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开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终结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1-08-12 20:0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最新」国开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终结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国开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终结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终结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1.请论述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它又为什么会失败?[2018年秋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一、意义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这次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廷的腐朽统治,对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给以沉重打击。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力。民国成立后,国内掀起兴办企业的热潮,短短几年内,资本主义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4.辛亥革命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民主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5.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年半殖民地国家爆发的革命运动,它打乱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秩序,对于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占主导地位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一系列推行民主政治及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势力所篡夺,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中国依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讲,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虽说辛亥革命达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顶峰,但它最终还是失败了,革命的成果最终还是被北洋军阀所窃取,革命的政权被中外反动势力所扼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多次革命相继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二、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想参加革命,又怕打烂了自己的坛坛罐罐,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所以他们又有软弱的一面。正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无法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失败也是自然的。所以辛亥革命失败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第二,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且贪婪顽固,作为掌握政权的他们只想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掠夺,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此不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出卖国家主权。因而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千方百计的打击压制资产阶级民主进步势力,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更是深恶痛绝。帝国主义更是不希望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压制,千方百计地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们在政治上扶植中国的反动势力,阻碍中国民主和进步;在经济上他们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在中国疯狂的进行经济掠夺,打压中华民族资本的生存空间;在文化上利用“精神鸦片”来毒害中国人民,企图让中国人民成为其统治下的顺民。在帝国主义的强大压力之下,中国软弱的资产阶级无力与之对抗。

第三,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关注建立

共和

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从成立时起,思想上就缺乏统一信仰,组织上也不够巩固。这样的政党,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他们依靠的是清军士兵和民间秘密反清会党。武昌起义后,各地建立的民军,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旧军和会党改编而成,领导权也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里。

第五,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他们利用会党、新军,却不发动广大农民,在革命的高潮时期,甚至镇压农民的反封建斗争。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注重上层,而轻视对下层民众,尤其是对广大工人、农民的争取,他们热衷于暗杀和论战,对武装力量的重视不够。另外,他们提出的革命纲领中并没有彻底的解决广大下层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他们的革命热情,无法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最终造成资产阶级自己的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革命留下了两点最重要的教训,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推翻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能重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就是辛亥革命给近代中国留下的结论。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给中国留下一些启示:在20

世纪初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

3.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

4.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实践说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要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应当有新的革命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训练有素的革命武装,必须要建立一个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争取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已经行不通了。中国人民要求得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必须另外寻求新的革命方案和新的政治理论,特别是要寻求最先进的科学的革命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二:

一、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

2.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3.辛亥革命虽然还未能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但它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因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的侵略势力和它在亚洲的殖民统治,鼓舞和促进了亚洲人民族解放斗争。

4.辛亥革命在中国人民中播下了民主革命的种子,使民主主义想深入人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些政策、法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派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造了一定的条件。

辛亥革命是在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进行的一场政治大革命。

这是辛亥革命不同于以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大革命,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农民阶级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它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中,代表当时中国社会新生产力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且组成了统一的政党,在革命中起着核心领导作用。

辛亥革命有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这是辛亥革命不同予以往革命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农民革命纲领,是农民革命战争的最高成果,但它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为农民群众指出一条获得真正解放的道路。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锋芒直指外国侵略者,表达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但它没有认清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本质,也没有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新政权的目标。辛亥革命中,同盟会制定了三民主义纲领,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目标。它虽然有不彻底的缺陷,但从主要方面看,这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动员广大群众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斗争的思想武器。

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果较以往革命远为深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二、失败原因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的时代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难以实现。帝国主义绝不容许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自己失去对中国的剥削和奴役。因此他们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来破坏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他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阵营并把政权交给了同样是封建势力代表的袁世凯。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反而指责农民“行为越轨”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

(3)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和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革命留下了两点最重要的教训,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推翻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能重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就是辛亥革命给近代中国留下的结论。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给中国留下一些启示:在20

世纪初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

3.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

4.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实践说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要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应当有新的革命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训练有素的革命武装,必须要建立一个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争取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已经行不通了。中国人民要求得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必须另外寻求新的革命方案和新的政治理论,特别是要寻求最先进的科学的革命指导思想。

2.请分析总结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018年秋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其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投资场所。而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世界的更完整的体系。可见,殖民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压迫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血与火的历史”。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谈到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说:“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则谈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还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就实现过什么进步吗?”

