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建设委员会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XX年建设委员会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XX年,市建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战略,努力抓好城乡灾后住房重建、城乡体系建设、城乡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四大建设”任务,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全力
推进灾后住房重建,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一)农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市农村住房重建总户数(含维修加固)为451633户,其中,314989户维修加固房屋已于XX年全面完成;截至XX年6月底,新建的136644户已建成136048户、占总量的99.56%;已入住105672户、占总量的77.33%。314989户、8.7亿元的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新建补助资金24.013亿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二)城镇住房重建实现预期目标。截至XX年6月5日,全市城镇维修加固141512套、1537万平方米,已全面完工。全市城镇住房重建42958套、383万平方米,已竣工38769套,建成比例90.25%。全市城镇住房重建有序推进,进展较好,已建成了幸福家园二期、鱼凫新村、慧民苑、水乡人家、子龙安居房等项目。
(三)农村重建“三清一还耕”工作取得初步成绩。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已到最后决胜阶段,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和各灾区县(市)抓住“三清一还耕”(清理拆除板房和自建过渡安置房、清理废墟、清理环境,宅基地还耕)这个重点,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全市共还耕宅基地51752亩,完成任务总量的78.15%;共拆除板房9771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64.34%;拆除自建过渡房2427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81.64%。
(四)城镇重建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场镇。目前,龙池、虹口、街子、泰安、西岭、花水湾、三郎等场镇重建已基本完成。突出龙门山脉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山地特色旅游恢复较快,龙池、虹口等场镇已接待大量游客。其余场镇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预计9月底可基本完成15个特色场镇的打造。
二、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组团式城市走廊带
按照田园式城市形态,全域形成组团式城市群走廊带布局的要求,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
(一)加快中心城区城市重大项目建设。XX年,中心城区以打通断头路、重要出入城通道及地铁建设为主,完善路网结构和优化道路功能,逐步形成一个以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和地铁为骨架,次干路和支路为基础,地面和地下交通优势互补、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充分重视慢行交通的道路运行系统。目前,机场路东延线上跨红星路南延线立交桥6月底建成通车。一环路西门车站、羊西线、一环路高升桥上路口跨立交桥上已完成项目立项,现正在进行地勘、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XX年7月份开工建设。东客站配套工程纬一路、二路上跨铁路立交桥预计年底完工。中心城区42座人行天桥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建设中,长城片区A10线、A11线已建成通车,万石路、劼人路已于5月底建成通车。地铁工程一号已试运行,10月1日将投入运营,地铁二号线正在加紧推进。
(二)整体推进“四大新城”建设。二圈层的六个县城,按都市区“一主四副(四大新城)”的发展思路,按照都市区既连绵式又组团化的布局关系,凡与中心城区直接对接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市和区县二级按分工责任共同实施,实现都市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统筹。通过推进川陕路改造、国道317线老成灌路(郫县段)改造、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和海洋公园下穿隧道等重大项目,依靠快速出入城通道、城市放射性主干道及地铁、快铁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路网密度,使中心城区与四大新城连接更加紧密。其中川陕路大天立交桥已于5月8日实现西幅桥通车,东幅桥梁正在进行东幅桥梁管线迁改及下部结构施工。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下穿隧道,已完成全部土方开挖和喷锚护壁工作,完成隧道主体6个框架段的底板砼浇筑,预计8月底形成通车能力。海洋公园下穿隧道,已于6月12日完成全部主体结构的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8月底形成通车能力。
三环路龙潭立交桥、成汉路立交桥预计于8月底建成通车。
(三)以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提升县城建设水平。加强县城建设发展的研究,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和田园城市“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特征,优化县城的城市布局形态;快速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辐
射力;以高端化发展为方向,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服务和指导,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各具特色、高端化发展的产业集群。今年市建委支持县城基础设施和特色街区建设项目共计50多个,努力提升县城建设的水平。
(四)提高综合城镇化水平,大力推进重点镇建设发展。重点镇是全域城市群的组团,需要按田园城市组团化形态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各重点镇立足打破区域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发挥带动作用,按照田园城市的形态优化城市规划,优化发展空间,壮大主导产业,实现“三化联动”发展;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统筹城乡资源、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运用政策扶持措施,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加强城镇和农村社区管理,提升城镇化质量。上半年,34个重点镇招商引资预计到位资金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
