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关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2021年关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生态等多领域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实现该区域内碳排放快速降低并逐步趋近零的综合性示范工程。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是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部署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化低碳省份试点、积极探索近零碳排放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机制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各类低碳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探索近零碳发展模式,努力开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重点突破,循序渐进。以现有工作基础的城镇、园区、社区、校园、商业等试点区域为突破口,积累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开展其他领域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多领域多层次推动“近零碳”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导各地充分考虑气候特征、能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编制方案,制定建设目标,探索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系统集成的“近零碳”发展模式。技术引领,机制创新。在产业、能源、交通、建筑、消费、生态等领域,推进近零碳技术产品的综合集成应用和创新示范。围绕示范工程建设需求,推进投融资、准入、核查、信息披露、考核评估等管理机制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生态环境部门主导下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引导地方针对不同类型的示范工程出台“政策包”,形成政策合力。完善配套激励政策,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工程建设,形成社会合力。
(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城镇、园区、社区、校园及商业场所,组织开展首批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到2022年底,完成首批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推进近零碳排放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组织对试点地区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跟踪评价。研究制定全省碳普惠制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碳普惠制推广平台。到2025年底,宣传推广全省近零碳排放区建设经验,在全社会各行业领域引领近零碳排放发展新风尚,形成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机制。全面系统推进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及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低碳发展,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农业、湿地等直接碳汇,通过碳减排交易、碳普惠等途径间接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全省碳排放早日达峰。
(二)打造绿色技术创新新载体。推进能源、工业、农林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等各领域减碳增汇技术的综合运用,引导试点区域在绿色技术创新与政策管理创新上协同发力。鼓励不同类型试点区域探索“高校+园区+社区”的联动创新模式,把近零碳排放区建成绿色技术创新的综合示范区、集聚区。
(三)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加速试点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转型、生态化升级,实现近零碳排放。以试点区域为载体,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低碳认证、碳资产管理等新业态,吸引先进科技、人才和经营模式,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四)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新风尚。通过园区、社区、校园、商场、饭店等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创建,进一步健全绿色生产生活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防治,降低能耗、物耗及废物产生,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三、重点工作
(一)近零碳城镇试点。在已有国家低碳城市(镇)、省级低碳城市试点,优选1-2个城镇开展近零碳试点。着力实施近零碳产业示范、近零碳建筑示范、近零碳交通示范、近零碳能源示范、近零碳生活示范等五大工程,以削减碳排放总量、控制人均碳排放量为目标,形成体系完备的近零碳城镇模式。
(二)近零碳园区试点。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园区及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园区,优选2-3个园区开展近零碳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近零碳试点,着重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示范推广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及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协同推进创新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循环化改造支持园区近零碳试点,着重优化园区空间布局、严格实行低碳门槛管理、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及合理控制工业过程排放,推进减碳治污协同增效。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园区试点,着重将碳排放核算、节能诊断纳入托管服务范畴,逐步建立节能降碳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不同类型园区均以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为主要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近零碳园区模式。
