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纪委(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
基层纪委(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
基层纪委(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和中央纪委关于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切实履行监督责任,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基层纪委(纪检组)在履行监督责任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履行纪委的监督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是各级纪委(纪检组)必须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总书记强调:各级纪委履行好监督责任,既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建设,又要督促检查,落实惩罚和预防措施。中纪委提出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机关“三转”问题,这是基于党章和反腐败斗争实践对纪委监督责任提出的明确要求。
一、基层纪委(纪检组)在落实监督责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纪委的监督责任既是党章赋予的权力,又是纪委的重要职责,各级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必须紧紧围绕“三转”要求,把监督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强化使命担当,让监督责任落地生根。但实际工作中,基层纪委在履行监督责任时,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同级监督难。对同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监督的难题长期存在,主要存在三个障碍。
1.思想上有障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作为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一口锅”里吃饭,监督主体在人、财、物方面依附于监督客体,一些基层纪委书记把履行同级监督职责与服从同级党委领导剥离开来,过多地强调服从,而忽视了监督,“怕得罪人、怕丢选票”的思想坎难以逾越,不愿、不敢大胆履行同级监督职责。如有的派驻纪检组长,在监督同级党委(党组)时,对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上级纪委报告,怕受到“爱打小报告”的指责;向班子成员本人指出又怕引起别人反感,思想顾虑压力大。
2.制度机制上有障碍。党章等法规制度明确了监督要求,但配套的监督制度不完善、未跟进,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同级监督没有抓手、缺乏依据,“抓与不抓一个样、抓好抓坏一个样”现象客观存在。
3.实践层面上有障碍。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在口头上接受监督,思想和行为上却规避监督,如少数基层部门,班子成员与派驻纪检组长之间产生一种“防备”心理,工作联系少、思想交流少、生活交往少,形成一道无形的墙,产生少数派驻部门纪检组长“边缘化”、坐“冷板凳”现象,制约着基层同级监督职能作用发挥。
(二)“四风”根治难。当前,作风建设成效显著,但病源还在、病根难除,停留在“不敢”层面。
1.“不能”的制度笼子不够严密。监督机制、预防制度制订数量多、执行效果低、发挥作用小、问题突出。同时,有的制度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工作的连贯性不强,执行中难度增大。如办公用房标准在5年内进行了3次调整,但有的部门在办公用房清理工作中流于形式,甚至有的部门领导干部把原来的超标办公室隔开,投资购买一些办公用品,在门头上挂个“班子会议室”或者“接待室”之类的牌子来应付检查。办公用房清理本身监督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在实施过程中无形中增加了行政成本。
2.“不易”的监督难度日益增大。有些作风规定,制度制订得好,广大党员干部拥护得多,但在基层想一下子根治则比较困难,如严禁午餐饮酒规定,对于农村党员干部,受民风习惯影响,有的不理解不配合,治理起来“事多面广”、难监督难问责,群众监督的参与度也不高,给执纪监督工作带来了难度。同时,新形势下出现的“公款吃喝进农庄”、“带彩娱乐进家庭”、“电子礼品卡”、“快递送礼”等“隐身衣”、“换马甲”问题,再加上“为官不为”、“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但事仍难办”现象等等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给作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3.“不想”的自律环境没有形成。基层党员干部尚未完全形成带头践行作风规定的思想自觉,从近几年查处的几起典型案例看,少数基层党员干部面对作风规定,在工作生活中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模范遵守,而是如何避开监督不被发现。同时,“刮风论”、“过头论”、“影响论”等错误的思想意识仍然存在,这些都为根治“四风”带来负面影响。
(三)工作越位多。很多基层纪委没有认真理清自己的职责,加上有些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认为有些工作只有纪检监察机关参与,才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常常让纪委出面做一些“老大难”工作,如一些乡镇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工作安排纪检监督机关全程参与,让纪委在一线推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且经常出现“协调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的情况。纪委有时甚至直接充当监管主体和执法主体,使基层纪委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督查员”、“开山斧”、“灭火队”等角色,很难聚焦主业,结果是“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导致纪委工作任务繁重。
(四)监督不到位。有些基层纪检干部好人主义思想严重,乐当“泥瓦匠”和稀泥,不敢当“铁匠”硬碰硬,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敢负责,作风检查,惩治腐败力度不够。有的地方对党风廉政建设部署多,监督少,作风督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查处的作风问题和腐败案件不多,通报曝光力度不够,震慑力不强,让一些人心存侥幸,顶风违纪。有些基层纪检干部抓防微杜渐工作不够。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监督方法不多,手段缺乏,督查时松时紧,未形成常态,对党员干部中的不良风气和苗头倾向制止不力,早发现早处置机制不完善,使一些单位作风问题纠而复生,难以根治。
(五)自身建设弱。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也不断提高,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基层纪委力量薄弱。有的基层纪委(纪检组)工作人员少,且部分基层纪委班子机构还不健全。如有的乡镇纪委班子不健全,虽然配备了2名纪检监察员,但都是兼职。有的由于没有适当的人选,纪委班子难于配齐。另外,虽然有编制,但单位上没有适合进入纪检队伍条件的人,年轻的要么不是党员或其它条件不符,符合条件的不是年龄偏大就是其它要求达不到,导致纪委班子出现人员编制空位问题,人员匹配与所担负的重任难相适应,造成“小马拉大车”现象。
2.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作风不过硬。有的基层纪委(纪检组)工作人员作风飘浮,律已不严,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差,办关系案,人情案,对一些不正之风不抵制,甚至还参与其中。
二、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xxx书记在中纪委x次全会报告中把纪委的工作职责简要表述为“监督、执纪、问责”6个字,这也是各级纪委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但基层纪委在履行监督职责时为什么会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基层纪委没有理清自己的主责脉络,弄清权力和责任的边界线。党章对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虽然作出明确的规定,但目前仍没有任何条例、规定、文件对组织协调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进行规定。什么工作需纪委牵头组织,什么工作仅需纪委配合协调,比较难把握,往往是根据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指示或纪委自身的理解来实施,缺乏可操作的规范性做法。
(二)党政主要领导过分依赖。有的党政主要领导除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都推给纪委去做,由纪委大包大揽而外,有时还把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问题也明确要求纪检监察组织参与处理,过分相信与依赖纪委,认识上缺乏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纪委工作常常出现“越位”的情况。
