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021-06-03 10: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如何科学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科学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最新]2021春期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考试(大作业)资料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6月2日。

如何科学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答:第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第二,唯物辩证法在肯定事物运动的普遍性、绝对性的同时,并不排斥事物有某种相对静止状态或暂时平衡状态的存在。任何事物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空间位置保持不变或事物本身性质基本不变的状态总是存在的。它是人们认识事物和研究事物的基础。事物在运动过程中保持静止状态或质的稳定性,只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事物运动的特殊形式,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第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的运动,不包含运动的纯粹静止是没有的;同样,在绝对运动中也有相对静止,没有相对静止的纯粹运动也是没有的。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四,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也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重要分歧所在。与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相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也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它主张片面的、静止的观点,而辩证唯物主义则主张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

下载如何科学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科学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定稿)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运动、怎......

    9 静止和运动(五篇)

    静止和运动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 实验;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

    运动和静止教学设计

    §3.1 《运动和静止》教学设计 党寨中学 胡桂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参照物,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静止和运动5篇

    9、静止和运动 一、填空题 1、坐在升空的飞机上,相对于(飞机)来说,你是静止的,相对于(大地)来说,你是运动的。 2、我们说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

    静止中运动

    静止中运动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我却静止得如一潭死水,懒得去关注那些纷争,懒得去理会那些周遭。90后太张扬,我却只是静谧地凋谢,没有人过问,无声无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我们......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范文

    9、静止和运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课 静止和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参照物的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知......

    《9 静止和运动》教案2

    《9 静止和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

    静止和运动教案(精选5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静止与运动》 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实录与反思 樱桃园小学季运娥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