(五)一般场镇改造全面实施。代市政府起草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一般场镇改造的实施意见》(成府发[XX]15号)文件及6个重要的配套文件,成立了一般场镇改造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年50个改造镇计划启动实施改造建设项目257个、计划投资25亿元,同时各地还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年底一般场镇改造初见成效。各地统筹场镇内外建设用地资源,为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场镇改造做好前期基础准备。目前,金堂县与市小城投公司进行融资合作,共涉及11个乡镇,融资总额达6.17亿元,已到位资金2.4亿。郫县的花园镇资源优势积极转化为资本优势,引入广东广晟集团整体实施场镇改造。在大力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场镇改造的同时,各地加大政府性资金投入,支持区位条件较差,难以引入社会资金改造的一般场镇。市一般场镇改造以奖代补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补助开始下拨,双流县计划配套资金约5亿元,新都区计划配套资金XX万元,金堂县匹配以奖代补资金1700万元,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蒲江县匹配资金注入国有平台公司,为一般场镇融资改造提供条件。目前,市一般场镇改造以奖代补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补助已送市财政局准备下拨,改造项目共开工150个,完工80个,风貌改造开工10万m2,道路改造开工80km,雨水管网下地完工30km,污水管网下地完工30km,小三线下地完工25km,公建配套项目完工20个。
(六)天府古镇整治向纵深发展。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文化名镇,加大城镇整治力度,增添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改善城镇形象。黄龙溪镇投入上亿资金封闭整治,扩展了文化活动场所和内容,古镇起步区面貌焕然一新;新场镇的整治,政府投资与社会资金投入并举,已初现成效;安仁镇的世界博物馆小镇项目,有序推进;街子镇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同步整治城镇形象,受到社会赞誉。加大历史文化古镇古村的发掘和申报,新增添市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目前全市已有历史文化名镇23个(国家级5个、省级10个、市级8个),历史文化名村3个。
三、按照现代田园城市历史定位,积极促进农村加快发展
充分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加快城镇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市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之一,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综合性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推广运用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强化统筹配合,全市确定了21个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点位。建立和运用好农房建筑设计方案图集库,提高农房建筑设计水平。拟XX年入库600个农村居住区项目方案,300个农房建筑单体方案。目前已落实资金100万元,启动该项工作。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管理力量,今年已下拨资金160万元,用于村镇建设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加强项目的设计指导和工程监管,确保“四性”的落实。目前,全市启动21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均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大多数通过审查,一部分正在修改完善。其中金堂三溪镇、蒲江县大兴镇米锅村、新都区军屯镇静平村、都江堰柳街镇鹤鸣村、郫县花牌村、双流县永安镇、三星镇、大邑县安仁镇三河村等点位已动工,开工面积达45万平方米。
(二)增强川西林盘保护和整治利用力度,充分展现田园城市的特色。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以及城镇周边,以“连线成片,聚点成群”的思路,优化川西林盘保护点布局,通过聚居林盘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农房改造,改善林盘人居环境,引导农民多种形式集中,传承和突出特色。今年按照田园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完成全市林盘保护利用规划的优化调整,继续筛选确定一批整治利用试点示范点,加强林盘示范项目的指导和支持。目前,均已启动实施,其中纳入今年民生目标的50个林盘整治已完成27个,其余均已开工,正在建设。
(三)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XX年市、县二级设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专项资金,完善已建成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支持各区(市)县全面完成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完善。
(四)结合“198”功能区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新型社区建设。继续强化对中心城区新居工程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加快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产权办理,结合198功能区建设,指导五城区完善新型社区建设方案。目前,117新居工程在建249万平方米,198新型社区在建267万平方米。
四、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一)扎实抓好出入城通道治理。按照市环治办《关于印发<市中心城区主要出入城通道环境容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成环治办[XX]108号)文件要求,我委立即召开了出入城通道环境容貌专项治理(以下简称容貌治理)动员会,对容貌治理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做了周密布置和安排。其中涉及中心城区的,安排市建筑设计院和中心城区建设局对10条进出城通道沿线从三环路至所在行政区范围容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及时开展容貌治理行动,有的区还进行了除10条进出城通道外的延伸治理;各郊区(市)县结合林盘整治、农房风貌整治等积极做好所涉通道环境容貌整治工作。通过半年的治理,成灌高速、成彭高速、成温邛高速、成青快速路、城南高速、成绵高速和成渝高速等重要出入城通道两旁的广告、建筑立面都等到了有效治理。
(二)继续推进特色示范街和外环生态带建设。今年前确认锦江区东大街、新开街,成华区新鸿南路、建设南新路,金牛区老成灌路西门车站至金牛宾馆段、锣锅巷至一环路段,青羊区琴台路、锣锅巷至一环路段,武侯区玉洁东街、红瓦寺街,高新区肖家河北街、紫荆南路12条特色街道打造。其中,琴台路采用传统复古手法,与宽窄巷子连成一片,交相辉映;老成灌路西门车站至金牛宾馆段将以城西老商贸圈到生态田园城市的自然过渡为主题,充分展示国宾礼都的风采;锣锅巷至一环路段对该区域内的佛禅文化、商贾文化及水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与统一,展现了该区域的历史底蕴及人文气氛;东大街再现金融街风采。目前已完成了五个城区10条特色示范街区设计方案的审查把关,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外环路生态带建设上半年共完成房屋拆迁392.4万平方米,占拆迁总量的53.8%。并在去年已完成绿化建设3880余亩的基础上,11个区(县)明确了本年度的三项绿化工作重点任务:1公里示范段、50米固定防护林带、300亩景观节点,已完成选址,正进入方案设计工作,部分区(县)已正式实施。同时由市建委实施的成南、成渝立交桥区域绿化改造,成龙路立交区域绿化建设基本完成,面积共约23万平方米。
(三)推进绿地清理和建设。新增10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目标,已完成8个公共绿地的设计方案评审,进入实施阶段。其中兴光华公司已全面完成了青羊区苏坡乡88亩的公园建设。对我市五城区和高新区建成区范围内的公园及公共绿地现状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中心城区绿地清理目标,我委牵头普查城市公园、历史文化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广场、滨河绿地、高压线走廊绿地,重点检查了82个公园绿地,其中公园27处,公共绿地55处。查处餐饮场所(含茶铺、咖啡吧、大排挡等)、停车场、网吧及其他经营性建筑侵占绿地的行为165余处。
