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结儿童文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
儿童文学本质论 儿童的概念
儿童是指人类社会中18岁以下的公民,(3-18周岁)。儿童是成人社会对“童年”的普遍假设。“中世纪没有儿童(时代)”——法国,菲力浦·阿利斯 儿童观的几种历史模式
1.“白纸”之喻:教育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
英国 约翰·洛克 “白板”说
2.“植物”之喻:从教育的立场去发现儿童。
法国 卢梭
著作:18世纪,《爱弥儿》堪称是儿童的福音书
3.“成人之父”之喻:浪漫派诗人用文学来发现儿童。布莱克《天真之歌》,华兹华斯《序曲》被认为是 一首自传诗歌,《虹》中将儿童尊奉为成人之父,蒙克梭利“蒙氏教育法”《童年的秘密》。4.“未完成品”之喻 儿童呈现的主要精神特质
1.儿童文化的艺术性
2.儿童文化的游戏性 3.儿童文化的生态性
儿童文学的定义
是以文字(含图画书中的图画)阅读(包裹读给孩子听)为传播形式的文学作品;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或成人未必专为儿童创作,但实际上已被儿童广泛接受的文学。
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
周作人提出“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的儿童观,即“儿童本位”思想。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诞生于五四时期,它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
三个层次:1.幼年文学(幼儿文学)(3-
6、7岁)2.童年文学(儿童文学)(6-12岁)
3.少年文学(12-18岁)
两大门类:A 儿童本位
B 非儿童本位
王泉根定义儿童文学:作文文学大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的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吸引,提升3-18岁少年儿童鉴赏文学的需要而创作的一种专门文体。它既是幼年文学,儿童文学,又是“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所构成的整一体。
第四章
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体
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 1.叙事视角文本——世界
1.儿童视角 2.成人视角 3.两代人对话、对比的视角 4.少年作者视角 儿童艺术的母题
1.儿童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母题、爱的母题(刘绪源)2.成长的母题:幻想的母题、动物的母题、自然母题(王泉根)“儿童文学“一词由来
1.古已有之 2.民间创作的口头文学 3.文人著作的书面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特质
1.现代性
2.故事性
3.幻想性
4.成长性
5.趣味性
6.朴素性
(“成长”: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为主题的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成长经历的小说。它通过一个或几个人物成长经历的叙事反映出人物思想和心里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
(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1、故事性
2、幻想性
3、趣味性)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1、纯真美
2、稚拙美
3、变幻美
4、质朴美)艺术母题
一、关于母题
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在传统中的成分。——汤姆孙
方卫平——母题的本义是叙事中最小的单一要素,它作为最小的叙事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转化发展出无数的作品。
刘绪源——本书所运用的母体概念居于一个更高的层次,它超越了题材概念所包含的具体性,明确性,它不再拘泥于作品主人公身份,作品展开环境以及故事情节等具体事物,母题就指一种审美眼光,一种艺术氛围,一个相当宽广的审美范围。
分类:1.爱的母题:A 母爱型 :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洋溢着爱意(亲切温和)
B父爱型 :端庄深邃
2.顽童的母题:儿童对自己的眼光,童稚的氛围
3.自然的母题:成人以及儿童对儿童的眼光
二、爱的母题
1.《贝洛童话》与儿童文学前史
贝洛:法国作家,夏尔·贝洛 《贝洛童话》 1697年出版,它是世界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正式的开端。又名《鹅妈妈的故事》或《昔日寓言道德教训的故事》,共8篇,即《睡美人》《小红帽》《穿靴子的猫》《小拇指》《蓝胡子》《取水姑娘和仙女的故事》《灰姑娘和水晶鞋》《一簇发里凯》。
寓言:启发人诚实、忍耐、有远见、勤恳
上世纪20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出版《各省童谣集》,朱天民,内收16个省的203首歌谣。爱的母题(上)——母爱主题
一、《童话小诗》
二、早期民间童话的主题几乎都是母爱 如下特征:
1.大多没有教育目的,没有微言大义,读来如行云流水,有信口开河之妙,随意性,即兴性较强。如《童话》 2.这些童话故事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所谈的都是母亲们感兴趣的话题,处处渗透着母亲特有的关切。故事模式:以邪恶开始,以婚礼告终的发展模式。
3.这些故事比较曲折,但并不过于惨烈和刺激,而最后一般总是以大团圆作结。4.这些故事在结构上往往采用回旋反复的方法,篇幅较短小。
5.这些作品的语言往往体现母亲慈祥与安详,同时也有适度的幽默和夸张,它十分符合儿童渴求游戏的心理。
爱的母题(下)——父爱母题
1.父爱型作品处理人生难题的方式是现实的,深刻的,父爱型最爱的特点的直面人生,它已向成人文学的方向垮了一大步,其审美追求也开始转向“解释人生难言的奥秘”,它往往具备“撄人心”的力量。
2.2.衡量父爱型作品现实性因素的最高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儿童更顺利的度过儿童的“分裂时期”。例如:美国怀特的《夏洛的网》。顽童的母题
一、“顽童”的母题出现(1964年)
19世纪到20世纪为高潮期,最为孩子喜欢。
顽童母题对儿童文学史最大的贡献:抑制了教育主义的无限发展 代表作
(19世纪以前):1.德国 拉斯伯《明希豪森奇游记》
2.西班牙 无名氏《小赖子》
3.英国《爱丽斯漫游奇境记》
4.美国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5中国 吴承恩《西游记》
20世纪(高潮):6.英国 巴利《彼得潘》
7.芬兰 扬森《精灵帽》
8.法国 圣埃克絮?佩里 《小王子》
9.瑞典 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小飞人》三部曲,标志着高潮的到来
三、林格伦作品的意义及顽童性作品的审美特征(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狂喜)1.他总是能让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兴奋,痒痒的,蠢蠢欲动的感觉。
2.他总要打破一些熟悉的框框,冲决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使你感到突如其来的痛快淋漓。3.这种美感常常是狂野的,蛮勇的。在趣味横生中带着某种豁出去的放纵感,其外表还带着一点破坏性,但它却是一种令儿童们欣喜异常,合乎儿童天性的审美情感。
林格伦作品最大的意义:把成人眼中的“儿童”转化为“顽童”儿童,突破成人眼中传统儿
童的框框。
四、《明希豪森奇遇记》的独特贡献(书写了不同于一般好孩子心理儿童思维的顽童的思维)1.“吹牛法”(自我夸大法):在想象中夸大自己,并炫耀这种夸大。
2.无边界的延伸法:将平时收到的启示,人已延伸到成人难以想象的毫不相干的范围中去。3.巧遇外接法:想象各种忽然得到的外援,比如得宝而又划不清想象和真实的界限。
五、《爱丽斯漫游奇境记》
生活理想:“放手让儿童自己去玩”“纯精神的游戏”平等思想
顽童母题是一种金题文学概念,是迄今儿童文学中最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母题 一、三大主题与三大母题的关系 三大主题:爱、死亡、自然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与成人文学的唉与死以及自然这三个主题存在对应转化的关系。
二、主题发展原因:韦苇《世界儿童文学概论》中新现“动物文学”创作高潮。(20世纪中)1.根据“复演说”的理论 2.儿童永远是好奇的 3.儿童审美眼光具有“宽泛性”
4.“成人与儿童共同的眼光”即全人类的共同眼光。
三、发展概括
18世纪。英国 笛福·斯威夫特《格列弗游记》《昆虫记》 19世纪,法国 法布尔《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神秘岛》
20世纪,美国 杰克《荒野的呼唤》《雪虎》当代 加拿大 汤西顿《宾果》《狼王洛波》 澳大利亚女作家 帕赖特森《太空人遇险记》加拿大 汤西顿《我所熟悉的野生动物》 奥地利 娅旦森《野生的艾尔莎》法国 黎达《刺猬家庭》《海豹冒险旅行记》 英国 伦格《跳高能手蛙鱼》美国 凯伊《海豚再问又再答》
四、审美特征
黎达的《刺猬莉莉》跨越日常世俗的超脱感。
1.它不把作品的重点放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上或场面上
2.黎达特别擅长描写动物们日常的,静态的(而非热烈的拼搏与斗争),富有诗意。3.黎达动物小说中的时间跨度往往很大。
汤西顿《狼王洛波》——传递出大自然的“神秘感”和“惊异感”。
1. 怪异行动 2.惊人专长“小战马” 3.“怪异”动物 4.“不常见”与众不同性格
第五章 中国儿童文学概述
一、中国儿童文学的萌发
1、口头的儿童文学创作 A. 民间儿童文学的韵文作品
明代 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第一部个人搜集整理的儿歌集,共收46首。清代《天籁集》共收48首儿歌,每首都有编者按语。B. 叙事作品——童话和传说
《山海经》 创作特色:浪漫主义的优美幻想,表达民众对自然的感性认识。
2、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章节,段落
《世说新语》周树为民除害 《搜神记》李寄斩蛇
《聊斋志异》之《贾儿》 《西游记》——人物的人性与神性,物性结合体,富有童趣。A 故事
B 古诗(儿童诗)《咏鹅》 发音易读,色彩性词语刺激儿童感官穿带给孩子有趣,易懂的鹅的外形,习性。
C 蒙学读物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家文》《千家诗》
3、清末以来儿童文学逐渐自成一家
A 梁启超——儿童诗《爱国诗》 黄遵宪——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学生相和歌》 B 儿童小说——多为译者
C 杂志 1909年,商务印刷馆创为《童话》期刊 “童子之话”皆取110事
1911年,商务印刷馆创办《少年》杂志,创办人:梁启超,标志着我国近代儿童文学的萌发。
二、现代儿童文学
1、五四时期
1.鲁迅《狂人日记》 1918年,“救救孩子”的呐喊表达作者呼吁社会对孩子热切的关注,颠风之作。1922年,《爱罗先珂童话集》 1923年《桃色的云》等。2.童话创作 代表者:矛盾,叶圣陶,郑振峰
矛盾的童话创作数量最多,最为丰富,共创作28篇。
叶圣陶成就最大 1923年《稻草人》童话集,评价:郑振峰“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鲁迅“这部童话集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3.小说方面(鲁迅、叶圣陶、冰心、王统照)
鲁迅1921年的《故乡》,1922年的《社戏》——成人视角,离去离去
叶圣陶《阿菊》《小铜匠》等10余篇
冰心《寂寞》《离家一年》歌颂母爱,亲子之爱 4.儿童散文方面
A.鲁迅《朝花夕拾》 b.冰心《寄小读者》这个集子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美为主旨。奠定了它在儿童文学史的意义
