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特色汇报材料
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打造内涵发展特色
陶行知先生早在六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办学要有特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的主张。可见,办学有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办有特色的学校就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学校发展的前提。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校的特色工作做以汇报。
一、千淘万漉,明确内涵发展方向
学校特色是学校建立品牌、提高社会区分度、提升声誉的重要途径。特色项目的确定既决定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方向,也决定学校最终能否形成“特色”并不断取得“特色效应”。
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国学经典的诵读与积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诵读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
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利用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有效补充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应学会2500个生字,认识3000个生字。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教学中,为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如《三字经》(1128字)、《弟子规》(1080字)等几个篇目,其文字总量达到3000多字,其中不重复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炼,是现行其它教材所不及的。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在经典国学的积累、诵读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更能从中汲取营养,丰厚底蕴,提升内涵,并为终身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我们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最
终将我校的特色项目确定为“经典国学传承特色学校”。这一特色项目的确定,为我校的特色办学明确了发展方向,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品位,使我校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二、咬定青山,传承经典国学文化
(一)结合课程改革,夯实特色建设基础。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新课改的操作者,对课改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进一步更新理念。选准以经典国学教学为突破口,按“人人参与、突出重点”的思路,组织教师人人参与培训,学习国学有关知识,掌握诵读方法及要领。根据本班实际选择性地补充国学教材的内容。并要求教师的最低积累量与本班学生同步,教师利用每周一节的国学课与学生一起欣赏、诵读、积累国学经典,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带领学生一起畅游书海,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国学经典篇目,并进行适当拓展。
2、加快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
我们把国学开发为校本课程,并编入课程表。每班每周一节国学课,授课内容以《小学生必背120首古诗》为主,并根据不同年级来确定补充内容。低年级重点内容为《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中年级为《论语》《中庸》《大学》及《增广贤文》的部分篇目。高年级为《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部分篇目和部分经典古文名篇、经典白话文名篇。同时我们还每班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以增强国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选用了已有的出版物作为国学课程的教材,因为中国经典文化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已有出版物里面会有比较专业的鉴赏知识,适合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进行有效地学习和运用。但是,国学作为校本课程,除去我们要积累诵读的经典篇目以外,我们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所积累的知识,把国学的丰富内涵根植到每一个人的心灵,让师生在无形中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中。因此,我们计划明年全面推出新的校本教材,目前校本教材的编写正在策划中,新的校本教材不仅根据不同年级选择经典国学篇目,还会加入名作欣赏、名家风采、现代诗歌、外国文学名篇、我的学习感悟、自创诗文等内容,把对国学经典的积累诵读拓展到中外佳作欣赏的欣赏与积累,进一步丰富校本教材的内涵,拓展师生的学习维度,为师生、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做好奠基。
3、实现学科整合。
学校在抓好国学课的同时,还注意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在国学课任课教师培训的同时,我们也组织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培训,扩大参与面。使其他学科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适当地渗入国学内容,如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同时,把岳飞、文天祥、陆游等爱国诗人的作品引入其中,使学生深刻体会诗文的涵义与诗人的精神境界。如音乐课堂上,就会适当加入一些以古诗为歌词的歌曲,让学生去体会诗词的韵律与美感。学科间的整合,使国学经典的积累途径不再单一化,而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体会继而积累运用。
