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应工程,学习感悟
化学反应工程学习感悟(材化学院,摘要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以及生产工艺、环境保护、经济学等知识领域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工业规缕化学反应器中化学反应过程与反应物系质量、热量、动量传递过程即“三传一反”同时进行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核心就是对反应装置中的操作过程进行定量的工程学解析。
关键词 认识;影响;建议
对反应工程的认识
接触这门课有一学期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这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看来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以及生产工艺、环境保护、经济学等知识领域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与反应物系质量、热量、动量传递过程即“三传一反”。
对所研究的化学反应,以简化的或近似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述反应速率和选择率与温度和浓度等的关系。这本来是物理化学的研究领域,但是化学反应工程工作者由于工业实践的需要,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不同之处是,化学反应工程工作者着重于建立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式,而且更多地依赖于实验测定和数据关联。
对一个特定反应器内进行的特定的化学反应过程,在其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反应器传递模型都已确定的条件下,将这些数学模型与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等方程联立求解,就可以预测反应结果和反应器操作性能。由于实际工业反应过程的复杂性,至今尚不能对所有工业反应过程都建立可供实用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反应器传递模型。因此,进行化学反应工程的理论研究时,概括性地提出若干个典型的传递过程。
这门课对我的影响 在学习这门课时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同时它的综合性,其中涉及到很多门学科的知识。如微积分、数值计算、化学动力学、化工原理、传递现象、催化原理和计算机技术的衔接、融合。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直接依赖于化学动力学;理想反应器和非理想反应器的模型描述需要进行质量衡算和热量衡算,这涉及到传递现象、化工原理的知识;反应器数学模型的解需要用到微积分、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技术的知识;非均相催化与催化原理密切相关。
所以我觉得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很多自己学过的,或是正在学的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在其他课程方面的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帮助我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所以我觉得这门课虽然计算多很繁琐,但是对自己综合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对反应工程这门课的建议
我觉得学习的过程要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老师可以多讲一些实际中的例子与之结合,或者讲一些不成功的例子,让我们在学习中找缺点,在这找缺点中学习。例如在返混这一概念的学习中,例如,针对丁二烯氯化制二氯丁烯的开发,根据化学反应工程理论指导认识反应特征,温度效应要求反应器内不出现低温区,否则造成反应选择性差,为使反应器内不出现低温区,最直接的方法是将两种物料各自预热,然后进入反应器。但是丁二烯容易在预热器中发生自聚,造成换热面的污染,使换热器不能长期运转。因此,从工程的角度,不宜采用用原料预热的方式,可利用返混使进入反应器的冷料与反应器中的热料迅速混合,使冷料可以立刻提高温度。正如全混流反应器中提到,充分的返混将使反应器内的各处温度和浓度均匀,并等于反应器的出口浓度好温度。
要学会用工程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强调从分析工程因素的本质入手,针对反应动力学特征来判别工程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只有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把握了工程因素本质及反应特征,分析了工程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程度,才能从反应过程设计和操作上提出优化的工程措施,解决工程问题