c.许地山《落花生》
2、左联时期
代表者:张天翼、叶圣陶、矛盾、冰心、陈伯吹
1张天翼:童话(长篇)《大林和小林》奠定了我国长篇童话创作的基础,其《秃秃大王》巩固了他在童话史上的地位。
2.矛盾:《大鼻子的故事》(儿童小说)3.冰心:童话体小说《冬儿姑娘》《分》
3、抗战时期
1.孤岛时期:贺宜、苏苏的童话《凯旋门》《新木偶奇遇记》《野小鬼》《小赖莉》 2.国统时期:张天翼 童话《金鸭帝国》 严文井《小松鼠》 老舍《小木头人》 3.解放时期:华山《鸡毛信》 管华《雨来没有死》 丁玲《一个未出膛的子弹》 儿童剧的创作
孩子剧团,1937年在上海成立;1940年4月统计,孩子剧团在全国有140多个儿童剧。在全国掀起高潮。
当代儿童文学
四个划分时期:
一、1949-1966年 “十七年”儿童文学(繁荣期)
二、1966-1976年 “文革”时期的儿童文学
三、1978-2000年
新时期儿童文学
四、2000-至今
新世纪儿童文学
(一)“十七年”儿童文学概述——以儿童小说为例 它是新中国儿童文学第一个繁荣期。
题材:A 革命历史题材 B 以新中国儿童学校生活为题材
繁荣原因:A(客观上)政策支持:1.1953年,第一次文代会召开; 2.1955年9月16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针对新中国成立后儿童读物奇缺现状提出“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提出“要求作家们在一定时间内为少年儿童写一定数量的东西”。
3.1955年9月18日文艺报《多多为少年儿童写作》的专论 B(主观上)作家方面 如张天翼等 一部分老作家创作革命历史儿童小说,一部分作家转向创作新儿童学校生活的小说。
50年代初-60年代初被称为儿童文学第一个黄金时期。发展阶段的总体分类
1.建国之初-58年: 初步繁荣期.并基本形成了“亲切、新鲜、多样、有趣”的统一风格。2.1958-1966年:张绵贻称为 “十七年” 儿童文学的艰难发展时期。1961年矛盾在《60年少年儿童文学漫谈》中对“艰难时期”儿童文学的评价——“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其评价具有纠错校偏的里程碑意义。“十七年”儿童文学的政治脉络
A 少年队的文学与共产主义教育的方向性。(50年-56年)
B 教育儿童的文学与配合各项“中心”运动。(鲁冰提出)儿童文学就是教育儿童的文学(6年代的主体,忽左忽右)
C “阶级斗争”工具的文学与审美角度的缺度(60-66年)
表现:
1、“阶级斗争”的原则空前强化 如:《达吉和她的父亲》中“父女分离前相见哭泣”这一情节被扣以“温情主义”的帽子。
2、这种“阶级斗争”话语充斥着儿童文学文本。
3、空前浓厚的政治语境完全淹没了作家的创作个性。
第六章 韵语儿童文学
韵语儿童文学包括儿歌和儿童诗这两种体裁。
一、儿童歌的特征
审美特征:1.强调音节,重音韵节凑
2.单纯浅显,易唱易记
3.歌戏互补,富有情趣(儿歌的艺术特质:趣味性,浅易性,音乐性)
结构特征:1.儿童歌的分节:两节式,三节式
2.儿歌句式:2-7字不等 诗歌:高度凝练生活,有丰富想象,强烈感情,美的意境。
儿歌:民间流传的或文人拟作的供儿童吟唱的歌谣。儿歌的最简洁的定义是“儿童歌谣”。儿歌分类:民间儿歌和创作儿歌(成人作家专门为儿童编写的歌谣)
二、儿童诗的特征
1.饱满的儿童情感,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最直接,最真挚,抵达儿童心灵。2.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3.新颖巧妙的构思 4.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5.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儿童诗的定义
有特定的读音、对象和表现对象,抒写儿童独特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浓郁的儿童情趣。儿童诗的艺术特质
1.儿童诗的“独白”
2.儿童诗的“意象”
3.儿童诗的“个我” 4.儿童诗的修辞
5.儿童诗的童趣
(儿童诗的艺术特质:
1、浅语之美
2、意象之美
3、具象之美
4、童趣之美)儿童诗的分类
1.从表现手法:抒情诗和叙事诗
2.从押韵:韵律体诗和散文诗
3.从表现内容: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
写法:明喻法、暗喻法、阅兵法、排比法、拟人法、摹声法、假设法、夸张法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有诗歌的共性,但各具特征。
1.从读者对象角度看,儿童歌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是以学龄中 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2.从主题思想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简洁的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 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的表现出它的主题思想。
第七章 幻想儿童文学
一、童话概念: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体裁,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 奇妙故事。
二、标志:1909年,商务印刷馆《童话》丛书,孙毓修主编。
三、童话的起源与发展:民间神话和传说
发展:A 传统童话(民间童话):在民间传统的,未经过加工,经过作家复述整理
B 现代童话:成人作家自觉地为儿童创作的,德国《豪夫童话》 英国《王尔德童话》
由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的标志就是《安徒生童话》(丹麦)
A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a.固定的叙事模式 b.重复的叙事模式 c.鲜明的主题:抑恶扬善 B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a.日常生活进入童话世界b.具有个性化,趣味化,多样化的风格
四、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a.拟人:让动植物说话,物性与人性相统一。
b.夸张:形象刻画、情节构思、细节安排、环境营造上。
c.象征:以具体对象作为象征物,象征对象不确定,多义、歧义的特点。d.颠倒
五、童话的形象(人物)类型
1.超人体类型:那些以超自然面貌出现,具备创造奇迹的超常能力的形象。如:神仙、妖魔。2.拟人体类型:运用拟人手法使人类以外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的童话形象。3.常人体类型:外形特征是寻常人,和常人来往,却和超自然人物。超自然世界有着密切关系,在特殊时刻,表现出超人的神奇能力。《马良神笔》
六、童话的美学特征
1、荒诞美:奇异、荒诞是童话最明显的美学特征。它涵盖了幻想、奇异、怪异、善变、滑稽、难以置信等多重含义。
2、象征美:首先它要具备独特完整的形象体系,它也因该能够表现或暗示出超越这一形象体系的美学意境。《海底世界》
3、喜剧美
4、悲剧美(5、幻想性)(6、逻辑性)《安徒生童话》
概述:1805-1875年,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家安徒生,世界文学中童话的创始人 1835年,《讲给孩子们听得故事》,共写过186篇童话。
创作的三个阶段:1.早期(1835-1845)《打火匣》《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夜莺》《皇帝的新装》《小意达的花》
2.中期(1846-1852)“新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
3.后期(1853-1873)哀凄、低沉《沙豆的故事》
寓言
一、概念:它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常带有劝诫、教育的性质。“寓言”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
二、艺术特征
1.从文本意义上,没有明显的寓意
2.从表现手法上: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3.从外在的结构特征上:结构简单,语言精练
例如:《农夫与蛇》《刻舟求剑》《狐狸和乌鸦》《揠苗助长》《狐假虎威》《母狮子与狐狸》
三、寓言的发展历史
三大发祥地:印度、希腊与中国 1.印度,佛教寓言:《百喻经》《五卷书》
2.希腊《伊索寓言》伊索是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前半期,它共350余篇,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3.法国《拉·封丹寓言》,他是法国17世纪三大寓言家之一,有244首寓言诗。4.19世纪,俄国《克雷洛夫寓言》,与伊索,拉封丹齐名三大寓言家,有200多篇寓言。5.战国末,法家《韩非子》寓言320余篇,《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自相矛盾》。
四、中国的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有雏形,先后经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诫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明清的诙谐寓言五个时期。
黄铜《握紧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中国寓言》
五、寓言与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1.都具有较强的幻想色彩,都广泛的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
2.寓言和童话相互交叉形成特殊文体:寓言童话或童话寓言。
区别:1.主体设置的重心不同。
2.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寓言着眼现实,童话超越现实。
3.文本的特质不同。寓言把说理放在首位,童话把人物塑造放在首位。此外,还有寓言诗、寓言小说、寓言剧。
(寓言的躯壳:1以动植物或无声物为躯壳2以自然现象为躯壳3以人们熟悉的物件为躯壳 寓言的灵魂:
1、哲理
2、劝诫
3、讽刺)
第八章 叙事儿童文学 分类: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
故事的定义:以讲述能够引起读者或听者兴趣的具体事件为目的的作品。
儿童故事
一、定义: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的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和聆听的叙事性体裁。
二、儿童故事的类型
1.民间故事
2.改编故事
3.生活故事
4.历史故事
5.谜语故事
6.动物故事
三、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1.完整连贯性
2.生动有趣性
3.类型化性格
4.语言口语化与生活化
四、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
1.读者对象侧重点的区别:前者一般供学龄前的孩子阅读或讲述,后者侧重于小学高年级以上阅读和讲述。
2.艺术表现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故事的概述和完整的情节表现,后者侧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人物性格、人物心理活动等的描写。
3.叙述方式的区别:前者凸显叙事语言的口语化,后者使用小说写实笔法叙述。
*儿童小说
一、定义:狭义和广义。
狭义:指以塑造儿童形象为中心,以广大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散文体的叙事文学形式。
二、描写对象: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有向高年级眼神的趋势。
三、艺术特征: 1.主题鲜明,积极而有针对性。
2.题材广泛深刻而有选择性。
3.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但以少年儿童为主。少年儿童什么样的性格?
