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选自《求是》)
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一、确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领导干部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进行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此,就必须自觉掌握辩证唯物论和实践认识论,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尤其要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客观地认识社会存在的本质,对社会存在有一个科学判断。习总书记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与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即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
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要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作出准确定位。当今,我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实质上意味着今天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正是基于“三个没有变”,我们党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仍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要对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基本矛盾状况有一个正确把握。习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当今我国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不高;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经济基础发展;这种阻碍已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不断进行下去。我们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对全面深化改革作总体部署,以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今天我国的改革处在“攻坚期”、“深水区”,要攻坚克难,以“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对我国社会发展状况有一个准确把握。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相对不足,社会和谐稳定因素也不是很够。这要求我们既要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进社会创新活力。
二、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需要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要做好工作,必须有正确的工作思路。正确的工作思路哪里来?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就需要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它能帮助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是指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分析和说明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状况,并预见社会发展趋势的方法。这一方法首先要求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及社会发展状况,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及社会发展状况,需要把握其中蕴含并体现出来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状况。社会基本矛盾之间适应或不适应,一般是通过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状况体现出来的。当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相互适应时,就使社会既具有发展动力和充满创新活力,也能使社会保持平衡与和谐。当社会基本矛盾之间基本不适应时,就使社会既缺乏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也会失去平衡与和谐。衡量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状况,一般通过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状况来把握。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动力和平衡两个根本要素。飞机要飞起来,首先要有动力,否则飞不上天;它在飞行中必须保持平衡,否则会掉下去。一个社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动力机制,释放着社会发展的能量;平衡机制,保持着社会发展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是一切社会运行的两种最根本机制,一切制度、体制、政策和措施都是这两种机制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其深层的区别就是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不同。社会制度的演进,从社会运行机制角度看,本质上都是围绕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进行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主要是动力机制有余而平衡机制不足,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主要体现在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注重社会平衡上,但资本主义并不能真正解决平衡机制问题。而社会主义则不仅要解决平衡机制,而且通过平衡机制的解决推动动力机制的解决。1957年至1977年间,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动力机制的正常运行和发挥,结果导致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不足。我们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是从解决动力机制入手的,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发展看作硬道理。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建设平衡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公平正义和“三个解放”,主要就是解决发展动力、创新活力与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这里涉及的也是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
可见,一个政党要确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领导干部要确定正确的工作思路,就要紧紧围绕动力和平衡这两种根本机制来考虑。这两种机制关系实际上就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今我国的“总问题”或根本问题。我们实行“改革”要解决许多问题,但从根本上主要是解决“发展”与“稳定”两个层面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首先应紧紧围绕这两种根本机制来确定正确的工作思路。从事任何工作,首先要注重解决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也要注重解决和谐稳定问题。
三、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需要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习总书记这一论述具有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思考和解决重大的历史性、方向性和战略性问题。
当前,我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具有新的历史特点:力量较量日趋激烈,和平与冲突交织,但冲突增加,抢占世界发展制高点的紧迫感在增强;变化迅速所导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严峻,集中突发的矛盾会增多;结构调整成为常态,传统与现代博弈,但阵痛增强,我们时刻面对严峻考验;社会复杂多元,成长与烦恼同在,但烦恼增多,从两难和烦恼中寻求成长成为不懈追求;民众参与和民怨增大并存,但民怨增大相对突出,公共安全成为突出问题;要集中资源和力量攻坚克难,但成功与危机共存,危机增大,会遇到很多决定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执政环境相当复杂,面对的问题相当重大,承担的任务相当艰巨,这就要求我们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而要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首先就要增强我们自身的能力和本领,特别是要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所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政治方向,提高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自觉遵循客观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会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看问题要看主流、看大势、看本质,不要被细枝末节和现象所迷惑;抓工作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必须深入地学,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不能一阵风,被动应付,当成临时任务,必须持之以恒,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总之,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把我们党的“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坚持下去,不断提高全党同志的理论思维水平。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第二篇:选自《匆匆那年》
