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在清华
感悟在清华
2014年9月26--29日,我有幸参加了乌兰察布市政府办公厅组织的全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清华大学培训班。清华大学是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培训学习,倍感荣幸。同时也非常感谢局领导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每节课都集思想之大成,耀智慧之精华。短短的四天培训,让我获得了一生难得的知识财富,真是受益非浅,体会颇多。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枫叶飘飘。亮丽多彩的生活是不施粉黛的素颜,秋之魅力,是充盈着淡蓝色的宁静。金黄的树叶,洒落一地的斑斓,时光烟雨蘸着秋之韵味掠过我的脸颊,秋风卷着我的衣襟把我带进了风景如画的清华校园。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走进校园就感受到了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与底蕴。学校一直秉承“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始终引领学生们走“爱国、成才、奉献”的道路,为国家的强盛、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批的治国栋梁和优秀人才。校园内绿草如茵,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别致优雅。不同时代的建筑物构成了独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们创造了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所以我紧紧抓住培训这个机会给自己洗洗脑,充充电,增长知识财富。给我们讲课的有清华大学、北京行政学院、全国政协、民政部、中央电视台等多所高校和国家机关的资深教授、资深媒体人和官员。分别给我们讲授了《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中国改革发展趋势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科学发展观与干部全面素质提升》以及《面对媒体及突发事件的实用技巧》等8节课。教授们个个满腹经纶,学识渊博。每位教授谈吐风趣幽默、警句名言、历史典故让学员们掌声笑声接连而致。在听课中同学们对每位老师都心怀着一份敬仰与虔诚,在感受老师诚挚的智慧和知识的传递的同时,凝聚的思想于此起彼伏声中豁然收成,如行云流水,徜徉沉浸。北京行政学院教授兼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董晓宇,在讲《中国改革发展趋势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一课时,演讲形象之精彩,语言之丰富,排比、对比句接连不断,甚至把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都搬上了讲台。在开启我们心智的同时,思想和智慧都得到了交流和碰撞。这次培训学习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听了资深媒体人辛青峰的《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进一步明白了言语表达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干部应该掌握的表达艺术,通过对演讲与讲演的辨析,以及对毛泽东、马丁〃路德金等演讲家精彩的演讲赏析进一步领略了语言的魅力。
听了张怡教授的《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提案工作的重要性,张怡教授曾任全国政协专委一局巡视员兼副局长,长期从事人民政协工作,通过自己亲历,清晰地向我们勾勒出了共和国60年的政协发展史。通过对典型案例分析,使我们学会了怎么写提案,作为政协提案承办部门如何办理提案等基本方式方法。
听了刘书林教授的《科学发展观与干部全面素质提升》,第一次对“素质”这个熟悉的概念有了系统的认识。总书记曾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朵浪花融入大海便不会泯灭,一颗玉石打磨愈久便光华愈灿”。我认为,领导者是一个普通人,来源于群众,是群众利益的代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领导者又不是一个普通人,对自身素质、能力水平的要求要更高;领导者的产生,是由自身努力、历史机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但关键是由其自身的精神境界决定的,一个高素质、受人尊重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境界高、修养好的同志。某种程度上说,素质越高,职位也就越高,群众的认可度也越大。当然,素质的提升,要靠学习、靠实践、靠自己的感悟。所以,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坚定了做一个用心干事的人的信心和决心。
8位专家教授从经济理论到政治文明,从社会管理到执行能力,从当前形势剖析到前景展望,深邃的理论、前沿的研究、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切在大师们或凝重或幽默或儒雅的讲解中,有如阳光雨露、和风细雨,滋润我的心田、开启我的心智。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中碰撞,实实在在的让我领略了授课大师的风采。特别是听了李焰教授的《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一课,使我更深刻地理解到人生的意义,学会了如何处理梦想与现实的矛盾。李焰教授从心理、生理角度,提出“淡定积极”的观点,阐明“以入世的努力,出世的心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对人生具有启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短暂的清华学习,不仅领略了大师学术的精彩,更领悟到百年清华的那种精神、态度、品质和信念,这种精神、态度、品质和信念将伴随我的一生,为实现个人梦、民族梦、国家梦自强不息,鞠躬尽瘁。
文/张润坤
乌兰察布市质监局
第二篇:感悟清华
感悟清华 超越自我
--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的点滴心得体会 5月2日至7日,我满怀憧憬和喜悦之情参加了盟妇联组织的清华大学第六期兴安盟优秀女性人才培训班,在萦绕梦回的清华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接受清华百年厚重文化的洗礼。在学习期间,我亲身感受了清华学府的浓郁书卷气息,体验到了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领略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短短的五天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知识,同时更新了理念,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工作方向。
一、感受清华,梦圆清华
