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高职高专“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培训总结报告[样例5]

时间:2019-05-12 07:5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暑期高职高专“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培训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暑期高职高专“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培训总结报告》。

第一篇:暑期高职高专“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培训总结报告

暑期高职高专“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培训总结报告

一、学习情况

为了满足学院示范性建设的需要,本人于在暑期参加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高职高专“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培训。培训从8月12号到17号共六天,在培训期间国内职教界专家石伟平教授、赵志群博士分别作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理论精彩讲座,也介绍了其他学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先进经验和一些教训;宁职院教师叶鹏等也结合本校实际介绍了课程开发的情况,教务处长何明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及实施。学习期间本人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认真笔记,课后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讨论,经过严格考核,最终获得学习领域课程考核结业证书。

此次培训基地是教育部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www.xiexiebang.com)于2002年共同投资建设的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独家承办。截至2009年5月,本基地已举办各类高职高专师资培训班64个,培训教师3000余人,积累了较丰富的培训经验。作为国家首批立项建设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成为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及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处的承办单位。

二、培训内容

在培训期间,培训单位主要安排了以下学习内容: 1.新课程开发,叶鹏老师主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叶鹏老师介绍了新课程开发的准备工作、开发流程、实验效果和应用情况,叶老师结合宁职院课程开发情况从社会和教育的关系,以及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重点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开发的教学设计,课程和教学改革成功的标志和途径,同时,叶老师还提供了课程整体设计参考模板、课程单元设计的参考模板、项目学习评价的参考模板等课程开发的成果。

叶鹏老师有个形象的比喻,重构课程体系的风险如同穿越沙漠,要完成它,需要“方向、方法、团队”,正确的方向、切实可行的方法、齐心合力有资质的团队,经过不断努力实践,重构课程体系并不遥远。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是比较成功,有示范性的。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如何能够实现双赢,让企业不仅仅是靠社会责任而是靠自身的盈利来主动找到学校与学校合作。这个切合点每个专业情况不同,如何找到适合我们专业的校企合作之路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当前高职高专课改的若干问题的思考,石伟平教授主讲

本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石伟平教授主讲,石教授是国内职教界“项目课程”教学法的前辈,从事课程开发成果斐然,他给大家介绍了课程开发的10步骤:职教课程开发决策(确定专业)→职教课程目标开发(明确培养目标)→职教课程门类开发(确定主要课程)→职教课程结构开发(形成课程计划)→职教课程内容开发(“课标”开发)→职教课程内容组织(教材开发)→职教教学模式选择(确定教学模式)→课程实施环境开发(设计教学环境)→课程评价方法选择(确定评价方法)→ 课堂层面职教课程改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课程前与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二度开发,优化已有课程方案)。属于校本课程开发范畴。

此外石教授还介绍了目前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专业建设的策略问题,专业应如何建设?如何建“专卖店”?,石教授结合实例分析目前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遇到的问题,并从理论角度和实际经验给出了应对的策略,石教授的讲座理论角度高,针对时弊,一针见血,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到位,提供了培训教师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思路,讲座深受欢迎。

3.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与实施,何明友老师主讲

本讲座由宁职院何明友老师主讲,何老师结合直接从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践谈到了以下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所处的生存背景和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 首先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两大类型,一个是传统意义的本科,另一个是新兴意义的高等职业教育。对第一类学校,如果说要评价一个学校好与不好,肯定是考虑它的学科问题,就是这个学科出来的人是否能到他该去的岗位工作,人家是否欢迎。对高职来说,从最开始打牌子的时候你要有几个拳头专业,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和这个专业承担的社会服务能力一定是得到一定范围的认可,这是最起码的,如果没有这条,别说你走品牌之路,起步都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是,一个学校第一件事首先先办好几个你的品牌专业或者是特色专业,先把第一步迈出去再谈后面其他的事。你一定要办出几个真正体现高职特色和要求的专业。此外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培养人的方法问题。通过课程的方式,不管是什么课,怎样组织课程的实施,它就是一个课,它可能内涵、办法、形式都有变化,但它毕竟还是课,我们统称为课,这是最核心的办法。何老师也谈到:在前一段时间我们确实非常关注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环节课程,因为过去实在太弱,不是一般的弱,在前一个阶段我们必须要去强化它,我觉得这是一螺旋上升的阶段。到现在来说,对于我们这种示范校,示范校中的佼佼者来说,就要关注它的基础课程,它的系统化设计,还有以实训为中心的,包括以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系统化设计,这两个系统之间如何打通,不同专业肯定有不同的重心,各专业情况是不同的,得自己去分析。两个课程之间系统化的问题,我们觉得是非常重要,很值得每个专业去研究,这应该是在专业层面进行。

