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体会----感悟清华 感恩企业
感悟清华 感恩企业
-----新绛供电支公司文雪萍
作为电力企业一名基层干部,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清华大学组织举办的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初夏的清华,气魄中透着秀美,沧桑中蕴含着灵气。从进入清华的第一天起,所到之处无不渗透着浓厚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那宁静的“荷塘月色”、那饱经风霜的“水木清华”、更有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如春雨般渗入了我的心田。
在这相聚短暂而又紧张有序的培训学习中,同仁、师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相互间增进了友谊,真有一种“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的感觉。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学习,不但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而且近距离从专家、学者、教授们认真严谨、优雅风趣、高起点、新理念、充实又精彩的授业解惑中,我深受教导,开阔了视野,同时更深深地悟出了许多的道理。授课老师多为教授、博导,彭向刚教授的《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高贤峰院长的《思想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生动、形象、优雅、风趣的授课,让我懂得了如何做好一名领导干部,如何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如何运用新主人翁的理论凝聚员工的力量,促进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前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一心投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上,以为“勤”字当头、以身作则就会出成绩。而今,我才明白“教练型领导”的含义,发挥出自身的领导作用,打造出一支凝心聚力、团结、务实的队伍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马骏教授的《世界格局与中国发展》,叶卫平教授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发展崛起面临的巨大压力、领导科学决策的极端重要性。通过客观分析当今国际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充分得出:
自主创新是关键,品牌战略是动力。通过日本大地震对发展核能的反思等,极大提高了爱国主义热情,从而更加热爱企业,感恩企业,时时刻刻为企业的发展着想;通过参观北京现代亲眼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掠影;通过《走进音乐的世界》学会了用音乐的眼光 看世界的发展,陶冶了情操;轻松愉快的《压力管理》教会了我如何管理个人健康;解读《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必须明白: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技术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聆听白晓民院长认真分析《国内外电力发展趋势及现状》,增强了打造智能电网的信心和决心,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要经过许多人不懈的努力,是我们电力人的目标。通过短暂而内容丰富的学习和聆听教授们充满睿智的言谈,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必须要坚持学习,而且要坚持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教授、讲师们渊博的知识,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讲课态度,机敏的思维,以及学者特有的人格魅力,更令我受益匪浅,也真正体现了清华“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办学宗旨。
看着洋味十足的古典建筑,对比着拔地而起宏伟气派的科技大厦,真有一种穿梭于古今的感觉。古时晋人谢琨就诗云“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清华”一词即来源于此。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的清华园。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其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闲暇之时,漫步在清华的小路上,看着身边川流而过意气风发的少年,看看自己,不惑之年的我也能够走进清华的讲堂聆听专家学者们传道解惑,真
是别有一番风味。更让我觉得要——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企业,给了我成长、发展、展现自己的机会。回顾新绛电力的发展历程,企业的发展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我90年上班之初的供电能力45.1兆伏安发展到目前的全部实现调度自动化后的271.6兆伏安。个人的工资待遇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加。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我将珍惜好这次机会,把所学的东西融入到自己今后的管理工作之中,让新绛电力更好地为新绛经济发展服务。
几天的勤奋学习,收获的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身在其中觉察不出,等到惶然回首时,却发现自己走完了一段难忘的旅途。感谢领导,因为你们的开明,让我有了一个清华人学习的机会;感谢清华大学,因为你们的开放,让我接受了“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的理念。在今后的工作里,我将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用行动来感恩企业!
