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的童年充满色彩
(ppt1)让孩子孩子的的童年充满色彩
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 吕淑青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有: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内容。(ppt2)美术欣赏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增加了内在图式的积累,提高对美的感受力,为绘画和手工积蓄内在的功力。绘画与手工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具体的操作表现,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逐步掌握多种绘画和手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有进行创造性表现的意识和欲望,深刻地体验从活动中得来的各种感受,同时又促进美术欣赏力的提高。应该说,绘画、手工和欣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三个方面,它们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一、幼儿绘画的发展:(ppt3--1)
1.涂鸦期(1.5~3岁):(ppt3--2)孩子进入幼儿班前,他们就喜欢用笔到处涂涂画画,于是纸上、书上、墙壁、家具上都有他们小手留下的痕迹,这些点、线、不规则的痕迹就是涂鸦画.涂鸦画不讲究色彩和构图,偶尔,他们还会换一支笔画画.幼儿的涂鸦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这种练习基本上是一种手臂练习,其根本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享受游戏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运动感觉,以及对纸上、墙壁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线条的视觉感观上的满足.涂鸦期是绘画活动的准备阶段,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作为老师和家长,首先要鼓励幼儿进行涂鸦,不要忽视,更不要看到孩子乱画就加以训斥.其次,应该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幼儿进行涂鸦,培养他们的兴趣.另外,还要有效的指导幼儿进行涂鸦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联想,帮助他们逐渐有意识地表现事物和自己的经验.2.象征期(3~5岁):(ppt3--3)3岁以后的幼儿,由于涂鸦的练习,已能用手腕和手指画画,并能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活动.从造型上来看,他们所画的简单图像只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整体性不强,结构有时不太合理,还会遗漏部分特征,总的来说,这种图像是一种象征的图式.例如:大圆是头,两个黑点是眼睛,下面画上单线表示手脚,就是大人眼中的“蝌蚪人”.从色彩上来看,幼儿的辨别颜色的能力大大提高,对颜色开始有自己的喜好,通常是那些纯度较高的颜色,但不太考虑色彩的和谐美.开始时的涂色既无顺序,也不均匀,有的地方过于浓密,有的则过于稀疏,留下许多空白,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渐渐地,他们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从空间构图上来看,此时的幼儿在画面所画的形象已比较多,不太注意物体之间的大小比例.开始时,还会把每个形象都像商品一样罗列在画面上,但能看出所要反映的主题.象征期的绘画发展为下一阶段的绘画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是涂鸦期到图式期的过度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加深对物体的印象,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鼓励幼儿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作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培养独立绘画的能力.3.图式期(5~7岁):(ppt3--4)图式期是幼儿开始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一自我为中心,创造了许多自己独特的绘画方法,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幼儿的绘画反映了他们心理发展的水平,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时提供不同条件,给予不同的引导,促进幼儿的绘画从低级向高级阶段过渡.二、内容选择的标准(ppt4--1)1.趣味性(ppt4--2)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某中动力,这种动力既来自于幼儿固有的自我表现欲望,也可能来自教师的鼓励、支持和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一定要具备可激发幼儿兴趣的因素,让他们体验到绘画带来无穷乐趣.(高班《快乐的暑假》安排在开学后的第一次绘画课,幼儿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也一定很愉快,刚开学与同伴聚在一起少不了要谈自己经经历的高兴事情,此时老师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把这些事画出来,发展了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幼儿班《我是小画家》前带幼儿参观高班幼儿作画,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然后过度到让幼儿认识彩笔和画纸,并在自由操作时逐步学会正确的坐姿和握笔的方法。)2.联系性(ppt4--3)绘画内容的安排应注意纵向顺序和横向联系.纵向顺序是指每学期绘画活动之间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排列顺序.横向联系是指不同美术活动相互间的联系,将绘画、手工、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能有步骤地提高活动兴趣和审美水平.(低班学习人物画时,先安排《我长高了》,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然后安排《天天做操身体好》,引导幼儿观察人物做操时的正面姿态,巩固正面人物的基本特征,画出不同的做操动作。再安排《小朋友拣落叶》,引导幼儿画出简单的人物动态,表现小朋友拣落叶的形象特征。)3.规律性(ppt4--4)