何老师最后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步骤,这就是:确定一个目标,明确两个观点,实施三个步骤,搭接四个平台。这个步骤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实施,并卓有成效。

4.工学结合的课程与课程开发,赵志群博士主讲

赵志群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职业分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过程研究会主任,国际职业教育创新与专业化研究网络(United TVET Network on Innov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IP)东亚区负责人。赵博士早年曾留学德国,后回国,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工作,先后负责教师资源研究室、国际合作与比较教育研究室以及教学研究室的工作。2002年起,兼任德国技术合作公司职教专家,参与设计、评估和实施大型国际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赵博士是较早把德国职教理论引入国内的资深专家之一,曾主持和参与多所职业学校课程开发,实战经验丰富,理论精深,这天他给我们带来的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赵博士从什么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概念和实际情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对课程开发的概念,专业方案与课程标准,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及职业成长规律阐述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涉及的相关概念,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工作给出系统化的教学原则,涵盖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内容要求。同时,赵博士也归纳出了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几个步骤。随后赵博士结合广州市交通运输学校“汽车发电机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工作页”课程的开发、实施和实际效果作了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

5.模拟实践专家访谈会,赵志群博士主持

要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课程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关键,寻找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重要工作是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通过访谈会,分析实践专家职业成长过程,从而归纳该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今天,赵博士就亲自主持了以职业学校教师成长经历为主题,进而归纳职业教师成长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发展阶段的实践专家模拟访谈会,现场抽取5位教师进行访谈,通过每个教师职业重要的成长阶段归纳出了职业教师成长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发展阶段,整个访谈会气氛热烈,引起了培训教师极大兴趣,通过赵博士两天从理论到实践的课程开发讲座,受益匪浅,对课程开发,特别是工学结 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6.学习领域课程案例交流,孙慧平,沈文天老师主讲

今天 孙慧平老师和沈文天老师分别通过“数维竞赛训练组织与实施的一点体会”和“仓储(配送)服务提供与组织课程开发与设计实践分析”课程开发交流了实战经验,对我们进行课程开发很有启迪。特别是数维竞赛给我启发很大,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思考我们专业应该向这个方向慢慢转向,数控操作方面培养的学校太多,重点向维护方向发展。利用假期培训老师,增加点这方面的设备,逐渐开设这些方面的课程,这样我们的专业发展才有前途。

三、所学内容对示范性建设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院正在进行示范性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由于我们培训的内容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而目前学院三个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均是实践性很强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参加培训的老师大部分承担了相关课程开发,因此,该次培训非常及时和有效,必将大大提高培训教师对课程开发认识,熟悉课程开发的步骤,对学院示范性专业课程开发和建设必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四、培训感受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成功的校企结合和浓厚的创业氛围。学校的西校区就是个科技园区,吸引了30多家知名的企业进驻学校,它们在正常生产运营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在企业实践的机会,实现真正的双赢。学校东区的主干道路“创业街”,各式各样的店铺都是由学生来经营的,包括物流、旅行社、超市等。我们用餐的酒店服务生就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带我们去参观宁波市的导游也是旅游专业的在校学生。培训过程中的不少环节都看到在校学生的身影,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努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六天的培训,不知不觉中让我的很多观念发生了变化,有一个观念越来越清晰:课程改革不是靠哪几个人或哪几批人努力就能做好的事情,它关系到整个学校(甚至包含与学校专业课程有关的企业等社会力量)从上到下、从教师到后勤、方方面面的人员,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从硬件(教学设备、一体化教室、实训基地等)到软件(师资水平、校园文化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线教师,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尽快使我们的师资队伍胜任课程改革以及最后的实施环节是值得考虑并提上日程的。

此外,有两个观点对我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一个是学生观,“学生是优秀的,但也是需要教育的”,“学生是学院的名片,学生的示范才是真正的示范”。在老师的眼里,不应该有差学生,有的只是需要教育的好学生,要相信学生,也相信自己。还有一个是质量观,“学生质量评价不仅仅是看学校和教授哦,更要看企业,看用人单位”,“符合高职教育的一堂好课、一门好课的评价标准:从讲得好到学得好,效果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之后究竟能不能让用人单位满意,这个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最好能有个专门的组织来做毕业生去向反馈情况调查这项工作,做好做细,并让教师及时掌握。作为教师,面对的虽然主要还是学生,但是心里面要装着整个社会,学生的未来。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要以未来为导向,如何实施改革,需要慢慢摸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首先要把对学生的考核设计好,想要学生掌握什么东西,就考核什么内容。

