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2013年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07:5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水县2013年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水县2013年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

第一篇:吉水县2013年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

吉水县2013年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核两翼三带”的总体部署,以加快吉泰走廊建设、全面振兴原中央苏区、加速小康建设进程为目标,积极实施“跨江发展、沿江开发、产城融合、加速融城”战略,主动对接吉安中心城区,拓展县城空间,完善圩镇功能,努力打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彰显庐陵文化特色的吉泰走廊城乡建设体系,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提升。2013年荣获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县(市)规划先进集体;获全省城乡建设档案规范化管理一级单位。

一、工作亮点

到2013年底,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总量达26.2平方公里,县城规划区面积27个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2平方公里。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52.5万人,其中县城中心城区人口15.07万人,城区人口增长率为11%,全县城镇人口25.98万人,城镇化率达49.5%。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呈现“三大亮点”:一是项目建设上大投入、大手笔。城区5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33.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65.5亿元。三大涉江项目快速推进,赣江二桥完成水下工程施工;恩江二桥桥墩基本完工,南段开始架设桥面箱梁;路堤结合道路工程路基成型,景观和古城墙工程开始施工。城北新区路网基本完工,城南南门洲路网进场施工,城西新区“四纵五横”路网完成初步设计,光彩西大道即将启动建设。县人民医院迁建、体育中心、城西“一心四区”、城南水厂扩建、管道天然气等项

目加速推进。二是城市扩容上大气魄、大跨越。县城建成区面积新增1.5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城北新区、城南新区、城西新区路网正加紧建设,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形成了与吉安市中心城区双向对接的新格局。三是城区征拆上大力度、大发展。城区年内收储土地8300余亩,共收储建设用地1.7万余亩,基本保障了今后十年的用地需求。通过全面落实政策,充分调动部门、乡镇和村组的工作积极性,完成滨江路堤结合工程压占范围内和塘头、大库岗整村搬迁,拆迁面积15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

我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不断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一是规划档次高。2012年聘请中规院上海分院对吉水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纲要评审。同时,聘请上海市政设计院、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等一流的甲级设计单位,进行城市市政、详规、景观等设计。近两年,投入资金约3500余万元用于城镇规划编制上,较好地指导了城镇建设。二是规划体系全。逐步构建起县城、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四级城乡规划体系。完成了《吉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方案,确定规划区范围面积为27平方公里;完成城北新区北部地区、行政中心地区、滨江区、城西片区、城西开发区、城西工业区、黄金大道南片区、城西工业园二期等8个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达22.43平方公里,控规覆盖率达83%。先后完成绿地系统、排水、燃气、商业网点、城市住房、棚户区改造、消防、旅游等8专项规划,并经县政府批

复。完成18个乡镇总规和249个行政村规划编制,覆盖率均达100%;完成1100个30户以上村庄规划,编制率达92%以上。三是规划执行严。建立健全了专家咨询论证会,执行城市规划委员会评审制度,做到城市建设项目规划方案须经专家咨询论证、城市规划委员会审定后再上报审批。全县18个乡镇均配齐规划员;建立了乡镇农民建房推行联席会审批制度和押金制度,用地、规划审批坚持“一支笔”、“一张图”,由乡镇长签字把关。组建了乡镇综合执法大队,健全了县、乡镇、村的农民建房三级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行为。

(二)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丰富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

项目是城市建设的主抓手。我县积极围绕“跨江发展、沿江开发、产城融合、加速融城”抓项目,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是围绕跨江发展抓项目。重点加快滨江路堤工程、赣江二桥、恩江二桥三大涉江项目,切实加快由“沿路发展”向“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全新跨越。赣江二桥完成水下工程施工;恩江二桥桥墩基本完工,南段开始架设桥面箱梁;路堤结合道路工程路基成型,景观和古城墙工程开始施工。二是围绕沿江开发抓项目。以路网建设骨架,全面推进城区扩容。朱北线一级公路改造完成路基挖方29.9万立方米,路基填方82.1万立方米,圆管涵安装923米;城北新区路网基本完工,城南南门洲路网进场施工,城西新区“四纵五横”路网完成初步设计,光彩西大道即将启动建设;城南水厂扩建、管道天然气等项目加速推进;五星级宾馆、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御龙湾、山水豪城、水岸鑫城、财富广场、地王大厦、文水小区、江南名都等多个居住组团全面开工建设。三是围绕产城融合抓项目。重点打造城西

产城融合“一心四区”综合区。金滩镇行政服务中心主楼主体封顶;金星社区已交付首批移民套房;教育园区已进入单体建筑设计阶段;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区(棚户区)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城西农民工进城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园区扩区调区通过省发改委预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7亿元,增长17.8%;二期路网基本成型;湿地生态公园主体完工,绿化全部到位,提升了园区生态环境和整体形象。四是围绕加速融城抓项目。围绕融入中心城区,在资金、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加速与吉安市区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了城北、城南路网、人民医院、思源学校、体育中心、保障性住房、城南水厂等一大批城区重点项目建设速度。老城区提升改造顺利推进。投入1.5亿元全面实施老城区改造,启动了“规划百姓宜居屋、贯通百姓给排水、点亮百姓门前灯、铺平百姓出行路、美化百姓游园景”活动。完成城南、城北等13个社区背街小巷硬化、下水道、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城南、解缙、龙华寺三个小游园打造。到2013年底,全县城市道路总长度为68.3公里,总面积为204.9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13.6平方米。城南、城东、城西三个自来水厂日均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米以上,供水管网长度为146公里,供水普及率98.6%。排水管网长度为135公里,排水管道密度为5公里/平方公里。建有12个公园(小游园),公园绿地面积21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5平方米。县城垃圾全部运往樟山垃圾填埋场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北污水处理厂年污水处理量38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9%。

(三)坚持以城乡统筹为抓手,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加大以城带乡、镇村联动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均衡发

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一是加大以城带乡力度。在抓好县城建设的同时,千方百计挤出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乡镇建设。2013年,出台小城镇建设奖补办法,县财政安排5000万元奖补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小城镇“九个一”工程建设;将乡镇国有土地出让收益地方所得部分全额返还给乡镇,最大限度地支持小城镇建设;每年县财政安排每个乡镇5万元环卫经费。目前,八都、醪桥、乌江、白水、丁江等乡镇小城建建设初见成效。二是加快镇村联动步伐。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全力加快圩镇及其周边的美丽乡村建设,形成镇村联动新格局。三是加强移民落户引导。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安置为契机,积极引导移民选择到城区、园区、圩镇安置落户,集中力量打造了金星社区城镇移民集中安置点和100余个移民村点。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建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高产油茶、花卉苗木、“千村万户老乡工程”井冈蜜柚等产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

(四)坚持以城市管理为动力,助推新型城镇化再上新台阶 以“四城同创”为抓手,继续推进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重点实施了以“绿化、亮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工程,狠抓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做好市政公用设施日常修复,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机制。亮化方面,对105国道沿线、文峰大道、青湖大道、万里大道等城市道路,主干道路实施亮化工程,对文山、文化、鉴湖等公园以及艺术广场进行装点亮化美化;绿化方面,积极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景、一路一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绿化格局;净化方面,所有施工

工地实行标准化围档作业,并在出口处硬化100米以上道路,配备高压冲洗设备,运输车辆上路前必须冲洗干净。加大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广场经营行为整治。

三、2014年工作打算

2014年,我县将继续按照省委“发展提升、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抢抓振兴中央苏区、吉泰走廊建设和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三大机遇”,全面实施“跨江发展、沿江开发、双向对接、加速融城”战略,力争全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新增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新增2平米以上,完成600套廉租房和900套公租房建设,完成789户棚户区改造和3个无物业小区(社区)建设。