(三)有的基层纪委不敢大胆履职。由于体制原因,各级纪委工作上要服从于同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经费开支要同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往往导致基层纪委对于同级党委不敢监督,怕大胆工作伤及情面,得罪领导,心存畏惧,不敢履职,特别是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最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导致监督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有的纪检干部只求平稳,不愿履职,把纪检岗位当作个人升迁的跳板,对本职工作漠不关心,“主业、副业”严重倒置,敷衍塞责,不负责任,工作推一下,动一下,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纪检干部业务不通,不能履职,对工作无所用心,心中无数,知识结构单一,执纪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难以适应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的治腐趋势,导致监督责任难以落实到位。
三、履行好监督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履行监督责任要有新认识。履行好监督责任,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要组织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和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上来,牢固树立“抓好监督是本职,抓不好监督是失职”的理念,自觉克服好人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履行监督责任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落实“两个责任”要有新手段。在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扎紧责任体系“笼子”的基础上,要把“考核、问责”这根“牛鞭子”作为推进“两个责任”落实的重要手段,出台“两个责任”考核办法,健全责任考核体系。在总体规划上,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为以上级党委为考核主体的“主体责任”考核,变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考核为以上级纪委为考核主体的“监督责任”考核;在“主体责任”考核份量设计上,应与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平行,结果运用同比重;在考核指标设计上,应以定性定量科学、注重实绩、方便操作为目标;在责任追究上,建立刚性的问责追责机制,突出考核追责、问题倒查追责、履职不力追责三个重点内容。通过强化考核和追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到位。
(三)监督执纪工作要有新举措。推进监督方式转变,及时出台“纪检监察机关再监督实施办法”,实现“监督与再监督”的无缝对接,避免出现“工作空档”和部门责任弱化、纪委责任泛化的现象。建立纪委统筹、归口监督、纪委再监督再检查的工作体系和工作链条,不断提升监督效果,切实实现纪委事中监督向事后监督、监督事向监督人的转变。
(四)体制机制创新要有新突破。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两个为主”、同级监督、县级纪委机关内设机构等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运行规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乡镇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方案,针对乡镇纪检干部职能不专、队伍不稳的实际问题,建议参照“法、检”机构改革模式,推行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制定明确的工作路线图,实现乡镇纪委书记、纪检监察员专职专责,“人、财、物”上收县纪委管理。
(五)持续改进作风要成新常态。履行好监督责任,强化作风督查是切入点和突破点。要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市、县委十不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明察暗访、问责处理、通报曝光、整改落实力度。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同时从“四风”问题延伸下去,抓好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文风会风建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六)惩治腐败要坚持零容忍。履行好监督责任,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是重中之重,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敢于亮剑,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充分整合资源,强化纪检监察机关同法院、公安、检察院以及审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探索乡镇纪委、部门纪检组(系统)协作办案模式,重点查处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涉及民生资金项目落实的案件以及发生在农村基层干部中的腐败案件,冶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七)监督机制、体制、制度要健全。履行好监督责任,健全机制制度是关键,要积极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的纪委领导为主的要求,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向上级纪委报告,探索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部门机构的有效途径。发挥好乡镇纪委和部门纪检的监督职能,定期听取履行监督职责情况汇报,研究制定乡镇纪委和部门纪检组以县纪委考核为主的考核办法,保证纪检监察干部大胆履职。用好责任追究这把“杀手锏”,对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倒查追究单位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织的监督责任,增强责任追究的刚性。
(八)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履行好监督责任,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是保障,要认真落实王歧山书记“对自身的监督必须更加严格,执行纪律必须更加刚性”的要求,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做到既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又自觉接受监督。加强纪检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通过集中业务培训,以案代训等形式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加强纪检干部作风建设,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对涉及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决不姑息,防止“灯下黑”,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
伍。
第二篇:关于纪委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于纪委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范文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XX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XX名党员,XX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20年,XX市纪委监委处置的X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X件,仅占比X%,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
(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
(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束手无策。
二、原因分析
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
(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1+,但目前4个1+小于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是职责定位上,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
(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监督程序上,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示报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考核方式和监督实效不匹配。尽管XX市纪委监委机关对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和各部室每年进行考核,但是考核管理不精细,致使监督工作没有动力和活力。一是考核导向上,以案件数量论英雄,让监督工作“出力不讨好”,从主观上丧失了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考核方式上,指标设置不科学,让考核显失公平,致使监督工作形式化、表面化。三是考核结果上,由于监督工作“一体两面”的特殊性,既要防止数量化,以发现问题的数量论英雄,又要防止形式化,以监督工作的资料称豪杰,需要注重工作实绩,进一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三、思考与建议
