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心得体会---和谐十二月
支教心得体会---和谐十二月
姓名:张晓军 性别:女 派出学校:新源县巩乃斯种羊场中学
受援学校: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三小学安定教学点
经过三个月师生间的沟通磨合,有了一定的默契度,因此在这12月份期间的学习与复习阶段,教与学顺利了许多。
尽管教学科目繁杂了些,但我丝毫不懈怠,深知博采众长的益处,我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同仁们请教,勤于听课,精心备课,设计适合各班级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不落于新课标的新要求而不断学习着。
课堂教学与学习辅导。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把每一堂课的教学要求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设计好可能的课堂突发情况的应对方式,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后进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给予尊重,力求能掌握基本的知识结构,不给学习压力,让他们对学习不丧失学习的兴趣,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去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课余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让这部分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中等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我通常利用课间进行耐心讲解,让他们养成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以便培养更多的优等生,减少后进生,并积极的与家长联系、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加强家校的配合教育,共同管理学生,培养合格优质的小公民。
关爱学生成长。
小学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一点都不能马虎。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教学,我都不曾忘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与理解学生,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相信学生的潜在能力,放手让他们锻炼成长,即缩小师生距离,也建立了彼此的信赖感。“爱”的教育,简单温暖的问候,贴心的叮咛,热切的期望,很大程度上激发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爱学生要了解学生,包括对他们基本情况的了解。课间与他们聊天,中午休息时给他们讲故事,了解情况,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入冬以后,部分家远的学生不回家吃饭,我会给他们准备好开水,让他们吃得热乎些,叮嘱他们要他们注意饮食,不吃垃圾食品,注意饮食安全,让学生有了家的温暖。
总之,在这一个月里,我收获了许多的感动!
2015年12月30日
第二篇:中班十二月心得体会
挖掘调皮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教师:郑容
钟伟浩是我们班几个调皮的孩子之一,每次活动他不是动动这个,就是动动那个,坐在凳子上坐不住,要不就偷偷拿玩具玩,或者就是钻桌子之类的,甚至会大声说话。以至于评比栏上他一朵小红花都没得到。我看他也是无所谓的样子,每次别人贴红花时,他总是嘴里还念念有词,没有就没有,又什么大不了的。把我们老师气的的说不出话来,本来想用幼儿最喜欢的到红花来感染他一下,想不到咳……
有次游戏活动开始前,我担心他会捣乱,于是就对他说:“伟浩,如果今天你表现好,老师就特别奖给你三朵小红花好吗?”他抬起头惊奇的看着我说:“老师是真的吗?”:“是真的”他低头想想了说:“好的”然后就回到了座位上。接下来我一直在观察他的表现,包括上厕、吃饭、活动时。如果发现我在看他,他就立马表现出好样子,不说话,不乱动,不乱跑。整天表现的还可以。到了离园时,他爸爸来接他,可是他却一动也不动的站在门口,直直的看着评比栏,我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伟浩你今天表现好,老师奖给你三朵小红花。”说完我把小红花贴在他的额头上。贴完后,他马上取下贴到自己的评比栏中,高兴地说:“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说着就拉着爸爸的手一蹦一跳的走了。
虽然只是一朵小红花,对于调皮的孩子来说诱惑力是很大的,为什么呢?长时间没有得到红花也许他对红花失去了信心,但是内心还是很渴望得到的。而我们老师只要正确的对待给与他信心,付出一点努力,孩子就会得到不一样能过的效果。
第三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2010年7月12日,我们清远暑期实践分队一行人来到了阳山县秤架镇秤民中 学,即将开始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
盛夏时节,艳阳高照,支教的心和这天气紧紧地纠结在一起,确实有点心急,有点紧张。一直以来,我都把支教和教书育人当作是一件神圣而又庄严的事情,可他却离我如此的遥远。难得此次参加支教,心里是如此的高兴。汽车闯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跨过一条条熟悉的小河,历时四五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是意见普通的乡镇初中,就像我读初中那时一样,四周大山环绕,校室陈陋窄小,对城里人来说不开入耳。从四年级就开始留校住宿上学的我,感觉这里的住宿条件比我家那好多了,一切都不是问题,带着一份份满足和喜悦,准备着,努力着接下来为期七天的授业。