第二篇:反应工程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通常简称为反应工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设计与分析。
2、传递现象包括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再加上化学反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传一反。
3、反应组分的反应量与其化学计量系数之比的值为定值,ξ叫做反应进度且恒为正值。、本书规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系数一律取负值,而反应产物则取正值。
8、工业反应器有三种操作方式: ① 间歇操作;② 连续操作;③半间歇(或半连续)操作
9、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选择合适的反应型式 ;2)确定最佳操作条件 ;3)根据操作负荷和规定的转化程度,确定反应器的体积和尺寸。10.反应器按结构原理的特点可分的类型: 管式,釜式,塔式,固定床,流化床,移动床,滴流床反应器。第二章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如果反应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r=f1(T)f2(c),f1(T)是温度的影响。当温度一定时,其值一定。通常用阿累尼乌斯方程(Arrhenius‘ law)表示反应速度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即,为指前因子,其因次与k相同;E为反应的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两边取对数,则有 :lnk=lnA0-E/RT,lnk对 1/T作图,可得-直线,直线的斜率=-E/RT。
注意:不是在所有的温度范围内上面均为直线关系,不能外推。
其原因包括:(1)速率方程不合适;(2)反应过程中反应机理发生变化;(3)传质的影响;(4)指前因子A0与温度有关。
速率极大点处有:对应于极大点的温度叫做最佳温度Top。速率为零点处有:rA=0
6、多相催化与吸附 1)、催化剂的用途:①加快反应速度②定向作用(提高选择性)-化学吸附作用结果 2)、催化剂的组成:主催化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用于提供反应所需的活性中心。助催化剂-提高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助催化剂可以是 ①结构性的;② 调变性的。载体-用于 ① 增大接触表面积;②改善物理性能。如机械强度、导热性质、抗毒能力等。
3、多相催化反应是由吸附,表面反应,和脱附等步骤组成。理想吸附-Langemiur 模型,假设①吸附表面在能量上是均匀的; ②被吸附分子间的作用力可略去不计; ③单层吸附。朗格缪尔模型
4、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化学吸附在高温下进行,因为高温下物理吸附非常微弱,化学吸附占优势,所以化学吸附对催化反应有贡献。
5、、速率控制步骤假设:在构成反应机理的各个基元反应中,如果有一 个基元反应慢得多,则它就构成整个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它的速率即代表反应的速率。
6、定常近似假设:若反应过程达到定态,则中间化合物的浓度就不随时间而变化,在整个反应中维持恒定,即dCi/dt=0。(若达到定态,则串联进行的各反应步骤速度相等)
7、建立速率方程的步骤 :1)、设想各种反应机理,导出不同的速率方程; 2)、进行反应动力学实验,测定所需要的动力学数据; 3)、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对所导出的可能的速率方程进行筛选和参数估计,确定合适的速率方程。
第三章 釜式反应器
1、间歇反应器特点
1)分批装料和卸料;2)适用于不同品种和规格的产品的生产,广泛用于医药、试剂、助剂等生产;3)整个操作时间=反应时间+辅助时间(装料+卸料+清洗);4)设计间歇反应器的关键是确定每批所需时间,反应时间确定最为重要,辅助时间根据经验估计。]
间歇釜式反应器:各参数随时间变化,一次装卸料;连续釜式反应器:基本在定态下操作,有进有出。连续釜式反应器的特点:1)反应器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2)不存在时间自变量,也没有空间自变量;3)多用于液相反应,恒容操作;4)出口处的C, T= 反应器内的C, T
6、连续釜式反应器的串联与并联
对于正常动力学,多釜串联有利;对于反常动力学,则使用单釜有利,如使用多釜,采用并联的方式。rα
对于 级反应,釜排列最优;α=1,釜体积相等时最优;AkCA,得到的结论为:α>1,从小釜→大釜排列最优;0<α<1,从大釜→小
α=0,rA与CA无关,多釜串联没有必要;α<0,单釜优于多釜串联。(1)若1 >2、1 >2,此时A、B的浓度越高,选择性越大。属于XA↑时,S↓的情形。结论:间歇釜优于多个连续釜串联(如果体积不等,从小到大排列)优于单一连续釜操作。这是因为间歇釜中CA 和CB高于多釜串联高于单釜连续操作,因此有利于反应选择性提高。
(2)若1 <2、1 <2,此时A、B的浓度越低,选择性越大。属于XA↑时,S↑的情况。结论:单釜连续操作优于多釜串联(如果体积不等,从大到小排列)优于间歇釜。这是因为单釜连续操作时CA 和CB低于多釜串联低于单釜连续操作,因此有利于反应选择性提高。
(3)若1 > 2、1 <2,此时CA ↑,CB ↓,选择性越大。结论:可选择A 一次性加入,B流加。(4)不同操作方式的釜式反应器,相同的最终转化率下最终收率大小次序如下:间歇釜 大于 多个连续釜串联 大于 单一连续釜