(二)组织多彩活动,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不竭的原动力,新课标也将培养兴趣,激发情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学的学习中来,每周的一节校本课程课,我们力求新、活、趣。老师们激情地诵读、生动地讲解、渊博的知识,在课堂上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幽幽古韵声中,学生们被带入或亮丽、或深情、或感伤、或幸福的意境,让学生回味无穷,使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累诵读能力,各个班级都制定出每月标准积累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积累,班级还会根据积累量进行月评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有的教师还运用了分类积累的方法,如描写景物的,描写友情的,描写爱国情怀的等等,还有的教师运用了分层积累的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积累目标,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每个班级还组织学生对自己积累的诗文进行配画、改写、续写等,高年级的同学还会尝试创作诗文。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有着自己特色的积累本,每个班级每学期也会制作一本有着班级特色的积累本。同时为了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诵读能力,班级还会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诗文诵读比赛,情景表演比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积累与诵读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乐在其中。
三、前路漫漫,上下求索,走出特色新路。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学校的经典国学积累诵读活动始终在开展,但是还缺少系统有效地管理,从今年年初,我们把这一活动定位于我校的发展特色,才开始逐步走向正轨,因此,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很多。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国学教学体系,完成新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使这项工作实现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其次,我们要进一步结合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厚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的发展品位与内涵。
再次,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参与面,由小学辐射到中学,逐步实现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为学校特色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经典国学传承特色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将坚定地走下去,不仅要把学校带上一条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更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把中华经典文化代代传扬下去。
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打造内涵发展特色
——丰满区实验中学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丰满区实验中学 2010年12月3日
第二篇:国学特色
浸润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
数年风华,厚德润校,学校秉承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以诵读国学经典为载体,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经典美文映入每一个孩子眼里,让优秀文化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让中华美德延续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养成宏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独立弘毅的人格精神,通过传承国学经典之精华,培育笃学厚德之人才,打造魅力学校、魅力教师、魅力学生,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融国学经典于校园文化,育人“润物无声”
我们将国学经典的内容纳入环境,在校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课程软环境中,努力摸索着能与孩子对话的环境创设方法,从而使“无声的环境”成为“有声的老师”。
1.营造古色古香的校园文化。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和、勇、信、思”八个大字,它是全体康村师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追求,似一道清泉,流淌在每一位师生的心田。美德长廊呈现了图文并茂的励志故事,引导学生明礼诚信,厚仁笃行;文化长廊展现了精美典雅的以国学为主题的师生书画作品展,彰显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楼道间、过道旁再现了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即使是花坛内汉堡的花朵也充满诗情画意……经典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
2.创设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
走进教室,独具匠心的个性展示栏,主题鲜明的自主栏,琳琅满目的经典图书架,生机盎然的自栽植物群,凸显着每个班级的文化内涵。书桌上一本本耐人寻味的经典诵读笔记,黑板上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美文,一幅幅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读书标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国学经典就是这样“润物无声”的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发生了质的升华……
二、融国学经典于课堂教学 育人“潜移默化”
1.编写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册册书卷积淀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但往往经典过于呆板,孩子们不乐于接受。2010年,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编写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能够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的国学启蒙校本教材--《礼仪教育》(低、中、高段)。教材中的古诗文短小精炼,通俗易懂,小故事生动凝练,深受师生的喜爱。它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读书视野,积淀了文化素养,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将德育、智育和美育有机的融于一体。整套教材的编排继承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生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健康人格的塑造都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2.开设国学小课。