7天支教,我从趣味英语、趣味数学、心理教育以及第二课堂等别开生面的课程中,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接触,从紧张走向适应,从适应走向稳重。这群纯朴而又有点调皮的孩子,有时是让人有点揪心,他们向往着山外面的花花绿绿,希望有一天,他们的家也能像电视上看到的一样,就在大路的两旁,周围是市场,是超市,是游乐园,没有灰尘,没有臭水沟……他们那种率真的表情,可爱的面孔,是那么的热情,又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让人迷昏颠倒。他们那双眼睛,就像当年的我一样,很有精气,很有干劲,但看得比我更远。
我主要负责的课程是“第二课堂”。熟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上好这节课,此前我和队友早早就备好了许多课,生怕不够,在不断的讨论下我们才把主要备课方案定下来。或许是一时兴奋冲昏了头脑,或许是机灵乖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的挑逗,迫于形式的需要,只好即时对应对授课,结果也蛮有效的,学生玩的开心,学得快,我们学的也多。
七天来,经历了喜乐和感动,就像吹响的一首短歌一样,让人留恋,让人回味。七天,我们感觉时间太仓处了,七天,我们实做的事太多了,七天,大家身负的担子太沉重,七天,我们收获的更多。离开秤架民族中学,我们带走了经验,带走了稳重和成熟,更带走了快乐和感动。真希望我们就是台风,把那边细小的幼苗吹壮了,吹醒了,吹绿了,待到离开后,能留下雨水和甘露,滋润那一方水土,变得更清更绿,明天更美好!
这次支教是我的人生的一小笔,却是经验一大箩筐。此行让我牢牢记住家乡的水,家乡的情。我出生比这更落后的农村,“吃水不忘挖井人”,此行我更懂得了感恩和知足。
2010年8月12日
第四篇:支教心得体会
在乡下的思考
——下乡支教随想
十月中旬我们来到了位于古交县的一个乡村小学。转眼间
12天得日子过去了,掩卷沉思,心中充满喜悦,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牵挂。支教工作锻炼了我, 乡村的热情感动了我,,孩子们的天真感染了我,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经历过的是心灵的一次次触动,留下的是我深深的思索…… 发现——“好学生”和“坏学生”
在科头希望小学,有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他上课时积极的回答问题,一双耿直的眼神总是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他品学兼优,是学校老师们学习的典范,是同学们心中学习的榜样。
有一天,我跟他聊天,我问他:你知道我们学校为什么叫“华宇希望小学吗?”他说:应该是我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希望比较大吧。我说:你知道“华宇”是什么吗?他说:不知道。就那么个名字吧!
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也是四年级。他坐在学校的最后,时不时的跟上课老师唱一下反调,课下是有名的“捣蛋鬼”。
我跟他聊天,也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他说:我们学校是华宇捐款修建的,是我们的恩人。我学习不好,妈妈说考上大学就大城市能去看看华宇,看来我是没希望了„„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要是我能看看华宇就好了。
我们下乡支教,应该告诉他们,这里为什么这叫“华宇希望小学”。应该告诉他们,你现在还有希望。应该告诉他们,到大城市、看看华宇不是梦想。
震惊——“伤不起”和“真心英雄”
在一次三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把“真心英雄”大大的写在了黑板上,我说:你们想学歌曲吗?一群稚嫩的声音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那我教你们这首歌,这首歌„„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我示意她说话,她说:老师,我们想学流行歌曲,您教我们“伤不起”好吗?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我爸爸、妈妈都去过城里,他们都会唱伤不起,连我姐姐也会在城里打工,他也会唱“伤不起”。他们说这首歌特别好听。您叫我们好吗?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显然很支持小女孩的建议!
城市的奢靡已经开始在腐蚀农村这片净土,城市的喧嚣已经在激荡山村小学生的头脑。什么是美,什么是动人,什么是流行,下乡的城里老师们,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思考——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
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短短12天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孩子呢?我们该教给他们什么呢?我们教不会孩子什么是牛顿定律,教不会他们什么是宇宙天体。对,我们教他们怎样去学习。我们给校长建议,把孩子的时间给我们,我们教他们学习,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从苹果落地到珠心算术,从古诗背诵到单词记忆,从中国风土到外国文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技巧。培养他们对未来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感动——“一毛钱”的重量
短短的12天,最难忘的莫过于离开的那一刻。我们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桌上那一堆堆的稚嫩的小手折出得的信封和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听着墙上的钟声滴滴答答的催促我们上路。我们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
“老师,你们还会再回来看我们吗?”