儿童小说应该努力塑造富于幻想,积极进取,爱憎分明的先进儿童文学形象,其次儿童小说应该把典型形象的发掘目光投向平凡的少年儿童,儿童小说还可以把有严重过失,带有一点悲剧性的儿童形象作为主人公。
(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1、人物
2、故事
3、主题)
四、儿童小说的主要类型 1.冒险小说
冒险小说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笛福的《鲁兵逊漂流记》,它是海洋冒险小说的鼻祖。英国标志性的两个冒险小说作家:斯蒂文森和A.朗萨姆(《燕子号和鹦鹉号》)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2.历史小说
英国的W·司各特《艾凡赫》《罗伯·罗伊》《中洛辛郡的心脏》。1888年爱德华·萨尔蒙所作的《儿童文学的实情》上介绍了由790位少年儿童投票选出的受欢迎的作家,其中司各特名列第三位。
创作于19世纪,至今盛传不衰的供少年儿童阅读的历史小说有意大利历史学家乔万尼奥里《斯巴达克思》;20世纪,斯·奥台尔的《蓝色的海豚岛》;美国作家的《波兰吹号手》 3.侦探小说
美国作家爱伦·坡被称为西方侦探小说之父,代表作《失窃的信》。英国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作品。侦探小说不同于一般侦探小说的的价值取向 1.题材方面:侦探小说必须以案件为题材。
2.人物方面:侦探小说的人物大致有三类:破案的侦探,罪犯、受害者、知情人。3.侦探小说的情节核心在于悬疑的设置和谜底的解破过程。
4.现代小说(在西方指19世纪以后,在中国指20世纪五四运动以后)
儿童文学的“现代小说”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它与儿童观的变化有关,以改变“机械的、以偏概全”的儿童观为前提。1、1983年,英国威廉·戈尔丁的《蝇王》;美国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2、描写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使儿童成长充满艰难地《杰奎琳《手提箱女孩》
3、性的问题进入作家视野:格·雅各布森《佩塔的婴儿》、钱伯斯《在我坟上起舞》
4、日本那须正干《我们驶向大海》堪称日本现实主义一部厚重的力作。
中国的儿童小说:叶圣陶《稻草人》、冰心《小橘灯》、严文井《小溪流的歌》《下次开船港》 5.动物小说
一、定义: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裁,其特点在于:
1.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形象描绘动物世界的生活,动物在大自然中的命运,遭遇,以及动物之间的,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2.从中寻觅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给人类以有益的启示。
3.动物生存现象,揭示动物之间,动物与人类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动物形象塑造的三种类型:
1反映人和动物关系的动物形象2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动物形象3丛林世界中的动物形象 动物小说的创作视角:
1、人看动物的视角
2、动物看人的视角
3、动物间互看的视角)
二、具体作品
汤西顿1898年《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他是“动物小说之父”。除此之外,《狼王洛玻》、《宾果》、《第七条猎狗》、《狼王梦》(汤西顿因此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最后一次战争》、《斑羚飞渡》、《雄狮去流浪》、《狼妻》(悲剧)等等,6.幻想小说
一、定义:用幻想(超现实)的手法表现未实现的事物的小说。美国作家罗伯特·内桑“所谓幻想小说就是将没有发生过的,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描写出来,让人觉得这些事情也许真的发生过。”
(幻想小说的特质:
1、幻想小说的第六感
2、写实主义小说方法
3、二次元结构
(幻想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
1、创造出想象的世界或国家的幻想
2、处于现实边际的幻想
3、变身与拟人化幻想)
二、分类
1.科幻小说:《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 2.魔幻小说:《哈利波特》《魔戒》
3.奇幻小说:中国 郭敬明《幻城》——心里奇异的幻想
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 刘绪源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好的儿童幻想小说” 陈丹燕是一位能走进儿童生命空间的最深层的作家,她的《我的妈妈是精灵》触摸到了儿童成长问题的关键处,在艺术文体形式上有重大突破。
4.(玄幻小说)
第十章 儿童散文
1、定义:儿童散文是写给少年儿童,适于他们阅读欣赏的、包括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等篇幅短小、文情并茂的一类文章。——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
2、儿童散文的题材
1.直接描写儿童生活 任大霖《我的朋友容容》
2.回忆童年往事 鲁迅《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表现大自然 使希梅内斯《小银和我》
4.表现旅行见闻 冰心《寄小读者》 狄更斯《伦敦之行》 巴金《索桥的故事》 儿童散文的美学特征
(一)真实性
(二)自由性
(三)趣味性
(四)美文性 书上小问题
一、儿童审美与成人审美的区别 1.超理念的审美与渗入理性观照的审美
2.近距离的审美与远距离的审美
二、儿童文学的创作方式 1.童年实际体验式和体验虚构式
2.外部观察式和内部体验式
3.象征的、诗的方法和写实的方法
三、动物文学的分类:动物小说、动物故事、动物散文
第二篇:军事科学概论笔记总结
军事科学概论笔记总结
参考材料:2013级水产养殖学一班黄和平笔记
制作:2013及水产养殖学一班李笑笑 一:学习军事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 1.国家利益的需要 2.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3.国家国防建设层面上的需要 4.培养全面知识人才的需要
5.良好的个人素养,对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军事科学的特点:
1.是最新最早反映其他科学成果成就的科学 2.是最系统最集中反映其他科技成果成就的科学
3.是科学领域中同其他科学技术通融性最好的、用途最广泛、结合获得成功率最高的科学 三:潜艇涉及到国家的科技领域主要有
1.钢铁工业 2.动力制造 3.能源技术 4.通信系统 5.生命支持 6.隐身技术 7.防腐技术 四:军人素养的特点:
1.坚毅的品质 2.团结互助的风格 3.吃苦耐劳的精神 4.忘我的牺牲精神 5.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6.责任感、守时、讲信用 五:现代国防的主要内容
1.保卫国家主权 2.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3.保卫和追求国家经济利益 4.保卫国家荣誉
5.保卫和捍卫国家外层空间及太空的权益 6.维护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
(领海:12海里;毗连区:24海里;
专属经济区:200海里;大陆架:200——350海里)六: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
2.自卫型(中国的国防类型)3.联盟型(一元体、多元体)4.中立型 七:国庆大阅兵
1949——1959 11次
1984、1999、2009 3次 共14次 八: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综合国力:基础是经济实力,灵魂是民族凝聚力,支柱是国防实力 2.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3.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中央委员会)九:中央军委:
下属: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总政治部(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总装备部部长)各部下属:陆军、海军、空军、二炮
中央军委由主席(习近平)、副主席(范长龙、许其亮)、国防部部长、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海军司令、空军司令、二炮司令 十:
土地革命战争: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抗日联军 解放战争:解放军 十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现役部队(陆军、海军、空军、二炮)
预备役部队 十二:中国军区
1.初期:西北军区、华北军区、西南军区、中南军区 2.中国七大军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军区
3.军区直属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 4.七大军区的司令和政委一般是上将
5.军区设有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
6.省军区实在国家最高以及地方行政区设立的军队组织,以省份命名,受军区和省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司令和政委一般是少将 7.人民武装部实现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工作人员也改为地方干部,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单位的军事工作,主要是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十二:陆军
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陆军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 十三:海军
1.1949年4月23日成立海军。“4.23”是海军节,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
2.海军的任务:就是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军基地、港口、沿海主要目标、消灭敌人战斗机、运输机。3.北海舰队的海上防区为连云港以北。北海舰队军级编制的海军基地:旅顺基地、葫芦岛基地、青岛基地
4.东海舰队的司令部原为上海,现为浙江宁波是三大舰队中舰艇数量最多的。基地为:上海基地、舟山基地、福建基地 5.南海舰队:广东南澳岛——曾母暗沙,原驻地广州,现为湛江。基地:广州基地、湛江基地、榆林基地 6.海军包括:
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兵
7.水面舰艇部队:航空母舰、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 护卫舰、鱼雷艇、猎潜艇 8.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重型水面战略兵器。它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强,能实行多种战役战术任务 是最为庞大的军舰,大型长度达330米、宽达80米,高达70米,20层楼的高度 9.巡洋舰 8000吨以上 10.驱逐舰
是以导弹、鱼类、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
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查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
排水量在2000——8500吨之间,航速在30——38节左右,有“海上多面手”称号。(世界海军实力排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 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是美国在1953年建造的“米切尔”号驱逐舰;第一艘核动力驱逐舰是美国1962年“班布里奇”号)11.潜艇
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也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 按作战使命分为:攻击潜艇和战略导弹潜艇
按动力装备分为:常规动力潜艇(柴油机——蓄电池动力)和核动力潜艇
按排水量的大校分为:大型潜艇(2000吨以上)、中型潜艇(600——2000吨)和袖珍潜艇(100吨以下),核动力潜艇的排水量在3000吨以上 特点:隐蔽性好、突击力强、续航力大和自给力强 弱点:通信较困难、掌握敌方情况较困难、常规潜艇水下航速低、易于暴露 十四:空军
1.空军是以防空兵为主体,空防合一,以航空空间为主战场的军种。
2.空军的任务:是空中作战行动的主体,担负着保卫国家领空安全和领土主权、保持全国空防稳定等任务 3.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
4.空军下辖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七个军区和一个空降兵军,以及各类院校科研试验机构 5.空军包括:
航空兵、空降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通信兵、其他专业兵种 6.战斗机
又称歼击机,以前成为驱逐机。特点:速度快,机动性好,空中战斗力强 7.轰炸机
特点:载弹量大、航程远、多人机组 8:预警机:
是用于搜索、监视和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的作战支援飞机 9:侦察机
是专门用于从空中截取情报的军用飞机,是现代化战争中的主要侦查工具之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
含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十二:产生时期(1921年7月——1935年1月)1.接受了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掌握和影响了部分武装力量
2.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缔造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二十三:形成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1.《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 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 3.《论持久战》1938
二十四:丰富和发展时期(1945年8月——至今)1.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2.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
3.确立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战略 4.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二十五:内容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2.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4.国防建设理论
二十六: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
1.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2.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确定党指挥枪的原则、规定人民军队的性质、创立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二十七:人民战争思想的涵义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依据。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力量 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足物???? 二十八: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歼灭战是基本的作战方针 5.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6.三种作战形势密切配合并适时转换 7.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8.慎重出战,实行有利决战
9.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总之: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二十九: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因时用兵 2.因地用兵 3.因己用兵 4.因敌用兵 5.因势用兵
三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军事思想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2.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第三篇:自考法学概论笔记总结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就是公民管理国家、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2.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3、票据法律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在票据的签发和流通、转让等过程中,依照有关规定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4.外交特权与豁免 :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捕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26、国际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它是调整国际关系的法律原则和规范的总称。
27、要约:即是一方向对方提议订约,并提出合同的主要条款,以供对方考虑是否同意签订合同。
28承诺:即对于一方的要约,他方表示同意接受提出的各项条款和成立合同关系。
29、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凡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30、冲突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或法选择规范,是指明各种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的规范。填空、会经济制度。(√)
3.宣告失踪即引起被宣告人权利能力的消灭。(×)
4.财产所有权是一种绝对权。(√)5.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只要当事人拒绝就不能进行公开宣判。(×)1.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并非都是违法行为。√2.所有刑事犯罪分子都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男女双方只要进行媚姻登记,领取了结婚证,媚姻关系就正式成立。(√)4.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当享人可以申请再审。√5.国务院是最高国
家权力机关。
6.法定代表人就是法人。例,外交代表机关和外交代表在他国执行职行时,在互惠的前提下,享有驻在国给予的特殊权利和待遇,并免受驻在国的管辖。这些统称为外交特权和豁免权。5.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即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6.一个人犯了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依法确定应当执行的刑罚。7.公民或法人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实施的合法行为。8.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9.人民法院为使将来的判决得到执行,对与案件有关的财产所采取的强制性的保全措施。