绘画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技能水平和表现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也可以是幼儿从电视、电影、书本上看到的、听到的有趣事情.在选择时,教师既要考虑幼儿的技能水平,还要留给幼儿自由表现的余地,幼儿班的幼儿生活经验少,观察不够仔细,手指肌肉也不太灵活,选择的内容应当简单,选择的形象应当单一,色彩要鲜明,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如:绕毛线、涂萝卜.对于低班和高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规律性、前后有联系的内容,多启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低班:路上来往的汽车、街上的行人、快乐的新年等简单的情节画;高班基本上以情节画和意愿画为主,如:我们班的老师、愉快的秋游、我的梦、海底世界、我的成长故事等。4.操作性(ppt4--5)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操作活动,是先由大脑对表象进行思考,然后通过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出来.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逐渐发育成熟,手眼脑的配合也逐渐一致和协调.5.审美性(ppt4--6)
在选择内容时,教师要从艺术和幼儿的可接受性两方面去考虑,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看不懂,画不出为理由,而忽视美的教育.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幼儿观察生活中、自然界中美的人物、动物、事物,从色彩、图案、动静态、进行比较,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因为真正的美感是一种由内到外的体现.6.综合性(ppt4--7)
绘画活动与其它领域的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幼儿在在其他领域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绘画教育的内容之一,语言、社会、科学、健康甚至音乐活动都与绘画活动紧密配合、相互渗透.在幼儿园的绘画内容中会安排画国旗、长城、天安门、美丽的家乡,这些都与社会教育有密切关系,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感受到祖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并为此而骄傲和自豪。7.灵活性(ppt4--8)绘画活动内容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幼儿表达认识抒发情感的效果.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教师规定什么,幼儿就画什么,要尊重幼儿的创造,善于发现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所以,选择绘画内容,要考虑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水平,根据不同的差异,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幼儿绘画的信心.三、形式多样化(ppt5--1)幼儿的绘画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又有不同层次的操作形式。幼儿班:(ppt5--2)由于幼儿班的孩子年龄小,对绘画构图没有经验,不能将视觉的表象与绘图结合起来。这是培养孩子绘画兴趣,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让他们不断体验绘画带来的快乐就显得尤其重要。
① 彩笔添画----老师将未完成的主题画给幼儿补充添画(糖果、吹泡泡、下雨、彩色的梳子);(ppt5--3)彩笔包括:蜡笔、粉彩、彩色水笔、彩色铅笔 ② ③ 印章画----(漂亮的手帕、小花伞、玫瑰花开、花布);(ppt5--4)
手指画----(水果丰收、草地上的鲜花、刺猬背果子、梅花开了);(ppt5--5)④ 滚画----(放烟花、花裙子);(ppt5--6)
低班:在幼儿班的基础上进一步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物体,并注意上下、左右的关系布置画面,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ppt6--1)
①
彩笔主题、意愿画----(手拉手去春游、看电视、故事连环画)(ppt6--2)②
棉签画----(猫、蘿卜、太阳)(ppt6--3)③
粘貼、剪贴添画----(ppt6--4)④
刮画----(ppt6--5)
⑤
吹画----(樹木、花卉、烟花)(ppt6--6)⑥
刷画----(ppt6--7)
高班:(ppt7--1)经过2年的绘画学习,幼儿可以根据主题和意愿,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的技法独立表现物体的形象。对于高班幼儿的绘画,老师应从色彩调配、均衡安排画面、多样化的表现技法上对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绘画过程中给幼儿大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体验绘画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① 彩笔画(ppt7--2)
命题画----(马路上的车、神秘的天空、我的妈妈)想像画----(洞洞里的秘密、我的梦、未来的房子)②
