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观摩活动听课心得(共)
名师观摩活动听课心得
2018年3月24日-2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保定市高新区小学举办的为期两天的“中国教育梦-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生长课程名师观摩活动”。我观摩和学习了来自全国六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和报告。短短的两天时间,让人感到意犹未尽。名师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在此期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收获
1: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中言:“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一句话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而我在回忆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爱华先生的授课时,便想到了这一点。
黄爱华先生在上课前先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提醒孩子们坐姿要放松,不要太死板。另一个是让孩子们改称呼,把黄老师改成黄哥。在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中,我突然觉得心和心的距离就这样被简单的拉近了。一堂课之中,黄爱华先生始终保持着微笑,和孩子们边聊天边学知识。老师的课上的幽默,学生学知识学的轻松。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亲切的关系,没有老师对课堂纪律的言语提示,更没有对问题学生的呵斥和惩罚,师生之间始终维持着融洽和愉快的氛围。学生喜欢上课的老师,也喜欢老师上的课。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做一个亦师亦友,亦慈亦严的老师,学生才会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2:教师要严谨治学,要把教的东西想的更明白些。
黄爱华先生在做报告时讲到:一定要对数学的文本的理解上多下功夫,要多理解知识的本源性意义。并用通过两则故事引发我们的思考。他教我们要多看一些教辅,多研读教师用书,要多和其他老师进行研讨。他还教我们怎么读教师用书:圈、理、拎。“圈”是圈出关键词语,“理”是梳理出教材的脉络,“拎”是概括提炼,形成教学结构图。简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读懂教材,写好教案的方法和精髓。这对我以后的备课指引了方向。
身为教师,一定要认真细致,严谨治学。3: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二篇:外出观摩听课心得
山东省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观摩心得
2012年10月23—26日,山东省体育与健康优质课初中组比赛在青岛市城阳五中举行,全省各市、县共300余名体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期间,来自我省17个地市的体育精英联手奉献了50节精彩的课堂展示。我有幸与我县的六位体育教师一同参加了本次活动,经过近5天的听课学习,自我感觉收获颇丰,现将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考验教师综合素质,体现教师真实能力
本次比赛的要求与往年有所不同,改变了以往教师精心准备一个课题进行展示,本次比赛共有五个教学内容:耐久跑、山羊分腿腾越、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健美操(第三套全国大众健身操)、武术青年拳,教师提前一天抽取所上内容,真正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这就要求每位参赛老师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避免了以往比赛老师只准备自身熟悉内容的片面性。同时,本次比赛所需班级也是当天随机抽取,上课之前教师与学生无法见面,只有课前约10分钟的简单交流时间,杜绝了上假课、上花课的空间,对每位参赛教师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对教师临场的驾驭能力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舍弃浮华的形式,追求教学的实效性
在以往的部分优质课上,一些授课教师为了充分体现课程改革后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及安排上,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景教学无论如何也要“沾”上一把,似乎优质课中没有了这些学习方式,就不能体现课程理念一样,结果是花样叠出,把体育课上成了表演课,上成了音乐课等。体育课上得出了花,但却有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填满了课堂,很多授课教师由于对教学内容理念本质没有准确把握,把课堂变得华而不实。体育课堂内容看起来很热闹,但是体育教学的效果、效益、效率却不敢恭维。而这次的优质课评选中,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教学内容设计上表演的成分和对花样与形式的追求少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注、对课堂生成的关注、对学生学习感受的关注多了。东营市广饶一中年轻教师巴金乐讲授的是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课堂进程衔接流畅,不图花架子,只求实效;教师漂亮的示范动作,清晰明确的讲解要领,及时准确地纠正错误动作,环环紧扣、过渡自然,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三、注重教师的业务素养,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的舞台 本次比赛的参赛教师多数为30岁左右的年轻教师,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师范类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五、六年的时间,通过比赛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一是教师的肢体动作规范到位,美观大方,对动作重、难点的把握准确到位,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二是教师语言表达清晰、流畅,从课的导入、环节的衔接、阶段性评价到总结性评价等,语言的运用都展现出教师良好的知识素养,使整节课充满吸引力。济南的宋鸽老师刚走出大学校园两年,看上去更像一名大学生,从身高可以看出他是搞篮球专业的,他所上课题是山羊分腿腾越,他通过规范的动作示范,充满激情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将整节课烘托的热烈激昂,尤其是最后的骑马舞,更是将整节课发挥到了极致。
在听课的同时,我有幸参观了城阳五中的大课间活动,他们的大课间以一根跳绳贯穿始终,称之为“绳舞飞扬”,以“我运动、我跳绳、我快乐”为主题,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理念。主要分为:绳舞热身操、个人花样跳绳、二人一绳、单人30秒速度跳、长绳8字跳、3分钟耐力跳绳和韵律放松操六个部分,整个过程场面宏大,富有激情。他们学校的花样跳绳队曾先后在全省及全国的大型活动中进行展示,同时参加全国的花样跳绳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五天,五十余节课听下来很辛苦,但比辛苦收获更多的是兴奋和见识,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对比本次比赛的老师,深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努力,在成长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第三篇:名师工作室听课心得
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活动
——践行三学小组模式,建设有效语文课堂
2014年11月14日听课心得