10.法的体系:即一国现行法规范的内部结构,一国现行的规范总是分成不同部门的一个统一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11.无记名投票:就是在选票上不以任何方式标明投票人姓名的一种投票制度。12.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3.离婚:离婚是夫妻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14.经济合同法:是调整法人之间或法人与其他经济实体之间经济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民事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具体分工和职权范围。16.罚金:是人民法院叛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17.国家公务员:即国家行政工作人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选任或考核程序担任一定的国家行政职务,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18、法的渊源:即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20、法的实现:指法律规范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即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成了人们的行为,权利被享受了,义务被履行了,禁令被遵守了。
21、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由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若干人组成。每届任期5年。实行中央军委主席工作负责制
22、合同:又叫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23、遗赠:是指公民以遗嘱形式表示在本人死后,将其财产的一部或全部赠送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其他人的法律行为。
24、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为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而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的裁判所拘束的人
25、引渡:是指一目把在其境内而被他国追
1.从逻辑结构上说,任何一个法律规范都由适用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这三个部分组成。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认为包括: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3.民族平等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5.行政制裁措施包括行政处分、行政处罚。6.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时间为二年。7.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拘留。8.在行政诉讼法中,主要由被告一方负举证责任。1.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_单—制__和_联邦制_两种。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_五_年,每年举行__一_次会议。3.民事主体制度、所有权制度和合同制度是民法的三大制度。
4.工业产权包括_专利权和商标权5.我国刑罚的主刑种类有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6.国家领土由领陆、领水、领空、底上 四部分构成。
1.法律规范在逻辑上总是由三个因素构成,即_.假定、处理和制裁。
2.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_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__。3.民事主体制度是确认_自然人_和_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的制度。
4.女方在_怀孕期间和分娩后 一 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5.因继承遗产发生的诉讼,由_前户籍所在地 或主要遗产所在地 人民法院管辖。6.教唆犯
7.国家元首_是国家对外关系的最高代表。
二、判断正误
1.的合法行为指法律所不禁止的一切行为。
(√)2.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国务院和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
3.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4.基层人民法院管辖除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
法院管辖的争议民事案件外的一切。(√)
5.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
6.我国国籍法规定,一人一籍原则。√)1.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根据是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决定一个国家性质的首要因素是该国的社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法律解释中,属于正式解释的有(C)C行政解释2.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A)A.英国3.现行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C)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我国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D)D.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5.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是(A.法律)6.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C.国家政策
7.对营利法人,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将它们统称为(A)A.企业法人
8.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当然无效民事行为的是(A)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9.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落不明的公民的利害关系人得向法院申请宣告其失踪,在一般情况下,其失踪的时间应满B.2年 10.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对象范围是(A)A.同行业的经营者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
11.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或记账凭证,在账簿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属于(A)A.偷税行为
12.依据我国破产法的有关规定,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为(B)B.(1)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2)企业所欠国家税款;(3)破产债权13.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A)A.得少于50人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票据法调整的对象是(A)A.股票关系
15.依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对破产案件拥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C C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16.在法律的溯及力问题上,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采取的原则是(C)C.从旧兼从轻原则则
17.妇女甲卧病在床。某日深夜乙潜入甲的住室,将甲紧紧抱住,压在床上,企图实施强奸。甲奋力反抗,并大声呼救。住在隔壁的甲母闻声赶来,见状大怒,顺手拿起床前的座椅向乙砸去,恰好击中乙的后脑勺。乙抽搐一阵后死亡。甲母的行为属于(A)A.正当防卫
18.某甲因邻居某乙多次调戏其妻,遂欲行报复,并自制土炸弹一枚,准备伺机投入乙的住室,但因无机可乘而未能实施。某甲的行为属于(B)B.犯罪预备
19.某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也已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某甲在主观上并不具有故意和过失。某甲对其行为(A)A.不负刑事责任
20.下列四种犯罪中,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犯罪是(CC.杀人罪
21.依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中(D)D.公诉案件不得实行调解,自诉案件可以实行调解
25.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应由(D)D.权利主张人承担 29.“侵权责任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一规定属于(B)B.双边冲突规范
30.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我国涉外仲裁机构的裁决,对方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应是(D)
D.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l、按照法律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将法律分为(4)④一般法和特别法
2、阐述某项法律规范在一定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的解释,属于(3)③系统解释
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的最本质的属性是(3)③阶级性
4、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2)②有法必依
5、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3)③社会主义制度
6、在我国国家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2)②国务院
7、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3)③免职
8、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④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9、民事法律行为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 ②行为人的意思表示
10、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民法而不属于商法的是(4)④物权法
11、所有权人因所有权被侵害而请求保护时,有一种保护方法是必须适用的,那就是(1)①确认所有权、12、依据继承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4)④兄弟姐妹
13、在我国,民事违法行为(1)①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1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是 ③犯罪行为
15、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③巳满18周岁
16、有权适用刑罚的机关是(1)①人民法院
17、依根我国刑法的规定,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数罪并罚,实行①限制加重原则
18、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3)③应当从重处罚
19、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应当由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0、在下列各项中,只适用于刑事诉讼而不适用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原则是(3)③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21、在刑事诉讼中,有权发布通辑令的机关是(4)④公安机关
22、在下列各种民事案件中,应当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是④对被监禁人提起的诉讼
23、甲乙二人因房产纠纷弓!起民事诉讼,在宣判前,原告甲申请撤诉,他的申请(4)④须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24、下列各项中,只适用于行政诉讼而不适用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原则或制度是②不适用调解
25、在行政诉讼中,对于行政机关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人民法院可以判决①变更原处罚决定
26、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主要由(2)②被告方承担
27、在下列各项中,属于联合国下设的主要机构的是③安全理事会
28、在原始国籍取得上,我国1980年国籍法采取 ④双系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29、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3)③婚姻缔结地法
30、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涉外扶养关系,适用④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三、多项选择1、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有(2)(3)(4)②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③法律对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④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2、我国宪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不得违反法律禁止结婚的规定(义称消极条件)的有 ①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③患有麻疯病③精神失常未经治愈
4、依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应具备的条件有 ①有符合公司法和保险法规定的章程 ②有符合保险法规定的不少于2亿元人民市的注册资本③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④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⑤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5、我国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1998—200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基本法律有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1.命令性规范包括(BE)
B.义务性规范 E.禁止性规范2.在下列各项中,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B劳动E.受教育3.依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的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有A.条例 C.规定 D.办法4.在下列各项中,受1999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的有A.买卖合同 B.技术合同 C.劳动合同 E.融资租赁合同
5.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拒绝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 A.依法强制执行 C.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法律意识的内容包括
A、对法律的基本看法B.对行为和发行的评价 序
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决定特赦的权利属于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有条例中所列举的违反交通管理行为不够刑事处罚的,可处以 A.15日以下拘留 C.200元以下罚款D.警告
6、就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而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法律规范
9、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B
B.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12、在下列各项中,法律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是D.药品
15、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对于离婚申请,必须查明ACD A.双方对于离婚是否确实处于自愿 C.双方对子女问题是否已有适当处理D.双方对财产问题是否已有适当处理
16、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中,遇到下列那种情况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C.罪行轻微,危害不大的1.以下权利中属于政治权利的是。(AD)A.选举权D.言论自由
2.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有。(BC)B.责令停产停业C.拘留3.公民满岁,就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人。(D)D.18
4.下列人员中属于第一顺序的继承入的有。A.父母B.子女5.下列证据中,属于刑事证据的有。(ABCD)A.书证B.物证C.证人征言D.视听资料 6.下列人员中属于诉讼当事人的是A.原告B.被告简答:
1、接选举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中的实际运用 答:直接选举就是代表由选民投票直接选出。间接选举就是指代表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而必须由选民选出的代表进行投票选出。我国选举法规定,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采用直接选举方式,省和全国两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治州、较大的市、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采用间接选举方式。
2.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P3363.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 答;这一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发生争议时是否起诉,是否提起上诉一般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但是,当事人对自己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处分,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限于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1、人民法院实行公开审判有何意义? 答:把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利于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人民进行法制的宣传教育。2.什么是法律部门?我国有那些主要法律部门?