我们不断丰富校本教材,并把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开设国学课。每天早上开设一节10分钟的国学小课,每周开设一节40分钟的大课。采取“诵读+践行”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达到学识与品行的共振。我们以1-2年级为第一梯队,开设内容为《三字经》,任务是:诵唱中华传统美德童谣、儿歌、启蒙读物,以国学启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梯队,开设内容为《道德经》,任务是:诵唱古诗经典、对词吟诗,谈古论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梯队,开设内容为《论语》任务是:诵唱经典古诗文,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从而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材,理解诗人,感悟诗情,陶冶心灵,升华情感,达到提炼古诗精华,塑造健全人格的教学目的。
3.创新教学模式。
我们遵循现代教学原则,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已初步探索出基础传授课、拓展阅读课两种国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复习经典诗文--新课诵读--经典连接--明义导行--拓展运用”的基本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把古老的经典演绎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活性画面,如拍手诵读、画面跟读、器械配读、情景在线等。在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国学经典故事演讲、经典美文朗诵等备受孩子喜爱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三、融国学经典于系列活动 育人“无处不在”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自由阅读与定时阅读相结合,课内渗透与课外拓展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主题活动与专题研讨相结合,让经典融于活动之中,化枯燥为生动,有效地提升了诵读效果和育人功效。
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异彩纷呈
⑴学生诵读经典促成长
我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体系,坚持清晨一读。每天孩子们伴随着悠扬的乐曲,拿着各自喜欢的经文静静地读,轻轻地吟,朗朗地诵,与古人对话,与圣贤交流,整个校园书香盎然,古韵飘香。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彰显个性,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⑵教师悟领经典修身心
欲明其意,先诵其声,教师通过课内与课外读,个人与集体读,默读与感情读等各种形式,以读书笔记、读书研讨会、读书沙龙等为载体,在诵读经典美文中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感悟诗文中的真善美,礼义信,体味诗文中精美的比喻、喷薄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这样的学习使教师们多一些文化积淀,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说起话来字字珠玑,讲起课来融会贯通。
2.国学经典实践活动有条不紊
以“趣味式”植入学科课堂--学校重视学科渗透,将经典诵读活动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挖掘教材中涉及到国学经典的知识点,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经典内涵,从而达到理解和育人的目的。如语文教学中可开展古诗文教学的拓展学习;美术教学中结合古诗文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音乐教学中古诗文的配乐吟唱或舞蹈练习;体育教学中进行古诗文韵律操训练;信息技术教学中辅导学生编辑电脑古诗文小报,再如《品德与社会》中教学的“狼来啦”故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中“信”的内涵。
经典走进课堂,让单纯的知识传授型的课堂变成了在知识传授中净化心灵、塑造品格的“双赢”式课堂。学生们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着高尚、品味着正直、产生着纯洁…
以“滴水式”植入日常环节--在学生日常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将习惯与礼仪教育的研究覆盖到学生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唱经典。每到中午的广播时间,孩子们合着空灵的琴声后,学唱古诗文歌曲;每当音乐课、队会课,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学唱红歌,悠扬的歌声带着孩子们穿越厚重的历史,让他们在歌声中懂得“诗词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画经典。给古诗配画,给宋词插图,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把诗歌按作者、内容、主题分类,办成手抄小报……这也是学生学习国学的另一方式。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
演经典。在熟读、熟背经典内容的基础上,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尝试深入理解经文的内容,他们把经文里的小故事进行改编,设计台词,搬上舞台进行表演,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孟母三迁》等都成了同学们进行再想象、再创造的基石。
玩经典。大课间,孩子们以往拍拍手、跳皮筋等游戏的顺口溜如今换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经文,学生边做操,边诵读,既锻炼了身体,又诵读了经文。和谐的氛围,宏大的气势,让路人也驻足欣赏,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丰富性”植入社团活动--为更好的丰富国学教育形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开设书法、国画、剪纸、泥塑、乐曲欣赏等国学兴趣班,不仅帮助学生增加了识字量,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形成了人人爱国学、个个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以“主题式”植入大型活动--以“经典浸润童年 智慧点亮人生”国学节为契机,从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经典、师生风貌三个层面展示我校特色文化建设成果。学生以快板、情景剧、舞蹈、合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口诵之、心想之、行践之,受到润物无声的熏陶。