(5)串联操作的连续釜效果要优于空时相同的单个连续釜,且串联釜数越多,效果越佳。但对于反常动力学则情况相反。串联的各釜反应体积之间存在最佳比例,对于一级反应以各釜反应体积相等为最好。并联操作的连续釜保持各釜空时相同,效果最好。
第四章 管式反应器(理想流动模型:活塞流和全混流)
1、活塞流:假定其径向流速分布均匀,即所有流体粒子均以相同速度从进口向出口运动,就像一个活塞一样有序的向前移动。
2、另外还假定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任何横截面上,浓度、温度均匀,即径向混合均匀,并假设在流体流动方向即轴向上不存在流体的混合,这种混合叫做轴向混合,又称逆向混合,简称返混。
3、假定反应区内反应物料浓度均一正是另一种流动模型的必然结果,这种流动模型叫做完全混合流模型,简称全混流模型。
4、对多相催化反应,如果两相间的传质和传热的速率很大,则两者的浓度及温度的差异将很小,可忽略,此时动力学表征上与均相反应相同。此简化模型称为拟均相模型.5.循环反应器:对于很多反应过程,如合成氨、合成甲醇等过程,由于化学平衡的限制,单程转化率并不高,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将出口(含有大量的反应物)的物料进行循环。第五章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流动模型
1、寿命分布和年龄分布区别在于:前者指反应器出口流出流体的年龄分布,而后者是反应器中流体的年龄分布。
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定义:停留时间小于某一时刻的流体在总流体中所占的分率,可表示为:
3、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常见的示踪响应法包括:脉冲、阶跃和周期输入法等。
4、选择示踪剂时,应该注意保证以下几点原则:1)不与研究的流体发生化学反应;2)易溶于流体中;3)其浓度低时容易检测;4)其浓度与待检测的物理量成线性关系;5)对于多相系统,示踪剂不发生从一个相到另一个相的转移。
5、数学期望:代表均值(统计量的平均值),这里是平均停留时间。方差:代表统计量的分散程度,这里是停留时间对均值的偏离程度。
6、非理想流动模型有:(1)离析流模型;(2)多釜串模型;(3)扩散模型。
7、完全离析:流体粒子之间不发生混合,这种状态称为完全离析;相应的流体称为宏观流体。微观混合:流体粒子之间发生混合,且混合是分子尺度的,则这种混合成为微观混合;相应的流体称为微观流体。
8、轴向扩散模型假定:1)流体以恒定的流速通过系统;2)在垂直与流体运动方向的横截面上径向浓度分布均一,即径向混合达到最大;3)由于湍流混合,分子扩散以及流速分布等传递机理二产生的扩散,仅发生在流动方向,并以轴向扩散系数Da表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且用费克定律加以描述。
11、离析流模型:假设反应器内的流体粒子之间不发生微观混合,那么流体粒子就像一个有边界的个体,从反应器的进口向出口运动,这样的流动叫做离析流。
第六章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
1、固体催化剂的宏观结构及性质
① 多孔结构:即颗粒内部是由许许多多形态不规则互相连通的孔道组成,形成了几何形状复杂的网络结构。② 孔的大小对比表面积Sg有影响,孔的大小存在一个分布,可以用压汞仪来测定孔的大小。孔容用Vg表示(cm3/g)Sg的单位为m2/g。
2、气固相催化反应的7个步骤、3个过程:1)、反应物由气流主体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2)、反应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内表面;3)、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吸附;4)、吸附在活性中心的反应物进行化学反应;5)、产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脱附;6)、产物由催化剂内表面扩散到外表面;7)、产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气流主体。(1,7为外扩散过程,2,6为内扩散过程,3,4,5为化学动力学过程)
3、自由程是指一个分子与其它分子相继两次碰撞之间,经过的直线路程。对个别分子而言,自由程时长时短,但大量分子的自由程具有确定的统计规律。大量分子自由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第七章多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1、静止状态:固定床反应器,滴流床反应器。运动状态:流化床反应器,移动床反应器,浆状反应器。
2、同一横截面上空隙率是不均匀的,在距离壁面上约1~2倍粒直径处最大,床中心最小称为壁效应。空隙率的不均匀会使流速分布不均匀,为减少壁面的影响,可增加床径和粒径的比,一般要求比值要大于8。应
3、进行放热反应时,床层内存在一个温度最高点,称为热点,而进行吸热反应时,床层内存在一个温度最低点,称为冷点.4、单段绝热反应器适用于下列场合:1)热效应较小的反应,2)温度对目的产物收率影响不大的反应,3)虽然反应热效应大,但单程转化率低的反应或者有大量惰性物料存在,使反应过程中温升小的反应。
5、多段绝热固定床反应器:间接换热式,原料器冷激式,非原料器冷激式。
第八章 多相反应器
1、气液反应器主要有两类:塔式反应器、机械搅拌式反应器。塔式又可分为填料塔、板式塔、鼓泡塔及喷雾塔四种。
2、同时存在气、液、固三种不同相态的反应过程,称之为气液固反应。气固相催化反应器主要有两种:滴流床反应器和浆态反应器。