喷洒画----(动物、花卉)(ppt7--3)③ 泡泡画----(小鸡)(ppt7--4)④ 拓印画----(ppt7--5)⑤ 泼墨画----(ppt7--6)
水墨画(虾趣图)----(ppt7--7)
四、心中有目标:(ppt8--1)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绘画的直接指导者,心中有目标是进行指导的重要前提。这个目标,大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这一领域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小到每一个绘画教育活动甚至每一个教育细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时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通过绘画活动我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提高孩子什么样的水平?我要通过怎样的形式和手段来开展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应该怎样解决?能思考这些问题就是教师心中有目标的体现。有了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正真得到提高。(ppt8--2)
举例:(ppt9--1)马路上的汽车
心中有目标是一个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有了目标,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知道怎样指导幼儿进行活动。(ppt10)
五、眼中有孩子:(ppt11--1)
所谓眼中有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的发展放在首位,知道我面对着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绘画基础怎样?他们的个别差异是什么?„„总之,就是要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孩子,甚至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等,都对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举例:绘画活动《海底世界》,在备课时,我设想了两种绘画海水的方式:一种是勾画轮廓后用渐变的颜色来涂底色,另一种是用蜡染的方法来进行绘画。在确定使用何种方式开展活动时,我想到了我的孩子们,估算了一下他们的绘画水平,他们都是大班的孩子,经过三年的绘画训练,他们具有较好的涂色能力,如果选用前者,效果应该不错;而如果选用后者,效果可能稍逊色些,但幼儿能接触另一种绘画的技能。综合多种因素后我选择了后者。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用亮丽的范画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同时用当场示范引导幼儿了解其中的技能技巧,从而为创作奠定了基础。也预示着良好的活动效果的产生。由此可见,只有把幼儿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幼儿真正得到发展。
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孩子,(ppt11--2)就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才有效;(ppt11--3)就知道对什么样的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ppt11--4)就知道对什么样的孩子做出什么样的评价。因此,眼中有孩子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绘画技能的培养。
六、指导有方法:(ppt12--1)
1、示范讲解法:(ppt12—2)示范就是教师把绘画活动的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看,有利于幼儿直接进行模仿,学习一些绘画活动中必需的、关键的、技术性的操作规程。如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还有在绘画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教师示范时动作清晰、准确,必要时动作可以夸张一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见,同时还要应配合讲解,讲解的语言简洁、清楚,与示范密切结合。(示范水墨画---美丽的花、对虾)
2、游戏练习法:(ppt12—3)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他们眼里,几乎一切活动都是游戏。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指导幼儿绘画。对孩子来说,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游戏化的绘画指导方式适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能让幼儿轻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幼儿难以掌握的、学习有难度的美术技能,教师应采用游戏化的情景,儿童化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绘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地接受技能的学习。
在《足球场上》这个绘画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对这个绘画内容的兴趣,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踢足球时人物的不同动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一个四肢可以自由活动的玩具娃娃充运动员,然后请幼儿分别模仿玩具娃娃的各种动作,让其他幼儿仔细观察同伴的姿态。这样一来,幼儿都对现场模仿动作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同时也真正了解到了足球场上人物的动态,为正式绘画奠定了基础。