(三)近零碳社区试点。在已有城市、农村低碳社区,各优选1-2个社区开展近零碳试点。城市社区近零碳试点以削减碳排放总量、控制居民人均碳排放量为目标,着重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交通、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系统、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利用碳普惠平台践行低碳行为及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农村社区近零碳试点以形成绿—色生32产—生活方式为目标,着重实施近零碳农产品、近零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程,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分类、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鼓励贫困村通过开展林业、湿地、光伏、沼气等碳汇或碳减排交易助力巩固脱贫成效。
(四)近零碳校园试点。优选2-3家学校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着力将近零碳理念融入学校教育、技术创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及考核评价,以削减碳排放总量、控制师生人均碳排放量为目标,形成多层次的近零碳校园模式。
(五)近零碳商业试点。在国家绿色商场、绿色饭店、5A级旅游景区,各优选1-2个开展近零碳试点。商场近零碳试点着重推进设施设备低碳化改造、健全商场绿色采购、绿色供应链体系。饭店近零碳试点着重推动建筑节能改造、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及实行垃圾分类和水资源回收利用。景区近零碳试点着重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旅游交通、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及开发碳汇项目。引导试点商场、饭店、景区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林业碳汇等方式,抵消运营产生的碳排放量,以逐步实现碳中和为主要目标,形成多类型的近零碳商业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在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框架内,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统筹协调全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明确部门职责,促进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市(州、直管市、林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落实相关政策,鼓励项目申报,推动项目实施。
(二)强化资金扶持。统筹省级低碳试点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支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碳普惠项目开发。引导有关地区加大试点建设投入力度,用于支持试点项目建设。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以碳金融创新为核心,积极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各类绿色金融工具,探索一批可持续、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模式,引导金融资本投入试点项目建设。
(三)建设人才队伍。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考核评估、新闻宣传、战略与政策等相关业务人员的培养,着力开展相关部门、地方工作人员近零碳专题培训,建立专业素养过硬、知识体系完善的工作队伍。依托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基地”、全国碳交易能力建设培训中心,推动建立近零碳培训基地。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以近零碳重大专项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项目为平台,组建高层次专家团队。发挥低碳专业服务机构作用,培养一批碳核查、碳资产管理专业服务人才。
(四)强化宣传教育。借助网络平台,加强政务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载体建设,搭建公众教育宣传平台,传播绿色低碳、“近零碳”理念,积极宣传国家、省近零碳发展政策,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完善我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相关政策信息发布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
(五)推进方案落实。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分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将试点工作纳入对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的加分内容。
五、实施步骤
(一)试点申报阶段
1.明确试点范围。优先在城镇、园区、社区、校园及商业等五个领域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明晰试点边界,明确实施主体。
2.组织试点申报。坚持省级统筹、市州推动,在全省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项目征集工作,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管委会、居委会、村委会、开发商或物业公司等为申报对象,鼓励基础较好、意愿较强特别是已开展相关低碳试点示范的实施主体申报。编制出台《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建设指南》,为项目申报提供指导和依据。
3.遴选试点项目。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论证,遴选一批特色鲜明、指标设置科学、有复制推广价值的试点项目。
(二)试点建设阶段
1.推动项目实施。指导、推动试点单位结合各自近零碳试点项目特点,开展碳排放核算,设定主要目标,优选技术路线,制定建设方案,按期完成相关建设与改造工程,确保达效。
2.强化技术支撑。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推进近零碳技术创新研发、应用及示范。依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方案编制、试点建设等技术支撑。依托碳核查、科研机构,开发适用于试点项目历史碳排放、碳足迹核算及投产后碳排放预估的方法学,为设定目标、选取技术路线提供数据支持。
3.开展碳普惠制度研究。制定全省碳普惠制实施方案,推进碳普惠平台建设。建立基于碳普惠制的商业激励机制,鼓励相关企业、金融机构开发碳信用卡、碳积分、碳币等碳普惠金融产品,支持试点项目实现碳中和。
4.建立动态跟踪评价机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标准,指导各有关地区围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动态跟踪评价,科学评估试点实施效果。
(三)总结评估阶段
1.拓宽试点领域。扩大试点范围,开展后续批次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打造近零碳发展样板。
2.开展总结评估。组成验收小组,及时开展试点项目验收,考核评估碳排放目标、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召开试点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试点成果在全省、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第二篇:废水零排放实施方案
废水零排放实施方案