清华很大、很厚重、很端庄,置身于清华,你会感觉到她仿佛不是一所大学,而是一个美丽、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大公园,渗透着一种让人陶醉的、欣欣向荣的气氛,拥有近乎百年历史的清华,像个智者,他既有圣贤的睿智,又有青年人的活力,多少天之骄子在这里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走上智慧人生。这里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全国屈指可数的高等学府,是世界名校,是成千上万学子梦寐以求、心驰神往的地方。五天的清华学习生活,我从校园的文化角中领略了清华特有的人文风采:看着月色荷塘,想到朱自清老先生的绝妙文风;站立在清华三亭中,感受着朱自清、吴晗、闻一多等清华前辈的铮铮文人风骨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站在宽阔的场地中心,感受着清华现代文明与古典艺术的建筑结 晶:高大礼堂和整洁教区中透着水木清华的幽静和清华园的神秘。清华百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清华精神,散发着独特的学术魅力。田芊老师一堂《百年清华解读》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清华人,不仅仅是骄傲,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祖国命运同起伏的民族之重任。从庚子赔款建留美预备学校、历史选择清华开始,清华就始终与祖国命运相连。水木清华,整整百年,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土,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新风,坚持“走自己经过实践检验”的办学道路,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精神,探索出一条“育人、奉献、责任”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成才之路。而清华展示着独特精神魅力的王国维、梁启超等一代国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的“三钱”、“两弹一星功勋”等众多功臣的人文精神与清华长存。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早已成为清华师生为人与治学的不懈追求,一代代传承,一代代发展。当我漫步在校园幽静的林荫大道上、当我骑着自行车穿过清华学子的车流中、当我坐在敞亮的大巴车上,我无时不感觉仿佛置身在梦中,却又真真切切地在圆我的清华梦。
二、快乐学习,耳目一新
短短五天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我们先后学习了《国际化商务礼仪与女性优雅职业形象塑造》、《深入学习和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走进音乐的世界》、《中医健康养生》、《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国际时政热点》、《领 导语言表达艺术》、《女性情商与领导力》、《如何面对媒体与公众》、《领导科学与艺术》等专题课程。为我们授课的老师多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们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特立独行,有的深刻丰富,他们渊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敏捷的思维,以及学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令我从中感悟颇多;他们博大精深的理念,高屋建瓴的评论,切中要害的分析,极富个性的教学,使我的心灵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回归到学生时代,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聆听教授讲课,感受着清华精神的沐浴,专家和教授们的一个个生动精彩的讲演,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让头脑得到了一次洗礼。在这里学习,虽然听课的题材高深,但我们不觉得枯燥无味;虽说每天一坐就是9小时,但并不感到疲惫和厌烦。在这里学习,如沐春风,就像品尝一杯甘露,清新恬淡却回味无穷,使人心胸豁然开朗而心灵升华。这是铭刻记忆中的 一次修炼,不仅收获了新的知识,也收获了触动内心的人生感悟。
三、感悟清华,超越自我
听了很多关于我们这些女人的话题,让我心中感到一丝丝暖意,感触颇深—怎么样才能做新时代的女性,从而实现超越自我。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这竞争激烈的年代“男女平等”其实“看上去很美丽”,而现实又往往事与愿违。作为一名女性领导干部,要实现超越自我,必须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 养,才不会脱离社会,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挥洒自如。一是加强后天的慧性修炼。满怀柔情和细心 是女人的天性,正好弥补了男人的粗犷和大气,但女人除了天性上的优势外,后天的慧性更能成就她的一番梦想,更能为她的仕途增添了一双有力的翅膀。通过后天的慧性修炼,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自身素质水平。二是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理论实践化,通过不断应用、思考、总结,达到不断提升自己工作水平。三是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求学。要切实转变观念,把学习当作一种求知过程,一份享受快乐心态的过程。为学的“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境界我们也许很难做到全部,但我们应该可以 “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学习的女人,会有一种内在的芬芳,永远保持快乐心态,在面对人生路上的成功或失败,都会笑傲江湖。
要学会超越自我。女人在社会上特殊的地位,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做个好女人难,做个优秀的女领导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妇、为人儿女,做为新时代的女性,社会要求我们即能上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女 人的人生是在一场又一场的博弈中挺过来的,要想获得成功,那就必须敢于超越自我。这就好象蝉,为了完成飞的使命,它必须蜕变。一是要放下旧的包袱,学习新事物。我们要不断学习新事物,接受新知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激发自身潜能,努力开创一片新天地。二是不要 选择逃避。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不畏惧任何困难,在困难和挫折当中学会改变自己,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尝试一下新的处事方式。“百变常新”终能“长久不衰”。过去的一 切终成回忆,我们没有鹰的蜕变能力,但精神和心态是可以蜕变的。三是要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超越自己。虽然往往我们习惯一种固定的模式,过得一成不变的生活,安逸于一种享受。但我们要 “居安思危”然后“革故鼎新”,从而达到“自强不息”。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成不变,那就会衰败。而一个人如果一成不变,则不能开创新的未来。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面对的或许是豁然开朗,是令人惊喜。
女人,勇于超越自己吧,只为了那惊鸿一瞥的美丽!