第二篇:清华学习体会
领悟真知灼见体味清华精神
在清华十一天的学习,是我这一生中弥足珍贵的日子。这次培训既有政治理论知识,也有经济、行政管理,既有领导艺术,又有心理疏导,既有文字讲解,又有音乐、图片演绎,十几位名师围绕着公共管理――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讲解,内容丰富,搭配合理,向我们传授了知识、传递了信息、传送了经验,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渠道的观点。十一天的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让人增长知识,拓展思路,开阔心胸。“奉献爱国追求卓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我将铭刻于心践之于行。学习虽然来也匆匆走也匆匆,清华大学的精彩璀璨着我的人生清点那些坠入我生命里的每一颗晶亮的星。体会颇深:
一、魅力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
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钱学森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学习期间每一处校园的重要场所、景点,几乎都留下了我们难忘的身影!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我们孜孜不倦地聆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六天过去,对照检查,通过听取 11 多位全国一流的著名学者、教授、专家等的精彩授课,感受到了清华大学民主、科学、平等、和谐、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和氛围。
二、感悟清华精神
教师的敬业精神值得学习在清华学习,听了11 个讲座,最让我感动的是清华的每一位老师、学者、教授、工作人员都非常敬业。连续十多天,每天8 个多小时的讲座,在北京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所有的老师、教授无一天迟到,无一天缺席,同我们一起学习,至始至终从未从座位上离开。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把这种敬业精神带到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
三、学习清华智慧
通过此次学习,觉得自己的知识恐慌空前加大。在参加清华学习之前自认为还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但来到北大“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浓厚学习氛围中,才深深感到自
己知识的不足,本领的恐慌!原来自认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不落后,通过清华一周的学习,才深深感受到我们有许多思想和观念都是落后的,是与时代落伍的,主要是文明、信息、思想理念三大落后。由于视野狭窄,坐井观天,固步自封,满足现状,接受的许多都是低档次的,肤浅的信息,这里才真正是知识的殿堂、思想的宝库、观念的前沿、创新的课堂!“学而知之”,“学然后知不足”。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我们与国情的适应和融入还远远不够,想问题、干事情,很多还是在凭经验、靠感觉、依传统、按定式,与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差距较大。在清华每一天都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或专家,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专家们的那些具有前沿性、时效性、拓展性的讲座深深地吸引了我;他们深入浅出,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感染着我;他们热情开朗、平易近人的态度温暖着我。他们的讲座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
短短的十一天培训,走近了教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正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把我印象最深的记录下来,给自己留个纪念,愿我也能沿着大师的脚印拾级而上。
第三篇:清华学习体会
清华学习体会
2007年3月19日怀着对清华的憧憬,我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清华校园,参加清华大学经理人领导力脱产培训班(第八期)的学习,这一天我们到校已是晚间七点多钟,老师们均已下班,但我们入学手续的办理确非常的顺利快捷,有条不紊,使我在第一时间里感受到了清华的管理和组织水平,感受到了清华的领导氛围。清华是我多年想往的地方,入学的第二天在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着浓浓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已象春露一样渗入了清华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个人的心田。
在学习期间,为我们讲课的每位老师更是才高八斗,知识渊博。课堂里生动幽默、气氛活跃。一次次的案例答辩和一场场课堂博奕,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在案例答辩会上,往日商场上的领头人、精英们,一个个不甘示弱、你问我答,虽然有时争执不下,但人人都有不俗的表现,每个人都想把所学的知识尽量恰当地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去。最有感受的还是企业运营博奕课堂,在课堂上每个企业(小组)都讨论得热火朝天,用计用策,使学员们在课堂中清楚地体会到了商场竞争的残酷和激烈。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认真,以至于到按规则因有两个企业(小组)破产而使博奕结束时,大家还十分投入、争辩不休,如同真的身处商场,获胜的小组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落后的小组仍在总结经验,我相信他们心里都在想:“如果再进行一次我将… …”。
另外,来清华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他的员工都要不断地学习,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注重对企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企业学习环境更为重要,不学习员工的思想就会僵化,对工作对生活就没有积极性。人要连续不断的学习,企业内部各层次的人都要不断的学习,整体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各种技能,才能整体提高企业实力,才能使我们的企业不被时代所淘汰。任何一个企业只有领导的水平高是远远不够的,领导的想法、思维、策略、经营理念等都必须让下级充分的理解、领会,才能得以实现,在我们企业比较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先后派了多人来清华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所以我们公司有很多做法和理念是比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对此在来清华学习前的体会不深,在工作中有时领导的一个工作要求提出后,下面有相当多的员工不能及时领悟,不能完全理解领导的思路,因而工作结果常常使领导不很满意,通过学习认识到,这主要是上下级知识水平不平衡造成的,所以营造企业整体学习氛围更加重要。