关键词:废水
零排放
工业废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
回收利用
我厂坐落于常年干旱少雨的陕北黄土高原,缺水严重,而且电厂是用水大户,每天产生的废水量非常大,实现废水的零排放,不仅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势在必行。
要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废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二是从废水的来源尽量减少和合理排放。
我厂废水能够排至厂外的主要有灰水回用水池溢流、清水调节池溢流、生活污水调节池溢流、工业废水调节池溢流、煤废水调节池溢流、煤废水回用水池溢流。
各个专业在值长的调度下密切配合,加强联系才能在满足各用户的前提下确保不溢流,达到零排放。
一、灰水回用水池的来水为:辅机冷却水池排污,脱硫废水,化学中和水池排水,机组排水槽排水经化学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回收水。用户有脱硫工艺水箱,灰库喷淋,灰场用水。因为用户较多且均存在间断性补水,所以对灰水灰用水泵的运行方式要求较为严格,且灰水回用水池的液位变化没有规律。因此需要各专业密切配合,才能满足各用户的需要和确保零排放。
1、化学值班人员加强调整灰水回用水池水位。首先保证灰库用水,如果脱硫工艺水箱少量补水(脱硫工艺水箱补水手动门开3—4档)和灰库同时用水,只需运行一台灰水回用水泵运行即可。若灰库、脱硫工艺水箱、灰场同时用水,运行两台灰水回用水泵。向灰库、灰场供水总门全开,调整灰水回用系统压力在0.4MPa左右。若压力高时,调整灰水回用水池再循环门开度,确保正常压力在0.4MPa左右。
2、灰水回用水池水位低时,可以启动机组排水贮存槽排水泵和最终排水泵将机组排水贮存槽内存水打至灰水回用水池。也启动#2或#3清水泵,开启灰水回用水泵和清水泵出水联络门,向灰水回用水系统打水。清水池、灰水回用水池水位低时,联系脱硫停止向灰场和脱硫工艺水箱补水,并联系脱硫将废水排至灰水回用水池。如灰水回用水池液位高时,及时联系脱硫向灰场和脱硫工艺水箱打水,若灰场蓄水池液位高时,灰场国信值班人员应用潜水泵打至灰场或用潜水泵打至洒水车对灰场进行喷洒。当灰场喷洒设备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灰场管理员应及时告知脱硫值班人员,脱硫值班员应立即通知化学停止向灰场供水。
3、脱硫值班员应根据用水需要和用水量灵活调整运行方式。灰库不卸灰时应开大工艺水箱补水门,将工艺水箱补至高水位。当灰水回用水泵出口母管压力低又无法提高时,如果灰库灰位高,可适当关小工艺水箱补水门,以保证灰库卸灰的压力。
4、中午(11时至12时)、晚上(17时至18时)卸灰人员吃饭期间或由于灰量少暂停卸灰时,卸灰人员应通知除灰值班员由脱硫值班人员及时通知化学运行人员调整灰水回用水泵流量、压力,防治设备损坏。
5、水处理中和水泵将自动解除,投入手动,根据灰水回用水池水位高低启停中和水泵,确保灰水回用水池不溢流。
6、辅机冷却水池排污时,集控值班员应联系化学值班员询问灰水回用水池液位,是否允许大流量排水,如果灰水回用水池液位高时,应该等化学值班员将水位调整好灰水回用水池液位后再排污。
7、机组排水贮存槽在机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以保持中高水位,灰水回用水池液位低时,启动提升泵与最终排水泵,保证灰水回用水池用水,脱硫不使用工业水。
二、工业废水调节池来水有:锅炉捞渣机水封溢流水、脱硫除灰专业冲洗水、化学专业双介质过滤器反洗水、工业消防蓄水池溢流水、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出水。工业废水经工业废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进入清水调节池,由清水提升泵供辅机冷却水池补水。
1、化学值班人员应监督好工业废水调节池液位,保持液位在1.5—3.0米,液位高时,可以启动两套工业废水处理装置,也可以调整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的出力,禁止工业废水调节池溢流外排。若发现有大量工业废水排入,应及时汇报值长,明确废水来源,加强调节措施。
2、集控值班员要调整好捞渣机水封的液位,尽量减少溢流水量。锅炉打焦需要大量用水时,及时通知化学人员,做好应对措施,杜绝工业废水调节池溢流。
3、脱硫专业冲洗水排地沟时应通知化学值班员,在工业废水调节池液位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操作。
4、化学人员监督好工业消防蓄水池液位,杜绝溢流。反洗双介质过滤器时,应调整好工业废水调节池液位,防止流量太大,工业废水调节池溢流确保废水零排放。
5、清水池水位保持5.0米以下。清水池水质合格后联系集控向辅机冷却水池补水;如清水池水位较高,而辅机冷却水池不需补水时,应通过联络门将清水打至灰水回用水系统,杜绝清水池溢流。
6、机组排水槽废水应排入化学机组排水贮存槽,经化学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由最终排水泵排入灰水回用水池,禁止排入工业废水下水道。
三、生活污水调节池来水有:厂区生活污水下水道、厂前区公寓楼、办公楼排水、餐厅排水、洗衣房排水。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出水进入工业废水调节池,经工业废水处理后进入清水调节池,供辅机冷却水池补水。
1、生活污水调节池保持1.5—3.0米液位运行,液位高时,启动两台生活污水提升泵运行。若发现有大量废水排入,应马上汇报值长,查明废水来源,做好应对措施,及时调整。禁止生活污水调节池溢流。
2、如遇特殊情况,可以通知后勤服务中心,洗衣房需停止排水。
四、含煤废水调节池废水主要是输煤栈桥冲洗水,煤场冲洗水。含煤废水经混凝过滤处理后,继续用来冲洗输煤栈桥,煤场喷淋。
1、含煤废水调节池保持1.0米左右的液位,回用水池保持高液位,防止含煤废水调节池溢流,同时保证满足输煤冲洗水需要。
2、严禁输煤栈桥或煤场用工业水冲洗,或用工业水补充冲洗水。
3、当含煤废水调节池与回用水池液位都低时,可联系值长,用辅机冷却水给回用水池补水,以保证输煤冲洗用水。严防含煤废水调节池和回用水池溢流。
各专业要在值长调度下,密切配合,加强联系,才能做到确保我厂的废水零排放,提高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篇:XX热电厂关于近零排放的情况汇报
XX电厂近零排放情况汇报
XXXX 2015年1月29日
XX月XX日我厂收到市局近零排放有关问询,经过讨论,现将企业机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XX号、XX号、XX号机组分别投产于XX、XX、XX年,设计寿命30年。
2、XX号、XX号、XX号机组设计为热电联产机组,符合发展集中供热产业政策。近几年经过通流、变频等多项节能改造,机组煤耗大幅降低,供电煤耗低于325克/千瓦时,机组能耗达到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属于低耗高效热电联产机组。
2、三年来企业环保改造累计投资已愈XX亿元。XX号、XX号、XX号机组已经完成了脱硫提效改造、湿式除尘器改造和脱硝改造等环保改造,2015年1月1日开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控制在50mg/Nm3以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200mg/Nm3以下(其中13号机组控制在100mg/Nm3以下)、烟尘排放浓度控制在20mg/Nm3以下。达到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要求。
二、近零排放初步分析:
燃煤电厂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3项大气污染物达到或者低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以下简称“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以气体为燃料的燃气轮机组执行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5mg/m3、二氧化硫35mg/m3、氮氧化物50mg/m3)的情况称