马克思这几段话体会到的几层意思:

第一,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英国侵略印度的目的是把印度变成其殖民地,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也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它们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发动战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马克思在著作中愤怒揭露和谴责了殖民主义的这些侵略罪行。因此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的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第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即使殖民主义有所谓的“建设性使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但这也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牺牲和痛苦的代价,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流血与污秽”,蒙受了“苦难与屈辱”。帝国主义的侵略正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因为这“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因此中国人民必须首先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独立和民主,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的。

二、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它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的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从1840年至1919年的近80年间,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有10多次。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迫使中国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掠夺中国的大片领土,勒索赔款,掠夺财富。这些自称为“西方文明传播者”的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文明的野蛮本性。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当然这种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是逐步实现的。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投降派贵族大臣,如琦善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才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驻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一步步成为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欣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到清末民初又支持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并扶植各派系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和进行混战。

三、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取得种种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掠夺和榨取,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它们首先是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首先开放五口,至1895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陆续开放的条约口岸己有40多处。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基地。

其次是剥夺中国的海关主权。通过“协定关税”把进口税率压低到5%左右。外国商品倚仗特权和低关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本国工业产品和手工业品,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到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各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1877年以后始终入超,并越来越严重。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并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它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华民族经济的发展。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正是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资本—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土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如担任外国侵略军的向导、翻译,起草不平等条约,甚至公开参与抢劫和屠杀等。尤其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甚至深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低价收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有的还包揽诉讼、包庇不法教徒,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习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侵略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19世纪60—90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行为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参考答案二: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这段历史经历了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自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x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

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经济上: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思想文化上: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殖民地化,只是在形式上仍然维持着独立国的地位。

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总之,帝国主义的侵略,最终带来了两个结果。毛泽东在1939年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对中国社会性质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毛泽东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3.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2018年秋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一、农民的主体地位

1840年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传统的封建自给自足社会开始逐步转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虽然旧有的社会结构开始瓦解,变化。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帝制的清王朝,虽然中国的民主资本主义也在其中取得良好的发展,但是中国社会任然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构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均在怎整个社会中处于绝对的少数地位,而庞大的农民阶级的发展方向则会彻底影响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强调说:“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可以这么说谁最先最好的解决了中国的农民问题,谁就能在中国革命进程里占据有利地位。

二、城市道路的失败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举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秋水起义三大起义,希望凭借此路能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但是中国共产党因为自身实力的弱小以及前后领导人所犯的冒险主义倾向,导致中国共产党在城市里的力量日益衰弱。革命根本无法维持下去。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由5.7万锐减到1万余人,更是有高达30余万的国民党左派势力被国民党的“清党”。革命势力遭到重大挫折,并且在之前的国民大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以辅助中国国民党取得民主革命为奋斗和行动目标,其能够支配掌握的革命武装势力太少。后来起义又接连失败,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更为薄弱,无力在城市地带发动革命。而大革命失败之后,李立三,王明盲目听从第三国际的命令,强令国统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普遍举行罢工、罢课、游行示威、武装暴动等活动,结果白白葬送同志鲜血。至此中国共产党不得不由城市转入农村。

三、军阀混战并得到帝国主义各自支持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四、毛泽东首先提出并详细阐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在中国再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必须另辟新径。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开始了创建根据地的斗争。毛泽东深刻分析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完整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指出工农武装割据,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毛泽东认为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了完整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典范作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革命有了立足点,从而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现实可能性。并且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典范作用下,各个地方的革命根据地不断宣告成立,就是随着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到1930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10多个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多人,使得中国革命有了进一步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综上所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革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