以“体验式”植入少队活动--我们坚持由文本学习走向生活实践,发挥国学的育人、感化人功能,使学生自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结合《弟子规》等内容,联系新形势要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首先是感社会之恩。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每逢“重阳节”少先队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德育教育基地--博康敬老院对孤寡病残老人进行梳头、洗脚、剪指甲等义务劳动,举行慰问活动;第二是感父母之恩。以“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为主题,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感恩卡片,写上感恩的经典名句,如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如“三八节”送给妈妈、邻居的阿姨;鼓励学生在每周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在班上宣读,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这些活动的开展,拉动了学生感恩的心弦,懂得了学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应该从小做起。
经典诵读与民族精神相结合。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播讲中华圣贤故事、爱国故事。并组织了以 “爱祖国 爱家乡 爱校园”为主题的班队会,举办了相关内容的手抄报展示。播种了行为,收获了习惯。活动的组织,亲身的参与,使中华文明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经典诵读与竞赛活动相结合。学校先后开展了古诗词背诵比赛、古诗词默写比赛、硬笔书法竞赛、“经典伴我成长”演讲、征文、讲故事活动、国学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古典诗词朗诵会等。通过读、唱、讲、品、书、画等形式,把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活动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渗透到活动中,从而丰厚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四、融国学经典于有效评价 育人“落地生根”
1.规范性评价机制保障诵读活动
每天上午经典诵读时间,由带班领导进行检查,详细做好记录;教师每周对学生背诵情况进行检查,学校把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落实,纳入教师学期考核。
2.阶段性评价机制促进诵读活动
通过阶段性的评价(教师评、互评、家长评),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3.鼓励性评价机制推动诵读活动
⑴学校对各班的诵读活动在抽查、比赛等基础上,通过对班级书香氛围的创设、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与使用、学生参加活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开展评选“书香班级” “书香名师”活动。
⑵建立诵读“积分卡”,根据学生背诵经典和名著阅读数量记分,背会10句记一分,满5分可得一颗诵读星。班级每月一次评出“诵读小明星”,每学期一次评出“国学小状元”。
五、融国学经典于特色建设 育人“开花结果”
1、确立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学校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思路都突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国学经典。由此国学经典深入人心,师生形成共识,形成学校共同发展愿景。
2、提升了教师的国学素养。
经过经典文化的滋养,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教师在一朝一夕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变得儒雅脱俗了教师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的善解人意,心灵更加阳光,工作更有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学生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与浸染下,学习兴趣浓了、信心足了;语言丰富灵动了;知识储备厚重了;记忆能力、识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强了,说话时常常妙语连珠,写作时处处引经据典。学生倘洋于经典名篇,智趣能得以培养,知识能得以增长。
4、促进了学生的人格优化。
学生在享受着“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天天诵读国学经典,天天做养德小事,心灵在天天受到洗礼,自动陶冶了高雅情趣,开阔了胸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经典的“活学活用”,使这些流传千古的智慧精髓,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诵读国学经典,学做儒雅少年”已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如今,走进康村如画的小学,你会感到扑面而来的国学经典的清风,你会为每位教师的温文尔雅喝彩,你更会为每一位学生的谦谦有礼欢呼。我们相信,只要有北二人的同心同德,上下求索,锐意进取,一定能够开辟出一片更加星光灿烂的国学天空!
第三篇:幼儿园国学特色
幼儿园国学特色
近年来,“国学热”教育界不断升温,不少幼儿园都办起了国学班,其中也有一些没有经验的园长对国学没有什么了解,只是一个劲的去教孩子读经典,方法用的不对,效果也不明显。
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才能将国学教育引进幼儿园,甚至作为品牌去打造呢?
1.确定幼儿园的国学教育理念和课程特色 2.国学幼儿园环境创设
3.国学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 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渗透活动
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国学,针对幼儿园引进国学项目通过16年的探索,最专业的国学幼教专家推出国学幼儿园创建8大体系:
1.幼儿园自动运营管理体系(园长运营智慧体系)
2.团队脱手管理打造系统(教师团队打造体系)
3.家长主动转介绍系统(家长工作体系)
4.多样化国学课程系统(国学课程体系)
5.环境创设系统(招生环境创设系统)
6.轻松免备课教学教研系统(教学教研体系)
7.大型活动标本策划系统(品牌活动策划)
8.联盟大家庭资源共享系统(全国联盟平台资源共享体系)
您还担心您的幼儿园的国学建设不够落地吗?至德国学为幼儿园引进国学项目推出的八大体系,真正实现“社区、园所、家庭”三位一体。首创督导团队全程跟进,您遇到的园所问题这里全能解决,半年到一年内帮您打造属于您的国学幼儿园。
第四篇:国学汇报
国学汇报
邓晓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难得学习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机会在私立学校是很少有的,我很珍惜。
2018年4月16-17日,我和李斌校长一起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课堂教学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十多位国学界和教育界顶级专家,通过“朗诵VS吟诵”两种方式,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文字美、音韵美、情境美、意蕴美,为来自全国各地的900多位校长和老师献上了一场激情饱满的国学盛宴!
