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模式下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产教融合即将教育与产业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对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论,检验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在产教融合模式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學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方式。本文对产教融合模式进行简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教融合模式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会成为学校发展成果的重要评价标准。推广产教融合模式,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产教融合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产教融合模式简介
在众多的办学模式中,产教融合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模式将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与对应的产业结合起来,根据产业的发展方向去优化教学方向,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学校专业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学生学成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也相对更加顺利。通过这种模式,还能促进学校的多元化发展。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需要的融合,更是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可为学生提供多维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与电商产业的融合,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先进的电商知识,另一方面则能够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电商操作技能。将与电商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促进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这种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工作,在工作中了解产业情况,从而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结合。同时,学校与企业开展一些合作项目,让学生与项目的一部分工作,将电商企业的资源利用起来培养学生,有利于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根据电商企业的运营模式,结合项目实践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剖析,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学校也能够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产教融合模式下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缺乏应有的深度
根据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情况来看,近年来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合作基本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相互相互达成的人才培养协议,地方政府很少参与其中,使得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力度不够。有很多校企之间的合作只是局限于框架协议的签订,并没有展开实质性的合作。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如果不通过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产教融合模式很难达到应有的推广深度。例如,在高校与地方企业签订合作项目的同时,地方政府很少给予融资支持,税收减免政策落实不到位。即使高校和企业愿意协同育人,无奈缺乏应有的物资和政策保障,导致双方在推进产教融合模式的过程中都缺乏主动性,协同育人机制的推进也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由此可见,要大范围的推广产教融合模式,发挥协同育人机制的效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双师型”教师资源不足
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需要“双师型”教师资源的支持,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要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但是,校方和企业方的目标却是不同的,高校需要借助企业这个实践平台去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企业的目的则是要盈利。如果企业在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无法获取明显的收益,那么企业就会在合作中表现出消极态度。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时,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又要有相应的企业实践经验,也就是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这是许多高校的在师资方面比较欠缺的。例如,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虽然非常熟悉国际贸易术语和法则,懂得国际结算、国际物流的相关操作和流程,但这些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探究。实际上很多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从事过或者兼职过国际贸易相关工作,这就是使得教学内容有些空洞,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即使学生能到企业学习,面对实际工作时也会表现得手足无措。
(三)缺乏健全的创新创业制度
许多地区的产教融合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创新实践平台比较少,难以满足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发展需求,实践教学因此也受到很大的阻碍。由于发展力度不足,创新创业制度也不够健全,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会进一步阻碍产教融合进度。例如,校企合作模式缺乏稳定性,运营经费也严重不足,这些都户容易使教育主体发生偏离。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注重的是利益,学校注重的是人才培养,两者在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在对产教融合模式进行规划时,双方也会出现分歧,创新创业制度更是难以完善。如果不能对产教融合作出合理规划,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就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进程必然会非常缓慢。
三、产教融合模式下协同育人机制的推广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协同发展体系
要促进产教融合模式的发展,增强其可实施性,就需要对高校及企业这两个参与主体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双方的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协同发展体系,以踧踖产教融合办学。在此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这样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一定的竞争力。例如,大数据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校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进行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一些简单工作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在项目中检验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利用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行业中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而在学生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也能够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在企业和学生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学生毕业后还可进入企业工作,这是产教融合比较好的一种发展结果,学校和企业的发展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高校的“双师型”教师人才却比较欠缺,所以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例如,高校在招聘教師时,可优先录用有一定企业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比较强的人才。同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估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接受相应的锻炼。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实践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教师的科研成果,也可以通过入股或者转让等形式,使之产业化。在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指导机制,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或者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时,教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三)加大地方政府的投入力度
产教融合并不是单纯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的合作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所以,在推行产教融合模式、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撑,这就需要加大地方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例如,地方政府应充分了解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所需要的资源支持,了解企业的发展需要,将产教融合作为地方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统筹规划。教育、人才优先的理论应融入到各项政策中,帮助高校形成学科专业模式,使其既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又能够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同时,加大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给予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定的资助,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税收的减免、贷款的免息等政策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机会。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融合,高校应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发展方向的选择上给予科学的指导。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时,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教育成果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例如,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论文写作及论文答辩考核方式可以沿用,但也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如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对于企业实践一定有自己的收获和感想,通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分析、总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学校和企业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还可对学校的教学模式、企业的发展模式、岗位工作特性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在三方的相互评价下,才能促进各方的共同发展。并且,采用多维的项目考核模式,还有利于促进高校与企业发展目标的协同化,对于产教融合模式的推进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十分必要,这是产教融合模式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模式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的推进,首先需要构建良好的协同发展体系。同时,高校应注重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良好的实践指导。此外,还应加大地方政府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使产教融合模式发展到应有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