答:法律部门是调整某一社会关系的那些法律规范的总和。
我国主要有: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和诉讼法。
1.犯罪未遂具有什么特征?
要点: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具有如下特征:(1)已经着手实施犯罪;(2)犯罪能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2.担保有哪几种形式?要点:主要有五种:(1)保证;(2)抵押权;(3)定金;(4)留置权;(5)违约金。
3.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要点: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①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民族自决
1、简述代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代理是行为人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或他人的授权,以他人名义与第三人进行的,后果由该他人承受的民事法律行为。其特征是:(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2)代理的事务有法律意义。(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
2、试述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1.要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实施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包括: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4)产生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受。
2、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答:行政法的特点:(1)没有一部系统编纂的法典,由大量单行法规及有关规范构成。(2)其不仅在行政管理方面,而且对审判、检察均有一定效力。(3)它具有直接的、强烈的法律约束力。
1.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答:1.(1)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2)以民事权利义务力内容。(3)当事人权利义务平等一致,相互对应,具有等价性。(4)当事人可以交换权利实现利益。
2.什么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家庭关系包括哪三种? 答: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5)实行计划生育。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其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3.什么是犯罪未遂,构成犯罪未遂的条件是什么?
答: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没有得逞。(3)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主要含义。、答:(1)它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法律适用必须遵循的原则。(2)它的主要含义: 第一,我国的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教育程度和财产状况,都一律适用; 第二,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平等地受到追究与制裁。
2、列出我国关于缺陷产品致人人身及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可以请求免责的条件。
答:(l)末将产品投入流通的(2)产品投人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3)将产品投人流通时的科学技术尚未达到能发现缺陷的水乎。
3、证据的概念及其特征。、答:(l)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2)证据具有客观性、相关性、法律性(或法定性)三个特征。第一,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属于客观上确实存在的事实。这是证据最本质的特 第二,证据的相关性是指证据同案件相关并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有实际意义的事第三,证据的法律(定)性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依照法律程序收集并经查证属实的事实。论述:
1、略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答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为的形式,主要指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但法律规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
3、行政诉讼被告如何确定?
答: 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未经申请行政复议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②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哇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③两上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④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⑤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⑥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4、、试述我国选举制度体现了哪些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答:我国选举制度体现了如下的民主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2)选举权的平等性。(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同时并用(4)无记名投票。5)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兔。6)国家对选举的保障。
5、试述我国宪法的特征答:1.我国宪法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坚持和保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2.我国宪法确认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并通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自由和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3.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确认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规定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4.我国宪法规定了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7、简述如何正确行使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答: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此规定是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遵循的准则。为此,公民应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明确认识:(l)任何权利和自由都不可能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利和自由不仅受客观规约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还要受法律的限制。(2)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只有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都得到保障和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切实、充分地得到实现。
第四篇:《法学概论》笔记
自考“法学概论”串讲笔记 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一、与氏族社会组织相伴存在的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习惯。
二、奴隶制法律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人身。
三、法律的本质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四、法律制定或认可的主体是:国家。
五、保证法律实施的力量是:国家强制力。
六、法的本质和特征的决定力量是:经济基础。
七、当今我国的法律体系属于:中华体系。
八、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开始于:古罗马法学家。
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法经》。
十、规定人们可以自行选择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规范指的是:授权性规范。
十一、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法律原则可以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十二、在当代世界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国家是:英美法系国家。
十三、人利用法律的功能和作用来实现一定目的的价值,这种价值被称为:法律的工具价值。
十四、最为古老的法律形式是:习惯法。
十五、法律是伴随着哪些出现而产生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国家。
十六、属于剥削阶级类型的法律是:资本主义法律、奴隶制的法律、封建制的法律。
十七、最早出现的一批奴隶制的成文法律有:《汉穆拉比法典》、《十二表法》、《摩奴法典》。
十八、法律的价值可分为:工具价值、目的价值。
十九、法律的正义包括:分配正义、平均正义、矫正正义。
二十、法律的三要素是: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二
十一、法律规范的结构为:适用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
二
十二、法律概念的功能:认知功能、构成功能、规范功能。
二十三、法律的渊源有: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引证法、宗教法、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二十四、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有: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
二十五、法律与其价值之间最基本的对应范畴:法律与正义、法律与自由、法律与效益、法律与秩序。
二十六、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第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第二个决定性因素是奴隶制的出现。
二十七、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和资产阶级法律的共同特点。
奴隶制法律的特点:
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
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
4、保留了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封建制法律的特点:
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
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
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何侵犯。
2、确认契约自由。
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确认法制原则。
二十八、法律的基本特征。
1、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二十九、法律的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利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三
十、法律价值的概念和特点。法律价值是指法律的属性和功能,经过实践,同人的法律需求的某种适合或一致。
特点:
1、法律的属性和功能是法律价值形成的基础。
2、人对法律的需要是法律价值形成的主体要素。
3、法律的属性和功能与人的需要的满足之间的桥梁是实践,惟有经过实践,法律价值才可能体现和实现。
三
十一、法律规范的分类:
1、按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分为: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2、按法律规范所包含的行为规则的确定程序,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三
十二、法律的分类
1、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3、据法的内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4、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5、据法律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
6、公法和私法。
7、照法律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对各国法律进行分类分为:法系。
三
十三、法律原则的特征。
1、是一定层次的法律体系的指导思想,并反映其基本价值目标。
2、比法律规范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更为稳定,适用范围更广。
3、也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借助明晰的文字加以表述。
三
十四、法律原则的分类。
1、以所属的法律体系层次的级别为标准,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2、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3、以涉及的内容为标准,分为:社会原则和专门法律原则。
三
十五、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互相渗透的。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二者存在的区别:
1、存在时间不同。
2、调整范围不同。
3、实施方法不同。
4、表现形式不同。
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我国法律在性质上完全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在:1956年。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四、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五、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为: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六、社会主义法律所体现意志的主体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
七、有权制定和修改我国宪法的是:全国人大。
八、现在通常采用的法律案的表决方式为:按电钮。
九、享有法律案的公布权的是:国家主席。
十、属于法律调整的关系的是:婚姻关系。
十一、有权制定部门规章的是:国务院各部委。
十二、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同点为:根本任务、基本内容、阶级本质、历史使命。
十三、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是:全国人大、地方各级人大。
十四、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的有: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
十五、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有: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十六、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采取的听取群众意见的方式包括: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
十七、社会主义法律系统化的方式分为:法律汇编、法律编纂。
十八、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包括: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遵守。
十九、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社会性法律。
二十、在我国法律适用于:我国公民、居留在我国的外国人、居留我国的无国籍人。
二
十一、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主体、客体、内容。
二
十二、属于法律客体的有:物、智力成果、人体、行为。
二
十三、法律关系的内容为:权利、义务。
二十四、属于从方法上对法律进行解释的为:历史解释。
二
十五、法律事实的种类:事件、行为。
二十六、法律事实包括:事件、行为、紧急避险、不可抗力。
二
十七、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程序。
1、法律案的提出。
2、对法律案的审议。
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案的公布。
二十八、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立统一。
1、发生的同时性。
2、应对性。
3、相对性。
二十九、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及其重要特点。
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统一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如果说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的话,那么,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一,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三
十、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政策的关系。
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2、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在贯彻实施党的政策中起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
(1)党的政策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法律是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2)党的政策不具有国家强制性,而社会主义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3)党的政策带有较强的原则性,社会主义法律有很强的具体性。
(4)党的政策由党组织提出和制定,社会主义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
三
十一、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为补充。但二者又不能互相代替。此外,在实践中还应划清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行为之间的界限。
三
十二、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特点。
1、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活动之一。
2、它要遵照一定的程序。
3、它不仅包括创制新法律,而且包括修改或废止过时的法律。
4、其实质是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
三
十三、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原则。
1、遵循宪法的原则。
2、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制统一和尊严的原则。
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
4、科学合理地规范社会主义关系的原则。
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
三
十四、违法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违法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要件:
1、违法的客体即违法行为所损害的为法律所保护的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违法主体即实施违法行为并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人。
3、违法的客观要件即构成违法所必备的外部条件。
4、违法的主观要件即实施违法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心理状态。
三
十五、我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正确掌握各种规范性文件相互关系的原则。
三
十六、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特点。
1、它是一种思想关系。
2、它是由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3、它通过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获得表现。
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
一、“民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二、主张法治即“法律的统治”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三、违法必究的核心是:反对特权。
四、我国政治体治改革的核心是: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
五、社会主义法律价值有:自由、正义、效率、秩序、公正。
六、实现法治必备的条件有:
1、维护法律权威
2、完善法律体系
3、强化民主法治
4、保障公正司法
5、搞好法律监督
6、坚持依法行为
七、社会主义法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有: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培养遵纪守法风气、繁荣文学艺术、提高公民教育科学水平、涤荡精神污秽。
八、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1、对社会主义法制的制定和适用方面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
3、对消除旧法律意识的作用。
九、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
1、法制是国家所确立的法律和制度,这是对法制阶级本质的揭示。
2、法制包括立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的实施。这是对法制内容的概括。
3、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这是对法制的要求的集中表达。
4、法制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这是建立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
十、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重要条件,违法必究是保证。