总之这次来清华学习体会很多,收获很大,以后如有机会还会再来的。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做一名睿智格优的公务员
----参加“依法行政、提高领导力”研修体会
花都 许敏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在槐花纷飞的夏季,我带着对中国最高学府的仰慕和渴望,来到了清华大学,参加市局与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清华大学合办的“广州市食品药监系统依法行政、提高力”研修班。
九十多年的历史,孕育和积淀了清华大学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所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她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文化、政治于一身。前国家总理朱镕基曾题“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以表达他对母校的深厚情怀,更有一些名人雅士题词如“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清芬挺秀,华夏增辉”“水木清晖荷馨永播 ”歌颂她。
在7月30日至8月3日短短5天里,我成了中国最高学府的一名学子。在这里,每个人都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几天培训可以用“守时、认真、积极、热烈、圆满”形容:上课守时、学习认真刻苦、态度积极、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培训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班长邱月梅副局长提出“迟到1分钟罚款100元,如此类推”的既有说笑也认真的要求,并且每天考勤,但整个培训过程没有1个人迟到和早退,当然他也罚不到款了。难怪班主任黄艳梅老师(清华大学)在结业典礼上对我们给予很高的评价,道:“这是我带过的培训班之中最有组织纪律、最有课堂纪律也是最认真的班级之一…”
这里的学风非常严谨还体现在老师的教学中,所谓“名师出高徒”,这里的老师都是名校出身并且有着丰富的教研经验,由于清华和众多国际名校有长期学术上的交流往来,因此也保证了师资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思维理念都达到国际学术前沿水平,他们对自身的知识更新、对中国乃至世界形势的分析都非常及时到位和严谨。他们对我们的学习也非常重视,很多是专门为我们度身订做的课程,很贴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同时对授课的时间和纪律也要求很严格,我深切体会到他们是以最大努力让我们在这几天得到更多收获。由于他们的博学多才和通俗易懂的教授方式,加上很多实际案例的分析,我觉得这短短5天真是受益匪浅,举例如下:
程文浩教授的《公共管理核心与前沿》,一位北京大学毕业并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教授,运用国内、国外的生动案例如宜昌大逃亡、美国明尼维达州立公园等的案例分析使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并行、串行”管理理论和马克.默尔“三圈”理论结合到工作实际中,并把他提高到社会公共价值、战略管理的高度分析。中央党校傅思明教授的《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指导我们在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配合政府建立法治政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运用10多个实际案例与我们开展课堂讨论研究,从中加以分析,并且不回避法律现存空隙的实际,通过生动实际的案例学习和讲解,我感受到国家正从“法制”走向“法治”过程,从进展到完善肯定有不断改进不断适应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我们支持理解和配合献策,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力量。还有来自新加坡也是SOS国际紧急救援组织资深顾问的崔和平老师讲授的《公共危机管理》、中国教育电视台闻闸教授的领导语言艺术和新闻媒体应对等等都是让我感到优选的老师优质的教育让我得到优秀的知识提升机会。
5天9个课题的学习让我感悟很深。首先,学会从一个更新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本人感到,不管做人做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都能体现出我们自身的思想品格和行为惯性。当你站得高看得远有着比较全面和及时的资讯信息和专业知识水平,并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做一名睿智者,就能有助于准确理解事物本质和内涵,对我们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处事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其次,学会从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是职责,但学习和知识更新更是你提升工作质量和能力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迅速、时势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当你注重平时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多练内功,提炼行为修养,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诚实守信品德优尚,做一名品格优秀的人,养成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真诚有礼的行为习惯,就能帮助你在处世处事大风大浪前有很好的应对力和行为准则,事虽有巨细,也能“不以事小而微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倡导我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要求自己所讲的那样: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只要我们做到睿智格优、秉公廉洁,我相信我们绝对是中国政府的一名优秀公务员!