2014年11月14日,我非常荣幸的前往----小学参加了以汪厚旬老师为首的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活动,作为刚参加工作的老师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一上午的学习,我聆听了汪---、吴---两位老师朴实无华却又生动有趣,并且让人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再加上张---老师“点亮诵读的心灯”的专题讲座,使我这位教育新人对未来的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下面就简要谈谈自己的个人体会。
一、语文的魅力势不可挡
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平淡无奇的文字领略到人类活动中丰富多样的情感变化,感知世间的美好与感动,感悟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汪老师通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一课向我们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整个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涌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并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课堂充满着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鲜活的生命在欢唱,在愉悦。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隐藏的巨大能量,执教老师规范的汉字书写,简明的板书,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流畅地分析讲解,充满期待与真诚善意的微笑,无不凸现出爱的真谛。汪老师的课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1、“三学小组模式”清晰而有序,预学环节中的经典诵读环节直接安排与课文主旨相呼应的“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诵读,接着教学环节水到渠成的展开,过渡自然,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
2、自学题目设置合理,题目梯度明显,层层递进,由基础到拔高,紧扣教材,高度契合教学目标,中心明确,取舍得当;
3、充分重视课堂诵读训练,无论是课前交流,还是学生展示以及老师点拨环节,时时刻刻将课堂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全程,生生之间互读对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生之间赛读等,诵读方式多种多样;
4、充分吃透教材,紧扣课文重点词句,“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段高度概括和赞扬母鸡作为母亲形象所展现的伟大母爱的段落在课堂上被反复诵读,让学生真正明白汪老师的话:不同的读,有不同的感受。
汪老师的课思路清楚,教学重点突出,处理非常到位,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课文5——8自然段的重点词句分析,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汪老师通过展播老舍先生写作的自己母亲的片段以及汪老师与自己母亲相处的点滴记录,使得课文内容包含的感情得到升华和提高,促使学生顺理成章的联想到自己母亲对自己深切的关爱,课堂教学瞬间变得生活化,具有相当高的实用性,由此可见汪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之高超。
吴老师的课用情育人,教学立足于整体感受,表现出一位优秀教师在改革中的勇气与思考,奉献出一堂出色的语文课。而且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大家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吴老师独辟蹊径的选择了“语文园地”这一不太受到重视的教学板块,充分展现了“语文学习园地”在语文课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吴老师的声音非常亲切、轻柔,给人以慈爱、信任的感觉,让学生迅速的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十分有吸引力。吴老师教学的内容是三年级语文学习园地六中的“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个小板块。针对吴老师的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课前诵读环节不再是有口无心的乏味“念经”,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将课前诵读环节办的有声有色,采取“初读——熟读——加快节奏读——拍手伴奏读”的模式,使诵读不再一成不变,让课前诵读这潭水变得鲜活起来;
2、学习目标设定要充分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然后再结合教学目标设置符合既符合教学又符合小学生心理的学习目标,在语言选择上尽量使用学生常用的口吻,从点滴细微之处做到“心中有生”;
3、小组合作学习时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语文学科上可通过小组完成互读、互背、互记、互查等多项任务,长此以往的训练,就可以是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发挥“小老师”作用,尊重学生见解;
4、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吴老师在“我的发现”这一小板块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读例句,交流自己发现的秘密,然后鼓励学生尝试模仿造句,通过学生自己的摸索再加上老师的纠正点拨,让学生真正学会一词多义的学习方法,生举例:“她的头发真黑!”“那个坏蛋真黑心!”老师点拨词义和词性,让学生真正领悟老师的话:“一词多义,语境不同,意思不同。”接着是“日积月累”中读名句环节,老师不仅要求学生有节奏、有韵律的读熟,而且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千古名句的用法进行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弄清名句作者和出处,再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经典诗句,善于收集,多背多记”的好习惯。最后是关于叠词的积累:AABB、ABAC式词语的积累和仿写,“明明白白”、“安安全全”、“红红火火”、“又哭又闹”、“不折不扣”、“不依不饶”等,吴老师充分利用自己的嗓音优势强调“舒舒服服”一次的读法,然后又是小组交流自己积累成果的环节,让学生形成“优美词语,大量积累,多加应用”的意识。
二、点亮诵读的心灯
张玉莲老师关于语文诵读的专题讲座与教育局于科长提倡的“海量阅读”不谋而合,加之“三学小组模式”中提倡的“经典诵读”环节的设置都充分表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张老师讲到目前诵读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①背诵和行为实践脱节;②朗诵经典成为形式;③背诵成效慢,难以引起足够重视;④海量阅读走马观花,缺乏沉潜。同时也对以后的诵读活动开展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①营造氛围,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②不断变换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举办“读书节”、“赛诗会”等活动;③经典阅读与海量阅读相结合。
三、将先进理念与学科特色结合起来
要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与探索。必须提倡多样化,在遵循语文教学的前提下,敢于突破,敢于尝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不同的特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诵读、讨论、圈划、设疑等语文学习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语文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教师和学生的一起感悟。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要先理清作者思路和文本的价值取向,有根据的说话,有条理的发散。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四、钻研教材,遵循规律