五、以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为重点,加强建筑市场监管
(一)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了《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市关于对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整治强化监管的通知》;拟定《市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征求意见稿)、《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建设施工现场生活、办公区,项目出入口区域实施物业化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着手《质量监督细则》的修订工作,制度建设为进一步规范质量安全及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夯实基础。
(二)积极开展建筑施工安全大检查和各项专项检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一是组织检查组对各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工作和全市68个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灾后重建工程)、地铁建设施工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二是加强深基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修改完善《市建筑工程深基坑安全技术规程》,组织基坑施工人员安全能力专项考核,召开深基坑汛期施工安全专题会,编制汛期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等;三是针对片区工地、临主要干道工地及安全管理薄弱的产权(租赁)单位开展专项机械设备交叉大检查,四开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岗情况专项检查,加强对各方责任主体履职督察。对检查出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求及时落实整改的同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处罚。
(三)继续推进制度完善,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继续推进工程项目电子化投标报名管理,自去年12月1日开始试行网络投标报名以来,共发放建筑企业市场主体信息卡1900余张。积极协调解决工程款和民工工资拖欠及纠纷问题,防范化解建筑民工工资拖欠风险。上半年市清欠投诉受理服务窗口共接待处理各类投诉上访案件57件,涉及拖欠金额约1.38亿元,处理率100%。全面实行建设市场网络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加强对建筑类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全市打印生成网络信用记录评价表约6300余份,信用管理系统已录入6600余家建筑业企业的信息资料。规范建筑行业实名制用工,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维护民工合法权益。今年,我委代拟的《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送审稿)已于XX年6月22日以政府令168号公布、XX年8月1日正式施行。
(四)专项整治扬尘,重拳出击乱象。一是根据各个时期扬尘治理的特点,分别布置安排了土石方开挖、总平面施工、春节后复工、市政工程等专项整治检查,对380家违规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对整治扬尘不力多次被处罚的104家单位进行不良记录扣分并列入黑名单重点监管;二是细化现场标准,开展社会监督,制作扬尘整治“六必须、六不准”宣传画,通过媒体对违规制尘104家工地进行曝光公示。
六、XX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明年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明年,我们结合实际,扎实工作,奋发有为,推动我市城乡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全面完成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工作。努力抓好农村住房重建的收尾工作,督促实施好“三清一还耕”。加快城镇住房重建的协调力度,确保在10.1前全面建成可入住,同时结合城镇住房重建,抓好灾后城镇重建,提升灾后重建场镇的形象和整体功能。加强对灾后重建集中小区的管理指导工作,积极做好服务,加快房屋装修进度,实施群众尽早入住。
(二)统筹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扩大城建资金,保障城市建设进程。深入研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的吸引社会投资进入重大城建项目建设,通过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发挥投资公司融资的主体作用,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扩大城建资金总量。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缓堵保畅工程措施。下半年,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缓堵保畅措施,我委还将陆续开工中心城区节点立交4座,同时将有川陕路大天立交桥、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下穿隧道、海洋公园下穿隧道、三环路成汉路立交桥等10座陆续完工通车。启动第三批21座人行天桥建设,预计年底前建成。打通长城片区B1线和万石路2条断头路。三是完善和强化定期专项协调机制。针对于目前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拆迁难、协调难等问题,在定期召开重大办例会和专项协调会的基础上,对涉及军队、铁路、省级交通、水务等特殊部门,建立专项定期协调机制,成立协调联络小组,指定联络人,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发生的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四是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全面统筹机制。为对中心城区项目开工建设和占道打围进行更加有效地监管,我委将结合我市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占道和建设项目全面统筹机制,与市城管局、市公安交管局建立联动机制,对中心城区占道开挖及开工情况进行科学统筹和监督管理。
(三)大力推进市域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一是全面提升县城功能和形象。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把县城发展成为产业发展核心,承接经济、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完成1—2条县城特色景观街区建设。全年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二是加快重点镇建设。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加强城镇建设管理,为农民进镇创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条件;统筹整合与周边乡镇的资源,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强化三次产业互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为农民进入城镇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大力推进一般场镇改造。强化配套政策落实,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平台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工作指导和目标督查,实现年底50个一般场镇改造初见成效。同时启动在4条田园城市示范线上的50个之外的一般场镇改造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古镇保护和利用。进一步规范我市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审查。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性建设和开发利用,完成《天府古镇羊皮》的编撰和出版,深入开展天府古镇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天府古镇的发展水平,扩大天府古镇的影响力。