3、儿歌记忆法:(ppt12—4)绘画之前以儿歌或者猜谜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在一开始就能将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预定的对象上。
如:绘画----小猪(王老先生我六十八,耳不聋来眼不花。你别看我年纪大,可是力气一大把。屋子前面有块地,就想养些小东西。)
(大圆中圆套小圆,小圆变成娃娃脸;中圆里面月牙弯,上面开着两扇窗; 大圆上面牵条线,下面倒着两座山;咦,变只小猪给你看。)
4、正面鼓励法:(ppt12—5)这是指教师在绘画的过程中使用表扬、赞美等肯定性的语言评价幼儿、鼓励幼儿,促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树立自信,提高兴趣。如:在一次画饼干的活动中,一位男孩只在画纸上画了许多方形,一块饼干也没画。当我走过去时,他连忙把画捂住,很明显知道自己“画得不好”。而坐在他旁边的女孩立刻报告:“他不会画饼干,他什么都不会。” 如果此时老师只一味地鼓励“你画得很好嘛„„”作用并不大,说不定会让他更难堪。我想了想便随意地说:“不会画饼干可以画别的东西,饼干罐子、饼干的包装袋„„都能画呀!”听我这么一说,男孩捂着的手放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有所发现地说:“这是罐子,用来装饼干的。”我及时夸奖了他与别人不一样的想象,引来其他孩子一阵赞叹。待活动结束时,我发现这个孩子画上的那些“罐子”里都画满了“饼干”。正是这样一来有效的指导方式,帮助他克服了困难,战胜了自卑。
七、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培养相结合。(ppt13--1)
许多的操作经验提醒了我们,要调节好技能培养与幼儿创造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观念思潮的澎湃涌动下,幼儿美术教育技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重视技能,忽略创造性培养,或不谈技能,只求创造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都会严重制约和阻碍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是要和创造力的培养整合起来的。我们要在引导幼儿学好技能的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幼儿用心地画,创造性地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如:想象画----《洞洞里的秘密》
另外,(ppt13--2)我们还应增加幼儿获取生活经验的机会,要多带幼儿观察自然与社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与精彩,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灵感,鼓励幼儿运用学到的绘画技能,创造性地表达。
八、绘画作品的评价(ppt14--1)(ppt14--2)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评价活动是绘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幼儿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其应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且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ppt15—1)
(一)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幼儿的积极主动参与。(ppt15—2)在评价方式上更多的是教师一个人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教师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唱的是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的能力,这一切也形同虚设。
(二)只重视占少数的较好与较差的作品,忽视大多数的一般水平的作品。(ppt15—3)
教师评价时仅指向于一些好的或明显不足的作品,如果是从肯定优点,发现问题的角度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许多教师似乎认为评价工作就是“寻找”处于两个极端发展水平的作品,评价对象仅在于此而已。对那些占大多数处于一般水平的作品则常常忽略,没有指出其不足在哪里,应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三)只重视幼儿美术作品的结果,忽视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ppt15—4)
教师评价是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对于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诸如构图,着色,形象性,技能技巧等的这些作品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这些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缺少引导与肯定。(四)只重视幼儿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现状,忽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ppt15—5)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只看见眼前的作品结果,忽视幼儿美术能力前后的差异,忽视幼儿美术的发展和进步过程,只是采取横向比较的方式,缺乏爱心,细心,不注意观察幼儿的微小进步,缺乏对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纵向评价。
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是每位幼儿有成功的体验。评价中也可以提出幼儿的不足,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要巧妙地指出,不能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如何正确、及时的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过程评价(ppt16--1)