(一)着力建设宜居城市。策应大吉安和吉泰走廊城市群建设,乘借“金樟组团”发力,阔步迈向“跨江发展、沿江开发、双向对接、加速融城”的新时代。以赣江二桥、恩江二桥“两桥”,城南路网、城西路网“两网”,路堤结合工程、金樟大道“两线”等新桥梁、新路网建设,拉动城西、城南、城北和老城区四大板块建设。完成赣江二桥主体工程、恩江二桥、金樟大道、路堤结合工程和景观工程,以及体育中心、管道天然气、自来水厂扩建等工程建设。启动郊野森林公园、城西综合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吹响建设城西新区进军号角,推动城南片区发展,启动城北综合体组团、城西棚户区改造与金星社区组团、湿地生态公园组团、教育产业园组团、城西电子产品市场组团等五大新组团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安装并启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对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中村”等区域进行

综合整治,基本实现“四城同创”目标。

(二)精心打造靓丽集镇。继续预算安排5000万元资金,支持乡镇小城镇建设。引导乡镇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放活城镇经营管理机制,增强乡镇自我造血功能,促进小城镇建设“九个一”工程和圩镇主街立面改造全面达标。推进黄桥、金滩、醪桥、乌江4个卫星镇,以及文峰、八都、白沙、阜田等重点镇的开发建设;按照全省百强中心镇的建设目标,推进黄桥镇小城镇建设;加快枫江、尚贤、盘谷等乡镇集镇改造进度。完善乡镇市容管理体制机制,继续严格执行农民建房“八个禁止”和“十项规定”,保持“双违整治”的高压态势。

(三)全面营造秀美乡村。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集中力量,统筹规划,示范引领,块状带动,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由点到线、由村到镇、由村庄整治到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启动105个美丽乡村点建设,打造金樟大道、乌白线、环湖公路3条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建设黄桥、乌江等8个乡镇镇村联动点,以及文峰镇井头、金滩镇荷塘等8个美丽乡村连片村落。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全覆盖,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求各乡镇组建乡村环卫保洁队伍,建成乡镇垃圾处理中心,采取“户分、村收、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吉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〇一四年二月九日

第二篇: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如何推进城镇化发展

兽医学院

陈嘉琪

201330730502

我国城镇化的历史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其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投资,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向城市流动的30多年,也是改革的30多年。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可以说是推动城镇化的最大动力之一。改革开放前,通过严格的城乡户籍隔离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自由迁徙”受到严格限制,加上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出现了“逆城镇化”倾向。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至90年代中期的几年间,中国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涌进城镇的农民工规模急剧扩张,每年增加约2000万人。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巨大“人口红利”。城镇化由此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相互促进,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41%提升至2000年的36.22%。有专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城镇化的进程,打造出“长三角”这样快速工业化、现代化、开放型的核心区域。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后的今日,“重物轻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也开始面临增长困局,城镇化和改革同时走到了新的路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论述引人注目。李克强提出,把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10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关键时期。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走向公平可持续,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涉及一系列亟待突破的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其中,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最为迫切,通过这两项改革,将进一步打破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之间的藩篱。2013年,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论证重大改革方案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成立这样一个联席会议制度,被看作是为了此后进一步改革作出准备。党的“十八大”把新型城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种种政策信号表明,城镇化已成为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和政府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并将成为中国核心国家战略。

如何有效的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统一价值观,是有效推进城镇化的前提

推进城镇化,首要的是政府和企业形成统一价值观,通过考察、培训等方式,使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各方认识什么是城镇化,如何用市场化推进城镇化,共同研究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双方合作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如配套政策的支持、组织领导机构、双方责权利的划分等。如此,城镇化建设必然能够实现“政府得发展、百姓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三方共赢的良好愿景。

(二)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是顺利实施城镇化的保障 既然城镇化不同于房地产开发,则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程序就十分必要,如城镇化项目立项和土地指标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政策、金融服务规范等。

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部门,如发改委、建设和规划部门、国土部门等,有必要抓紧研究出台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管理程序,保障城镇化项目顺利推进。

2.为适应市场化运作需要,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应本着“谁投资谁收益、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分配机制,保障实施主体的积极性。

3.要使金融机构能够为城镇化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则首先需要在行业类别上重新定位城镇化,使其区别于房地产,以便金融机构能够不受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约束,为城镇化项目提供服务。其次,针对城镇化项目的金融产品创新,也是金融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如项目贷款形式、抵押物标的设定等。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支撑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差异大,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如何实现城镇化的个性化,使区域发展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并从考核机制上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目标,从根本上消除政府短期行为的动机,使政府真正由经营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是中央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助推地方城市发展:

(一)注重产城融合,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产与城的关系,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以产留人,避免因缺乏产业支撑而导致的“空城”困境。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现代化元素与市民内在需求相统一,统筹推进交通、信息、能源、环保、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地上”和“地下”相结合,既做好“显绩”工程,又做好“隐绩”工程。加强市域、市际间基础设施对接,强化区域基础设施协调与共享。科学布局加密型紧凑型城市,大幅度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二是镇村发展工业化。实施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同步推进的策略,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土地和资本的流动,把工厂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发展壮大村镇集体经济,农村就地变城市,农民就地做工人、做老板,使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三是优势产业集群化。坚持走集聚发展之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促进各类企业向城市、园区、经济带集中,逐步在有条件的农村片区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建立一批符合乡镇实际、具备发展潜力的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链条向前端设计和后端服务延伸,做强做优制造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支持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行业平台建设,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城市发展组团化。优化城镇片区主体功能,推进区域统筹,加强资源要素、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行政资源的整合,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加强城市对接区域发展,融入大城市群,突出城市发展个性,形成城市之间合理分工、布局。

(二)注重创新驱动,城市运营绿色化。

创新驱动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正确处理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大力推进城镇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采取政产学研结合、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方式,由地市投入资金、提供研发用房,由高校院所投入技术、人才、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推动高校研发与地市需求的无缝对接,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凝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载体,建设一批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和创新产业集聚区。对应“国家制造2025战略”,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推动城市产业低碳化发展。二是加快城市管理创新。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机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互联网+”城市信息化管理,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创新应用,统筹实施“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和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资源集约化利用。三是加强环保治理创新。按照让人和城市融入大自然的发展理念,明确城市发展的边界,严格落实生态红线规划管控。创新城市环境治理制度,持续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强化对山麓、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控制,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田园,塑造具有地方特色、望山见水、疏密有致的城乡风貌。利用边角闲置地块和景观岸线等,建设方便市民休闲活动的社区公园,打造“快节奏、慢生活”的宜居生活空间。

(三)注重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是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积极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保障广泛、覆盖全面、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设施一流、网络健全、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渠道多样、本外共享、优质均衡、城乡协调”的地方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二是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社区全覆盖。针对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先天投入不足、供给机制不完善、专业水准不高等问题,统筹规划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把治安、环卫、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纳入市财政统筹范围。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法律仲裁、心理疏导等基本公共服务延伸至基层社区。创新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完善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承接政府下沉到村(社区)的行政工作和公共管理任务,有效推动村级行政事务、自治事务和经济事务“三分离”,减轻村(社区)的经济负担。引入专业化、社团化、公司化运作的服务机构,提高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三是统筹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异地务工人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进包括异地务工人员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必须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条件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批次清单和阶梯式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途径,逐步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共享范围,有效解决异地务工人员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读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注重社会和谐,城乡社会治理法治化。

加强和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是当代政府必须履行的核心职能,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是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农村(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独特作用,建立“党组织领导、村委会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探索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人际关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集体协商和共同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目录和清单,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不断完善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积极拓宽居民参与渠道。二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积累的矛盾以及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矛盾错综复杂,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压力大、任务重、挑战性强。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建立融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居民调解于一体的大调解机制,建立集组织领导、预防调处、快速处置于一体的大预防机制。坚持全程跟进、适时介入、果断处置,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劳资矛盾多元化化解的源头治理机制。深入开发大数据在社会舆情、治安防控、应急保障、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三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关键问题。正确把握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法治与德治、自治的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继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推出地方城市基层治理整体设计方案,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围绕创新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基层重大社会事务协调、村镇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基层民主和依法治理等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进行有效改革,建立完善充满活力的基层自治体制机制。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异地商会建设、企业诚信经营等方面,创新推广积分制管理,大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五)注重多元包容,常住人口市民化。