首先,中国革命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认识过程。

其次,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革命进攻方向转向农村,而且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逐步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进程,最终实现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标。

再次,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二: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中国社会仍然是半封建牛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及时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革命的方向,使中国革命逐步进入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全国领导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振奋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井冈山等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把建立红色区域和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初步解决了把农村作为党的工作重点这一重大问题,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先占领农村、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从而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之后,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使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

历史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它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出路。

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一、革命形势严峻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命令各路起义军退到文家市,他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会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二、社会性质特殊

一般情况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合法的,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合法的斗争形式组织教育和发动工农群众,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组织能力和斗争才能,一旦时机成熟,首先在城市发动起义。然后向农村推进,进而取得全国政权。而中国则不同,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采取斗武装斗争的形式,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这就决定了革命的重心不能选在反动势力强大的城市。毛泽东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三、经济、政治不平衡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以及资本主义因素弱,经济文化发展极端落后,不可能形成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全国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在中国,广大的乡村由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自然经济占着显著的优势,仍然可以相对独立于城市而顽强地存在着,主要在中心城市建立起政权的反动统治阶级对广大的乡村往往有鞭长莫及之烦恼,旧中国的城市不可能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那样控制乡村。而帝国主义的分裂政策造成的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派系的割据状态,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心城市与广大农村的分离。这种中心城市无法统治广大农村的状况,使广大农村成为反动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农村不仅可以为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共产党到农村去后,只要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就可以得到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使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深厚的社会基础。所有这些,规定了中国革命可以而且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四、农民问题

我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民一直占我国人口大多数,重视农民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农民依靠土地生存,封建残余的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仍然存在,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尖锐,土地改革亟需进行。中国共产党吸取经验教训后,终于认识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于是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就得以在农村这一薄弱环节上得到广阔的生存和发展,以农村为据点建立革命根据地,容易化农民阶级为革命力量。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意识到农民问题的关键性,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农民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

总之,要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选择利用最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战略原则正是起源于中国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著名的围魏救赵就是出自这一战略原则。

除此之外,从主观上来看,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山区,易守难攻,容易开展游击战。

另外,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之间的矛盾斗争、长期的军阀混战,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有利环境,在这一缝隙中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和迅速展开。

以上是我们对关于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进行的归纳,综上所述,中国革命之所以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与中国的经济基础,政治现状,国外环境,革命力量分布,当的领导方针,以及战争优势,总体国情等都有密切联系,事实证明,党选择的路线是正确的,正是因为“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我们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回顾从中国近代革命到现在,在党的领导下,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再到三个代表到和谐社会等等这一系列理论,或推动着中国革命的成功,或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不管是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理论,还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它们本身都是一种创新,而创新正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在。同时,它们也是遵循了“一切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一原则下的必然选择,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使得我们国家在一条独特的道路上快速前进,这就是一条以前没有国家走过的却适合我国的道路。

4.谈谈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原因是什么?你对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如何评价?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2019年春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一、五四运动爆发条件:

第一,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陈独秀就说,十月革命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二、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规定德国应将其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目本。会议给予中国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德国掠去的天文仪器。北洋军阀政府居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三、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评价:

第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斗争方式全新、波及全国,第一次由工人、学生和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全新方式:广泛动员、组织各阶级各阶层群众联合进行斗争。

第二,爱国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开始时学生行动是自发的,后来陈独秀、李大钊通过学生社团对运动进行及时指导和推动,使整个运动变得有组织性,最终将这场运动坚持到了胜利。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以巨大的热情和规模参加到这场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当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给予了反动统治阶级以强有力的打击。

四、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要做到四个统一:

第一,学习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第二,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第三,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第四,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参考答案二:

一、五四运动爆发条件:

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

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二、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三、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评价:

五四运动既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思想解放的伟大文化运动,又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政治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其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全国各地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成立社团,创办刊物,只在五四运动后一年中就达到400多种,介绍和宣传马列经典著作和学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其二,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其特有的坚定性和组织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国的未来,于是开始筹建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

其三,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新时期。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城市一些阶层兴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贼的全国规模的最广泛的群众性革命斗争,并获得当时条件下所能取得的重大胜利。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已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其性质已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才呈现年轻化趋势的今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和承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已经愈来愈多的落在青年一代身上。青年大学生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抓紧学习,刻苦钻研,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提高自己,要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勇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广大青年要大力弘扬五四传统,发扬创新精神,唱响“永远跟党走”的主旋律,积极投身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弘扬五四传统,发扬创新精神,要求广大青年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科学的理论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年应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五四先驱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将通过当代青年继往开来。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时代使命,勇于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5.请谈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019年春期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人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进入创建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第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及时地将进攻的方向转向农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第三,毛泽东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重心的思想。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第四,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第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成果。

6.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2019年春期试题]

参考答案: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的经济成分相联系,我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及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我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被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对这条总路线的内容有过一种通俗的解释:“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历史表明,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7.请试述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2019年秋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而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羸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最先进的政党,中国人民依据一百多年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就是:只有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实行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依靠各族人民自身力量,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行了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在中国建立起来。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由于没有先进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最终都失败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虽然也经历了曲折,但最终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各族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2.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必须深人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革命之所以胜利发展,就在于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这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已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参考答案二: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1921中国共产党创建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时间里,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无数的优秀战士。它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如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邓中夏、苏兆征、彭湃、陈延年、恽代英、赵世炎、张太雷等,许多杰出的将领,如方志敏、刘志丹、黄公略、许继慎、韦拔群、赵博生、董振堂、段德昌、杨靖宇、左权、叶挺等,也都在这个斗争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已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这一点,甚至也得到了来自国民党营垒的一些人士的肯定。1949年6月26日,留在北平的原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张治中在他所发表的《对时局的声明》中说:“我居留北平已八十多天了,以我所见所闻的,觉得处处显露出一种新的转变、新的趋向,象征着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已显露出新的希望。”他说:“我以国民党党员一分子的立场只有感到无限的惭疚,但是站在国民一分子的立场说,又觉得极大的欣慰。我们中国人毕竟还有能力把国家危机挽转过来,还可希望把国家搞好,断不是一个没出息的民族,已可得到证明。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毛泽东说过,假如没有苏联的存在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没有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和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斗争,堆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国际反动势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可能胜利的;胜利了,要巩固,也不可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一些国际友人还直接参加了中国的革命斗争,有的已经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它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为此,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

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

中国共产党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党员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并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

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毛泽东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了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时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8.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此次会议被看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为什么这么说?[2019年秋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1978年11月10日—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前,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决定,这次会议先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会议开始后,陈云提出要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在与会者的强烈要求下,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随即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指导思想,为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宣言书。