第三篇:清华学习感悟(定稿)
清华学习感悟
宁夏金海永和泰集团公司
张鹏骞
2012年**月**日,我满怀对前沿知识的渴求、对世界名校的仰慕、对顶级大师的崇敬,走进我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校园,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总裁高级研修班。紧张的学习培训生活,让我们真实地融入到清华的校园,真切地感受到了清华的魅力,使我们在饱享知识大餐同时,又饱经了思想的洗礼。期间,有着许多心动与感悟。
北京大学,这所百年名校,以其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紧随时代的步伐闻名于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以“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清华精神,使我感到了强烈的震撼;授课老师的精彩演讲,使我倍感知识力量的无穷。在清华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至少让我有以下感悟:
1、自己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一直从事企业管理,多年来累积的管理经验,备感充实。经过与清华知名专家交流、学习后,内心颇有惊慌之感,犹如井底之蛙,焉知天之大呼!从这些老师的身上,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2、这次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见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尤其是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老师的讲课中都受到了启发和思考。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勤于学习、精于学习,克服多前沿知识的匮乏,努力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定让企业从小金豆到漫天飞雪。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视野宽则思路变、思路新则全盘活,开阔的视野,需要更高的站位、全局的眼观,开放的思想、科学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靠老经验、老办法”等老师讲课中提到的这些话语的深刻内涵。
3、漫步在魅力的清华校园,感悟和体会着她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魅力,仿佛沉醉于学海的天堂,游历与精神的家园。我深深的感受到,无论是最在安静的课堂还是漫步在百年的历史之中,无不折射出清华的风韵与魅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第四篇:感悟清华 提升自我
感悟清华
32期中青班
蔡广琴
2012年6月3日,我们三十二期中青班一行28位学员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了憧憬已久的清华园,开始了为期6天的研修学习。“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这是开学典礼上继教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最真诚的欢迎语。
走进清华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作为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清华有着她迷人的魅力。走进清华,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人文气息,这里有许多史届名流,这里有许多学界泰斗,这里精英荟萃,这里名师云集,这里是莘莘学子最向往的科学殿堂,这里是学术前沿的至高点。
每天清晨,背着书包,跨上单车,我们穿梭于绿树环绕的校园,感受着“清华学堂”的典雅、体味着“荷塘月色”的宁静、感悟着“水木清华”的静谧。清华,就象精美的拼图,在将一个个美好的画面编纂之后,一幅完整的图画在我的心中慢慢变得清晰起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百年的传统凝聚了清华人的精髓,使清华成为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培养了一批热血青年;“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行胜于言”的校风,使清华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之才”。我深深地感到,清华是一个不尚空谈而重实干的地方,是一个人才济济、大家荟萃的地方,是一个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地方,更是一个不懈追求卓越的地方。
收获知识
从第一堂唐少杰教授的《百年清华文化与精神》中,我们领略了清华的历史和清华的精神,一代代清华学子深怀民族耻辱,立志卧薪尝胆,学业有成,报效国家,用行动成就了清华的英名。他们为了民族的复兴忍辱负重,内敛秀中,自强不息的精神,百年清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都让我深深感动。