开幕式上,南海小学的孩子们一袭古装,通过声声吟诵,表达出他们对传统经典和中华文明的致敬。他们抑扬顿挫的语调,时而如江水奔腾般磅礴,时而又如涓涓溪流般细腻,他们用赤诚之心演绎着经典,诠释着经典,传诵着经典。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校园上空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大家的心头荡漾。
开幕式后,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伟先生进行了题为《“五位一体”--小学国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赵院长指出国学经典教育系统以“五位一体”(教材、教师用书、教师培训、教学系统、国学专用教室)的方式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学习链,是一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开放性的教学系统,使国学教育成为了有生命力的教育。
赵院长的专题培训结束后,会议正式进入4月16日常规朗诵方式的观摩课环节。
第三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学评比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卢慧丽老师和特级教师朱红甫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了观摩课《千字文·龙师火帝》和《论语·学而不厌》。卢老师在课堂上引入优美的琴声、动人的神话故事,为大家展现了一堂多彩而精致的国学课;而朱老师用他生动幽默的授课方式,层层深入,展现了自己对经典独特的解读。在之后题为《在诵读中享受经典之美》讲座中,朱红甫老师指出,讲解只能使人了解表面,而诵读则能让人享受经典之美。诵读既是教学的方式,也是教学的目的。因为诵读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有声语言表达活动,是一种由文字语言向有声语言转化的过程。著名朗诵艺术家苏洋老师做了“经典古诗文朗诵技艺”的专题培训。苏洋老师以专业的角度传授了古诗文朗诵的技艺,并在专题培训后,为大家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朗诵技艺。他的声音低沉浑厚,富有磁性;他的朗诵婉转悠扬,似水如歌,让听众完全沉迷其中,久久回味。
小学骨干教师李华伟的观摩课《论语·论<诗>》,如同初春的一抹阳光,暖暖地洒进学生和老师的心田;广东省骨干教师白皛的观摩课《笠翁对韵·一东》,音韵与动作相结合,有趣有味,让所有的音韵美都无声浸润在大家的心中。
古诗词吟诵教学专家陈琴老师的到来将会场的气氛带向高潮。在为大家展示的《诗经·木瓜》一课中,她那婉转动听的吟唱,绵远悠长,久久回荡,真可谓是余音绕梁,令人神往。课后,陈琴老师解读了素读经典,对于日常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教学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她认为:“诗教是教育的始业课程”,这一观点也引发了大家对母语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中学高级教师彭才华老师和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为我们带来精彩绝伦的观摩课《渔歌子》,两位大师时而幽默风趣,时而神情严肃,使我们也仿佛置身于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之中。
在随后的微讲座中,袁友其老师进行了古诗词教学课例分析,彭才华老师基于小学古诗词进行了诵读教学,赵志祥老师进行了古诗词创新教学例谈。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度剖析,使大家全面了解古诗词,认识古诗词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大家对于小学国学教育水平的理解和认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4月17日,虽然天空中飘洒着丝丝细雨,却依旧不能减却大家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近900个座位,依然座无虚席。
这次学习,我看到深圳南海小学的孩子们素质很好,孩子本身有一定的吟诵基础,同时学习吟诵的热情高涨。希望以后我们带的孩子也有这么高的素质,任何时候拉出去都能得到别人的佩服和称赞。我也见识了大师们各种腔调的国学吟诵。有的调子很好听,有的勉强可以接受,有的却很难听。大师们教给孩子们的都是相对好听一些的调子。我发现,不管哪种腔调,要想让孩子们学会,都需要把这首诗当一首歌的歌词一样反复吟唱。所以我不得不感叹,大师们的吟诵技能都是时间磨出来的呀!
这次学习唯一遗憾的是,所有大师们的吟诵课都是给三年级以上孩子上的,没有哪一个大师告诉我们该怎样给一二年级的孩子进行吟诵启蒙,看样子这方面我们自己还要摸索。
两天观摩学习之后,广大师生依旧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这浓浓的国学氛围之中一首诗,一篇文,都在传承着中华几千年文明,也照亮着人生的成长之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传承和弘扬下去,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经典,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进,戮力同心,一起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而共同奋斗吧!