(四)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调整机制、强化组织协调,继续推进新居工程建设,尽早实现在建新居工程竣工入住。结合198功能区建设,指导五城区政府按照规划和生态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以产业化项目为载体,统筹推进中心城区生态用地区范围内新型社区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运用推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抓好新型社区建设和林盘聚居点建设,力争全年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工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五城区要全力抓好198新型社区的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并完善社区管理。
(五)全面开展林盘保护和整治。优化完善《市川西林盘保护规划》,按照《市林盘整治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加强林盘保护整治和科学利用,完善道路、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林盘内人居环境,同时,利用林盘景观特色和生态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改良林木品种,开展林盘特色观光、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活动,发展林盘经济,积极引导农民向林盘聚居保护点集中居住。加强对50个林盘项目的整治和利用,形成一批林盘聚居示范点。
第二篇:xx年市建设委员会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xx年市建设委员会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市建设委员会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xx年,市建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战略,努力抓好城乡灾后住房重建、城乡体系建设、城乡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四大建设”任务,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全力推进灾后住房重建,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一)农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
市农村住房重建总户数(含维修加固)为451633户,其中,314989户维修加固房屋已于xx年全面完成;截至xx年xx月底,新建的136644户已建成136048户、占总量的99.56%;已入住105672户、占总量的77.33%。314989户、8.7亿元的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新建补助资金24.013亿元已全部发放到位。(二)城镇住房重建实现预期目标。
截至xx年xx月xx日,全市城镇维修加固141512套、1537万平方米,已全面完工。全市城镇住房重建42958套、383万平方米,已竣工38769套,建成比例90.25%。全市城镇住房重建有序推进,进展较好,已建成了幸福家园二期、鱼凫新村、慧民苑、水乡人家、子龙安居房等项目。(三)农村重建“三清一还耕”工作取得初步成绩。
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已到最后决胜阶段,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和各灾区县(市)抓住“三清一还耕”(清理拆除板房和自建过渡安置房、清理废墟、清理环境,宅基地还耕)这个重点,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全市共还耕宅基地51752亩,完成任务总量的78.15%;共拆除板房9771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64.34%;拆除自建过渡房2427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81.64%。(四)城镇重建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场镇。
目前,龙池、虹口、街子、泰安、西岭、花水湾、三郎等场镇重建已基本完成。突出龙门山脉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山地特色旅游恢复较快,龙池、虹口等场镇已接待大量游客。其余场镇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预计xx月底可基本完成15个特色场镇的打造。二、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组团式城市走廊带
按照田园式城市形态,全域形成组团式城市群走廊带布局的要求,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
(一)加快中心城区城市重大项目建设。
xx年,中心城区以打通断头路、重要出入城通道及地铁建设为主,完善路网结构和优化道路功能,逐步形成一个以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和地铁为骨架,次干路和支路为基础,地面和地下交通优势互补、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充分重视慢行交通的道路运行系统。目前,机场路东延线上跨红星路南延线立交桥xx月底建成通车。一环路西门车站、羊西线、一环路高升桥上路口跨立交桥上已完成项目立项,现正在进行地勘、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xx年xx月份开工建设。东客站配套工程纬一路、二路上跨铁路立交桥预计年底完工。中心城区42座人行天桥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建设中,长城片区a10线、a11线已建成通车,万石路、劼人路已于xx月底建成通车。地铁工程一号已试运行,xx月xx日将投入运营,地铁二号线正在加紧推进。(二)整体推进“四大新城”建设。
二圈层的六个县城,按都市区“一主四副(四大新城)”的发展思路,按照都市区既连绵式又组团化的布局关系,凡与中心城区直接对接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市和区县二级按分工责任共同实施,实现都市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统筹。通过推进川陕路改造、国道317线老成灌路(郫县段)改造、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和海洋公园下穿隧道等重大项目,依靠快速出入城通道、城市放射性主干道及地铁、快铁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路网密度,使中心城区与四大新城连接更加紧密。其中川陕路大天立交桥已于xx月xx日实现西幅桥通车,东幅桥梁正在进行东幅桥梁管线迁改及下部结构施工。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下穿隧道,已完成全部土方开挖和喷锚护壁工作,完成隧道主体6个框架段的底板砼浇筑,预计xx月底形成通车能力。海洋公园下穿隧道,已于xx月xx日完成全部主体结构的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xx月底形成通车能力。三环路龙潭立交桥、成汉路立交桥预计于xx月底建成通车。(三)以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提升县城建设水平。
