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体会2“井冈母亲--曾智”
井冈母亲--曾志
通过学习曾志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了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这是催人奋进的精神丰碑和道德楷模,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纪念、学习、传承、弘扬,也是对我个人心灵的洗礼。
1、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红色故事汇不但凝聚了人心,也激发起人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
2、红军的精神,是中华历史的牢固根基;红军的风骨,是中华民族的坚强基石;红军永生,是中华励志的永存榜样;红军的情怀,是一心为民的真实体现;红旗飘飘,是江西红色土地一个深邃的色彩。
3、我们要让红色主旋律不断唱响,始终铭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把红军的信念和红军精神世代传承下去,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更加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更加勤奋刻苦学习,勇于艰苦创业,培养高尚品德,为祖国、为信丰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曾志的故事给我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党史课,实际感受了一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干革命、打江山的艰难困苦,真正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洗礼,使我懂得了井冈山精神的真正含义,真正能够领会,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牢固确立加快发展的必胜信念,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实事求是,大胆创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弘扬井冈山精神,走出封闭,善于借助外力求发展,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努力营造一种干事业的氛围,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我从中感受到了自豪、压力和责任,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荡漾在我的心中,红色文化是激励我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不懈动力。
第二篇:曾智感悟孝道
感悟孝道
我看过这么一幅漫画: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为姥姥举办生日宴会。桌上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姥姥的身影。却见小外孙指着在厨房正在汗流满面做饭的姥姥叫道:“姥姥,该您吹蜡烛了。”好一个生日宴会,这哪里是为老人举办的,分明是让老人无偿地为他们付出!我不禁问道:“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里去了?”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孝”字占据着几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识。不论年长、年幼,都遵循着“孝”。古时候的“孝”便为“顺”,孝顺永远连在一起,最后终于成为专有词。一家之中,父亲为一家之主,儿女必须言听计从,不论对错,一律服从,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而今,“孝”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从一味顺从,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异,从精神、物质两方面来尽孝。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每当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总是儿女满堂,聚在一起,对老人问寒问暖,给老人买补品,陪老人谈天,孙子们也向老人汇报好成绩,逗老人开心,这是新时代孝的体现。而国外与我们不同,他们那里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只是金钱关系,家长只负责把儿女抚养成人,其余则撒手不管,全无关系了。而家长到了晚年,纵使儿女成群,也不会出现儿孙满堂,欢聚一堂的情景,他们是冷漠的金钱关系。我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当邮差来送养老金清单时,发现这个老人已死去多时了。是由于突发心脏病而亡。据了解,她有九个儿女,个个生活得都不错,还有一个是大资本家。可她在这九个儿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们,顶多在圣诞节时收到几份小礼物。而在她死后,她的儿女也未曾表示过什么。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异。无怪乎有人这么评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是儿童的天堂,成人的战场和老人的地狱。
可见,讲“孝道”是中国人的美德之一。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亲。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由于行动不便,年老多病,把裤子拉脏了。当她看见陈毅进来,忙把脏裤子藏到褥子底下。当陈毅发现褥子下的脏裤子之后,埋怨母亲为什么把裤子藏起来,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顾忌的。她母亲说:“这粗活还是让别人去干吧。”陈毅却说:“我是您的儿子呀?别人怎能代替呢!”说罢,三下五除二就把裤子洗好了。
可见,上至领袖,下到百姓,无一不在遵循着“孝道”,孝道是我们中国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们理应继承这一美德,决不能像那幅漫画所画的那样做,而是进一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
第三篇:学习材料2“曾智同志事迹材料”
曾志同志事迹材料
曾志,湖南宜章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当时年仅17岁。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主要在后方留守工作,曾经担任过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
建国后,曾志同志曾任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曾大姐一辈子无私奉献、高风亮节、受尽艰难和磨炼,她对井冈山有着特殊的感情。