还有一点,任何改革都是困难重重,甚至是举步维艰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只要方向正确,靠着大家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高职高专一定会办得有声有色,真正体现它的存在价值。

最后对培训机构提点建议。培训机构(教育部高职高专宁波师资培训基地)的师资水平非常好,理论先进、让人信服,实践的案例特别是现身说法很有借鉴价值,遗憾的是没能参观一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设好和正在建设的课程的教室,没能亲自感受一下课程改革之后的专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各门新课程是如何实施教学的。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的培训,希望能增加观摩的内容。

培训学员 动力工程系

狄藤藤

2009年8月27日

第二篇: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张奕城

(管理学院 港航一班 11030037)

一个学期的物流地理课程已经结束了。在刘念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物流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由原来的不清楚到现在的了解框架,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新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新的一些思考方式,获得了许多的经验。重在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注重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提升。这些能力不仅包括本课程技术知识应用的能力,还包括学习能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团队融合、工作技巧)等。

虽然与高中时的地理学有不同,比想象中的复杂,是高中时期的基础地理课程的深化。物流地理作为港航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是港航学子在将来的路上的基石.它包括了对整个物流行业的概述.国内综合运输.铁水路航管当今五种最主要运输方式的讲解.以及对国外物流行业的点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学习到新的专业知识.不断获取.不断补充以前所不知道或不了解的行业动态。

总结报告如下:(一)网络教学

老师用网络教学这方面,让人感觉很有意思,而且课上讲过的信息、要查询了解的信息都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找到,实在是很方便,课上没有来得及做的笔记也可以事后查看PPT。令人高兴的是,各位同学都会积极地把最新的船舶信息放在论坛里,对做课题研究和拓展知识面提供了不少帮助。

网络教学及现场教学,使我们学习的更广泛。网络教学是一个非常与时俱进的一个方法,不得不说这个网站做的非常好,许多同学和老师一同在网上搜索有价值的资料,分享研究,在结合学习的课件,课后的习题更加巩固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物流地理课程中,老师不单单仅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不断为学生补充当今最新最快的行业动态.且不断鼓舞学生收集最近的资料.学会自主分析.读取到咨询中最有用的信息.物流地理课程涵括范围大.然而老师却深入浅出的让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去理解.接受最有用的咨询.使学生在该专业课程上专业的认识不断加深.眼光不断开阔.现在以具备一定的专业认识。

(二)参观

还有就是课外的学习参观也就是盐田港之旅,盐田港集团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自开港以来,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已发展成为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单一港区,也是目前中国大陆远洋集装箱班轮密度最高的单个集装箱码头。由此使我了解到深圳港的魅力,深圳港作为国家确定的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广泛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省内外其他地区,为这些地方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港不仅为深圳,而且为广东省、华南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港的发展为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已经成为深圳市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标志。

(三)画地图

画地图是个很令人兴奋也令人焦急的过程,因为其实画起来要花不少时间,有些地方地图上有时候是不会标出的,也或者是时间问题,资料更新了,于是有些地方就找不到了,那个时候却是很着急,但是当画完一幅属于自己的地理交通地图时会令人非常高兴。希望考试结束后可以发还回来,日后我想也会有用处。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要画各式各样的地图。这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们买了几本中国地图和广东地图、世界地图,这一个学期我们的课程作业就是在地图上标注各个地点比如八纵八横,四张中国地图上满满的都是我们画过的痕迹,各式各样的标记几乎覆盖了原本的地图,而且画地图让我更加熟悉了每个省份的地理位置。

在物流地理的学习当中.老师不断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分工合作.极大的锻炼了我们在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相互了解.提高.在团队中.每个人的分工合作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提升整个团队的能力.突出每个人的优点.降低工作的难度.且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上台演讲.这实为以前义务教育所永远不难做的与普及的学习方法.让我们这些学子在潜移默化当众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实为难得。

第三篇: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高专课程开发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高专课程开发