这是看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习惯方面等,如观察幼儿是否主动从事美术活动,对美术活动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完全沉浸其中,还是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活动中企图停止或张望别人做什么等;观察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注意集中与持久程度;观察其作品是自己决定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以鼓励为主,让孩子的绘画过程愉快,适时适当引导观察、引导想象,鼓励他们大胆操作,使绘画过程流畅、自然。
2、结果评价(ppt16--2)
孩子的画在一定意义上是他与别人交流的方式。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观念去限制、约束、要求孩子,可以通过孩子自己的解释来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借机锻炼他的语言能力,并顺势谈一些自己的想法。(ppt16--3)(比较两幅作品)
3、审美评价(ppt16--4)
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整体效果,主要包括构思、造型、着色等方面。如观察幼儿是否在创造之前预先想好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有的能在事前构思好,动手之后围绕构思创造;有的预想出局部;有的动笔后由痕迹想到什么画什么,还如观察和评价色彩上是鲜明生动,涂色均匀,还是色调单一,涂色不均等。诸如形式、色彩的美感评价,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审美经验,和孩子一起成长,看些有关的书,多与专业人士、老师交流,肯定会做得更好。
审美评价是幼儿发展审美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审美评价,可以更好发挥孩子的天性,激活潜质。
4、相信孩子的天赋(ppt16--5)
孩子在许多方面的发展都常让老师和家长有吃惊的感觉,画画亦然。
(ppt17)请准备好纸、笔,让孩子们尽情地画吧!(ppt18)感谢协助拍摄的幼儿园(ppt19)结束播放
2008-05
第二篇:让每一个孩子充满阳光
让每一个孩子充满阳光
在暑期师德培训中,大关实验幼儿园王连园长来我园进行师德讲座。王园长要和我们一起来谈的话题是,让阳光温暖每个幼儿的心里.“阳光就是爱”王园长和我们一起分享了,在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教学教育之谈。王园长问道:“怎么样让自己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怎么样体现自身的价值。我认为:给每个孩子同样的爱。王园长微笑的点了点头,我们教师要用爱,拥抱每个孩子,用美好的心灵去相互碰撞出火花。
听了王园长的讲座,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教师应该用心灵去培育心灵,用人格去感化人格,用爱心唤起爱心的教育事业,要求在教育工作中理智与情感兼有,智慧和爱心相融,我认为一个教师可以不具备靓丽的外貌也可以没有过硬的唱画弹跳的技巧和理论知识,但是要有热爱孩子的心灵、敏感、耐心及对生活有足够的信心。我想只有这样,孩子才拥有良好的心理成长空间,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记得,在上学期开学那几天,淇淇是我们班新生之一,入园前和爸爸妈妈在加拿大生活和学习。由于她对新的环境感到害怕和陌生,一直哭闹的不想上幼儿园。这天,淇淇已经和妈妈说好了上幼儿园不哭的,可是不知为什么,看见妈妈离开还是流下了眼泪。可她又不想让别人看见,因为妈妈说过宝贝长大了不准哭,要不会让人笑话的。这时我走到她的身边,淇淇把头低下来。我说:“淇淇你怎么啦?”淇淇把头扭向另一边。我摸了摸淇淇的头说:“这多象妈妈的手呀!”,淇淇眼睛又泛酸了。“淇淇不哭,妈妈下午早早就会来接你的。”一听见“妈妈”两个字,淇淇的眼泪又忍不住哗啦啦掉下来了。她就想躲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淇淇别哭,”小朋友都围了过来拉着淇淇的手,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们一起去玩搭玩具吧”,可是淇淇用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紧紧的抓住我的衣服躲在我身后一步也没动。我每天早上都很担心淇淇的情绪是否稳定。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这次谈话的内容是“我最喜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在开动小脑筋,而她呢正捧着一本睡美人的书全神贯注地看着,于是我就让她把书里的内容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她很高兴地答应了,你看她讲起睡美人来是头头是道,对小朋友的提问也是不厌其烦地回答,看着他如此的耐心,我竟无法把眼前的她和整天哭闹着要回家的那个孩子连到一起,我灵机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 于是我就让她来做小老师,专门给小朋友讲她喜欢的故事,同时鼓励、表扬她的每一个进步,也进一步对她提出希望要求,几天下来,她慢慢的有了一些进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大。从一开始哭闹着不想上幼儿园,到现在又活泼又开朗的淇淇真是大转变,她现在班里面又会说,又会唱,说到跳舞更像一个小舞蹈家,在小朋友面前大胆自信的翩翩起舞,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大,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大,更会是一个全面发展出色的小朋友。
我们从芽芽班升为苗苗班了,同样,开学又增添了许多新来的小朋友,我会用阳光的心能使这些新来的小朋友尽快适应幼儿园,我用一颗治热的心让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幼儿园的小朋友,喜欢幼儿园的老师,甚至,爱上幼儿园。那么:多给这些孩子一点爱的阳光,我想,孩子们的心肯定充满温暖的阳光!