二〇〇七年八月八日
清华学习心得体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带着组织的期望和自己求知的欲望,我参加了这次我县选派干部赴清华的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不仅是一次接受高层次培训的难得机会,而且也是一次全方位感受清华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治学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难得机会。高层次、高品位的授课,使我了解和掌握了许多前沿理论和新的知识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开阔了我的视野,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勤奋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不但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技能,使我的管理理念有了质的升华,而且使我在思想境界、知识能力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对磁县的发展形势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可以站在更高的位置和全新的角度研究形势、谋划未来,以更为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磁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清华学习的十多天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这句话给我心灵上的震撼远远大于这四个字本身。在当前世界经济风云变幻莫测的时期,行胜于言就显得尤其重要。当前,全球暴发经济危机,我国经济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央为保增长扩大投资1000亿,刺激内需,这是又一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好机遇,谁的行动迅速,谁就能掌握主动,谁就能抓好机遇,争创项目,率先发展。用实际行动来加强对外开放,而不能只是在言论上改善投资环境,在我县被评为河北省唯一的“中国最佳粤商投资城市”、“2008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的基础上,利用好台资内移的良机,加大力度搞好对外开放,增强服务意识,打造品牌磁县,努力实现与台商、浙商的战略对接。
通过在清华的学习,我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原先困扰自己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自己的知识品位有了很大提高,看待事物的目光更加远大,对科学发展观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越来越感受到我县“三个十工程”对于我县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知识型、能力型、创造型的干部。
在清华学习期间,我深深感受到北京发展变化之快和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影响力,再过十几天就要进入09年,09年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具体实施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园区,强化生态意识,以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发挥各乡镇的地理优势,例如高臾镇和辛庄营乡要发挥莲藕种植优势,贾壁、白土等西部山区,应做大做强山林文章,岳城、路村营要利用好水域优势,既打造山清、水秀、景美的农村生态风貌,又实现经济的发展,努力让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我一定会以这次清华学习为契机,把在清华学习的理论与我县实际相结合,把清华的校训、校风与工作相结合,把机遇、挑战与发展相结合,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把我县建设成为具有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新磁县做出最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国庆60周年献礼。
参观清华大学有感
当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常听老师说,在中国北京有一所著名的学府就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汇聚着中国最新潮的学术思想,最前沿的科技文化,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人文氛围,从那时起我就对清华大学有着深深的眷恋,记得高考的时候,我在我的志愿表格上写下了清华大学四个字,可惜的是我的高考成绩与这所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相差几分,高考其实就是无情的淘汰,几分之差或许就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我还是幸运的,后来我又复读了一年,总算考上了一所北京著名的大学,而且学校位置距离清华大学不远,那时候,我常常去清华大学,因为那里有我的一切高中时的同学在那里上学,数年后,当我再次走进清华大学的时候,我觉得人生仿佛就象一瞬间的梦,时间匆匆而过,而我们留下的故事已经象秋天的树叶一样发黄了,去年的九月,刚刚入秋,我带着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再次走进清华大学,虽然我并不是这里的学生,但是这里却是我学生时代的最大梦想,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朝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周光召、林宗棠、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以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等等。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实际主持校务。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做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界、教育界强烈否定。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道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2003年,第六教学楼、信息技术研究院楼、纳米科技楼、附中学生宿舍楼、紫荆学生公寓等工程项目陆续竣工,竣工总建筑面积达到21.04万平方米。2004年,原信息产业部酒仙桥医院、玉泉医院并入我校。两个医院占地总面积8.5公顷,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目前在建项目包括紫荆学生公寓区的研究生、留学生公寓和高级培训学员公寓、理化楼、公管学院大楼、老年学研究中心等,总面积达到15/4万平方米。截至2004年3月,学校建筑面积达到218.7万平方米,学校占地总面积达到404.4公顷。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清华校园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皇家园林“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塘」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有九十年代开始在主楼前后新建的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清华的校园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在众多大学中独树一帜。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起源: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
关于校训的解释:
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就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清华学堂章程》)。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后被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
清华大学在教育史、科学史、学术史上所创造的杰出业绩,师生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取得的成绩,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历史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光辉体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思——赴清华学习有感
冯 勇
2007年9月,我有幸随队参加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漫步在金色的阳光里,仰望那湛蓝的深空,沐浴着行胜于言的校风,金黄的银杏树叶在秋日映射下似金箔般熠熠生辉,天空不时有飞鸟掠过,声声清脆,这美丽而神圣的殿堂,令无数学子神往的地方,我终于融入了您怀抱!除了惊喜,更源自心灵深处的敬重,举手投足唯恐惊扰了那厚重的文化气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乃清华的校训,取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喻意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初时不觉其含义,而及至学完所有的课程,才深深体会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仿佛小河千条,却终是海纳百川。
先说“自强不息”,我以为四字中的关键在于“息”,“息”即停止之意。我想它应该包含着如下意思:
1、勤学不辍。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吾生也有涯,而知亦无涯。倘若我们每人都能做到勤学,则每天进步一点点,而一生进步可谓大矣!