一、高职课程开发的设计要求

高职课程开发并不是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后面增加几个项目课程,用以整合与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真正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体系应该考虑所设计的项目能否覆盖整个工作领域,能否承载该工作领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按照什么线索对项目进行划分,其结果能否全面地体现工作体系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对于高职课程开发,我们缺乏的不是理论和思路,而是课程开发的关键技术。

1、高职课程开发的设计应该符合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思考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说项目的出现必须源自实践领域,是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的,这样的项目才具有驱动性,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才大。相关性原则,是指可以把工作内容相关程度比较高的任务模块合并在一起。根据这个原则,既可以把同一个任务领域的几个单项任务模块合并在一起,也可以把几个不同任务领域的模块合并在一起,从而实现按照工作体系进行课程开发门类的划分。

思考性原则,是指项目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智力含量,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是“智慧+技能”的智能化项目,而不是纯粹动作技能方面的项目。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达到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整合起来的目的。

2、高职课程开发的设计内容上应该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 在内容组织方面,要打破思维定势,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以满足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将学科性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去,不要求学生立即掌握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而是可以在项目的逐个完成过程中来掌握这些知识,同时,要注意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以免支撑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每个项目应该有其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有些理论知识可以转化为实践项目来介绍。比如“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中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档,如《个人自荐书》,让他们在学会建立文档的过程中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3、在课程开发的设计项目排列顺序以工作逻辑取代知识逻辑项目顺序排列方面,课程开发改革是要求以工作逻辑取代知识逻辑,其课程内容的顺序排列线索就需要在项目的关系中去寻找。一般地说,工作项目常见的有三种逻辑关系:其一是递进式,即这些项目是按照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的,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可按照零件的复

杂程度来进行项目序化。

其二是并列式,即这些项目之间既不存在复杂程度差别,也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如药剂生产专业不同剂型的生产。

其三是流线式,即这些项目是按照前后逻辑关系依次进行的,如电子产品生产专业中的产品组装、产品检测、产品维修。在课程设计中,需要结合专业的具体内容,找到每个专业所特有的工作逻辑。

二、课程开发改革的配套建设问题

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认真解决好项目设计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而且需要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整合和提升,搞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笔者认为,这其中应突出解决的是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1、课程教材建设问题

特色化教材建设历来是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更是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课程开发改革的教材建设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课程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内容上,项目化的课程教材不再是相关学科体系中概念、理论知识等的系统归纳,而应当是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背景资料、操作规范说明和进程指导方案。在形式上,这类教材不再仅仅是纸质的书本,而应该是包括纸质教材、电子课件、课程教学软件、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同时,教材必须是动态的,针对地区或行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时进行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即体现教材建设的“求新、求异、求变”。

基于高职院校目前的课程研究现状,可采取引进专家的研究成果与培训本校科研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课程开发与专业教学指导手册,建立课程改革的规范,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

2、教学基地建设问题

课程开发改革的要求是将现实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因此,必须专门建设等同于具体职业工作各种客观条件的教学环境,建成配备“全仿真”的车间、工作室、设计室、操作间、客房、剧场或者办公室等等,即建设“校内职场”。就高职院校中实训中心(室)而言,以往主要根据学科课程教学的需要设计和建设,这是一种学科内容导向的设计模式,它存在零散性等缺点,缺乏整体设计思路,加之课程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实训中心(室)设计的偏差。因此,按照课程开发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实训中心(室)的设计和改造上,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相吻合;其二,具有生产功能和

教学功能。

具体而言,在空间设计上,要尽量模拟企业的空间布局,同时将生产区与教学区合理组合;在空间的装饰上,如照明、色彩以及室内布置等方面也要尽量模拟企业情境;在设备陈列方式上,要给学习者以真实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实训中心(室)的教学过程,从而让学习者发展其无法在教室中获得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与具体企业单位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延伸到现实职业岗位,这方面的建设可以说是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改革的“瓶颈”问题,但其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不仅要全面规划,更需要持续有效地加大投入。

3、相关保障机制建设问题

建立持续有效的保障机制,是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这方面的重点建设应包括:建立弹性教学计划;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弹性教学计划是实行课程开发的前提。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符合行业特点,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企业重大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变更。组建“双师”队伍是实行课程开发的基础。课程开发开发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完成课程开发方案设计、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因此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贯彻职业教育思想的根本措施。为了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

