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常规实施要求
一、教学准备
1、合理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基于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具体学情的分析,科学制定合理、有效、弹性的教学计划。
2、掌握《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与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标准》关于初中阶段3—5级有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分级标准。
3、认真理解依据《课程标准》理念所编写的教材的特点、整体体例。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明确各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对教材中出现的“四会”词汇、常用短语、重点句型、基础语法等要了如指掌。
4、科学地分析和把握教材,更好地把握
“用教材教”的理念。准确把握教材重点与难点,并能够尝试开发和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优秀教学资源。
5、熟练掌握与教科书相配套的各种资料,如《教师用书》、《评价手册》、光盘、磁带等教辅材料。
6、坚持教研组集体备课。建立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发挥校本教研的实践引领作用。
7、精心规划教学设计方案。能够依据学科《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设计教学方案,科学、合理地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符合教学规律、符合课程标准、具有全面型、阶段性、可选择性和可调整性。教学设计要有一周的提前量。
二、课堂教学
8、能够遵循英语学科的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归来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要有效体现语言的输入、吸收和输出的学习过程。
9、能够遵循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students’
centered)课堂。通过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学习方式,有效实现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10、掌握英语教学中的真实原则,组织语用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巧妙地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参演作用,使课堂教学环节自然衔接与过渡,教学步骤“有序”与“无序”有机结合。
11、掌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原则,课堂教学直接针对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的教学时间的效益,有助于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里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学习目标。
12、正确运用pwp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等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应该具备热身复习——新语言的导入——新语言的学习——新语言巩固——新语言运用——总结归纳六个环节的基本教学程序。
13、坚持对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程序实施有效教学。
⑴语音教学要遵循准确性、综合性、趣味性的原则,给学生以规范的语言启蒙训练,使学生了解语音在英语学习中的意义,具有把音、形、义联系起来的能力,掌握读音规则,有一定的拼读和拼写能力。
⑵词汇教学可采用列举归类法、上下文释义法、语境教学法等提高记忆效果,促进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讲解生词要注意简洁性、联系性和有效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⑶语法教学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交际性和多样性原则,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注重语法的实际应用功能。
⑷听说教学可以集中训练为主,分散训练为辅的原则,以听带说、听说结合。
⑸阅读教学要精讲教材内重点的阅读材料,传授语篇结构知识,培养逻辑推理、评价和判断技能,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语言材料,提高准确获取信息、快速感知文字材料的能力。
⑹写作教学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训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进行模仿写作、尝试写作和自由写作(如写日记等),要把写的教学与听、说、读的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注意体裁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⑺复习课的知识点整理要全面,考点展示要精选,重点难点要细讲,练习形
式要多样,强化训练要有针对性。
1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能够将语言学习与情感态度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英语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教师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爱和兴趣。注重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15、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认知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和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的差异,在教学中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效益。
16、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够恰到好处地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效辅助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与语言输入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加语言输入和运用机会,以促进学生有效地习得目的语、得体的运用语言。
17、教学行为规范。教师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
板书工整,条理清楚。要尊重、信任学生,激励学生。要按时上下课,上课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18、课后反思及时。每课时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针对教学效果、个人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养成当日及时完成撰写教学反思报告的习惯。
三、作业反馈
19、课后作业。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及时设计、调整并布置适量的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
⑴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如开展校外学习小组活动,写观察日记和调查报告等。注重作业训练时效性,提高作业内容实效性。
⑵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要控制作业总量,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保证练习质量。
20、作业批改与讲评。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评定与分析。要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启发式和评语性的批改方式;注重讲评的针对性和讲评形式的多样性。
四、教学评价
21、以课标为依据。
⑴确定评价内容。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⑵确定评价标准。评价应以检测和评价指标为依据转换教学目标,提出具体测评要求和标准,做出语言能力评估表,从学生的表现上测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2、优化评价方式。
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⑴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平时检测、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
⑵终结性评价应采用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和表现性的评价形式,以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
⑶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
23、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⑴注重对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及其综合语言运用的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能力。
⑵在设计试题时要依照《英语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不出偏题、怪题,难易适当,有一定的区分度,应淡化纯知识性的考查,不出偏题怪题。
⑶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要合理安排考查、考试的次数,控制总量,不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提高每一次评价的有效性。
24、注重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⑴明确评价功能。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重视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反馈和诊断作用,起到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⑵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①评价结果的呈现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或百分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②评价结果要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价结果既反映学生学习现状又反映学生发展潜能。
③关注学生的进步,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课外指导
25、课前预习。坚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前预习,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准备充分,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方案,难易程度要适当,并保证具有启发性,切记流于形式。
26、课后复习。培养学生及时进行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指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易错易混淆的问题等进行整理复习,形成课后复习的反思意识。
27、注重差异,分类指导。认真制定优生和后进生辅导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生,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作业训练,都应适当提高要求;对于后进生,应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耐心辅导,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帮助,对其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8、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教师应更具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短剧,以及英语角、英语演出、英语主题班会以及英语作品展示会等;适当组织学生参与社区英语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跨国学生交流活动。
六、教学研究
29、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教学研究是引导教学进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每一名教师都要增强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意识,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
30、健全以教师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组织——制定计划——专家引领——发现与分析问题——确定解决方案——开展具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反思——开展新一轮校本教研规范的教研程序。
31、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科学设定每个学期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计划。学校教研组的计划要着眼于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以课例为基点,在每个学期安排一定意义的主题活动,发挥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典型的引领作用,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32、规范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要坚持至少一周一次集体备课。备课要做到有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明确每一次备课的主讲人,并做好备课记录。
33、备课形式要灵活多样,注重对典型问题的解决,避免一言堂的听讲式教研活动。倡导集体研课——议课——听课——评课——反思修改的教研模式,提高听、评课的技巧,并建立备课电子档案,实现资源共享。
34、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和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评课20节以上;一般教师听课评课15节以上。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
35、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科研实践。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确立研究的问题,并开展行动研究。每学期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须完成两篇教研论文,指导青年教师完成一篇教学论文、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七、专业素养
36、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此引导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7、提高语言素养。具备学科教师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能够用英语实施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使用与学生英语水平相符、并略高出学生英语水平的课堂用语,起到组织教学和为创造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的作用。
38、必须充分了解英语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对基本的学科体系有一定的深度理解与把握。尤其要加强对语言学习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把握。掌握学科前沿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并能够通过英语教学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39、认真参与学科国培、省培、市培、县区培训等各级培训活动,通过提升性培训,扩大自己的视野,更新专业知识。并主动通过开展定量的专业阅读、撰写各级别专业论文、积极参与网络论坛交流等主题活动,超越经验状态,真正走进专业。
40、开展教学反思。教师要通过合作学习和合作研究的机制与其他教师主动分享,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集体议课,加强交流和反思意识。采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交流——课堂文化”四个维度的课堂观察法准确观察课堂教学结果,进一步发现问题进行有效反思。每位教师每周要写不少于1/4新授课时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