2、百折不挠。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面对挫折,是低头认输,还是永不言败;是就此偃旗息鼓,还是视为一个新的起点,其差别亦大矣!这中间就包含着一个阳光心态的问题,面对挫折,微笑着想一句“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重新收拾起信心,定会有灿烂的阳光在等你!
“厚德载物”,我想四字中最重要的当数“德”字,“德”的含义很广泛,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尊敬、守礼、助人等传统美德外,我认为在当今社会还包括如下方面:
1、注重协调,善于沟通。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的角度,一个人受自己主观经验、偏好等影响,很难做到全面客观看待事物,也不易把握事物的本质。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注意沟通协调,大家就无法求得共识,妨碍工作的正常开展。而沟通须讲究技巧,首先要善于倾听,其次注意换位思考,最后需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沟通才能取得成功。
2、宽容包含。在清华学习期间,我听到了一个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价值观”,不同的老师在重复、在强调,自己也反复品味、细细思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那么每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一模一样。由此想来心中豁然开朗,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了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因此对那些与己持不同意见者,是不是多了一份宽容之心,是不是多了一份理解之情。有了宽容之心,我们的协调沟通就有了基础。
3、强烈的团队精神。人是群居动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团体之中,小至家庭、单位,大至国家、社会。学习时老师曾讲过一个在中外孩子之间进行“排雷”游戏比赛的故事,外国小孩很有团体配合意识,凡是触雷的地方,主动留下标记,后面的人就不会重蹈覆辙,结果外国孩子取得了胜利。而我们平时就较少注重配合,只是想着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有的甚至不愿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他人分享,没有团队意识的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记得看过一本书《狼图腾》,狼的团队意识叫人佩服,而这也是狼能在草原上称霸的原因,反之老虎、狮子虽然单个凶猛,草原上的牧民却并不视之为大敌。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由此可见一斑。
4、高超的管理技巧。在管理中首先应该有一个角色认知的问题。很多时候,碰到问题,我们习惯自己去想具体的解决办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业务偏好),而不是首先考虑团队里有哪些人,每个人有何特长,哪些人在这项工作里适合干哪部份工作。业务偏好的缺点是工作成效不明显,还压抑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于工作不利。管理当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注意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业务能力强的人并不一定是最佳的人选。试问,如果西天取经的路上只有唐僧和孙悟空,可能取经一事早就夭折了;如果只有唐僧和猪八戒,唐僧恐怕也早就被妖怪吃了。所以在我们的团队中也一样,孙悟空和猪八戒都不能少。所以好的团队并不是只有孙悟空,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工作中就能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我们眼里看到的就都是优点,我们的工作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工作也才更能出成绩。
在清华学习的半个月里,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思维和观念的创新。工作二十多年,很多时候我们认知事物、看待世界、处理问题已成固有模式,却浑然不觉。通过学习,自己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去想、这样去看、那样去办。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和观念就好比是我们的武器,只有当我们的思想彻底改变了,观念彻底更新了,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多地创新出彩,自己也才能够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
随想——有感清华园的学习
提起清华大学,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全国有名的高校,她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培养了我国几代领导人的摇篮,她的名气之大让许许多多饱受寒窗之苦的少年学子都渴望能够金榜提名于此,以成就自己的一生。
然而提起清华大学,我首先想到的是朱自清老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不知荷塘是否仍就曲曲折折,荷叶是否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是否仍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每一片荷叶与花上,叫不上名的树是否仍旧蓊蓊郁郁,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是否依然热闹。少年时代的我多么希望能够亲游朱老先生笔下的月色荷塘,多少个夜晚我似乎来到了荷塘至身于清华园……
清华大学经理人领导力提升班第六期的开班给我创造了这个机会,让我实现了我年少时的梦想。6月中旬,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我终于走进了清华园,只是这次不是游历,而是要与她零距离接触30天,进行领导力提升培训。我好感慨,感慨将要步入中年的我还可实现年少时的心愿,感慨她是否来得太迟了,太迟了!三十天的时间我从清华园汲取的一切不知要装满我那心中多少个“空杯”?