落实XX市委“六创赶考、三年答卷”部署,推动XX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纪检监督作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实做细监督职责。
(一)更新监督理念。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结合,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治病救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引导、谈心谈话、激励感召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在心底里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惩前毖后”的方针。坚持惩治才是最严厉的监督,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提高谈话函询转初核比例,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严厉惩治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真正让纪律带电、监督长牙。
(二)紧盯监督对象。将监督见诸日常,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是要突出“关键少数”。聚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对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二是要管住“绝大多数”。在盯住重点的同时,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维护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监督机制。重塑权责清晰、顺畅高效的监督工作秩序需要破旧立新,才能开新局。一是要破除“单打独斗”的旧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个监督”,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二是要破除“一成不变”的旧套路,确立“四位一体”新机制。制定《关于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首要职责的实施意见》《“四个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细则》《监督人员统一调度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使各监督主体在监督机制上环环相扣、全面贯通,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四)改进监督方法。做好新时期监督工作,既要用好用足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又要积极探索监督的新路径。一是联合监督。采取“驻守式”与“检查式”监督相结合,“驻点”与“联片”监督相结合,点穴式与常规式监督相结合,实现统筹协作,发挥集团作战优势。二是科技监督。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手机APP等智能手段,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实现动态监管、智能分析。三是日常监督。运用问题线索排查、廉政档案、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日常监督。四是专项监督。围绕XX市委中心工作,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相关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度治理。
(五)注重监督效果。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是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火眼金睛”把好监督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第一种形态”,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二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同时,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治理”,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监督的震慑作用。
第三篇: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XXX(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002班 20101611398)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加深,企业所承担的财富不断集中,企业对全球各方面的影响不断加深,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地被提及,成为当前社会热点。自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加深,中国经济的综合实力跨越式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理念也不断革新,甚至有些国有企业掌握国家命脉,引领国家发展。然而,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紧迫性不断加深,我国深切需要处理好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履行出现问题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本文着手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定、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及模型,来着重分析国企社会责任的内容、现状、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国有经济
The SO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blem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
XXX(Business college Internation;Economics & Trade Program;20101611398)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 integration and the wealth’s concentration of enterprises,enterprises have deepen the influence on aspects of the global.Enterpris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re referred to constantly,which become the social hot spot.China'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economic achieves leap development.State-owned enterprises’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re in constantly innovation.Besides, som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an grasp the national lifeblood and lead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Our country needs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eply.In this dissertation, we will start from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to analyze the connotation,theoretical basis and scope of companies’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turn to the content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ich has been undertook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we will analyze its importance and remaining problems,and suggest.Keywords:
State owned 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state operated economy
引言
国有企业是在国有经济制度控制运营下的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国有企业就要承担与其能力相适应的社会责任。令人遗憾的是,最近几年,一系列的国有企业违背应履行社会责任的事件数量之大、危害之深令人震惊。这些事件给包括公众、政府、企业等社会主体在内的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有其出现的现实必然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去监督、去改善。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追求利益最大化永远是企业的目标,然而经过一系列的社会运动,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不仅仅地之局限于利润最大化,更要去承担社会安全、环保、甚至公众利益等问题。