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人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工作环境的提升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要义。一是有序拓宽人口市民化通道。以优化积分制和企业自评人才入户为重点,优化调整外来务工人员入户政策。推行以居住证为基础的户籍制度改革,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工作时间长、可以适应城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口市民化问题。加快户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依法依规保障本市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实现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待遇一体化管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体系。二是培育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入地方城市人文精神,化为市民的内在准则和行为习惯。大力培育和塑造具有开放开明、兼容特质的包容文化,增强地方城市文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大力培育塑造地方城市精神,精心宣传推介地方城市形象,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力倡导和弘扬平等、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使本外人口和谐相处,构建本外融合型社会。推进基层文化站、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广泛开展便于社会各群体参与展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有好书读、有好讲座听、有好展览欣赏、有好平台展示,营造和谐、兼容、共享的文化氛围。三是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坚持经济与文化双翼齐飞,以文化建筑延续城市文明,加强城市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增强城市文明的积淀。依托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时间全天候、空间全覆盖的图书馆网络,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发动市民共建学习之城。依托绿道网、森林公园等,引导市民参与环保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加快构建个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市民的诚信意识。以空巢老人、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为服务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城镇化,需要从意识上和行为上进行重新认识,并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使参与城镇化进程的各方主体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第三篇: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1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抓好规划的完善、执行和管理。

1、结合我镇实际,对已有的规划进行完善。

2、严格规划审批程序。辖区内所有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齐全,所有建筑都符合规划范围。

3、加强规划管理,无违法建设活动发生。

(二)抓好城乡居民住房保障。

严格按照程序做好规划区内居民建房活动管理和规划区外农村居民建房审批,所有居民建房严格按程序做好审批工作,不经审批不得建房。做好了城镇居民住房登记办证相关业务工作,公有住房的管理到位。

(三)抓好项目建设和协调服务工作。

1、切实做好我镇承担的各类在建和新建项目建设、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项目管理到位,项目建设按时完成。

2、认真做好了我镇建设的各类项目协调服务和拆除拆迁工作,项目的协调服务和拆除拆迁工作到位,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抓好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和管理工作。

场镇供水、供电、通信、道路、防洪排涝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配套设施齐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齐全,场镇基础设施管护到位,设施有损能及时进行修复,保证了城镇生产生活和谐有序。

(五)抓好了城乡统筹工作,以新农村综合体为突破口,强力推进中心村建设。

(六)加强了对村镇建设管理业务的领导和指导力度,同时做好了我镇村镇建设统计报表和其他业务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城镇经济的综合实力。

2、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城镇发展方式。

3、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努力推进我镇新型城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4、提升集镇实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品牌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营造清洁干净的居住环境。

半年来,我镇的城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下半年,我镇将继续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实时调整实施方案,加快发展,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2

xxxx年,根据《x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xx城市群发展规划x实施方案》和《xx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xxxx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精神,为加快推进xx区新型城镇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投资区按照年初预定目标任务,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农场体制改革为重点,现结合自身实际,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快推进村(社区)改设工作,理顺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

制定了《xx市xx区(村)社区“两委”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及《xx市xx区村(社区)“两委”选举工作日程安排表》,组织成立了村(社区)改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村社区成立“两委”选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村(社区)改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正式批复组织实施《xx市xx区(村)社区“两委”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同意将丽光农场x个农村管区和xx个国营连队改设x个行政村和x个社区。今年以来,按照工作安排,组织了工作组深入各改设的村(社区)开展社情民情调查工作,对选民登记、重点村和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整治、候选人调查摸底等进行深排查了解,目前正在开展村(居)“两委”选举前期工作。

(二)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规划,明确城镇化建设方向。

根据住建部门的要求,完成了投资区总规与钦南区那丽镇总规的合规修编工作,并通过钦南区政府上报市政府审批;组织编制了城市综合服务区和华侨综合产业区的控规、市政专项规划,目前正在处于报审报批程序;组织编制了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并获批。根据园区发展规划,投资区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也非常明确,已确定了以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养生养老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的思路。

(三)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打牢城镇化建设硬件基础。

以园区水、电、路建设为重点,投资区着力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在自治区和市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灵山沙坪至那丽公路(那彭至那丽段)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x.x亿元,目前已完成xxxx亩项目建设用地及地上附着物清点丈量工作,基本完成青苗补偿、土地补偿费用、完成清表任务x.x公里;x个标段的施工和监理单位已经按时进场,第四标段已于xxxx年xx月正式动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累计投资资金(含征地搬迁费用)x.x亿元。积极配合推进浦北石埇至xx那缴二级公路建设,目前有关单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园区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已落实选址,完成了立项、取水口和排污口水资源论证、水保、可研编制以及PPP项目咨询服务采购工作,正在编制“两评一案”,并列入了自治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重点项目推荐名单,力争明年年初实现开工建设。那丽xxxkv输变电和那丽变电站xxkv配套输出工程已建成使用。

(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城镇化建设后劲。

在投资区工管委的带领下,“零距离”做好服务企业的工作,帮助澳华进口牛羊综合加工项目解决了土地租凭、地上附着物清场、项目用电等xx多个困难,投资x亿元的进口牛羊综合加工项目已落实建设用地xxx亩、租赁土地xxx亩,已完成隔离场平整、围墙挡土墙、用电、排水工程、办公和管理用房、牛舍等基础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xxxx多万元。下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招商,x乐百年集团已经决定在投资区投资xx亿元建设集康养旅游、主题庄园、运动休闲、特色农业种养为一体的xx国际康旅小镇与农林文化综合体项目,双方已于今年x月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订了投资协议,目前已在xx完成项目公司注册且前期注资已到位,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帮助诚致黑熊养殖项目解决企业在扩大养殖规模、熊胆产品深加工和解决建设用地等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助推投资企业建设发展。

(五)深入推进清洁乡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根据投资区工管委的工作部署,为实现清洁乡村活动常态化,使活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投资区拨付xx多万元用于在各管区垃圾收集点建设垃圾池和关闭垃圾填埋场,并盖膜后覆土并做好防漏处理,今后产生的垃圾将清运至那丽垃圾转运站,再由钦南区环卫部门清运到海诺尔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区容村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解决侨民职工饮水、排污等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乡村建设环境,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今年共投入xxx万元用于建设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和农场街道排污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当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水平非常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以来原丽光华侨农场基础差、底子薄、发展缓慢、条件落后等遗留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到当前投资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由于缺少有力的建设资金支持,加上新引进的项目建设非常缓慢且尚未实现投产,目前投资区缺少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建设发展、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素质等各方面表现落后,给投资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很多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滞缓。

受建设资金紧缺的影响,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特别是灵山沙坪至那丽公路(那彭至那丽段)项目建设,但今年只落实了上级补助和市本级配套资金xxxx万元,建设资金存在极大缺口,导致该项目推进建设非常缓慢。园区供水、污水处理项目受前期工作、PPP合作模式的影响,目前尚未落实建设资金。

(三)村(社区)改设工作推进较缓慢。

由于推进村(社区)改设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因素,且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错综复杂,造成目前推进改设工作非常缓慢,经工管委研究决定,拟推迟至与下一届全市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同步实施。

(四)上报的园区规划审批尚未批复。

投资区于xxxx年上半年完成了与那丽镇总规合规工作,并于当年x月由钦南区将总规修编稿上报市政府审批,但目前没有获得批复,导致园区控规、市政专项规划和区域环评也无法报审,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其他工作开展。

三、xxxx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xx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引进项目入园开工建设,深化农场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以赴推动投资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的发展。

1.深入推进农场体制改革,完成村(社区)“两委”选举领导小组推荐等前期工作,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各项准备工作。

2.完善投资区总体规划修编和详规编制,并取得批复。积极推进投资区总规与钦南区那丽镇总规的合规工作,完成城市综合服务区控规和华侨综合产业园区的控规初稿编制和评审。

3.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垃圾治理两年攻坚行动。维持稳定保洁队伍,确保投资区主要街道两侧的环境卫生;加强乡村保洁队伍建设,乡村清洁工作做到清洁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4.积极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加快推进投资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完善投资区承载功能。加快推进灵山沙坪至那丽(那彭至那丽段)一级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投资区城规十街、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并完成归侨侨眷集居区排污设施改造项目。