600MW机组,即便是在折算为6%含氧量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达到5mg/m3、35mg/m3、50 mg/m3时,排放量每小时可再减少约66千克、66千克、220千克,合计352千克。
“近零排放”比起特别排放限值要求,3项污染物合计可多脱除0.47个百分点。考虑到电厂高架源排放对环境影响要小的特点,多脱除的部分对环境质量改善作用轻微。
再看经济效益。主要用单位污染治理成本与全社会平均污染治理成本的大小来分析。仍以两台60万千瓦机组为例,目前脱除三项污染物的综合环保电价为2.7分/kWh,从不同电厂的测算情况看,实现“近零排放”的环保成本在原有电价的基础上增加1~2分/kWh,则增加的352千克污染物削减增量的成本达到1.2~2.4万元/小时。粗略估算多脱除的污染物平均成本为34~68元/kg,远高于全社会平均治理成本(按制定排污收费标准时测算的全社会平均成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为1.26元/kg)。
最后看综合效益。主要从环保设备对资源、能源消耗方面和对机组的可靠性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近零排放”增加了更多的环保设备,系统阻力增大,能耗水平提高,设施整体技术可靠性降低。如,脱硫设施需要设计更多层的吸收塔喷淋层甚至需要吸收塔串联或并联,脱硝设施需加装三层催化剂甚至在炉内再加装SNCR,除尘方面必须加装湿式电除尘器等。
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煤质。低硫、低灰、高热值燃煤是实现“近零排放”的基本前提,而这些条件对于中国目前平均含
XX热电厂将认真履行企业的节能环保责任,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设施的维护管理,持续进行节能环保改造,为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圆满完成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做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XX热电厂 2015年1月29日
第四篇:“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2012〕 号
“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深入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广大党员带头发展、争创佳绩的模范引领作用,形成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促进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为建设XXXX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局党组决定在全局实施以“让党旗更红”为主题的“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总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基层发展抓党建、围绕群众增收抓党建、围绕党员需求抓党建、围绕党内关怀抓党建、围绕基层稳定抓党建、围绕群众满意抓党
建,不断形成并强化各级党组织的党建自觉。紧紧围绕“党旗红风气正、党旗红事业兴、党旗红基层稳、党旗红发展快”四大主题,通过抓组织固堡垒、抓党员树旗帜,形成推动发展、创先争优的强大合力,营造党旗指引方向、党旗凝聚力量、党旗促进发展、党旗树立形象的浓厚氛围,开创党建争先、发展率先的良好局面,为建设XXX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培树目标和标准条件
“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集中利用三年时间,争创十佳红旗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标兵,以“双强六好”为标准培树先锋示范企业,以“五个好”为标准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以“五带头”为标准培育优秀共产党员。具体标准条件如下:
1、十佳红旗基层党组织。(1)领导班子坚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作风过硬,求真务实,廉洁勤政,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高。党性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群众观念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突出。(3)工作机制科学完善。有一套规范严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4)工作业绩突出。紧紧围绕中心和大局谋划、推进本单位工作,在加快推进“五个沂水”建设中成绩突出,工作业绩处于全县和本行业、本体系前茅。(5)党群关系密切。惠民生谋发展,抓服务赢民心,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可。
2、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标兵。(1)政治坚定,永葆本色。党性观念强,模范发挥先锋作用,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自我要求严格,思想品德优良。(2)创新创业,奋发有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勇于承担工作任务,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得到群众公认,在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有较大影响。
(3)践行宗旨,心系群众。积极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4)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模范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公道正派、作风过硬,胸怀坦荡、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3、先进基层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1)领导班子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党员队伍好。有较强的党员意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工作机制好。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畅顺有序。(4)工作业绩好。紧紧围绕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工作,工作业绩突出。(5)群众反映好。党群关系密切,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优秀共产党员。达到“五带头”标准:(1)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本职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做好工作的本领。(2)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乐于奉献,在本职
岗位上做出一流成绩。(3)带头服务群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4)带头遵纪守法。模范执行党组织的各项决议,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遵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5)带头弘扬正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有较高的群众威信。
