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体会1吴丽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体会
涧西区青岛路小学
吴 丽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体会的能力.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正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地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1.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数学问题尤其是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有时候,一道简便算法,一个图形面积或一道应用题,小组成员的解答方法甚至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并且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让学生学会了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例如:我在“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其面积计算公式”的复习课中,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每个小组自己编排、表演小型舞台剧达到牢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教学目的。其中,有个小组配合默契,表演特别精彩,不止是剧本,道具,造型,舞台设计一应俱全,而且小组创设的情景很容易把大家吸引到活动中。首先,长方形大哥邀请好朋友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来家里参加它的生日聚会,之后通过小长方形弟弟与这几位朋友初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和交谈中强调了这几种图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从而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在欢快的气氛中大家为长方形大哥唱“生日歌”。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我能感受到他们在有效学习知识,快乐记忆枯燥公式的同时,也在学习怎样与他人合作、交流。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
3.满足了每位学生倾诉的需求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以后,学生就会有自己的看法,并且都急着想回答,仅靠在课堂上的个别回答,显然不能满足学生这种倾诉的需要。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满足每一位学生交流倾诉的愿望,既是尊重别人,又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好方法。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了个别学生滔滔不决而有些同学沉默寡言的现象,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也不是不想谈自己的看法,只是担心出错而犹豫,不敢开口,于是我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先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使那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同学也都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久而久之,组内的每位成员不仅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且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汲取他人的长处,归纳众人的意见,提高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4.促进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例如:在美丽的校园这一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收集数据,确定位置,确定比例尺,绘制校园平面图,老师参与小组对作品的讨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打下基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元认知能力,还可以使各层次的学生快乐地在合作中学习,使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地全面发展。
第二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体会
2003年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校全面铺开,我有幸地成为课改实验组的一员。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课堂上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积极采用。在几乎所有的公开课教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实质的合作,有些小组合作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则过于简单,没有合作探究、交流的价值;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生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充分的准备,合作时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如何在大班额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学习,我明白了要想在大班额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对全班85位同学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将每组4—6人按照好、中、差进行搭配组合;然后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并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如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为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我还经常改变小组的形式,采取组长轮流制,让学生总有一种新鲜感。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我的合理分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其次,要教会讨论方法,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分组以后,学生并不会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2)要求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后,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是自己说完就完了。(3)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能把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地训练,学生基本能掌握讨论的方法,能在小组内愉快地合作学习。
三、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识内容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校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七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七年中,我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师生间、生生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将神、交往艺术等合作品质都得到了提升。但是,新课改的路程还很长,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出最佳的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点滴谈
小组合作学习点滴谈
南靖实验小学刘惠敏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产,与人分享。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已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在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的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中有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一、选拔并培养好小组长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会盲目行动、会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目有些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乱,教学只能事倍功半。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好小组长就显得互、至关重要。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组织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的组织合作交流,使组长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人先说,不会说的听后再说,力求每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的协调,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该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做出的不同见解,并及时准确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合理的合作环境的营造,能使合作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合作成果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因此要做到:(1)多给时空。没有一定的时空,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在小组时,每下位学生都必须,而且一定要拥有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颇为宽裕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2)多给帮助。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对症施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组长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忙。其次,教师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清泉学校 肖世洪
2014年3月23-39日,我们青白江区六所中学一行35人到河北围场县天卉中学观摩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成果。每天上午听了他们的两节课,上午十点二十听赵平主任的关于高效课堂、导学案及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段海仁老师关于学习小组的建设的专题讲座。和授课教师及课改成型的教师进行了座谈,听了赵平主任的经验介绍,观看了他们的升旗仪式和课间活动,参加了他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参观了他们的校园文化,和指导老师及学生的交流,每天下午再听两节课。我教的是英语,但是我听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地理、生物、历史。作为班主任我也重点学习班级管理和学习小组的建设。感受很震撼。结合自己对课改的认识以及学校实际浅谈几点思考:
一。学校的领导要转变思想,高度重视,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必须性、紧迫性。从赵平主任对天卉中学课改之路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领导认识到了学校发展的困境,产生了“穷则变”的思想,进而认识到“课改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课改小组,学习课改理论,在思想上对课改形成初步的认识;接着,走出去观摩学习,请专家、课改成熟的老师到学校作指导;特别是带领学校全体教学一线教师两次赴杜郎口中学的观摩学习,震撼了教师的心灵,催生了课改的动力,坚定了课改的信心;从模仿开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
二。教师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认识到课改的可行性、长期性、实效性。对于课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老师们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持怀疑态度,再者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从天卉中学的课堂结构和课改经验来看,他们的课改就从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模仿开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从 “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着课改的持续动力,杜绝浅尝辄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认识到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另外,教师尝试课改一定要认识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解放教师、发展学生、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课改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的扎扎实实。我们是在课改,而不是在“作秀”。尽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这种模仿是为了探索形成我们自己的课改模式,所以不论最初的模仿,还是今后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课堂的实效为前提。我们既要课改,更要质量,课改是提升质量的前提,质量是推行课改的成果。
三。学生要加强培养,树立信心,细致管理,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划分好小组后,要培养好小组长(组内学科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职责;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其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到本小组中每一名学生,不让本组内任何一名成员掉队。进而实现“弱者优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的课改理念。其次,要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受传统的影响,学生到讲台上去展示,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老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展示时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学,声音要洪亮,吐词要清楚,不要让身体挡住了要展示的知识点或任务项;重点知识要做上标记等心态和方法上的指导,既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与展示。最后还要建立起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管理机制,用制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最初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要靠规则的强制,等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他们自己自觉的习惯,合作、互助、交流、展示变成了一种强烈的需要,课改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6-10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再天卉中学的考察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将来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10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3名、和学困生3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小组长并不是固定一人担任,在英语课堂上由英语最好的任组长,在数学课堂上由数学最好的任组长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算数平方根》一课时,赵平老师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算数平方根?”“它和平方根有什么关系?”“如何求算数平方根?”然后,讲同学们分成三个组,每个组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学习目的的解读,让学生在小组内读学、研学、讨论、展示、老师答疑。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和知识的把握以及运用等。如教学《Unit4Don’t eat in class.》时,孟庆兰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
conversation 和text ,看谁读的最流利,谁背诵的最流利。通过小组讨论找出Molly 的九条rules。然后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优秀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最后,我希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一起参与课改,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学习成为快乐幸福的事情。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欢哥”。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