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
根据青海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黄南州十二届八次会议和河南县委十四届第48次常委会议精神,依照我县城镇化建设现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结合政府各部门提交的材料,形成如下发展思路。
一、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当前,城镇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并在一定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水平。目前,我县户籍人口为4万余人,城镇户籍人员5千余人,城镇化率还达不到13%。
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既有利于集聚城市人口,提高城镇化率,又有利于推动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流转,将分散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或生态用地等,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人口城市化转移方面,一是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我县已全面推行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二是积极推动建立居住证制度。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推动实施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通过健全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为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参与居住地社会事务提供依据;建立与就业、住所、参保及居住年限等相挂钩的积分制度,完善居住登记,为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有利条件;三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住房保障机制。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城落户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住房保障政策;将有固定经营场所或稳定收入,且住房面积、收入水平符合政府公布的住房保障标准的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就业所在地住房保障范围;四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保障机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保证随迁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创造条件逐步满足随迁子女入园需求;五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城落户农民在城镇单位就业的,随同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当地的失业保险;灵活就业的,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随迁未就业的家庭成员,可参加迁入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二、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县通过开展住房条件改善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先后建成集中供暖(一、二、三、四期),解决了县城的供暖问题,建成了河南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管网8.0公里,服务区域面积6.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达到3.1万人;建设垃圾填埋场3座,对县城生活垃圾进行全覆盖的处理;县城范围内建成停车场7处,有效解决了县城停车难的问题。并先后建成了白螺湖、博物馆、腾格里赛马场等民俗旅游设施,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旅游吸引力;建成了体育场、电影院、民族团结和党风廉政文化广场、党建广场等一批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建成了蒙和主题公园、河曲生态公园等休闲绿地公园,改善了人居环境。通过一大批项目的实施,城镇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明显上升。
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县域居民的生活需求,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镇转移人口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势必要进行改扩建,因此,在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方面,一是通过加快城镇重大工程建设,合理布局道路、排水、雨水、供热及环卫设施场站,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城镇区建设面积,提升人口聚集城镇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推进河南县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集中供暖二期煤改电项目,通过取缔10蒸吨以下锅炉,使用清洁能源供暖;二是完善县城的综合交通体系、供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建立科学高效的城镇规划设计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城镇管理,积极推进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使城镇开发边界更加清晰;县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常住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城镇化率、县城垃圾集中处理处置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有效提升;逐步完善“街长制”“门前三包”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逐步把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提高城镇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持续加强对外交通联系,融入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良性户主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四是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的差距。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服务延伸至村落,满足村民对外的出行需求。
三、提升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城市群建设。
一是按照河南县总体规划(2012-2030)、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县域村镇体系的规划进行编制调整,完成河南县“多规合一”等专项规划,使城乡发展规划体系日益健全;二是加快河南县蒙藏医药特色小镇、高原美丽城镇建设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托全国特色小镇打造计划的有力支撑,将蒙藏医药小镇做大做强,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坚持把产城融合作为推动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引导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四、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近年来,我县通过大力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全县累计开展危房改造2742户(2019年实施299户)、建设高原美丽乡村24个(2019年划实施4个)、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29个(2019年计划新建11个)、城乡公共厕所32座(2019年实施20座)、农牧区居住条件改善工程300户;自2011年以来,共实施奖励性住房2000余套,有效解决了群众住房问题。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补齐短板,以县委“一心两镇三点”发展战略为抓手,结合高原美丽小镇建设,以优干宁镇蒙藏医药特色小镇建设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心,将宁木特镇打造为“高原美丽城镇”、将赛尔龙乡作为茶马古道特色小镇建设;依托高铁过境的有力资源,强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将柯生乡作为蒙藏文化特色小镇进行建设,在高铁路线周边设立大型宣传牌,加强对河南县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多松乡依托现有仙女洞、仙女湖、吉岗山等景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旅游景点,将多松乡打造成高原特色旅游小镇;托叶玛乡依托现有瀞度矿泉水厂,加大工业开发力度。依靠紧挨优干宁镇的有力地理位置,积极开发牧家乐、马背旅游等文化产业,将工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同时,积极创建河南县工业园区、文化园区、有机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河南县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草生态博物馆建设;推进县城主要街道风貌改造,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五、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十三五以来,我县先后实施了保障性住房1880套、干部周转房333套、棚户区改造2523户,解决了群众的住房问题。下一步,我县将从两方面着手,完善城镇住房制度。一是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保障性住房租赁工作;二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第11号令)和住建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建保〔2013〕178号)及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青海省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的通知》(青政办〔2015〕22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建立保障性住房流转机制,完善出售制度,2019年我县按照县域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租赁住房供需情况,在确保持有数量能够满足租住需求的前提下,拟出售公共租赁住房390套,后期,将根据文件精神及实际需求,对保障性住房给予适当数量的出售;三是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在稳妥保证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基础上,加大房地产开发支持力度,刺激河南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