5.进一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彻底解决投资区辖区居民饮用水源供水量严重不足问题,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农场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积极推动丽光农场改革总体方案尽快获批,年内完成农场内设机构的精简调整工作。

——社会事业发展有新的进步。努力筹措化解农场“四拖欠”问题,切实改善和提升侨民职工生产生活保障条件;进一步理顺农场社会事务管理体制得到,“清洁乡村”、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扎实推进,推动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的成效。灵山沙坪至那丽公路(那彭至那丽段)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年内完成投资x.x亿元以上;园区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年内实现正式开工建设。

(三)主要措施

1.深入推进农场体制改革工作。要加快推动农场体制改革工作开展,并向纵深发展。要加快修订完善和上报农场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获得批复,积极组织抓好落实,按照由易到难原则,稳妥推进农场管理体制、人事薪酬、经营体制、国有土地管理等的改革,全力推进被侵占国有土地的回收工作,确保农场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

2.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做好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和施工建设工作,确保沙坪至那丽公路(那彭至那丽段)按进度推进;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浦北石埇至xx那缴二级公路建设,努力打造通城达港基本交通枢纽。要尽快上报园区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PPP”合作模式并获批,妥善解决资金筹措问题,力争年内实现开工建设。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项目资金扶持,加快推进村屯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努力助推招商项目建设。加强与xx市和钦南区有关部门对接沟通,推动投资区总规纳入那丽镇总规修编稿尽快获批,按要求上报园区控规、市政专项规划等各项规划审批材料,为新入园的招商项目开展可研、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提供合法合规的依据。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年”行动,全力跟踪并服务好乐百年xx国际康旅游小镇与农林文化综合体项,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按时完成投资目标任务;要积极做好澳华项目的服务工作,积极帮助解决报审报批、建设用地、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努力促成项目尽早建成投产。

4.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大村屯道路、农田水利、人饮工程等惠民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帮助解决侨民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农场历史遗留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要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社会综治治理等工作落实,积极配合钦南区做好精准扶贫攻坚、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垃圾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切实提升侨民群众的人居环境。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3

20xx年,我镇在县委、县x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建设,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统筹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更新规划理念,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大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xx,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新型城镇化工作目标完成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抓好规划的完善、执行和管理方面

一是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发展先导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生态文化旅游型”小城镇的定位,坚持农民建房向城镇规划区、中心村和聚居点集中的原则,按照规划建设完成了团结村、凉华村等新型村庄的建设;二是紧抓马东公路改建机遇,将场镇对岸何家坝河滩争取为弃渣填埋场,待公路建设完工后,原本低洼的河滩将与现有建筑用地连片,经住建局同意,规划调整为城镇建设用地,新增储备用地100亩;三是严格土地审批程序,坚持先批后建的原则,打击违法乱建2户。

二、抓好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方面

一是对房屋的建设严格按原则、按程序办理。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严把审批关,严格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农村私人建房审批实行村建、国土、执法等部门人员的例会审核制度,集体讨论、联合把关,积极协调处理建房过程的各种纠纷矛盾,在规范建房审批程序,公开、公正推进审批工作的同时,在不违反总规的前提,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建房需求,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审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了发现隐患有处理,有跟踪督查。

三是以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契机,加大了全镇乡在建房屋的巡查、处罚力度,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打击和处罚力度,集中力量清理和整治已建成的违法违章建筑,严格把关公路两边退让管理。四是联合各部门组建场镇秩序管理综合执法队,负责对场镇规范x整顿,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基本保x了街道交通畅通。

三、抓好项目建设和协调服务工作方面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未开工的项目,如无特殊原因,要迅速启动,已在建的交通、饮水、市政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目前,已完成场镇风貌改造,通过争取项目资金170万元,在桥楼子修建停车场一处,解决了该处常年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同时,xx幼儿园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近期将进场施工;

二是注重项目建设管理。高度重视项目质量工作,实行项目建设业主负责制。对项目建设中已暴露出来的问题,由业主代表负责组织迅速予以整改,确保建成x满意工程、x放心工程。严格按进度进行拨款,不允许超拨资金;

三是项目完工后,及时组织验收组按规定按规范会同施工方进行竣工验收。过去已实施项目,要按县委、x要求,及时报送审计结算资料;四是做好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完成马(鹿)东(河口)公路改建征地181.4亩,房屋拆迁户已有两户签订了拆迁协议。

四、抓好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和管理工作方面

20xx年,在镇党委、x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截流增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x刃上,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实现了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规范化,从而促进我镇的城镇化建设,与去年相比城镇化率提高近3%。今年以来,我镇的集镇道路工程先后完成了新场镇、老场镇的改造提升,维修了人行道、完善了地下水网;配置了垃圾箱,切实做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定时清运,改善了场镇的卫生环境,镇容得到了整洁,赢得了居民的称赞;加大集镇及新村点亮化、美化力度,全年新栽、补栽路旁绿化树500颗,新增绿化面积800平方米,增设路灯20只;通过大力实施人饮工程,解决了高山群众饮水难题;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了集镇对周边辐x和集聚能力,提高了吸纳农民变居民的承载能力。

五、抓好城乡统筹方面

完成了跃进、团结美丽新村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善了人居环境。加快高山及外来户入住居民聚居点,繁荣了新村的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由农村人员向集镇人口的转移,不断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

六、抓好村镇建设统计报表等业务工作方面

为促进城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经镇党委、x研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田茂杰任组长,镇长刘斌、镇人大主席罗传友为副组长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了精干力量充实了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人员,加强了城镇化建设强有力的领导,做好了我镇村镇建设统计报表和其他业务工作。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4

今年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战略,以城区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截至20xx年x月底,城区实施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22个,累计完成投资4.73亿元;城市化率达36.11%;县城建成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城区绿地率43.5%,城市污水处理率78%;启动小城镇示范镇建设2个,完成圩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2600万元。

在主要成效上,具体表现为:

一是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在城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和重点项目修建性详规编制率达100%基础上,抢抓机遇,积极对接抚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按照南拓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总规纲要成果于x月9日经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进一步的总规正式设计成果正在加紧编制中;佐龙新区二期范围六一景观区、xx公园、环城西路、下西坊等地段城市设计及修规规划方案已报县初审;桥南工业新城控规、抚吉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和三桥区域修编方案基本确定。同时加强了规划监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了县城规划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简称“两违”整治),实行长效管理,将治理“两违”工作绩效纳入相关单位年终重要单项考核内容,全面落实乡(镇)村组三级干部工作职责,国土、城管、乡镇村(居)组均成立了违章建筑巡查组,落实了责任分工,实现了全程动态巡查,先后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73起,制止违法建房73户,处理违法建房115户,建筑面积4.7万平米,开展联合执法10次,拆除违章建筑面积700平米,乱占地、乱建房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重点工程全力推进。全年立项实施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达80个,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60个,已经开工建设项目22个,其余38个正在进行前期建设准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73亿元。环城西路景观林带工程、桥南生资公司农贸市场、城区森林城市创建绿化、xx老桥维修工程全面完工;新城区1800亩土地征收工作完成大半;行政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地上建筑已初见规模;县财政投资近8000万元建设的抚吉高速连接线正在加紧建设,将在1x月份以前跟抚吉高速一起竣工通车;跃进西路、跃进东路“白改黑”工程地下管线部分正在加紧埋设;六一居四星级国际大酒店、物流园、检察院刑侦技术大楼、森林公安指挥中心大楼、林业要素市场大楼、水利局业务大楼等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佐龙大道、迎宾大道街景改造、大道东段拓宽改造、县城城中村及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即将开工建设;保障性廉租住房、信用联社大楼、中医院新综合大楼工程正抓紧时间施工,全力组织建设;xx公园(一期)和xx北堤城防工程、物资局农贸市场、xx北路拓宽改造工程、肖家中路、城区单位楼体及广场亮化工程、下西坊棚户区改造工程前期施工准备工作正有序组织中。