毕竟在学生时代的生活也好,恋爱也好,并不是那么风花雪月,更刻骨铭心的是每天相
依相伴的感觉。
这一路上的景色,他们根本没有细看,那大潭小潭的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汪水,真正开
心的原因还是待在身边的人,大概年轻的时候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几个动作几个玩笑就足够开怀。
说到底那时候他们也没什么愁事,当然也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天天晃悠着小日子过得挺
滋润的,所有人都很知足。只不过他们年纪小,不明白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其实就像张信哲的那首歌里长的,且行且珍惜呗。
所有的男孩子在发誓的时候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一定不会违背承诺,而在反悔的时候也都
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能做到。所以誓言这种东西无法衡量坚贞,也不能判断对错,它只能证明,在说出的那一刻,彼此曾经真诚过。
长大就是这样,总是让你得到一些再失去一些。比如他们都不会知道,这些曾经的天真
谈话,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陈寻的心里,终究有她不能进入的空隙。
我留着她的杯子,不代表我还喜欢她,就像你把陈寻所有的东西都扔了,也不代表你就
忘了他。人不是只有爱和恨两种情感,还会怀念,会埋怨,会想念,会感叹。
方茴总是在下意识地强调陈寻的漠然和淡忘,但我知道她心里肯定不是这么想。其实她
害怕陈寻忘记,害怕到了这段感情的最后,只有她一个人感怀凭吊。
友情以上,恋人未满。
数学中最牢固的形状,在感情上,恰恰是最脆弱的关系。
不幸的人不会愿意在幸福的人面前哀悼,那只会让人感觉更加不幸。
有些痛苦不经历过,永远无法体会。所有的开导的话都会变成不疼不痒的风凉话。 笑得空落落的。
窗外的春光明媚刺眼,沉静的校园里不知道掩埋了多少单纯的真心爱慕,只可惜他不明
白那时一切当早,辗转岁月里再多细腻情思也会化灰流逝。暗恋可以支撑起少年时代的所有梦想,却不能抵挡成人以后的微薄现实。
两人都有难以言明的事情,也都不是可以欺骗,只是不想把已经掩埋的秘密,挖出来接
受拷问。年轻的时候不懂什么事信任,只是觉得心里惴惴的滋味,不太舒服。
在中介之前,就全当放纵自己的迷梦了。
所谓成熟,不过是更加能忍耐痛苦罢了。
谁也无法说清她究竟放下了多少,又记住了多少才能绽放出那样的笑容。
一个人的快乐,快乐有可能是假的;一群人的快乐,快乐已经分不出真假。 根本不懂分寸,也没有进退,只是倾囊付出自己的所有情感,用力爱。
沧海不在,覆水难收。
繁华不过是散场的开始。
对于爱情,她只要绝对或者零。
所有的永远唯一到最后还是变成了无法更改的决绝。
新的爱寄长在旧爱之上,吸取其中的养分完成之前所有成长的同时,盛开出更加鲜艳的花,而过去随之凋零,变成枯萎的尸体,甚至连灰都不剩。
选自《匆匆那年》
第三篇: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视频——观后感
《共产党人》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90年伟大历史为线索,以100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浴血革命和顽强斗争事迹为内容的电视专题片。全片共100集,分人物篇和党史篇。是一部弘扬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大型电视专题片,对保持我党的先进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意义重大。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共产党红色起点,九十年前一路走来的风雨路程,光辉业绩。本次观看所反映的100个优秀共产党人业绩的全部。透过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使我们感受到历久弥坚不曾有过丝毫暗淡褪色精神光辉。我们回望红色起点,让我们坚持90年不变的宗旨,让“共产党人”的旗帜与精神在永远忠于人民,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更加高扬。
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共产党人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共产党人有别于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人他可以不是一个共产党员,而一个共产党员未必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其区别就在于共产党员只是一个称号,而共产党人,却是一个活生生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有血有肉的,有灵魂的人。一个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人。许多共产党人一辈子用实际行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地位,公而忘私、廉洁奉公。这样的人生,是光明磊落的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党的利益就是群众利益,心时刻贴在群众的脉搏上,倾听了解群众的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工作的终极目标是群众的利益,而非个人私利。工作不变的方向是群众的需求,而非做给“上级看”,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样的利益观,令人敬佩;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不计个人得失,带头苦干实干,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求实名而不务虚名,求百姓口碑而不争风头功名,求长远之名而不追求眼前之名,脚踏实地多做贡献。这样的名利观,催人奋进;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对人民群众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手中的权力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搞特殊化,行使权力以符合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后门”上的那把锁是没有钥匙的,但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钥匙揣了一大串。这样的群众观,必定得到群众的拥护。
我们共产党人,在党内党外的各种斗争中锻炼着自己的思想,经常地总结和吸取革命实践的经验,检讨自己的思想是否完全适合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否完全适合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利益。在这样的学习、反省和自我检讨中,去肃清自己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残余以至某些不适合于共产主义利益的最微弱的萌芽。我们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对于各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经过各国共产党和各国人民自己的手,去改造自己的国家,从而一步一步地把世界改造成为共产主义的世界。共产主义世界好不好呢?大家知道,那是很好的。在那种世界里,没有剥削者、压迫者,没有地主、资本家,没有帝国主义和法西斯蒂等,也没有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没有剥削制度造成的黑暗、愚昧、落后等。在那种社会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有高度的蓬蓬勃勃的发展,能够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各方面的需要。那时,人类都成为有高等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大公无私的、聪明的共产主义劳动者,人类中彼此充满了互相帮助、互相亲爱,没有尔虞我诈、互相损害、互相残杀和战争等等不合理的事情。那种社会,当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最美丽的、最进步的社会。谁个能够说这样的社会不好呢?那末,这样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否能够实现呢?我们说,是能够实现的,是必然实现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已经作了无可怀疑的科学的说明。
一个共产党人如果没有明确而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没有正确而纯洁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要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并使之成为自己的革命斗争的武器,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说,一个共产党员要有比较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就必须有崇高的无产阶级的立常同时,我们也应该说,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要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这也是不可能的。
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也给了我们以事实上的证明。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更快地实现。这就是我们的理想。