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主题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一,从根本上否定了“左”倾错误。会议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为克服多年来的“左”倾思想的束缚,恢复党的优良传统,按正确方向寻求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断然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第三,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了思想条件。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和解决了“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规党纪,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第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结束了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参考答案二: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原定是讨论经济工作。中央工作会议前,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决定,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在分组讨论中提出要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间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在与会者的强烈要求下,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充满希望和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9.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019年秋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第一,从世界意义来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从战争的性质来看,抗日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的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中国妇女,甚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严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因此,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三,从战争的结果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雪洗了鸦片战争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参考答案二: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敔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参考答案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它的规模之广泛,区域之辽阔,斗争之英勇,场面之悲壮,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从1937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止,人民军队对日作战共12.5万余次,打死、打伤和俘虏日本侵略军和伪军170多万,牵制了日本侵华军总兵力的半数以上,成为中国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在抗日战争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的整风运动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进一步结合进来,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和政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人民革命力量在艰苦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民兵约220万人,抗日根据地大小19块,人口1亿多,共产党员120余万,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战争也锻炼与教育了人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人民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进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一直抗击和牵制着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的海空军。它开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歼灭日军最多,民族牺牲最大。香港《信报》今年3月23日一篇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文章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功绩在于,首先举起反法西斯义旗,打响了反法西斯第一枪,为世界树立榜样”。“抗日战争始终是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牵制并歼灭了日本陆军主力。1937年7月,日本为了全面侵华,把陆军从17个师扩充到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侵华战争,占陆军总兵力90%,此后,日军侵华兵力逐年增加,还有半数的空军和海军也用于侵华。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它在海外兵力共350万人,其中侵华兵力196万人,占海外兵力的56%”。“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基本上将其军队用于侵华战争。在将近四年半的时间内,中国几乎是单独抗击日本侵略的唯一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也仅以11个师对英、美作战,只占其陆军总兵的21%,而侵华兵力为36个师,占70%。从抗战时间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打了14年,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也打了8年多。美英对日作战不到4年,苏联对日作战仅24天。从战果上看,日军在整个战争中死伤195万余人,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伤138万余人,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0%。”“以上事实足以说明: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

抗战8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达5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打败了号称“东方第一强国”的日本法西斯。

参考答案四:

第一,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第二,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22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军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因此,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三,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纷纷回国抗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第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开创了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国的基础。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结束。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

1.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2.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3.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

10.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分析造成近代中国如此深重的苦难,除了列强的原因,清政府自己又该负怎样的责任呢?[2020年春期试题]

参考答案: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1.吏治和军队腐败。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査办,甚至被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主张“防民甚于防寇”。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2.战争指导思想错误,既害怕列强,又惧怕人民群众。

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是与其政治立场分不开的。统治者以“和外安内”为战争指导思想。多数权贵害怕列强的坚船利炮,丧失了抵抗的信心,为了个人和统治者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惧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后会危及封建统治。所以,屡屡压制、打击和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甚至不惜通过割地、赔款向列强谋求妥协。

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因此垮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甲午战争时,慈禧忙于准备自己的六十寿辰,李鸿章则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既没有详细、周密的应战计划,也没有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最高层内部更是为和与战问题相持不下。黄海海战之后,则被日军气势所吓倒,惧战心理十分突出。黄海海战北洋舰队虽然失利,但其仍有实力与日军拼死一搏。李鸿章一开始就为保存实力而消极应战,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失利后更是严令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北洋舰队、旅顺和威海卫军港举大清十余载国力建成,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舰队和军港,但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后,以慈禧为首的顶固派一度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与列强讨价还价,排斥异己。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慈禧带着光绪皇帝和亲贵大臣们西逃。1900年9月日,她在逃亡途中发布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各地文武官员对义和团要“严行查办,务绝根株”。同时,她又派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助向八国联军乞降求和。此后,清军便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起来,联合纹杀了义和团运动。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和军队素质极差。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1.武器装备落后。

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清兵尚使用刀、矛、弓筋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炮台所用大地有些还是明末制造的。而英军普遍使用步枪,大炮则可打磁弹、开花弹,杀伤力强。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船,吨位小,载炮少,经不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而英国舰队帆船吨位大,载炮多,还拥有少量蒸汽动力的轮船,船速快。

2.战斗力较弱。

就军队的素质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战斗力较弱。相对而言,英军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必须指出的是,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压制人民群众的反抗。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11.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2020年春期试题]