三是城乡统筹明显加快。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小城镇建设要求,建立健全了示范镇督查考核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确定以沿陂、古县两个乡镇为重点建设示范镇,大力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在规划编制上,沿陂、七都、上固、君埠、中村、上溪6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定稿,80个省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规划编制已经交付成果。在农民建房审批管理上,下发了有关规范性文件,农民建房均按照程序依法审批、发证。在圩镇建设上,全力推进乡镇建设“八大提升”工程建设,积极完善圩镇基础设施,截止目前重点乡镇圩镇基础设施投入近2600万元,圩镇的服务能力和承载功能不断增强。

四是城市管理不断提高。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为契机,紧紧围绕“三城同创”目标,按照“灯要亮、草要绿、林要茂、路要平、道要通、水要畅、街要净、宅要美”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了城区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活动和“全民义务清扫日”活动,实施市容环境集中整治10余次,对城区占道经营、垃圾广告、建筑工地、农贸市场、交通秩序、单位庭院卫生等进行了专项清理,对xx大道、迎宾大道、欧阳修大道、跃进路等人流较为聚集区域的车辆停放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对城区主要路段的路灯、环卫设施和市政设施等进一步加强了维护管理。城区共规范整理自行车、摩托车6万余辆,共查处违章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300余辆,取缔店外店、占道经营、流动摊点570余处,清除“牛皮癣”广告1.3余处,完成了县城120万平米道路的全天候清扫保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确保了城市的整洁卫生,人流、车流的畅通有序,县城“脏、乱、差”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在工作举措上,主要表现为: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县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建立了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例会制度。城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市政建设重点项目均成立了建设指挥部,以挂点县领导为指挥长,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工程项目工作组,全面加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导,保证了城乡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奖惩制度。继续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列入各乡镇和政府部门工作重点考核范围,并进一步提高了分值比重;在乡镇工作考核中,单独设立了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单项奖,鼓励乡镇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支持县城建设。完善了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挂点负责人建设保证金制度,所有县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都缴纳20xx元项目建设质量及进度保证金,视完成情况实施奖惩。

三是进一步优化了施工环境。推行了乡(镇)领导干部跟踪服务工程项目制度,所有城镇建设重点项目,由项目所在的乡镇派出专门工作组,跟踪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出台了《城区失地农民保障暂行办法》、《“两区”建设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及城区预留地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及《预留地使用管理暂行补充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落实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政策,并充分用足现有政策,积极为县城及圩镇所在地的城中村解决实际困难(如将城中村逐步列入新农村建设项目范围),增强村民支持城市建设的信心。建立了城建重点工程治安工作派出所所长挂点负责制,加大对无理闹事、阻挠施工的人和事及时给予严厉打击,加大群众、新闻媒体对城市建设的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良好发展环境。

20xx年上半年,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按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和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与其他发展快的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困难。主要表现为: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影响,城市建设征地、拆迁成本高,工作难度较大;由于地处偏僻,国家项目投放不多,外来大资本投入较小,加上县内财力不足,导致城市建设进展较缓慢。为此,我县将在下半年进一步拓宽思路,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工程建设投融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推动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超常规跨越发展。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5

20xx年,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全力推进“五大战略”的关键年,一年来,城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分类指导,狠抓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城集镇形象有了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方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全县新增城镇人口28200人,城镇化率提高2.28%,达到24.58%。其中新县城(含组团镇乡)新增人口21100人,镇乡城(集)镇新增人口7100人,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万人;扩大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新县城(含组团镇乡)扩大城区面积1.9平方公里,镇乡城(集)镇扩大0.4平方公里;新增建房面积78万平方米,其中新县城新增建房面积55万平方米,镇乡新增建房面积23万平方米;完成城镇房屋建设投资3.6亿元,其中新县城完成投资2.5亿元,镇乡完成投资1.1亿元;用电量增长8%;新县城新增绿化面积75.3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1%。

完成了新县城30万人口50平方公里的规划修编方案,并通过县级评审;完成江口、南溪、龙角、巴阳、九龙、新阳、文龙、凤桥、养鹿、向阳、莲花、石门、里市、水口14个乡镇总体规划和江口镇、凤鸣镇、堰坪乡风貌设计的正式评审;规划建成毛坝乡白水农民新村,完成巴阳镇阳坪、凤鸣镇沙田、鱼龙和水月4个农民新村的规划。

启动建设首届小城镇招商引资正式签约项目15个,完成投资0.7亿元,意向性协议转签约项目并实施建设的12个。第二届小城镇招商引资正式签约项目25个,签约金额达3.617亿元,比上届增长100%。荣获市招商引资组织工作三等奖。全年共签约大小项目169个,签约金额6.8亿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为确保全年任务完成,我们把城镇化战略列为“五大战略”之首,作为其他战略的带动和龙头工程。以七个强化、七个明显为主要措施,扎扎实实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分类指导,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根据年初全县城镇化工作总体目标,按基础强弱,区位优劣分为县城及组团镇乡、中心镇、区域重点镇和一般镇乡四大类,实行分类指导。在工作思路上,分类明确建设重点,新县城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五化”为目标,实施了“畅通年、配套年、绿化年”三大工程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上狠下功夫;组团镇乡在不影响县城总规修编的前提下,注重风貌建设和功能配套,与新县城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配套;中心镇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和增强区域经济辐射力为重点,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升档提速,有序扩大城镇规模;区域重点镇则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扩大规模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一般镇乡重点是突出特色,加强与周边乡镇的贸易往来,努力改善城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工作推进上,一是会议促进。年初先后组织召开了新县城及组团镇乡、中心镇和区域重点镇乡三个现场会,分类明确了今年城镇化工作重点及目标任务,实行每月城镇化工作例会制度,研究解决城镇化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领导经常深入实地现场办公、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加快城镇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在项目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二是项目推动。新县城紧紧围绕“五篇大文章”、外滩商业步行街、中环地下商城、温州商贸城、丽江景苑、东城汽车站、移民培训中心、外国语实验学校、西城避险搬迁、职教中心等重点工程项目和云阳、云安、双江移民居民小区、避险搬迁安置小区、滨江小区等小区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日趋配套,人气指数不断上升,新城形象日益丰满。加快了人和镇近期规划建设进度,双江桥头立新商贸小区已初具规模。盘石镇以张飞庙旅游景点为依托,狠抓了三国大道、桃园街等工程建设。江口镇以道路和小区建设为重点,在完善镇区路网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滨河商贸区和东山商贸区,滨河商贸区完成了汤溪河的改向和新区场坪工作;以东山中学、东山广场和综合市场为主的东山小区建设基本完成。南溪镇借移民迁建机遇,全面启动新场镇开发建设,南溪大道初步建成,南溪镇与长洪镇的道路基本连通;房屋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政府办公楼基本完成。高阳镇完成了小区道路硬化、休闲广场、停车场、排污管网、梯道、人行道、灯饰等市政工程配套建设。三个中心镇全年新增城镇人口3075人,城镇化率提高3.6个百分点,新增建房面积8.57万平米,房屋建设总投资3700万元。故陵、凤鸣、红狮、龙角、关市、沙市、巴阳、农坝、桑坪等重点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各自不同特点,把握工作重心,确定重点项目,立足上档升位,提高竞争实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龙角镇彭家山开发、沙市镇新区开发、凤鸣镇梧桐小区等建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6

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住建局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现将20xx年我乡新型城镇化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在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一是在政策上我们根据XX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的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二是依法狠抓建筑市场管理,注重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和建筑质量及安全的监督;三是加强城镇建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学习,通过努力,我乡的建筑队伍已形成依法、照章、优质、安全的良好局面,建管人员的管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我乡的基础设施均得到了加强和提高,我乡20xx年棚户区改造50户,农村土坯房改造200户,完成仙人嵌村聚居点建设,双凤垭村安居工程已经动工24套,主体完工16套,下一步准备进行风貌打造。新村的建设缩小我乡城乡差距,全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在新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新村建设标准,坚持高标准规划,奋力培育新产业,改造新农居,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全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心工作