加强县城建设发展的研究,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和田园城市“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特征,优化县城的城市布局形态;快速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以高端化发展为方向,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服务和指导,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各具特色、高端化发展的产业集群。今年市建委支持县城基础设施和特色街区建设项目共计50多个,努力提升县城建设的水平。(四)提高综合城镇化水平,大力推进重点镇建设发展。
重点镇是全域城市群的组团,需要按田园城市组团化形态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各重点镇立足打破区域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发挥带动作用,按照田园城市的形态优化城市规划,优化发展空间,壮大主导产业,实现“三化联动”发展;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统筹城乡资源、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运用政策扶持措施,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加强城镇和农村社区管理,提升城镇化质量。上半年,34个重点镇招商引资预计到位资金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第三篇:市建设委员会2010年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2010年,市建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战略,努力抓好城乡灾后住房重建、城乡体系建设、城乡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四大建设”任务,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全力
推进灾后住房重建,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
(一)农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市农村住房重建总户数(含维修加固)为451633户,其中,314989户维修加固房屋已于2008年全面完成;截至2010年6月底,新建的136644户已建成136048户、占总量的99.56%;已入住105672户、占总量的77.33%。314989户、8.7亿元的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新建补助资金24.013亿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二)城镇住房重建实现预期目标。截至2010年6月5日,全市城镇维修加固141512套、1537万平方米,已全面完工。全市城镇住房重建42958套、383万平方米,已竣工38769套,建成比例90.25%。全市城镇住房重建有序推进,进展较好,已建成了幸福家园二期、鱼凫新村、慧民苑、水乡人家、子龙安居房等项目。
(三)农村重建“三清一还耕”工作取得初步成绩。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已到最后决胜阶段,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和各灾区县(市)抓住“三清一还耕”(清理拆除板房和自建过渡安置房、清理废墟、清理环境,宅基地还耕)这个重点,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全市共还耕宅基地51752亩,完成任务总量的78.15%;共拆除板房9771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64.34%;拆除自建过渡房2427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81.64%。
(四)城镇重建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场镇。目前,龙池、虹口、街子、泰安、西岭、花水湾、三郎等场镇重建已基本完成。突出龙门山脉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山地特色旅游恢复较快,龙池、虹口等场镇已接待大量游客。其余场镇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预计9月底可基本完成15个特色场镇的打造。
二、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组团式城市走廊带
按照田园式城市形态,全域形成组团式城市群走廊带布局的要求,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
(一)加快中心城区城市重大项目建设。2010年,中心城区以打通断头路、重要出入城通道及地铁建设为主,完善路网结构和优化道路功能,逐步形成一个以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和地铁为骨架,次干路和支路为基础,地面和地下交通优势互补、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充分重视慢行交通的道路运行系统。目前,机场路东延线上跨红星路南延线立交桥6月底建成通车。一环路西门车站、羊西线、一环路高升桥上路口跨立交桥上已完成项目立项,现正在进行地勘、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2010年7月份开工建设。东客站配套工程纬一路、二路上跨铁路立交桥预计年底完工。中心城区42座人行天桥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建设中,长城片区A10线、A11线已建成通车,万石路、劼人路已于5月底建成通车。地铁工程一号已试运行,10月1日将投入运营,地铁二号线正在加紧推进。
(二)整体推进“四大新城”建设。二圈层的六个县城,按都市区“一主四副(四大新城)”的发展思路,按照都市区既连绵式又组团化的布局关系,凡与中心城区直接对接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市和区县二级按分工责任共同实施,实现都市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统筹。通过推进川陕路改造、国道317线老成灌路(郫县段)改造、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和海洋公园下穿隧道等重大项目,依靠快速出入城通道、城市放射性主干道及地铁、快铁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路网密度,使中心城区与四大新城连接更加紧密。其中川陕路大天立交桥已于5月8日实现西幅桥通车,东幅桥梁正在进行东幅桥梁管线迁改及下部结构施工。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下穿隧道,已完成全部土方开挖和喷锚护壁工作,完成隧道主体6个框架段的底板砼浇筑,预计8月底形成通车能力。海洋公园下穿隧道,已于6月12日完成全部主体结构的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8月底形成通车能力。三
第四篇: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长城乡联字[2006]168号
关于下发《长春市收取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费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一汽社会事业部: 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的《长春市收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管理办法》(长府办发[2005]58号),业经市发改委主持召开的有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和政府常务会通过,已经出台。现将《长春市收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望立即组织实施。原长城乡联字[2006]3号文件即行废止。