十一、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不可分割,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都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在整个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辩证关系为: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十二、法治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法制是法治的必要前提条件。
2、法治本身又反过来要求有详备的、反映社会正义的良好的国家法律和制度。
区别:
1、固有的属性不同。
2、在法国中的地位不同。
3、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不同。
4、经济条件的不同。总的来说,有法制不等于有法治,但有法治则不可以无法制。
十三、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
2、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3、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第四章
宪法
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人权宣言。
二、我国解放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三、我国宪政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1954年宪法。
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具有倒退表现的一部宪法为:1975年宪法。
五、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工人阶级领导。
六、我国目前少数民族的个数有:55个。
七、宪法的发源地是:英国。
八、把“人权”引入宪法始于:十届人大。
九、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
十、“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出自:洛克。
十一、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宪法》。
十二、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根本法)》。
十三、我国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临时约法》。
十四、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自治乡。
十五、我国最重要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政协。
十六、属于我国统一战线组织中新加入的成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十七、我国国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方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
十八、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以人权问题为主题的官方文件,时间:1991年。
十九、宪法特点表现在:内容、效力、制定程序、修改程序。
二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包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二十一、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机构、总纲和序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二十二、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表现在:便于人民管理国家、便于调动中央积极性、便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便于国家权力统一行使。
二十三、我国现行宪法确定的行政区划层级包括:省、县、乡。
二十四、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广泛性、真实性、一致性。
二十五、属于国务院的职权的是: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编制执行国家预算。
二
十六、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3、宪法是对民主制度的确认和保障。
二
十七、国家机关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3、法治原则。
4、精简的原则。
二十八、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1、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标志。
2、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和最高准则。
3、从政权职能来看,人民民主专政具有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民主地位,镇压和改造敌对分子,组织政治经济精神三大文明建设,抵御外来侵略和保卫国家独立和安全的职能。
4、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成社会主义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二十九、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不以任何制度为依据,它一经确立之后,就成为其他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三
十、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通性。
2、选举权的平等性。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4、无记名投票。
5、代表向选民和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三
十一、单一制和联邦制各自的特征。
单一制特征:
1、全国只有一个宪法,一个中央机关体系;
2、均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力;
3、不论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达到何种程度,地方的权力均由中央以法律加以规定。联邦制特征:
1、除联邦有自己的宪法和中央机关体系外,每个成员国也都有自己的宪法和中央机关体系;
2、联邦的权力遍及全国,它和成员国之间的权限划分由宪法加以规定。
三
十二、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1、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企业依法享有自主权和实行民主管理。
三
十三、公民的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3、人身自由权利。
4、社会经济权利。
5、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6、特定人的权利。
7、监督权利。
三
十四、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三
十五、社会经济权利的内容。
1、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2、劳动者的休息权。
3、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4、物质帮助权。
三
十六、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三
十七、国家机构的体系: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领导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
三
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3、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领导人。
4、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5、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三
十九、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1、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2、立法权。
3、监督权。
4、任免权。
5、对外事工作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决定权。
6、荣典权。
7、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四
十、宪法实施的保障。
1、宪法的自身保障:
A、规定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宪法的权威性。
B、规定了监督宪法实施和解释宪法的机构。
C、规定了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
2、普通法律保障。
3、党的领导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关键。
第五章
行政法
一、行政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行政关系。
二、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于:1993年。
四、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已臻成熟。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2006年。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通过于:1996年。
七、行政复议范围的是:
1、对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申请行政机关发放抚恤金,行政机关未依法发放的。
八、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是:国务院各部门。
九、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是:法律。
十、拥有行使限制人身自由处罚权的机关是:公安机关。
十一、行政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
十二、行政机关按职权的效力范围,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
十三、公务员的录用坚持以下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十四、公务员的奖励种类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十五、公务员的处分种类分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
十六、根据立法权的来源,可把行政立法分为:职权立法、授权立法。
十七、根据立法的内容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创制性立法、执行性立法。
十八、属于行政立法的名称有:决议、命令、条例、决定、办法。
十九、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二十、社会监督的主要内容:人民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
十一、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为根据。
3、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往往可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接受制裁。
4、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
二
十二、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
1、它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国家。
2、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
3、它行使的职权是国家行政管理权。
4、它实行首长负责制。
二十三、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
义务: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6、保护国家和工作秘密。
7、遵守法律,遵守职业道德。
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权利:
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2、非因法定事由程序不得免职、降职、辞退或处分。
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4、参加培训。
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申请辞职。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十四、行政行为的主体和性质。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性质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即依法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行政行为按方式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
二十五、行政立法应当符合的要求。
1、必须是具有制定行政管理法规职权的机关才能进行行政立法,并且不得超越其权限的范围。
2、所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同级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3、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
4、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
二十六、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
1、行政执法的主体合法。
2、行政执法的内容合法。
3、行政执法的意思表示真实。
4、行政执法的相对人具有法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5、行政执法的程序合法。
6、行政执法的形式合法。
二十七、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种类:
1、警告。
2、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责令停产停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设定:
1、法律和行政法规都可以设定行政处罚,但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3、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二
十八、行政强制执行采用两种:
1、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行政机关依法自行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执行分为:间接强制、直接强制、强制征收。
二
十九、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与合理原则。
2、效能与便民原则。
3、监督与责任原则。
三
十、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处罚法定原则;公正、公开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 10 则;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原则;监督制约原则。
三
十一、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的主要方式。
1、听取和审查政府的工作报告。
2、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决算。
3、监督行政机关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并有权撤销行政机关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规章及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4、审议行政机关提出的议案,对不适当的议案有权予以否决。
5、有权罢免由其决定或选举的行政机关负责人。
6、向行政机关提出质询和询问,行政机关应予答复或说明。
7、视察和检查行政机关的工作。
8、受理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
第六章
民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颂布于:1986年。
二、我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10年。
三、我国对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
四、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五、宣告失踪过程中人民法院应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
六、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的住所地为: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七、在商务中尤其是国际商务中的“发盘”指的是:要约。
八、担保法规定,定金的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20%。
九、收养法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双方年龄差应在:40岁以上。
十、目前国内民法学家称为最长诉讼时效的期限为:20年。
十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当事人地位平等、意思表示一致、利益等价、有偿。
十二、民法的渊源有:宪法、专利法、婚姻法、知识产权法、收养法。
十三、法人设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依法设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有必要的场所、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
十四、法人包括: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十五、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实质要件有: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不违反公共利益。
十六、以法律行为是否需要以特定形式作出,民事行为可分为:非要式法律行为、要式法律行为。
十七、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包括:占有、收益、使用、处分。
十八、财产所有权的特征有:绝对权、对世权、排他权、无期限物权。
十九、知识产权的特征有:财产权、专有性、地域性、独占性、时间性。
二十、能成为专利权主体的有:发明人和设计人、职务发明创造人的所在单位、专利受让人、专利受遗赠人、合法继承人。
二十一、合同担保的情形分为:保证、定金、抵押、质押、留置。
二
十二、常见合同的种类有:买卖、赠与、借款、租凭、承揽。
二十三、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
二十四、我国民法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
十五、依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被收养人的条件,在年龄方面应是:10周岁以下。
二
十六、身份权的主要种类: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专利权、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亲属权、监护权。
二十七、知识产权的种类: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
二
十八、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方法。
1、确认所有权。
2、恢复原状或返还原物。
3、排除妨碍或停止侵害。
4、赔偿损失或返还不当得利。
二
十九、民法的基本原则。
1、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原则。
3、保护合法民事权益原则。
4、遵守法律和政策原则。
5、国家和社会利益原则。
三
十、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种类。
1、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依法不能由他独立实施的行为。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4、违反法律或者公共利益的行为。
5、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
7、一定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
三
十一、代理的特征及种类。
1、代理必须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并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进行的法律行为。
2、代理人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法律行为,但为意思表示或接受意思表示的却是代理人而非被代理人。
3、代理人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直接归被代理人承受。
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三
十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为设立、变更或终止特定权利义务关系所为的行为,或者说是行为人有意识地为发生特定民事法律后果而为的行为。
2、它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基本构成要素,即凡无意思表示,即无民事法律行为。
3、依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它还是一种合法行为。
三
十三、债的法律特征。
1、债的主体是两方特定的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
2、债的内容表现为请求为一定的给付或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和实现权利人请求的义务的结合。
3、债的客体,即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可以是物,可以是智力成果,也可以是特定的行为。
三
十四、合同的法律特征。
1、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
2、合同是一种协议。
3、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
4、合同必须是一种合法行为。
三
十五、侵权行为构成的要件。
1、行为的违法性。
2、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有过错。
三
十六、有效遗嘱成立的条件。
1、遗嘱人应具有行为能力。
2、遗嘱应自愿和真实,而不能强迫或伪造。
3、遗嘱的内容不得违反现行法律、政策,不得取消或者减少法定继承人中无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应继承财产的份额。
三
十七、处理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
1、男女平等原则。
2、养老育幼,保护老人和儿童合法权益的原则。
3、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4、互谅互让、和睦团结、协商处理遗产继承问题的原则。
5、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
三
十八、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范围: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顺序:其中前三者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后三者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根据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我国继承法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七章
商法
一、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的股东人数最多为:50个。