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对股东负责,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公司员工、普通消费者、对社会公共及环境的职责,包括恪守商界公德、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注重环保、发展社会公益、关爱弱势群体等等。在世界上,各种社会组织及个人都对社会责任做了定义。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我国占据特殊地位,带头履行社会责任是其分内之事。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及模型
1.利益相关者观
企业对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论将其视为企业经营目的的手段,还是基于伦理责任的原因而关注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永远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利益相关者是其客体,如公司股东、客户消费者、利益债权人、政府机关、经营者、社区普通居民、其他企业以及自然环境,对社会责任履行的深刻涵义都在于经济、社会、环境、道德之中。
这些相关者,比如政府、雇员、社区、所有者,与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他们各自又有其联系。①比如,政府有中央的、各市的及地方的;雇员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又可以不同类型。这些利益相关者作用于企业,企业又对消费者形成影响,进而又对社会产生影响。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性理论。
2.可持续发展观
1989年5月举行的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上得到广泛认可,并于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形成了全球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早期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只是存在于保护资源节约及可持续利用上,局限在环境领域。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定义又加深到关注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可持续发展观不仅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由相同之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而且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
3.企业公民观
企业公民是与企业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企业公民就是根据本国的想过法律,依法注册的,享有国家法律保护,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它就像社会中的公民一样,在社会生活中既能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资源,获得发展,又要为社会承担责任,实现价值。比如依法经营,为社会提过高质量的的产品及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及环境保护做贡献。
4.金字塔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由阿奇.卡罗尔1979年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像一座金字塔,企业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分布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企业,最求经济利益是基础,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首先要履行经济责任,实现盈利,几乎各种活动都是在经济盈利的基础上完成与实现的,一个企业没有经济利益,就不可能吕其他的社会责任。第二个是法律责任,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活动,保障社会责任的履行。第三个是伦理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高境界是履行慈善责任,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为社区捐献资源,改善生活质量,是一个有担当的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
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一)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改革发展的公建区、深水区,如何冲破改革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作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社会企业主体,是推动国境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力量。落实科学发观,推动国有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国企利润总额超2.4万亿。财政部昨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1-12月,国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050.5亿元,同比增长5.9%,显示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交通、通信、能源、电力等关乎国计民生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领域,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盈利的能力、效益及水平,是国有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
提倡科技创新是全人类的共识,但有了科技创新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不能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优势,科技创新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少。加大科技研发及创新,加强专利的研发与申请,建立研发中心,形成创新机制, 是国有企业增加效益,并在全社会企业界形成崇尚科技,争相创新的良好风尚。
(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需要法治与德治,法律与道德。目前来说,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自律自觉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较为淡薄。由此产生了许多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地事件,例如震惊世界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这一事件几乎涉及全国所有乳制品生产商,包括一些知名大企业也未能避免,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再如在药品安全事件中“齐二药假药事件”企业利欲熏心,触犯社会道德底线,突显我国市场监管机制漏洞与不完善,更突显当前企业诚信意识的缺失。在当期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理应带头做表率严于律己,恪守法律法规,不触犯道德、法律底线,诚信经营,依切实行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体现出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
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企业的发展就是为了给社会及消费者提供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企业对消费者应承担的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证质量以及消费安全;加大科技投入及理念创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节奏,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宣传,为消费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导向;建立并更新的完善的客户信息系统,建立并完善客户服务系统及售后服务平台,保证服务质量;加大科技投入、理念创新,提供绿色、低碳产品及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承担社会环境责任
