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
连心路
大家好,我叫***。视频中的这条路,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
2018年夏风时节,我来双辽参加硕博人才招聘考试,是我第一次走近双辽。宽阔整洁的街道,热情淳朴的双辽人,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幸运的我被录取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和伙伴们一起下乡扶贫。
扶贫工作环境艰苦,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我想象的场景是这样的。但没想到第一天出发,看到的景象却是这样的。当汽车平稳的行驶在路上,我的心,从惴惴不安,变的期待起来。每天早晨,我们迎着朝阳出发,道路两旁的大树好像列兵在欢迎着我们,延展的树枝交叠到一起,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通道。
五个月来,我们几乎走遍了双辽的206个村,每到一村,都能听到感人的故事,都能看到引领百姓致富的产业在筹备、发展、壮大。我在村里还听到了这样的话语:
新发村的大婶儿对我说“今年开春天旱,实在是太旱了,根本不下雨啊。第一书记都记在心里,想法子给买来抗旱设备,要没有这些设备,哪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后太平村里有名的老倔头说“稳家原来是危房,还漏,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那家伙,哗哗漏。第一书记为了
做工作,上稳家来多少回,我当时就是不愿意。我就寻思,国家出钱给我盖房,等我死了,这房还不得还回去啊。后来啊,赶上连雨天,书记怕房塌了,让我上村部住,我不走,他就来陪我住,你说我那时候多犟啊!你瞅瞅稳家,多好啊!我一分钱也没掏啊!这是国家给我盖得房啊。”
天兴村的老大娘告诉我“搁以前,种地,挣不了几个钱,顶多是饿不死。稳这第一书记可有招儿了,让稳不光种玉米,还种黑豆、高粱、香瓜、地瓜。他说,这叫产业。”听这一声声、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他们说出的是喜悦、是感恩,而我听到的是信念、是艰辛。那是多少颗焦灼的心、多少双企盼的眼、多少个不眠的夜啊!
市里产业项目少,那就积极协调,增加产业项目;传统种植业不赚钱,就培养农户发展养殖业;单一种植业不赚钱,就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项目。
说到产业项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奔镇巨兴村的西辽河牌小冰麦“笨面”。小冰麦,有着生育期短、抗倒伏、前期抗旱、后期耐涝,营养价值高的特点。之所以被称之为“笨面”,是因为从不上化肥,不打农药,无防腐剂、增白剂等化学添加剂,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面粉。在王奔镇,小冰麦笨面绝对是明星产品。走进巨兴村,村书记赵德仁为我们介绍说:“当年的巨兴村,147家贫困户。“种玉米,年年种年年赔。”出去打工,老人和孩子没人照顾。找
人投资,又没啥好项目。我寻思,城里人都讲养生,去农村吃农家菜,种啥能端上城里人的餐桌呢?咱这每年开春,家家户户都种小冰麦自家吃。如果大家都种小冰麦,再加工成面粉,卖到城里,让城里人吃上这“原生态”,肯定能赚钱!
当我走进巨兴村的粮食加工厂,工厂里的大姐告诉我们“以前农闲,稳就凑几个人打牌、闲聊,要不就天天跟家呆着。有了工厂以后,天天上班,多劳多得,小日子越过越有劲!”
看着一台台石磨在机器的带动下转动着,“西辽河牌”面粉从石磨中流淌,由工人打包、装车,再经过一条条扶贫路,销往长春、黑龙江、天津、北京。
习总书记说: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作为一件实事摆在那里,哪怕一次改造量少点,但做一件是一件,让人看了确实觉得党和政府办得好”。如今这一张张笑脸,一声声话语,都用事实向我们讲述着大双辽,正在把输血变成造血,把扶贫变成扶志。
来这五个月,我每天都往返在这条路上。我们看到,就是有那样一群人,从点滴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努力着。除了扶贫产业,带给我最深震撼的,就是这村村通、屯屯通的扶贫路。
双辽市农村公路的总里程达2668公里,通村率和通屯率都达到了100%。这极大地带动了农村粮食深加工、客货运输、特色旅游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
不竭的动力。
这不仅仅是路,这是党和国家给予咱老百姓的好政策!这是双辽市委、市政府给扶贫脱贫打下的好基础。这是双辽206个的发展命脉!这条路,不仅打通了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路,也是架起了咱政府和老百姓的连心路。通过这一条条路,把党的好政策送进农户,也把村里的好产品,送往城里的千家万户。
祝愿我的第二故乡、美丽的大双辽,在十九大的春风里不断繁荣,花团锦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