但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前面还站着强大的敌人,必须彻底地、最后地在各方面战胜这些强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斗争过程。没有这种斗争,就没有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自然,这种斗争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是什么“偶然的”社会现象,是某些共产党人所制造出来的事件。而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不能避免的阶级斗争。共产党的产生,共产党人的参加、组织和指导这种斗争,也是社会发展中必然的、合乎规律的现象。帝国主义,法西斯蒂,资本家和地主,总之,一切剥削者和压迫者,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剥削和压迫到不能生存的境地,使得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群众非联合起来反抗这种剥削和压迫,就不能生存,不能发展。因此,这种斗争乃是完全自然的,不可避免的。
本次观看的《共产党人》以中国共产党90年伟大历史为线索,以100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浴血革命和顽强斗争事迹为内容的电视专题片。其中包括很多优秀党员的事迹:工人先锋林详谦、农民的好拔哥韦拔群、大一绝唱的瞿秋白、带镣行的刘伯坚、抗联女杰冷云、铁血柔情李林、为民发声的邹韬奋、国歌嘹亮的聂耳、烈火中永生的叶挺、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大众哲人艾思奇、中国保尔吴运锋、农民雷神于化虎、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孤胆英雄杨子荣、江姐的第八封家书、邱少云最坚忍的潜伏、黄继光的第一次冲锋等等几十个优秀党员的事迹。每个共产党人的事迹都感人肺腑,让人难以忘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忠于人民、服务群众的旗帜和精神。
共产党人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
产阶级的立场。共产党人是这个世界上的灵魂,是这个世界上生命的源根。共产党人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乐于奉献,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服务社会,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做出了积极努力;他们用人间的真情博爱,诠释着生活中舍与得的真谛;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他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捍卫真理,耕耘和平,一起续写了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骄傲。泪光里,心心相连;笑声中,肩肩相并;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所有的人由身心行动。共产党人受到了很高的称赞,有一首盛赞共产党人的诗是这样写的:“救苦救难赛神仙,为国为民胜圣贤。人间充满私与利,心里储藏锤和镰。革命感情深似海,翻身恩惠大如天。实现理想稳掌舵,千难万险也过关。”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就应该像共产党人学习,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
第四篇:求是观后感
《求是》观后感
近段时间,我系统地看完《求是》看完之后,我感触颇深,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畏惧艰难困苦,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勇于担当使命的政党。
杂志发表习近平文章:《关键在于落实》通过认真阅读该书,可以发现,书中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非凡,毛泽东作为这个党的领袖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计划或者预言,而在于它的实践。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真理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更多的时候,它可能只是黑夜中一道电闪,甚至是遥远的前方一缕若明若暗的微光。发现真理,需要智慧。跟随真理,则需要勇气。”这些都是《求是》里让我受益的精彩睿语。
“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基石。”这警示我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坚决打牢理论基础并将它们牢记于心,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真正做到以人本、专业、安全为服务理念,以效率、亲切、严格为工作信念,以更快、更亲、更严为工作追求,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严谨方式切实服务好边检工作,踏踏实实的走好边检人生的每一步,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神圣的边检事业中去,做一名忠诚进取的国门卫士。
学习有很多种,不论直接学习或者间接学习,学到就好。读书也一样,在于读透而不是读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领悟。学习不仅仅是要理解掌握知识,更要将知识能动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100301赵立庚
第五篇:《求是》文章
《求是》文章——大部制改革: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求是》杂志2013年第1期刊登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署名文章:《大部制改革: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作为这一改革的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探索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创新行政管理理念,转变职能,有力保障了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
在改革实践中,我们从基础抓起,坚持在“六个注重”上狠下功夫。
注重科学优化机构设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整合优化内设机构。将过去由十几个部门分管的行业,综合设置为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4个管理大司局,推进管理职能的有机整合。根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设置主要负责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军民结合、信息化推进等机构。兼顾信息通信网络发展、管理和安全保障的现实需要,设置主要负责通信发展、电信管理、通信保障、信息安全协调等机构。
注重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认真履行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以及指导行业发展的职责。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通信业转型发展等战略举措,狠抓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攻克“三网融合”、淘汰落后产能等难点。
注重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坚持把转变职能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微观干预,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注重增强行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全局性。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的新途径,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管理,努力为行业发展创造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改进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支持受惠面广和公益性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发布等公共服务,健全行业服务体系。
注重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坚持权责一致原则,建立健全部门间协同配合机制,加强重大问题会商和沟通。充分利用跨部门合作机制,有效推动一批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促进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的衔接配套。加强部省战略合作,与23个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规划衔接、项目推进和信息沟通,确保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
注重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坚持发挥和利用好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统一高效融合的工业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按照相互沟通、协同配合的思路,完善司局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流程。发挥地方贴近基层贴近行业的优势,依托和支持地方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始终把行业协会作为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支
撑,建立健全购买服务、政策征询、信息交流等机制。发挥部属事业单位和高校在决策咨询、人才培训、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注重加强机关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双向挂职交流、竞争上岗、关键业绩指标考核等形式,改善干部队伍素质和结构,适应履职需要。加强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培育机关文化,提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