国有企业一定要统揽全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低碳绿色经济,高度关注节约资源能源,形成“三低一高”节约型发展方式,要把节能降耗与转方式、调结构有机的相结合,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低效利用资源能源的生产工艺、设备及装置。要努力建立健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机制,完善奖惩制度。减少环境影响,加强对污染物的管理,如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防治施工的生态破坏,减少碳排放,加强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在企业内部,节能减排要细分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动态跟踪、检测与考核,建立责任制,落实责任,推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同时,加强环境公益,在环保方面发挥带动作用。企业一方面可以参加环境公益活动,如支持环境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另一个方面还可以从事环境补偿行动,如改善运营地的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推进清洁生产,国有企业要加强环抱责任意识,下大力气,下大决心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强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完善责任监督制,切实落实相关政策,推进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推进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中理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
一是推进企业管理制度改革,让员工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二是按照法律办事,建立健全并恪守劳动合同,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政府要加大引导规范,保证收入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相应的具体的规章制度,比如明确工时与工资标准,明确工资最低标准,并深入落实;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加强职工对职业技能、企业理念的认识及认同,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提高竞争力;四是企业要建立健全职工诉求反应及维权机制,保障职工权利。
企业要依法做好员工的劳动保护,确保安全生产,定期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以期杜绝安全隐患。企业管理者带领企业各部门进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学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设备定检和维修保养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国有企业要保障员工的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利益。
(五)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保障就业、减少失业是我国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在发展生产,保障就业的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方面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增加投资,增加项目,扩大新增岗位,扩大就业;二是科学规划,扩大就业门路,通过技术创新,在不裁减员工的基础上增加效益。
企业与社会是有机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了,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资本积累后,就应当回归社会,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公益,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能热心参与公益事业,提高企业形象。
三、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注不断加深,我国国企履行社会责任前途必将光明。但是与社会利益相关方预期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履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怎么更好更快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国有企业在发展生产、扩大利益的同时,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1.在诚信建设上
我国国有企也信用体系不健全,有的企业受到多种信用风险,比如违约、拖欠款、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等。国有企业每年在信用缺失这方面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达6000亿元,每年在逃废债务这方面而导致的直接损失将近1800亿元,每年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出现的损失将近2000亿元。③国有企业在诚信体系建设上人才、管理、制度等各方面不完善,诚信体系管理系统化、专业化、法制化建设水平低。因为诚信建设的缺失而引发的重大事件出现了上升趋势,问题不容乐观。
2.在保障安全生产上
国有企业职责落实不到位,体系不完善。部分国企,迫于利益、政绩的需要,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提而走险,抱有侥幸心理,违法经营甚至知法犯法,以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社会产生诸多恶劣影响。用无渭的“牺牲”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员丁、企业和社会的责任,突显这些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差,企业对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落实不到位,管理缺失,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不到位,奖惩机制不健全,没有对某些违法违纪现象做好监督及纠正,从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3.在环境保护上
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清洁生产上的任务艰巨。社会污染问题,特别是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是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然而至2012年全国大气污染,特别是碳排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升,分别在2011年碳排量及硫排量的基础上增加了1.2%和18%。生产上,很多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粗放型的生产,导致目前全国煤炭资源回收率只有40%左右。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高达237.51亿吨,约占总量的38.6%,比上年增长1.32%,其结果是既浪费了水资源也污染了环境。这些问题突出的反映出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落后,我园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对企业环境保护机制亟需建立健全。未来十年,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对我国的资源消耗、污染负荷将进一步加深。在国际社会上的某些“中国威胁论”将进一步浸入到“中国环境威胁论”里,将大大加深对我国绿色外交、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
4.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上
尽管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但是某些国有企业,依然“钻空子”“找漏子”,追求利益,却丧失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例如例如震惊世界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生产厂商为了经济利益,制造蛋白质含量高的假象,在奶粉生产的过程中添加工业添加剂“三聚氰胺”。这是一种丧尽天良的违法事件,这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给社会公众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再如,在药品安全上,“齐二药假药事件”中,他们在生产亮菌甲注射液时,将二甘醇当做辅料丙二醇使用,夺取无数人的生命。这些事件突显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社会诚信意识的欠缺,拷问着某些企业的良心与相关部门的责任心。
5.在慈善公益上
我国国有企业承担社会公益事业责任心不足,意识不到位,甚至有的企业认为承担社会公益事业仅仅是作秀、装装样子罢了。在这一过程中,甚至出现了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的情况。从外部环境看慈善市场不完善、竞争不足、支持力度不够。从内部情况看慈善管理混乱、缺乏统一部署及安排,效果不理想。
(二)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出现问题的原因
1.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欠缺
将企业社会责任认为是企业在作秀,仅仅是为了扩大影响力的宣传方式,这种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完全变了性质,自然不能很好地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是全面的问题,不仅仅是环境、社会保障等单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仅仅地关注某一单方面的情况,需要各方面的转变意识、统筹兼顾。