“老师,你们别换电话号码,等我考上大学了找你们,我打114查你们的号!”
“老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我一毛钱在外面买的,你戴戴看好看吗?”
„„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十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每当翻开同学们写给我的那些信还有那些小礼物时,内心都是一阵酸楚。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带微笑的脸庞不时的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踏上回城的车子,当我们在车前跟孩子们道别时,突然都很释然。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流泪,也没有说一句伤感的话语,我们微笑着,坚信这不是我们最后的离别,分开只是短暂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走出小山村、走出闭塞,我们还会有再见面的那一天!
孩子,我们等你!
第五篇:支教心得体会
在乡下的思考
——下乡支教随想
十月中旬我们来到了位于古交县的一个乡村小学。转眼间
12天得日子过去了,掩卷沉思,心中充满喜悦,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牵挂。支教工作锻炼了我, 乡村的热情感动了我,,孩子们的天真感染了我,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经历过的是心灵的一次次触动,留下的是我深深的思索…… 发现——“好学生”和“坏学生”
在科头希望小学,有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他上课时积极的回答问题,一双耿直的眼神总是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他品学兼优,是学校老师们学习的典范,是同学们心中学习的榜样。
有一天,我跟他聊天,我问他:你知道我们学校为什么叫“华宇希望小学吗?”他说:应该是我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希望比较大吧。我说:你知道“华宇”是什么吗?他说:不知道。就那么个名字吧!
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也是四年级。他坐在学校的最后,时不时的跟上课老师唱一下反调,课下是有名的“捣蛋鬼”。
我跟他聊天,也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他说:我们学校是华宇捐款修建的,是我们的恩人。我学习不好,妈妈说考上大学就大城市能去看看华宇,看来我是没希望了„„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要是我能看看华宇就好了。
我们下乡支教,应该告诉他们,这里为什么这叫“华宇希望小学”。应该告诉他们,你现在还有希望。应该告诉他们,到大城市、看看华宇不是梦想。
震惊——“伤不起”和“真心英雄”
在一次三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把“真心英雄”大大的写在了黑板上,我说:你们想学歌曲吗?一群稚嫩的声音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那我教你们这首歌,这首歌„„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我示意她说话,她说:老师,我们想学流行歌曲,您教我们“伤不起”好吗?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我爸爸、妈妈都去过城里,他们都会唱伤不起,连我姐姐也会在城里打工,他也会唱“伤不起”。他们说这首歌特别好听。您叫我们好吗?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显然很支持小女孩的建议!
城市的奢靡已经开始在腐蚀农村这片净土,城市的喧嚣已经在激荡山村小学生的头脑。什么是美,什么是动人,什么是流行,下乡的城里老师们,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思考——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
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短短12天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孩子呢?我们该教给他们什么呢?我们教不会孩子什么是牛顿定律,教不会他们什么是宇宙天体。对,我们教他们怎样去学习。我们给校长建议,把孩子的时间给我们,我们教他们学习,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从苹果落地到珠心算术,从古诗背诵到单词记忆,从中国风土到外国文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技巧。培养他们对未来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感动——“一毛钱”的重量
短短的12天,最难忘的莫过于离开的那一刻。我们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桌上那一堆堆的稚嫩的小手折出得的信封和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听着墙上的钟声滴滴答答的催促我们上路。我们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
“老师,你们还会再回来看我们吗?”
“老师,你们别换电话号码,等我考上大学了找你们,我打114查你们的号!”
“老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我一毛钱在外面买的,你戴戴看好看吗?”
„„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十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每当翻开同学们写给我的那些信还有那些小礼物时,内心都是一阵酸楚。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带微笑的脸庞不时的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踏上回城的车子,当我们在车前跟孩子们道别时,突然都很释然。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流泪,也没有说一句伤感的话语,我们微笑着,坚信这不是我们最后的离别,分开只是短暂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走出小山村、走出闭塞,我们还会有再见面的那一天!
孩子,我们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