互利多赢是实现课程开发的根本保证。课程项目要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课程开发方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应借鉴国外的相关成功经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完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如对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等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另一方面要激发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寻求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如学校和企业可以以股份制形式共建学院或某一专业,坚持服务和受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校企双方情感的交流与效益的增长。此外,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进课程开发的改革。例如,增加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专项经费投入;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重新制定引进人才的标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确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岗位职责,加大对课程建设有功人员的奖励力度;对课程开发的开发实行招标,实施专项管理;采取倾斜扶持政策,积极推进课程开发改革的相关“精品课”建设等。

赵志群博士的培训活动结合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剖析,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理论深刻,开阔了广大教师课程开发视野,引导教师深入思考课程开发模式,开拓了教育教学理念。使我院参 会教师进一步坚定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步骤,将对我院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次迈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第四篇:培训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培训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让教育培训更直接有效地为公司的生产管理服务,特制定本培训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全公司。

3.权责:

3.1人事经理:负责制度的审核;

3.2培训专员: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并监督实施;

3.3各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

4.0定义:

4.1培训课程:组织为了实现目标而对成员进行教育或训练的教学讲义;

4.2培训课程开发:对教学讲义进行设计、实施和改善的过程。

5.0内容:

培训课程开发管理制度就是对教育培训讲义的设计、实施、改善流程进行规范化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分为以下七个内容:

5.1培训需求分析:

5.1.1面谈法:分别与主管(经理)、组长、员工面谈,了解培训需求;

5.1.2问卷法:在员工中发放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了解培训需求;

5.1.3小组会议法:几个主管(经理)在一起开会商议,确定培训需求;

5.1.4观察法:公司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形成培训需求;

5.1.5各部门可根据部门实际需求,直接填写《部门培训需求申请表》,形成最直接的培训需求。

为了即时了解公司的培训需求,可能同时采用以上各种方法,也可能具有针对性采用其中的某种方法,当然,这些需要必须结合培训规划实施。

5.2确定课种目标:

5.2.1确定接受培训的主体;

5.2.2确定培训的实施手段;

5.2.3确定培训达到的效果(标准),即通过这次培训,受训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

5.3培训课程的设计:

5.3.1设计培训课程体系(新进员工培训体系,按职能划分的培训体系,按职级划分的培训体系);

5.3.2编制课程大纲;

5.3.3选择课程培训方法:①讲授法;②研讨法;③视听法;④角色扮演法;⑤案例分析法;⑥户外训练法;⑦游戏模仿法;

5.3.4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单元设计),设计步骤为:①确定培训目标和对象;②确定材料内容;③确定材料的编排风格和样式;④制作样板材料;⑤评估培训材料的有效性;⑥改进培训材料;

5.3.5编制讲师手册和学员手册;

5.3.6设计考核方法。

5.4阶段性评价与修订:

5.4.1通过试讲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得出结论;

5.4.2根据评价结论对课程进行修订;

5.4.3经人事经理审核通过后可实施;

5.5培训课程实施:

5.5.1培训场地和设备地准备;

5.5.2实施培训;

5.5.3培训完毕整理签到表、考核表等相关资料;

5.6培训课程的评估和改善:

5.6.1运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对课程进行评估;

5.6.1.1反应评估:检查学员对培训项目满意程度的评估,可以通过培训结束时的调查问卷来检验;

5.6.1.2学习评估:衡量赏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通过心得报告或考试来检验;

5.6.1.3行为评估:衡量学员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运用到工作中,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检验;

5.6.1.4结果评估:衡量培训是否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企业报表来检验。

5.7.2编写培训评估报告;

5.7.3根据评估报告对培训课程进行改善。

6.0相关内容:

6.1技术性强的课程适用上机操作培训;

6.2 PLC、DRP等课程适用上机操作培训;

6.3机械维修类必须制作图片、视频课程;

6.4 组建培训教程数据库。

7.0相关文件:

7.1《公司培训管理制度》;

7.2《公司培训师管理制度》;

8.0相关表单:

8.1《部门培训需求调查表》或《部门培训需要申请表》;

8.2《培训需求分析表》;

8.3《签到表》、《培训考核成绩表》;

8.4《培训效果调查表》

第五篇:三、培训课程开发

第三章培训课程开发

第一模块培训课程基本常识

能力点、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能力

1、主动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具体内容的细化工作

2、积极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实施活动

3、用对比的方法看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课程的含义

职业培训课程的含义

职业培训课程的构成要素

职业培训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区别

培训课程与培训项目的关系

知识点

一、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教育培训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培训内容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是指针对某一门学科或某一培训活动而设计的教学内容。

知识点

二、职业培训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培训课程是指为实现培训目的、目标所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