从《博弈思维与行政策略》到《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当代价值》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素质现代化》,从《中国社会问题分析》到《创新社会管理》,从《管理沟通》到《网络舆情应对》《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从国家博物馆到国家大剧院的《走进音乐的世界》……先后有11位老师为我们精彩授课,他们满腹经论、博古通今,有的曾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身边工作过,有的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他们的授课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既能抓住重点,又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人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他们的授课不但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技能,而且使我们的执政理念有了质的升华。
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学界最前沿的声音,看着讲台上一个个风趣儒雅、口若悬河、融贯中西的饱学之士,我不禁想起梅贻琦校长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十年香,能与这些谦卑而伟大的大师们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得到他们的启迪、熏陶和鼓舞,我心中感到的是无比的兴奋,感谢组织,在毕业多年后给了我一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想。“岁月无声流逝,感激缓缓荡漾,得到了我会继续进取„„”
感悟清华
六天的研修学习,我们受益良多。紫荆之于我们,不仅是绚丽,更是一种记忆;清华之于我们,不仅是荣耀,更是一种精神。我深深感谢清华大学给予的包容、滋养与指引,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就是对我践行“行胜于言”的一种磨炼,激励着我努力学习不懈工作。短短的六天光阴有如人生之沧海一粟,却让我铭刻在心如珍似宝。
此时此刻,清华大学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已成为过去,但这次学习经历却给了我莫大的力量,使我信心倍增,激情万丈。说这是一次学习,倒不如说这是一次人生的洗涤。清华大礼堂、创新大厦、建筑馆311,还有行胜于言的清华学子及各位大师的精彩课堂至今仍历历在目。“走进清华门,便是清华人,走出清华门,带走清华魂”。若问清华,何以生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若问清华,怎能卓越?追求完美,行胜于言。我有幸感悟到了。
第五篇:一位清华学子学佛感悟
一位清华学子学佛感悟
我的父母曾经不解地问过我:“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历好歹也是个博士了,为什么还要信佛呢?”以他们的观念来衡量,似乎学佛只应该是下里巴人经营的买卖。我的不少同学也有类似的疑问,在对佛法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误解和偏见以及排斥,总是挂在他们那随意就妄加评论的嘴边。在大多数我所接触过的普通民众中,他们似乎都认定佛教是一个坏东西(bad thing),因而根本就没有了解它的必要。不仅如此,还应该避而远之,甚或大加讨伐。
这种对佛教的态度让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我自己接受佛教,是这么些年来不停地求知、思索、观察和体验的结果。但我最终捧若至宝的佛教,却被大多数的人们因不识而误解甚至丢弃,这让我确实有种难以言述的悲哀。
在我的理解当中,“佛教”即是觉悟者的教诲。当我认真深入到佛法的智慧当中时,不由得就要高声赞美它的伟大。若要简述它的价值,则从个人方面而言,佛法好比一盏明灯可以驱除我们内心的黑暗,开启我们的慧眼,让我们得以透过智慧的审视和判断来观待事物,当然也包括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我们内心各种不正确的想法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将在自我调节中得到医治。如此一来,岂不人人都可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若从佛法对家庭、单位或社会的指导作用而言,它无疑可以协调我们与别人和谐共处于一个社会范围之内,并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总之,以我目前的学佛与理解水平来看,佛教所倡导的是要人们做真正的智者(觉悟),做真正的好人(慈悲)。这样的一种指导个人修身与解脱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全人类乃至全社会健康,平衡地沿着精神与物质的双行道稳步上升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广泛而持久的误解呢?