参考答案: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为尔后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第三,辛亥革命猛烈冲击了封建传统的潜篱,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自点以来,皇帝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思想进步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便奔胸向前,不可阻挡了。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在几年后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革命政府还大力整顿社会陋习、以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例如,人们见面时用鞠躬、握手取代了封建时代的跪拜礼;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称取代了代表封建等级的“老爷”等称呼;剪辫易俗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社会上出现了新风尚、新气象。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从客观方面说,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是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对象和市场的。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从主观方面来说,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革命党人最后甚至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后来,孙中山在回顾辛亥革命的历程并总结有关教训时说过:“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们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新军(多数是穿起军装的农民和学生)和会党(以游民和破产农民为主体的秘密结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他们便把群众抛弃了。他们不但不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反而指责农民“行为越轨”,并派兵加以镇压。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一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才显得相当单薄。正如毛泽东所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甚至有人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有的还另建党派,自立山头。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散”。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能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交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许多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后来也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12.试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与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020年春期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人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进入创建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第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及时地将进攻的方向转向农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第三,毛泽东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重心的思想。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闸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第四,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第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成果。

13.请你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理解?[2020年秋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重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形成的。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是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以民族复兴中国梦重构“时间逻辑”,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重构“战略逻辑”,以经济新常态重构“增长逻辑”,以新发展理念重构“发展逻辑”,以全面深化改革重构“治理逻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构“精神逻辑”,以美丽中国建设重构“生态逻辑”,以全面从严治党重构“政党逻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构“世界逻辑”。。。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性地回答了当前中国和世界面对的问题,战略性地设计了国家未来和人类未来,创造性地推动了民族复兴事业,预见性地判断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情况,以高远的视野、深邃的思考,写下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时代答卷,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八个明确”核心观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参考答案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今天,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极大的挑战,更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坚持和发展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14.试述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2020年秋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没有统一的理解。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明确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和《矛盾论》,他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思想理论建设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土地的方法。到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正确进行土地分配的方法,即:(1)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促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井冈山土地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容易侵犯中农的利益;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属于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而《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所作出的一个重大的原则性修改是: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即地租一般地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按抗日战争前的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地减少到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实行了这个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中国人民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土地革命的条件日渐成熟。1945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聚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根据建国后新形势确定了土改的新政策,对待富农,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有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土改运动的顺利完成和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从1950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土地改革。到1953年春,全国除了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新解放区土改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并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合作化的三个步骤:我国在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几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人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三步,在初级社的基础上,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15.试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020年秋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一、军事侵略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它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进行武力威胁,或发动侵略战争,或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抗、蚕食中国沿海和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至企图瓜分全中国。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从1840年到1919年,八十年间资本一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一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一1860年英国、法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甲午战争(1894一1895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一1901年英、法、德、意、俄、美、日、奥发动的侵略战争)。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与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之多。这些不平等条约中最主要的有7个:《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资本一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其表现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直接割占中国领土;直接出兵;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直接割占中国领土。

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从中国割占的领土有:香港、台湾,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西北5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中,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例如,通过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制占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通过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2.直接出兵。

这是在《辛丑条约》后开始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成为急先锋。

3.设立租界。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30多个租界俨然是“国中之国”。

租界的特点:

第一,行使独立于中国主权之外的行政、司法、税收权利(中国政府不能过问)。

第二,借口紧急状态,调集军队进驻租界。

第三,租界完全成为受外国人管理和统治的中国领土。

4.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沙俄强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面,把长城以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它的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香港九龙新界,把长江流域作为它的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资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广州赎城费600万元(银元)。其后,更是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即1600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当时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3(当时清政府财政收入大约为4000万两白银)。

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共计23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当时清政府财政收入大约为8000万两白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竟高达4.5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4~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列强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已存在的差距。

二、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操纵中国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第一,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实际上,当时西方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1900年,外国公便要求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享有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中国横行不法,清政府却无权审判。

第三,把持中国海关。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如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一,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资本一帝国主义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船只,而且派外国军官指挥“洋枪队”,甚至直接动用陆海军,对太平军作战。

第二,1870年“天津教案”中,资本-帝国主义进行军事桐吓,迫使清政府判处20名民众死刑,流放天津地方官吏25人。

第三,镇压义和团。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后,美国公使康格公开要求清政府派所谓的“强有力”的人物袁世凯去山东进行镇压。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后,立即采取血腥手段屠杀义和团团民。