2.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绩效评估不到位
有些国有企业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没有树立正确社会责任绩效观,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轻视社会的公平公正、环境保护、慈善事业,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社会责任评估上,国家相关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制度,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不完善、不统一,考核办法不灵活、缺乏及时性,考核结果缺乏激励性,从而造成某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失位与缺失。
3.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既需要企业,也需要政府的协调与管理。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某些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势必会是某些企业铤而走险。而且,我国缺乏企业社会责任的专职机构,造成行为不规范,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
4.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内部方面,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职能明确的监督部门、或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专门负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的公司章程与规划、形成长期监督机制。在外部方面,政府监督既要完善法律法规,也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形成长效机制。社会公众要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有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某一事件时,要对事实高度负责,对某些不法行为坚决依法据实报道。
四、完善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我国国有企业履行在社会责任上虽然都比较积极,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都能较为主动地履行。然而,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意识仍然有所欠缺,企业文化对这一问题涉及不深;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法律法规及对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队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表示忧虑,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强化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的发展不仅靠国家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机遇、企业家个人魅力,更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成为维系企业员工生产发展的精神纽带,是弘扬企业精神、凝聚企业力量的精神源泉。它突显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也集中体现在了社会责任的履行上。国有企业更应加快建立健全以促进企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在企业内部多召开“社会责任日”等企业活动,让员工充分参与进去,并且要从中汲取营养落实到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去。企业雇员数以社会责任意识,公司形成更好的、更有益于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文化,公司上下才能将社会责任履行的更好。
(二)社会责任绩效评估与改进
加强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估与改进。国有企业的考评,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发展效益、成本收益、市场价值等部分,更要加入社会责任的考评。加入社会责任内容的考评体系,就应当包括转方式、调结构,不断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维护市场秩序;努力为社会、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节能降耗,走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发展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推进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确;保生产安全;企业要承担科技创新的责任;加强社会公益等。国有企业要敢于做、善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做社会铺垫性的工作,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三)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制定并完善针对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以作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纲领性文件,使其具有法律约束力,既能保障社会利益,又能兼顾企业利益。针对外国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教训,我国相关部门以及国有企业先进代表要进行深入学习与借鉴。“一分措施,九分落实”,要将这些经验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社情相结合,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此,构建法律法规体系的循环,即PDCA循环理论。④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四)建立健全对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
1.内部监督机制
进行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监督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强对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可以设立相应的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监督。因此要改革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内部治理运作效率。
2.外部监督机制(1).政府监督
国有企业是企业本身与政府、社会三方是息息相关的统一体。政府对于国有企业扮演双重角色:它既是监管者,所有者。政府是监管者,因为他要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政府是所有制,是有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的。在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政府不能做到公平的裁判。政府本来应该是独立的第三方,政府不仅要是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社会功效、社会价值的最大化。(2).社会监督
社会公众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这既是我国国家性质及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也是当前社会状况的现实要求。当前社会各种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药品价格及药品质量安全问题等都需要公众的监督,以保障公众利益。然而,由于在现阶段,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的体制机制,社会公众很难直接参与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中去。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公众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首先,在国有企业内部某些董事会现场设立公众参与席,让社会公众更加直观、零距离地参与国有企业的某些决策。通过合理的投票机制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其次,通过各种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利用网络、报纸、广播传播媒介,为社会公众监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情况创造有利条件。再次,建立公众公益诉讼制度,公众可以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知情权和诉讼权。最后,实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者季度报告机制,在地方两会时期或者某些特定日期,通过召开记者会或者公众听着会等方式,想公众媒体进行相关报告。增加国有企业运行特别是社会责任相关事宜的透明度,彰显企业形象,维护公众利益。
结语