终于至身于清华园了,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她,融入她的怀抱,却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浅薄,清华园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绝不是用言语所能够表达得清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一段历史,朱自清、闻一多等许许多多的文人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只需摘取一点就将我那心里的“空杯”装满,够我几生回味。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个校训不仅影响着每一批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强自立,奋斗不息,并用宽厚、仁德的胸怀承载万物。同时她也影响了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清华校风----“行胜于言”的校风规范着每一位清华人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正是这种实干的校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
……
还没有来得及细致抚摸清华园,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就开始了。开班之初,学校向我们宣读了班规,上课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接打手机、不准随意走动等等,这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成人学习者,尤其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管理者来说似乎有点难,但这是清华领导力为了给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定,这已不同于以往参加的一些培训。这不正是清华园“行胜于言”的校风体现吗?
三十天的时间,不算长,但学校给我们精选了企业管理中的精髓课程--《人力资源支持体系与品绩管理》、《人事构建与理念创新》、《精细化管理》、《现代公司理财实务》、《企业资本运作》、《财务管理沙盘模拟》、《企业纳税筹划实务操作》、《营销革命》、《实效营销》等。几天下来,人感觉好累,每个模块的学习结束,都会安排相应的案例答辩和考试,这可能也是清华园“行胜于言”校风的体现吧。作为管理者应该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习惯,平日里在单位里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和总结,来到了这里虽然学习很是紧张而且不轻松,但是能够用三十天的时间静下心来细细体味每位大家对知识的讲解,总结以往的经验,更新固有的陈旧的知识,虽累但很是值得!
三十天的时间,不过是人生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瞬间,但在这三十天里我们领导力第六期的学员与老师、与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热身课里的“大风吹”游戏,吹出一个个鲜活的笑脸,吹出一个个难忘的身影----年轻的班主任、热心的红姐、苗条的小杰、天山的老高、溧阳阿波、可信的阿圣、长发小妹、大个阿伟、东北的阿杜、好爽的玉军、新疆的辉哥、山东的陈老
四、最小的大帅、开朗的小闵等等。我们在清华园的紫荆公寓里同吃同住,我们在清华园里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案例、一起在沙盘演练中建厂、在模拟市场中拼杀,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教训。
一个人是一本书,三十天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我们每个人都从老师和同学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马上就要离开了,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分别以后的日子里你们会想起那个远在新疆的林子吗?
就要走了,最想去的还是荷塘,在离开前一周的一个傍晚我抽身去荷塘,虽然不是月夜,但是这天的傍晚夕阳斜照,寻着朱自清老先生的足迹,来到了梦想中的荷塘。心里清楚,这个时间欣赏不到先生描述的《荷塘月色》的美景。但是当年盛夏时荷塘的繁荣在塘里依稀可见,荷塘里的水清澈透底,“田田的叶子”在水中飘浮,亭亭的荷花含苞待放,不知名的树依旧蓊蓊郁郁,并且都有了自己的学名,树上的蝉在鸣,但似乎听不见水里蛙的叫声。朱先生当年欣赏的荷塘盛景不知与现在是否相同。但是朱先生可能不会想到,现在的荷塘已成为学生们晨读和人们休闲的好地方,更令先生想不到的是,在荷塘旁建立了一座纪念他的自清亭,在夕阳的映照下,几分苍伤,几分美丽,几十年自清亭就这样与荷塘互映着,包容而又和谐,他们是不是也在怀念朱老先生啊!我惬意地走在岸边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没有喧哗,没有吵闹,有的只是安静与祥和。
就要离开了,感谢清华园接纳我们在此进行短暂的学习;就要离开了,感谢清华园给了我们与大师交流的平台;就要离开了,感谢清华园让我在您的怀抱里结交了难忘的挚友;就要离开了,感谢清华园用您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净洗了我的灵魂;就要离开了……
再见,我学习了三十天的清华园!
再见,我生活了三十天的清华园紫荆公寓!再见,我难忘的清华园的老师和同学们!