狭义的培训课程是指某一职业科目或某项培训活动的培训教学内容。

职业培训课程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的特征:

1、课程目标对社会劳动力需求的直接性

2、课程设计中的技能训练有一定比例界定

3、理论知识服从于技能要求,具有不系统性

4、注重经济性和时效性

5、岗位工作要求对课程内容设计影响较大

知识点

三、职业培训课程的构成要素

1、由对学员和环境的假定所组成的课程框架

2、宗旨和目标

3、内容及其选择范围和顺序

4、执行的模式

5、课程评价

知识点

四、职业培训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区别

1、课程的目标不同

2、注重时效性的程度不同

3、课程内容、编排形式不同

4、课程的实行模式不同

5、课程的评价不同

知识点

五、培训课程与培训项目的关系

1、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发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培训项目决定课程开发培训项目支配课程开发培训项目引领课程开发

2、课程开发反作用于培训项目

课程开发可以丰富培训项目的内容课程开发可以增强培训项目的亮点课程开发可以匡正培训项目的偏颇

第二模块培训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

搜集培训课程开发相关信息的步骤

搜集培训课程开发相关信息的主要措施和渠道

常用的培训课程开发信息的处理方法

能力点

一、搜集培训课程开发相关信息的步骤

1、明确课程开发依据

2、制定工作计划

3、搜集相关信息(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核心环节)

4、及时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能力点

二、搜集培训课程开发相关信息的主要措施与渠道

1、及时分析研究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领导意图、企业发展规划、培训规划和培训项目实施计划,争取参加企业领导层研究和决策生产、安全、经营、科研等工作的重要会议。

2、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科研第一线,及时了解搜集各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了解课程开发需求。

3、搜集、了解国内外同类型先进企业课程开发的信息和开发经验。

4、建立培训课程开发信息网络,从网络上搜集课程需求信息和建议。

能力点

三、常用的培训课程开发信息的处理方法

1、常用的信息搜集的方法: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量表法、检索法、交换法等。

2、常用的信息分类的方法:按对象分类、按主题分类、按来源分类、按信息内容分类、按通用分类表分类等。

3、常用的信息整理的方法:鉴别法、选择法、核实法、分析法、编写法。

培训课程开发的含义

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含义

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要求

知识点

一、培训课程开发的含义

培训课程开发是指依据一定的培训目标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确定与培训目标相适应的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培训课程文件的活动过程。知识点

二、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含义

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是指一切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以及中期、后期服务性工作的总和。

知识点

三、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要求

1、与培训目标相一致

2、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3、保持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系统性 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包括:

课程开发工作的计划制定人员构成信息搜集、分析和加工信息的应用评估提出课程开发建议等

下载暑期高职高专“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培训总结报告[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暑期高职高专“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培训总结报告[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开发培训总结

    全国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基于真实工作岗位 的课程开发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 2016 年5月13日至2016年5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青年教......

    培训课程开发方案

    湖北省电力公司2012年培训课程开发方案一、培训课程开发的对象:1、所有从事输电线路的工作人员。2、即将进入输电线路行业的新人员。3、转岗人员。二、培训课程开发的指导思......

    2011年暑期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学习总结

    2011年暑期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学习总结 一、 主要学习内容: 本次参加的是教育部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班,地点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总共为期 5 天,主要是高职高专教师......

    教师暑期培训总结报告

    2010-7-19市高中生物教师暑期培训作者:章杰来 2010暑期培训总结报告 从校园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我的生活从理想走到了现实中。当来到沭阳府苑中学,第一次看到一张张学生的笑......

    教师暑期培训总结报告

    2010-7-19市高中生物教师暑期培训作者:章杰来 2010暑期培训总结报告 从校园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我的生活从理想走到了现实中。当来到沭阳府苑中学,第一次看到一张张学生的笑......

    个人培训课程总结报告

    个人培训课程总结报告 篇一:公司员工培训总结报告 第一期员工培训总结报告 在各级领导和各位培训师的支持与帮助下以及各位参训员工的积极配合下,本次培训工作进行得紧张有......

    单片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单片机课程学习总结班级 09微电子学号姓名这学期我们选择了单片机这门课,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感觉到了这门课与其他的课有一些不同。单片机课程不仅是学习书本的内容,也需要......

    培训课程开发实战技巧

    培训课程开发实战技巧文/李文德 企业如果完全采用外部的培训课程,就会大量出现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不一致的情形,出现培训的现场感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的情形。为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