3、K粒内部的扩散阻力以及化学阻力。0G的倒数为过程阻力,它包括:气液相界面的气侧及液侧阻力,液固相界面的液侧阻力,催化剂颗
第九章生化反应工程基础
1、生化工程全称是生物化学工程是为生物技术服务的化学工程。它是利用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实验室所取得的生物技术成果加以开发,使之成为生物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是生物化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2、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处于主导地位。生物催化剂可概括为两大类:(1)游离酶或固定化酶;(2)游离细胞或固定化细胞。
3、一般的生化过程可概括为三大部分:(1)原料的处理;(2)生物催化剂制备及生化反应;(3)产品的分离与纯化。
4生化反应过程的特点:(1)使用的生物催化剂,除单酶体系外,一般微生物细胞的多酶体系复杂,细胞的种类繁多,形态和生理特点差异大。(2)生化反应具有反应条件缓和、催化专一性强和反应选择性高的特点;(3)生化反应物系比较复杂,即便是游离的微生物细胞发酵,也常为气-液-固多相系统;(4)生物催化剂易受环境和杂菌污染的影响,甚至失活;(5)虽然酶催化效率远高于化学催化,但生化反应速率往往受到底物和产物浓度的限制,常需在低浓度下操作,且又在常温和常压下反应,反应速率低,停留时间长,所需反应器体积较大。
5、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特殊蛋白质。
化学催化相比较,酶催化有以下特点:(1)酶催化效率高,通常比非酶催化高107~1013倍;(2)酶催化反应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它包括酶对反应的专一性和酶对底物的专一性;(3)酶催化反应的反应条件温和,无需高温高压,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4)酶催化反应有其适宜的温度、pH值、溶剂的介电常数和离子强度。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分别是酶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和抑制剂。
6、酶催化反应中,某些物质的存在使得反应速率下降,这些物质称为抑制剂,其效应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分为两大类: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又可分为三类: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
7、酶和细胞的固定化(1)吸附法(2)包埋法: ① 凝胶包埋法② 微胶囊包埋法③ 纤维包埋法(3)共价结合法(4)交联法
第十章 聚合反应工程基础
1、聚合反应和聚合物生产特点:1)动力学关系复杂;2)反应过程随机性;3)多数聚合物系高粘度;4)聚合反应高速率、强放热。
2、双模理论;1)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且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2)相界面两处各有一层停止膜,膜内的传质方式为分子扩散。3)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停滞膜内,膜外流体的流动为高度湍流,即两相主体的物质的浓度均匀,传质阻力为零。
3、简述固定床和流化床操作的优缺点: 固定床优点:1 催化不易磨损而且可以长期使用。2它的反应速率较快,可用较少的催化剂和较小容积的反应器获得较大的生产能力。3 停留时间可以控制,温度分布可以调节,有利于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和高的选择性。缺点:1固定床中传热较差。2 更换催化剂时必须停止生产,而且经济上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而且更换时劳动强度大,粉尘量大。要求催化剂必须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流化床的优点:1.流体和颗粒的运动使床层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床内及床层与传热面),径,轴向温度分布均匀,适用热效应大的反应。2易实现固体物料的连续输入和输出3.可以使用粒度小的催化剂或固体物料(内扩散阻力小)缺点:1.气体以气泡形式通过床层,气固接触严重不均匀,导致气体的停留时间小,反应不完全,转化率低,不宜进行高转化率的反应2.固体粒子运动接近全混流,停留时间相差较大, 对固体加工过程会造成固体转化率不均匀;固体粒子的混合会挟带部分气体,造成气体的返混,影响气体的转化率,当存在串联反应时,会使选择性下降 3.粒子磨损造成催化剂损失,污染,要有高效粒子回收装置4.流化床放大设计较固定床困难得多.4、停留时间分布及其测定方法;留时间分布是指物料质点从进入反应器开始,到离开为止,在反应器中总共停留的时间。示踪法:在反应器物料进口处给系统输入一个讯号,然后在反应器的物料出口处测定输出讯号的变化。根据输入讯号的方式及讯号变化的规律来确定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示踪法常用 阶跃输入法和脉冲输入法。
5、述等温恒容平推流反应器空时、反应时间、停留时间三者关系?