特此通知。
附:《长春市收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实施细则》
二○○六年十一月十日
第五条 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
(一)市区常住居民和暂住人口按户收取:
城市居民、暂住人口以户为单位按月定额收费,生活垃圾袋装化区域每户每月7元,非袋装区域每户每月4.5元;(二)可以测算计量生活垃圾产量的单位,根据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按照测算的每吨处理成本收取:
市区内机关、部队、学校、民航、医院(生活垃圾处理费与医用垃圾处理费不重复计收)、铁路等客(货)运站、建筑施工企业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产生生活垃圾的其它单位,在垃圾处理场进行检斤,按生活垃圾处理成本费每吨44元收取;
(三)产生生活垃圾量无法测算计量或日产出量差距较大的行业,按以下规定标准收取:
1、宾馆、旅店、招待所按每个营业性床位每月2元收取;
2、餐饮(含各类单位食堂)、洗浴、娱乐场所、废品收购站等商业服务单位按每平方米每月0.5元(按经营面积计算)收取;
3、各类有形市场及经审批部门批准的早市、夜市摊点、冷饮摊点,以1.2米长度的摊、亭、床为单位按每个摊位每月40元收取;
4、有审批手续的经营摊、亭、床,按每个摊位每天2元收取;(四)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居民家庭,凭民政部门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免缴垃圾处理费。
(一)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委托办事处代收;
(二)市区内机关、部队、学校、民航、医院、铁路等客(货)运站、建筑施工企业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委托清运单位由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代收,自收自运到垃圾处理场的单位委托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代收;(三)宾馆、旅店、招待、餐饮(含各类单位食堂)、洗浴、娱乐场所、废品收购站等以及各类有形市场及经审批部门批准的早市、夜市摊点、冷饮摊点、有审批手续的经营摊、亭、床,委托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代收;
(四)营运车辆(含畜力车)卫生费,委托交通规费局代收;(五)被委托服务性收费,由区级环境卫生服务部门收取;(六)自收自运单位按垃圾进场量收费。按第(二)项、第(三)项和第(四)项规定缴费的单位,垃圾处理费可以按月或按季度收取,也可以按一次性收取。
第五章 使用和管理
第十条 垃圾处理费专项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中转、无害化处理以及运输工具费、材料费、动力费、维修费、设施设备折旧费、人工工资及福利费和税金等。
第十一条 各级用款单位必须按规定要求使用生活垃圾处理费,年初提出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统一列入市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预算计划,按规定程序上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在执行
行政主管部门向长春市地方税务局报印,各收费单位逐月到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取。
第十八条 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单位,须持有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 收费人员须佩戴市价格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收费员证》,并出具《长春市环境卫生服务发票》。否则,当事人有权拒缴并举报。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代收单位和部门都要按市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征收,对代收单位和部门在收取垃圾处理费中提取相应比例的于续费,手续费标准另行印发。
第二十条 自备车辆将自产垃圾运往垃圾处理场的,必须配备环卫专用垃圾压缩式运输车辆,到所在地的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办垃圾自行运输许可证,持许可证到垃圾处理场预交一个月的垃圾处理费。运送垃圾超过预交费而没有续交的,注销自行运输许可证,禁止其运送垃圾进场。
第二十一条 服务单位未按规定及时收集、运输垃圾的,被服务单位可向市、区环境卫生行政管部门或其他部门投诉。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即日起实施。
第五篇: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长春市建委主要职责
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建设事业(包括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勘察设计业、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研究拟定全市建设事业的法规、规章和总体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及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
二、负责全市规划、交通、园林、房地、环保、土地、人防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
三、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组织实施全市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建设规划;负责城市建设相关收费的管理工作,会同市财政部门对城建有关行政、事业收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负责全市建筑市场管理工作;负责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招投标管理工作;负责建筑安装、建筑装饰、勘察设计的行业管理工作;负责建设工程监理、建设质量监督及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组织编制建筑经济定额工作;管理城市建设档案;指导城建系统的体制及企业改革。
五、负责全市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的审查和管理工作;负责房地产开发、拆迁安置管理;负责住宅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工作;负责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墙体改革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新建商品房进入市场前的审查工作;组织协调全市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行业的招商引资、技术合作工作。
六、负责全市建设事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纪录,组织城建系统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负责市政、公用事业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指导与管理城市科学研究及技术引进工作。
七、协调、指导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综合管理全市城镇建设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负责全市重点工程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八、负责全市市政、市容、环卫设施和重要项目设计施工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市政管网和道路建设审查会签、占用道路、广告、牌匾管理工作;负责固体废弃物排放场地、公共厕所建设、居民生活垃圾和粪便处理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建成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垃圾清运费及卫生费的征收管理。