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和国民经济的意义深远,影响重大。有的大型国有企业控制着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虽然各国有企业都乐意承担社会责任,但是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相关体制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进行。将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彰显相结合,建立健全保障制度,保障员工的生产、生活质量,生产安全、职业健康等各方面;在市场中严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底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支持国家相关部门扶贫救困开发项目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国有企业任重道远,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三方的共同努力,为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国人生活和谐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注释
①黄煜平.《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方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47.②钟宏武.《企业社会责任概况及启示》[J].WTO经济导刊,2008(5):22-31.③黎友焕.论国有企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J].西北大学学报.2006(4):19-20.参考文献
[1]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2].法律出版社,2002.[2] 李海英.《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借鉴》[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6.[3]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4] 金碚.《三论国有企业是特殊的企业》[J].销售与市场,2011.[5] 黄速建.《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2006.[6] 沈志渔.《基于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7]曾嘉.低碳消费初探[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8] 王茂林.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J].求是,2005(23):17-19.[9]沈南.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 [10]袁素芳.国有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J].包钢科技.2007.[11]张放.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12]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邢洪涛老师,您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您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进入状态,更好地写作。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第四篇:“三转”后基层纪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转”后基层纪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协助党委(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同时,充分履行监督职责,为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但作为最基层的纪检监察组织,我们在持续深化“三转”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基层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存在的困难
一是党委政府认识还不到位。
“三转”工作开展以来,部分镇办党委、政府和区直部门党组对“三转”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后的工作态势预见不够,受思维贯势影响,仍然习惯于将一些紧急任务交由纪检监察机关来督办落实,将纪检监察机关吸纳进各种各样新的议事协调机构,简单的将纪检监察职能等同于党委政府自身的督查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边清理边参与的不良循环,致使“三转”工作与要求有差距,监督责任二是基层落实还有差距。
就现状而言,我区镇办纪委班子都按要求配备了一名纪检干部和1至3名纪委委员,2015年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又多方争取为各镇办设2-3名纪检专干,基层干部力量增加130%,但事实上,镇办纪委受双重领导,专司其职有一定难度。全区各镇办配备的纪检干部在检查考核时都说是专职,但真正专职专用甚少,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参与了镇办中心工作,有些还身兼数职。从实际情况看,全区18个镇办还兼管其他业务的有3个镇办6人,大部分兼任综治、信访、重点项目建设等业务,致使镇办纪委监督责任在基层落实不到位,上热下凉。三是干部心理仍有顾虑。
开展“三转”活动后,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接触面变窄,以查办案件为主,容易受到调查对象和其他人员的诬陷和攻击,特别是在当前票选干部的情况下,纪检监察干部出路有限,交流不畅,对落实“三转”要求心存顾虑,尤其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时间较长的个别人员工作激情减退,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起来放不开手脚。四是履职监督能力还不足。
从我区实际情况来看,镇办纪委书记多由副镇长转任,纪检干部大多是没有从事过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兵”,在纪检业务工作上有一定差距,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对办理信访件和查办案件的知识欠缺,对程序性、政策性、业务性的问题把握不准,对上级纪委有较重的依赖思想,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核实,不擅长发现一些深层次、本质性问题,信访件成案率不高,不愿办案、怕得罪人的现象比较突出。整体专业素质而言,全区纪检监察干部从事过财务、审计、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与纪检监察业务密切相关的专业人才缺,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和业务考察的机会较少,业务知识得不到有效地补充,使执纪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能办案会办案的人员不多,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五开展同级监督难度大。对同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监督的难题长期存在,主要存在两个障碍。一是思想上有障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作为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一口锅”里吃饭,监督主体在人、财、物方面依附于监督客体,一些基层纪委书记把履行同级监督职责与服从同级党委领导剥离开来,过多地强调服从,而忽视了监督,“怕得罪人、怕丢选票”的思想坎难以逾越,不愿、不敢大胆履行同级监督职责。比如:有的派驻纪检组长,在监督同级党委(党组)时,对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上级纪委报告,怕受到“爱打小报告”的指责;向班子成员本人指出又怕引起别人反感,思想顾虑压力大。二是制度机制上有障碍。党章等法规制度明确了监督要求,但配套的监督制度不完善、未跟进,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同级监督没有抓手、缺乏依据,“抓与不抓一个样、抓好抓坏一个样”现象客观存在。
二、对策和措施。
一是落实“两个责任”打破“三转”瓶颈。
在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扎紧责任体系“笼子”的基础上,要把“考核、问责”这根“牛鞭子”作为推进“两个责任”落实的重要手段,出台“两个责任”考核办法,健全责任考核体系。在总体规划上,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为以上级党委为考核主体的“主体责任”考核,变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考核为以上级纪委为考核主体的“监督责任”考核;在“主体责任”考核份量设计上,应与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平行,结果运用同比重;在考核指标设计上,应以定性定量科学、注重实绩、方便操作为目标;在责任追究上,建立刚性的问责追责机制,突出考核追责、问题倒查追责、履职不力追责三个重点内容。通过强化考核和追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到位。二是以落实“两个为主”激发干部活力。