第三篇: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
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
作为一名教师,怀着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学困生是我一贯的做法。随时一句鼓励,随时一声赞赏,随时一张奖状,都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爱学、乐学是关键。学生最大的幸福是获得老师、同学的赞赏;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学生听老师的话、成绩好。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是我们教师搞好教学的关键。
常有人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它能帮助你教育好你的学生。经过这三十年的教育见闻和经历,我深信这个观点:一个教师只有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爱去对学生的爱,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那就肯定会给学生带来许多有益的改变。把带着爱的目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送给学生,那么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充满阳光,甜滋滋的。
我们班有几个学困生,我经常和他们面带笑容交谈,问一些生活情况,问哪里不会,并且鼓励他们,不会就问老师,老师会乐意为你讲解。他们都说:“以前,我们怕老师,作业不会做,老师会责骂我们,罚我们抄十遍。现在,你教我们,我们不怕你,因为您把我们不会的教会了,我们能完成作业。”我还注意学困生脑子反应慢一些,布置作业只是别人的一半。所以他们每天和其他同学一样快乐,心里充满阳光,学习就不难了。
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老师:任何一个孩子1 在他们的心灵中,都期盼老师给予他们爱,哪怕是不经意的一眼和一笑,都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千万不能歧视学困生,用言语打击,体罚,罚抄作业等,这样只能让他们越来越差。产生厌学心里。要想使班主任工作获得成效,对孩子们的爱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与学生达到感情相通,心理相容,形成朋友之间的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在爱的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孩子的工作。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他们不值得爱的时候。”所以教师对孩子的爱,首先,表现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不服管教、屡教不改、调皮、爱惹事、学困生等这类型的学生。
我们班有一个叫马宝龙的男孩,他成绩很差,每科成绩只有二、三十分,语文老师把他调到后排,认为学困生放到后面不作重点教学。可是,经过几次提问、做作业、板演、谈话。我发现,原来马宝龙是近视眼,坐在后面看不到黑板,从此我把他调到前面第一排,成绩直线上升。有的数学题目做不出来,是因为字不认识。以前几年老师就没有发现,主要对学困生不重视,不关心。所以,孩子需要老师的关爱。现在马宝龙,只要我让他和几个学困生板演,他都第一个做好,而且完全正确,我立刻在班级表扬一番,我看出他心里充满喜悦。
作为老师,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沐浴爱的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要多发现他们的长处,让他们乐善好学,孩子有问题,就需要老师细心去观察了解,给予关爱,不能不闻不问。我们其实能够使孩子们成为可塑之才,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发现孩子的优势,站在孩子成长和鼓励孩子进步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让孩子无拘无束地与老师沟通,找出孩子不足的原因,用点滴的爱去帮助孩子。
爱是老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方式,适用于部分学生。但在我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中,“励”字用的几率更多些。“励”可解读为:鼓励、勉励、激励、奖励、磨砺等。
所谓鼓励式教育法也称赏识教育法,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多采用鼓励式教育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师要更多的运用“换位思考”去对待学生,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诚心诚意的对待他们,用更多的鼓励性的语言去滋润他们渴望雨露的心田。那么怎样实施鼓励式教育法呢?