空时是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反应时间是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后从实际发生反应的时刻起到反应达某一程度所需的反应时间。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物进入反应器的时刻算起到离开反应器内共停留了多少时间。由于平推流反应器内物料不发生返混,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且等于反应时间,恒容时的空时等于体积流速之比,所以三者相等。
6、阶跃示踪法测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对应曲线?
阶跃示踪法是对于定常态的连续流动系统,在某瞬间t=0将流入系统的流体切换为含有示踪剂A且浓度为同时保持系统内流动模式不变,并在切换的同时,在出口处测出出口流体中示踪剂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应的曲线为F(t)。
7、可逆放热反应如何选择操作温度?1)对于放热反应,要使反应速率尽可能保持最大,必须随转化率的提高,按最优温度曲线相应降低温度;2)这是由于可逆放热反应,由于逆反应速率也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净反应速率出现一极大值;3)而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达到化学平衡。
8、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通过物理示踪法来测反应器物料的停留时间的分布曲线。所谓物理示踪是指采用一种易检测的无化学反应活性的物质按一定的输入方式加入稳定的流动系统,通过观测该示踪物质在系统出口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系统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根据示踪剂输入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种: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法。
第三篇:名优工程学习感悟
专家引领实践导航在积淀中成长—— 市“名优工程”成长感悟
穆棱市民主小学尹睿
09年初,我有幸成为了牡丹江市“名优工程”(一期)培训活动中的一员,这次培训对于每位教师来讲均是一次难得的充实自我的机会,这样的培训对于我们身处周边地区的教师更是十分难得。在这一年多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思想的蜕变,能力的提升,底蕴的丰厚等逐层的成长历程,这其中有专家的理论引领及具体工作实践中的切身体会,为我们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这次培训活动给我的收获却是无限的。作为一名语文骨干教师,我的感受颇深。
这次培训不同于以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各级名优教师的教学展示。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导师的指导、引领。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现场的教学观摩,还有自己的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了自我提高的蜕变过程。因此,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日子,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时光。
一、思想经历了“洗礼”,提高了认识。
从专家的精彩讲座中,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重新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一个只有职业没有事业成就的教师,很难有真正的幸福。”这与当前学习型组织创 1
建的要求是紧密相关的,同时他们在精彩的讲座中又为大家推荐了诸多思想前沿的好书,折射着教育人文的光辉,充满了对人思想深处激励作用,听后每个人都有一种立刻就想阅读的冲动。报告中指出教师要如何的做一位“幸福的教师”,就是要从一定的高度去爱学生。爱学生,就要赏识学生,学生有兴趣的教育才是最道德的教育。这些精彩的见解,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不断让我们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去深入思考如何去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视野得到了开阔,丰富了知识。
培训活动安排了自主读书项目,我认真阅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课题研究的程序与方法》、《现代教师的九项修炼》、《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窗边的小豆豆》、《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如何备课与上课》、《语文教学案例》等书籍,专家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课题研究、现代教师的修炼、加强心理健康等理论的精辟见解,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以丰富,同时还提高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知识越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