除廉租房建设外,严格审批上报集镇内建房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做细城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为实现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科学利用资源,美化、靓化城镇建设,统一规划布局起到重要作用。对窄、脏、乱、地段进行整治,部分房屋被拆迁;做好城镇化建设工作宣传,动员偏远山区的农户在集镇内建房,如加大对朽石坎、青山梁、双凤垭、等3个条件较差的村和地质灾害区的农户往集镇内建房的宣传力度;完善城镇化建设各种管理制度,对乱搭、乱建、违章建设的农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没有经过审批程序就建房的农户教育和发停工通知,必须按照规划建设。今年,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县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使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四、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1、部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是很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

2、村建站工作人员配备不够,业务水平不高。

3、部分在建工程的建设手续不完善;

4、由于乡政府不是执法主体,不具有的权力,希望上级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7

20xx年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根据中央、省、市、且有关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发展和改革局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现将20xx年我乡新型城镇化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在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一是在政策上我们根据县加快推进浙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的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及指导精神,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二是依法狠抓建筑市场管理,注重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和建筑质量及安全的监督:三是加强城镇建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学习,通过努力,我乡的建筑队伍已形成依法、照章、优质、安全的良好局面,建管人员的骨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乡的基础设施均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截止20xx年底我乡共实行农村土坯房改造200多户,累积完成杨家场等4各村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聚居点风貌打造已基本完成。新村的建设缩小我乡城乡差距,全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在新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新村建设标准,坚持高标准规划,奋力培育新产业,改造新农居,培育新农民,塑造新只貌,全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心工作严格审批上报集镇内建房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做细城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为实现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科学利用资源,美化、靓化城镇建设,统一规划布局起到重要作用。对窄、脏、乱、地段进行整治,规范沿街商铺严禁占道经营;

做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工作宣传,动员特困人员、财政供养人员、失地农民把户口转成城镇居民户,截止20xx年底,我乡共计完成特困供养人员城镇化X人,失地农民城镇化X人。对乱搭、乱建、违章建设的农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对没有经过审批程序就建房的农户教育和发停工道知,必须按照规划建设。今年,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县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使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良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8

20xx年,厅党组和厅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从有关处室和单位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城镇化课题研究小组,宋军继厅长亲自担任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耿庆海副厅长、孙松青副巡视员担任副组长,课题研究小组实行集体研究、分工负责、集中办公、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力量。在厅党组正确领导下,城镇化办公室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城镇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均呈现明显提升。根据预测,20xx年我省人口城镇化率增长1.3个百分点左右,达到53.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户籍城镇化率增长0.9个百分点左右,达到42.9%。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认真抓好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xx-20xx年)》的贯彻落实。

按照20xx年底召开的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对各地落实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情况进行了调度督查,并召开全省城镇化工作电视会议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行安排部署。1月份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xx-20xx)》(鲁政发〔20xx〕4号),5月份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落实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有关任务分工的通知》(鲁政办字〔20xx〕65号),将《纲要》主要任务分解到省直40个部门,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12月份对纲要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了调度,有力促进了纲要落实。

(二)高水平开展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

启动省、市、县三级《城镇化发展规划(20xx-20xx年)》编制工作,印发《关于做好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省城镇化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加强对规划编制的指导。为做好全省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委托北京大学与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三家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开展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20xx-20xx年)》,并委托11家省内研究机构开展了12个配套专项课题研究。10月25日,召开《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评审会,孙绍骋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战略研究为规划编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11月份,城镇化办公室和南京大学将三家单位战略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要求,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xx-20xx年)》编制工作,20xx年2月完成规划初稿。

(三)调整充实城镇化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6月份,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对城镇化工作进行了专题学习研究,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多次就城镇化工作作出专门指示或批示。7月份,报请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调整山东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鲁委〔20xx〕475号),调整充实了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亲自担任组长,省委副书记和四位副省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8个增加到29个,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四)全力抓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开展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调研,报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和《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化管理标准(试行)》两个文件,明确了社区户籍、土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9月底在诸城召开了“全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会议”,郭树清省长就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提出重要意见,孙绍骋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我厅会同省民政厅,制定发布《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导则》,明确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标准和要求。10月份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意见》有关任务分工的通知,健全了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对17地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对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化统计的情况进行了专项分析研究。

(五)配合省人大城环委开展城镇化视察。

配合省人大城环委开展城镇化视察工作,起草了全省城镇化视察方案和宋军继厅长关于城镇化工作的汇报材料,城镇化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志参加了视察活动。视察结束后,配合省人大城环委起草了全省城镇化工作视察报告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进一步推进了我省城镇化工作的开展。

(六)总结“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制定“城镇化提质加速行动”方案。

组织各地对20xx年和谐城乡建设行动进行自查,完成了和谐城乡建设行动三年考核情况汇总,撰写了三年和谐城乡建设行动考核报告。起草了城镇化“提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实施方案,拟分定性、定量、现场考核和公众满意度调查等四方面开展考核。

(七)精心组织城镇化专题培训。

围绕城镇化发展的理论、政策和实践,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业务培训。4月份,在章丘举办全省城镇化专题培训班,对全省住建系统城镇化工作的分管同志和具体负责同志进行了培训。会同省委组织部,举办了全省城镇化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和赴美国专题培训班。通过业务培训,进一步丰富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城镇化专业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

(八)做好城镇化重大问题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牵头起草了省委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建议。年内,就城镇化省内外对比分析研究、城镇化发展反向指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城镇化率统计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起草形成的一系列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9月份和11月份,省城镇化办公室专程向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有关司分别汇报了我省城镇化工作情况和我省城镇化率统计的有关情况,相关工作得到了上级肯定。

(九)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

12月份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期间,在《人民日报》开辟两个专版,宣传介绍我省城镇化工作情况,收到良好效果。在各大新闻媒体及时报导省及各地城镇化工作动态和经验,在山东建设报和山东建设信息网开辟了“山东城镇化”专栏。20xx年省两会期间,在《大众日报》开辟城镇化专版。9月份,与省社科联、山东大学联合举办了“山东社科论坛—城镇化发展研讨会”。为加强工作宣传力度,与大众日报社联合制定了《山东新型城镇化》编辑印发方案。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9

我x土地总面积1.5万k㎡,耕地保有量257.3万亩,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3.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过90.6%,人均耕地面积0.96亩,国家下达我x20xx年至20xx年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仅为5639公顷,其间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等需要用地,土地供应压力将越来越大,如何统筹各类用地,确保我x推进新型城市化用地需求任重道远。创新观念,挖掘潜力,推进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模式尤为重要:

一、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坚持内部挖潜适速扩容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土地利用的总纲,是国家利用土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规划期内的各行业用地预测,在确保耕地保有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明确了区域土地利用的结构和规模,从国家下达我x20xx年至20xx年城镇用地新增规模来看,只有3749公顷,其中吉首市占1497公顷,其余7县一区(xx经济开发区)只2252公顷,折合平均281.5公顷/县、区,平均每年每县区只有200—300亩土地用于城镇各项建设,指标的控制相当紧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才能缓解用地指标压力:

一是深入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据调查,我x除县城关镇外的小城镇人均占有耕地均在140㎡左右。其现有建设用地的再利用潜力还有较广阔空间;

二是充分利用低效用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x的小城镇用地普遍处于粗放利用状态,投资强度普遍偏低。其旧区改造大有可为;

三是在新区的开发中突出抓好定额供地控制,改变近来单家独院居住模式,引入空间开发机制建立节约集约用地优惠措施和政策,鼓励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单位土地上的承载能力;四是全面推行利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制度,严格实行土地的拍卖挂牌出让,利用地价杠杆促进用地者的自律约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确保城市扩容用地

土地政策趋紧,土地供应计划的拮别将越来越严,利用现有政策拓宽突破土地供应瓶颈,创新土地利用思路,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出路所在。

一是抓好三项工作:即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空心村整治相结合,村庄适度集中,使更多的村庄空坪歇地置换为可供建设利用的用地指标;适时开展砖瓦窑、矿山废弃地,闲置废弃道路等的复垦复种,增加有效耕地数量用于建设用地置换;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建立国家收购新增耕地指标机制;