1929年1月,因工作需要,曾志随着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当时曾大姐同她的第二任丈夫——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党代表蔡协民刚生下一个才26天的儿子,孩子不能随部队转移,就寄养在王佐部下的一个姓石的连长家,从此母子俩一别就是24年,但曾大姐一直惦念着这个井冈山留下的儿子。直到1951年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赴江西慰问时,托慰问团的闫宝航同志在井冈山找到了孩子的下落,孩子名叫石来发。1952年春,石来发在广州拜见了亲生母亲。闲谈中,母亲试探了一下儿子的口气:“你是打算出来做工,还是留在家里种田?”石来发没读过书,吃了不少苦,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到“我要读书”。曾志就说:“都24岁了,再从一年级读起,恐怕不合适。”石来发就问:“您说我该做什么好呢?”曾志说:“去当工人”,石来发一听当工人,有点不愿意。他头一回进城,在他看来,当工人还不如回家种田。于是,他老老实实地告诉母亲:“我还是回去吧,家里有田、有山,还有老婆,我舍不得离开他们。”石来发讲的这些话是真的。因为抚养他的那位连长石李保,自1930年王佐在永新遇难后,便辞去了连长职务,跑回家来做生意。1936年这里的红军开始长征,整个井冈山根据地沦为白区,石李保也被土豪劣绅杀害。当时,石来发只有八岁,从那以后,他便寄人篱下,被“匪崽子”、“野种子”的恶语压得抬不起头。解放后,他的生命开始有了新的起点,娶了妻子,盖了房子,两口之家,吃穿不愁,虽不富裕,但已经感到很惬意,很满足了。长期在军队和地方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曾志很有修养,有经验,而且尊重别人,包括听取子女们的意见。她想:井冈山是毛主席领导我们创建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这面红旗,是千万个先烈的身躯树起来的。孩子生在井冈山,长在井冈山,扎根在井冈山,这实在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最后石来发还是回去当农民。孙子叫蔡接班,接过革命的班,在井冈山垦殖场放电影。曾孙叫蔡军,高中毕业入伍,后来还是第一个驾驶汽车进驻香港部队的战士,现已转业,安排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工作,还是开车。曾志的后代就是这样普普通通,没有享到前辈的福,也没有给过什么特殊待遇,扎根在井冈山。
曾志同志不仅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更是严于律己。1998年6月21日,曾志同志与世长辞,享年87岁。去世前,曾志给陶斯亮一个旧牛皮袋,袋上写着一行字:“我生命熄灭的交待。”里面是她老人家的一份遗嘱,遗嘱内容为:“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里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打搅;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绝不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登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据曾志同志生前的最后一任秘书,中组部四局李冬梅处长介绍,曾志同志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遗产,所有工资收入一部分交了党费,一部分留作老干部活动经费。
按照曾大姐生前愿望,经江西省组安排,具体落实到由我们培训中心负责曾志同志骨灰的安放工作。经过选址,曾志同志的一部分骨灰最后就安放在小井红军烈士墓边的一个山包上,墓碑很简单,上面镌刻一行字“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几个字。这是她老人家对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死难烈士的怀念,她终于又回到了牺牲在井冈山的战友身边。
第四篇:教师制度学习体会(曾玲燕)
教师培训体会资料
教师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开学初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用了一上午时间将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学习讨论了一番,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任然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习过程中,每项制度由不同的人来朗读,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认真地听,认真地进行分析,总结,反思。
我认为对于纪律,人性既有自觉的一面,也有不自觉的一面,仅仅要求人们自觉去执行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纪律建设、纪律教育、执行纪律的全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监督。互相监督是保障纪律教育、纪律执行的重要一环,是各项措施得到落实的最重要必不可少的工作。良好的工作纪律是一个学校良性发展的保证。例如,考勤制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只有当个人认识到遵守制度是教师起码的职业道德,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自觉遵照考勤制度规定的程序办事,一个学校才会出现制度管人的良性循环。
通过这次各项制度的学习,觉得自己思想也上升了一个高度。由于平时工作比较繁忙,我只抱着干好每天的工作这种思想,而对规章制度疏于学习。感觉与己关系不大、可学可不学,即使在学习时也不够深入,对内容也理解不够全面。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就会萌生一些自由散漫的思想。如果不深入学习规章制度、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制度不仅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指示灯,更是规范各个部门使其顺利工作的保障。针对本人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我将加强有关业务的学习、特别是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恪守各项管理制度,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业务活动中去。强化责任意识,忠于自己的事业,勤奋工作,深思慎行,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语组:曾玲燕
2013年8月27日
第五篇:秦宜智学习体会
组织开展认真学习贯彻“秦宜智同志在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主题团日活动
一、深刻理解团的根本性问题, 不断夯实高校共青团基础性战略地位
首先, 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需要高校共青团更好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其次, 经济社会的新变革需要高校共青团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第三, 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格局需要高校共青团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 共青团工作的新形势要求高校团组织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首要任务, 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实效
1.要解决好在多元思潮中突出核心价值的问题, 用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凝聚青年学生。
2.要解决好在现实问题基础上坚定远大理想的问题, 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客观理性的社会观念。
3.要解决好思想内容与传播形式的统一问题, 真正使思想引导入耳入脑入心。
三、紧紧围绕青年学生最需要的现实需求, 不断提高高校共青团服务能力
一是要切实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需求。
二是要重视服务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要特别关注青年学生中的困难群体。
四、切实加强高校共青团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
1.要坚持巩固和创新并重, 真正扩大高校团组织有效覆盖。
2.要坚持内生活力与外部动员相结合, 着力提高高校团组织活力。
3.要坚持联系服务和管理相结合, 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组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