大部门制改革不仅精简了机构,更重要的在于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工业通信业与信息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快步前行。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环境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内在要求,及时提出工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思路;针对一段时期内工业行业管理分散的情况,着力建立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体系,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协调,不断夯实行业管理基础;着眼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及时提出重点产业振兴改造、工业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重大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2008—2011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201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5%,“十一五”期间工业领域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量增长了50.1%。有力夯实了工业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地位,信息化作为现代化战略举措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抓好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和集聚发展等关键环节,坚决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业节能减排等攻坚战。“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左右,6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从2005年的32.7%下降到2010年的30.3%,钢铁、汽车等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中西部工业占比分别提高了2.1和3.7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层次稳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26%和36.7%,工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7%和15%,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切实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推动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图,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启动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生物、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加强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工作,4年多来共复审2.4万项标龄超过5年的行业标准,制定完成近万项标准,基本扭转了长期存在的标准滞后局面,积极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TD-LTE-A(时分双工模式增强型长期演进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军民融合。我们积极探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军民融合的路径。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集成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切入点,推动信息技术在商务、物流、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活力。不断完善两化融合工作与服务体系,健全两化融合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初步建成,国防科技工业民品产值占比超过75%。
全力推动通信业健康发展。我们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提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覆盖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行业监管模式,不断推动行业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果。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农村地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35亿户,其中移动用户达到10.52亿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64亿户,互联网网民达到5.38亿人。电信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市场格局持续改善,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力维护了基础网络、工业控制系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了用户信息安全,净化了网络环境,提升了网上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支撑。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重点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狠抓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组织开展质量品牌年活动,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建立区域性、行业性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坚决查处电信行业恶性竞争、阻碍互联互通、资费违规等行为,2008—2011年电信服务综合资费水平累计下降30%左右,老百姓得到了真正实惠。
三
总的看来,大部门体制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力推进,才能突破制约,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
促进科学发展是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大部门体制改革是在以往政府机构改革基础上的深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目标的关键步骤,是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的战略举措。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大部门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着力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为促进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体制保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关键。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加大,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扩大共识为动力,寻求改革的新进展新突破。一方面,要直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积极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式;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改革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用改革的方法解决改革中碰到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核心。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必须牢牢把握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着力推进管理创新,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自我管理和行业自律,更加注重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和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人才队伍等基础建设,提高行业管理能力。
加强协调配合是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保障。加强相关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和国外做法借鉴,搞好顶层设计,促进大部门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衔接配套。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科学设计、分步实施、由简入难、逐步深化,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巩固与拓展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成果。文章来源:移动通信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