首先,我来说一则简短的故事:
本学期开学转来一个女学生叫冯欣茹,校长让我给她检测一下成绩。看外表,一双水淋淋的大眼会说话似的,可是,试卷做完才知道,成绩很差,考48分。后来,我常对她说:冯欣茹,你的眼睛这么聪明,成绩不好,我没有想到,你只要勤学好问,成绩一定会好的。你哪里不好,就问我和同学。她照我的话去做了,后来常举手要求板演,每次都第一个完成,且非常正确,我立即表扬她。现在,她在班级交作业都是第一个,我每次都说:“怎么快呀!”于是,我特地写了一张奖状给她:冯欣茹同学进步特快!我看出她,心里无比喜悦。在班里又鼓励其他同学:只要你听老师的话,认真学,进步快,老师就发奖状。
有一位特级教师在上一节公开课,她提问一个孩子:“八减五等于几呢?孩子回答等于二,这位老师没有说回答错了,她这样说:回答很好,就差一点点。”这就是鼓励。有人这样说,鼓励——赞赏,是教育成功的桥梁。教师对儿童真诚无私的鼓励,赞赏是激发他们积极性的最佳手段,是培养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成功的桥梁,是教师工作的最高艺术。
赞赏使学生情绪饱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斯坎贝尔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要„„这种需要决定着孩子行为中的许多东西(愉悦,满足,高兴)„„自然情感贮存越是充实情绪就越高涨,行为也就越良好,他才能感觉到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教师的赞赏对优秀学生是途中加油,对后进生更是雪中送炭,因为后进生的缺点比较突出,易为人所发现,但他们的优点长处却易被人忽视。而正是这种习惯的偏见,使差生的长处和优点,漫漫的消失殆尽。所以教师能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长处,真诚无私的给予赞赏,大胆地给予肯定,会令他们在教师的赞赏中感受到一视同仁的温暖,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言行,这样从内心激发出来的动力是无穷尽的。
通过不断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展示他们的闪光点,我逐渐发现他们变得更加乐观开朗,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了!
鼓励和赞赏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前苏联教育学家索络维契克指出:“童年时代受人喜欢的孩子,从小就觉得是善良聪明的,因此才受人喜爱,于是他也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成名副其实而造就自己,成为有自信心的人。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窝囊废、懒鬼„„于是他们也就真的养成了这恶劣的品质”。因此,人的品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和社会公正的评价。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如果在一开始或者必要时给学生自信和鼓励,无疑会使他们在愉悦满足中不断强化提升自己。
夏树杨和王大举是我们班两位不爱表现的学生,两位学生品行端正,可是就是提不起精神,做事总是力不从心,老师平时也难以关注到他们。但我总想把两位学生的潜能挖出来。在今年的五月,学校举行了“阳光少年实践教育活动”,在当天的结营仪式上,我建议教官选他们俩为小队长,代替大家完成最后的任务,开始他们有些犹豫,在我和教官的鼓励下,他们终于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在整个活动中,他们的能力被释放出来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在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两个孩子变化很大,愿意积极的参加学校的活动,能帮助老师分担一些事情了,特别是夏树杨以前学习积极性不高,孩子学习本身很好,于是我建议他多参加数学竞赛,孩子听进去了,现在提起数学,便信心满满,现在还是我们班数学学习的标兵呢!看到他们在我的鼓励下,渐渐变得自信勇敢积极,我想这也许是做教师最幸福的事吧!
赞赏和鼓励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对学生真诚的赞赏本身就会有对学生尊重的爱悯,关心学生的细微进步,一视同仁,不记小怨,这样的热情和品格本身就是一种感染力。就是对学生一种身体力行的一种表率,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师对学生真诚无私地赞赏和尊重,更会加深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尊敬,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在我的教育方式中,还有奖励,奖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奖励一支笔,一本练习本,一张奖状,一本课外读物,树立“各科学习标兵”,给予全班通报表扬„„以及“激励”的教育方式,主要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步的学生,鼓励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鼓励对儿童是一剂良药,儿童是需要鼓励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
最后,我呼吁广大教师,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们心里充满明媚的阳光!