三、培树方法和要求
结合正在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三信”集中教育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先进典型,在创先争优中选树培育先进典型,实行“培育一批、成熟一批、表彰一批”,真正选树一批立得住、树得起、叫得响、有影响的先进典型,每年“七一”前,进行集中表彰,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要求: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紧紧围绕“翻两番、创强县”,建设XXX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文化市场管理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融入全县的大局工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使党建工作牢牢把握住服务发展这一总体方向和工作大局。
2、求实创新,力求实效。培树先进典型要贴近本单位实际,贴近工作业务,贴近发展需要,引导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基层党建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和方
法创新,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破解一些工作难题,铸就一批工作品牌,开创出抓党建促发展,党建争先、发展率先的良好局面。
3、广泛参与,全面带动。充分结合选派优秀干部任职 “第一书记”、定向帮扶村等活动载体,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全面带动,通过培树先进典型激发党员和群众参与创建、参与发展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来,把培树先进典型,落实到促进重点工作上、落实到促进行业水平提升上、落实到服务人民改善民生上,最终落脚到人民群众满意上。
四、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实施“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作为巩固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工作载体来抓,纳入议事日程。党组书记是实施“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着力推进,抓出成效。同时,要结合实际,建设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使“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2、深入宣传,营造氛围。积极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作用,宣传创建培树标准要求,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典型引领成效,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3、严格考核,统筹推进。把实施“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把实施“十百千万先锋示范工程”融入到具体工作当中,要统筹选派“第一书记”、强村示范和“三信”集中教育活动等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把创先争优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合理谋划、统筹推进。同时,对获得命名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对示范作用差、群众反映强烈的,取消授牌和荣誉称号。
第五篇:(五十百千优美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xxx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的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在全县开展“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简称“五十百千”),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扩大内需为契机,以治理涉及民生的环境卫生、容貌秩序为切入点,以增添设施、清整店面、塑造风貌、健全机制为突破口,按照省、市要求,集中推进“五十百千”示范工程,通过抓典型、树典型、宣传典型,以点带面,示范推进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更好服务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先行,统筹兼顾。按照《xxx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治理方案。加强对治理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以规划引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推进。规划要统筹兼顾,始终坚持人与环境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
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同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及交通、水利等规划衔接,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二)典型示范,分类指导。按照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宣传教育、强化督促检查的要求, 坚持分类指导,多途径、多形式、各具特色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确定xxx乡为示范乡,xxx乡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村5个村为示范村。
(三)标本兼治,注重长效。集中治理城乡环境“脏乱差”,把治标与治本、专项治理与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软硬件建设,加大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人员、经费、职责、制度”四落实,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和巩固治理工作成果,不断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以人为本,整体推进。突出群众在城乡环境建设和容貌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注重培养城乡居民的文明、卫生意识,整体提升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城乡居民成为“五十百千” 示范工程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三、实施范围
(一)示范安排
示范乡:xxx乡
示范村:xxx乡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2-
村、xxx镇xxx村。
(二)工作程序
1.自行申报。示范乡、示范村要分别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创建情况,申报时间:2010年3月10以前。
2.审核把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组办公室要按照基本条件认真审核把关,在自主申报的基础上,推荐上报到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组办公室。