三、增强了科研意识,指导了实践
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如教育基
础理论,教育发展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等,掌握现代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和趋势。那些只能适应应试教育进行单一知识传递的传统经验型“教书匠”将逐渐为具有教育科研素质、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学者型教师取代。因此有人预言,未来教师的职业劳动将越来越接近于科学家的职业劳动。在培训中采用了“专家引领、层级带动、课题牵动”的方式,借助于外请高校专家来牡讲学指导,解决我们广大学员教育工作中的困惑,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有名优校长、名优教师的自身资源,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每个专家型培养对象负责培养三个以上研究型培养对象,每个研究型培养对象负责培养五个以上骨干型培养对象,引领和带动作用体现在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培养活动从选择问题、确定重点研究的课题入手,把在整个培养活动中学习到的知识、生成的技能,都应用于解决这一课题。课题研究既是培养活动的抓手,也是培养成果的展示。我们小组在专家型教师“林冬英”,研究型教师“迟开鹏”的带动下确立了“情思语文”的研究课题,通过课堂教学——听课评课——专题研讨——小组辩论等方式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活动实实在在,颇见成效。
四、能力素质得到了提升,取得了实效
在自身理论知识得到充实的前提下,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例如,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
策略,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积极推广。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把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各位同仁们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做为一名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用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充实自己,用更高的标准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像鸿雁一样不断地迎接新的挑战,克服困难,结伴同行,超越自我!
第四篇:制药反应工程复习提纲
制药反应工程复习提纲
一、概论
1.制药工程的广义和狭义定义
2.药物成分的获得方法
二、反应合成技术
1.简述影响反应器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反应器的主要类型
2.间歇釜式反应器的搅拌功能可以有效的增加三传的效率,根据流体性质怎样选择合适的搅拌器?
3.固定床反应器根据其传热形式可分为哪几类?
4.固定床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主要有哪些?
5.生化反应器按照操作方式可分为哪些类型?
6.塔式生化反应器与机械搅拌式生化反应器相比主要优缺点
7.细胞培养反应器的类型
8.按照能量输入方式生化反应器主要分为哪几类?通用式发酵罐增氧措施?
三、吸附与离子交换
1.吸附概念及吸附作用力的类型
2.吸附剂的特点
3.表征吸附剂的主要参数
4.常用吸附剂的功能
5.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及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组成四、色谱技术
1.色谱法分离基本原理
2.各种色谱类型及分离特点
3.色谱分离度与柱长的关系
五、萃取
1.萃取原理及操作方式
2.单级和多级萃取理论收率的计算
3.简述反胶束萃取、双水相萃取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
六、结晶分离
1.掌握物质结晶的过程,并会根据其特点来控制结晶
2.会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规律来设计结晶方案。
七、蒸馏
1.精馏分离的原理
2.间歇共沸精馏和间歇萃取精馏分离原理及特点
3.间歇精馏的设备参数和操作参数主要有哪些?
八、过滤与离心分离
1.会计算离心机的分离因数
2.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过滤设备种类及操作特点?
九、膜分离
1.不对称膜的组成?反渗透、超滤和微滤孔径尺寸对比? 2.膜清洗的方式?