二是科学应用全国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准确掌握耕地增加现状和建设用地利用现状,修编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并明确区域划分,即基本农田整理区、复垦区、开发区、村庄整理区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区等;

三是建立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层级管理制度,根据挂钩资金来源渠道分别由省、x、县市自主使用或用于指标交易,提高各级政府实施增减挂钩工作的积极性。

三、实行节约集约用地跟踪管理,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现单一的注重投资强度向投资强度与建设效益并重转变,在用地指标趋紧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土地使用和建设项目效益、缩短开发建设周期,确保项目建设早动早建早竣工。对不能按时动工建设的,按有关政策规定足额收取闲置费直至收回土地使用权,杜绝浪费土地现象发生;二是从严审批轻管理向批前介入、批中把关、批后监管的全程监督转变,严格执行定额、强化用地预审,严格审查设计,落实产业许可,构建部门联合把关、多环节监管的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机制,确保新型城市化品位和质量。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10

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生产总值超过xxx亿元的县(市)力争达到x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xx亿元的县(市)达到x个x市出台《xxxx年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按照“一港双城,三带四区”的发展格局,围绕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城市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为建设环x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奋力打造河海相济动能强劲的重要增长极。

x市xxxx年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工作主要目标包括: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xx.xx%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xx.x%左右;

常住人口xx万至xx万的小城市力争达到x个以上;

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生产总值超过xxx亿元的县(市)力争达到x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xx亿元的县(市)达到x个。

大力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动x各市县融入x都市圈,实现与x率先联动发展。构建“两轴、四心、五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两轴”为解放路城市功能拓展轴和x文化景观轴,“四心”为依托西部新区、老城区、东部城区和x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形成的四个城市中心,“五组团”为由四条南北向结构性绿带划分的西部组团、x组团、新华组团、开发区组团和x组团。同时,增强城镇人口集聚能力。支持城市中心区域明确功能定位、做强主导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x市城区人口规模力争达到xx万人左右。坚持以业兴城,与中心城市基本融为一体的县城按照城市主城区或卫星城定位发展,坚持“小县大县城”发展策略,统筹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

推动城市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指导意见,支持成长型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汽车、生物医药、通用航空、再制造等产业发展,重点加快x现代x工厂和北汽微车基地、x新区生物医药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制造业新的主导支撑。打造城市经济新载体,合理规划布局夜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和主要街区,通过完善公共设施、优化社会服务、规范便民夜市、繁荣夜间餐饮等措施,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完善夜间配套措施,形成一批夜城市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每个县(市)重点发展x-x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

着力培育“六大新动能”,加快打造“五大新引擎”。到xxxx年,力争培育xx个主营业务收入超xxx亿元的产业集群。此外,提升开发区能级。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实行工程建设项目评估环节“多评合一”。重点抓好斯洛伐克Dx园区、合作区欧洲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等项目,做大做强x开发区中日韩产业园、南大港日本机械精密制造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平台。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高水平做好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xxxx年完成市、县、镇(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两项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镇布局结构。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布局xG基站、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及周边区域活动和综合服务设施,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xxxx年,稳步推进xxx个老旧小区改造“再提升”工作,完善社区及周边区域活动和综合服务设施,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分别完成xxxx套和xxxx户任务目标。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x市城镇户口迁移条件(x市除外),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同时,完善居住证制度,确保有意愿未落户的常住人口都能够持有居住证,逐步实现城镇非户籍人口居住证全覆盖。优化窗口办证服务,在全市各办证窗口、警务公开栏等显著位置实行服务内容和预约电话全公开,方便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办证。

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工程,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医生倾斜,招录一批机关单位选调生安排到村任职x至x年,鼓励银行业机构加大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涉农贷款余额高于上年。依托x政务云资源,建设“全市一朵视频云”,市县两级完成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智能应用平台建设;

到20xx年,全市完成xxxx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和全域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基本全覆盖;

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xxx%。同时,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规划新建、改扩建、改善办园条件公办园xx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x所。争取到xxxx年底,实现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抓好居家社区养老、敬老院改造提升和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xxxx年,新改扩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x所,培育星级养老机构xx家。此外,支持“双十双百双千”示范工程。重点抓好x市、x两批x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样板建设。推进一批“空心村”治理。科学布局集中安置区,把集中安置区打造成城乡融合发展新平台。xxxx年,基本完成“空心村”治理任务。

第四篇: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着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饱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方式,协调好城市和乡村间的发展关系,走好大小城镇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可借鉴产业综合体模式、旅游小镇集群化模式、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旧城改造与更新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这五大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产业综合体模式

以生态产业为核心形成的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发展路径之一。通过开发创建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做到扶持一个乡镇,带动一片乡村,富裕一批农民。主要包括创意设计型综合体、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以大企业主导的生态制造综合体、商业休闲娱乐综合体等方向。

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与新型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结合自身特点,以广阔农村为基础,以广大农民为依托,以乡镇和乡村为主战场,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中小城镇化为载体,创立具有乡村特色的智慧型、生态型、科技型及文化型的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发挥不同的作用。政府统筹谋划,完善设施建设与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安置居民,统筹产业形态发展,形成产业综合体发展的整体氛围。企业将技术研发、生产制作、成果展示、创意设计等融入综合体,并为居民和产业工人提供商业和娱乐服务,将产业综合体做成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发展模式。

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确立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发展规律,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挖掘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特色产业,着力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

此外,要注意塑造建筑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历史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在注重历史的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传承文脉、彰显个性,充分保护、挖掘、弘扬小城镇在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反映中国小城镇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提升小城镇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因地制宜地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是保持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旅游小镇集群化模式

把握休闲产业发展浪潮,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改变乡村风貌,推进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养老宜居、旅游地产和名特绿色旅游商品开发,积极发展自驾游等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优质、舒适、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这是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另一路径。

针对地方特色,依托自然资源,形成滨海、文化、温泉、滑雪等特色主题旅游风情小城镇,可大致开发四大旅游小镇集群模式,即:文化主题小镇、旅游城镇综合体、旅游产业城镇、特色风情旅游度假区。

文化主题小镇是基于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镇、休闲古城古镇、民族风情城镇、艺术城镇、工艺城镇、商贸购物城镇、电影城镇等。

旅游城镇综合体是依托旅游景区,可以打造各类接待型城镇,借力景区的泛旅游延伸,还可以打造会展城镇、运动城镇、休闲农业城镇等。

旅游产业城镇则是依托于特色资源、特色工业、特色批发市场等,通过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实现特色旅游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为城镇化探索全新的路径。

特色风情旅游度假区是建设新型乡村度假区,打造集休闲农业、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养生居住、农民集中安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小镇。

三、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

上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以政府为依托、以政策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城市地域空间和人口规模的跳跃性增长及产业结构转型,出现了一大片的工业区、开发区和新城区,但增长模式单一,开发趋同,过度开发、土地浪费、基础配套落后等问题,形成单一产业区和“卧城”、“睡城”和“空城”等现象,造成有产无城、有城无产的局面。

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方式,即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可以把一个组团式区域看作一个复合型城区,除了产业功能外,再加入相关的城市服务功能,使其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有文化设施、娱乐设施、生活设施等。

以政府为主导,把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建设序列,抓好规划的总体性、统筹性和连续性,坚持在思路上一起谋划、在措施上一起推进、在效果上一起体现,促使城镇功能完善。

要做到“产城互动”,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就要逐步实行“三个一体化”,即: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与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产城融合”的共同体;新城镇规划的产业园区与各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及其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一体化;新城镇要与本地资源和综合(行情专区)开发利用一体化,促进产城互动。

实现“以产兴城”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提高郊区土地使用效率,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注重规划能吸纳城镇居民和失地农民就业的产业,要与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相结合,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加快完善商务、文化、居住、娱乐等多元化功能,城市功能完善。

最后做到“以城促产”,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防止出现“农村建城,农民离城”现象。通过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鼓励、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促进多种产业共同发展。