3.认真创建。各乡镇、村按照创建要求,认真开展创建工作,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组要加强对争创单位的督促检查,确保创建成功。
四、目标任务
到2010年底,裴石乡达到示范乡标准要求;xxx乡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村达到示范村标准要求。县城争取进入2011年环境优美示范行列,创环境优美示范县。
(一)一个达标。县城基本达到示范县城要求,示范乡和示范村全面达到《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示范要求》相关目标要求。
(二)三个率先。县城、示范乡和示范村的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率先达到同一层面的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区领先水平;率先在村庄完成“两建”(建庭院经济、建沼气池)、“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乱建)、“四改”(改厨、改厕、改圈、改危房)和“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工作任务;率先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
理机制。
(三)四个到位。示范乡和示范村要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设施配套到位、队伍建设到位,确保治理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五、具体要求
为大力提升我县形象和品位,全县都应按照省市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2010年底前, 县城、示范乡和示范村要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一)县城和镇乡。一是规划体系完善。按照《xxx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规划》要求制定(修订)治理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城镇风貌等专项、专业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严格按规划推进“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二是设施建设加快。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和规范新建(改造)城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处理场,添置并更新垃圾桶、垃圾清运车辆、洒水车辆和保洁车辆;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加强公共厕所配套建设和改造;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三是环境面貌改观。切实抓好对“五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治理,突出抓好清整店面工作。四是城镇形象提升。坚持“四注重、四提升”原则,注重风貌塑造,提升城镇整体形象,把风貌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处理好功能与品位、现代与传统、人文与自然的关系,明确城镇风貌特色定位,建设宜居、生态、现代城镇。五是居民素质提高。密切联系治理工作实际,努力提高城镇居民文明卫生素质,大力推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系列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居民提高环
境卫生意识,爱护和科学利用公共设施,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方式。六是示范要求达标,达到《四化示范要求》所确定的指标。
(二)村庄。一是规划水平提高。提高村庄的规划水平和布局水平,杜绝在新建公路两侧夹道修房,村落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错落有致。二是风貌特色突出。着力打破“ 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融合地域和民族文化、传统民居特色,按“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要求,组织实施农村民居设计和特色风貌控制设计,新建民居随形就势、高低错落、风貌独特。三是配套设施完善。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完善给水、排水系统,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四是村容整洁卫生。保洁制度健全,村内有公共厕所,提高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村内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林盘绿地,农户庭院绿化。五是文明乡风形成。多形式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文明行为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制定“ 村规民约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在农村居民中形成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六是示范要求达标,达到《四化示范要求》所确定的指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五十百千” 示范工程是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重大举措,基础在村社,关键在场镇,各乡镇、村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实施该项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务必抓出实效。
(二)整合工作平台。各单位和部门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具体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实施“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指导和服务,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大对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企业投资经营、业主承包开发、个人资本投入等多种形式参与“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四)严格考核审定。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组办公室坚持对示范乡、示范村推进“五十百千” 示范工程予以指导、督查并组织初评,初评合格后报省市治理办。由省治理办考核并报省委、省政府命名。
(五)持续深入推进。其他乡镇、村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进入2011年环境优美示范行列。
主题词:城乡环境△五十百千实施方案通知
━━━━━━━━━━━━━━━━━━━━━━━━━━━ 抄送:市治理办。
━━━━━━━━━━━━━━━━━━━━━━━━━━━
xxx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组办公室2010年8月19日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