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明灯照亮脱贫路
——讲述沈海湖的精神脱贫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叫沈海湖,就是大屏幕上我们看到的这位朴实的农民。
沈海湖,今年50岁。是双辽市新力乡的农民,年轻时候的沈海湖到外地打工,因为人勤劳,头脑灵活,不仅挣到了钱,回家的时候,媳妇也跟着回家了,那时候的沈海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两口子决心通过自己的勤劳,打造幸福的家。村里的邻居也都夸他是个男子汉,因为出去务工的人每年村里都走出一大批,但是能因为打工能娶到媳妇的是少之又少。
婚后,一家人生活在甜蜜中,每过多久,可爱的儿子也出生了,一个甜美的三口之家,支撑着沈海湖不断的奋斗,为美好的生活奋斗,然而,一家人的生活并没有沿着这样幸福的轨迹继续下去,因为种种原因。在孩子5岁的时候,妻子离开了这个温暖的家,沈海湖的日子也一落千丈,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的打击更加致命。就这样,20多岁的小伙子一点一点变得颓废。
沈振民,是沈海湖的儿子,目前在深圳打工,小时候因为父亲有精神打击,疏于对他的呵护,他很少在家里生活,有的时候甚至在邻居家吃饭。这样的家庭导致他辍学很早,只能到外地打工讨生活。因
为多年的隔阂,父子的矛盾很深,尽管现在交通很方便,但是对于家里的现状,他回家的次数不多,工作忙的时候,春节也都在外地度过。这样的生活,沈海湖的精神状态跌落到了谷底。衣服破烂,房子破旧,生活就像一个破罐子,沈海湖准备破摔了。
就在沈海湖一家生活跌落到谷底的时候,这时候转机出现了。2016年,在党中央的倡导下,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铺开,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承诺,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我市也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于精准扶贫的精神,决定用几年的时间,彻底让双辽的贫困户告别贫困。
我们在把视线拉回来,我们在村里采访,村干部给我介绍沈海湖的状况时,说了一句当地的土话“不如猪窝”、“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屋里全是耗子洞”。这就是沈海湖住的房子,他的生活离不开两样东西,一个就酒,一个是电褥子,而且是两条电褥子。没事的时候喝酒,晚上睡觉的时候,两条电褥子分开用,一条铺一条盖。村干部开玩笑的说,当时村里的孩子如果哭闹,就对孩子说“再哭,沈海湖来了!”
日子在2017年开始改变,市委市政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全面了解沈海湖的情况后,开始研究改变沈海湖的现状,争取用1年的时间让他是生活彻底改变。经过了解,沈海湖承包的耕地已经全部流转了,扶贫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慰问他的大米和豆油他也转眼就卖了,然后换酒喝。第一书记费晓辉和包保责任人李晓光决定走进沈海湖。
费晓辉和李晓光印象很深,第一走访的时候,沈海湖不在家,第三次走访的时候,沈海湖是抵制的态度,因为这样的日子过久了,连他自己也没想改变。因为他不想改变变了,也不相信能改变!在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以及包保干部和村党支部决定,通过贫困户的住房改造打开沈海湖的问题症结。随后,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以及包保干部和村党支部的成员没事的时候就到他家了解情况,并告诉他,可以为他争取免费的住房,不花一分钱,就能住进宽敞明亮的瓦房。但是条件是,沈海湖必须要树立信心,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沈海湖表示,只要给他盖房子,不住这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猪窝,党支部让他怎么干,他就怎么干。2016点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扶贫的房子盖起来了,和房子一起建立起来的还有他对生活的信心。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在老房子拆除前,沈海湖特意要求和驻村干部合影,决定告别过去。2017年年底,新房子盖好了,住进新房子里的沈海湖特别准备了一个镜子,这样出门前就可以整理一下衣服,他也要彻底告别过去的日子。
房子有了,沈海湖开始负责村里的道路保洁,每天有空的时候,他就拿起扫帚把村里的道路扫的干干净净,不为别的,就为让村里人看看,他自己真的变了。但是沈海湖的心事还没有全部
解决,沈振民与沈海湖父子的隔阂很深,驻村工作队和包保干部多次与沈振民沟通,希望他们能改变现在的关系,也希望通过儿子沈振民的努力,让父亲振作起来。多次的沟通终于感动了沈振民,2017年春节,沈振民决定回来看父亲,包保干部李晓光得知后,决定到双辽车站去接他。
他们在双辽市里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在吃饭之前,包保干部还带沈海湖到医院做了体检。一对父亲一个包干部,通过交流,都哭了,沈振民看到面前的父亲的改变,感动不已,为了感谢包保干部,沈振民任李晓光做了干爹。2017年的春节,沈家放了很多鞭炮,他们都知道,沈家的日子在党的关怀下,从此改变了。
我们看一组照片:这是沈海湖的新房子,这是沈海湖在房前屋后种的玉米和蔬菜,这是包保干部走访时,沈海湖脸上的笑容。
2018年,沈海湖有了新的想法,因为儿子大了,快到了娶媳妇的时候了,他想在自己儿子结婚的时候,家里能拿出像样的彩礼,以此来补偿孩子小时候失去的父爱。在包保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到通榆县打了9天工,这9天他赚到了1300元钱,这是几十年来,沈海湖第一次通过劳动获得了不少的收入,这一笔不小的收入也让沈海湖知道,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好日子在前边等着他。沈海湖现在又有了新的想法,不过这个想法不是新房子,也不是孩子的彩礼,而是一句朴实的话那就是他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勤劳致富来感谢党和政府对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