九、负责城市客运、供水、燃气的经营资质审查、验证及行业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客运、供水、燃气业服务质量的监督工作。
十、负责直属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负责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管理工作和机关、直属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负责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工作。
十一、负责建委系统内行政收费、机关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直属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业务指导、监督和审计工作;负责制定行业人才培养、职工教育、技工培训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十二、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内设机构简介
(一)处室设置
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设21个职能处(室)。
1、办公室
协助委领导对有关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负责机关政务运行和各项管理制度的起草并组织实施;负责以部门名义下发文件的审核、制发工作;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和会务工作;负责秘书事务、文书档案、公共关系、提案和议案办复、信访、保密、保卫、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办公自动化工作;负责机关公共事务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
2、党委办公室(人事教育处)
负责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管理;负责机关及所属单位的人事、工资、机构编制、奖惩、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管理工作。协管市、区城维费开支范围内的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人事调动事宜。负责本系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及所属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管理工作;指导本系统老干部管理工作,指导系统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
3、综合调研处
负责全市建设事业重大课题的调研,提出工作意见和政策措施;负责制定全市市政、公用、建筑、勘察设计等行业体制改革、企业改革要点,并指导实施;组织制定全市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及政策;负责建设系统情况的综合和相关工作的联系;负责信息工作,起草重要文稿。
4、法规处
负责拟定全委立法规划和计划,组织协调法规、规章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及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负责全委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与备案;负责全委法制宣传与执法人员培训;负责承办全委行政复议;参与涉及法律、法规重大信访的接待。
5、计划财务处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城市维护建设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筹集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确定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负责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等费用及建委系统行政性收费的征收管理工作;组织城市基础设施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承发包,拟定城市基础设施新建、翻建、改造、大修、维护项目的投资计划;组织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审查、预决算审查和竣工验收;负责机关财务管理,指导、监督直属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
6、重点工程办公室(市重点工程办公室)
负责编制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计划,提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组织指导全市重点工程及市政设施维护建设工程的建设;协调重点工程建设各有关单位、专业部门实施配套建设和附属设施建设;参与组织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参与或主持重点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汇总上报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7、建筑工程管理处
负责贯彻国家、省建筑工程管理的法规和规章,拟定全市建筑工程管理的法规、规章;负责全市工程建设综合管理和建筑市场管理;负责建设单位、建筑安装行业及企业资质管理;组织或参与重要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及执业资格认证管理工作;负责建设监理合同审核备案及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负责建筑业统计;办理工程项目报建,审核签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8、村镇建设管理处
负责贯彻国家、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规、规章及发展战略,拟定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规、规章及发展规划,指导实施村镇建设和管理;指导村镇的统一开发、综合建设;负责村镇建设施工队伍、开发企业的资质审查和勘察设计、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监督村镇各类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指导村镇建设试点;负责统计报表及档案管理。
9、对外经济管理处
负责全市建设事业对外经济工作的统一联系和管理;负责建设事业引进外资、利用内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统计;负责建设事业对外投资和对外建设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的管理;负责“三资”企业和利用外资项目在报批、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
10、勘察设计管理处
负责制定勘察设计、建筑节能及墙体改革规划、计划及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勘察设计行业管理;负责初步设计的审查及新建工程施工图纸的审批;负责建设工程因设计出现问题的处理及参与重要工程的竣工验收;负责全市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及管理;负责注册建筑师与注册工程师的注册管理;负责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的审核登记;负责认定节能建筑和收取新型材料专项基金并确定投向使用。
11、抗震防灾办公室(市抗震防灾办公室)