第四篇:清华学习体会
遇见清华
幸福学习
——骨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和骨干教师的能力素质,教育集群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期骨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能来到这历史悠久、学风严谨的大学深造,是我一生的荣幸!因此,我要特别感谢教育集群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我们共同创造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们50位学员真实地融入到清华的校园,真切地感受到清华的魅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学风,让我们饱享知识大餐,饱经思维洗礼,饱受终身裨益。
一、用国学文化,孕育 “精、气、神”。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晶。在清华大学徐林旗教授《大学之道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课中,我们知道了大学之道指的就是培养全人格的人。大学之道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在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教授《学记与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课上,我们感受到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明白学诗其实学习的是一种情怀,学习的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做为学生要守规矩,做为公民要守法律,做任何事都要有原则;这样才能快乐和谐的生活。
在两位教授的课上,我们还感受到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 “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 国学经典文化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孕育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精、气、神”!
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学校也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我校从这学期开始,每个年级每个班将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带领孩子诵读经典。希望能将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更期待,灿烂的文明,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
二、用良好习惯,铸就幸福人生。
风靡全球的美国哈佛幸福课中对“幸福”是这样定义的:“幸福的人生是快乐+有意义的人生。”1月27日,我们有幸聆听了“中国习惯教父”周士渊老师的《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从课伊始,周老师铿锵有力、底气雄浑的声音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在我知道他是一位由在死亡边缘挣扎,到今天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的七旬老人时,我更是惊呆了!周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好的证明了他发现的“新大陆”——养成良好习惯,铸就幸福人生。周老师还各我们分享了他理论上的十二字:“知而必行,行而必恒,恒而必达。”还通过举出很多自己与其它名人的事例,如富兰克林,证明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必须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后,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每日一分钟日记”或"用表格记录"的方法,帮助自己养成习惯,达到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体现,孔子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于学生来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一个教育阵地、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用积极心理学,引领学生成长。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樊富珉教授和国培专家张渝鸿老师,让我们在《积极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和《有效沟通 成就魅力教师》中学习到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巧。她们通过大量的案例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相结合,诠释了心理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品质,要求以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帮助人们更快乐、更成功、更健康。
上完两位教授的课,给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礼,我们应该基于儿童的心理视角,以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为孩子的未来指引一条走向幸福的大道,从而自己也能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惯,任性,自私,所以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创设多种途径,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我们有责任去塑造学生互助互爱,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曾经听到一节班队课《同学间的互助》。课上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教师创设这种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做好学生的典范,留给孩子空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寻求细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因为他们快乐,我们就能感受到幸福。
老师们或凝重或幽默或儒雅的讲解中,有如阳光雨露、和风细雨,滋润我的心田、开阔我的视野,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中碰撞,实实在在地让我领略了授课大师的风采。学习是短暂的,学习的过程更是幸福的。这次学习机会很难得,在感叹老师们学识之渊博和治学之严谨的同时,自已各方面的差距和缺失更是显而易见。我虽即将走出清华门,却会带走清华魂,将“行胜于言”的校风变成自己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坚定自己的目标:勤学加好问,自信加知性,带着积极心态,缔造幸福人生!
第五篇:感悟清华
感悟清华 超越自我
--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的点滴心得体会 5月2日至7日,我满怀憧憬和喜悦之情参加了盟妇联组织的清华大学第六期兴安盟优秀女性人才培训班,在萦绕梦回的清华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接受清华百年厚重文化的洗礼。在学习期间,我亲身感受了清华学府的浓郁书卷气息,体验到了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领略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短短的五天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知识,同时更新了理念,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工作方向。