遵循产业集群、产业运营、产城一体这三大理念。构建产业生态、服务生态、环境生态这三维生态。才能共同构建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旧城改造与更新模式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盲目追求“现代化”、“形象工程”和“经济效益”,对旧城大拆大建,使这些最具文化特色的区域迅速消失,造成“千城一面”;与此同时,大拆大建也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如拆迁矛盾突出,原有社会网络被割裂等。可针对城市不同功能区进行改造与更新。

城市更新不是对旧城的完全否定,而是在旧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建、扩建和完善。将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纳入城市规划当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加强维护、合理利用、适当调整、逐步改置、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追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善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经验丰富、资金雄厚的大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城市改造与更新,进行综合社区的开发。通过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利用私人资本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要严格地界定资金的用途和加强使用监督,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防止开发项目为私人企业所左右,只考虑经济效益而缺少人文关怀。

同时,要立足城市持续发展需求,体现以人为本。在城市更新与改造过程中需要站在城市系统、城市生长发展的角度,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问题,实现城市各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更新中,更需要战略性地解决保护和发展的冲突问题。对城市环境、城市历史、空间特征等宏观因素进行研究,确立包括城市空间结构、经济产业结构、文化延续性、自然景观等社会、经济、文化多元复合分步实现的城市更新目标体系,指导城市有序更新。

五、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按照统一要求,合并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它不仅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还将产业集聚、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与农业农村发展衔接起来,是现代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改变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集约节约用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以农民为核心,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为目标,从经济、产业、土地、社会伦理、地域文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多角度综合思考和入手,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始终贯彻农民是使用者、受益者的思想,同时结合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创造,建设配套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以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观光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农民就业的解决,进行独立村的改造升级,向旅游综合新型社区发展。

这就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融入三方面的努力来实现。

在政府的层面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优先提供贷款。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保障。

同时,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积极动员有实力、有需求、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解决社区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地等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新型农村社区融合发展、互利双赢。

社区居民要主动融入社区发展,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挥自身特长,通过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到新农村社区建设当中,解决就业问题。

第五篇: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着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饱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方式,协调好城市和乡村间的发展关系,走好大小城镇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可借鉴产业综合体模式、旅游小镇集群化模式、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旧城改造与更新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这五大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产业综合体模式

以生态产业为核心形成的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发展路径之一。

通过开发创建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做到扶持一个乡镇,带动一片乡村,富裕一批农民。主要包括创意设计型综合体、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以大企业主导的生态制造综合体、商业休闲娱乐综合体等方向。

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与新型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结合自身特点,以广阔农村为基础,以广大农民为依托,以乡镇和乡村为主战场,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中小城镇化为载体,创立具有乡村特色的智慧型、生态型、科技型及文化型的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发挥不同的作用。政府统筹谋划,完善设施建设与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安置居民,统筹产业形态发展,形成产业综合体发展的整体氛围。

企业将技术研发、生产制作、成果展示、创意设计等融入综合体,并为居民和产业工人提供商业和娱乐服务,将产业综合体做成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发展模式。

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确立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发展规律,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挖掘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特色产业,着力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

此外,要注意塑造建筑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历史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在注重历史的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传承文脉、彰显个性,充分保护、挖掘、弘扬小城镇在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反映中国小城镇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提升小城镇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因地制宜地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是保持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旅游小镇集群化模式

把握休闲产业发展浪潮,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改变乡村风貌,推进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养老宜居、旅游地产和名特绿色旅游商品开发,积极发展自驾游等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优质、舒适、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这是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另一路径。

针对地方特色,依托自然资源,形成滨海、文化、温泉、滑雪等特色主题旅游风情小城镇,可大致开发四大旅游小镇集群模式,即:文化主题小镇、旅游城镇综合体、旅游产业城镇、特色风情旅游度假区。

文化主题小镇是基于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镇、休闲古城古镇、民族风情城镇、艺术城镇、工艺城镇、商贸购物城镇、电影城镇等。

旅游城镇综合体是依托旅游景区,可以打造各类接待型城镇,借力景区的泛旅游延伸,还可以打造会展城镇、运动城镇、休闲农业城镇等。

旅游产业城镇则是依托于特色资源、特色工业、特色批发市场等,通过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实现特色旅游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为城镇化探索全新的路径。

特色风情旅游度假区是建设新型乡村度假区,打造集休闲农业、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养生居住、农民集中安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小镇。

三、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

上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以政府为依托、以政策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城市地域空间和人口规模的跳跃性增长及产业结构转型,出现了一大片的工业区、开发区和新城区,但增长模式单一,开发趋同,过度开发、土地浪费、基础配套落后等问题,形成单一产业区和“卧城”、“睡城”和“空城”等现象,造成有产无城、有城无产的局面。

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方式,即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可以把一个组团式区域看作一个复合型城区,除了产业功能外,再加入相关的城市服务功能,使其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有文化设施、娱乐设施、生活设施等。

以政府为主导,把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建设序列,抓好规划的总体性、统筹性和连续性,坚持在思路上一起谋划、在措施上一起推进、在效果上一起体现,促使城镇功能完善。

要做到“产城互动”,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就要逐步实行“三个一体化”,即: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与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产城融合”的共同体;

新城镇规划的产业园区与各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及其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一体化;

新城镇要与本地资源和综合(行情专区)开发利用一体化,促进产城互动。

实现“以产兴城”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提高郊区土地使用效率,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注重规划能吸纳城镇居民和失地农民就业的产业,要与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相结合,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加快完善商务、文化、居住、娱乐等多元化功能,城市功能完善。

最后做到“以城促产”,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防止出现“农村建城,农民离城”现象。通过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鼓励、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促进多种产业共同发展。

遵循产业集群、产业运营、产城一体这三大理念。构建产业生态、服务生态、环境生态这三维生态。才能共同构建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旧城改造与更新模式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盲目追求“现代化”、“形象工程”和“经济效益”,对旧城大拆大建,使这些最具文化特色的区域迅速消失,造成“千城一面”;与此同时,大拆大建也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如拆迁矛盾突出,原有社会网络被割裂等。可针对城市不同功能区进行改造与更新。

城市更新不是对旧城的完全否定,而是在旧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建、扩建和完善。将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纳入城市规划当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加强维护、合理利用、适当调整、逐步改置、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追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善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经验丰富、资金雄厚的大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城市改造与更新,进行综合社区的开发。通过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利用私人资本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要严格地界定资金的用途和加强使用监督,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防止开发项目为私人企业所左右,只考虑经济效益而缺少人文关怀。

同时,要立足城市持续发展需求,体现以人为本。在城市更新与改造过程中需要站在城市系统、城市生长发展的角度,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问题,实现城市各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

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更新中,更需要战略性地解决保护和发展的冲突问题。对城市环境、城市历史、空间特征等宏观因素进行研究,确立包括城市空间结构、经济产业结构、文化延续性、自然景观等社会、经济、文化多元复合分步实现的城市更新目标体系,指导城市有序更新。

五、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按照统一要求,合并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它不仅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还将产业集聚、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与农业农村发展衔接起来,是现代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点在于改变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集约节约用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以农民为核心,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为目标,从经济、产业、土地、社会伦理、地域文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多角度综合思考和入手,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始终贯彻农民是使用者、受益者的思想,同时结合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创造,建设配套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以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观光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农民就业的解决,进行独立村的改造升级,向旅游综合新型社区发展。

这就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融入三方面的努力来实现。

在政府的层面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优先提供贷款。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保障。

同时,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积极动员有实力、有需求、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解决社区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地等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新型农村社区融合发展、互利双赢。

社区居民要主动融入社区发展,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挥自身特长,通过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到新农村社区建设当中,解决就业问题。

下载吉水县2013年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水县2013年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111

    *****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推行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城市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管理是城市软环境的建设,是城市的形象、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生......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问题

    浅谈新型城镇化 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农村存在哪些发展上的问题 2、那么新型城镇化新在什么地方呢? 教学思路: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以前一穷二白的落......

    新型城镇化)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论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 农机121班 何炳桥 1201140134 摘要: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当下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一判断是就其现实意义而言的,而......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本城镇化是现代化最基本的战略支撑所在,是最强的内需潜力所在,也是当前最大的红利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

    2020年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

    2020年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根据中央、省、市、且关于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发展和改革局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