负责贯彻国家、省抗震防灾的法规、规章,拟定全市抗震防灾的法规、规章及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城镇建设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负责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管理;负责既有房屋、设施、构筑物的抗震鉴定、加固和使用管理;参与重要工程竣工验收;组织抗震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开展震后工程震害调查及评估,负责震区危险工程的抢险、排险和房屋设施抗震鉴定;负责抗震综合统计工作。
12、市政管理处
负责拟定全市市政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市政维护、管理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制定市政维护标准、维护定额,参与管理维护专项资金;负责全市市政设施维护的行业管理,负责道路挖掘的审批管理;负责涉及市政管网和道路建设的审查会签;负责组织落实全市市政设施的突击任务。
13、市容管理处
负责贯彻国家、省市容管理的法规、规章,制定全市市容管理的规划、计划、标准;负责全市市容管理工作的部署、指导、监督、检查、评价;负责主要街路户外广告的审批、收费及全市区街牌匾、广告、门面装饰、占道管理的监督、检查、协调指导;负责组织协调城市美化、净化、亮化、标准化的实施和检查;负责“门前三包”管理的监督、检查、协调、指导工作。
14、环境卫生管理处
负责贯彻国家和省环境卫生管理的法规、规章;负责拟定全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法规、规章,制定规划、计划、标准;负责全市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和环卫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负责拟定全市环卫投资方案,监督检查投资计划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制定和调整清扫、清掏、清运、除运雪的经济技术定额;负责全市环卫设施、设备任务量的审批和管理;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全市除运雪工作。
15、城市客运管理办公室(市城市客运管理办公室)
负责贯彻国家、省城市客运管理的法规、规章,拟定全市城市客运管理的法规、规章,编制城市客运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城市客运经营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的资质管理;负责城市客运线路和经营权的管理;负责城市客运市场管理和服务的监督检查;组织指导城市客运行业的岗位培训;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城市客运工程立项和竣工验收;负责站务设施、营运标志管理;负责拟定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营运票价和收费标准。
16、供水管理办公室(市供水管理办公室)
负责贯彻国家、省城市供水、节水的法规、规章;拟定全市城市供水、节水的法规、规章,制定规划区内供水设施建设规划、计划,并监督指导实施;负责协调指导自来水的供应管理,监督检查供水材料、器具使用、水质及服务质量;负责城市供水工程建设投资征收管理工作;负责供水企业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申请停止供水的审批;制定单位用户用水量最低标准;配合有关部门拟定城市供水价格;组织指导供水企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负责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验证;负责城市节约用水管理。
17、燃气管理处
负责贯彻国家、省城市燃气管理的法规、规章,拟定全市城市燃气管理的法规、规章,制定燃气发展规划、计划,并监督指导实施;负责城市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和新建、扩建、改建城市燃气工程的立项;组织城市燃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及竣工验收;负责液化石油气市场、燃气器具的检测及市场管理;负责城市燃气生产经营企业的资质审查和验证;负责监督燃气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及燃气行业服务的监督、检查;组织指导燃气行业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负责处理燃气事故和有关费用的征收管理工作。
18、科学技术管理处
负责贯彻国家、省关于建设事业科技发展、创新的法规、规章,拟定全市建设事业科技发展的法规、规章,制定和组织实施建设行业科技发展规划、计划;负责全市市政、环卫、园林工程新建、扩建、改建开发项目方案技术论证、设计的审批;负责组织全市建设行业新技术的开发及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负责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的实施和墙体改革的组织协调和科研、技术情报管理工作;联系土木建筑学会、市政学会、协会。
19、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处
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的招投标活动,审查招标代理机构资质、专家评委资格;负责建设工程招投标合同的审查管理,受理和处理招投标投诉,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20、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室)
按党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21、机关党委
按党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直属单位
直属单位14个。
1、长春市城市建设开发管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住宅与房地产开发的行业管理。
2、长春市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3、长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主要负责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4、长春市建筑经济定额管理处
主要负责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咨询。
5、长春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
主要为建设工程招投标全过程提供见证服务。
6、长春市建筑安装安全监察站
主要负责建设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7、长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主要负责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8、长春市城市科学研究所
主要负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研究与论证。
9、长春市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城市市政供水管网内日用水5立方米以上单位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的管理工作。
10、长春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城市出租汽车行业规划、发展和管理工作。
11、长春市路灯管理处
主要负责城市路灯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12、长春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
主要负责城市垃圾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13、长春市建筑职工业余大学(建设职工培训中心)
主要负责建设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14、长春市建设技工学校
主要负责建设行业技术工人的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