第五篇:特色汇报材料
近年来,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但是,我们觉得,要想把学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转变教育观念、管理创新是学校特色教育的前提。于是,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深入挖掘,学习探索,不断摸索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
1、科研兴校名师引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深知,没有理论支撑的教育是走不远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不懈严抓教育科研工作,先后有3名教师被评为“长春市教育科研新秀”、7名教师被评为“长春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教师获奖论文136篇。现在,我校有三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分别是《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内外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展示平台。我校吉冰华老师先后代表绿园区参加了市级语文学科教学技能大赛、市级数学学科“新世纪杯”优秀课评比均荣获一等奖,李海霞老师参加市级数学学科优秀课评比荣获一等奖,刘丽老师参加吉林省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刘志铭老师参加市级体育学科优秀课评比荣获一等奖。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2、文明礼仪成为学校的开放窗口。由于学生多数为农民工子女,礼仪修养和养成习惯普遍较差。自2009年以来,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开展了 “美在文明、爱在礼
仪”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不断提升。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辅导员姚萍老师被特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表彰大会。14名同学被评为全国文明礼仪之星。
3、书香校园提升了学校的品味。经过我们反复思考和论证,大家达成了共识——唯有读书是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捷径。多年来,学校积极倡导“学校要有读书风,老师要有书卷气,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一理念,积极开展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学校还分别和长春市少儿图书馆、吉林省少儿图书馆建立手拉手关系,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2011年4月,长春市少儿图书馆在我校开展红书漂流活动,并召开了启动仪式,原吉林省文化厅厅长邢志给学生做了一场关于读书的讲座。今年五月份,市少儿图书馆在我校建立图书分馆,保证我校每年1500册少儿图书的循环使用量。读书活动的开展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礼仪修养。
4、书画特色成为学校对外的名片
学校确立了“书画展风采 足球强健体”的特色办学思路。实施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几年,学生在参加各级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组织的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多达800多人次。学校被长春市文联评为书画特色校。2008年被命名为书画特色写生基地。2011年6月在绿园区“翰墨书党建,丹青绘发展”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专场上,学校上交参赛作品70多份,有25名同学获奖,占绘画作品获
奖人数的四分之一。在“吉林省首届农民工子女书画大赛”上,我们学校的作品成绩突出,40幅学生作品在吉林省博物院进行展出。此事被多家媒体报道,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5、足球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足球特色教育。组建了校园足球队,坚持不懈的进行训练,使足球队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2009年学校被确立为长春市首批足球试点学校。在今年上半年,我校足球队取得了小组赛亚军的好成绩。在2011年区艺术节特色展示专场和今年的全区运动会上,我校的足球特色表演队进行了足球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深知,这些点滴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是用我们全体师生的汗水和智慧换来的,因此,我们会倍加珍惜。同时,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上级政府领导对我们四季青小学的关怀和重视,几年来学校的可喜变化就可以说明一切的,尤其是今年,更是令全校师生鼓舞,教师的干劲儿更足了,孩子的脸更加灿烂了,在这里,我想代表全校850个孩子,真心的感谢上级领导,但是,我感觉无论用什么语言也不能表达这份谢意,唯有用行动来表达才是最好的证明!请大家相信,我们四季青小学的全体师生不会吝惜汗水的!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完善学校内外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在2012年末各班安装班班通,从而满足教学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名师上,因为学校要以质量立校,质量要靠名师引领。
虽然我校的各项工作已经赶超了区内很多兄弟学校,但是,我们
仍然觉得有许多客观因素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1、校舍严重缺乏。一是班主任没有办公室,缺少备课、批改的基本条件。二是幼儿园教室、寝室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导致周边许多适龄儿童不能入园。
2、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年龄偏大,不能很好的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目前,我校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都没有足够的专业对口教师,而且,个别学科的教师年龄偏大,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校园周边环境较差。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校园周边环境一直没有很好的改善,小商小贩络绎不绝,严重影响了校园校舍的管理。
总之,无论我们曾经取得了多少成绩,也无论我们现在还是将来要面临多少困难,我们四季青人都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争取为上级领导,为所有关心我们的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