一、感受清华,梦圆清华
清华很大、很厚重、很端庄,置身于清华,你会感觉到她仿佛不是一所大学,而是一个美丽、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大公园,渗透着一种让人陶醉的、欣欣向荣的气氛,拥有近乎百年历史的清华,像个智者,他既有圣贤的睿智,又有青年人的活力,多少天之骄子在这里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走上智慧人生。这里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全国屈指可数的高等学府,是世界名校,是成千上万学子梦寐以求、心驰神往的地方。五天的清华学习生活,我从校园的文化角中领略了清华特有的人文风采:看着月色荷塘,想到朱自清老先生的绝妙文风;站立在清华三亭中,感受着朱自清、吴晗、闻一多等清华前辈的铮铮文人风骨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站在宽阔的场地中心,感受着清华现代文明与古典艺术的建筑结 晶:高大礼堂和整洁教区中透着水木清华的幽静和清华园的神秘。清华百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清华精神,散发着独特的学术魅力。田芊老师一堂《百年清华解读》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清华人,不仅仅是骄傲,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祖国命运同起伏的民族之重任。从庚子赔款建留美预备学校、历史选择清华开始,清华就始终与祖国命运相连。水木清华,整整百年,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土,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新风,坚持“走自己经过实践检验”的办学道路,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精神,探索出一条“育人、奉献、责任”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成才之路。而清华展示着独特精神魅力的王国维、梁启超等一代国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的“三钱”、“两弹一星功勋”等众多功臣的人文精神与清华长存。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早已成为清华师生为人与治学的不懈追求,一代代传承,一代代发展。当我漫步在校园幽静的林荫大道上、当我骑着自行车穿过清华学子的车流中、当我坐在敞亮的大巴车上,我无时不感觉仿佛置身在梦中,却又真真切切地在圆我的清华梦。
二、快乐学习,耳目一新
短短五天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我们先后学习了《国际化商务礼仪与女性优雅职业形象塑造》、《深入学习和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走进音乐的世界》、《中医健康养生》、《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国际时政热点》、《领 导语言表达艺术》、《女性情商与领导力》、《如何面对媒体与公众》、《领导科学与艺术》等专题课程。为我们授课的老师多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们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特立独行,有的深刻丰富,他们渊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敏捷的思维,以及学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令我从中感悟颇多;他们博大精深的理念,高屋建瓴的评论,切中要害的分析,极富个性的教学,使我的心灵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回归到学生时代,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聆听教授讲课,感受着清华精神的沐浴,专家和教授们的一个个生动精彩的讲演,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让头脑得到了一次洗礼。在这里学习,虽然听课的题材高深,但我们不觉得枯燥无味;虽说每天一坐就是9小时,但并不感到疲惫和厌烦。在这里学习,如沐春风,就像品尝一杯甘露,清新恬淡却回味无穷,使人心胸豁然开朗而心灵升华。这是铭刻记忆中的 一次修炼,不仅收获了新的知识,也收获了触动内心的人生感悟。
三、感悟清华,超越自我
听了很多关于我们这些女人的话题,让我心中感到一丝丝暖意,感触颇深—怎么样才能做新时代的女性,从而实现超越自我。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这竞争激烈的年代“男女平等”其实“看上去很美丽”,而现实又往往事与愿违。作为一名女性领导干部,要实现超越自我,必须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 养,才不会脱离社会,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挥洒自如。一是加强后天的慧性修炼。满怀柔情和细心 是女人的天性,正好弥补了男人的粗犷和大气,但女人除了天性上的优势外,后天的慧性更能成就她的一番梦想,更能为她的仕途增添了一双有力的翅膀。通过后天的慧性修炼,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自身素质水平。二是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理论实践化,通过不断应用、思考、总结,达到不断提升自己工作水平。三是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求学。要切实转变观念,把学习当作一种求知过程,一份享受快乐心态的过程。为学的“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境界我们也许很难做到全部,但我们应该可以 “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学习的女人,会有一种内在的芬芳,永远保持快乐心态,在面对人生路上的成功或失败,都会笑傲江湖。
要学会超越自我。女人在社会上特殊的地位,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做个好女人难,做个优秀的女领导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妇、为人儿女,做为新时代的女性,社会要求我们即能上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女 人的人生是在一场又一场的博弈中挺过来的,要想获得成功,那就必须敢于超越自我。这就好象蝉,为了完成飞的使命,它必须蜕变。一是要放下旧的包袱,学习新事物。我们要不断学习新事物,接受新知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激发自身潜能,努力开创一片新天地。二是不要 选择逃避。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不畏惧任何困难,在困难和挫折当中学会改变自己,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尝试一下新的处事方式。“百变常新”终能“长久不衰”。过去的一 切终成回忆,我们没有鹰的蜕变能力,但精神和心态是可以蜕变的。三是要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超越自己。虽然往往我们习惯一种固定的模式,过得一成不变的生活,安逸于一种享受。但我们要 “居安思危”然后“革故鼎新”,从而达到“自强不息”。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成不变,那就会衰败。而一个人如果一成不变,则不能开创新的未来。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面对的或许是豁然开朗,是令人惊喜。
女人,勇于超越自己吧,只为了那惊鸿一瞥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