遍参与、共同努力才能搞好。所以,与传统教育不同,转型时期我国正在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大教育体系,它需要在系统工程的理念指 导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一体化运作,以培养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人们的 生存和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现社会系统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整 体联动为基础,把健全教育社会化网络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中心工作来抓,促 进大教育系统工程的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 切要求。(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 李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