回想自己从一开始碰到佛教,到逐渐了解它,再到最后全身心皈依它的过程,我并没有什么惊涛骇浪般的特别感受。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水到渠成,就像原本并不玄奥、也不离世间觉的佛法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就从对物理学的痴迷,滑向了对佛法的深深眷恋。
记得在高中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伟人便是爱因斯坦。他的言论以及关于他的传记,曾在很长时间内左右着我的灵魂。他影响我的不仅仅是让我确立了未来的人生目标与努力方向,还有他的研究以及做事的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的性格与人格。比如他特别注重独立思考,以及不轻信和实证的态度。还有一些就关乎做人的立身之本了:诸如他执着地探索着世界的真相,很少关心名与利;他非常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以身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崇尚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等等。
可以说,我的生命取向以及价值观,乃至审美观都打上了他深深的烙印。所以,我不但大学选择的是物理专业,就连上硕士及博士,也都把清华的物理系当成了此生不可更改的研究园
地与归宿。而且他的种种严肃、认真、求实、负责的人生态度,在我对佛法的认知过程中,都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
初识佛法是在大学期间,那时我碰到了一些有关禅宗方面的浅显读物。正是由于受我所崇拜的科学巨人,那种对一切不了解的认知领域都充满尊重与好奇的态度影响,我才没有像绝大多数同学一样,于嘻嘻哈哈之中就把它们扔到一边。我想了解一下这种我从未接触过的思想体系。结果在把一本非常薄的小册子读完之后,我忽然醒悟到原来人生还有超出自己的想象,以及普通人经验世界之外的别样境界,那是一种彻悟的、自在的境界,非科学公式所能描述的境界。
从此之后,佛法就进入了我的认知领域。但是当时对佛法的自由生命境界的向往和认识,还不可能对我的人生目标有太大的改变,它只是提醒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已。我最热衷的仍然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经过努力,我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系专业的研究生,并在这里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在经历了更多的人与事,看了更多的佛学书与世间书,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以后,我依然是想当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但这个理想已不再是我所追求的全部。相比以前,我对禅者彻悟后的境界有了更强烈的向往,因为我终于认识到,一个会思考、能感受的生命,如果感受不到生命的底蕴、思考不了生命的终极目的的话,那他就是把物理研究到最细微的组成成份上,也依然是个不明人理的显微镜而已。
想想看,当世人拘泥于不管是钱财、名利、酒色,还是家庭、感情、事业中时,无论他从事的是多么美好的拯救人世的世间种种营生,还是在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在不了解自性本来面目这一点上,无有任何本质区别。世间公认的高尚道德标准,当然于社会人生有不可估量的正面价值。但我是多么希望能回复到禅宗的那种取消一切对立状态的大空性之中啊!只有在一种无有任何价值判断的状态下,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平等与清净。
实际上,佛教的价值远非我可以说尽。而且同是信仰佛教之人,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想要强调的只是:一个人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去真正地了解一下佛教,那实在是太可惜了。然而在当前,听说过“佛教”这个词的人是太多了,但真正对佛教有一点正确了解的人却太少了,而一旦缺乏了解往往就会产生误解。特别是当前的社会风气,实在是有些过于虚浮。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做人、做事都不够实在,信口开河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甚至在一向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界,这些虚浮的风气也不少见。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踏踏实实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做学问的更少;严谨与诚信不再被很多人认同,夸夸其谈反而大行其道„„
对此,我并不想做过多的分析与揭示,我只想重复一下圣人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真想大声呐喊:朋友啊,来真正地了解一下佛教吧,千万别再听信道听途说,或者随意想
象了。否则这么好的一个大宝贝真要被你们自己糟蹋掉了!而你们最终糟蹋掉的还是你们自己!因为佛法这个大宝贝揭示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天真本性、大好风光。
跟我同一个专业的一位博士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根本就不用了解佛教,也可以大致知道它的内容。”我知道他敢于这样说,是因为他有一些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但即便如此,我也坚决不能同意他的说法。我当时就反问了他几个问题:世尊在《金刚经》中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法”与“非法”有几层含义?另外世尊亲口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且说法四十九年。为何又说自己实无一法可说?且如若认为世尊已然说法,即为谤佛?他当时的反应是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所以我要说,即使一个人聪明如那位博士,他要对佛法有一些正确的了解也没有那么简单;更何况“远观”所得到的看法,就愈加缺乏可靠性。当然,如果你对佛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你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这种信仰,都可以拿出来讨论,也绝不会有佛教徒把刀搁在你脖子上,逼你信佛。但即使你不愿接受,能够了解一些它的义理,对你也只有百利而无一弊。对此,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况且,科学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因而我们也不能过于执着当前的一些学说,以为它们就是最终的或者唯一的理论和理解方式。如果要找终极真理的话,我倒建议朋友们不妨进入佛法中去领教一番。因为佛法开宗明义便曰“无生”,既如此,当然也就“无死”。那么一切的发展、变化、演进便不过是一个个假相而已,终极就于焉诞生。
我现在最想表达的就是发自内心的深深谢意——对伟大的佛陀以及历代的祖师大德;对佛法,也对所有给予我启发和帮助的各位法师以及所有众生!
作者:龙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