第四篇:让幼儿的水墨画充满生命色彩
让幼儿的水墨画充满生命色彩
梅
雪
水墨画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通过水和笔墨的无穷变化产生出生动、简洁、概括的艺术效果。水墨画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幼儿喜爱。幼儿通过学习可促进手眼协调及各种能力的发展,让他们从小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热爱自己的祖国。近年来,我园开展的水墨课程现已初具特色,就此简单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水墨画教学游戏化。
教学游戏化,是谋求把枯燥的笔墨知识溶于有趣的游戏当中,使笔墨教学具有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追求游戏的境界,在游戏中积淀一个人的素质,淡化目的,强化手段,重过程,轻结果。
例如:我给水墨画兴趣班幼儿上的第一节课,当我拿着毛笔站在幼儿面前时,发现幼儿都很好奇地看着我手上的毛笔,直觉告诉我,幼儿对水墨画是一无所知的。于是我转身在宣纸上用侧锋画了具有墨色变化的一笔,然后请幼儿认真观察。于是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个问“老师,为什么你一笔画出的墨有深有浅呀?”那个说“有深墨有浅墨好好玩啊。”于是我逐一回答了幼儿奇怪的问题,并向他们讲解了墨色变化的原因,然后还利用与颜色的调配画给幼儿看,使得幼儿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说要学画水墨画,于是我就让幼儿大胆地作了尝
试。这样,幼儿不仅对水墨画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更产生了要绘画的欲望。
中国画很讲究线条,可以让幼儿练习线条游戏,比如让幼儿分成小组用毛笔画浓淡干湿不同的线条来进行钓鱼比赛,或进行用毛笔画线条走迷宫,兴趣非常高,以后用线条画画逐渐会得心应手。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使水墨相溶,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让他们在无意之中学到中国画水墨画的技巧。小朋友们边画边乐,在这样的活动里,画画不仅是画画,它早就成了孩子们的游戏了。所以,要让教学成为游戏,一定要让孩子感到有许多奥秘和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与冲动,让它成为自愿尝试的一种活动。
二、提倡写生。
为了能更好地学习水墨画,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积累资料,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大千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种图象是永恒不变的,只有让幼儿亲自去观察事物,掌握其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把平时观察的印象储存起来,为美术创造活动积累素材。先从幼儿园中找,然后到幼儿园外找,引导观察小草颜色的变化,吹落的枯叶,丰收的水果,盛开的菊花等等,在观察过后的水墨画活动中,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颜色,自主地画画,将自然界中的美通过水墨画表现出来。小朋友们的创造力超出了我的想象,尽管有些作品看上去幼稚
可笑,但孩子们将心里美的情感通过笔尖流淌出来,它具有明确的个性和心意。在画水墨画活动中是自由的,是轻松愉快的,而且也有利于幼儿思维的想象和技能的发展。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水墨画创作的起点,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引导得当,他们个个都是小画家。
三、多种形式的水墨画教学。
营造一个让幼儿感受水墨画的氛围。课堂上让孩子用各种感官,听、看、身体感受水墨中的景和物。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音乐和美术灵活的结合,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画展,组织幼儿多看水墨画,欣赏大师作品,从中领略齐白石、李苦禅、崔子范等大师们的艺术风范,在孩子们扩大艺术视觉和思维空间的同时,使他们的作品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孩子们的创作试验不宜干预过多,最好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快乐地进行。老师的任务是发现和肯定他们的进步和长处,赞扬他们的创造性,保护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在水墨画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塑造他们的个性。水墨画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的绘画技能有多么熟练,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教画水墨画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水墨画教学活动,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成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钻研探索,寻求灵活可变的途径、对幼儿进行
因人而异的教育,最终引导他们迈入中国水墨画这个多彩多姿的艺术殿堂。
第五篇:让孩子永远充满疑问 教学随笔
让孩子永远充满疑问
甄码小学 刘立红
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后,使我感受颇深。课程留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的大脑充满疑问,并让孩子知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不让孩子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煞费心思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即对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而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人才的关键。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思维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它具有如下意义:有助于储备丰富的知识信息量,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让我们的孩子永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