二、以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出资的出资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
三、属于有限公司股东会议的形式有:首次会议、定期会议、临时会议。
四、有限责任公司召开股东会议应于会议前多少日通知全部股东:15日。
五、有限公司监事会的成员不得少于:3人。
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任期每届不得超过:3年。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通过于:1986年。
八、破产案件的上诉期限为:10日。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通过于:1995年。
十、保险条款的不可抗辩条款有效期限为:2年。
十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成员人数为:5-19人。
十二、我国破产立法采用的标准是:人数和债权额双重标准。
十三、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整顿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十四、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
十五、商法的特征:营利性、技术性、国际相通性。
十六、票据的特征:文义性、要式性、无因性、流通性。
十七、自益权的内容包括:利益分配权、剩余财产分配权、优先购买权、出资转证权。
十八、保险利益原则的作用表现在:消除赌博可能性、防止道德危险、限制赔偿程序。
十九、人身保险合同的常见条款有:自杀条款、不可争辩条款、复效条款、交费宽限期条款。
二十、票据功能包括:支付、汇兑、信用、结算、融资。
二十一、票据行为的种类有: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
二
十二、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承兑行为只存在于:汇票关系。
二十三、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十四、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有以下规定。
1、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人民币50万元。
2、以商业批发为主的人民币50万元。
3、以商业零售为主的人民币30万元。
4、以科技开发、咨询和服务性为主的人民币10万元。
二十五、公司的分类。
1、按照公司资本结构和股东责任方式不同进行分类: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2、从公司间的组织关系性质来划分:总公司和分公司。
3、从公司之间的控制和依附关系来划分:母公司与子公司。
二
十六、有限公司的股东权。股东权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两方面。
自益权内容:
1、利益分配权。
2、剩余财产分配权。
3、增资优先购买权。
4、出资转让权。
共益权内容:
1、股东会会议的出席权和表决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查阅股东会会议记录和公司财务报告的权利。
4、股东会会议的提议召集权。
二
十七、有限公司的特征。
1、由定额股东所组成。
2、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责。
3、兼有资合性和人合性。
二十八、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
1、公司资本平均分为若干均等股份。
2、股东人数的广泛性以及公司规模的巨大化。
3、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条件比较严格,程序较为复杂。
二
十九、设立有限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三
十、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5人以上)。
2、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的最低限额。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4、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
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公司名称须标明“股份有限公司”字样。
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三
十一、破产的特征。
1、破产是债权实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2、破产是在特定情况下所运用的偿债程序。
3、破产程序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平地清偿破产人所欠债权人的债务,同时对债务人提供一定的救济。
4、破产是在法院的监督以及特定机构或人员的参与之下实施的债务清理程序。
5、破产程序具有包括强制执行程序的特征。
三
十二、保险合同的特征:
1、是附合合同。
2、是射幸合同。
保险合同的原则。
1、保险利益原则。
2、最大诚信原则。
三
十三、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的特征。
财产保险合同特征:
1、财产保险合同是补偿性合同。
2、财产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以保险标的价值为限。
3、财产保险合同一般是短期保险合同。
4、代位求偿和委付制度是财产保险的特有制度。
人身保险合同特征:
1、保险主体的自然性和广泛性。
2、保险金的定值性。
3、保险的储蓄性。
4、保险费的非讼性。
第八章
经济法
一、经济法调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是开始施行于:1993年。
三、纳税人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四、被有些法学家称为“经济宪法”的是:反不正当竞争法。
五、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六、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通过于:1993年。
七、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收到决定之日起多少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15日。
八、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的主管机关是: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九、企业自领取营业执照多长时间内,应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30日。
十、宏观调控的法律内容包括:计划与投资法、国有资产管理法、财政法、金融法、价格法。
十一、市场规制的法律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法、广告法、房地产法、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十二、税收的特征为: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十三、税种按征税对象不同可分为: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行为税、自愿税。
十四、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十五、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2、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3、市场规制关系。
4、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十六、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平衡协调、维护公平竞争、责权利相统一。
十七、税法的构成要素。
1、纳税主体。
2、征税对象。
3、税种税目。
4、纳税环节。
5、违章处理。
十八、税收征管法的主要内容。
1、税务管理。
2、税款征收。
3、税务检查。
4、法律责任。
十九、产品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2、产品标准化制度。
3、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4、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5、抽查监督制度。
二十、消费者权利的主要内容。
1、安全保障权。
2、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受尊重权。
二十一、争议解决的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十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2、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排挤他人公平竞争的行为。
3、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市场交易行为。
4、商业贿赂行为。
5、作虚假宣传广告行为。
6、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7、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
8、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推销商品的行为。
9、违法进行有奖销售行为。
10、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名誉的行为。
11、通谋投标行为。
第九章
刑法
一、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通过于:1979年。
二、我国刑法把犯罪分成:10类。
三、管制的最高期限为:3年。拘役最高期限为:1年。有期徒刑最低期限为:半年。
四、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外触犯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在几年以下的,可不予追究:3年。
五、判决管制的,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六、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七、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溯及力标准有:
1、从旧原则。
2、从轻原则。
3、从新原则。
4、从旧兼从轻原则。
5、从新兼从轻原则。
八、犯罪构成的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犯罪客观。
九、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方法。
十、犯罪主观方面通常是指:故意、过失。
十一、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有: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生理病理、不法侵害。
十二、在我国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十三、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十四、属于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的是:危害行为。
十五、共同犯罪人的种类: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十六、共同犯罪的三个要件。
1、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人。
2、共同故意。
3、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十七、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
1、为了他人或自己的合法利益。
2、危险正在发生。
3、不得已而采取。
4、避险不能过当。
十八、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
2、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罪责刑相适应。
十九、我国刑法的任务。刑法第2条对我国刑法的任务作明确规定: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十、犯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2、犯罪触犯的是刑法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二
十一、犯罪主体具备的条件。
1、犯罪主体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2、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3、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二十二、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1、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重伤、爆炸等负刑事责任。
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5、对不满16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罪犯应责令家长和监护人管教,必要时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十三、正当防卫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2、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才能进行防卫。
3、只能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防卫不针对第三人。
4、防卫不能过当。
二十四、我国刑法对未遂犯的处罚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
十五、我国刑法对中止犯的处罚规定: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
十六、我国刑法对预备犯的处罚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
十七、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3、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二十八、刑罚的特征。
1、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方法。
2、刑罚只能对犯罪分子适用。
3、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法判处。
二
十九、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三
十、我国刑法对死刑适用的规定。
1、对适用死刑的法定情节作了严格规定。
2、对适用死刑的犯罪主体作了限制。
3、规定了死刑复核制度。
4、规定了“死缓”制度。
三
十一、缓刑的适用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3、犯罪分子情节较轻并有悔罪表现。
三
十二、减刑的适用条件。
1、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
2、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3、减刑必须经过法定程序。
三
十三、假释的适用条件。
1、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且已经执行了一定刑期的犯罪分子。
2、只适用于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
3、假释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4、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三
十四、我国刑法上的时效?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20年以后须追诉的,需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通过于:1979年。
二、证据的特征有:客观性、相关性、法律性。
三、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承担者为:控诉方。
四、取保候审包括:人保和财产保。
五、监视居住最长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六、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控诉期为:10日。
七、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为:5日。
八、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属于证据中的:视听资料。
九、可以不延期审理的是:犯罪嫌疑人欲更换代理人的。
十、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拘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十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包括: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警察法、律师法。
十二、公检法在诉讼活动中应:相互配合、分工负责、相互制约。
十三、刑事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被害人、辩护人、证人、法定代理人。
十四、审判管辖分为:普通管辖、专门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
十五、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意义在于:防止串供、防止逃避侦查、防止报复社会、防止更新犯罪、防止其他意外。
十六、强制措施的种类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拘留。
十七、刑事诉讼程序分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
十八、立案的条件为:有犯罪事实、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
十九、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活动包括:审查起诉、提起公诉、不起诉。
二十、提起公诉的条件为:犯罪事实已查清、证据确定,充分、应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
二十一、属于终审的判决和裁定的有:没有上诉的判决、没有抗诉的判决、终审的判决 19 和裁定、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
二十二、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刑罚有:死刑、罚金。
二
十三、在刑事诉讼中只有被告人的供述而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二十四、第一审程序法庭审判必经的阶段:开庭、法庭调查、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审判。
二十五、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运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的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二
十六、刑事诉讼法所特有的原则。
1、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
2、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4、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5、保证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6、对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追诉。
7、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二
十七、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1、对依法可能判决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以哪项为主导的法律关系:法院。
二、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这是民诉法的:对空间的效力。
三、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提出的时间是:开始审理时。
四、当事人对有管辖权异议被驳回的裁定,可以:上诉。
五、对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的管辖权属于:原告住所地。
六、民事诉讼中规定的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一般是指:10人以上。
七、民事诉讼中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是:当事人。
八、拘留的最高期限:15日。
九、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到庭的:延期审理。
十、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诉案件的处理一律使用:裁定。
十一、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律实行:一审终审。
十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
十三、民事诉讼关系的主体是:第三人、证人、法定代理人。
十四、属于给付之诉的诉讼案件有:遗产继承、赔偿损失、返还财物。
十五、我国民事诉讼的效力是: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对法院的效力、对时间的效力、对空间的效力。
十六、合同双方当事人可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人民法院管辖包括:被告所在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所在地、纠纷发生地。
十七、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共同诉讼人、第三人、诉讼代理人。
十八、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可以公开的有:涉及国家秘密、涉及个人隐私、名誉侵权案。
十九、有权提出上诉的人包括:一审原告、一审被告、诉讼代理人。
二十、案件再审的条件有:判决已生效、判决有错误。
二十一、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二十二、地域管辖的种类: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和选择管辖。
二
十三、诉的构成要素:诉讼当事人、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
二十四、民事诉讼参加人的分类:民事诉讼当事人和民事诉讼代理人。
二
十五、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几个阶段。
1、起诉和受理。
2、审理前的准备。
3、开庭审理。
4、诉讼中止和终结。
5、判决和裁定。
二十六、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二十七、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和保障与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原则。
2、辩论原则。
3、处分原则。
4、调解原则。
5、检察监督原则。
6、社会支持起诉原则。
二十八、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构成要件。
1、必须有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
2、必须出于行为人的故意。
3、必须是在诉讼中进行的。
4、必须有碍于诉讼的进行且未达到犯罪程度。
二十九、第二审人民法院对经过审理的上诉案件的处理情况。
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维持原判。
2、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3、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法
一、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主要渊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二、我国行政诉讼法施行于:1990年10月1日,共11章75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通过于:1994年。
四、当事人自知道自己的权益受行政机关侵害自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几个月内提起诉讼:3个月。