第五篇:重视语言感悟 明辨多元反应
重视语言感悟 明辨多元反应
先看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教学《槐乡五月》的片段断:
师:看老师写个词语(板书:傻乎乎。生齐读)傻乎乎的意思懂吗? 生:很傻的意思。
师:你这人真傻!和你这人真是傻乎乎的!意思一样吗? 生:语气不一样。
师:我说你傻,生不生气?我说你傻乎乎的,生不生气? 生①:说我傻,要生气;说我傻乎乎,就不生气。生②:傻乎乎不是真傻,是傻得有点可爱。生③:傻乎乎是有点喜欢的意思。
师:课文中说那位小朋友傻乎乎的,你怎么理解呢?自己读一读这个句子。(生自读)
师:你读出这个孩子真的傻吗? 生①:不会,是有点可爱的傻。生②:是被槐乡的香气陶醉了。生③:是喜爱这个地方,不想走了。
师:喜爱这个地方,陶醉了,所以说他傻乎乎。这样的小朋友似乎就在你的眼前,你一定会拉他回家吃槐花饭的。读课文一定要注意这样的词,重叠的,想一想还是原来的意思吗?体会出其他意思了吗?读书不能读得傻乎乎的。现在读课文,发现这样的词语画出来。(学生自读整篇课文,边读边圈画)
师:很多同学一边读一边将这些词语画下来了,哪位同学来读一读你发现的词语?
生: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师:你怎么理解“白茫茫”啊 生:就是很白很白。
师:一朵槐花能说是白茫茫吗?
生①:好多槐花,一大片的槐花。生②:还要在远处望过去的时候,才是白茫 茫的。
师:说得真好!这就是生活经验,体会一下白茫茫的一片,你会读得更好。生:这个句子里还有“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这两个词语,说明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山洼、坡岗。
师:重叠了,意思就不一样了。
生:我还有补充,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连在一起就是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的意思了。
师:对啊,漫山遍野都是槐树,开满了雪白的槐花,这就是槐乡啊!想一想,这两个词语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漫山遍野的意思?(生读得很投入)
生:老师,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这里还有个“白生生”,是形容槐花很白很白的样子。
师:这里的槐花能不能用白茫茫来描写?
生①:不可以,因为白生生是说一朵一朵的槐花,不是不大片一大片的槐花。生②:白生生,让人感觉槐花很新鲜,刚刚采下来。生③:也让我们觉得很嫩很嫩的。
生④:白茫茫表示很多,篮子是装不下的。白生生的槐花篮子才可以装。师:白生生、白茫茫都是形容槐花的。那“喜盈盈”呢?
生①:是形容心情的,写心情很高兴。生②:是写心理感受的,感受很美。师: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句。
生:他们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槐花,甜丝丝、香喷喷的。这里的“甜丝丝”“香喷喷”是形容花的味道。
师:写香味,是闻到的。甜丝丝和甜有什么不同,香喷喷和香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①:甜丝丝只是有甜的味道,不像糖一样甜。生②:甜丝丝是有点儿甜。生③:甜丝丝是香甜,清甜。
师:说得真好!香喷喷呢?
生①:香喷喷是很香很香。生②:香喷喷是香气喷涌而出。生③:香喷喷是香气像喷泉一样散发出来。生④:香喷喷是香的味道能持久。生⑤:香喷喷是香的味道传得远。师:还有那些词语是形容香的? 生:清香、醇香、浓香。
师:好,画下来。他们有什么区别。
生:香的浓度不一样,清香是一点香,醇香是很香,浓香最香了。师:花香是有浓度的,说得真好!大家读:清香、醇香、浓香。
由这个片断的教学可以看出,薛老师教语文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准确地品味词语的过程。抓住有特色的词语教学,抓住意义不容易把握的词语引导,抓住意思相近又需要区分的词语感悟。他教学《槐乡五月》,引题教词语,初读课文教词语,细读理解还是教词语。他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词语教学的过程。一个个词语理解感悟了,句子也就理解感悟了,一个个句子理解感悟了,课文也就理解感悟了。这样才有利于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可见理解感悟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薛老师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词语的意义呢?他运用了比较、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反复阅读等方法。如教学“傻乎乎”,先和“傻”比较,意思差别似乎不够明显;然后通过“你这人真傻!”和“你这人真是傻乎乎的!”两个句子朗读时语气的不同来引导区分;接着用“傻”和“傻乎乎”两个词语说句子分别与学生对话,让学生从中感觉两句话的不同意义;再接着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体会;最后通过朗读句子和想象来体会词语的意思差别。这样学生就完全理解感悟“傻乎乎”在课文中的意思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语感的培养。词语教学都像这样,那么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可惜的是,近年来词语教学被大大淡化了。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教师只在学生初读阶段象征性地以检查反馈的方式让学生读读;上完课后应付性地布置学生回家写一写。课堂教学中对词义的理解感悟基本忽略了。