语文教学要有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过程。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困惑,再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生字,感悟做人之道,再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最后适度拓展。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名师之路听课心得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十分有幸,短短的三天时间,我聆听了多位名师的讲课,领略了他们的风采,不仅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切的爱;而且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支玉恒老师的幽默诙谐,贾志敏老师的亲切自然,王文丽老师的细腻清新,武凤霞老师的朴实干练,窦桂梅老师的激情灵动,王崧舟老师的诗情画意。。。这不仅是他们的教学风格,更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不再迷茫。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热爱自己的母语,感受她的博大、神奇,用一种实实在在、简简单单的方式去教会学生学习。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同时,本次聆听了几位教坛新秀的课,他们各有所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同样值得我好好学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以名师和教坛新秀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思想,为我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加努力,和学生一起成长。
第五篇:名师课堂听课心得
“名师课堂,小学综合”观看心得
靖江市越江小学
包艳琴
3月20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江苏省“名师课堂,小学综合”的一节以“爱心义卖活动策划”为题的综合实践课,并听了张老师的综合实践经验交流,真的是受益匪浅。通过听课学习,我这个初涉综合实践大课堂的新兵对该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定位与开展系列活动,同时,也明确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下面就将我对该学科浅谈几点认识:
一、上好综合实践课,意义重大。
这次的名师课堂观摩,让我真正了解了综合实践课开展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课程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科课程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及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能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的明显优势。综合实践课能做到其他学科做不到的事情,给孩子独立的人格,给孩子独到的眼光,给孩子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学到本领,带着本领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改造和创新之中去。
二、综合实践课的内容,源自生活。
我常常在想,综合实践课上些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张老师让我找到了答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基于生活实践的课程。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的文化环境都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善于挖掘生活社区蕴涵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使学生将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因此在主题的设计上要将所谓的“热点”“关注”问题,化解到平时的生活中,顾及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生活。张老师的爱心义卖,不正是来源于学雷锋活动学生的麻木问题吗?张老师是个有心人,她将发现的问题变成上课的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充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想想自己,我缺少的是发现问题的眼睛,缺少的是把生活中的问题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的链接。做综合实践课的目的是什么?我似乎很少去思考,从没有想到它会改变社会上的什么现象。
三、综合实践课上的主导是老师,主角是学生。张老师在对学生学法指导方面做得很好,做到了及时点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准确评价、引导,使学生有成功的心理体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张老师在看到各组同学的讨论初见端倪的情况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各组心目中的策划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张老师既扮演了学生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的形象,整合每个小组成员的创意思想,又在技巧和方法上及时给予帮助和指正,这就使整个动手操作过程扎实有序,活而不乱。
小组合作学习时,由扶到放,有效进行。张老师先带领大家统一商定活动时间、地点,再让各组学生先讨论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就为学生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打下很好的铺垫,也为学生的合作共赢提供了保障;最后再选取方案集体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发挥孩子的特长,鼓励他们擅说的学生采访,会写的学生编辑、撰稿,会画的学生负责美工,善于交往的学生负责联络、协调„„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性,提高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很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 力。比起学科课程来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规定的必学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学生在这个课程里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能研究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研究去探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与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堂课,教师在言谈举止中渗透了自身的知识与涵养,教学语言的功底颇深;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又渗透出自身的功底之深、设计之巧妙,教法之灵活,应变能力之强,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陶行知曾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我将认真反思,在反思中继续提升,搞好综合实践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多多探讨课堂模式,虚心好学埋头钻研,力争将此次学习的先进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大面积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质量,使每个学生更加喜欢综合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