要针对纪检监察岗位的特殊性质,建立单独的干部提拔考核体系,全面落实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由上级纪委会同上级组织部门实施的规定,建立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度,对工作时间长,做出一定成绩的干部应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委以重任,加快纪检监察干部成长步伐,从而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强化干部培训力度提升履职能力。
加大对镇办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镇办纪委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机关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对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除搞好岗前培训外,经常举办业务培训,特别是对法律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方面的学习教育,促使他们熟练掌握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功,提高在新形势下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四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专业团队。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两个为主”、同级监督、区级纪委机关内设机构等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运行规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出台镇办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方案,针对镇办纪检干部职能不专、队伍不稳的实际问题,建议参照“法、检”机构改革模式,推行镇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制定明确的工作路线图,实现镇办纪委书记、副书记专职专责,“人、财、物”上收区纪委管理。第五篇:区纪委派驻教育局纪检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实施细则
区纪委派驻教育局纪检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实
施细则
区纪委派驻教育局纪检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实施细则 为认真加强全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的重要部署,深化“三转”职能,根据《市教育纪工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实施细则》(教纪工委〔2014〕12号)的精神,结合我区教育系统实际,现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协调1.协助区教育局党委贯彻省市区委全面深化改革中心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全局上下完成教育系统重点工作任务、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2.协助区教育局党委及时抓好上级党委和纪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等重要部署和会议文件精神的传达学习,提出贯彻意见,督促抓好落实。3.协助区教育局党委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落实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工作,督促领导干部履行好“一岗双责”。4.协助区教育局党委建立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体系。对学校(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对局领导班子和机关科室、学校(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一岗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向区教育局党委通报,督促整改落实,并加大对违反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5.协助区教育局党委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具有教育系统特点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6.协助区教育局党委开展局机关正科级干部和学校(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工作;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学校(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7.制定纪检监察工作要点,指导局机关支部、各学校(单位)党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全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二、执纪监督8.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教育改革发展等重点工作的监督,促进教育系统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确保政令畅通。9.加强对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党章要求,查处违反党纪行为,维护党的纪律严肃性。10.开展党内监督,督促落实党内监督各项规定,加强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和党员权利保障的监督。11.督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教育部“六个严禁”以及省、市、区委有关作风建设规定,认真开展正风肃纪工作,查纠“四风”问题。突出对公务接待、学习培训、国内考察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12.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督促局党委和各学校(单位)严格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规定。13.加强对干部任用、人事招聘、各类招生、评先评优、设备采购、基建工程、食堂管理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监督,促进“阳光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14.加强对审计以及上级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教育提醒15.完善校(园)长廉政谈话制度,落实抓早抓小要求,开展任前廉政谈话、个别警示谈话、廉政培训等教育活动。16.组织开展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观看廉政电教片,宣传“师德楷模”优秀事迹,开办廉政讲座解读热点、分析案例,编印《清风校园》杂志,发放廉政提醒卡,发布廉政提醒短信等各种形式,发挥正反典型的教育作用,督促党员干部职工自警自律、警钟长鸣。17.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督促落实主要领导上廉政党课制度,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廉洁教育主题活动,筑牢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18.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学科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
四、信访查处19.畅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渠道,及时办理群众信访反映问题和上级纪委信访交办件,按规定处置举报线索,调查核实有关情况。20.加强信访监督,对信访反映党员干部违规违纪情况,通过了解核实、信访约谈、提醒教育等形式,抓好督促落实。21.认真落实案件责任追究、线索情况报告和案件处置通报要求,实行“一案双查”制度。22.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学校(单位)加大问责力度。
五、情况报告23.区纪委派驻区教育局纪检组每年向区纪委报告上一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情况,并向区教育局党委领导班子通报。24.及时向区纪委报告区教育局党委、区教育局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的举措、成效、经验,领导干部廉情等情况。25.落实区教育局党委每半年一次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分析会的开展,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督促各学校(单位)党组织每半年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分析会。26.区纪委派驻区教育局纪检组组长应向区纪委报告述职述廉和个人有关事项、出国(境)以及离杭外出等有关情况。27.积极向区纪委、市教育局纪工委报送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宣传报道、网络舆情。
六、自身建设28.牢固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思想,加强纪检干部队伍思想、工作作风建设,开展纪检委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和执纪监督水平。并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集中精力抓好主责主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