五、经人民法院几次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视为撤诉:2次。
六、行政诉讼原告具有的特征:自己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
七、行政诉讼第三人具有的特征:原告被告之外的公民、法人;与具体行政案件有利害关系;诉讼开始时参加到案件。
八、应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范围是:被告认为需停止执行的、原提出申请,人民法院裁定停止执行的、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九、适用调解的是: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仲裁案件。
十、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委托代为诉讼的人数为:1-2人。
十一、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复议决定:1个月。
十二、行政诉讼管辖分为:地域管辖、级别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
十三、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
十四、行政诉讼程序的阶段有:起诉、受理、审理、判决、执行。
十五、属于行政诉讼参加人的有:原告、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法定代理人。
十六、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应当:由被告方承担。
十七、行政诉讼程序的三个基本阶段: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
十八、行政诉讼法的原则: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
2、合法性审查。
3、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
4、不适用调解。
5、行政损害赔偿。
十九、行政诉讼的特征。
1、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机关,而非其他主体。
2、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行政争议。行政争议是由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
3、行政诉讼的原告为行政机关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4、行政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出由人民法院受理和审判。
5、行政诉讼必须是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争议案件。
二十、行政诉讼法的任务。
1、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2、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二十一、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情形。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未经申请行政复议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政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4、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5、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6、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二十二、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具备的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十三、第一审行政案件审理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判决。
1、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2、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职权的;滥用职权的。
3、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4、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二十四、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生效的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
1、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赔偿金,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2、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
3、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根据规定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4、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
国际法
一、狭义上的国际法是指:国际公法。
二、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主要是:领土变更。
三、国籍形成标准有:血统主义、出生地主义、混合主义。
四、国民待遇又称:平等待遇。
五、国家领土的构成:领陆、领水、领空。
六、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
七、我国被批准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成员国的时间是:1996年。
八、我国加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时间是:1997年。
九、完全的、无保留的、不能撤销的承认具体是指:法律承认。
十、最严厉的一种国家责任的形式是:限制主权。
十一、国际法主体必备的条件是: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资格、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义务的能力、国际社会的成员。
十二、联合国制定的三大人权公约:《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十三、联合国最主要的审议机关是:联合国大会。
十四、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
十五、我国重新成为世贸成员是在:2001年。
十六、退潮时海水退出最远的那条海岸线被称为:正常基线。
十七、我国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
十八、外国军舰经过我国邻海:须经我国政府批准。
十九、联合国下属的负责监督托管领土行政管理的机关是:托管理事会。
二十、国际法主体的资格有:国家、国际组织、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二
十一、国家的元素有:居民、领土、主权、政权。
二十二、国家责任形式有:限制主权、赔偿(最经常、最普遍)、道歉、国际审判。二
十三、我国国籍的立法原则有:混合主义、不承认双重国籍、消除和防止国籍抵触。二
十四、条约缔结的一般程序为:谈判、签署、批准、互换或交存批准书。
二十五、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自保权。
二十六、其他国家在一国的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航行和飞越权、铺设海底电缆管道权。
二
十七、在当今国际社会,调整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的一般原则是:国民待遇原则。
二
十八、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的基础。
二
十九、国际法的基本特征。
1、它调整的不是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2、它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而不是国家之上的法律,是各国公认的,而不是强加于国家的法律。
3、它的强制实施不是依靠集中的有组织的暴力机关,主要依靠国家本身。
4、它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三
十、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2、不干涉内政原则。
3、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5、民族平等和自决原则。
6、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7、国际合作原则。
三
十一、行使“无害通过权”的条件。
1、通过领海必须是无害的,即不损害沿岸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也不违反国际规则。
2、在通过一国领海时,应当遵守沿岸国的有关法令。
3、除意外情况外,通过领海必须是继续不停地迅速航行中途不得停泊。
三
十二、条约的特征。
1、缔结条约的主体只能是国际法主体。
2、条约应以国际法为依据,否则就不能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3、条约规定国际法主体在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上的权利和义务。
4、条约通常采用书面形式。
三
十三、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具有的特征。
1、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的组织,而不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
2、它的参加者主要是国家。
3、它最基本的原则是所有成员国主权平等。
4、它以国家间的多边条约为基础而建立的。
第十四章
国际私法
一、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事关系。
二、国际私法的最基本的规范为:冲突规范。
三、涉外民事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准许后多少日内,申请人必须提起诉讼:30日。
四、我国加入《纽约公约》的时间是:1986年。
五、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法。
六、依据我国法律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遗产为不动产且在我国境内的,适用:中国法。
七、涉外民事关系包括:涉外物权关系、涉外债权关系、涉外知识产权关系、涉外婚姻关系、涉外继承关系。
八、国际私法的调整方法分为:直接调整、间接调整。
九、早先使用的连接点包括:居所、住所、国籍、行为地、法院地。
十、可独立适用的冲突规范有:单边冲突规范、双边冲突规范、重叠性冲突规范、选择性冲突规范。
十一、涉外不动产所有权在我国适用的有:所有权、买卖、租赁、抵押、使用。
十二、国际私法的渊源。
1、国内立法,包括宪法、民事及其他经济和民事立法。
2、国际条约。
3、国际惯例。
十三、在我国,遗产的法定继承中,关于动产的继承应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
十四、外国人、无国籍人、组织人民法院起诉、应诉,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
十五、我国对第一审涉外民事案件拥有的管辖权的是:
1、经济特区中级人民法院。
2、直辖市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
3、计划单列市人民法院。
4、高级人民法院。
5、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级人民法院。
十六、涉外民事关系的选项有:
1、中国公民与英国公民结婚。
2、外国公民继承其亲属在中国的遗产。
3、外国不动产转让给另一方。
4、中国公民在外国宣告死亡。
十七、构成涉及民事关系的要素。
1、民事关系主体一方或双方是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
2、民事关系的客体是位于外国的物或其他财产或留在外国完成的行为。
3、民事关系的据以确立,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
第五篇: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第三节 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2.强制性 3.普遍性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政体的涵义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2.政体与国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3.政体的选择
(1)影响政体的因素:国体,社会政治力量的要求,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国际环境(2)政体选择多样性(3)~~~~~自主性
(4)~~灵活性和变异性
二、不同类型国家队的政权组织形式(一)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君主制
君主制是指由一名君主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体类型。世袭制 2.共和制
总体特征: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公社制 2.苏维埃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的划分与配置。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1.单一制
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2.复合制
其一般特征室友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
(1)联邦制。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州,邦,省)通过制定并遵守统一的联邦宪法而形成的具有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2)邦联制。是由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缔结条约分享部分国家主权而形成的松散的国家联合形式。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
一、国家机构的涵义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国家机构基本特点:(1)阶级性(2)社会性(3)实体性(4)职权性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 1.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机构职位(首脑)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制定、修改、中止和废除法律的国家机关。3.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和通过的法律和法案,并且管理政治与社会事务及各行政职能部门机关事务的组织机关
4.司法机关是指行使司法权的机关。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三权彼此平行分立,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掌握和行使 第四章 政治民主
第一节 政治民主的涵义
一、政治民主的概念
广义:泛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实行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决定的社会活动机制。狭义:即政治民主,主要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
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1.民主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 2.民主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 4.民主是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第二节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第一,议会制度。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的核心机构和主要制度标志,它一般由通过选举产生并具有一定任期的议员组成,被视为民意的代表机构。第二,选举制度。选举制度又称竞争性选举,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机制之一。第三,政党制度。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另一重要实现机制,是西方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要素。具体原因:
一是工人运动及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二是社会主义的压力和和影响。三是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三、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是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专政。局限性:
第一,私人资本和权势集团控制公共权力。
第二,促成政治短期行为,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第三,高额成本,社会负担沉重。第五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一节 政党的涵义和作用
二、政党的涵义和特征
政党的定义: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成员所组成,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展开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基本特征:
第一,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第二,政党是由阶级、阶层以及其他重要社会集团中政治上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第三,政党有自己的组织个纪律。第四,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第五,政党与政权联系紧密
三、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争取、团结和影响群众。第二,集中阶级的意志 第三,培养政治骨干
第四,掌握、行使或影响国家权力。第二节 政党制度
二、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类型 1.两党制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英国
第一,两党活动围绕下议院选举展开。第二,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美国
第一,两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第二,两党组织结构松散。
第三,两党制以单人选区多数制为基础。新变化:第一,政党存在的社会基础趋向一致 第二,立法与政策主张趋同 2.多党制
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的政党制度。三类:
第一,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第二,多元并存的多党制。第三,一党独大的多党制。3.一党制
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合法政党的政党制度。(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共产党单独执政 第六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概述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和特征
政治参与定义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等行为。基本特征: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政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
二、政治参与的类型 1.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
2.主动参与和被动参(动员参与)3.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
第一,促进公民政治素养的提高。第二,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三,监督政治系统的运转
消极影响:骚乱,极端和盲目的参与,会大大削弱政府权威。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
一、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 1.投票表决 2.政治选举 3.合作行动 又称社团活动 4.个别接触
又称个人接触、政治接触或主动接触,是指公民出于个人原因,主动接触政府官员或其他公职人员,表达政治意愿,进而试图影响决策的行为。
二、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实质 1.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
(1)以资本实力为基础,表现出实质上的不平等(2)利益取向的狭隘性
(3)政治参与以公民个人行动为主要形式(4)政治参与的效果或影响力相当有限 2.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质
它仍然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前提下的政治参与。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一、文化与政治学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所创造的不同于自在自然和自身生物本能的东西,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中基本形态。
狭义的文化就是观念文化,其中既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我自发形态的文化,也包括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形态的文化。2.政治文化的概念
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会形成关于政治生活的风俗习惯、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自发的政治心理和自觉反映政治实践和政治关系的系统的政治意识。就是政治文化(1)主体是一定社会成员
(2)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基础和以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上层建筑。(3)长期积累
(4)政治文化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3.政治文化研究的内容
第一,对政治文化传统的研究 第二,对现实政治思想的研究。第三,对公民政治态度的研究。第四,政治文化比较研究。
第五,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研究。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第一,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二,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三,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四、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一,塑造和影响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第二,影响社会政治制度的创制、发展和变迁。第三,影响政治发展的道路和进程。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政治社会化则是指人从“自然人”“社会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即人通过学习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获得有关政治的知识和规范,认识自己的政治角色、地位和责任,形成个人独特的政治人格与行为特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