淡化词语教学的理由是“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为词语是“语文材料”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反应也必定是多元的。换一句话说就是词语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和游离性的特点。于是,词语教学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第一种是“模糊论”。即对课文中的词语允许学生存在模糊认识,不要求教师指导他们准确理解,学生自己理解多少算多少。第二种是“自悟论”。即对课文中的词语根本不必理解,老师也无须指导他们理解,因为现在的课文全是白话文,学生读读就理解了。第三种是“自由论”。即课文中的词语要指导学理解,但应该尊重学生理解的多元化,让他们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这些认识有其道理,也有其偏颇之处。“模糊论”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没人指导的情况下的囫囵阅读,“模糊”只是针对少数词语。如果全都“模糊”就无法正确运用。“自悟论”强调学生的自我感悟,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实践,但高估了小学生的能力,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自由论”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但过于放任自流,对“多元理解”也缺少正确认识。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词语意义的不确定性?在理解感悟词语的过程中哪是可以“多元”的,哪是不可能“多元”的,我们应该认真探究,仔细辨析。
其实,词语意义的不确定性只是单独使用才有所表现的。如果有了特定的情境,词语的意义也就确定了,如课文中“白茫茫”和“白生生”。阅读文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特定的情境,我们称之为语言环境。有了这样的语言环境,词语的意义就可以确定。理解词句的意义指的就是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也就是课程标准说的“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如《穷人》这篇课文中共有10个生字(搁、帐、怨、掀、寡、揍、魁、霉、勺、熬),单个字时,它们的意义大都不可确定;组成课文中的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他揍我、魁梧、倒霉、后脑勺、熬过去)意思就基本确定了。当把它们全都结合到句子或语境中时,其意义就进一步明确了。(①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搁板”即放食具的板架。②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帐子”挂在床上且白色,孩子睡着,那能是什么呢?③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前提是孩子们健康,“抱怨”当然是“埋怨、责怪”之意了。④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风吹动“掀起”围巾,显然作“揭起”讲。⑤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寡妇”是哪一种人可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上文写“没有一个人照顾她”,本句写“日子困难”,下句说“全靠她一个人张罗”,不难理解是指死了丈夫的妇女。⑥他会揍我的。渔夫会揍她这个“揍”即“打”的意思。⑦魁梧黎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魁梧”本就是个单义词,结合语句更好理解。⑧真倒霉!天气可真厉害。“倒 霉”,第一段中有描写天气恶劣的句子,这一段中有“网给撕破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总算活着回来”等,学生当能理解这里的“倒霉”指的是做事很不顺心。⑨他搔搔后脑勺说……“后脑勺”结合渔夫的动作,再让学生自己摸一摸就清楚了。⑩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过去,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就懂得)。
由此可以看出,词语的意义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都有确定的指向。那到底是什么不确定呢?一是理解词语的方法途径不确定,二是词语言在深层解码过程中所引起的延伸思考不确定。“他会揍我的”中的“揍”字,它在文中的确定意义是“打”,用什么方法获得这个意义呢?不确定,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句子,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可以联系上下文等。用什么“揍”,怎样“揍”,为什么要“揍”,“揍”的轻重程度怎样,也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就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是多元的。辨明了这个,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感悟什么,哪是可以多元的,哪是不可以多元的也就明确了,就不至于连学生理解感悟语言的错误也不敢指出来。如果学生把《穷人》一文中的“寡妇”理解为“少妇”或理解为“淡而无味的妇人”,那么老师完全可以指出并引导正确理解。如果学生用心想象“寡妇”的形象,生活困难的状况,爱孩子的具体情形,则是完全应该鼓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