第四,《辛丑条约》规定,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这说明,资本一帝国主义不仅企图驯服清政府,而且企图驯服中国人民。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斗争精神使得西方列强意识到,无法把中国变成纯粹的殖民地。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西方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代理人。资本一帝国主义把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例如,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扶植皖系军阀等派系,导致军阀连年混战。

三、经济掠夺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主要是通过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从1840年到1919年,资本一帝国主义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有20多个。通商口岸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资本一帝国主义在这些地方享有种种特权,控制了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签订以前,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最主要部分是商业掠夺性资本。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自由开设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但这些资本不是由外国输人的,相当部分是它们在中国通过战争赔款等方式直接掠取的。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资本-帝国主义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强迫清政府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它们还通过贷款,来支持中国反动政府镇压人民革命。清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海关税和盐税等税收作担保的,而这两项收人,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资本-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清政府财政收人的咽喉。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这些银行不仅经营存款汇款业务,而且进行商业投机、工业铁路矿山投资、高利贷贷款、发行纸币、操纵汇价等。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四、文化渗透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资本-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比如,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刺探搜集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部分传教士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词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與论。例如,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和“黄祸论”(“中国威胁论”)。它们攻击诬蔑中华民族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等。但是,与它们的主观愿望相反,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到反对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

参考答案二:

中国近现代史的百年历程可谓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历史,有人尽皆知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有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但教科书篇幅有限,我们只是了解一个概况,更多的史实是我们所不知的。今天,在对那段历史的认知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反思: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近年来,网络上对“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这一观点持赞同态度的人明显比三年前我还在中学学习历史时多了很多,但是这一观点真的正确吗?以中国为例,不可否认,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思想、制度、技术传入我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解体。正是在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火车、邮局、电报等西方物质文明产物传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在刺激中发展起来,尽管背负着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座大山,但也取得不小的成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殖民化好像确实是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但我认为仅仅籍此做出判断有些不及其余了。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者并不是有意识地以和平手段去传播现代化文明,而是在侵略和剥削中不自觉地充当了这一角色。帝国主义侵略者绝不会允许被殖民地现代化进程顺利的进行从而达到能与其竞争国际市场的地步,其根本目的是货物倾销和利益剥削,这一点是不容争辩的。

其次,在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已经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清朝时至鸦片战争前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虽不及西方社会科技化水平高,但是总体规模并不小。民族资本主义本应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十数亿两白银外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品大批涌入国门,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条件并极大的压缩了其市场空间,外加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只能在夹缝中求发展。

再者,我认为无论是现代化发展还是其他什么社会进步,都需要一个国家和民族是独立的、完整的国家和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独立自主权,即使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发展良好,但长远来看终究是弊大于利。殖民化使得中国不断丧失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等等一系列权力,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从以上分析来看,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的作用,但综合各方面考虑,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影响了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是促进。

参考答案三:

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

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其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投资场所。而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世界的更完整的体系。可见,殖民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压迫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血与火的历史”。

我们再来读读马克思的几段话,领会其精神和内涵。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谈到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说:“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则谈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还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就实现过什么进步吗?”

我们应该认真研读马克思的原著,全面准确地领会和理解马克思著作的原意和精神,学习马克思分析历史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下面我结合中国近代历史来谈谈学习马克思这几段话体会到的几层意思。

第一,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英国侵略印度的目的是把印度变成其殖民地,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也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它们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发动战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马克思在著作中愤怒揭露和谴责了殖民主义的这些侵略罪行。因此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的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第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即使殖民主义有所谓的“建设性使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但这也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牺牲和痛苦的代价,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流血与污秽”,蒙受了“苦难与屈辱”。帝国主义的侵略正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因为这“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因此中国人民必须首先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独立和民主,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的。

二、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

要回答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历史事实的阐述。我们要用大量可靠的历史事实、生动的例子、具体的统计数字、形象的图片资料等,给学生剖析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手段和罪行。下面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简要地概括其侵华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它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的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从1840年至1919年的近80年间,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有10多次。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迫使中国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掠夺中国的大片领土,勒索赔款,掠夺财富。这些自称为“西方文明传播者”的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文明的野蛮本性。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当然这种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是逐步实现的。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投降派贵族大臣,如琦善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才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驻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一步步成为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訢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到清末民初又支持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并扶植各派系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和进行混战。

以上军事和政治侵略方面都是有大量事实和数字可证明的。

三、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取得种种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掠夺和榨取,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它们首先是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首先开放五口,至1895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陆续开放的条约口岸己有40多处。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基地。

其次是剥夺中国的海关主权。通过“协定关税”把进口税率压低到5%左右。外国商品倚仗特权和低关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本国工业产品和手工业品,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到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各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1877年以后始终入超,并越来越严重。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并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它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华民族经济的发展。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正是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不能把外国人在中国所有的宗教、文化、教育、出版活动,一概说成文化侵略,也不应完全否定他们在传播西方文化、科学方面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资本—帝国主义确实对中国进行了文化渗透活动,其目的是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资本—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土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如担任外国侵略军的向导、翻译,起草不平等条约,甚至公开参与抢劫和屠杀等。尤其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甚至深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低价收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有的还包揽诉讼、包庇不法教徒,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习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侵略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19世纪60—90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行为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某些外国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如传教士主持的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该刊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一文,竟然鼓吹英国统治印度有12条好处,并主张把英国的殖民统治搬到中国来,“本昔之治印者……移而治华”。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宣称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有理。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

16.请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021年春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自觉担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行稳致远,驶向光辉的彼岸。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但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都没有成功。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以开创新的革命道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20年初,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工人阶级最密集的城市上海首先建立。1920年5月,陈独秀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底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

在上海、北京党组织的联络推动下,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旅欧、旅日的学生中也建立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研究,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到工人中办学校、组织工会,宣传革命道理,提高工人觉悟。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参加大会的13名党代表,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党的一大召开期间,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会议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进行,并在船上完成了大会的全部议程。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确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干的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不断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100年的历程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让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00年的历程也深刻影响着世界,让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世界东方高高飘扬,为世界贡献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新路。

中国共产党在曲折中前进,在斗争中发展。其成立之后历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历经流血牺牲的残酷洗礼,然而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大力践行、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不怕风吹浪打,越过急流险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推动着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朝着认准的目标义无反顾,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百折不挠,顺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不断变革,勇于创新,让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在时代坐标中熠熠闪耀。“中国共产党也塑造了新时代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一个悠久的文明在现代文明中再放异彩,让一个沧桑的民族阔步走向伟大复兴,让一个曾经封闭的大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用行动与作为做出了回答,这就是对我们走的路高度自信,对我们肩负的使命高度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自强不息。

参考答案二: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的领导。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1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2021年春期试题]

参考答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而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贏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最先进的政党,中国人民依据一百多年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就是:只有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实行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依靠各族人民自身力量,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行了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在中国建立起来。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由于没有先进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最终都失败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虽然也经历了曲折,但最终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各族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必须深人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革命之所以胜利发展,就在于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这一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18.请分析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历史转折?[2021年春期试题]

参考答案一:

1978年11月10日一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前,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决定,这次会议先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会议开始后,陈云提出要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在与会者的强烈要求下,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随即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指导思想,为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宣言书。

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主题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从根本上否定了“左”倾错误。会议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为克服多年来的“左”倾思想的束缚,恢复党的优良传统,按正确方向寻求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2)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断然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了思想条件。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和解决了“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规党纪,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结束了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参考答案二:

一、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二、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改革开放。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三、全会完成了党的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四、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的认真的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因而成为开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五、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各种决策,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路线、方针,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下载「最新」国开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终结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国开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终结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